準提咒如何持?如何回向?

助印经书

要了解佛法講的什么,用自己的方法絕對不成,咱們大腦頭殼里裝的都是抽象的符號,不能裝真實的東西,一粒沙子都進不去。大腦只能放一些符號假象,其特性就是持續找目標,其實那些目標都只是一些符號而已。當我們剛遇到一個人時,一定會問說:「這人是誰?」其實你要問的是他的名字,不管美丑,都一定要先找出他的名字,我們就滿足了。

  佛法非常不一樣,他告訴我們,看到一個東西,就把它納入生命里面。可是我們看到一個符號很快就記起來了,要把他整個狀況流到生命中,實在是很困難。大腦都記那些符號,大家在一起常說:「你在修什么?我們那里有好多人,很溫馨,大家都好莊嚴、精進,家庭幸福美滿。」大腦都是記這些東西。人死了,這些東西就不見了,前輩子認識的親戚朋友,今天有哪個記得?都忘記了。佛法不給你這些符號,死了以后再來,依然面目全非。

  佛法在訓練我們,進入薩婆若海以后如何改變生命,當薩婆若海里裝的是貪、瞋、癡時,下輩子就像鱷魚,如果裝的是戒、定、慧,下輩子便跟楊麗花一樣表現杰出,漂亮又有名。若要熄滅貪瞋癡,就在薩婆若海里增長戒定慧,與生命因素結合。

  假如是在第六、七、八意識里裝戒、定、慧,那是福報,裝了貪、瞋、癡則是業力。大部分人修行都在六、七、八識這邊修,修得好就有福報,修不好便是業報。

  我們則是在薩婆若海、生命因素里修行。我從這方向來提醒大家認識佛法,一定要先摸索一段時間,從稱贊、禮敬、懺悔上面去摸索薩婆若海這個生命因素的存在,才有辦法進一步論及如何修。感覺不到這一點,那就沒辦法修行。

  生命中如果有很多的挫折與困難,修法過程中自然會解決,例如可以對佛菩薩講:「弟子想好好精進,能否讓我少兼一點差,又不至于餓肚子?」菩薩一定會滿你的愿。

  「菩薩,我已經有三棟房子,但想要湊足十棟。」菩薩不聽這些,因為這人太貪心。如果不懂發的愿是否正確,很簡單,可以跟佛菩薩講:「我發的愿如果菩薩認為可以,就請答應我,讓我滿愿。」

  你每天三餐不繼,菩薩一定幫忙,但如果是貪多務得的話,菩薩就不予理會。生活中真正有困難的部分,即使是家里小孩子不聽調教,也可請佛菩薩幫忙調整。小孩子不受教,有時是因為家長觀念不對,不一定是小孩子的錯。菩薩幫忙調整一下,父母本身會跟著調,這不是很圓滿嗎?

  你不能要求菩薩晚上幫忙教訓小孩,讓他一早起來下跪、懺悔。有時候是我們的錯,自己要改,至于怎么改,菩薩會幫忙處理,這是真正的要領。修行人必須領悟到底是山轉、路轉,還是人轉、心轉,但千萬不要團團轉。答應菩薩好好修法,我們自己就會慢慢改過來,該放下的就放下,會圓滿的就圓滿。不要因為執著而去進行,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這是摸索階段,必須進行好一段時間,善根夠的,也要五年左右。一般人很用心,也需要十年。別以為很快就搞定,一有這種慢心便很難成就,記得這個原則。

  我們開始修法有兩個部分得同時進行:首先觀空。現在持咒,這是空性,剛剛講般若性空的智慧,所以要有文殊菩薩的觀空智慧。另外是修普賢菩薩的法門。二者必須得兼,并得結合在一起,不要修一下就停滯,反正一切皆空!不是這樣,修法剛開始一定得扣得很緊。

  眼前若不扣緊,將來便難以超越。所謂超越就是把這個法放下,但現在若不抓緊,將來如何放下?你要布施,手里得有東西才能布施,沒錢、沒東西怎么布施?所以一定要很認真地去修法。最終目的還是在于「放下」。此刻積極修為,修法時,性空也是倂在一起同時進行的。

  整個行法過程中,無論是持準提長咒或短咒都可以,我比較主張持心咒,亦即短咒的部分:「唵折隸 主隸 準提 娑婆訶」,念的字數有一點彈性,譬如「唵 折隸 主隸 準提 娑訶」是九個字,念「娑婆訶」就變十個字,或者念「唵 折隸主隸 準提 吽」八個字也行,是八、是九或十個字,都不要緊,加上「怛侄他」也無所謂。

  在用功過程里,念這八、九或十個字,一個鐘頭一千遍或許會有一千個妄想,念三千遍、五千遍,就有三千、五千個妄想。但從五千遍開始到一萬遍之間,妄想會變少,這一點行者本身可以很清楚感受到。從一千陸續增至五千的過程,會有很大的變化,每天選個時間去試驗,功課本身一小時,加上前行部分半個鐘頭,總共一個半小時。假如剛開始沒有太多時間,那就試試半小時,加上前行總共一小時。

  持咒一個鐘頭為標準,短咒念三千大概算正常。正常的換氣、吞口水都沒問題,但妄想仍多。念到五千以后,你慢慢發現聲音無法太大,否則喉嚨受不了,于是你開始進行調整,到達一萬之數時,你就變成金剛持、金剛念誦,只有嘴唇動。

  一萬以上,由于嘴唇的頻率太快,于是等于不動了,而從喉嚨發出一種聲音;一萬五以上則不由喉嚨發聲了。這聲音必須自己去感受,你會覺得聲音已經不由身體,而由心里發出。也就是說,從一萬五到二萬之間,你將發現聲音是由腦筋里面發出來的。本來從嘴巴(頰)來,后來變成從嘴唇、喉嚨來,然后由心來,再從大腦發出來,超過二萬以上,全身都可發出那個聲音。

  發聲的祖師爺叫瑪爾巴,死時全身發出聲音,他人已經死了,全身卻還發出聲音,那就是他念的咒。一個鐘頭內念「準提心咒」二萬遍,大概已達大腦極限,對世間人而言已極為不可思議的了。

  然而這還是世間的,從這里才算正式修行,是一種超越的修行。這當中不僅發聲的變化,連呼吸也改變了,否則用原來的呼吸法,一定無法負荷,搞到心臟病。這時候你若會調,隨著量的增加,什么心臟病、肺病等癥狀,都將一體調愈而不見了。吞口水也會發生變化,連帶腹肌、腸胃脾肝等等,也都會調好,變得健康。聲音、呼吸、口水三方面都調得很好的話,什么氣功都不必學,身體狀況定然一等一。

  學佛殊勝的重點在這里,這也是其奧妙之處。當真正精進修行時,所有功用都會發揮出來,修法過程中全部調整,包括心境也一樣。念到一萬遍時,你會手忙腳亂,一萬五以上大概已經無法算數字,你若念到兩萬怎么算?根本無法算。到這個時候,你全身整體自然轉變,全方位地產生變化。

  修行絕非單一的,而是總體性的。例如念阿彌陀佛,一定要把它鎖住,一再地深入,你將會發現空性在這里起作用。念到一萬開始轉變,聲音,由這里變成那里的,有口腔的聲音變成嘴唇的聲音,甚至變成喉嚨、肚子里的聲音,最后要把心里的聲音叫出來,然后變成腦波的聲音。

  說起來容易,做下去就知道不可思議了。一萬、兩萬遍怎么念?念的次數隨著呼吸出現。念的韻律是這樣來的,吐一口氣回來,大概就一百零八遍。吐一口氣差不多半分鐘,那絕不像一般喘一口氣三秒鐘就過去了,他可以延伸至三十秒。那時候如果調得純熟,大概會慢慢由一百零八遍增至一千零八遍,而念的聲音則與呼吸頻率結合。所謂龜息法、胎息法就是這樣來的,那不是深呼吸,而是一種轉變的開始。唾液,我們稱「津」,他會很自然地流進去,這東西最營養了。你現在的口水不干凈,但修法到一定程度后,口水即變得清涼,可治百病,因為我們本身有條理好。這時候還談空或不空,就是心理上的障礙。心里有障礙的人絕對不空,告訴人家「你就是放不下」,這種說法太粗了。修行進入微細之處,境界進來該怎么轉?呼吸、聲音怎么轉?唾液怎么吞?凡此種種皆需轉化,不能停滯于某階段。

  訓練完成后,我們隨時都可能提起正念,咒語便隨著呼吸而出。工作時亦然,隨著工作,咒語便跟著汨汨而出。當咒語和呼吸相結合時,咒語也可以和我們的所有行為相結合。咒語透過行為出去,神通即現前,這時候已然超越大腦,不光一個鐘頭念五萬遍、十萬遍,一念之間或剎那間即能念五萬遍、十萬遍,此即實修的不可思議之處。

  心理上有何障礙必須突破?平常注意聽經,把相關的法義、教理脈絡弄清楚,否則實修下去會碰壁、踢到鐵板,此皆因轉不過來。所以很多同修說:「師父,我回去拼一晚,拼到差點生病。」什么都沒有掃清,當然會生病,不能一個晚上拼這么多,必須循序漸進。假設現在念一千遍,三個月下來,每天一個鐘頭大概都念三千遍,如此加緊用功,再下來的三個月,大概就增加到五千遍……。

  水平一再提升,你發現念三千和念五千的氣質不同,念五千跟念八千不一樣,八千與一萬更是幡然有別,而念到一萬五以上,隨便什么地方一站,任何人自然都會看到他。因為他依然極突出,有鶴立之姿。其實能念到一萬已經不得了了,氣質已然大不相同。

  所謂多少遍,是指長期的平均數字,而非試過一次就算數,因為你可能是極勉強的壓縮,而把胸部、喉嚨也弄受傷了。所以不要勉強試驗,需經慢慢調整,從一千、二千到三千,皆需維持一段時間,而后才想辦法突破與提升。一個鐘頭念到二萬,大概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調得上來。這里面要調的東西很多,包括怎么呼吸、發音,唾液怎么吞,還有生理上的習慣等等,若無三、五年之功恐怕不行。

  很多地方你聽我講似乎很簡單,實際去做就沒那么容易。就像剛開始學唱歌,聽人家唱DO RE MI很簡單,自己實際唱出來就問題叢生,蓋皆因生理尚未調整好。同樣的,剛開始念咒,聲音由口腔轉變成嘴唇音,再變成喉嚨;呼吸調整變化之際,連我們自己也未必知道。喉嚨、唾液等各種轉變,修行者本身未必清楚,但無論如何總是得慢慢去調,三、五年時間不為過。這當中假如有所執著,空性就觀不出來,進去是觀空、行空,就是力行空性。從實修面來講,一點都含糊不得。我們的講法已經算透徹,一如修行的藍圖,然而仍必須如實修行才感受得到。你查閱了地圖,也問路問了無數次,但就是到不了目的地,問題就出在沒有實際經驗。實際狀況與心里的想象完全不同,因此一定要去實踐才能了知。

  修行一定要實際去做以后才知道真實狀況。正如我告訴大家呼吸怎么轉、聲音怎么變、唾液怎么吞,結果不說還好,一說之后,你連吞口水都嗆到,咳個不停。修行時會發生各種不同的狀況,每個人的因緣不同,但都必須去修法實踐。

  法本,屬于前面摸索階段的儀軌。行者透過文字去感受,但一進入行法,便無法訴諸言說、形諸文字,因此正修的這一部分,所有法本都不提。我們用最清楚的方法提點大家,然后精進共修,遇到任何問題就提出來研究,不要自己亂想。本來要去吳鳳廟,結果找到土地公廟,還大嚷大叫:「我找到了!」若要驗證修行成果,必須拿出來說明,這是實修正行的重點。

  最后要談的是發愿與回向。我們花本個鐘頭或一個小時完成修法后,就如做完工作領到酬勞,開始分配要存銀行或買股票,但這還不是目的。最終目的是要把錢用掉,兌現成有用的東西。有人兌現成牛排,有的人捐給慈善機構作為捐獻,有人拿去旅行、買房子或買汽車,總之,就是兌現成自己滿意的用途;錢的分配就相當于「發愿」,兌現其用途便相當于「回向」。

  功課做完就有福報,可以分配到智慧這邊或自利那邊,此即發愿。發愿后要運用,例如祖父母往生甚久,可以分給他們福德資糧,這等于薦亡、超度。希望子女、兄弟生活得更好,便將功德回向給他們,消災免難,通通弄完了,無事一身輕最清凈,清凈就如點燈一般,光明遍照。

  假如布施三千,你可以分配超度、消災、點燈各一千,但功課方面,你分兩部分即可,一是利他,愿眾生如何如何;一是自利,愿自己的菩提道能夠持續成長。剛開始不懂得分配,可能只回向給自己的親朋好友,但功課慢慢做下去就一直進步,你比漸漸從文字相轉入實相。

  發愿與回向是修法的圓滿結局,修法的動機或目的是要自性清凈顯現出來,功課做完了,便應當思惟:「自性清凈心顯現了嗎?」自性清凈心是摩尼寶珠,原本光明照耀,如今被種種貪、瞋、癡等污染,無法閃耀出應有的光芒。修法完畢后,就像是把寶珠擦了一遍,看看是否變得光亮一些。我們必須做這樣的反省。做完功課后,回向就等于檢查一遍,看看哪里做得不對或不好,需要下次改進,這是很重要的關鍵。

  做完功課拜三拜起來之后,需得靜靜回想剛才所做的功課,在進行當中有多少妄想?究竟念了幾千遍或幾萬遍?進步了多少?妄想又是怎么進來、怎么退出的?持誦當中亂了幾次?回想過程中,你若每一次都能抓到某些重點,如此將會進步神速。否則每次都欠缺回想檢討,渾渾噩噩,像煎咸鰱魚一樣,只是這次翻過來,下次翻過去,那樣不可能有進步。

  這種回想能讓我們進步神速,由于懂得反省怎么做才對,便漸漸能抓到要領。當然,這也沒那么容易。我自己拜佛拜到二十幾萬拜才發現不對,二十幾萬拜之前差不多修改過一百多遍,修改的包括拜佛的觀念、態度、方法等,而各式各樣的觀想,如觀空、觀東觀西……等等都一直改,改了不下數百次,可是竟然要拜到二十幾萬遍時,才驟然發現之前的種種小修正都不對。雖然每一拜我都很注意,不是叩一下就跪下來拜,拜下去馬上又站起來。但終究因為基礎站錯地方,于是最后還得進行大幅度的改變,當時已經拜完二、三十萬拜了。我每一拜都問自己:「這樣拜對嗎?這樣拜能成佛嗎?」二、三十萬拜以后,才發覺根本上弄錯了。

  總之,回想的功夫很重要。拜佛絕對沒錯,但拜佛之心可能會搞錯;持咒不會錯,但持咒的方法、要領、用心、動機卻有可能出錯。所謂「善用其心」,必須持續地回想、反省,相關作用才能發揮出來。如以三個月為一期,你會發覺進步神速。回想,會讓我們發覺氣的轉換,會察覺念咒聲音的轉變,每天的進步你都能看得清楚,這一點非常重要。

  生活周遭有很多障礙要試著放下,在修法過程中,把心放在法上,周遭的諸多障礙應該都不會發揮作用了。不過,假如修法以后,家里、生活、事業等還是多有障礙,這表示某些事對你影響很大,這時應分兩方面來同時進行,一方面盡人事去將事情處理好,另一方面則得增加做功課的時間。例如一個鐘頭增為兩個小時。

  你可能因為多生累劫以來的習氣太重,一個鐘頭的修行尚無法轉換過來,這時必須增加修行的時間。一天增加至四個鐘頭以上,對多數人而言負擔太重,就像琴弦繃得太緊,煩惱定然會起,身體也將產生障礙。縱使是出家人,也難以像佛祖那樣,整天坐著修行。出家人上得出坡、領執事,有眾多工作要做。有些人非常精進修行,仍不免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此實因世間習氣或業障太重,這時便要加強懺悔法門,以消除業障。

  這時先放下持咒、念佛等法門,改為拜佛。你打開《華嚴經》,一字一拜;透過拜佛消除業障,因為過去造的業太多了。學佛的反省過程中,許多日常的東西必須先弄好,障礙多就先懺悔,即使現在福報很大,但是不斷造不好的業,下輩子定然受苦受難。

  如果你精進修行,但尚有許多莫名其妙的障礙,那么所能做的,唯有懺悔而已。一方面精進,同時也認真懺悔,蓋因不知自己夾雜了多少業障,所以就得很謙虛、冷靜、客觀地反省,如是修行,想快點成就亦不至于太難。

  不管修什么法門,希望各位要堅持、忠心,對道場、師父、法門都要忠心。想得到如一百克拉鉆石閃耀的殊勝效果,就得好好珍惜、把握這難得的修行機會,希望人人皆得盡快證得殊勝的圣果。


準提咒如何持?如何回向?相關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完整版儀軌

【香贊】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三拜)【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em

慈悲藥師放生簡軌

1.祈請本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遍) &nbs

凈業朝時課誦

01 爐香贊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云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02 請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03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

佛咒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