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經律異相

助印经书
  須臾當復去  世間無有常(出日難經)

  長者發菩薩心將諸貧人取得珍寶十

  昔有長者。發菩薩心。聚諸貧人凡得五百。資給衣糧。入海采寶宿一大山。眾人昏鈍唯長者獨坐。並有所瞻。夜見山腹出於一人。光炎非恒面目端正。口似豬口以伎樂自娛。周旋山側。長者問曰。卿為何人。聞聲愕曰。吾是受福之人解住在此。長者問曰。身形端正口何獨爾。答曰。坐犯口過常喜泄語。天人曰。卿是何人。答曰。吾是國中長者。憂念貧匱欲令安隱故將眾人入海采寶。並欲運寶饒益閻浮。天人曰。卿得無是菩薩耶。長者曰。吾發菩薩心。救濟一切淫怒癡病。諸未度者吾是度之。天人曰。善哉。遂送寶所重載而還(出十卷譬喻經第五卷)。

  長者後貧舉金供施耕遇千鼎用之不盡十一

  昔罽賓國有一長者。本大富。父母亡後。常供養數道人。數年之中傢欲貧困。無復有得。為父母作福念之愁毒。婦語婿言。寧一世勤苦後長解脫。遠使父母得福無量。長者言然。持我二人權舉百兩金。約用金盡就作畢直。得金便施盡乃往作。遣夫耕田婦廚下炊。耕得大石似磨蓋。發視見金千鼎。便還覆之不復還食。長者遣婦餉夫。夫便擔金自歸其傢。明日稱金還耳。主人夫婦反舍。復為七世父母佈施用之。終身不盡(出十卷譬喻經第一卷)。

  香身長者婦為國王所奪十二

  昔有國王。貪於淫色所作無道。聞好婦女尋往掠奪。舉國患之。有一長者。財富無數高才博達。婦容端正。臣下啟王。王聞心動遣使強奪。其夫愁惱。便棄傢居行作沙門。口中出香薰四十裡。身體周遍有旃檀氣。王見其人。既無子姓。皆收傢財。王立其婦以為正後。國中生好蓮華。青黃紅白甚大香潔。王敬夫人先持與之。夫人得華益甚悲感。王問。卿今一國之母。相敬不相失。意有何不可。乃爾不樂耶。夫人曰。不敢不樂。但念我前夫身口之香勝此眾華。竊思舊意不覺自悲。王不信言乃遣請之。前婿已得羅漢。神通飛行身出眾香充遍一國。王使澡洗重加揩拭。身香益甚。王試問佛。佛言。過去有一貧子。窮困無業賣薪自活。采薪還未及城門。城門已閉。門外有寺僧夜誦經。其人寄宿便坐聽經。燒香贊嘆至於天曉。緣是五百世不墮惡道。常生天上身口香潔(出十卷譬喻經第四卷)。

  長者婦懷妊口氣香十三

  昔有長者。夫人懷妊。口出好香氣滿一國。阿阇世王。遣使尋求見長者傢。以問長者。長者具答。使者白王。王大歡喜召語長者。卿若生男者當持與我所生之女後乃生女。有金縷衣自然著身。母怪解去。隨生一重還著其身。便往問佛。佛言。昔有貧傢。婦出行遇雨。見一老沙門是辟支佛。泥倒躄地傷膝流血出。即扶沙門起洗去。其血自裂己衣用裹傷膝。婦人雖未奉法要。常好稱譽佛道。死生第二天上。壽終下生。故有自然之衣。口出好香(出十卷譬喻經第一卷)。

  慳財生號哭地獄十四

  舍衛城中有富長者。命終無兒。所有錢財皆悉沒官。長者生時食啖粗惡衣裳單弊以樹葉為蓋。佛曰。雖得豪位不自養身。亦不養子不供父母。不通朋友不施沙門。今日命終入啼哭地獄。佛言。過去以食施辟支佛。施已心悔雲。我不以與奴婢。乃與剃頭沙門。由是善報。七反生天七反生人常得豪貴。由悔心故是業果報。不食好食不衣好衣。亦不貪五欲。波斯匿王。當勤行精進除去懈怠(出長者命終無子經)。

  以搗衣石施人起塔生天十五

  有一長者欲起塔寺。材木悉辦。唯少一石。無著柱下。有一長者。雖不奉佛猶知有福。便以傢中一搗衣石施之。便得成寺。其施石人命終。即生第二天上七寶宮殿。玉女侍衛衣食自然。如是久後其國磨滅。無人修治寺都壞盡。唯有一石沒在地中。人民耕地石妨其犁。舉意欲掘。石主天人入心忪動。以天眼觀見人掘石。心中自念。我因此石福來生天。今人取去福將無盡乎。便下化作凡人住掘石人前。問曰。君欲取此石去耶。其人答曰。吾欲耕地值石妨犁故欲去耳。天人問曰。設耕此地種得數十斛耳。天曰。卿勿取此石。吾以五百兩金與卿。其人問曰。君得無是神乎。答曰。吾是天人也。即復天身語其人曰。吾本是此土人耳。前身以此石與道人立寺。我因此福得生天上封受自然。向者天宮振動怪其所以。觀見君是故來耳。此石是吾福之根本也。卿勿取之。其人聞之曰。本所不知。此是神明塔寺。天人福田不敢犯也天還天上其人思惟。此天但施此石得福如此。吾當更立塔寺。便即興功修塔如故(出福報經又出十卷譬喻經第一卷)。

  須達三子事窮方信十六

  昔給孤獨氏有三子。皆背正向邪酒荒女色。馳騁田獵樗蒲博弈。去明即暝日成狂愚。父愍悼之。慈惻誨喻指示禍福無日不爾。子獨不移放蕩日甚。父乃以苗草衣之以豆麥食之。窮而悔焉。父言。爾為不善現世獲殃甚困如此。豈況地獄燒煮之痛誰當濟爾。子叩頭曰。邪友所導狂惑習之。由豬處溷不知其臭。自今束身奉戴三尊。父曰大善。汝若洗心奉佛五戒終身不犯。歲與汝五千萬金。三自歸三千萬。子對曰。唯既奉尊教。即令洗浴將至佛所。稽首受戒退歸修德。清潔其志周窮濟乏。惠逮眾生國儒稱德。名齊古賢(出教子經)。

  須檀子貪財殺弟十七

  昔羅閱隻城。有長者。名曰須檀。大富多財。子名須摩提。其父命終。弟名修耶舍摩提。設計不與弟分。念當殺之。兄語弟言。共詣耆阇崛山上有所論說。即執弟手上至絕崖。便推置底以石堆之。便即命終。須檀者則真凈父王是也。時須摩提者則我身是。修耶舍者則今陀婆達兜是(出興起行經下卷)。

  梨耆彌第七兒婦生三十卵卵出一男十八

  波斯匿王。有一大臣。名梨耆彌。為第七子納妻。乃娶波斯匿王弟曇摩訶美女。此女聰黠利根多諸德藝。懷妊十月產三十卵。卵出一男。形體挺特勇健無雙。一人之力有過千夫。父母愛念合國敬畏(出賢愚經第十卷)。

  癡子賣香遲燒之為炭以求速售十九

  有富長者。生子愚癡。乘船興生唯載沉香。香精且貴。買者希。久滯不售。同侶反鄉獨不堪得去。恐失宗伴。遍觀市中貨炭最駛。即燒香作炭希得應速。眾人見之。咸共責笑。大顛狂人賣香雖遲獲直不少。今燒成炭復何所得(出百句譬喻經第一卷)。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六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七(優婆塞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沙門億耳入海見地獄一

·優婆塞持戒鬼代取華二

·優婆塞為王廚吏被逼殺害指現師子三  ·優婆塞被魔試四

·清信士嫁女與事鬼傢五

·清信士始精進未懈後生慚愧鬼不能害六

·清信士臨亡夫妻相愛生為婦鼻中蟲七

·薄拘羅持戒得五不死報八

·持戒誦經續明供養鬼不能害九

·執持求還佛戒口中諸鬼出打其身十

·人不信罪福夢鬼取之令其受戒後壽百年十一

·傢有六人割口施僧同受富樂十二

·有人路行遇見三變身行精進十三  ·有人命終十日還生述所經見十四

  沙門億耳入海見地獄一

  阿濕摩伽阿槃地國。有聚落王。名薩薄。中有大富居士。財寶豐盈唯無兒息。從諸神祇求不能得。有子時到婦覺有身。此女利根有四不共智。一知男愛。二知男不愛。三知妊身時。四知所從得。以語居士。居士歡喜。月滿生男耳有金鐶。是兒端正見者歡喜。集婆羅門。相之言。是兒實有福德威力。為作二字。宿世出傢。即名曰沙門耳環。非世所作可直一億。字為沙門億耳。五種養視。一者治身母。二者除垢母。三者乳母。四者吉母。五者戲笑母。是兒福力而疾長大。便教書數算印。善知諸物價相貴賤。是王聚落商客所集。時四方人來詣聚落。問言。是中阿誰有好德可與寄言示我利害。諸人示沙門億耳。是諸商客即往詣之。接為主人。是諸商客見大威力。如是思惟。若作薩薄將多人入海必安隱歸。諸人言。沙門億耳。汝何以不入大海。答言。我入大海作何等。是中多諸恐怖。百千人去時一得還。是諸商客激厲之言。何等人仰他活命。沙門億耳信受欲去。到父母所辭欲入海。時父母說諸怖事欲令變悔以制留之。時不隨父母語。父母語貴人佐我留億耳。時諸大官長者居士皆助留之。終不隨從。父母知其意正則聽令去。於是乘象振鈴遍告令聚落言。沙門億耳欲入大海。我作薩薄誰欲共去。是人福德五百商客皆悉樂從。莊船下水日斷一繩。至第七日得伊勒風(梁言隨好風)斷第七繩。船疾勝箭逕到寶渚。語賈客言。取寶滿船莫令大重。得伊勒風是時船去疾勝箭。還閻浮提向薩薄王聚落。有二道。沙門億耳語諸商人。欲從何道。諸人咸言。陸道去好。夜住空澤。語諸商人。我曾聞賊來劫諸賈客。若前殺薩薄。則諸賈客無所成辦。若不殺薩薄。則以錢物力若自身力。若以他力必能得賊。我當餘處宿。去時當喚我。諸人言爾。億耳驅驢往別處宿。是諸賈客夜半發去。人人相覺竟不喚億耳。後夜天大風雨。億耳覺喚無應者。即時馳逐道多沙土。風雨流漫仰驢嗅蹤而前。億耳饑極前行見有一城。念想得食立於城門。

  隨念失聲唱言。食食。時無數百千餓鬼來出。皆言。何等食阿誰與億耳言。無食。我行饑極念想得食。因出此言我無食也。諸餓鬼言。此是餓鬼城。我百千萬歲今日乃聞唱食聲。我等不佈施。慳吝多故墮餓鬼中。汝欲那去。億耳言。欲至薩薄王聚落。鬼言。從是道去。於是前行復見一城。隨念唱水其事如前。前行不久復見一樹。名波羅。夜於下宿。搖樹落葉細者自食粗者與驢。如是日暮。即有床出男女。顏貌端正著天寶冠共相娛樂。作是思惟。我不應爾看他。私事。時夜過晝來。即時床滅有狗來啖是男子肉盡骨在。億耳念言。是人先作何行今得此報。夜善晝惡。我待問之。至夜更有好床。男女娛樂。即往問之。男言。汝識阿濕摩伽阿槃地中薩薄王聚落某甲屠兒不。有長老迦旃延。常出入我傢。我常供給飲食衣藥。彼常語我言。莫作惡行後得大苦。我時答言。先世已來以此為業。今若不作那得自活。旃延復言。汝作此惡為晝多夜多。我言晝多。即語我言。汝夜受五戒可獲微善。我即從受。今得此報。前行不久復見二樹。名波羅。住下止宿食葉如前。男女晝來相娛。暮則床女皆滅。百足蟲出啖是男子肉。盡骨在。億耳問言。汝作何行今獲此報。男言。阿濕摩伽阿槃地國中。薩薄王聚落。某甲男子淫犯他婦。有長老迦旃延出入我傢。彼教我言。莫作惡行後得苦報。我答言。不能自抑當可如何。復語我言。汝於此事何時偏多。我言夜時多。迦栴延即語我言。受晝五戒可獲微善。我用其言故獲斯報。復見樹林池水清凈。億耳於中洗浴飲驢。是池邊有堂眾寶莊嚴。億耳仰視。即作是念。我饑渴欲死當何所在。即便上堂。說佛經偈。

  饑為第一病  行為第一苦

  如是知法實  涅槃第一樂

  見女人坐象牙床。床腳系二餓鬼。是女識億耳。因問訊言。沙門億耳道路不極不渴饑耶。億耳答言。貴女乞我食。女言相與。但莫與是二餓鬼耳。女即與水洗手與食。是女欲令億耳知此因緣故小出堂外。時二餓鬼伸手言。乞我一口。乞我半口。我即腹中饑如火燒。億耳好施各與一口。變成膿血多咽還吐出滿臭穢。女言。我語汝莫與。何以與之。億耳言。姊妹。我不知故與。時更有一女來語。貴女。與我食。女言。食汝常食。作是語已。即有三奇鑊火湯沸。是女脫衣入鑊中皮肉爛盡。唯有骨髓冷風來吹出鑊還活。著衣啖其爛肉。啖已而去。更有女來言。貴人。與我食。女言。食汝常食。作是語竟。女變成羖羊啖草。億耳語女。是何等事。女言。汝識阿濕摩伽阿槃地國中薩薄王聚落不。億耳言識。是一鬼系我頭邊床腳者。是我夫某甲居士。系我腳邊床腳者。是我兒。有長老迦旃延出入我舍。受我供養衣服湯藥。是二人嗔我言。我覓時辛苦。而汝持與他空自疲勞。以是慳貪不喜佈施墮餓鬼中。惡口業故與食變為膿血。億耳言。是女何以自啖其肉。女言。是我兒婦。與物令舉。或自啖或與人啖。我問覓。答言。我不啖亦不與他。若我自啖及與他者。當自啖我肉故自啖肉。第二女是我婢。我使舂磨。或自啖或與他。若問時言。我不自啖不與他。若自啖與他者我後世當作羊啖草。以是因緣今作羖羊啖草。億耳言。汝作何行。女言。我有少罪來生是中。當不久住生四天王天。汝能少為我往薩薄王聚落中。為語我女雲。見汝父母兄婦及婢。唯汝母獨受福。餘者受罪。汝母因我語汝。莫作惡事後世多受苦報。汝若不信是汝母言。某處有藏大有錢財。取為我作福。供養眾僧及迦旃延。殘餘可以自活。問億耳言。汝欲去耶。答言欲去。女言。汝眠閉眼。須臾至薩薄王聚落。是諸賈客先到。諸人問不。見沙門億耳不。答言。海中失之。舉邑皆哭如喪父母。億耳聞之。若今見我必復擾動不須復歸。漸漸到女舍。共相問訊。以母言語女。女言。咄男子。汝癡狂人。我父母佈施作福死必生天。何以在餓鬼中。億耳即語女言。汝母言。某處有藏大有錢物。使汝取供養。女聞開藏大得錢財。得以生信。如其母敕。請迦旃延隨從說法。即於坐上得諸法清凈無垢法眼得無所畏。禮迦旃延言。大德。我歸依三寶作優婆塞。欲於善勝法中出傢受具足。迦旃延言。父母聽汝出傢不。答言未聽。迦旃延言。我法父母不聽不得出傢受具足。即便歸傢禮拜父母。先由愁苦故並失明。聞億耳從大海中安隱還歸。悲喜淚出眼便還明。過五六日。白父母言。聽我出傢。父母言。我本至心求願得汝。汝入海得死消息愁憂故眼盲。汝今來還我大歡喜眼得開視。汝今便為更生。汝受我語則為供養我。我壽命能過幾時。若能畢我等壽。不出傢者我死不恨。億耳答言諾(出十誦律四誦第四卷)。

  優婆塞持戒鬼代取花二

  昔有優婆塞。僑居舍衛國。婦形端正一國同聞。朋友欲觀終不肯示。人以白王。王思欲見不知何由。一臣啟言。夫婦並持五戒供養道士手自斟酌。王可詐作道士持缽詣門。必得見之。即隨臣言。權變形服竊到其傢。婦見道士頭面作禮。王睹察已還語臣等。此婦實好入我心中。不知何從得之。眾臣白言。此雖僑士應覲於王。憍慢不來可以為罪。去舍衛城千有餘裡。大池水中生五色蓮華。聞有三難。蝮蛇鬼神惡狩。罪應死者使往取華。輒沒於彼。王便呼問言。卿何等人再拜答曰大王民也。王言。何以不來。答曰。愚癡不及耳。自知有罪。王言。罰卿詣池取華七日當還。若違期至當重治卿。受教辭退。還具告婦。婦語夫言。君今有罪由我美色。君識佛明教三界無怙唯戒可恃。上道之日心念三尊口誦十善莫忘須臾。若君不還吾當出傢以戒自樂不經二男。給夫資糧。辭決進路行至半道。有啖人鬼問曰。何人答言。是佛弟子。鬼言。諸犯罪者遣付吾等。詐言取華。賢者實犯罪。為惡人所讒。答鬼言。人命難得唯在大神耳。鬼言。卿是佛弟子又復無罪。我不相害也。餘有二難恐卿不免當如之何。鬼復言曰。相代取花以濟卿身。使我長夜得福無量。卿急住此間鬼於是去。須臾便還。五色好華以與賢者。賢者重不能舉。鬼便取華並扶賢者。屈申臂頃已到宮門。辭別而去。賢者詣門自通。王怪還速。具問本末。如實自陳。王大驚慚曰。鬼無人義害於眾生。今濟善人我乃無義。不別善惡不如鬼魅。即自責過稽首歸命。願為弟子。奉受五戒廣行六度。國致太平。賢者夫婦並加精進。得不退轉(出譬喻經第五卷)。

  優婆塞為王廚吏被逼殺害而指現師子三

  佛泥洹後百年。國王奉事天神。大祠祀用牛羊豬犬雞等各百頭。皆使廚士殺之。時廚士言。我受佛戒不得殺生。廚監大恚白王治之。王言。違教者死。廚士對曰。我是佛弟子受持五戒。寧自殺身不違佛教而當殺生。若當從王教犯殺者。死入地獄罪竟乃出常當短命。持戒死者。即生天上天上福樂所願自然。假令當死轉此人身當受天形。我以是故死不殺耳。王言。與汝七日期。當以象蹈殺。汝若不死。汝語有實。七日以後王看是優婆塞身如佛身。驅五百象往蹈殺之。優婆塞如佛法則舉五指。化為五山。一山間有一師子出。象見師子惶怖伏地。如佛在時。王時信佛。便廢祠祀。即從此士受佛五戒。吏民內外皆亦受法。遂為國師(出譬喻經第六卷)。

  優婆塞被魔試四

  有一優婆塞。與眾估客遠出治生。遇天寒雪。夜行失伴住一石室。時有山神變為女像。來試之曰。白雪覆天地鳥獸皆隱藏。我獨無所恃。唯願見愍傷。優婆塞兩手掩耳曰。無羞弊惡人說此不凈語。水漂火焚之不欲見聞汝。有婦心不欲。何況作邪淫。欲樂情淺薄大苦可畏深。山神聞之。兩手擎捧送至伴中(出大智論第十七卷)。

  清信士嫁女與事鬼傢五

  優婆塞嫁女與世間人。臨遣女時。父母欲奪女戒。女言。雲何奪戒。父母言。法嫁女與世俗人。如黃金擲牛屎中。復用戒為。女言。如人遠行大空澤中無有人民。應益裝糧食。世傢事鬼恐鬼儻得我便。應益持戒令志堅固。黃金在牛屎中。洗自可用。豈便與牛屎同耶。父母感其言。以佛像與之。女致嚴器中。朝暮向器作禮。婿問。婦答。是佛能令頭不白顏色常好。婿同供養。後同生天不更三塗(出十卷譬喻經第五卷)。

  清信士始精進未懈後生慚愧鬼不能害六

  昔有清信士。始受戒時精進少雙。後年衰老違遠賢眾。獨處山岨志更陵遲。荒於田園忘佛廢法。更成凡夫。其山中有梵志道士。渴欲求飲。田傢事遑無與之者。梵志有怨遂爾恨去。梵志能起死人並使鬼神。即召殺鬼敕之曰。彼人辱我爾往殺之。山中有羅漢知之往至田傢。田傢見沙門欣然稽頁。為設一食。沙門曰。汝今日夕早燃燈勤三自歸誦守口攝意偈。慈念眾生可長安隱。沙門去後主人如教。通曉念佛誦戒不廢。殺鬼至曉伺其微便欲以殺之。睹彼慈心無緣殺焉。鬼神之法人令己殺己使欲殺。但彼有不可殺之德。法當還殺便已。殺者鬼乃恚欲害梵志。羅漢以威神蔽之。令鬼不見。田傢悟道。梵志得活。鬼遂不獲殺生之罪。田傢一時受三自歸。念佛不懈。全一門之命(出墮落優婆塞經又出十卷譬喻經第五卷)。

  清信士臨亡夫妻相愛生為婦鼻中蟲七

  有清信士。持戒精進不懈。有一沙門已棄重擔。生死永盡逮得神通。與共親友。時清信士卒得困疾。醫藥不治婦大悲苦。謂其夫言。共為夫婦卿獨受苦。以何方便分病令輕。設卿無常我何所依。兒子孤單復何恃怙。夫聞益懷愛戀。大命將至應時即死。魂神即還在婦鼻中。化作一蟲。婦大啼哭不能自止。時道人往與婦相見。故欲諫喻令捐愁憂。婦見道人來益用悲慟。奈何和上夫婿已死。蟲從鼻涕忽然墮地。婦即慚愧欲以腳踏。道人告曰。止止莫殺。是卿夫婿化作此蟲。婦曰道人。我夫奉經持戒精進難及。何緣壽終轉形作此。道人答曰。過起愛戀今生為蟲。道人為蟲說經。卿精進奉經持戒福應生天見諸佛。但坐恩愛戀慕之想。墮此蟲中。即可慚愧。蟲聞意解。便自克責。俄而命終。即得生天(出居士物故為婦鼻中蟲經)。

  薄拘羅持一戒得五不死報八

  昔有一人。唯有一兒。名薄拘羅。年始七歲。其婦命終更取後室。憎前婦子甑中蒸[麩-夫+並]。兒問母索。母抱放甑中。以瓫合頭欲令兒死。兒於甑中食[麩-夫+並]不死。後復抱置熱鐵鏊上。於鏊食[麩-夫+並]不以為災。後詣河邊浣衣。擲深水中為魚所吞。經於七日。父請眾僧為設大會。買得一魚車載歸傢。欲破魚腹。兒言。徐徐莫傷兒頭。此兒先受不殺一戒。今得五種不死(出譬喻經)。

  持戒誦經續明供養鬼不能害九

  昔有兄弟五人。父教持戒。大兒獨不肯持戒。齎五枚錢至相師許求。相師言。年可百歲當大富貴。又言定惡。復言不好。克後十三日。卿當死亡。其人大怖言。非是世間常師所能療治。唯有佛豫知未然。近在耆阇崛山中。可往問之。於是即往問佛。佛言。卿有宿命對怨傢欲來取卿。卿若欲得免者。當持五戒乃可得脫。卿歸益辦脂燭焚之過十三日。即受歸戒燃燈續明。終日竟夜諷誦經偈。言南無佛。歸命佛慎莫休息。過十三日便自得脫。其夜即有二鬼往共殺之。一鬼住百步外。使一鬼往殺。見燈火光明。但聞呼南無佛歸命佛聲。不敢前逆語一鬼言。此人不可復得。但呼南無佛歸命佛。我惡聞是聲令我頭痛。於是二鬼便相持走去不復近之。從是以後長得安隱(出諸經中要事)。

  執持求還佛戒口中諸鬼出打其身十

  昔迦羅奈國。有婆羅門子。名曰執持。受佛禁戒無所違犯。執持久後到他國中。見人殺盜淫便貪愛之。見人好惡便論道之。見飲酒者便欲追之。無一時定。便自念言。悔受戒誓當以還佛。即詣佛所言。前受五戒多所禁制不得從意。佛法尊重非我凡類所能恭事。罷可得不。佛默然不應。言已未絕。口中便有自然鬼神。持鐵椎拍執持頭。復有鬼神脫其衣裳鉤其舌者。有淫女鬼刀割其陰。有鬼洋銅澆其口。前後左右皆諸鬼神。競來分裂取其血肉。而啖食之。又有自然之火焚燒其身。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諸鬼急持不令得動。佛見問曰。汝今雲何執持口噤不能復言。但手自搏。佛以威神救度長者。諸鬼神王見佛世尊。各立一面。於是得蘇。便起叩頭前白佛言。我身有五賊。掔我入三惡道。坐欲作罪違負所受。願佛愍我。從今改往修來奉受戒法。持月六齋歲三長齋。燒香散華懸雜幡蓋。供事三寶不敢復犯。佛言。汝今所言是為大善。汝若眼見自作自得罪非天授與(出大灌頂經第三卷)。

  不信罪福夢鬼取之令其受戒後壽百年十一

  昔人不信罪福。年已五十。夢見殺鬼欲來取之。眠覺惶怖求師占夢。師作卦兆雲。有殺鬼必欲相害不過十日。若欲攘此。從今已去十日中間。受佛五戒燒香燃燈懸繒幡蓋。信向三寶可免此死。即依此法專心信向。殺鬼到門見作功德不能得害。鬼即走去。其人緣斯壽滿百歲。死得生天(出雜譬喻經)。

  傢有六人割口施僧同受富樂十二

  昔有大富傢。食口六人奴婢。金銀珍寶不可稱數。佛與阿難街裡分衛。佛到其門。父母兒子妻婦孫息。踴躍歡喜請佛入坐。以氍毹佈地食器皆以金銀。佛言。此人前生值饑餓世。傢中窮乏。唯采諸菜用自系命。作羹適熟。外有道人分衛出見沙門。父母便言。我分與之。兒子孫息各自以分與之。讓母令食。六人一時發意各一日不食。唯恨傢貧無好供養緣此之福得生天上人中。常得安隱豐饒財物。以其發意同等之故。世世共作因緣。今重相值。父母兒子大小一時皆持五戒。命終生天受福無量。今若值佛皆得羅漢(出雜譬喻經第一卷)。

  有人路行遇見三變身行精進十三

  有人在道上行。見道邊有一死人。鬼神以杖鞭之。行人言。此人已死何故鞭之。鬼神言。是我先身。生在之日不孝父母事君不忠。不奉敬三寶。不隨師父之言。今令我隨罪而行。苦痛難言。嗔故鞭之。稍稍前行。復見一死人。天人來下。散花於死屍以手摩娑之。行人問言。觀君似是天人。何故摩娑是死人耶。答雲。是我故身。生在之日孝從父母。忠信事君。奉事三尊。承受師父之教。令我神得生天。皆是故身之恩。是故以來報之耳。小復前行。又見一天人。衣服鮮好端正香潔。道邊摘酸棗啖之。行人問曰。睹君似是天人。何啖酸棗。天人答曰。我在世時孝從父母。忠信事君奉事三尊。種種作諸功德。唯不喜飲飴人客。今作天人恒食不充。是以食酸棗耳。行人一日見此三變。便還奉持五戒修行十善。孝從父母忠信事君。示語後世罪福追人(出諸經中要事)。

  有人命終十日還生述所經見十四

  有優婆塞本事外道厭苦禱祠。委舍入法奉戒精進。勤誦經好佈施責。意忍辱常有慈心。暴疾命過臨當死時囑父母言。我病若不諱七日莫殯。奄忽如死停屍八日。親屬皆言。急當殯斂。父母言。不膀臭欲留至十日。當此語時便見眼開。未能動搖。父母歡喜守至十日。便自起坐善能語言。問所從來盡何所見。答言。有吏兵來將到一大城。城中有獄。獄正黑四面鐵城。城門悉燒鐵正赤。獄中系人身坐火中。上下洞燒青煙上出。或有人以刀割其肉而啖食之。獄王問我言。汝何等人。犯坐何等乃來到此。此中治五逆不孝父母不忠信事君。答言。我少為惡人所惑。奉事外道愚癡。又飲酒殺生祀天地。又於市裡采取財利。升鬥尺寸欲以自饒。後與善師相值。牽我入佛道。見沙門道人。授我五戒奉行十善。自爾以來至於今日。不復犯惡。仰由明王哀我不及。我便叩頭。王即起叉手謂我言。止止。清信之人不應當爾。便與我坐。呼吏問之。此乃無上正真弟子。汝輩皆當從是人得度。以其人壽命自盡時。乃當死耳。魂神追行。若生天上天神迎之。若生人中人中迎之。何得將此人來。入是五逆之處。吏答王言。世間多有是種人。不畏王法。不畏四時。五行不拘。天地鬼神橫行天下。不可不問也。有師名沙門。既剃頭發被服疏陋。以是自大。多將弟子東西南北。復大劇是應當治之。王言。止止法服之人人所貴敬他所畏難。諸釋梵日月中王。下及帝王臣民。尊奉是人得福無量。輕慢是者自求罪苦。急案名錄壽應盡未。吏言。未應死也。尚有餘算二十。以其先有所犯罪是以取之。使其黨輩小小自下耳。王言。佛子有戒精進天神所貴。佛以大慈救護一切蜎飛蠕動。天神地祇諸鬼龍等皆敬貴之。豈拘王相四時五行耶。佛恩如四海不得限量。吏言大王。奉佛戒耶。王曰。坐我不奉佛故追罪作此獄王。若人已入正法。後悔還外道。雖壽千歲當逢九橫。若持戒比丘及諸弟子。當勤行六度六衰斷絕二十事(亦在經文)觀佛功德猶若巨海不可當也。吏言。誠如王言。不別真偽。速發遣之辭謝使去。從高墮下霍然而蘇。與其父母共至隻桓。自惟自克。奉受五戒修行十善(出弟子死復生經)。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七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八(優婆夷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優波斯那割肉救病比丘一

·阿凡和利至心請佛庫中自然皆備二

·蘇曼女產十卵卵成十男並其往緣三

·孤母喪子遇佛慈誘厭愛得道四

·婦人喪失眷屬心發狂癡五

·提韋婆羅門女無子自焚遇辯才沙門聞法悟解六

·女人懷妊願欲出傢生子之後前心不遂七

·難陀燃燈聲聞神力共不能滅八

·善信女少悟無常秉志清白為天帝所試九

  優波斯那割肉救病比丘一

  毗紐幹國。多信邪見。無佛法僧。有一女人。名優波斯那(僧祇律雲。名畢[口*東]夫亦名[口*東]卑。彌沙塞律雲。須卑。)時有事緣至舍衛國。波斯匿王所緣事畢。從諸篤信優婆塞邊聞佛功德。欲得見佛。即往祇洹。值佛為諸大眾說五戒法。優波斯那求從佛受。即得五戒。佛復以法句經與令諷誦。是時中夜誦法句經。有毗沙門天王。從數千夜叉欲至南方毗婁勒叉所。聞誦經聲尋皆住聽。贊言。善哉姊妹善說法要。優波斯那即便問言。汝為是誰。但聞空聲不見有形。答言。我是鬼王毗沙門天。為聽法故住於空中。又問。汝天我人。雲何故稱我為姊妹耶。答曰。佛是法王亦人天父。同一法味故言姊妹。時優波斯那心大歡喜。常使人入林采薪。後旦上樹。遙見舍利弗目連及五百比丘在此林中精勤禪誦。使人還白大傢。優波斯那歡喜無量脫二金環以賞使者。使者復言。世尊有好言寄與大傢。具說五施。復解瓔珞重以賜之。使者曰。時起洗手辦具飲食。我向輒持大傢言。請二尊者及五百弟子。今日來食。即放使者及與珍寶。告諸傢屬及諸鄰比。設於供具。尊者與諸比丘著衣持缽就座而坐。作禮訖手自行水下種種食。香味具足。謂舍利弗言。此舍有神與我親厚。我有施時語我。此阿羅漢。此聖此凡。此持戒此破戒。此智此愚。告舍利弗言。我有四子及夫。皆惡邪見。我若供養三寶給施貧窮。便生嫉恚。而我修善佈施終不退縮成須陀洹。舍利弗言。甚為希有。世尊是暮。當來毗幹持林。今還所住。僧去已後。即辦所用往至佛所。觀諸眾僧所止宿處。見一病僧臥草窟中。問其所患何所須欲。答曰。四大不調極大困苦。醫令服新肉汁(僧祇律雲比丘是常供養服下藥須肉)斯那言。莫復他求。我明當送。明十五日國法不殺。遍求不得。便使卻人。靜室自浴割股裡肉。以[疊*毛]纏裹合諸草藥。煮以為羹送病比丘。比丘食已病即除愈。其夫尋還見婦色變。即便問言。汝何憔悴。對曰。我病。即喚請醫不能識。逼問傢人婢具言之。夫到街巷大叫呼言。沙門釋子食啖人肉如駿足王。佛因制。諸比丘。諸不凈肉甚不應食。優婆夷言。緣我斷肉。即語夫言。若能為我請佛及僧來此設供甚善。若其不能我當舍命。夫為妻故入林請佛。明日舍食。佛與眾僧就坐而坐。問斯那何在。答曰病。佛言喚來。夫言。汝師喚汝。答曰。病苦不任起。佛告阿難。汝往告令起。阿難即往稱佛呼之。並床輿之來到佛所。遇佛光明苦病即除平復如故(僧祇律雲比丘入慈心三昧瘡即平復)即起禮佛。佛為說法得阿那含道。夫及眷屬舍離邪見法。受五戒為佛弟子(出優波斯那經又出賢愚經)。

  阿凡和利至心請佛庫中自然備二

  維耶離城。有一女子。名阿凡和利。聞佛來遊歡喜無量。與五百女俱詣佛所。聞佛說法心生開悟。請佛飲食。時城中復有五百長者子。亦請世尊。世尊言。已受阿凡和利明日請。時諸長者子。語和利言。佛之至尊來化我國。我應先飯。汝且停供。女言。勿以豪強加於女弱。若能見惠四願當相讓也。一者令我心保善不移。二者令我命保在不亡。三者令我財物無減。四者令佛長住此國。長者曰善。汝今乃能悟於無常。諸所希願非我能辦。聽先飯佛。中有年少恥在其後。固執不已。便敕市司罷不貨易。和利遣人求索諸物。都無所得。庫中眾膳自然滿足。唯乏薪炭。油灌白疊以充代之。又內城門令不得出。啟請於佛。即遣鸚鵡往白食辦。長者射之。以佛神德箭化為花。得至佛所。飛鳴白佛眾祐及僧。足蹈城門天地震動。五百長者。阿凡和利及諸女人。見聞此事逮得法眼受持五戒(出中本起經下卷)。

  蘇曼女產十卵卵成十男並其往緣三

  舍衛國須達長者。末生小女。字曰蘇曼。面首最妙。其父憐愛。將至佛所。其女見佛情倍欣踴。願得好香塗佛住室。斯女手中有賓婆落。佛從女索。便以與佛。於上書香還以與之。女共其父還城推買。如佛所須持詣祇洹。躬自搗磨。日日如是。於時特叉屍利國王。遣其一兒使到舍衛廣行觀看。復至精舍見蘇曼女。便取為婦。後遂懷妊生十卵。卵後開敷有十男兒。形貌姝好勇健非凡。然喜畋獵。母教莫爾。諸子白母。射獵最樂。母令相遮將為見憎。母復告言。吾因愛汝等是以相制。若當憎汝時終無此言。殺生之罪當入地獄。無央數劫解脫何由。諸子白母。為自出心從他邊聞。母復告言。吾從佛聞。兒復問母。佛者何人。幸願具宣。母告諸子。迦維羅越國凈飯王子。厭老病死出傢學道得無上果。巨身丈六三明六通遐鑒無外。諸子啟母求往覲佛。母即聽之。往至祇洹奉覲如來。佛為說法。十人俱時得法眼凈。便求出傢。佛聽為道。須發自墮法衣在身。精勤大業。盡得羅漢盡於苦際。過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屍佛。般涅槃後分佈舍利起無量塔。時有一塔朽故崩壞。有一老母而修治之。有年少十人偶行睹見。歡喜相助所作已竟。誓為母子。從是已來九十一劫。天上人中恒與俱生受福快樂。時老母者今蘇曼女是。爾時十年少者今十羅漢是(出賢愚經第十三卷)。

  孤母喪子遇佛慈誘厭愛得道四

  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有一孤母而喪一子。憂惱愁憒抱屍啼走。譬如狂人。出至祇洹。聞佛大聖天人所宗。宣說經道忘憂除患。孤母見佛作禮長跪。願釋憂結。佛告孤母。汝速入城遍行街巷。有不死傢者乞火持還。孤母求不能得。空手而反。佛告孤母。夫人處世有四因緣不可久保。一者常必無常。二者富貴必貧賤。三者合會必別離。四者強健必當死。汝今何為。不自憂慮。何不廣施持戒月持六齋任力堪能給施孤窮。孤母白佛。我今愛子入骨徹髓。豈惜身命。時佛欲化彼令其得悟。即化作四大火坑圍繞孤母。火氣逼身以兒自障。佛語孤母。汝向自陳愛子情重入骨徹髓。寧自喪身不使子亡。火氣逼已酸痛難堪。但當自受以子障乎。人間微火蓋不足言。地獄火燃疾痛無量。畜生懷癡苦。餓鬼饑渴苦。能自利者當修佈施持戒忍辱。不生地獄及餓鬼等。受天人福漸近泥洹。時彼孤母內心自責厭患恩愛。即於佛前盡諸塵垢。成須陀洹(出曜經所明)。

  婦人喪失眷屬心發狂癡五

  天竺有一人。往詣舍衛國。婦生兩子。太子七歲。次子孩抱。母復懷妊。欲向在產。天竺國俗。婦人臨月歸父母傢。時此夫婦共乘一車載其二子。詣舍衛城。中路放牛。時有毒蛇纏繞牛腳。牛遂離圈。其夫取牛蛇即舍牛殺夫。婦見怖懅啼哭。日已欲冥。去傢不遠。隔一河水。冥懼抄賊。即棄其車攜將二子。到於水畔。而留大兒水邊。抱小而度涉水始半。狼啖其子叫呼其母。母聞其聲轉顧見之。驚懼不覺抱兒墮河。隨流而逝。母益懊惱迷惑失志。頓躓水中墮所懷胎。遂便渡水問道行人。我傢父母為安隱不。答曰。昨日失火皆燒死盡。又問行人。聞我夫傢姑妐安隱不。答曰。遇賊傷害姑妐皆死。愁懅迷悶不識東西。裸形狂走。行人見者怪之。謂得邪病。馳走見佛。佛大會說法。時婦見佛意即得定。不復愁憂。自視裸形慚愧伏地。佛呼阿難取衣與之。婦著衣致敬。佛即說經為現罪福。即發無上道心。立不退轉地。愁憂除散如日無雲。發無上心(出婦人遇辜經賢愚經大同小異)。

  提韋婆羅門女無子自焚遇辯才沙門聞法悟解六

  裴扇阇國。有一女人。名曰提韋。婆羅門種。其傢大富喪婿無兒。守寡孤窮無所恃怙。婆羅門法。若不如意便生自燒。諸婆羅門往教共化。令其願生那羅延天。請婆羅門足一百人。施設大會食畢。各襯牸牛。並從犢者傢中。所有諸物。施五百婆羅門。於恒水邊積薪自燒。婆羅門為汝咒願。令汝輕重諸罪一時滅盡。後世生時六親眷屬壽命無量快樂無窮。提韋從之。即伐樵薪。欲擬自燒。國內沙門名缽底婆(梁言辯才)。精進持戒多聞智惠。常以慈心教化天下。令改邪就正舍惡修善。往問提韋言何用薪火。答曰。自欲燒身滅除殃罪。辯才曰。夫先身罪業隨逐精神。不與身合。徒自焚燒安能滅罪禍隨心生。心念善法受報亦善。心念惡法受報亦惡。餘報亦然。雲何於苦惱中。求欲滅罪望善報也。幸爾不須於理不通。如困病人為苦所逼。復遭惡人呵罵聳搏。時此病人寧有善心無忿惱不。提韋曰。但生忿惱。辯才曰。汝今如是。先身罪故今若燒身。猛炎起時身體燋爛氣息未絕。心未壞故。當爾之時身心被煮。識神未離故受苦毒煩悶心惱。從是命終生地獄中。苦惱尤劇千百萬倍。又如車牛厭患於車。欲使車壞前車若壞後車復枙。罪業未盡假令燒壞。百千萬身罪業因緣相續不絕。猶如阿鼻一日之中八萬過死八萬過生。終過一劫其罪方畢。況復如汝一過燒身欲求滅罪。問曰。願聞滅罪方法。辯才答曰。前心作惡如雲覆月。後心起善如炬消闇。起罪之源由身三口四意地業行。今當一心丹誠懺悔改邪就正。舍身受身至成佛道。辯才授十善禁。提韋歡喜。設種種飲食及諸珍寶。請留教化。辯才曰。汝受十善法即為法器。復以化人則為報效。汝已得度。我不宜留。復化餘處。物無所受。於是而去(出未曾有經下卷)。

  女人懷妊願得出傢母子為道皆得成立七

  有一女人。妊身數月。見佛及僧。願我生子以後出傢為沙門。及生子後愛念既隆不遂宿心。子年七歲意忽還悟作二人食及三法衣。持瓶將子行詣佛所。白佛言。願哀我子使為沙門。令後得道身形如佛。佛即聽之。母以水灌前洗其兒。應時九龍從瓶中出。吐水灌兒。澡訖殘水散兒頭上。於頭上下變成花蓋。寶帳交絡。並師子座上有諸佛。佛時微笑。出五色光照十億剎。還繞佛身從兒頂入。母即前行以飯上佛並食其子。子發無上平等道意。十億佛剎六反震動。眾剎諸佛皆自然現。佛以母分飯飽爾所。佛及諸比丘皆等飽足。其飯如故。母即歡喜。及諸天人得阿惟越致。時兒發墮成為沙門。立不退轉。我身是也(出過世佛分衛經)。

  難陀燃燈聲聞神力共不能滅八

  佛遊在給孤獨精舍。波斯匿王供養於佛及諸大眾眷屬。祇洹縱廣百六十裡。波斯匿王周遍燃燈民人競看。貧女難陀居無舍宅。問行路者知。波斯匿王以油千斛為佛燃燈。難陀自責。我以何故獨貧如此。即入街裡。傢傢乞丐得少雜飯。心自念言。我當賣之以為燈直。賣得一錢齎詣油傢。油傢問女持一錢油作何福德。難陀答言。欲為佛燃燈。油主聞之。助其喜踴持一燈油。即施與之。貧女歡喜受到隻[垣-土+示]。佛告阿難言。有大長者興無上福。不能自到開門使前。波斯匿王聞佛此教。尋自思惟。吾於舍衛一國之尊。興起道供豈殊我者。佛何以故。不贊於我復稱長者。須臾貧女來到佛所。燃所齎燈當佛之前。今發大願。並為一切。求佛知見。令此光明徹於十方。幽冥惡道悉皆休息。如是便退至明晨朝。賢者目連歷撿諸燈。難陀所燈光獨如故。目連即吹。吹不能滅。便以神力持五恒水澆亦復不滅。吹以隨藍大風漂不能滅。盡其神力竟不能滅。心懷恐懼。佛告目連。燃此燈者有殷重心。以是之故燈為常明。設羅漢舍利弗等及辟支佛。神化功德共滅此燈不能滅也。令金翅王搏大海水。若師子王振吼奔騰共滅此燈。燈不可滅。難陀女人以日出時。自往案行昨所燃燈。燈亦不滅。光不缺減。即大歡喜稽首佛足。佛知女心求無上道。放五色光從口中出。佛每說法三乘之業授聲聞別。光從頂入。授辟支佛別。光從兩眉間入。授菩薩別光從口入。佛之洪光上至三十三天。皆悉通達。已便回還。繞佛三匝從口入。時阿難起問。佛言。阿難。汝見昨夜燃燈女不。此女壽終因是功德。轉女人身當作男子。卻後二十劫不墮惡道。即生諸天及金輪王。二十劫後。當得作佛。號三曼陀優訶(出賢愚經又雲比丘出貧女難陀經)。

  善信女少悟無常秉志清白為天帝所試九

  佛在舍衛國。時有長者女。名曰善信。年始十五。為人慈孝。智慧博達。少小常有大願。不樂世俗之事。坐自思念。萬物無常當歸於死。年壽萬歲亦皆當死。天地當壞敗何況人身。念我當受如是咎責。苦痛難言。死後魂神當入惡道。酷毒勤苦獨當受之。本從何出。忽有嗔恚恐怖愁憂。或時歡喜。有此無常之事。不見來時。去至何所。是輩往來無休無息。念我父母諸傢兄弟中外五種親屬。不知罪福貪欲無厭。我年三五以許他男。諸傢兄弟飯食酒肉受取匹帛。念我身當往受患難。拘質縛結不可得離。當如之何。為此生老不如及我。今日清凈當發上願。求覓安隱長樂宮殿可以自娛。不宜踴濁沒於三塗。不睹光明長與苦俱。便正一心自誓。持我身命自歸。有神有靈知我心誠。爾時天神現於虛空。語善信言若當自歸西方安隱清凈法國。且當先向十方禮拜。慈心敬意念必達也。已便不現。爾時善信踴躍歡喜。便自澡洗燒香散華向十方禮叉手。自思念。一切人即有天神於空中言。汝當正心向於西方。說此一頌。以是贊嘆阿彌陀佛。善信即向西方。如神所敕。天地大動。諸有困厄皆得解脫。疾病即除毒痛安隱愁憂歡喜。盲聾得差喑啞能言。不善皆善不信皆信。人非人等各得所願。善信燒香散花而說頌言。正心閉目數息思惟身中之事。帝釋化作端正男子。年十八九。手把黃金住善信前。以頌調之。善信正心以正頌答。訶男女過。帝釋踴躍叉手勞之。欲何求索。普世無雙功德洋洋不可稱量。願相告語。於是善信聞釋贊嘆。信心歡喜地為大動。即為說偈。願奉佛法。釋大歡喜。便爾化滅。善信燒香自歸諸佛。佛與大眾俱即飛行到善信傢。父母兄弟見佛飛空。莫不歡喜。善信前禮繞佛百匝。佛便微笑無數光出。語以戒法。繞身百匝還從頂入。即授二十四戒。佛言。是為我優婆夷高行三八二十四戒。善信歡喜而得七住。便於佛前化身為男。父母兄弟皆受五戒(出善信磨祝經卷上)。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八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九(外道仙人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外道立異見原由一

·六師共誓伺欲降佛累遣覘觀皆從佛化二

·六師與佛弟子捔道力三

·以鐷鐷腹頭上戴火自顯雄異四  ·智幻國人事烏與孔雀五

·富蘭迦葉與佛捔道不如自盡六

·羼提仙人修忍行慈為迦利王所割截七

·螺文仙人造書風雨不能飄侵八

·四仙人得道緣九  ·仙人失通生惡道十

·仙人見聞女人聲色失其神通十一

·化足手著王女生愛後興惡念墮墜阿鼻十二

·提波延那聞舍芝聲起愛十三

·雪山仙人與虎行欲生十二子十四

·撥劫仙人見王女發欲失通十五  ·獨角仙人情染世欲為淫女所騎十六

  外道立異見原由一

  佛告文殊。汝欲聞世間建立外道不。過去時世有佛。名拘孫陀跋陀羅。出興於世。時彼世界無諸沙礫。無外道名。唯一大乘。佛涅槃後法欲滅時。有一阿蘭若比丘。名曰佛慧。有一善人施無價衣。比丘受之。有諸獵師生劫盜心。夜將比丘至深山中。壞身裸形懸首系樹。時有采花婆羅門至阿蘭若處。見虎恐怖向山馳走。見彼比丘。壞身裸形懸首系樹。驚嘆嗚呼。沙門先著袈裟。而今裸形。必知袈裟非解脫因。自懸苦行是真學道。彼人豈當舍離善法。正當分明知。此是解脫道因壞正法。即舍衣拔發作裸形沙門。裸形外道從是而起也。時比丘自得解縛。即取樹皮。赤石塗染。以自障蔽。結草拂蚊。又有采花婆羅門見之。念言。是比丘舍先好衣。著如是衣。捉如是拂。豈當舍離善法。正當分明知。此是解脫道。即學是法。出傢婆羅門從是而起也。時彼比丘暮入水浴。因洗頭瘡。即取水衣以覆瘡上。取牧牛人所棄弊衣以自覆身。時有[蕉-隹+推]者見已念言。是比丘先著袈裟。而今悉舍。必知袈裟非解脫因。故被發弊衣日夜三浴修習苦行。豈當舍離善法。正當分明知。此是解脫道。即學彼法。苦行婆羅門復從是起也。比丘浴已身體多瘡蠅蜂唼食。即以白灰處處塗瘡。以水衣覆身。時有見者謂言。是道即學彼法。灰塗婆羅門從是而起也。比丘燃火炙瘡。瘡轉苦痛不能堪忍。投巖自害。時有見者言。是比丘先著好衣。今乃如是。豈當舍離善法。正知投巖是解脫道。投巖事火從是而起也。如是次第九十六種。皆因是比丘種種形類。起諸妄想。各自生見。譬如有國一一相視。而起粗想。粗想既生。各各相殺。外道生異亦復如是(出殃掘魔羅經第四卷)。

  六師共誓伺欲降佛累遣覘觀皆從佛化二

  昔六師在世。貪著利養自稱獨尊。聞佛出世神德過人。集共結誓。我等宜可齊心同議。語不相違乃得勝之。即遣一人往觀如來。為如人不。視無厭足。還白六師。瞿曇顏貌世之希有威神光明逾於日月。如我所見無可譬喻。六人復念。其人出於王種。理應端正。何足復怪。今且更遣一人往觀。為無為為躁疾。還告六師。瞿曇在眾如獸中王。無所畏難。六人復念。愚人希更事。貪彼光明。此是常儀。何足復怪。出自王宮六萬采女晝夜相娛未更師學。更遣往聽。頗有經理為如凡夫。即遣明達一人觀佛所說。還白六人。彼所道說達古知今。前知無極卻睹無窮。判義析理事不煩重。六師復作是念。世多有人辯辭捷疾悅可人心。然理不在不可尋究。復遣往觀。眾人聞說為寂然聽受為憒亂耶。還白六師。瞿曇所顯味如甘露。眾人渴仰聽無厭足。六人復念。人集從初久必退散。更遣高勝一人往瞻。為義理深邃為淺薄耶。還白六師。瞿曇所顯如海無涯。我等所見如牛蹄水。今我一人。且欲就彼求為弟子。前後使人各共相將詣如來所。復有無數眾生相競而到。佛說偈曰。

  自得最正覺  不染一切法

  一切智無畏  自然無師保

  六師弟子聞佛說偈。心堅固者即求為道。心猶豫者還以白師言。三界獨尊典領十方。實無等倫。宜各馳散自求所安。

  我既無師保  亦獨無伴侶

  積一得作佛  自然通聖道(出六師結誓經)

  六師與佛弟子捔道力三

  有王名多福。太子字增福。王奉六師。子事佛道。所遵不同。時世無沙門。唯一白衣以為師首。其外道五百人嫉師名德。即白王言。國事兩法令人不專一。願與佛道師各現奇德。要不如者沒屬為奴。王即可之。外道與此師克日。要結。王前各試功藝共相然可。梵志皆善射馭。即行入山。五百人各射射一鹿。皆貫左目來角伎術。賢者亦入山精思念佛求威神佐助以彰大道。即有五色鹿子忽從地出。歡喜持歸。外道知之。伺賢者出行。往詣其傢。詭語其婦曰。卿夫欲舍傢作道人。但坐此鹿當破汝傢。婦聞恚怒。以鹿乞之。賢者來歸不見其鹿。問婦曰。不祥之物今已失之。夫甚愁憂。復還山中至誠懺悔。即有明月神珠忽從地出。便持此珠齎現梵志。往詣至門行賣奇物。梵志婦曰。吾傢亦有異物可共相方。即出鹿子。賢者便白王。使吾掌此鹿子。汝今盜之其罪不測。婦懅還之。至其試曰。梵志各送死鹿皆傷左目既穢且臭。王甚惡之。賢者前牽神鹿。齎明珠來上王殿。二物飛騰嬉戲星流電曜。舉宮奇之。婆羅門五百人自知術藝不競。即沒為奴。婦皆為婢(出十卷譬喻經第八卷)。

  以鐷鐷腹頭上戴火自顯雄異四

  南天竺有論議師。以銅鐷鐷腹。頭上燃火。來入舍衛國。時人問言。汝何因爾。答言。我智多恐腹裂。著火欲照闇。時人語言。癡婆羅門。日照天下何以言闇。答言。汝不知。闇有二種。一者無日月火燭。二者愚癡無智慧明。諸人又言。汝未見訶哆釋子比丘。何敢作是語答。若見共語者闇夜見日出。時城內人民即喚訶哆釋子比丘。欲令共論。時訶哆聞之。心愁入城。道中見二羝羊共鬥。即日取相。一羊是婆羅門。一羊是我。我者不如。轉更愁憂。前行又見二牛共鬥。復作是念。一牛是婆羅門。一牛是我。即復不如。又至前門。復見二人相撲。又作是念。亦復不如。欲入論處。見一人持滿瓶水。水瓶即破。復作是念。我見諸不吉相。不得已入舍。見是婆羅門。眼口相貌自知不如。就坐須臾。諸人便言。可共論議。答言。我今小不安隱。須待明日便還宿處(出十誦律二誦第三卷)。

  智幻國人事烏與孔雀五

  過去世時。有一大國。在於北方邊地。號曰智幻。智幻人齎持烏來。至波遮梨國。而其國界無有此烏。亦無異類奇妙之鳥。時人見烏。歡喜踴躍。供養奉事飲食果瓜。而消息之。遠方之烏皆來集會不可稱數。一國普事尊敬無量。於後異時有一賈人復從他國齎孔雀來。眾見羽翼殊傑行步弘雅所未曾有。聽其音聲心懷踴躍。皆舍烏而愛孔雀。前養烏之具皆供孔雀。尊敬自歸。諸烏皆沒不知處所。時有天頌曰。

  未見日光時  燭火獨為明

  本見事諸烏  水飲及果瓜

  美音既具足  如日出樹間

  諸烏失供養  見事見尊卑

  阿難頌曰。

  如佛不興出  梵志得供事

  今佛具足音  異學失供養

  孔雀者我身是也。烏者諸外異學是。天者阿難也(出孔雀經)。

  富蘭迦葉與佛捔道不如自盡六

  昔舍衛國有婆羅門師。名富蘭迦葉。與五百弟子相隨。國王人民莫不奉事。佛初得道。與諸弟子從羅閱隻至舍衛國。身相顯赫道教清美。國王中宮率土人民莫不奉敬。迦葉嫉妒欲毀世尊。謂波斯匿王曰。吾等長老先學國之舊師。沙門瞿曇。後出求道實無神聖。而王舍我今欲與佛捔試。道德勝者王奉。王言大善。王以白佛。佛言甚佳。結期七日當角變化。王於城東平廣好地。立二高座。國王群臣大眾雲集。欲觀二人角道。迦葉與諸弟子先到座所登梯而上。般師神王。見其虛妄嫉妒。即起大風。吹坐具顛倒幢幡。飛揚雨沙礫石。眼不得視。世尊高座儼然不動。佛與大眾庠序而來。方向高座忽然已上。眾僧一切寂然次坐。王及群臣加敬稽首白言。願垂神化壓伏邪見。並令國人明信正真。世尊於座霍然不現。即升虛空奮大光明。東沒西現四方亦爾。身出水火上下交易。坐臥空中十二變化。沒身不現還在座上。天龍鬼神華香供養。贊善之聲震動天地。富蘭迦葉自知無道。低頭慚怖不敢舉目。金剛力士捉金剛杵。杵頭火出以擬迦葉。問何以不現變化。迦葉惶怖投下而走。五百弟子奔波迸散。世尊威容都無欣戚。還到祇園。國王群臣歡喜辭退。於是迦葉與諸弟子受辱而去。去至道中逢一老優婆夷。字摩尼。逆罵之曰。卿等群愚不自忖度。而欲與佛比捔道術。狂愚欺誑不知羞恥。亦可不須持此面目行於世間也。迦葉羞諸弟子。往江水邊誑諸弟子。我今投水必生梵天。若我不還則有樂。彼諸弟子待之不還。自共議言。師必上天。我何宜住。一一投水冀當隨師。不知罪牽皆墮地獄。後日國王聞其如此。甚驚怪之往到佛所白佛言。迦葉師徒何緣乃爾。佛告王曰。迦葉師徒重罪有二。一者三毒熾盛自稱得道。二者謗毀如來欲望敬事。以此二罪應墮地獄。殃咎催逼使其沒河。身死神去受苦無量。往昔有二獼猴王。各主五百獼猴。一王起嫉妒意。欲殺一王規圖獨治。便往共鬥。鬥數不如。羞慚退去。到大海邊海曲之中。有大聚沫。風吹積聚高數百丈。獼猴王愚癡謂是雪山。語群輩言。久聞海中有雪山。其中快樂甘果恣口。今日乃見吾當先往行視。若審樂者不能復還。若不樂者當還語汝。於是上樹盡力跳騰。投聚沫中溺死海底。餘者怪之不出。謂必大樂。一一投中斷群溺死。嫉妒獼猴王者富蘭迦葉是也。群輩者今富蘭弟子五百人是也(出法句喻經第四卷賢愚出事廣略同不取)。

  羼提仙人修忍行慈為迦利王所割截七

  羼提仙人在大林中。修忍行慈。時迦利王將諸婇女入林遊戲。飯食既訖。王小睡息。諸婇女輩采華林間。見此仙人。加敬禮拜在一面立。仙人爾時為諸婇女說諸慈忍。其言美妙聽者無厭。久而不去。迦利王覺不見婇女。拔劍追蹤。見在仙人前。憍妒隆盛嗔目奮劍。而問仙人。汝作何物。仙人答言。我今在此修忍行慈。王言。我今試汝。當以利劍截汝耳鼻斬汝手足。若不嗔者知汝修忍。仙人言任意。王即拔劍截其耳鼻斷其手足。而問之言。汝心動不。答言。我修慈忍心不動也。王言。汝一身在此無有勢力。雖口言不動誰當信者。是時仙人即作誓言。若我實修慈忍。血當為乳。即時血變為乳。王大驚喜。將諸女去。是時林中龍神為此仙人雷電礔礰。王被毒害沒不還宮(出智論第四卷)。

  螺文仙人造書風雨不能飄侵八

  昔有仙人。名曰螺文精進純備。而處居傢不有梵行者。或作是說。如彼螺文有清凈行。然在居傢不善清凈。螺文造書。風雨不能沮壞。處俗修梵行。如阿那含。在傢眷屬圍繞。此非清凈行耶。神足境界不可思議(出婆須蜜經第六卷)。

  四仙人得道緣九

  佛在羅閱隻。宣說正法。諸尼揵等心皆愁惱。梨夷山有五百仙人。尼揵遣使雲。此間有佛。自謂得道神變第一。皆不及我等而自高大。願大師等。自屈見佐。論道至要毀滅其道。遂令諸師功名益顯。答言大善。我等且遣四人往難瞿曇。尼揵宣令國內。卻後七日當有四佛入國度人。及至其日。四人現視神變。從空中來各從城一面入。眾人睹見謂為真佛。尼揵遣使白佛。可來講道。佛言。食時當往。尼揵喜曰。瞿曇恐不如。詐不前來。眾皆謂然。佛令空中火起。從西面來。四人南飛火復南來。四面熱氣四人惶懅。頓臥在地。佛現在涼處。即時尋涼來至佛前。佛為說法。皆作沙門得應真道。佛入城。城中人言。旦有四佛在虛空中。佛言。即指左右。此四羅漢是也(出十卷譬喻經第五卷)。

  仙人失通生惡道十

  如鬱陀羅伽仙人。得五神通。飛到國王宮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國法。接足而禮。夫人手觸即失神通。從王求車。乘駕而出還其本處。入林樹間更求五通。一心專至垂得。而樹上有鳥急鳴以亂其意。舍樹至水邊求定。復聞魚鬥動水之聲。此人求禪不得。即生嗔恚。我當盡殺魚鳥。此人久後思惟得定。生非有想非無想處。於彼壽盡。下生作飛貍。殺諸魚鳥。作無量罪墮惡道(出大智論第十七卷)。

  諸仙人見聞女人色聲皆失神通十一

  優陀延王。將諸宮人婇女。詣鬱毒波陀山林。除卻男子純與女人五樂自娛。其音清妙燒眾名香。時諸婇女。或有裸形而起舞者。時有五百仙人經過彼處。時諸仙人見色聞聲嗅香便失神足。猶無翼鳥墮彼林中。王問。汝等是誰。諸仙人答言。我是仙人。王復問。汝得非想非非想處定耶。答言不得。又問。汝得初禪耶。答言。曾得而今已失。時王嗔言。有欲之人見我宮人殊非所以。便拔利劍斷五百仙人手足(出抄毗曇毗婆沙第三十三卷)。

  化足手著王女生愛後興惡念墮墜阿鼻十二

  優陀羅摩子。有王。常施其食。若食時至。以神足力飛騰虛空詣於王宮。王即迎抱坐金床上。以諸仙人所食之味而供養之。時彼仙人飯食已竟。除器澡漱說偈咒願飛空而去。是王後時。以國事故應詣餘處。無人給事仙人。仙人性躁。或起嗔恚而咒咀我。或失王位或斷我命。便問其女。仙人若來如我常法汝能供養不。女答言能。時王重約敕女盡心奉養。然後乃行。營理國事。後日食時仙人飛來。王女如王法。躬身迎抱坐金床上。王女身體細軟。仙人觸女退失神足。飲食訖。除器澡漱說偈咒願。欲飛不能。時王宮中有後園林。即入其中欲修神足。聞象馬車乘之聲而不得修。時城中人恒作是念。若令大仙在地行者。我等當得親近禮足。仙人聰明黠慧善知方便。語王女言。汝今宣告城中人民。今日大仙當從王宮步行而出。汝等人民所應作者皆悉作之。時彼王女如其所敕。即便宣告。街陌清凈無瓦礫糞穢。懸幡燒香散種種花。嚴飾鮮潔。仙人步出去城不遠。入林樹間欲修神足。聞眾鳥聲修不能得。便舍林樹復詣河邊。以其本法欲修神足。復聞水中魚鱉回轉之聲。而不得修。便上山上作是思惟。我今所以退失善法皆由眾生。凡我所有善法凈行。使我當作如是眾生。能害世間所見地行飛行水性眾生。無免我者。發是惡誓願見。離八地欲生非想非非想有頂處。開甘露門寂靜園田。八萬劫中處閑靜樂。業報盡已乃還此間。答波樹林曇摩阿蘭若處。作著翅貍。身廣五十由旬。兩翅各廣五十由旬。其身量百五十由旬。以此大身殺害空行水陸眾生。無得免者。身壞命終生阿鼻地獄(出抄毗曇毗婆沙第三十三卷)。

  提波延那聞舍芝聲起愛十三

  佛未出世時。天帝釋常往詣提波延那仙人所聽法。後一時乘寶飾車欲詣仙人。而舍芝念言。今者帝釋棄我欲詣餘婇女。即隱其形上車上。帝釋不知垂到仙人所。顧視見之。而問言。汝等何故來。仙人不欲眼見女人。汝可還宮。舍芝不欲去。帝釋以蓮華莖打之。舍芝以女人軟美之音而謝帝釋。仙人聞之。而起欲愛。螺發即落耳識而退(出抄毗曇毗婆沙第三十三卷)。

  雪山仙人與虎行欲生十二子十四

  往昔雪山有一仙人。名跋伽婆。食果草根修習慈心。而不能除諸煩惱結。時住彼處有一雌虎。與共行欲遂便懷妊。日月滿足來仙人所產十二子。仙人憐愍即取洗浴而哺養之。虎母愛念隨時乳養。仙人各為立名。一名竭伽。二名跋婆伽。三名為虎。四名師子。五名擔重。六名婆羅墮阇。七名步行。八名婆羅奴。九名健食。十名惡性。十一名師子擔。十二名健行。年始七歲能食根華果。父母俱亡子心愁惱。仰天號哭無所歸依。樹神言。且莫號哭。汝等應當晝夜六時凈自洗浴向於虛空至心禮拜求哀梵天。梵天聞之。當至汝所壞汝癡暗。施汝慧明當供養汝。依教而行經十二歲。時梵天帝釋三十三天。與無數眷屬皆來供養。告童子曰。汝等何故十二年中精勤苦行。供養於我欲何所求。僉曰。唯願大士施我智慧。今我識知善惡等業苦受樂事(出大集經第二十四卷)。

  撥劫仙人見王女發欲失通十五

  昔過去久遠世時。有一仙人。名曰撥劫。得五神通。時為國王之所奉事。神足飛行往反王宮。時王供養一切施安。王手捧仙人佈發與行。手自斟酌百種飲食。積有年歲。時王緣務。王有一女。端正姝好於世希有。王甚敬重。女未出門。王告女曰。吾奉事仙人不敢失意。今吾遠行汝供養之。當如我在。時彼仙人從空飛下至宮內。王女見來。以手擎之坐著座上。觸女體柔軟即起欲意。愛欲興盛尋失神足。思惟經行欲復神足故不能獲。步行出宮。時無央數人皆來集看。王行畢還聞墮恩愛不能飛行。王夜至宮獨竊自行。往見仙人稽首足下。以偈頌曰。

  吾聞大梵志  本異皆食飲

  為從何所教  何因習色欲

  撥劫答曰。

  吾實爾大王  如聖之所聞

  王曰。

  不審惠所在  乃善德所念

  假使發欲心  不能伏本事

  撥劫答曰。

  愛欲失義利  淫心鬱然熾

  今日聞王語  便當舍愛欲

  仙人羞慚克心自責。宿夜精勤還復神通。時仙人者今舍利弗是。時國王者吾身是也(出仙人撥劫經)。

  獨角仙人情染世欲為淫女所騎十六

  時波羅奈國山中有仙人。以仲秋之月。於澡槃中小便。見鹿合會淫心即發。精流槃中鹿飲之。即時有身。滿月生子大類如人。頭有一角其足似鹿。鹿當產時往仙人舍前生子。付仙人而去。仙人出時見此鹿子。自念本緣知是己兒。取已養育。及其年大。勤教學習。通十八種大經。又學坐禪。行四無量心得五神通。一時上山。值大雨泥滑。其腳不便躄傷其足。便大嗔恚。咒令不雨。仙人福德諸龍鬼神皆為不雨。不雨故谷果不生。人民窮乏無復生路。波羅奈王憂愁懊惱。命諸大官集議雨事。明者議言。我聞有一角仙人。上山傷足嗔咒令十二年不雨。王即開募。若有能令仙人失五通屬我為民者。當與分國半治。是波羅奈國有淫女。名曰扇陀。端正巨富。來應王募。淫女言。若是人者我能壞之作是語已。取金槃盛好寶物。語王言。我當騎此仙人來。淫女即時求五百乘車。載五百美女。五百鹿車載種種歡喜丸。皆以眾藥草和之。及持種種大力美酒。色味如水服樹皮衣行林樹間。以像仙人。於仙人舍邊作草庵住。一角仙人遊行見之。諸女皆出好華妙香供養仙人。仙人歡喜。諸女以美言敬辭問訊仙人。將入房中坐好床褥。與好凈酒以為凈水。與歡喜丸以為果瓜。食飲飽已。語諸女言。我從生來初未得如此果水。諸女言。我一心行善故天與我願得此果水。仙人問女。汝那膚色肥盛。答曰。我常食此好果飲此美水。仙言。汝何不在此住。答曰。亦可住耳。女呼共澡洗。女手柔軟觸之。心動遂成淫欲。即失神通。天為大雨七日七夜。令得歡樂飲食七日。酒食皆盡。繼以水木果。其味不美。更索前者。答言已盡。今當共取。去此不遠有可得處。仙人言。隨意。共出去城不遠。女便臥地言。我極不復能行。仙人言。汝不能行者騎我項上。我當擔汝。女先遣信報王。王可暫出觀我智能。王見問言。何由得爾。女曰以方便力無所復能。令住城中好供養恭敬之。足其所欲拜為大臣。住城少日身轉羸瘦。念禪定心厭此世欲。王問仙人。汝何不樂。答曰。雖得五欲常念林間。王曰。本除旱患何為強奪其志。即便遣之。既還山中精進不久還得五通。一角仙人我身是也。淫女者耶輸陀羅是也(出大智論第十七卷)。

  經律異相卷第三十九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梵志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超術師又從定光佛請記一

·寶海梵志述其所夢二

·須項梵志蒙佛憂解三  ·摩因提梵志將女妻佛四

·梵志喪兒從閻羅乞活兒不親從詣佛得道五

·梵志諂施比丘立說一偈能消六

·梵志奉佛缽蜜眾食不減施水中眾生七

·梵志遠學值五無反復八  ·梵志兄弟四人同日命終九

·梵志棄端正婦於樹上愛著鄙婢後悔無益十

·梵志夫婦采花失命佛為說其往事十一  ·梵志失利養殺女人謗佛十二

  超術師又從定光佛請記一

  過去定光眾祐出現。缽摩大國。與四部之眾不可稱計。皆來供養給其所須。時有梵志。名耶若達。在雪山側。看諸秘讖天文地理靡不貫綜。書疏文字亦悉瞭知。耶若達梵志有弟子。名曰雷雲。聰明博見靡事不通。恒為耶若達所見愛教不去須臾。雷雲梵志念言。我今應學者悉皆已備。宜報師恩。然復貧弊。宜當往詣國界求所須者。師念。我之所愛。設吾死者尚不能別。何況今日欲舍吾去。作五百言與之令誦。未經幾日悉皆流利。是時耶若達婆羅門。告五百弟子曰。此雷雲梵志伎術悉通。即以立名。名曰超術。超術梵志復經數日。又白師曰。所學已知。然書籍所載諸有學術過者當報師恩。師曰。汝知是知。超術作禮而去。爾時缽摩大國。去城不遠有眾梵志。並集一傢欲共大祠。並欲論議。有八萬四千梵志共集。第一上座諷誦書疏莫不能知。以五百兩金及金杖金澡罐各一牧牛千頭。用奉上師。與第一上座先試其術。過者便與。超術梵志自念。我今何故傢傢乞求。不如詣彼大眾共捔伎術。超術往。眾多梵志遙各喚曰。善哉祠主今獲大利。乃使梵天躬自下降。時八萬四千諸梵志等。各起共迎。異口同音而作是語。善來大梵神天。超術梵志曰。吾非梵天。止止諸賢。汝等豈不聞。雪山北有大梵志眾師。名耶若達。我其弟子。名曰超術。便向上座曰。設知伎術者向吾說之。爾時彼眾第一上座。即誦三藏伎術無有漏失。時超術語上座曰。一句五百言。今可說之。上座曰。我不解也。超術便誦三藏及一句五百言大人之相。爾時八萬四千梵志。嘆未曾有甚奇甚特。我初不聞大人之相。今尊宜在上座。超術移坐上座便在第一。時彼眾上座極懷嗔恚。發此誓願。今此人奪我坐處。此人所生之處所欲作事。我恒當壞敗其功。時彼施主即依法施上座。告主人曰。我今還以金錢銀錢以相施。吾但各取五百枚。以金罐用供養女人。及牛千頭還施主人。吾不習欲亦不積財。已便往詣缽摩大國。其王名曰光明。於城東門見五百梵志耆年宿德。時彼國王請定光如來日曝火炙。即以五百金錢各與一文及比丘眾。衣食供養掃灑令凈。勿使作倡有土沙穢惡。懸繒幡蓋香汁塗地。伎樂不可稱計。見一女人。名曰善味。持七莖華以瓶取水。即問此女。吾欲買華。女言。持用上佛。即以銀錢五百請五莖華。女貪銀錢與五莖華。行數十步女自念言。此人形貌端正不惜銀錢。追呼男子問用何為。答曰上佛。女曰。請二莖華並以上佛。願我後生常為夫妻。超術曰。菩薩無所愛惜。設為我妻必壞我心。梵志女曰。我終不相壞。正使持我施與。終必忍行。定光佛曰。菩薩所行無所愛惜。梵志偈答。

  父母諸佛尊  日月周行世

  不可持施人  餘者決無難

  又說偈曰。

  當忍億劫苦  施頭身耳目

  妻子國財寶  車馬仆從人

  摩納。復以偈答。

  大山熾如火  億劫堪頂戴

  不能壞道意  唯願時授決

  即解發佈地。而說偈言。

  破愛憍慢心  能滅欲怒癡

  第一光相足  惟佛照我心

  昔我所求願  今日得見佛

  今散五莖花  願得不退轉

  餘二非我華  王女寄上佛

  無上大導師  見愍蹈我發

  佛又偈答。

  摩納發大心  曠濟無量數

  弘誓不自為  殖眾功德本

  卻後無數劫  五鼎五濁世

  成佛度眾生  號字釋迦文

  光明三十二  奇特人中尊

  佛以腳足蹈發而過。又以神力接五莖華。及得我身在虛空中。餘有二華住佛兩肩。自從破梵志祠天帝火以後。行正見用平等法。不復墮三塗及在八難。時超術我是。賣花女瞿夷是也(出修行本起經)。

  寶海梵志述其所夢二

  有寶海梵志。白佛。願如來及比丘僧。滿七歲中受我四事供養。如來許可。梵志後時作如是念。我今已令百千億那由他眾生發菩提心。然我不知轉輪聖王所願何等為願。人王天王聲聞緣覺。為求無上菩提。若我來世必成佛道。我於夜臥當有諸天魔梵諸佛世尊為我現夢。於睡眠中見有光明。即見十方恒沙世界諸佛世尊。各各遙授蓮華與之。其花微妙各於華臺見日輪像。於日輪上有七寶蓋。一一日輪各出六十億光。皆悉來入梵志口中。自見其光滿千由旬。凈如明鏡見其腹內。六十億那由他百千菩薩。在蓮華上結跏趺坐三昧正受。復見日須圍繞其身。於諸華中出諸伎樂。又見其王。血出污身四方馳走。面首似豬啖種種蟲。坐伊蘭樹下。有無量眾生來食其身。唯餘骨瑣。數數受身亦復如是。復見諸王子。或作豬象或水牛師子狐狼虎豹獼猴等面。以血污身皆啖眾生。坐伊蘭樹下。復有無量眾生。來食其身。骨瑣已離。數數受身亦復如是。或見王子。須曼那花以作瓔珞。載小弊車駕以水牛。從不正道南向馳走。復見四天大王釋提桓因大梵天王來至其所。告梵志言。汝今四邊所有蓮華。應先取一華與轉輪王。一一王子各與一華。其餘諸花與諸小王。次與汝子。並及餘人即皆賦之。忽然而寤。憶念夢中所見諸事。得知聖王所願卑下愛樂生死。復知諸王子發心。求聲聞乘者故我夢見須曼那花以作瓔珞。載水牛車於不正道南向馳走。我何緣故夢見於此。諸佛世尊。以我先教勸閻浮提內無量眾生。悉令安住三福處故發菩提心。請佛及僧。滿足七歲奉諸所安耳(出寶梵志請如來經)。

  須項梵志聞法憂解三

  舍衛國有梵志。於祇樹間大營田種。往看歡喜。自謂得願。即於其夜天雨大雹。禾稼皆死。女復喪亡。愁憒憂煩哭無能止。時諸比丘入城分衛。見其二相還具白佛。須項梵志躬到佛所。頭面禮畢。佛知其念。謂梵志曰。世有五事不可避脫。一當耗減。二當亡棄。三當病瘦。四當老朽。五當死去。唯有道諦得離。佈施持戒。梵志意軟便見四諦。從今已後歸依佛法僧。為清信士。比丘白佛。世尊。解梵志意喜笑而去。佛言。不但是反解憂。過去閻浮利地有五主。其一主名曰桀貪。治國不正。大臣人民。出兵拔白皆到王前。共謂王曰。寧自知不貪害萬姓。急出國去。不者相害。王大戰栗。以車騎出國。自織草[卄/((女/女)*幹)]賣以自給。大臣人民便拜王弟作王。治不抂民。故王上書自陳。從王乞一聚可以自給。王即與之。既得一聚便已治正。復乞兩聚。乃至半國。王皆與之。如是久遠。桀貪生念。興半國兵攻弟即勝便得故國。復興一國兵攻第二。轉倍興兵攻第五國。往往得勝。時四海皆屬改號大勝。帝釋試之。寧知足不。化作少童梵志。姓駒夷氏。被發金杖持金瓶住宮門通王。王便前坐相勞問畢。卻謂王言。我從海邊來。見一大國。人民熾盛多有珍寶。可往攻之。不審已足。復欲得是。王言欲得。天王謂言。可益莊船興兵相待。卻後七日當將王往言便化去。王到其日興兵莊船。梵志不來愁憂不樂。時一國人民回坐向王。王啼亦啼。王憂亦憂。王便生意曰。

  增念隨欲  已有復願  日盛為喜

  從得自在

  有能解者賞金錢一千。時有少年名曰鬱多。言能解假七日來對。到第七日白母言。我欲解王憂。母謂子。子且止。勿行。帝王難事。子言。我力能淹。到王所言。今來對義。即乃說偈。大勝王便上金錢一千。大勝者即種種梵志是。時童子鬱多者則我身是也(出義足經上卷)。

  摩因提梵志將女妻佛四

  昔摩因提梵志。生女端正。國王太子大臣長者來求不得。見佛金色三十二相。便自念言。如此人比我女便與。還傢謂婦言。今得女婿逾於我女。即莊飾女眾寶瓔珞。將女出城。母見佛跡文現分明。謂父言曰。寧知空出終不得婿。婦說偈言。

  淫人曳踵行  恚者斂指步

  癡人足蹶地  是跡天人尊

  父言。癡人為女作患。即將女到佛所。左手持臂右手持瓶。因白佛言。今以此女相惠為妻。女見佛形淫意系著。其心火燃。佛即說偈言。

  我見邪三女  尚不欲邪淫

  今寧抱屎尿  足觸尚不可(出義足經上卷)

  梵志喪兒從閻羅乞活詣佛得道五

  昔有婆羅門少出傢學。至年六十不能得道。法應歸傢。取婦為居士。生得一男。端正可愛。至年七歲卒得重病。一宿命終梵志憐惜。伏其屍上絕而復蘇。親族諫喻強奪殯殮埋著城外。梵志自念。我今啼哭計無所益。不如往至閻羅王所乞索兒命。沐浴齋戒齎持花香。發舍而去。所在問人。閻羅王所治為在何許。前行數千裡至深山中。見諸梵志復問如前。答曰。卿問閻羅王所治處欲求何等。答言。我有一子近日卒亡。欲至閻羅王所乞索兒命。梵志愍其愚癡。即告之曰。閻羅王治處非生人所得到也。當示卿方。宜從此西行四百餘裡。有大川其中有城。此是天神案行世間停息之城。閻羅王常以月四日案行必過此城卿持齋戒往必見之。歡喜而去。到其川中見好城郭宮殿屋宇。如忉利天。梵志詣門。燒香翹腳咒願求兒。閻羅王敕門見之。梵志啟言。晚生一男欲以備老。養育七歲近日命終。唯願大王垂恩佈施還我兒命。王言大善。卿兒今在東園中戲。自往將去。即往見兒。與諸小兒共戲。前抱啼泣曰。我晝夜念汝食寐不甘。汝寧念父母辛苦以不。小兒喚逆呵之曰。癡騃老翁不達道理。寄住須臾名人為子。勿妄多言。不如早去。今我此間自有父母。梵志悵然涕泣而去。即自念言。我聞瞿曇沙門知人魂神變化之道。當往問之。即還佛所稽首作禮。具以本末向佛陳之。實是我兒不肯復反。謂我為癡騃老公。寄住須臾名他為子。永無父子之情。何緣乃爾。佛告梵志。汝實愚癡。人死神去便更受形。父母妻子因緣會居。譬如寄客起則離散。梵志聞之霍然意解稽首委質。願為沙門。佛言善哉。須發自落法衣在身。即成比丘。即於座上得羅漢道(出道行品法句經第四卷)。

  梵志諂施比丘說一偈能消六

  昔有梵志。財富學問不信正道。數與沙門論不如。每聞沙門食人信施不能精進。死後當作牛馬還償施傢。便密作計設食。後世取之。使令其治生。素性慳貪欻至寺中。寺中有五百道人便盡請之。加敬設食豐好勝他。必當圖得五百牛馬。上座一人已得四道羅漢。以知其念。便呼維那敕諸比丘。皆當專心人說一偈即共善加敬。上座語曰。已償債畢。不復得牛馬矣。梵志驚曰。道人神聖逆知我意。上座於是具告諸比丘。汝得食已。慈心念道誦一法言。乃可吞須彌山尚能消之。況此小食。梵志甚慚愧。因為說法廣陳要義。心開受道即悟道跡(出諸經中要事)。

  梵志奉佛缽蜜眾食不減施水中眾生七

  昔有梵志。要不睹佛竊入他舍。大聖愍之到其目前。欲避馳走不能自致。來詣佛所。彼時世尊。為說經法喜心生焉。歸命法僧奉受戒禁繞佛而去。即取應器盛滿中蜜。兩手擎之欲奉上佛。佛告諸比丘。取是缽蜜佈與眾僧。時一缽蜜佛及眾僧皆得滿足。缽滿如故。即復授佛。佛告梵志。著大水無量之流。梵志又問何故。佛言。具足水中蟲蠡黿鼉魚鱉悉蒙其味。梵志受教。世尊欣笑出五色光。上至梵天普照五道。還繞身三匝。授菩薩決光從頂入。授緣覺決光從口入。授聲聞決光從臂入。說上天福光從臍入。說授人身光從膝入。說地獄餓鬼畜生光從足入。阿難從座起叉手白佛言。佛不妄笑。笑會有意。佛告阿難。汝見梵志以蜜奉佛。對曰唯然。今此梵志然後來世。歷二十劫不墮惡趣。過二十劫當得緣覺。名曰蜜具。諸比丘言。於此梵志以一缽蜜多所饒益而得緣覺。佛告比丘。於是梵志非但今世。前世宿命亦復如是。過去有婆羅門閑居寂寞。見有神仙。有人說言。今此仙人佳吉難及。當往啟受。有人報言。用為見此養身之種。有一五通仙。見心所念。即於樹間踴在空中。住其人前。見之喜躍。即盛滿缽蜜而奉授之。仙人受已飛在虛空。緣是施德後作國王。名曰蜜具。正法治國壽終生天。佛告比丘。欲知爾時五通仙人。則我身是。爾時梵志今梵志是。爾時施蜜授天人福。緣是今世亦復施佛。後致緣覺(出蜜具經)。

  梵志遠學值五無反復八

  有梵志。在羅悅隻。聞舍衛國人多孝養奉經修道供事三尊。欲得學問即往咨受。去國不遠。見父子二人耕地下種。時毒蛇出嚙殺其子。父耕種不輟又不顧視。梵志問之。耕種者又問。何來也。梵志答言。我從羅悅隻來。聞此國人多孝養奉事三寶故來學問。向者是何人子。曰我之子。曰是卿子者何故不憂而反耕種。其人答言。人生有死物成有敗。非愁憂啼哭所可如何。設不飲食何益於死者耶。卿入城者過語我傢。吾子已死。無復持二人食具來。梵志竊念。人無反復。兒死在地。靜不愁憂而反索食。入舍衛城詣耕傢。見死兒母語言。卿子已死。父言。但持一人食具來。兒母曰。如客來寄止。來不難去不留。此兒如是。生生是自來死亦獨去。非我力所能進退。隨其本行追命所生。又語其姊。姊亦說無常喻。梵志語婦。卿夫已死。婦為梵志說譬喻。又語奴子。大傢已死。奴子亦說譬喻。梵志聞之。心感目冥不識東西。聞此國孝養奉事三寶故來學問。未有善意。見五無反復唐勞身心。又問行人佛在何所。答言。近在祇樹給孤獨園。梵志即到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愁憂不樂。低頭默無所說。佛知其意。謂梵志言。何為不樂。梵志答言。違我本願故愁憂耳。佛又問。雲何。具以事答。佛言不然。不如卿語。此之五人最有反復。知命無常非愁憂可如。還以自定故無有愁憂。世俗人不識無常。懊惱啼哭不能自割。譬如人身得熱病。不自覺知慌忽妄語。良醫與藥。熱即除愈不復妄語。俗人愁憂愚癡醉熱不能自解。若自曉無常不復愁憂也。如熱得愈。此五人皆可道證。梵志聞語即自克責。我為愚冥不知大義。今聞佛語。如盲得目冥中見明。即受五戒稽首而退(出五無反復經)。

  梵志兄弟四人同日命終九

  梵志兄弟四人。各得五通。卻後七日皆當命盡。自共議言。五通之力反覆天地。手捫日月移山住流。靡所不能。寧當不能避此死對。一人言。吾入大海。上不出現下不至底。正據其中。無常殺鬼安知我處。一人言。吾入須彌山中。還合其表令無際現。無常殺鬼安知吾處。一人言。吾當輕舉隱虛空中。無常殺鬼安知吾處。一人言。吾當藏入大市之中。無常殺鬼趣得一人何必求吾。四人議訖。相將辭王。吾等壽算餘有七日。今欲逃命。冀當得脫還乃親省。唯願進德。於是別去。七日期滿各各命終。猶果熟落。市監白王。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乃寤曰。四人避對一人已死。其餘三人豈得獨免。王即嚴駕往至佛所。作禮卻坐白言。近有梵志。兄弟四人各獲五通。自知命盡皆共避之。不審今者能得脫不。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離。一者在中陰不得不受生。二者生不得不受老。三者老不得不受病。四者病不得不受死(出法句經第三卷)。

  梵志棄端正婦於樹上愛著鄙婢後悔無益十

  有清信士。其婦端正威德無倫。言語辯才眾人所敬。夫婿不重亦不喜見。反愛仆使。婦見婿心。謂夫言。卿不喜我。願聽出傢。婿便聽之。即時出傢為比丘尼。晝夜精進。行道未久證得羅漢。然後清信士所敬女人死。清信士呼比丘尼歸。尼瞭不肯。比丘尼白佛。說其本末。佛言。是清信士前世已毀辱此有德之人。此女有殊特志。此人常為壞亂。已入大路復欲毀之。不能得也。佛言。過去世時有一梵志婦。名蓮華。端正絕世。梵志不喜。所愛者婢。用其婢語。舍婦山間。上優缽曇樹擇取熟果。棄生與婦。婦問。君獨啖熟果。而棄生者與人。夫曰。汝可上樹。婦即上樹。夫取荊蕀四匝遮樹。欲使死不得下。時國王遊獵。見女端正。即問女言。卿是何人。婦自具本末。王念梵志。愚騃無知非是丈夫。即除荊蕀。車載還宮內立為王後。多諸伎藝智辯無雙。又能摴博。遠近女人來共博戲。王後輒勝無能當者。梵志善於博弈。遙聞後勝。念言。是我前婦非是異人。乃欲詣王現其伎術。後聞一梵志形像知是前夫。啟王現之。遙試博戲。後偈答曰。梵志心懷愧恨。即自刻責悔無所及。時梵志者今清信士是。時婦者即今婦是。彼國王者吾身是也(出夫婦經)。

  梵志夫婦采花失命佛為說其往事十一

  有一梵志財富無數。正有一子年始二十。新為取婦。未滿七日。以上春三月。夫婦相將至後園戲。有一柰樹高大好華。婦欲得之無人與取。夫知婦意即便上樹。正取一華。復欲得二。上樹枝折墮地而死。大小奔波往趣兒所。呼天號哭斷絕復蘇。宗族無數皆共悲痛。聞之傷心見之哀痛。父母怨天謂為不護。棺斂事畢。還傢涕泣不能自止。於是世尊。愍傷其愚往問訊之。大小見佛。悲感具陳辛苦。佛語長者。止息聽法萬物無常不可久保。生則有死罪福相追。此兒三處為其哭泣。懊惱斷絕亦復難勝。竟為誰兒。何者為親。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命如華果熟  常恐會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愛欲  可淫入脆景

  受形命如電  晝夜流難止

  是身為死物  精神無形法

  作令死復生  罪福不敗止

  終始非一世  從癡愛久長

  自作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

  長者聞偈意解忘憂。長跪白佛。此兒宿命作何罪釁。盛美之壽而便中夭。唯願解說本所行罪。佛言。昔時有一小兒。持弓箭入神樹中戲。邊有三人看樹上雀。小兒欲射。三人勸言。若能中者世稱健兒。小兒意美引弓射之。中雀即死。三人共笑助之歡喜而各自去。經歷生死無數劫中。所在相遭共會受罪。其三人者一人有福今在天上。一人生海中為化生龍王。一人今日長者身是。此小兒者前生天上為天作子。命終來下為長者作子。墮樹命絕即生海中為化生龍子。即生之日金翅鳥王取而食之。今日三處懊惱涕哭寧可言也。以其前世助之喜故。此三人者報以涕哭(出法句譬喻經第五卷)。

  梵志失利養殺女人謗佛十二

  舍衛國王大臣人民。奉敬世尊四事供養。棄舍梵志。梵志共議。當求好女殺埋樹間。令瞿曇眾惡名遠聞。遇待我者。即共逼教好首女人言。汝從今以後朝暮詣佛令萬姓見知。小女承教。便殺之埋著樹間。梵志便聚到王宮門。稱怨喚言。我當學中有一女人。獨最端正。華色無雙生死不知處。王謂言曰。常至何所。對言。往瞿曇間。王言。當於彼求。使到祇樹。掘出女屍著於床上。遍巷稱怨言。沙門瞿曇常稱戒德弘普無上。如何私與女人通情。復殺藏之。有何法戒。時諸比丘入城乞食。人民罵言。是曹沙門所犯若此。當得衣食。比丘便持空器出城。還以白佛。佛告比丘。我被是謗不過七日耳。時惟閻女於城中聞。比丘求食悉空器還。到佛所頭面作禮。叉手白佛言。願佛及僧從我傢飯七日。佛默然受之。佛告阿難。汝與眾僧入城裡巷。說偈言曰。

  常欺倒邪冥  說作身不犯

  重冥行當具  必自受憂苦

  惟閻是時即飯佛僧(出義足經上卷)。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一(婆羅門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檀膩羈身獲諸罪一

·阿耆尼達多在胎令母能論議二

·雞頭以身質錢欲飯佛僧帝釋所助乃及於王三

·老乞婆羅門誦佛一偈兒子還相供養四

·散若學射得妻五  ·婆羅門以納施佛得聞記別六

·婆羅門以餅奉佛聞法得道七

·拔抵婆羅門嗔失弟子生惡龍中為佛所降八

·婆羅門入定三百餘年九

·婆羅門兒婦信向見其後報十  ·婆羅門從佛意解十一

·婆羅門持一齋不全生為樹神能出飲食施諸餓者十二

·婆羅門夫婦吞金錢為糧身壞人取為福即得道跡十三

·婆羅門生美女佛言不好十四

·大鬘與瓦師子為善知識共相勸信十五

·婆羅門婦事佛為婿所患投河水竭婿方醒悟十六

  檀膩羈身獲諸罪一

  舍衛國內。有婆羅門賓頭盧埵阇。其婦醜惡兩眼洞青。七女無男。己貧女窮婦弊好罵。女來求須嗔目涕泣。田有熟谷從他借牛。將往踐之於澤亡失。時婆羅門坐自思惟。我種何罪。婦女所切復失他牛。推覓形疲偶到林中。值見如來。觀之生念。瞿曇沙門今最安樂。無我諸惱。佛知其心。便語之曰。如汝所念。佛告之曰。欲出傢不。即白佛言。世尊。聽者甚適鄙願佛曰。善來比丘。須發自墮。身所著衣變成袈裟。佛為說法。成阿羅漢。佛告阿難。過去有國王。名阿波羅提目佉(梁言端正)。以道化物。時有婆羅門。名檀膩羈。傢裡空貧有少熟谷。借牛踐治驅還其主。忘不囑付。牛主雖見謂用未竟。復不收攝二傢詳棄。牛主將檀膩羈詣王決瞭。出值王傢馬走。喚檀膩羈為我遮馬。下手得石持用擲之。值腳即折。次行到水不知渡處。值一木工。口銜斫斤褰衣垂越。時檀膩羈問彼人曰。何處可渡。應聲答處。其口已開斫斤墮水。債主所摧加復饑渴。從沽酒傢乞少白酒。上床飲之。不意被下有小兒臥。押兒腹潰。往一墻邊。思惟懼罪。自擲跳墻。下有織工。墮上即死。時織工兒復捉得之。便與眾人共將詣王。公殺我父。時諸債主將至王前。爾時牛主前白王言。此人從我借牛。不還見付。失去不償。王問何緣。檀膩羈言。我實借牛用訖馳還。主亦見之。雖不口付牛在其門。王語彼人。俱為不是。由檀膩羈口不付汝。當截其舌。由卿見牛不自收攝。當挑汝眼。彼人白王。請棄此牛不樂剜眼截他舌也。即聽和解。馬吏復言。彼之無道折我馬腳。王便問言。此王傢馬汝輒折腳。跪白王言。債主將我從道而來。彼人喚我令遮王馬。下手得石擲之。誤折馬腳。王言。由汝喚他當截汝舌。由彼打馬當截其手。馬吏白王。乞各和解。木工前雲。檀膩羈失我斫斤。王語木工。由喚汝故當截其舌。擔物之法禮當用手。由卿口銜。當折兩齒。木工白王。寧棄斫斤莫行此罰。時沽酒母復牽白王枉殺我兒。跪白王言。我饑渴逼。乞少酒飲。不意被下有臥小兒。王當見察。王告母人。汝舍沽酒眾客猥多。何以臥兒置於坐處。二俱有過。汝兒已死。以檀膩羈與汝作婿。令還有兒乃放使去。母人叩頭曰。聽各和解。我不用夫。時織工兒復前。此人狂暴躡殺我父。王問言曰。汝殺他父。檀膩羈曰。眾逼責我。惶怖跳墻偶墮其上。實非所樂。王語彼人。二俱不是。卿父已死。以檀膩羈與汝作父。其人白王。父今已死。我終不用此婆羅門以為父也。聽各共和。王便聽之。時檀膩羈身事都瞭故在王前。見二母人共諍一兒。時王明黠以智權計。今唯一兒。二母爭之。聽汝二人各挽一手。誰能得者。其非母者於兒無慈盡力頓牽。所生母者於兒慈深。不忍抴挽。王鑒真偽。詰出非者強摸他兒。即向王首兒還其母。各爾放去。時檀膩羈便白王言。我時於彼道邊。有一毒蛇請我白王。不知何故從穴出時柔軟變易。還入穴時妨礙苦痛。王答之言。從穴出時無有眾惱。心情和柔身亦如之。在外鳥獸諸事觸嬈。嗔恚隆盛身便粗大。卿可語之。持心不嗔則無此患。

  次見女人。請我白王。我在夫傢念父母舍。在父母舍復念夫傢。王言。卿可語之。由汝邪心。於父母舍更畜傍婿。汝在夫傢念彼傍人。至彼小厭還念正婿。是以爾耳。持心舍邪則無此患。次復樹上見有一雉。請我白王。我在餘樹鳴聲不好。若在此樹鳴聲哀和。不知其故。王告彼人。由彼樹下有大釜金。是以於上鳴聲哀好。餘處無金。音聲不好。王告檀膩羈。卿之多過吾已釋汝。窮困苦持樹下釜金。我用與卿。奉受王教掘地取金。貿易所須快樂無乏。時大王我身是。檀膩羈者。今婆羅門賓頭盧埵阇是(出賢愚經第十一卷)。

  阿耆尼達多在胎令母能論議二

  巴連弗國有婆羅門。名曰阿耆尼達多。通達經論。納妻之後少時懷妊。懷妊大欲論議。夫問相師。相師答曰。胎中之子善能論議。日月既滿遂產一男。達諸經論。為婆羅門師。兼授人醫術(出雜阿含經第二十五卷)。

  雞頭以身質錢欲飯佛僧帝釋所助乃及於王三

  爾時羅閱城人民。隨其種族請佛及僧。時諸婆羅門。四面雲集自作制限。各出一百錢為佛及僧。爾時雞頭婆羅門知義貧無錢財。不能得物以供彼眾。眾人語言。汝無有錢。雞頭便還婦所語言。諸人驅我出眾。我無錢故。時婦答曰。汝可入城賒貸一百錢。遍求不得。還向婦說。婦復語言。至弗賒蜜多羅長者舍。從其假貸。便往求告七日當償。若不還者我身及婦當為奴婢。長者便貸金錢一百枚得還語婦。婦報言曰。持詣眾中言。已得錢聽我在次。眾語雞頭言。已辦不須卿錢。雞頭便還。夫婦二人往詣世尊。共相問訊。時雞頭婦禮世尊足。具以白佛。佛告雞頭言。汝便請世尊及比丘僧。爾時雞頭婦語夫言。君隨佛教。爾時雞頭即從坐起偏露右肩。叉手白佛言。願世尊當受我請。及比丘僧。世尊默然。釋提桓因語毗沙門天王曰。拘鞞羅汝佐此婆羅門。辦第三食。答曰受教。時毗沙門天王自隱其形。化作人身敕五百羅剎曰。汝速至栴檀林中。取香薪來。當竹園中飯佛僧。化作鐵廚。五百羅剎各負牛頭栴檀香薪至鐵廚內。爾時雞頭於鐵廚中以用熟食。遍十二由延皆悉聞香。時釋提桓因語毗濕波伽摩天子。汝可化作高廣講堂。使佛及僧得坐飯食。對曰受教。譬如力人屈申臂頃。從三十三天沒至竹園中。在鐵廚側化作講堂。以七寶成。化作千二百五十座。文繡所成。手執香爐燒眾名香。令多羅樹七寶相成。微風吹動鈴聲遠聞。爾時摩竭國頻毗娑羅王聞之。問於群臣。群臣答言曰。是雞頭婆羅門。於鐵廚中以牛頭栴檀為佛及僧熟食。有此之香。王即至佛所。告群臣曰。古昔無此講堂。今誰所作。臣白王曰。我等不知。世尊為王廣說如上。王便墮淚不能自勝。念當眾生福少壽短。不識此寶之名況當見耶。今蒙佛恩見此講堂。未曾出現。世尊告曰。當來眾生不聞七寶。況當目見。今蒙佛恩睹如是事。世尊為王說微妙法。使心歡喜。王言。雞頭婆羅門快得善利。王曰。我欲還宮。佛曰。今正是時。佛告雞頭曰。汝可請王供一日食。答曰如是。即至王所舉右手。白王曰。願天王。明日受請集此講堂。時王默然。時毗沙門天王明日清旦沐浴。雞頭與妙衣裳。手執香爐。向世尊所。頭面著地便作是念。今正是時。飯食已辦。願垂臨赴。佛僧圍繞往詣講堂。即就其座僧次第坐。時王嚴駕群臣圍繞詣雞頭所。甘饌飲食味各百種。勸助雞頭飯佛及比丘僧(出羅閱城人民請佛經)。

  老乞婆羅門誦佛一偈兒子還相供養四

  爾時世尊入舍衛城。時有異婆羅門。年老根熟。執杖持缽傢傢乞食。世尊告曰。汝何以爾。答言。瞿曇。我有財物悉已付子。為其取妻然後舍是。持缽乞食。佛復告曰。汝能於我法受誦一偈。還為兒說。答佛能受。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生子心歡喜  為子聚財物

  復為娉娶妻  而自舍出傢

  邊鄙田宅兒  違負於其父

  人形羅剎心  棄舍於尊老

  老馬無復用  則奪其面麥

  子少而父老  傢傢行乞食

  其杖為最勝  非子離恩愛

  為我防惡牛  危險地得安

  能卻兇暴狗  扶我暗處行

  避深坑空井  草木棘刺林

  憑杖威力故  跱立不墮落

  時婆羅門從佛受偈。還傢至門。先白大眾。聽我所說。然後誦偈如上。其子愧怖。即抱其父還將入傢。摩身洗浴覆以衣被。立為傢主。時婆羅門作是念。我今得勝族姓是沙門恩。我經所說。若為師者如師供養。我今持上妙衣。至世尊所面前問訊白佛言。願受此衣。哀愍我故。世尊即受。更說種種法。示教照喜(出佛為老婆羅門說偈經)。

  散若學射得妻五

  過去世時。有少婆羅門。名散若。往詣射師求學射術。師曰可學。散若於七年中常學此業。後問師曰。何時可罷。答曰。即索弓著箭。我暫入村待還後放。師即入村。散若待師良久而由不反。射前大樹箭經傷蛇。師還問曰。汝未放箭耶。答曰已放。師曰。汝若不放。於閻浮提為第一大師。既已放箭。若我死後次當汝。時師即莊嚴其女。以五百竿箭並一馬車與之。時散若受之。當度曠野。時有五百賊。於曠野中食。散若遣婦從賊乞食。賊曰。觀其所使非是常人。宜其與食。一賊曰。我曹猶活而聽此人將婦乘車而去耶。散若射之。應一箭而死。隨起隨射莫不皆殞。唯賊師在語於婦言。汝脫衣置地。即脫衣。見復射之應箭而死。五百賊者即五百比丘。散若舍利弗也(出四分律三分第九卷)。

  婆羅門以納施佛得聞記六

  佛入舍衛城分衛。身衣有少穿壞。有一婆羅門。見佛衣壞。即其傢中得少白[疊*毛]。持用施佛。唯願如來當持此納以用補衣。佛即受之。佛與授記。便於當來世。兩阿僧祇百劫之中當得作佛。歡喜而去。國中豪賢長者居士曰。雲何世尊小施大報。各為如來破損好[疊*毛]作種種衣。過去有佛。名毗缽屍。時王名曰槃頭。有一大臣。請佛及僧三月供養。佛即許可。時槃頭王白佛言。貪得佛僧三月供養。佛告槃頭。吾先已受彼大臣請。王告臣曰。佛處我國。雲卿已請今可讓我。臣答王言。若使大王保我身命。復保如來常住於此。國土常安隱者我乃息意。王更曉曰。卿請一日我復一日。臣便可之。各滿所願。王為如來辦具三衣。復為九萬比丘各作七條衣。時大臣以衣食施佛及僧。則我身是(出賢愚經第十三卷)。

  婆羅門以餅奉佛聞法得道七

  有婆羅門。問婦言。傢中有[麩-夫+並]具。不欲隨伴供養瞿曇沙門。婦言有。即作持往。遇國王大臣剎利婆羅門十八大聚落主在座。婆羅門不敢前。念言。佛是一切智者應知我心。佛遙喚來問。器中何等。答曰是餅。佛言。可行與眾僧。答少不能遍。佛言。但與人行。一番猶故不減。乃至三遍尚不損耗。佛知其心。隨從說法得須陀洹道(出僧祇律第二十九卷又出第六卷)。

  拔抵婆羅門嗔失弟子生惡龍中為佛所降八

  昔有龍王。名曰拔抵。志性暴虐。數為風雨霹靂雹殺人民。鳥獸蠕動死無央數。有尊羅漢萬人共議。若殺一人墮地獄一劫罪猶不畢。今者此龍殘害眾生。前後不呰。轉恐難度。幸當共往諫止之耳。時佛知之。贊言善哉。時諸羅漢萬人俱行。龍放風雨雷電霹靂。萬人驚怖頓伏來還。是時佛在耆阇崛山。與萬菩薩萬羅漢俱到龍所。龍便嗔恚。暴風疾雨雷雹霹靂。其放一雹令壁。方四十丈。若至地者入地四尺。欲以害佛及菩薩僧。時諸羅漢見龍災變。各懷恐怖前依近佛。龍自見雹石化為華蓋。復自念言。我當以身堅自盤結令四十丈。欲以撲佛及眾僧上。即時自撲無所能中。舉頭開目諦視見佛。疑是尊妙無上神人。於是小龍而皆自撲無所動搖。龍王是時即便命盡上生為天。諸餘小龍亦皆並命得作天子。皆悉來下住於佛邊。佛告阿難。汝知是天所從生不。對曰不及。佛言。屬者諸龍興惡意者。自撲在地發一善心知佛為尊。命盡為天此者是也。天聞佛言。及諸天子皆發無上平等度意。佛言。昔龍王拔抵與釋迦文佛共為婆羅門。拔抵弟子。時有萬人。舍其師事釋迦文。拔抵懷恚為龍。佛德既成多度一切。弟子萬人皆得羅漢。龍懷毒惡故欲為害。萬人四道雖備。猶受其辱。若為菩薩龍不敢也(出舊雜譬喻經下卷)。

  婆羅門入定三百餘年九

  昔有婆羅門。不樂世務。潛隱山間一心思道。即入禪定三百餘年。塵土沒身草木生其體上。山下有諸畜養妻子婆羅門數百傢。大小相共采薪上樹。折取枯枝樹根。連婆羅門額樹既動搖。覺婆羅門禪從地中出。見采薪者問之。汝是何人。答曰。是婆羅門。餘人是誰。答曰。是妻子。婆羅門笑曰。我入禪三百餘歲。尚未敢稱婆羅門。汝等何忍自稱婆羅門乎(出十卷譬喻經第五卷)。

  婆羅門兒婦信向見其後報十

  昔者舍衛城東。有一婆羅門大富。其子娶妻。得事佛傢女。奉五戒持六齋。常好佈施沙門道士。勸夫修施。夫即開解。白其父母。父母大恚。謂破吾門戶。婦持錢絹與夫。夫持與守合婢。婢持與守門奴。奴持往佛寺中。佈施沙門燒香燃燈。夫婦共誓言。假令佈施無福自己。又假令有福者。當使天下人皆共見之。時國俗三月三日。舉國人民皆至水上作樂歌戲。時東南角有一天人。騎一白馬乘空而過。眾人仰問是何神靈。答曰。問後來者。須臾復有七寶殿舍。有玉女獨坐其上。四大天神接殿飛行。眾人又問。君何功德。玉女亦雲。問後來者。俄而後有四柱寶殿。有一天人有一玉女共坐其中。前後左右四部妓樂。十二天神共接其殿。眾人又問。有何功德。亦答。問後來者。須臾復有二薜荔鬼。身長三丈。黑瘦醜陋饑渴苦痛。身中燋然。各捉大棒更相撾打。眾人又問。答曰。諸君聞舍衛城東大富婆羅門不。騎白馬者是守門奴。小殿玉女者是守合婢。大殿二人是我兒我兒婦。二鬼是婆羅門夫婦。前世愚癡不信正法。今當厄禍可復奈何(出十卷譬喻經第一卷)。

  婆羅門從佛意解十一

  佛遊婆羅門城。諸婆羅門王。知如來神德能感動群心。一食其化誰受我語。因共立制。若與佛食聽佛語者罰金錢五百。時佛入城乞食。人皆閉門空缽而出。有一使人。以破瓦器盛臭[泳-永+(米*番)]淀出門棄之。見佛空缽信心清凈。欲興供養無由如願。雲今此弊食須者可取。佛知其意即受其施而說。女人施食十五劫。天上人間受福快樂不墮惡道。後得男身出傢學道成辟支佛。邊有一婆羅門。以偈說佛為食妄語。如此臭食果報乃重。佛即出舌覆面上至發際。語婆羅門。汝見經書頗有此舌而作妄語者不。婆羅門言。如此舌者必不妄言。未解小施而獲大報耳。佛曰。汝曾見尼拘陀樹蔭覆賈客五百乘車猶不盡不。答曰見。又問。此樹種子大小。答曰。如芥子三分之一。又問。誰當信此。答曰。眼所現見。又問。我亦如是。此老女人得大果報。如來福田良美所致。時婆羅門心開意解五體投地向佛悔過。佛為說法得初道果。即發大聲告眾人曰。甘露門開如何不出。諸婆羅門乞輸金錢。迎佛供養。婆羅門王亦共臣民歸命佛法。城中男女皆得凈信(出普曜經第五卷)。

  婆羅門持一齋不全生為樹神能出飲食施諸餓者十二

  昔有長者名須達。請佛及僧廣設大會。道逢一人奉酪一瓶。見一婆羅門請令提歸。既到見佛及僧歡喜便住。聽經持齋至暮乃還。其傢婦甚怪之。亦不食至暮踧迫令食。不終齋法後命盡。其神乃在鬱多羅國作大澤樹神。時有五百學士。欲至三祠神池澡浴望仙。資糧乏盡又無水漿。遂已困乏。遙望彼樹想為泉水。皆到樹下瞭無水泉。將成大困。便共舉聲求哀樹神救我等命。樹神即現半身。舉右手指頭。自然出百味之食。手奉蜜漿種種具足。皆得盈飽。時五百人自共議曰。我等欲至神池澡浴望仙。此之巍巍仙道豈能勝乎。復問樹神。作何功德聖德如此。樹神答言。吾昔見佛在舍衛精舍。持八關齋。為婦所敗不終齋法。神應生天。時五百人即共奉持齋法戒。後得須陀洹道(出諸經中要事)。

  婆羅門夫婦吞金錢為糧身壞人取為福即得道跡十三

  昔有婆羅門。夫婦二人無有兒子。財富無數。臨壽終時自相謂言。各當吞錢以為資糧。其國俗法。死者不埋但著樹下。各吞五十金錢死。身爛錢出。國中有一賢者行見之。愍然流淚傷其慳貪。取為設福。請佛及僧盡心供辦。擎飯佛前稱名咒願。時慳人夫婦。受餓鬼苦即生天上。為設福廣請四輩。時生天者即得天眼知為作福。從天來下化作年少佐助檀越。佛言。此廚間年少是真檀越。至便說法即得道跡。賢者亦得道跡。眾會歡喜皆得生天(出宿願果報經)。

  婆羅門生美女佛言不好十四

  佛在世時有一婆羅門。生兩女皆端正。乃故懸金。九十日內募索有能訶女醜者。便當與金。竟無應募者。將至佛所。佛便訶言。此女皆醜無有一好。阿難白佛言。此女好而佛言惡。有何不好。佛言。人眼不視色是為好。眼耳鼻口亦爾。身不著細滑是為好。身手不盜他財是為好手。不犯此事是乃為好。眼視色耳聽音鼻嗅香。身喜細滑。手喜盜他財。如此者皆非好也(出雜譬喻經)。

  大鬘與瓦師子為善知識共相勸信十五

  往昔多狩邑。有婆羅門。為王太史。國中第一。有一子。頭上有自然大鬘。因以為名。姿首端正有三十相。有一瓦師子。名難提婆羅。與大鬘少小親交心相敬念。瓦師子精進勇猛慈仁孝從。其父母俱盲供養無乏。雖為瓦師手不掘地。唯取破墻崩岸及以鼠壤和用為器。若有買者。以谷麥麻豆置地取器。初不爭價。亦復不取金銀財帛。唯取谷米供養而已。迦葉如來所住精舍。去多狩邑不遠。與大比丘有二萬人。皆是羅漢。護喜語大鬘曰。共見迦葉如來。大鬘答曰。用見此道人。為直是髡頭人耳。有何道哉。佛道難得。如是至三。護喜復語大鬘。共至水上澡浴乎。大鬘答曰可爾。便共詣水澡浴。護喜舉右手遙指示曰。迦葉精舍去是不遠。可共暫見。大鬘答曰。用見此為。護喜便捉大鬘衣牽。大鬘脫衣舍走。護喜便捉頭牽曰。為一過共見佛去來。國俗諱捉人頭法皆斬刑。大鬘代其驚怖心念曰。瓦師子分死捉我頭耶。護喜曰。我死。死終不相置。要當使卿見佛。大鬘心念。必當有好事耳。乃使此人分死相捉。大鬘曰。放我頭我隨子去。便還結頭著衣。相隨詣迦葉佛。護喜白佛言。此大鬘者是我少小親友。然其不識信三尊。願世尊開化。大鬘童子睹佛相好。心念曰。書記所載相好盡有。唯無二事。時迦葉如來。便出廣長舌以覆面上。及肉髻並覆兩耳七過。舐頭縮舌入口。光色出照大千世界。蔽日月明乃至阿迦膩吒天。光還繞身七匝從頂上入。以神足力現陰馬藏。令大鬘獨見。餘人不睹。大鬘童子具足見佛三十二相。踴躍歡喜不能自勝。迦葉如來。為大鬘童子說菩薩斷功德。何等為斷菩薩功德。法身不可行而行。口不可言而言。意不可念而念。是為菩薩三惡行。於是大鬘前禮佛足言。我今懺悔願佛許受。從今已往不復敢犯。如此至三。迦葉如來默然受之。大鬘童子護喜童子。俱禮佛足辭退而還。大鬘曰。卿為失利不為得利。我不喜見卿面。不喜聞卿名。護喜答曰。何以故爾。大鬘曰。卿早從佛聞深法。何能在傢。護喜答曰。我父母年老又復俱盲。供養二親何由出傢。若我出傢父母便終。以是故不得出傢耳。大鬘語護喜曰。我從迦葉佛聞菩薩行三惡緣對。不復樂在傢。我欲從此還至佛所求為比丘。護喜報曰。善哉大鬘。得思惟力耶。便可時還。所以然者佛世難值。大鬘童子即抱護喜。便繞三匝叉手謝曰。我設有身口意過於卿者。願見原恕。若卿指授正真大道。於是大鬘說頌贊曰。

  仁為我善友  法友無所貪

  導我以正道  是友佛所譽

  說是偈已。繞護喜三匝還詣精舍。而白佛言。寧可入道受具戒不。即度大鬘受具足戒。佛語舍利弗。時大鬘童子則我身是。大鬘父者今父王真凈是。護喜者頻勸我出傢。則是作道善知識也。我前向護喜惡語道。迦葉佛禿頭沙門有何道。故六年受日食一麻一米大豆小豆如是(出興起行經下卷)。

  婆羅門婦事佛為婿所患投河水竭婿方醒悟十六

  昔有婆羅門。奉事外道。其婦事佛。語其婿言。聽我與佛作婢。懸幡蓋燒香然燈。婿不聽之。便作一幡懸於屋內。晨夕向禮。婿殺牛羊呼師解事。師到其門語言。卿舍有佛幡蓋。我不敢進。即入問婦。推覓得幡。婿嗔打婦。婦即投河。心至感神河水為竭。自然有七寶華蓋其上。婿見斯瑞知佛可尊。即舍外道奉事大法(出譬喻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一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二(居士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琝茶財食自長聞法悟解一

·鬱伽見佛其醉自醒受戒以妻施人二

·魚身得富緣三

·阇梨兄弟以法獲財終不散失四  ·居士子大意以求明珠五

  琝茶財食自長聞法悟解一

  跋提城有大居士。字曰琝茶(彌沙塞律作文茶)饒富珍寶有大威力。隨意所欲周給人物。倉中有孔大如車軸。谷米自出。婦以八鬥作飯。飴四部兵及四方來者。食故不盡。其兒以千兩金與四部兵及四方乞者。隨意不盡。兒婦以一裹香塗。四部兵並四方來乞者隨意令足。香故不盡。奴以一犁日耕七壟。出米滋多。其婢以八鬥谷。與四部兵飯馬。馬食不盡。傢中共爭各言。我是福力。琝茶詣佛頭面作禮(出四分律分第四卷)。

  曰。誰力。佛言。汝等共有。昔王舍城有一織師。織師有婦又有一兒兒又有婦。有一奴一婢。一時共食。有辟支佛來就乞食。各欲當分舍與。辟支佛言。汝等善心皆各已舍。可人減少許。於汝不少。在我得足。即共從之。辟支食已於虛空中現諸神變。然後方去。織師眷屬舍於壽命。生四天王天至於他化。展轉七反餘福生此。琝茶聞之。即請佛僧修無限施。若有所須隨時多少皆從我取。諸比丘不敢受。白佛。佛言。聽隨意受。後諸比丘行從索資糧。遣使齎金銀隨逐行處。多有所長齎還長者。長者言。我已舍竟不應將還(出彌沙塞律。四分。十誦皆有其文)。

  鬱伽見佛其醉自醒受戒以妻施人二

  鬱伽醉婇女圍繞。在毗舍離大林中。遙見世尊在樹間坐。端正殊妙根意息定。光如金聚。見已醉解。至世尊所卻坐一面。佛為分別四諦。得無畏法。頭面禮足。我歸三寶。作優婆塞受持五戒。還至本處告眷屬曰。汝今當知。我從世尊受戒。若欲樂者行施作福。若不樂者各還親裡。我當放汝。時最大夫人曰。子從世尊盡命受戒。有某人當以我與彼作婦。彼時居士便呼彼人。以左手持夫人右手。執金澡罐語彼人曰。我以此最大夫人與汝作婦。彼人驚怖毛豎。語鬱伽曰。居士不欲殺我耶。答言不也。我從佛盡命行梵行。故以大婦用與汝。終不變悔(出中阿含第九卷)。

  魚身得富緣三

  昔有大姓。常好惠施。後生一男。無有手足。形體似魚。名曰魚身。父母終亡襲持傢業。寢臥室內又無見者。時有力士。仰王廚食。恒懷饑乏。獨牽十六車樵。賣以自給。又常不供。詣此四姓求所不足。魚身請與相見。示其形體。力士自惟。我力乃爾。不如無手足人。往到佛所問其所疑。佛言。昔迦葉佛時。魚身與此王行飯佛。汝時貧窮助其驅使。魚身所具與王行之。而謂王言。今日有務不得俱行。若行無異斷我手足。時行者今王是也。不行言者魚身是也。時佐助者汝身是也。力士意悟。即作沙門。得阿羅漢道(出舊譬喻經上卷)。

  阇利兄弟以法獲財終不散失四

  昔石室城內有三居士。一名阇利。二名晡陀滿。三名婆波那。此三人親兄弟也。多財寶象馬七珍。有一婆羅門。持伊羅缽龍齋。冀望富貴。龍現身語婆羅門。汝今何為勤苦。斷谷除味在此持齋。為何所求。婆羅門曰。冀望大富。龍曰。吾有二號。一名伊羅缽。二名財無厭。既名無厭。復從吾求耶。婆羅門曰。設不惠者便即命終。龍出紫磨好金以報之。城門有豪富長者。出自天竺。汝以金與從求財物。長者見之告語。藏隱勿令人見。告其五親。飲食歡娛藏金庫內。庫內雜物盡復入地。還彼龍庫。左右七傢財物如是。三居士聞之。自相謂言。我等三傢以法所獲財致不枉。濫五傢所奪。國人聞之謂為誇談。共集三傢。問居士曰。卿以法獻財致不濫失。何以為證。時三居士各出十斤金。分為六段。將諸人民及七傢失物主。往至龍泉以金投水。水皆湧沸猶如鑊湯。龍王驚懼。即遣龍女出金還之。報謝使還。從法得者以理成辦。終不為五傢所侵。欺非法藏財者如彼七傢(出比方世利經)。

  居士子大意求明月珠五

  昔有國。名歡樂無憂。王號廣慈哀。國有居士。名摩訶檀。妻名旃陀。生一子。姿容端正世間少雙。墮地便語。發誓願言。我當佈施天下救濟人民其有孤獨貧窮者。我當給護令得安隱。父母因名為大意。見其異姿不與人同。恐是天龍鬼神。欲行卜問。大意知之。便報言。我自是人非天龍鬼神也。但念天下人民窮厄者。欲護視之耳。說此意。便不復語。至年十七乃報父母言。我欲佈施苦人令得安隱。父母念言。子初生時已有是願。便告子言。吾財無數恣意施與不相禁制。大意報言。父母財物雖多猶不足我用。唯當入海采寶以給施天下人民耳。數言如是。父母乃聽。大意入海道經他國。國中有婆羅門。財富無量。見大意光顏端正。甚悅樂之告言。我相敬重。今有小女欲以相上。願留止此。大意報言。我辭傢入海欲采七寶。未敢相許。且須來還。於是遂進采寶。即遣人持寶還其本國。轉復到海際求索異物。忽見一大樹。高廣八十由延。大意便上樹遙見一銀城。宮闕殿舍皆是白銀。天女侍側伎樂自然。有一毒蛇繞城三匝。見大意便舉頭大意自念言。人為毒所害者皆由無善意耳。便坐自思惟。須臾蛇即低頭睡臥。大意欲入城。守門者便入白王言。外有賢者欲見於王。王身自出迎之。歡喜而言。唯願仁者留住此。一時三月得展供養。答言我行采寶不宜久留。王報言。我不視國事。唯願留住。大意便止。王即供設衣服飲食伎樂。床臥之具。乃竟九十日。大意辭王欲去。王便取珍琦七寶欲以送之。大意言。我不多用是七寶。聞王有一明月珠。意欲求之。王言。我不惜是珠。但恐道路艱險難以自隨。大意言。夫福之將人不畏艱險。王言。此珠有二十裡寶自隨願。我為弟子得給供養。逾於今日也。大意便受珠而去。於是大意轉前行見一金城。宮闕殿舍皆黃金。七寶之樹自然音樂。天女侍從轉倍於前。亦有毒蛇繞城六匝。蛇見大意舉頭視之。復坐定意。蛇復低臥。大意欲入城。守門者即入白王。王即出與相見請前。語言留。一時三月展於供養。大意便止。王待遇如前。經六十日辭去。白王。聞王有一明月珠。願以見惠。王答如前。四十裡中珍寶追之。便以貢上。仁者後得道時。願為弟子。神足無比。得展供養過於今日。受珠而去。大意轉復前行。又見一水精城。宮闕殿舍事事如前。亦有一毒蛇。繞城九匝低頭睡臥。王出迎之。願留三月。大意即住。王復盡意供養。施設飲食衣服伎樂。乃歷四十日辭去。白王。聞王有一明月珠。願以見惠。王便報言。此珠有六十裡寶。自然追之。便以上。仁者若後得道。願為弟子。智慧無比。當復供養過於今日。便受珠而去。前行復見一琉璃城。亦見一毒蛇。繞城十二匝低頭睡臥。王迎請乞留三月。大意即留。王身自供養飲食衣服伎樂以娛之。乃歷二十日辭去。白王。我聞王有一明月珠。可以見惠。王言。此珠有八十裡珍寶追之。便以上。於仁者後得道時。願我為弟子。凈意供養過於今日。令長得智慧。大意受珠而去。念言。吾本來求寶。今已如志當從是還。便尋故道欲還本國。經歷大海中。諸神王因共議言。我海中雖多眾珍名寶。無有如此輩珠。便敕使海神要奪其珠。神便化作人與大意相見。問言。聞卿得奇異之物。寧可借視之乎。大意舒手示其四珠。海神便搖其手使珠墮水。大意自念。王與我言道。此珠難保我幸已得之。今為此子所奪非趣也。即謂海神言。我自勤苦經涉險阻得此珠來。汝反奪我。今不相還。我當抒盡海水耳海神知之問言。卿志奇高。海深三百三十六萬由延。其廣無涯。奈何竭之。如日終不墮地。如大風不可攬束。日尚可使墮地。風尚可攬束。大海水不可抒令竭也。大意笑答之言。我自念。前後受身生死壞敗。積骨過放須彌山。其血流五河。四海未足以喻。吾尚欲斷是生死之根本。但此小海何足不抒。我昔供養諸佛誓願言。令我志行勇於道決所向無難。當移須彌山竭大海水終不退。意便一心以器抒海水。精誠之感。四天王來助大意。抒水三分已二。於是海中諸神王。皆大振怖共議言。今不還其珠者非小故也。水盡泥出壞我宮室。海神便出眾寶以與大意。大意不取。告言。不用是輩。但欲得我珠耳。從還我珠終不相置也。海神知其意盛便出珠還之。大意得珠過娶婆羅門女。還其本國恣意大佈施。自是以後境界無復饑寒窮乏者。四方士民皆去其舊上。繦負歸仁。如是佈施歷載恩逮。蜎飛蚑行蠕動靡不受潤。其後壽終上為帝釋。或下為飛行皇帝。積累功德自致成佛。三界特尊皆由宿行。非自然也。佛告諸比丘。大意者我身是。時居士摩訶檀者今現悅頭檀是。時母旃陀者今現夫人摩耶是。時歡樂無憂國王者即摩訶迦葉是。時婆羅門女者裘夷是。時女父者彌勒是。時銀城中王者阿難是。時金城中王者目揵連是。時水精城中王者舍利弗是。時琉璃城中王者須陀是也。時第四天王助大意抒海水者即優陀是也。時奪其珠者即調達是也。時四城門守者即須颰磐特蘇曷披拘留是。時繞四城毒蛇者即是共剎酸陀利四臣是也。阿難白佛。以何功德致四明月珠眾寶隨之。佛言。乃昔維衛佛時。大意嘗以四寶為佛起塔。供養三尊持齋七日。是時有五百人。同時共起寺。或懸繒然燈者。或燒香散華者。或供養比丘僧者。或誦經講道者。今皆來會(出大意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二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三(估客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波利得海神瓔珞上王王及夫人共以獻佛一  ·善求惡求采寶經饑樹出所須二

·師子有智免羅剎女三

·彌蓮持齋得樂蹋母燒頭四

·優波斯納兄妻後悔為道兄射殺弟矢反自害五

·薩薄然臂濟諸賈客六  ·薩薄欲買取五戒羅剎不能侵七

·商人共鵠生子子皆得道八

·眾賈饑渴天人指間降八味水九

·商人驅牛以贖龍女得金奉親十  ·賈客為羅剎所縛十一

·賈客采寶救將死人十二

·二賈客采寶貪者沒命廉者安全十三

·賈人害侶獨取珍寶大哀殺此兇人十四

·五百賈人值摩竭魚稱佛獲免十五

·賈人為友逼飲酒犯戒父母擯出遠國尚為鬼所畏十六

  波利得海神瓔珞上王王及夫人共以獻佛一

  昔有賈客。名曰波利。與五百人入海求寶。時海神出掬水。問波利言。海水為多掬水為多。波利答言。掬水為多。所以者何。海水雖多無益時用。不能救彼饑渴之人。掬水雖少值彼渴者持用與之以濟其命。世世受福不可訾計。海神歡喜贊言善哉。即脫身上八種香瓔挍以七寶。以與波利。海神送之。安善往還到舍衛國。持此香瓔上波斯匿王。具陳所由願蒙納受。王得香瓔以為琦異。即呼諸夫人羅列前住。若最好者以香瓔與之。六萬夫人盡嚴來出。王問。末利夫人何以不出。侍人答言。今十五日持佛法齋素服不嚴。是以不出。王便嗔恚遣人呼曰。如今持齋不應王命。如是三反。末利夫人素服而出。在眾人中明如日月。倍好於常。王意竦然加敬問曰。有何道德炳然有異。夫人白王。自念少福。稟斯女形情態垢穢。日夜山積人命促短。懼墜三途。是以月月奉佛法齋。割愛從道世世蒙福。王聞歡喜。便以香瓔與之。末利夫人答言。我今持齋不應著此。可與餘人。王曰。我本發意欲與勝者。卿今最勝。又奉法齋道志殊高。是以相與。若卿不受吾將安置。夫人答言。大王勿憂。願王屈意共到佛所。以此香瓔珞奉上世尊。並采聖訓。累劫之福矣。王即許焉。即敕嚴駕往至佛所。稽首於地卻就王位。白佛言。海神香瓔波利所上。六萬夫人莫不貪得。末利夫人與而不取。持佛法齋心無貪欲。謹以上佛。願垂受納。世尊弟子執心難。直信如此。豈有福乎。唯願世尊為受香瓔。佛說偈言。

  多作寶花  結步搖綺  廣積德香

  所生轉好  琦草芳華  不逆風熏

  近道聞教  德人遍香  雖曰是真

  不如戒香(出法句譬喻經第二卷)

  善求惡求采寶經饑樹出所須二

  往昔閻浮。有國名波羅奈。時有薩薄。名摩訶夜移。其婦懷妊。自然仁善意性柔和。月滿生男。形體端正。父母愛念。施設美膳。延請親戚。並諸相師共相娛樂。抱兒示眾為其立字。相師問言。此兒受胎有何瑞應。父言。受胎母自和善。相師名為善求。乳哺長大好積諸德慈愍眾生。次後懷妊。期滿生男。形體醜陋。相師問言。此兒懷妊有何感應。答言。懷兒母自弊惡。相師名曰惡求。乳哺長大好為惡事。恒生貪心懷嫉妒意。年各長大。共行入海求索寶物。各有五百侍從。塗路懸遠中道乏糧。經於七日去死不遠。是時善求及諸賈人。咸共誠心禱諸神祇欲濟饑險。於空澤中遙見一樹。枝條鬱茂。便即趣之。有一泉水。善求及眾悉共求哀。樹神現身語之。斫去一枝所須當出。諸人歡喜。便斫一枝美飲流出。斫第二枝種種食出百味具足。咸共承接各得飽滿。斫第三枝出諸妙衣種種備具。斫第四枝種種寶物悉皆具足。裝馱悉滿所須盡辦。惡求後到。眾人如前盡得充足。便自念言。今此樹枝能出是種種好物。況復其根。今當伐之。足得極妙佳好物。令人伐之。善求語惡求言。我等饑乏蒙此樹恩得濟餘命。雲何而欲伐之。惡求即掘其根。善求感佩不忍見之。領眾歸傢。伐樹已竟。有五百羅剎取此惡求及眾賈人悉皆啖之。財物喪失。佛告阿難。善求者今我身是。父者今凈飯王是。母者今摩耶是。惡求者提婆達多是。我於往昔常與相值恒教善法。而不用之。返更以我為怨(出賢愚經第九卷)。

  師子有智免羅剎女三

  閻浮利地有眾多賈客。共相率合入海采寶。正值回波惡風吹壞大船。復有諸人。乘弊壞船隨風流迸墮羅剎界。羅剎女輩顏貌端正前迎賈客雲。此間多寶。明珠無價恣意取之。我等無夫汝無妻妾。可止此間共相娛樂。後得善風良伴歸傢。諸君當知。若見左。面有道者。慎莫隨從。時商客中有一智者言。諸女所說此不可從。即進左道行數裡。中聞一城裡數千萬人稱怨喚呼。雲何舍閻浮提就此命終。賈客前詣城下周匝觀察。見城鑄鐵垣墻亦無門戶出入處所。去城不遠有屍梨師樹。即往攀樹見城裡數千萬人。遙問城裡人曰。何為。稱喚父母兄弟耶。城裡人報曰。我等入海采致寶物為風所漂。又為羅剎女所誑閉在牢城。前有五百人漸漸取殺。今有二百五十人在。君莫呼此女謂為是人。皆是羅剎鬼耳。其人下樹以語同伴。勸我還傢善求方計。卿等今日意欲雲何。眾人答曰。卿昨夜何不重問。彼人頗有權宜方計。眾人及我身得安隱歸傢不乎。智人即報曰。我今暮起往更問之。須女睡眠竊起上樹。問城裡人頗有方計。卿等諸人復及我身。得還閻浮地不耶。城裡人答。我等生念欲還。此鐵城便化數重不可敗壞。死者日次無由得免。唯卿外人少有權宜。可得度脫還至本土。十五日清旦有一馬王。從鬱單曰來至此界。住高山頂。王自喚呼。誰欲還歸閻浮利地。卿等若聞馬聲。皆往禮敬求還本鄉。其人向伴具陳情狀。眾人報曰。今可去不。答曰。須十五日至馬王。當來乃得去耳。未經數日馬王便至。商客聞已往馬王所。白言。我等咸欲求還本鄉。願見將接。馬王告曰。卿等慧意聽我所說。各欲歸傢還本鄉者。心意專正便得歸傢。心不專正不得歸也。此諸婦女抱男女。追逐卿後啼哭喚呼。其中諸人興戀著心。正使在我脊上猶不得去。若能舍恩愛。正心一意無所戀著。至心捉我一毛便得歸傢。時諸婦女各語夫曰。誠可舍我賤身。何為捐棄兒女。先教兒女往抱父頸。啼哭喚呼。舍我等為欲何處去。心意戀著者便不得還。唯有大智師子一人。安隱還歸。時羅剎婦。抱其男女往逐師子。告語村落。師子身者是我夫主。共生男女。舍我逃走不知所趣。諸人聞已問師子曰。觀卿婦女。體性容貌人中英妙。兒女可愍何為舍之。師子報曰。此亦非人是羅剎鬼耳。往海渚中殺啖商賈不可稱數。吾伴數百閉在鐵城。唯我一人幸得免濟。今此鬼女復逐我後。規欲害我恐不免濟。轉復前行。還至本國。鬼猶逐後到其國土。鬼往白王。我與師子共為夫婦。生此男女。後望得力非圖今日永已見舍。王召師子問其情實。師子具以上事白王。王告師子。設卿不用可持與我。師子報曰。此實非人是羅剎鬼。備有愆咎後莫見怨。復語左右諸臣。斯鬼至此必有傷害。王今不信欲內深宮。如是不久王及內宮盡當灰滅。王復嗔恚語師子曰。女中姿容如天玉女。何緣復稱為羅剎鬼耶。速出在外吾自觀之。王將鬼女入宮一宿。明日食時宮門不開。諸臣共議。王新納妻意相貪樂故不開耳。師子說曰。不如來議。王及夫人並諸婇女。必為羅剎所食啖盡故門不開耳。即施高梯逾墻入內。見死人骸骨滿數間舍。諸臣責師子曰。正坐汝身將羅剎鬼。殺王喪國宮殿滅亡。卿欲雲何。師子答曰。吾先有契後莫見怨。卿等何為復見責數。諸臣人民前白師子。王今已死更無胤嗣。唯願師子當登王位領理人民。師子告曰。若欲舉我為王者。當隨我教異形同響咸皆稱善。王告諸臣。當共集兵入海攻擊。殺羅剎男女無有遺在。後破鐵城出其中人。土俗常法。若一人不事佛者當送山西付鬼啖之。自爾已來佛法熾盛得道無數。是故說。諸有信佛者如此眾生安隱得還皆由馬王。又彼國常儀。國王生子。若十若百若至無數。盡出作道誦習佛經。三藏備舉。還復罷道。登陟王位。凡諸不通經籍不舉則不得陟王位也(出承事勝已經)。

  彌蓮持齋得樂蹋母燒頭四

  昔五百賈人。一字彌蓮。是最尊老也。五百人共船入海。為摩竭魚觸破其船。五百皆死。彌蓮騎板得活。在鼻摩地。為防魚故東西行走。見一小徑。入見銀城。樹木參天。間有浴池。其城方正地周匝渠水。有四女人從城中出。端正如玉。女共迎彌蓮言。甚獨勞苦。多賀來到。貪欲相見久矣。當侍仁者。今是銀城是仁者有也。城中幸樂樹木參天。有渠水浴池戲觀廬舍。城中有七寶殿。名曰羅縵。以金銀水精琉璃珊瑚虎珀車磲為殿。我等四人當供給使。晚臥早起心存教敕。便可止此。不須到他面。彌蓮即與四女人入城。上七寶殿上日日極意。在此城中千有餘歲。後彌蓮自念。是四女人不欲令我去行到他面。何等意耶。彌蓮伺四女人寢臥。竊起下殿出城前行。遙見金城。樹木浴池事事如前。有八女人。端正要說辭皆如前。彌蓮與八女人相樂極意經數千歲。後彌蓮思惟。疑是八女人。不欲令我更到他面。何等意耶。彌蓮伺八女晝臥。竊起前行。遙見水精城。樹木浴池事事如前。有十六女人從城出迎辭說如前。彌蓮即與十六女。共樂極意經數千歲。彌蓮復去乃見琉璃城。事亦如前。三十二女從城出迎。彌蓮與女共樂極意經數千歲。後出城前行。遙見鐵城。中瞭無迎者。彌蓮入城門。有鬼問之。彌蓮為行道。城中目見一男子。字俱引。燒鐵輪走其頭上。由入諸城坐不厭足。故使燒鐵輪走我頭上。彌蓮念。羅縵殿屑末殿羅摩殿氾鬱單殿。淚出言。我何事入是中耶。彌蓮語灌鐵城鬼言。入燒鐵輪走我頭上何時當脫耶。鬼報言。有人如卿來乃得脫耳。佛言。鐵輪走彌蓮頭上。卻後六十億萬歲乃得脫耳。彌蓮者我身是。未求道時。愚癡沐浴著新衣腳蹋母頭。是故燒頭一日。八關齋四月心猶歡喜。故得四寶城金銀水精琉璃。壽數千萬歲。是故世間人至死不厭五欲。所思欲人。不孝父母師。車輪踐之。當如彌蓮矣(出彌蓮經又出福報經)。

  優波斯納兄妻後悔為道兄射殺弟矢反自害五

  羅閱隻國有賈客。兄弟二人共住一處。兄求長者女欲以為婦。其女年小未任出適。兄與眾賈遠至他國。經歷多年滯不時還。女年向大而語其弟。卿兄遠行沒彼不還。汝今宜可取我女。其弟答言。何有是事。長者數說。其弟意堅未曾回轉長者詐作遠書。托諸賈客說兄死亡。復告之曰。卿兄已死。汝當雲何。弟娶其女經歷數時。女已懷妊。兄從遠還。弟心懷懼逃至舍衛。如是展轉到於佛前。求索出傢。佛即聽許。便成沙門名優波斯。奉持律行得阿羅漢。兄知忿恨。欲殺之至舍衛國。即出重募賞金五百兩。應募者相將俱進。見弟坐禪欻生慈念。雲何殺此比丘。吾設不殺當奪我金。欲射比丘乃中其兄。其兄懷恚憤命忽而終。受毒蛇形。生此道人戶樞之中。戶數開閉。撽身而死。還願更作小形毒蟲。依道人屋。從屋下墮比丘頂上。惡毒猛熾即便命終。告舍利弗。乃往過去有辟支佛。出現於世處在山林。時有獵師恒捕禽獸。施設方計望伺茍得。辟支佛驚其禽獸伺捕不得。便懷嗔恚以毒箭。射辟支佛。時辟支佛。心愍此人欲令改悔。為現神足。於時獵師心懷敬仰。恐怖自[怡-臺+責]歸誠謝過。時辟支佛受其悔懺。毒攻而死。其人命終便墮地獄。既出地獄。五百世中常被毒死。至於今日得羅漢道。猶為毒蟲所螫而死(出賢愚經第十卷)。

  薩薄然臂濟諸賈客六

  昔閻浮提。五百賈客。共行曠野經由險路。大山孔中極為黑闇。時諸商人迷悶愁憂。恐失財物。此處多賊而復怖畏。咸共同心。向於天地日月山海一切神祇。啼哭求哀。時薩薄。愍諸商客。告言莫怖。吾當為汝作大明照。是時薩薄即以白[疊*毛]自纏兩臂。蘇油灌之。然用當炬。將諸商人。經於七日乃越此闇。時諸賈客感戴其恩慈敬無量。各獲安隱喜不自勝。時薩薄我身是。諸賈客者今五百比丘是(出賢愚經第六卷)。

  薩薄欲買取五戒羅剎不能得侵七

  昔有薩薄。聞於外國更有異寶。欲往治生。而二國中間有羅剎難。不可得過。薩薄遊行見市西門。有一道人空床上坐雲賣五戒。薩薄問雲五戒雲何。答曰。無形直。口受心持。後得生天。見世能卻羅剎鬼難。薩薄欲買。問索幾錢。答金錢一千。即就授與受五戒竟。語言。卿向外國到界畔上。羅剎若來卿但語言。我是釋迦五戒弟子。薩薄少時到二國中間。見羅剎。身長一丈三尺。頭黃如蘘。眼如赤丁。舉體鱗甲。更互開口如魚鼓鰓。仰接飛燕踏地沒膝。口熱血流。群眾數千直捉薩薄。語言。我是釋迦五戒弟子。羅剎聞此永不肯放。薩薄聊以兩拳叉之。拳入鱗甲拔不得出。又以腳踏頭。撞拔復不出。五體沒鱗甲中。唯背得動。羅剎謂言。

  汝身及手足  一時悉被羈

  但當去就死  跳踉復何為

  薩薄志意猶固。語羅剎曰。

  我身及手足  一時雖被系

  攝心如金石  終不為汝斃

  羅剎又語薩薄曰。

  吾是鬼中王  為人多力膂

  從來食汝輩  不可得稱數

  但當去就死  何為自寬語

  薩薄冒欲罵怒。自念。此身輪回三界。未曾乞人。我今當以乞。此羅剎作一頓飽。即曰。

  我此腥臊身  久欲相去離

  羅剎得我便  悉持以佈施

  志求摩訶乘  果成一切智

  羅剎聰明。解薩薄語。便生愧心。放薩薄去。長跪合掌向其謝曰。

  君是度人師  三界之希有

  志求摩訶乘  成佛當不久

  是故自歸命  頭面禮稽首

  羅剎悔過。竟送薩薄至外國。大得珍寶。又送還傢。大修功德。遂成道跡(出雜譬喻經與前多同意向小異故復兩存)。

  商人共鵠生子子皆得道八

  畜生及人一切四生。問曰。雲何知人中有卵生。答曰。如所說。閻浮利地。多有商人入海采寶。得二鵠。隨意所化失一一在。與共遊戲。寢臥一室共彼合會。遂生二卵。卵漸溫熟。便生二童。後大出傢學道。得阿羅漢果。一名屍披羅。二名優缽屍婆羅。問曰。雲何知人中有濕生。答曰。如經所說。有頂生王。尊者遮羅。尊者優婆遮。羅利女。問曰。雲何知人中有化生。答曰。劫初人是也。已得聖法者不復卵生濕生。問曰。何故不復卵生濕生耶。答曰。卵生濕生畜生趣所攝(出鞞婆沙經第十四卷)。

  眾賈饑渴天人指間降八味水九

  昔有導師。與五百賈人共行作賈到。大曠野絕無水漿。饑渴困極四方求索。登高遠望見有樹木。謂當有水。俱共馳往。至見樹下。周匝生草其地清潔。咸共穿鑿。時有天人遙見導師。如申臂頃來到其所。住於樹上申其右手。從五指間流出八味甘美之水。而無窮盡。皆得飽滿(出十卷譬喻經第三卷)。

  商人驅牛以贖龍女得金奉親十

  佛住舍衛城南有大林邑。商人驅八牛。到北方俱哆國。復有一商人。共在澤中放牛。時離車捕得一龍女。穿鼻牽行。商人見之。即起慈心。問離車言。汝牽此欲作何等。答言。我欲殺啖。商人言勿殺。我與汝一牛。貿取放之捕者不肯。乃至八牛。方言。今為汝故我當放之。即取八牛放去龍女。時商人復念。此是惡人恐復追逐更還捕取。即自隨逐看其所向。到一池邊。龍變為人身。語商人言。天施我命今欲報恩。可共我入宮。當報天恩。商人答言。汝等龍性卒暴嗔恚無常。或能殺我。答言。前人系我。我力能殺。彼但以受佈薩法故。都無殺心。何況天今施我壽命。而當加害。小住此中。我先入摒擋。是龍門邊見二龍系在一處。問言。汝為何事。答言。此龍女半月中三日受齋法。我兄弟守護此龍女。不堅固為離車所得。以是故被系。唯願天慈語令放我。此龍女若問欲食何等食者。當索閻浮提人間食。龍女摒擋已。便即呼入。坐寶床褥上。龍女白言。天今欲食何等食。答言。欲須閻浮提人間食。即下種種食。問龍女言。此人何故被系。龍女言。此有過我欲殺之。商人言。汝莫殺。不爾要當殺之。商人言。汝放彼者我當食耳。白言。不得直爾放之。當罰六月擯置人間。商人問言。汝有如是莊嚴用受佈薩為。答言。我龍法有五事苦。何等五。生時龍。眠時龍。淫時龍。嗔時龍。一日之半三過。皮肉落地熱沙煿身。復問。汝欲求何等。答言。我欲求人道中生。問我已得人身應求何等。答言。出傢難得。又問。當就誰出傢。答言。如來應供正遍知今在舍衛城。未脫者脫。汝可就出傢。便言。我欲還歸。龍女即與八餅金語言。此是龍金。足汝父母。眷屬終身用不盡語言。汝合眼。即以神變持著本國。行伴先至。語其傢言。入龍宮去。父母謂兒已死。眷屬宗親聚在一處悲號啼哭。時放牧者及取薪草人。見已先還語其傢言。某甲來歸。傢人聞已即大歡喜。出迎入傢已為作生會。作生會時以八餅金持與父母。此是龍金。截已更生。盡壽用之(出僧祇律第三十三卷)。

  賈客為羅剎所縛十一

  有一賈客主。將諸賈人入險難處。遇羅剎鬼。以手遮之言。汝住莫動不聽汝去。賈客主即以右拳擊之。拳即著鬼挽不可離。復以左拳擊之。亦不可離。以右足蹴之。亦復如是。以頭沖之。頭即復著。鬼問言。汝今如是欲作何等。心休息未。答言雖復五事被系。心終不息。當以精進力與汝相擊。鬼時念。此人膽力極大。即曰。汝精進力大必不休息。今放汝去(出大智論第十六卷)。

  賈客采寶救將死人十二

  有賈客主。名為吉利。入海取大珍寶。安隱而出。凡有八十億摩尼珠。一一皆直百億兩金。以多寶物與一乞人。不入其傢復還至海。采取珍寶。入海之後倍得寶物。經八十歲還到本國。欲入城時見犯罪人。殺者執縛打惡聲鼓。街巷唱令將至殺處。加以刑戮。時應死者逢見吉利。作是言。賈客主。救我死罪。施我壽命。是大檀越賢善好人。吉利聞已語應死者。咄人。我今施汝無畏。救汝死罪。即至殺者所。人人皆與之摩尼珠價直一億兩金。汝今小住待。我今者至王邊還。爾時吉利疾至王所。白言。大王。我欲以好珍寶買此人命。王答。吉利。是人罪不可恕不可得買若必欲買。汝所有物盡以與我。並自代死乃可得脫。吉利歡喜。我得大利得滿所願。能救此人得稱我意。即以居傢所有財物及於大海所得珍寶。無量千億金銀寶物。皆送與王白大王言。可放此人。我所有物盡現在此。語殺者言。將吉利殺。即縛吉利將至殺處。右手舉刀欲斫吉利。手直不下。驚怪恐怖即以告王。自看。王聞此語。即自執刀欲殺吉利。舉刀兩手落地得大衰惱發聲而死。時吉利即我身是。時王者調達是(出菩薩藏經下卷)。

  二賈客采寶貪者沒命廉者安全十三

  昔無數阿僧祇劫前。有兩部賈客各五百人。在波羅奈。撰合資財嚴船渡海。解系張帆乘風徑往。即至寶渚。上妙婇女無物不有。一部賈客主曰。我等以資財故勤苦至此。當住自娛。第二薩薄言。此間雖饒眾寶不當久住。時有天女慈愍此輩。便於空中語眾人曰。此間雖樂不足久住。卻後七日此地當沒。語訖化去。復有魔女欲使賈客於此沒盡。空中告曰。卿等不須嚴駕還去。此地無水設當有水。此之眾寶眾女五樂何由而有。前天所說皆是虛妄。說已化去。第一薩薄敕其部眾。卿等勿去莫信前天。第二薩薄還告其眾。卿等莫貪速裝治船。前天所說至誠不虛。水不至者於此自娛然後徐歸。若水審來治嚴已去。佛語舍利弗。卻後七日如前天言。水滿其地。第二薩薄將其部眾即得上船。第一薩薄先不治嚴。水至之日便著鎧仗共相挌戰。第二薩薄於船上以鋑牟鋑第一薩薄腳。徹過即便命終。佛語舍利弗。汝知第一薩薄者不則提婆達兜是。第二薩薄者則我身是。時第一賈客眾五百人者則今提婆達兜五百弟子是。時第二賈客五百眾者則今五百羅漢是。時第一天女則舍利弗是。時第二天女則今名滿月比丘婆羅門弟子是(出興起行經上卷)。

  賈人害侶獨取珍寶大哀殺此兇人十四

  定光佛時。有五百賈人入海求寶。有異心者念言。我今悉害賈人獨取珍寶。時閻浮提有大導師。名曰大哀。時寐夢中海神語之。賈眾之中有一賊。欲殺五百伴獨取寶物。假令事逮墮墜地獄中。今仁導師當行權變。令賈人不死賊不獲罪。導師思惟七日。無餘方便。唯當殺此兇人耳。語眾賈者必皆興怒當共殺之。俱墮惡趣。設我獨殺。我當受罪。吾寧自忍百千劫苦。不令賈人普被危害。復令一賊墮地獄中。先為說法。令心欣然踴躍臥寐。佛言。大哀導師猶眾賈人興於大哀以權方便害此一賊。命終之後生第十二光音天上。時大哀者則吾身也。以斯方便超千劫生死。同船五百賈客。斯賢劫中五百佛興者是(出慧上菩薩經一卷)。

  五百賈人值摩竭魚稱佛獲免十五

  昔有五百賈客。乘船入海。值摩竭魚出頭張口欲食眾生。時日少風而船去如箭。薩薄主語眾人言。船去太疾可舍帆。如言舍下。船去轉駃不可得止。薩薄主問樓上人言。汝見何等。我見上有兩日出。下有白山。中有黑山。薩薄主驚言。此是大魚當奈何哉。我與汝等今遭困厄。入此魚腹無有活理。汝等各隨所事一心求之。於是眾人各隨所奉。一心歸命求脫此厄。所求逾篤船去逾疾。須臾不止當入魚口。於是薩薄主告諸人言。我有大神號名為佛。汝等各舍本所奉神一心稱之。時五百人俱發大聲稱南無佛。魚聞佛名。自思惟言。今日世間乃復有佛。我當何忍傷害眾生。即便閉口。水皆倒流轉得遠魚。五百賈人善心生。皆得解脫(出雜譬喻經第六卷)。

  賈人為友逼飲酒犯戒父母擯出遠國尚為鬼所畏十六

  有一縣人。皆奉行五戒十善。縣界無釀酒者。中有大姓傢子。欲遠賈販。臨途父母語曰。汝勤持五戒奉行十善。慎莫飲酒犯佛重戒。行到他國見故同學。歡喜歸傢出蒲陶酒欲共飲之。辭曰。吾國奉佛戒無敢犯者。且辭親近父母又戒相別久會同心雖喜悅。不宜使吾犯戒違親教也。主人言。吾與卿同師恩則兄弟。吾親則是子親。父母相飲豈可違之。若吾在卿傢必從子親。事不獲已乃從飲之。事訖還傢具白於親。父母報言。汝違吾教加復犯戒。亂法之漸非孝子也。無得說之。便以所得物逐令出國。子以犯戒為親所驅。乃到他國住客舍傢。主人事三鬼神。能作人形。對人飲食與人語言。事之積年居財空盡。而傢疾病死喪不絕。私共論之。鬼知人意。鬼共議言。此人財產空訖。正為吾等未曾有益。今相厭患。宜求珍寶以與之。便行盜他國王庫藏好寶積置園中。報言。汝事吾歷年勤苦甚久。今欲福汝使得饒富。主人言。受大神恩。鬼曰。汝園中有金銀可往取之。主人欣然。入園見物負摙歸舍。辭謝受恩。明日欲設飯食。願屈顧下。施設皆辦。鬼神詣門。見舍衛國人在主人舍。便奔走而去。主人追呼。既已顧下。委去何為。神曰。卿舍尊客吾焉得前。重復驚走。主人思惟。吾宅之中無有異人。正有此人耳。即出言語恭設已竟。因問之曰。卿有何功德吾所事神畏子而走。客具說佛功德五戒十善。實犯酒戒為親所逐。尚餘四戒故為天神所護。卿神不敢當之。主人語言。欲奉持五戒。因從客受三自歸五戒。一心精進不敢懈怠。問佛在處可得見不。客曰。在舍衛國給孤獨園。主人一心到彼經歷一亭。中有一女。正是啖人鬼婦。行路迥遠時日逼暮。從女寄宿。女即報言。慎勿留此。宜急前去。男子問曰。用何等故將有意乎。女人報言。吾已語卿用復問為。男子自念。前舍衛國人完佛四戒我神尚為畏之。我已受三歸五戒。心不懈怠。何畏懼乎。遂自留宿。時啖人鬼見護戒威神去亭四十裡。一宿不歸。明日進見鬼所啖人骨骸狼藉。心怖而悔退。自思惟。我在本國衣食足用。空為此人所化。言佛在舍衛國。未睹奇妙乃見骸骨縱橫。不如攜此女人將歸本土共居如故。即時回還。因從女人復求留宿。女人謂男子。何復還耶。答曰。行計不成故回還耳。復寄一宿。女言卿死矣。吾夫是啖人鬼。方來不久。卿急去此。男子不信遂止不去。便迷惑淫意復生。不復信佛三歸五戒。天神即去鬼得來還。女人恐鬼食此男子。藏之甕中。鬼聞人氣謂婦言。爾得肉耶。吾欲瞰之。婦言。我不行何從得肉。婦問鬼。卿昨何以不歸。鬼言。坐汝所為而舍宿尊客。令吾被逐。甕中男子逾益恐怖。不復識三自歸。婦言。何以不得肉乎。鬼言。正為汝舍佛弟子。天神逐我出四十裡外。露宿震怖於今不安故不得肉。婦因問夫。佛戒雲何。鬼言。我大饑極急以肉來不須問此。此是無上正真之戒。非吾所敢說也。婦言。為說之。我當與卿肉。鬼類貪殘食欲食無止。婦迫問之。因便為說三歸五戒。鬼初說一戒時婦輒受之。至第五戒心執口誦。男子於甕中識五戒隨受之。天帝釋知此二人心自歸佛。即遣善神五十人擁護兩人。鬼遂走去。到明日。婦問男子。怖乎。答曰大怖。蒙仁者恩。心悟識佛。婦言男子。昨何以回還。答曰。吾見新久死人骸骨縱橫恐畏故還耳。婦言。骨是吾所棄者也。吾本良傢之女。為鬼所略取吾作妻。悲窮無計。今蒙仁恩。得聞佛戒離於此鬼。又言。賢者欲到何所。男子報言。吾欲到舍衛國見佛。婦曰善哉。吾隨賢者見佛。便俱前行逢四百九十八人。因相問訊。諸賢者從何所來欲到何所。答曰。吾等從佛所來。問言。卿等已得見佛何為復去。報言。佛口說經意中罔罔故尚不解令還本國。兩賢者具說本末。以鬼畏戒高行之人。意乃開解俱還見佛。佛遙見之則笑。口中五色光出。阿難長跪。佛不妄笑將有所說。佛語阿難。汝見是四百九十八人還不。此諸人等今得其本師。來見佛者皆當得道。時五百人來至佛所一心聽經。心開意解皆作沙門。得阿羅漢道。然此二人是四百九十八人前世之師也。人求道要。當得其本師及其善友。爾乃解耳(出戒消災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三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四(男庶人部上)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颰陀以化城請佛及見佛欲滅化不能一  ·阿難邠坻井出珍寶二

·賢直竊珠不款獲賜三

·慈羅放鱉後遇大水還濟其命四  ·千那傭畫得金設會為婦所訟五

·神識還摩娑故身之骨六

·木巧師與畫師相誑七  ·醫治王病差獲報殊常八

·破齋猶得生天九

·耕夫施僧一訶梨勒果後生為兩國太子十

·供養沙門心有善惡獲報不同十一

·舅甥共盜甥黠慧後得王女為妻十二

·羅閱國男子與耆阇崛國女人宿世有緣十三

·夫婦約不先語見偷取物夫能不言十四

·婦人鼻醜夫割他好者以易之十五  ·賃人善解鳥語十六

·溺人憑鳳獲全附鸕鶿殞命十七

·有人買智慧得免大罪十八  ·有人張鬼免害十九

·有人為兩婦所惡以至於死二十

·有人遠求仙水主人惡心使登樹得仙二十一

·有人使鬼得富後害其兒二十二

·有人富王責條疏已用物王乃覺悟二十三

·有人為罪王令割肉五斤二十四

·有二人共誓以胎中兒共為婚姻二十五

·大姓二兒大子失財被念小子得財獲罪二十六

·三人共施僧一錢後身獲自然之金二十七  ·貧人供僧僧報致富二十八

·貧人得伏藏為王所治二十九

·貧人買斧不識是寶三十  ·貧老夫妻三時懈怠三十一

·窮人違樹神誓還為樹枝所殺三十二

·人遇象逐墮深谷際天降甘露遂得升天三十三

·五百幼童聚沙興塔命終生天三十四

·童子施佛豆生天後作轉輪王三十五

·牧牛小兒取花上佛牛觸而死即生天上三十六

·小兒先身以三錢施今解鳥語遂得為王三十七

·諸劫分物不識好者三十八

  颰陀以化城請佛及見佛欲滅化不能一

  王舍城中。有一幻士。名曰颰陀(梁言仁賢)。明解經典曉瞭伎術所作巧黠多能喜悅名聞高遠。摩竭人民皆所不及。國內大小從其受學。颰陀遇睹世尊身色嚴妙。念欲相試。便示請佛。設知我意當不受請。若不知者必受無疑。佛知其意意欲度之。默然而受。颰陀謂。佛無通慧不見我意。入王舍城。於凈處化作講堂。懸繒華蓋。一一樹下。為諸比丘鋪師子座。於講堂中。特為如來設師子座。高四丈九尺。作百味之饌。時四天王及天帝釋。與三萬二千天人謂仁賢曰。真得善利。乃請如來講堂供養。吾助給所乏。即化作館殿如忉利宮。佛與菩薩及諸比丘往其講堂。見佛坐已所造之座。帝釋亦見如來坐其所造莊嚴之座。仁賢聽佛所說。蠲除自大投首佛足。白佛言。唯願如來原我罪過。欲沒其所化。佛令不變。復為說一切諸法皆如幻化(出幻士仁賢經)。

  阿難邠坻井出珍寶二

  阿難邠坻。在兒連山下居。大富珍寶。四遠賈客舉貸。乞丐者往無不得。時有五百賈客。行海船壞珍寶皆沒。死者不少或依板得活。咸詣阿難邠坻。主人設食。主人汲井得寶篋簏。各有題疏其姓字。賈客食訖皆悲。主人問故。答言。我等伴侶五百人。共行海中船舶翻沒。死者不少。挾持小板劣得生活。亡失珍寶悲念伴侶耳。屬睹井中所得寶篋。皆是我許不知那爾。主人言。卿曹行治生賈販。若至心者不失也。但不至心故失耳。我從無數劫以來。未嘗不至心初不欺侵。諸失寶者皆趣我井。卿曹各自案姓字取去(出譬喻經)。

  賢直竊珠不款獲賜三

  昔人名賢直。曾三預八關聞讀經言。天眼不瞬誦念不忘。然此賢直。善偷他物眼前不覺。國王失珠。召臣量議。臣答王言。聞有賢直極能作偷。王敕錄來考問望得其言不偷。王既有道何由抂人。又召諸臣共議。有臣言曰。當作方便令其首伏。當重枷鎖載市唱令殺之。與酒令醉然後脫鎖舉置堂上妓女作樂。王敕伎女。賢直醉問。汝可答言。此是天堂我是天女。應為侍側。君前身時偷國王珠故得生此。王便依之。賢直聞已默念而去。我聞經言。天眼不瞬此女悉瞬。且我偷珠應入地獄。將非國王張我令首。即便發言。我得生天由不偷珠。妓女報王。道賢直言。王便大笑。小子定不偷我珠也。即放令去。重賜金寶。此實偷珠。誦念一偈免罪得賜(出雜譬喻經也)。

  慈羅放鱉後遇大水還濟其命四

  昔有一人名慈羅。見人賣鱉心中憐之。向鱉啼泣。賣鱉者言。汝何故向鱉啼乎。慈羅答言。我不忍見之。窮賣鱉者大笑。汝癡狂耳。答言。我念此鱉從君請買。主言。鱉直百萬。慈羅便將之歸傢。傾舉子息得八十萬。慈羅言。我錢盡此假求無處。賣鱉者言。汝錢既盡可為作田以畢錢直。慈羅言諾。以車載鱉投著池中。鱉便能言語。方有大水君當上樹相呼。後日洪水大起人民死盡。慈羅上樹呼鱉。鱉便來至。慈羅坐鱉背上。前去數裡。見一女人在流槎上沮息欲死。便向慈羅乞丐求載。慈羅啟鱉。此人可憐乞得載之。鱉言。往便復載之。前行十裡。見賣鱉子流被槎上。從慈羅欲求載之。鱉言我已重。恐必疲極不能自度。慎勿載之。慈羅言。可哀今是非當載之。慈羅復載之。前行數十裡。見數升蛾流被槎上。慈羅復報鱉載之。前至那竭國。女子便以金謝慈羅。賣鱉人言。此鱉本是我賣之。汝今得金當持還我。慈羅不與。賣鱉子便到那竭國王所雲。慈羅偷人婦將之販。今持金銀來在此國中。那竭國王即召慈羅使吏斬之。吏上言其事欲下筆書。蛾輒緣筆不成字。王聞之便問慈羅。汝有何功德乎。慈羅具答。王誅賣鱉者(出阿難現變經)。

  千那傭畫得金設會為婦所訟五

  大月氏弗迦羅城。有一畫師。名曰千那。往來東方多剎施羅國。客畫經十二年。得三十兩金持還本國。遇見眾僧信心清凈。即問維那。此眾幾物得作一日食。答曰。可用三十兩金。畫師並付維那。乞營一食。我明日當來。空手歸傢。婦問。十二年作得何等物。答曰。得三十兩金。已種福田。付僧設會。婦縛夫以送付官。具陳上事。官問。不給婦兒而以乞他。畫師答曰。我先世無福貧窮常辛苦。遭遇眾僧是良福田。若復不種善後世復貧。貧苦相續無得脫時。是故並施眾僧。其斷事人是優婆塞。即脫瓔珞及所乘馬並聚落以施畫師。謂之曰。汝施眾僧。眾僧未食。是為谷子未種而牙已生。而大果在後(出大智論第十一卷)。

  神識還摩娑故身之骨六

  昔有人。死後魂神還摩娑其故骨邊。人問之。汝已死。何故為復用摩娑枯骨為。神言。此是我故身。不殺生不盜竊不他淫不兩舌惡罵妄言綺語不嫉妒不嗔恚不癡。死後得生天上。所願自然快樂無極。是故愛重之也(出舊雜譬喻經下卷)。

  木巧師與畫師相誑七

  昔北天竺。有一巧師。作一木女。端正無雙衣帶嚴飾世女無異。亦來亦去能行酒看客。唯不能語耳。時南天竺有一畫師。亦善能畫。巧師聞之。作好飲食即請畫師。便使木女行酒擎食。從旦至夜。畫師不知謂是真女。欲心極盛念之不忘。時日已暮。木師入宿。留畫師住。以此木女立侍其側。便語客言。故留此女可共宿也。主人已入。木女立在燈邊。客即呼之。而女不來。客便前牽之。乃知是木。便自慚愧。主人誑我。我當報之。於是畫師復作方便。即於壁上畫作己像。所著被服與身不異。以繩系頸狀似絞死畫作繩像著其口喙。作已閉戶自入床下。天明主人出見戶未開。即向中觀。唯見壁上絞死客像。主人大怖便謂實死。即破戶入以刀斷繩。於是畫師從床下出。木師大羞。畫師即言。汝能誑我。我能誑汝。客主情畢不相負也。二人信知狂惑。各舍親愛出傢修道(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醫治王病差獲王報殊常八

  有一國王。身得重病。十二年不差。一切大醫無能治者。時邊方小國攝屬大王。有一醫師善能治病。王即招來令治己疾。未久之間即蒙除降。王便念欲報此師恩。屬遣使者宣令彼國。此師見差宜應償賚。象馬車乘牛羊田宅青衣直人嚴飾之具皆給與之。彼小國王奉宣上命。師在王邊無有語者。師便思惟。我治王病大有功夫。未知王當報我與不。復經數日王轉平復。其師請辭欲還本國。王便聽之。給一羸馬乘具亦弊。師大笑恨我治王病。大有功夫。而王不識恩分。不相料理。令我空去。隨道愁嘆以為永恨。適至本國見有群象。問象子曰。此誰傢象。象子答曰。此是某甲師象。復問象子曰。某甲師何從得此象子。答曰。某甲師治大王病差。功報所得也。小復前行。見有群馬牛羊。問曰。此誰傢物。羊子答曰。某甲師許。小復前行。見其本舍高堂重閣殊異本宅。問門人曰。此是誰舍。門人答曰。此是某甲師舍。便入其合內。見其婦形色豐悅身服寶衣。怪而問曰。此誰夫人。直人答言。此是某甲師夫人。從見象馬。及入舍內。皆知是治王病功報所得。便自追恨本。治王病功夫少(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破齋猶得生天九

  昔有迦羅越。興設大壇請佛及僧。時有一人賣酪。主人留食。勸令持齋聽經。至暝乃歸。婦語之言。我朝來不食相待至今。敗壞夫齋。半齋之福猶生天上七世。生人間常得自然。一日持齋六十萬歲自然之糧。又有五福。一者少病。二者身意安隱。三者少淫。四者少睡臥。五者命終之後神得生天常識宿命(出諸經中要事)。

  耕夫施僧一訶梨勒果後生為兩國太子十

  昔有一人在田耕蒔。日已垂中。傢餉未至。道人失路至其田所。從乞中食。耕人曰諾。小願須留。傢餉遲晚。道人曰。食既不至仍欲漱口。耕人解其衣帶一訶梨勒果以與。道人即受而食。又有一錢以嚫道人。道人曰。若心可感無以相報。欲授五戒。君能受不。答曰。弟子在俗五戒難全。但受不殺。耕人命盡生國王傢。皇後導從到流水邊。歌舞作樂抱兒臨水。失手墮水魚即吞之。在腹七日不饑不渴。隨流下逝遂千餘裡。入下國界人捕得魚於市貨易。時下國主遣人市魚。將還城內用刀治魚。兒在腹中唱曰。徐徐勿傷我也。即破魚腸見一小兒。端正無雙舉國歡喜。上國主聞之曰。此必我兒。遣信索之。下國主答。魚腹中得天所賜。我不肯與之。二國共諍遂徹大國。大王判雲。若上國不生此兒墮水下國何由而得。若下國不得此兒。上國何處求覓。此兩有緣。汝二國。中間可作宮殿共安此兒。號曰兩國太子。即從此旨在於其中。依太子儀法。佛語弟子。昔日耕人。一果一錢佈施道人。便得兩國太子(出雜譬喻經)。

  供養沙門心有善惡獲報不同十一

  昔有跛腳道人。持戒乞食遇至一傢。信大法久見其患腳。心悲愍一年供養。道人辭去。主人言曰。願數垂顧。分離之際客主悲淚。道人去後。主人發床唯見金寶。因此至富。鄰比一傢見其大富。問何因緣。其人實答。鄰人惡念希覓珍寶。便覓一跛人欲供養之。遍求無有。會一道人身體完具。縛還折腳供養少時。強驅令去。去後發床。惡心所感。毒蛇蜂蠍來螫合傢。現世惡報後入地獄。得珍寶者其心貞吉。被螫毒者其心不仁(出雜譬喻經也)。

  舅甥共盜甥黠慧後得王女為妻十二

  過去時姊弟二人。姊有一子。與舅俱給官府。織金縷錦及綾羅縠珍妙異衣藏中綺寶。即共議言。吾織作勤苦不懈。知諸藏物好醜多少。寧可共取用解貧乏乎。夜鑿地為孔穿盜取物。明監藏者覺物減少。以事啟王。王詔勿廣宣之。令盜者謂王多事不能覺察。至於後日必復重來。且嚴警守得者收捉無令放逸。藏監受語。即加守備。其人久久果重來盜。外甥教舅。年尊體羸力少。若為守者所得不能自脫。更從地穴卻行而入。如令見得。我力強盛當濟免舅。舅這入穴為守者所執。執者喚呼。甥畏人識。截取舅頭而去。晨曉藏監具以啟聞。王又詔曰。輿出其屍置四交露。其有對哭取死屍者則知是賊。如是積日。有遠方賈客來。人馬塞路奔突猥逼。其人載兩車薪置其屍上。具以啟王。王詔。若有燒者收縛送來。外甥將教童豎執炬舞戲。人眾總集以火投薪。熾然而盛。守者不覺。具以啟王。王又詔曰。更增守者。嚴伺其骨。甥又釀純酒。特令濃厚。詣守備。者微而沽之。守者連昔饑渴。見酒共飲。飲酒過多皆共醉寐。因以酒瓶受骨。而去。守者不覺。明復啟王。王又詔曰。前後警守竟不級獲。斯賊狡黠更當設謀。王即出女莊嚴瓔珞珠璣寶飾。安立房室於大水傍。眾人侍衛伺察非妄。必有利色來趣女者。素教誡女得抱捉喚人收執。他日異夜甥尋竊來。因水放株令從流下。唱叫奔隱。守者驚趣謂有異人。但見株機。如是連昔數數不變。守者睡眠。甥即乘株到女室。女則執衣。甥告女曰。可捉我臂。甥預持死人臂以授與。女便放衣捉臂大叫。守者覺甥得脫走。明具啟王。王又詔曰。此人方便獨百無雙。久捕不得。當奈之何。女即懷妊。十月生男。大端正。使乳母抱行周遍國中。有人嗚噈者便縛送來。抱兒終日。甥為餅師住餅爐下。小兒饑啼。乳母抱兒趣餅爐下。市餅哺兒。甥見嗚兒。即以還白王曰。兒行終日無來近者。饑過餅爐。賣餅者授餅乃嗚。王又詔曰。何不縛之。乳母答曰。小兒饑啼餅師授餅而嗚之不應是賊。王使乳母更抱兒出及諸伺候。見近兒者便縛將來。甥沽美酒。呼請乳母及伺者就於酒傢勸酒。大醉眠臥便盜兒去。醒悟失兒。具以啟王。王又詔曰。卿等頑騃貪嗜狂水既不得賊復亡失兒。甥時得兒抱至他國。前見國王。占謝答對引經說義。王大歡喜。輒賜祿位以為大臣。而謂之曰。吾之一國智慧方便無逮卿者。欲以臣女若吾女當以相配自恣所欲。對曰不敢。若王見哀欲索某國王女。王曰善哉。從所志願。王以之為子。遣使者往求彼王女。王即可之。王續念言。或是盜魅前後狡猾。即遣使者。欲迎吾女。遣其太子五百騎乘皆使嚴整。甥懷恐懼。恐到彼國。王必執之。便啟其王。若王見遣。當令人馬五百騎具衣服鞍勒一無差異。乃可迎婦。王然言。即往迎婦。王令女飲食待客。二百五十騎在前。二百五十騎在後。甥在其中跨馬不下。女父自出入騎中。執甥曰。爾為是非前後方便捕不可得。為是爾非。稽首答曰。是也。王曰。卿之聰哲天下無雙。隨卿所願以女配之得為夫婦。外甥吾是。女父王者舍利弗是。舅者調達是。國王父輸頭檀是。母摩耶是。婦拘夷是。子羅雲是(出生經第一卷)。

  羅閱國男子與耆阇崛國女人宿世有緣十三

  昔有耆阇崛國。有一少女。姿形美妙才智絕倫。性情寬和初不嗔怒。傢門九族及諸疏近莫不愛敬。諸國冰索有百千人。竟未成嫁。時羅閱國一少男。天姿英秀心意高邁。國中百姓莫不畏敬。雖有妓妾夫人初不幸近。每念。耆阇崛國有女。本是我對。未及至耳。即日。滿堂皆是勢利所得非我偶也。一時遣逐肅然都盡。乃乘白象從仆二人往造彼國。經山涉草行千萬裡。五年方至。女處深宮無故心動。因出逍遙。試窺外合。忽見此男。且悲且喜不可抑忍。此是吾夫。前後見求非我宿匹。便自親著夫情依依。女之父母憂惱無計雲。養女長大不悟如此。急加防錄不得通問。女子懊惱不知何計。男子悲惶同懷愁惘。於是女子精苦齋戒晝夜行道。棄散資財施佛及僧。心勞形枯經涉五載。音問不達彼此懷情。竟無所感。乃以四月八日。親自束身往到佛塔。燒香禮拜發此志願。割刻肌肉供養世尊。不敢自惜。唯願此志一得申果。佛令比丘尼為其作緣。便得和偶。佛告阿難。所以者何。皆從阿僧祇劫已來。久結願約故得爾耳(出情離有罪經)。

  夫婦約不先語見偷取物夫能不言十四

  昔有夫婦。共食三[麩-夫+並]。人各一枚。餘一欲破分。婦言。莫分。與君共賭。各自不語。先語者失。後語者得。於是閉口至於中夜。竇土偷入。見其二人坐而不語。謂是大怖不敢作聲。收斂其物擔將出戶。婦大喚曰。汝是丈夫那置物去。夫言。我勝我勝。今得大[麩-夫+並]。眾人責笑謂大顛癡(出百句譬喻經第二卷)。

  婦人鼻醜夫割他好者以易之十五

  昔有一人。見他婦鼻端正。心自念言。我婦面貌第一。唯恨鼻醜。今取此鼻代我婦鼻。即引女屏處。割鼻將還。又割其婦鼻安此女鼻。彼此失鼻兩不相著。眾人怪罵真大癡狂(出百句譬喻經第一卷)。

  賃人善解鳥語十六

  昔有一極貧人。善曉鳥語。為賈客賃擔。過水邊飲。烏鳴。賈客怖。作人反笑。到傢問言。我在彼飲。時聞烏鳴。我大怖而君反笑何耶。答曰。烏向語我。賈人身上有好白珠。汝可殺之取珠。我欲食其肉。是故我笑耳。曰汝何不殺也。答曰。我坐前世貪人財物故貧為賃擔。若復殺人取物後世受苦。何時當已。我今至死不為此事(出譬喻經)。

  溺人憑鳳獲全附鸕鶿殞命十七

  大水卒淹。有命之類依丘避之。復垂欲沒。忽有鳳凰。到智者所依附其翅。遂上高原免水厄。餘未去者。忽見鸕鶿便托其羽。而此鸕鶿遂入深水。一時溺喪(出雜譬喻經)。

  有人買智慧得免大罪十八

  昔有一人。貧窮無用。治生入海采寶還國。遇善知識言。我素貧窮今得此物。足以自諧。若母不可。我意當舍母居去。若婦不可。我意我當更索。知識答曰。近此間大智慧人滿城中。可往就買智慧。不過千兩金。自當語卿智慧之法。其人如其言。入事佛聚落。具以問人。答曰。夫所疑事。前行七步卻行七步。如是至三智慧自生。其人夜歸傢。見母伴婦眠。謂是他男。拔刀欲殺。意中不掩。然大燈火遙照思惟。朝買智慧。如是前卻三反。母便覺悟。此人嘆言。真為智慧。何但堪千兩金。即復與三千兩金(出十卷譬喻經第四卷)。

  有人張鬼免害十九

  昔有一人行於山中。逢一啖人鬼。撮欲食之。其人求哀。假令須臾請問一事。卻乃見啖為不恨也。鬼信其人謂是誠事。聽其所欲。即問鬼言。何故面白腳膝腹白。其餘處盡黑。鬼即答言。我之為物性惡日精。背日得行不得向日。以是故爾。其人向日而走。鬼但空恨不能得也(出十卷譬喻經第四卷)。

  有人為兩婦所惡以至於死二十

  昔有一人於兩業。有二婦適詣小婦。小婦語言。我年少。婿年老。我不樂住。可往大婦處作居。其婿拔去白發。適至大婦處。大婦語言。我年老頭已白。婿頭黑宜去。於是拔黑作白。如是不止。頭遂禿盡。二婦惡之。便各舍去。坐愁致死。過去世時作寺中狗。水東一寺水西一寺。聞揵捶鳴狗便往得食。後日二寺同時鳴磬。狗浮水欲渡。適欲至西復恐東寺食好。向東復恐西寺食好。如是猶豫溺死水中(出十卷譬喻經)。

  有人遠求仙水主人惡心使登樹得仙二十一

  昔有一人。聞外國有仙水入中得仙。便向外國寄他宿止。主人問客。君欲何去。答曰學仙。主人懷惡。語客言曰。我有仙樹。君能與我一年苦作。便與君仙何煩遠去。客言甚善。一年苦作恒無慍色。一年既滿。其主人公本心相欺。既無仙樹。將至山中指臨巖樹雲是仙樹。君上其頭。我喚若飛應聲飛擲。客人心至。即於此樹飛騰虛空。遂得仙道。主人公見我令其死。何悟得仙。深重此樹情言是聖。復經少時。父子相與共到樹下。讓父先上。兒便喚言阿耶可飛。父即欲飛。墮巖石上。身體粉碎(出雜譬喻經)。

  有人使鬼得富後害其兒二十二

  昔有一人。於市賣毗耶鬼。欲買鬼者問索幾許。鬼主言。二百兩金。曰。此鬼有何奇異。乃索爾所金耶。曰。此鬼其功無物不為。計一日作當百人。唯有一病。宜先防護之。問為何等病。曰。此鬼欲使作時。晝夜使之。莫令停息。若無作者便還害主。主人顧金將歸。令作田種。作田種竟便使木作。木作竟復使治地。作屋舂磨炊爨初不寧息。數年之中乃致大富。主人有事當行作客。忘不處分而鬼復欲作無有次第。取主人兒內釜中然火煮之。比主人還子已爛熟。傷切懊惱知復何言(出譬喻經)。

  有人富王責條疏已用物王乃覺悟二十三

  昔有富人。王令條物。其即疏。某年用若幹千萬造佛。用若幹作齋會經書。又以若幹供恤貧老。今現有八十九千萬。以疏呈王。王大嗔怒問。汝現物忽條已用。富人答曰。已用者最為寶藏。資人神明是以奉呈。未用之財五傢共有。非獨臣許。是敢條疏。王便覺悟。功德可恃(出譬喻經)。

  有人為罪王令割肉五斤二十四

  昔有一人犯罪於王。王大嗔忿。使人割其背膂五斤肉。置之下屋。此人痛苦叫喚徹王。王問何意不分。答曰。實非我罪。王思愧之。敕以一百斤肉乞。其猶故呻喚。王曰。頓補百斤雲何大喚。諸臣答言。不見此法。與千斤何益其痛。若人一兒已死。他人以百與之。此人能不念其兒不(出百句譬喻經第三卷)。

  有二人共誓以胎中兒共為婚姻二十五

  有二人共為知識。婦各懷妊。便相誓約。若生有男女共為婚姻。別後一傢生男一傢生女。男父早死長大未娶。行賣雜物偶至女傢。女傢公問子從何來。居止所在父母姓字。男具以答。公聞大驚。乃語男曰。卿父在時與我胎婚。我常相求不相知。處女未敢嫁。男言。我都不知女。公曰。卿問親近。男還問乳母信然。男到女傢。道見溝水流。入一髑髏中無有滿時。兒恐前行復見樹果熟。欲取啖之。果便言。取我取我。兒大怖懅疾走躄地。前到女傢。狗逆長跪咶其兩足。狗腹中子哮呼來前。欲傷嚙之。便復頓地久乃蘇息。女公來出兒具陳說。公甚怪之入語其女。女答公曰道見溝水流入髑髏無有滿時者。後世當有斂取天下財物珍寶。供給一人無有滿足。見樹果熟欲取啖之。而果言取我取我者。後世之人自求大女。而小女言。何不索我何不索我。狗逆長跪咶其兩足。狗腹中子哮呼來前欲嚙之者。後世之人相與言語。口如脂膏心如錐刀。口相飽滿內相謀圖。皆為後世不為今也。即嫁女與男。遂其本志(出十卷譬喻經第八卷)。

  大姓二兒大子失財被念小子得財獲罪二十六

  昔大姓有兩兒。各以二百萬與行賈。大子盡用樗蒲。衣被敗壞還以啟父。父言。得汝而已。用財何為。為作衣被飲食。善安慰之。小子來歸啟父。得二百萬利。父曰。取疏來。與共校計不合數千。便縛捶之。如是三行。收利六百萬。還輒得捶。大子三行失六百萬。止他國不歸。與無賴人相隨。語彼人言。我父有金銀白珠各一笥。在大床頭。汝歸白父道。我不愚失財物。未敢還。汝得便殺我父取物將來。可得共用。此人至其傢與父相見。述其兒言。父聞啼泣曰。用物財為。我子何不來。食息悲咽。客言。君子不孝用錢作惡。一時都盡。令我來殺君取君金銀。我見君念子待遇我厚。令我心感。父言。小子尚癡便使迎之。謂子。汝去錢早歸。何因作癡語。更作衣被與之。師曰。小子償債。大子索債(出十卷譬喻經第六卷)。

  三人共施僧一錢後身獲自然之金二十七

  昔有三人共賈行。各分得五百萬餘。有一錢欲與一人。則為不平。欲破分之。事為不然。時沙門分衛。三人共言佈施沙門各言大佳。手共持與。沙門咒願。令汝今世後世並得其福。共生羅閱國中各得豪富。一人主山中采金。一人主耕田取金。一人主水中汲取金。為受前世佈施之福。國王聞之。念我國人物皆我許。便將人兵詣山采之。金化作石。復至一傢地。耕取金。金化為土。復至一傢井中汲取金。金化作瓦。都不能得。王問佛言。此三人金計為我許。往取皆化不得是金。此人前世有何功德今致此福。佛具言之。非是王物。王不應取(出雜譬喻經第三卷)。

  貧人供僧報致富二十八

  昔有貧傢供養道人。一年便去。用一銅瓶乞主人言。此瓶是神打。此瓶口所索皆得。莫請國王。別後打瓶。傢遂巨富。忘道人囑。遂請國王。王問富因。實而答王。王即奪瓶。傢轉窮弊。方憶道人四出覓見。依實白言。道人曰。故須此瓶。乞君一塸盛以林石。齎詣王門求索瓶也。直到王門高聲索瓶。王聞大怒。遣數十人欲來捉之。開出林石風吹橫空。王使人身為此木石打破頭額頃出千人。風勢所破死屍塞門。王大怖悸。求還其瓶。其人得瓶。傢復大富。廣作功德。死得生天(出雜譬喻經)。

  貧人得伏藏為王所治二十九

  佛與阿難入王舍城。時天大雨。水沃伏藏出諸寶物。佛言毒蛇。阿難雲惡毒蛇。山下有刈麥人聞之念言。我未曾見沙門毒蛇。即往見物。以車與衣囊取著傢內。現富貴相新作大舍。有嫉妒人白王。先有貧窮賤人卒見富相。是人必當得大寶藏。王即喚問。答言不得。即敕考治。是人憶佛與阿難名之為惡毒蛇也。誰得寶藏不語。一心念佛。王者作如是言。佛言毒蛇。阿難言惡毒蛇。王即喚問。是人答言。大王。若施無畏者我當說實。王許。其具陳上事。今於我身能作何等。必啖我命。王賞金錢五百。能於急中說於佛語及阿難語(出十誦律三誦第三卷)。

  貧人買斧不識是寶三十

  昔有貧寒孤獨老公。傢無自業。遇市一斧。是眾寶之英。而不識之。持斫株賣之以供微命。用斧欲盡。會見外國治生大賈客。名曰薩薄。見斧識之。便問老公。賣此斧不。老公言。我仰此斧活不賣。薩薄復言。與公絹百匹何以不賣。公不應和。薩薄復言。與公二百匹。公便悵然不樂。薩薄復言。嫌少當益。公何以不樂。與五百匹。公便大哭。薩薄復雲。絹少當益。何以啼哭。公言。我不恨絹少恨我愚癡。此斧本長尺半。破地以盡餘有五寸。猶得五百匹絹。以為恨耳。薩薄復言。勿有遺恨。今與公千匹絹。即便破券持去。薪火燒之盡成貴寶(出諸經中要事)。

  貧老夫妻三時懈怠三十一

  世尊晨朝入舍衛城。尊者阿難從。有二老夫婦。年耆根熟僂背如鉤。詣裡巷頭燒糞掃處。俱蹲向火猶如老鵠。欲心相視。佛告阿難。見彼夫婦不。阿難曰。如是。佛曰。此二老夫婦。若於年少盛壯之時。勤求財物者得為舍衛城中第一富者。若出傢學道精勤修習者得阿羅漢。於第二分盛壯之時。若勤求財物得為舍衛城中第二富者。若出傢學道者得阿那含果。中年之時若勤求財物。得為舍衛城中第三富者。若出傢學道得斯陀含果。乃於今日年耆根熟。無有錢財無有方便。不復堪能。苦覓錢財。亦不能得勝過人法。復為說偈言。

  不修梵行故  不得年少財

  思惟古昔事  眠地如曲弓

  不修於梵行  不得年少財

  猶如老鵠鳥  守死於空池

  (出雜阿含第五卷第四十二卷又出三時過經)。

  窮人違樹神誓還為樹枝所殺三十二

  維耶梨國有迦羅越。奉佛供養咒願畢。請聞法義。佛笑口光繞身三匝還從頂入。阿難問故。佛言。彼國有五百人。入海采寶置船步還。經歷深山日暮止宿。預嚴早發。四百九十九人皆去。一人臥熟。失輩。仍遇天雨雪。失去徑路。窮厄山中啼哭呼天。有旃檀樹神。謂窮人言。可止留此。自相給衣食。到春可去。窮人便留至於三月。啟樹神言。受恩得全身命。未有微報。顧有二親今在本土。實思得見。願垂發遣。樹神言善。以金餅施之。去此不遠。當得國邑。可得遷還至汝鄉裡。窮人臨去問樹神言。此樹香潔世所希有。今當委遠願知其名。神言。不須問也。窮人復言。依蔭此樹積歷三月。今當遠離情懷恨恨。若到本國當宣揚樹恩。神便言。樹名栴檀。根莖枝葉治人百病。其香遠聞人所貪求不須道也。窮人至國。中外親戚喜相慶慰。後國王病頭痛。禱祀天地山水諸神不能消差。名醫省視唯得栴檀香病可得愈。王即募求民間無有。便宣令國中。得旃檀香者。拜封為侯妻以小女。時窮人聞償祿重。便言。我知栴檀香處。王便令近臣將窮人而往伐取。徑到樹所。使者見樹洪直。枝條茂盛華果煌煌。人所希見心不忍伐。不伐者則違王命。病不消愈。伐之者中心隱隱。踟躕徘徊不知雲何。樹神於空中言。便伐之。但置其根耳。伐竟以人血塗之。肝腸覆其上。樹自當生。還復如故。使者聞神言如此。便令人伐之。窮人住在樹邊。樹彈地枝摽殺之。使者共議。屠割窮人取其肝血。如神所敕樹即更生。車載所伐樹以還國中。醫即進藥。王病得愈。舉國歡喜。王命國中人民。其有病者皆詣宮門。王出香藥給之。病皆得愈。王身康豫黎民無病。舉國欣慶遂致太平(出栴檀樹經也)。

  人遇象逐墮深谷際天降甘露遂得升天三十三

  昔有人行空澤中。見一黑象。人念。此象必來害我。我當殺之。象亦念言。人必殺我。我當厄之。人便舍去。象從後逐。前走數裡墮一深谷。谷絕無底。即於岸邊捉持樹根。其形如指。尋根而下。懸在岸邊。象於谷上以鼻撈之。欲及不及。下向見底但是矛[金*戟]復有兩鼠共嚙樹根。又三黑蛇出頭欲嚙。復有蚊虻來螫其眼。其人念曰。今日死矣。仰天求救。聲哀情至。天降甘露渧其口。始得一渧二鼠去。得二渧毒蛇舍之。得三渧黑象自還。得四渧蚊虻除。得五渧深谷自平出在平地。天為化導將還天上(出譬喻經第七卷)。

  五百幼童聚沙興塔命終生天三十四

  五百幼童相結為伴。日日遊戲俱至江水。聚沙興塔各言塔好。雖有善心宿命福薄。時天卒雨江水暴漲漂流溺死。佛告眾人。五百童子生兜術天。皆同發心為菩薩行。佛放光明令其父母見子所在。佛遙呼五百幼子來。尋時皆至住於虛空中。散華於佛下稽首禮言。蒙世尊恩。雖身喪亡得見彌勒。佛言善哉。卿等決計知道至真興立塔寺。因是生天見於彌勒咨受法誨。佛為說經咸然歡喜立不退轉。各白父母勿復愁苦。努力精進以法自修。父母皆發道意。稽首足下繞佛三匝。忽然不現還兜術天(出生經第四卷)。

  童子施佛豆生天後作轉輪王三十五

  昔有童子數人。共戲道中遇佛。一人作禮。手中有五粒豆上佛。四粒入缽一粒墮地。佛言。令汝世世得福。童子命終即生天上。後八十世為轉輪王(出十卷譬喻經第一卷)。

  牧牛小兒取華上佛牛觸而死即生天三十六

  佛泥洹後百年。山中田澤草木茂盛。山外不遠有居人村牛馬入池。生五色蓮華。牧牛小兒入池采取。滿器蓮華持出山際欲以上佛。未至於寺。道逢群牛觸殺小兒。其神即生忉利天上。自然宮殿五色蓮華。始生天中而自念言。吾宮獨有異色蓮華。但諸天法。先觀宿命因緣後乃食福。即見前天。相謂此天新來共相娛樂雲何惶怖不安。便往問之。答曰。吾本是牧牛小兒。采蓮華欲散佛塔。中道無常。緣是之福來生此耳。是以今擿華復欲詣先塔散佛禮拜卒我本願。時五百天人執持蓮華。相隨散佛塔。緣是之福彌勒下時當共得道(出譬喻經第五卷)。

  小兒先身以三錢施今解鳥語遂得為王三十七

  昔有一人。用三錢佈施。乞求三願。一者將來得作國王。二者解眾生語。三者多諸智慧。其人命終生庶人傢。形色端正。王募為左右。此兒投募得侍王側。見燕在巢。仰首看而笑。王問何笑。答曰。燕言。我得龍女發長十丈喚伴看之。王曰。審爾者好。無此者殺。遣看即得。王欲取女為婦。語小兒言。汝解鳥語必應多策。給汝食糧。覓此女人。得者重報。若不得殺汝及傢口。小兒冒死向東海邊。見二人共諍隱形帽履水靴殺活杖。小兒曰。何須雲雲。我放一箭君二人逐。先前得者與三種物。答曰善。引弓放箭。二人爭走。小兒取帽著靴捉杖。直入海中至龍所。脫隱形帽令龍女見。女人多欲。遂與小兒持一[麩-夫+並]金還至外國。其王遣迎。敕女獨入。女便前進。小兒戴隱形帽隨女而入。女見王醜。以金擲王額破命終。小兒脫帽。共女上殿。高聲唱言。我應為王女為皇後。霸王天下(出雜譬喻經)。

  諸劫分物不識好者三十八

  昔者眾商人。經由險道值劫。大失衣物。中有一衣。是鹿胎毛細軟滑澤織持作衣。其價百倍。而色紫黑不悅人眼。劫不賞別用持作帊。以盛粗衣他處共分。各取雜物謂是奇好。餘此一帊未展分張。劫群中有困弱人。獨不與分。苦論共以帊乞。即自賣之。時大貴人知是好物。依限雇直。比於餘劫所得等分。諸劫聞之大生恥惱(出百句譬喻經第一卷)。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四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五(女庶人部下)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長發女人舍發供養佛一

·獨母見沙門神足願後生百兒二

·母人懷妊遇佛願以兒為道三

·老母慳病時見地獄婢行善睹有天堂四

·母人為比丘起屋壽終生天手出眾物五

·母二兒溺死哭知浮者六

·婦人化婿戶上懸鈴使聞聲稱佛後免地獄七

·瞻婆女人身死阇維於火中生子八

·摩那隻女懷杅謗佛地即震裂身陷地獄九

·淫蕩婦人苦一沙門沙門心至火變為水十

·童女火氣入身懷妊生端正子十一

·女人懷妊口常誦經生兒多智為眾人所宗十二

·女人懷妊生四種異物十三

·女人心緣丈夫誤系兒入井十四

·換貸自取多還少命終為犢十五

·青衣割食施辟支佛立改醜顏得為夫人十六  ·醜婦臨水見他影謂其端正十七

  長發女人舍發供養佛一

  昔有一女。端正紺發發與身等。國王夫人請頭發與千兩金而不肯與。見佛歡喜願設供養。請其父母乞為呼之。父母言。傢貧無以飯之。女言。取發直以用供養。父母白佛願佛明日暫顧微飯。女割發與王夫人。夫人知其懸急但與五百兩金。女取金買食歡喜無量。悔昔慳貪今世貧窮。願令我後莫值此苦。女見世尊。金光五色照其門內。頭面著地繞佛三匝。頭發還復如故。佛言。此女上世貧無可施。常持頭面著地作禮。後八十一劫常生人中。此福已盡今生貧傢。猶識功德見我歡喜福祐無量。命終當生第二忉利天上。盡天。福壽當發菩薩道心。女父母兄弟莫不歡喜命盡生天(出十卷譬喻經第三卷)。

  獨母見沙門神足願後生百兒二

  昔有獨母。賃守田園。主人有事餉過食時。食至欲食。沙門從乞。以所食分盡著缽中。一莖蓮華又以貢奉。道人即現神足。母喜嘆曰。真聖人乎。願我後生百子若茲。母終為梵志嗣。其神靈集梵志小便之處。鹿舐小便即感有身。時滿生女。梵志育焉。年至十餘。守居護火。女與鹿戲不覺火滅。父令索火。女至人[阿-可+聚]步一蓮華。火主曰。爾繞吾居三匝以火與爾。女即從命。華生陸土圍屋三重。國王聞之。召問相師。師曰。必有聖嗣傳化無窮。王命賢臣。娉迎還宮。懷妊月滿乃生百卵。後妃逮妾靡不嫉焉。以囊盛卵密覆其口。投江流中。天帝釋下以印封口。諸天翼衛從流停止。由柱植地下流之國。其王於臺遙睹水中。有囊流下。輝晃光耀似有乾靈。取而觀焉。睹帝釋印。發百卵懷育溫暖。時滿體成產為百男。生有聖智不啟自明。相好希有力勢兼百。王具白象百頭以供聖嗣。征伐鄰國莫不降伏。又伐所生父王之國。王曰。孰有能卻斯敵者乎。母曰。大王無懼。為王降之。即登樓觀揚聲謂曰。夫逆之大其有三矣。一不遠群邪招二世苦。二生不識親而逆孝行。三恃勢殺親毒向三尊。懷此三逆者其惡無盡。爾等張口信現乎。今母旋其乳。天命湩射遍百子口。精誠之感飲湩情哀。僉然俱曰。斯吾母矣。叩頭悔過。親嗣如會靡不哀慟。二國和睦靡不稱善。諸子睹世無常。辭親學道遠世穢垢。九十九子皆得緣覺。一子理國父崩為王。大赦眾罪開藏佈施。民人無乏。化以十善正善治國。興立塔寺供奉沙門。誦經論道口無四惡。天帝養護由親育子。留為王者即吾身是。父者今白凈王是。母者舍妙是(出度無極集第二卷)。

  母人懷妊遇佛願以兒為道三

  有一母人懷妊數月。見佛及僧心自計言。我生子如此。使作沙門為佛弟子。月滿生男姝好異眾。及年七歲。傢貧但作二人食及三法衣。手持澡瓶將兒詣佛曰。願哀我子使作沙門。佛即聽之。令以瓶洗兒手。應時九龍從瓶口出。吐水灌兒。殘水散兒頭上。化成華蓋。中有師子座。座上有佛。佛笑出五色光。照千億佛剎。還繞佛身從兒頂入。母以飯具上佛。並食其子。發無上道心。十億佛剎六反震動。諸佛自現。以母飯施爾所諸佛及比丘僧。皆得飽足初不損減。兒發自墮成為沙門。即得立於不退轉地(出十卷譬喻經第三卷)。

  老母慳病時見地獄婢行善睹有天堂四

  昔王舍城東有一老母。慳貪不信。其婢精進常行慈心。念用二事利益群生。一者不持熱湯沷地。二者洗器殘粒常施人。老母得病有氣息。魂神將之入地獄中。見火車爐炭鑊湯湧沸刀山劍樹苦楚萬端。老母見問訊是何物。獄卒答曰。此是地獄。王舍城東有慳貪老母。應入其中。老母自知悚然愁悸。小復前行。七寶宮舍妓女百千種種珍異。問此何物。答言。天宮。王舍城東慳貪老母有婢精進命盡生中。老母忽活憶瞭向事。而語婢言。汝應生天。汝是我婢。豈得獨受汝當共我。婢答之言。脫有此理轉當奉命。但恐善惡隨形不得共受耳。母即不慳貪。大作功德(出雜譬喻經)。

  母人為比丘起屋壽終生天手出眾物五

  昔維衛佛。從諸比丘六萬二千。初從山出還父王國。國王於城外割地立精舍。諸比丘各得地分。有比丘語左右傢。欲請作屋。男子不許。其傢老母手自為之屋得成。十指皆穿。比丘坐中禪定。一定入火光三昧舍現大火。母遙望見。念我作屋尋便已燒何薄福乎。入屋故在。但於火光中見比丘。甚大歡喜。壽終生天。釋迦成佛天命未盡。來下白佛。明日飯佛及聖眾。佛默然受之。波斯匿王又遣請佛。佛曰。已受天請。王曰。未嘗見天人下施。何緣有此。明日遣人候之不見施辦。乃至禺中亦復寂然。王敕備肴饌。若無人為吾當供之。日中天至瞭不齎食。但將諸天玉女。鼓諸音樂禮佛而住。白曰時到。即舉手巾眾事皆辦。行水既訖。復更舉手。出廚百味甘露在地。手自斟酌眾會皆足。王見驚欣。澡畢白佛。不審此天。宿有何福手出百味福德乃爾。佛為王說。前世手為比丘作屋。從是生天九十一劫。手出眾物福尚未終(出雜譬喻經第一卷)。

  母二兒溺死哭知浮者六

  母生二子。一不知浮。墮水而終。母都不哭。一知浮亦墮水亡。母悲哭之。人言。前子不哭。後子而哭何耶。母言。前不知浮故其宜也。後者工浮其為枉也(出十卷譬喻經第八卷)。

  婦人化婿戶上懸鈴使聞聲稱佛後免地獄七

  昔有人不信。婦甚事佛。婦白婿曰。人命無常可修福德。婿無心懶墮。婦恐將來入地獄中。即復白婿。欲懸一鈴安著戶上。君出入時。掁鈴作聲稱南無佛。婿曰甚善。如是經久。其婿命終。獄卒叉之擲鑊湯中。叉掁鑊作音聲。謂是鈴聲。稱南無佛。獄官聞之。此人奉佛。放令出去。得生人中(出雜譬喻經也)。

  瞻婆女人身死阇維於火中生子八

  瞻婆國人事六師。初未曾聞佛法僧名。作極惡業。佛於爾時。為眾生故往瞻婆城。時彼城中有大長者。無有繼嗣。共事六師以求子息。於後不久其婦懷妊。長者知已往六師所。歡喜問言。為男為女。六師答言。生必是女。長者愁惱。復有知識來謂長者。先不聞優樓頻螺迦葉兄弟。為誰弟子。六師若是一切智者。迦葉何故舍之從佛。又舍利弗目揵連等。及諸國王頻婆娑羅等諸王夫人。末利夫人。諸國長者須達等。如是諸人皆佛弟子。如來世尊於一切法知見無礙。故名為佛。如來今者近在此住。若欲實知當詣佛所。爾時長者即詣我所。以事問佛。佛言長者。汝婦懷妊是男無疑。福德無比。長者歡喜。六師心嫉以庵羅果和合毒藥持與長者。快哉瞿曇善說其相。汝婦臨月可服此藥。兒則端正產者無患。長者受之與婦令服。服已尋死。六師歡喜。周遍城市唱言。沙門瞿曇記。彼長者婦當生男。今兒未生母已喪命。爾時長者復於我所生不信心。即便殯斂棺蓋焚之。我見此事已顧命阿難。取我衣來吾欲往彼摧滅邪見。爾時六師遙見佛往各相謂言。瞿曇沙門至此塚間欲啖肉耶。未得法眼諸優婆塞各懷愧懼。而白佛言。彼婦已死願不須往。爾時阿難語諸人言。且待須臾。如來不久當廣開闡諸佛境界。佛到。長者難言。所言無二。兒母已終雲何生子。我言長者。卿於爾時都不見問母命修短。但問所懷為是男女。諸佛如來發言無二。是故當知定必得子。是時死屍火燒腹裂子從中出。端坐火中如蓮華臺。六師見已謂為幻術。長者見已心復歡喜。呵責六師。若言幻者汝何不作。我於爾時尋告耆婆。汝往火中抱是兒來。耆婆前入火聚猶入清涼大河。抱持是兒還詣我所。授兒與我。我受兒已告長者言。一切眾生壽命不定。如水上泡。眾生若有重業果報。火及毒螫並不能害。非我所作。時長者言。善哉世尊。是兒若得盡天命。唯願如來為立名字。佛言。長者。是兒生於猛火中。火名樹提。因名樹提(出大涅槃經第二十八卷)。

  摩那隻女懷杅謗佛地即震裂身陷地獄九

  佛在舍衛國。無數大眾為說法要。時有外道弟子摩那隻女。宿罪深重身帶木杅以衣覆之。出舍衛城至祇洹寺。遙見世尊與無數眾而為說法。歡喜踴躍不能自勝。今日要當在此眾中毀辱瞿曇。令我師得致供養。乃至眾中而說偈言。此說法人使我此身懷妊有兒。時大眾中多諸外道裸形梵志。信佛者少習邪者眾。聞此女語皆共信用。其信佛者內自思惟。昔佛在宮。舍王重位捐棄婇女。出傢學道成最正覺。豈有心與此穢陋之女與從事乎。時釋提桓因在如來後執扇而扇內自思惟。此弊梵女雲何乃興此意誹佛。化為白鼠。嚙木杅系斷聲震大。眾無不見者。其中不篤信者皆腭然。此為何聲乃震四遠。其中信佛之人聞此音聲歡喜踴躍。僉然同悅。尋有一人從坐而起。手執木杅語彼女曰。此是汝兒耶。時地自開全身即入阿鼻地獄。時女宗族追慕啼泣不能舍離。不信佛者即起懺悔。其中信者共相告曰。誹謗之報其罪如是。現驗如茲。豈雲後世(出摩那隻全身入地獄經)。

  淫蕩婦人苦一沙門沙門心至火變為水十

  有大迦羅越。財富無數。其子端正黠慧大好經道。出傢從師奉行經法。師先令分衛七日。國中有淫蕩傢婦。呼令其入。入便閉門前牽沙門。沙門不從。婦大恚。呼婢來鑿作火坑深一丈。使四婢急捉身不得動。臨火坑上。沙門言。且止。我當計校。沙門自念。我入火中為一死耳。此持戒死可得生天。若犯戒死當入泥犁無有出時便入坑中。火化作水至沙門腰。安徐而出(出十卷譬喻經第五卷)。

  童女火氣入身懷妊生端正子十一

  昔有長者名曰善施。傢有未出門女。在傢向火。暖氣入身遂便有軀。父母驚怪詰其由狀。其女實對不知所以。父母重問。加諸杖楚其辭不改。遂上聞王。王復詰責辭亦不異。許之以死。女即稱怨曰。天下乃當有無道之君枉殺無辜。我若不良自可保試。見枉如是。王即檢保。如女所言無他增減。語其父母。我欲取之。母對曰。隨意取之。用此死女為。王即內之宮裡。隨時瞻養日月遂滿。產得一男端正姝妙。年遂長大。出傢學道聰明博達。精進不久得羅漢道。還度父母(出分別功德經第五卷)。

  女人懷妊口常誦經生兒多智為眾人所宗十二

  昔有比丘精進守法。少持禁戒初不毀犯。所可諷誦是般若波羅蜜。其有聞此比丘音聲莫不歡喜。有一小兒厥年七歲城外牧牛遙聞比丘諷誦經聲。即詣精舍禮拜比丘。聽其經言。時說色空。卒聞即解。兒大歡喜。便問比丘。比丘應答不可兒意。是時小兒反為比丘解說其義。昔所希聞比丘歡喜。怪此小兒智慧非凡。時兒即去還至牛所。所牧牛犢散走入山。兒尋其跡追逐求索。時值一虎害此小兒。小兒命終生長者傢。夫人懷妊。口便能說般若波羅蜜。從朝至暮初不懈息。其長者傢怪。此夫人口為妄語謂呼鬼病。卜問譴祟無能知者。是時比丘入城分衛詣長者門。遙聞其聲心甚喜悅。即問長者。內中誰有說此深經。長者報言。我婦鬼病晝夜妄語口初不息。比丘報言。此非鬼病。但說尊經佛之大道。願得入內與共相見。長者言善。即至婦所。比丘難問反覆披解。即留比丘與作飲食。展轉相謂。夫人懷妊口誦尊經。其音妙好。後日長者復請比丘。悉令詣舍辦飯食具。時夫人出禮眾比丘復為說法。諸有疑難不能及者盡為解說。眾僧歡喜。日月滿足產得男兒。適生叉手長跪說波羅蜜。夫人產已還復如本。長者問言。此為何等。比丘答曰。真佛弟子好養護之。此兒後大當為一切眾人作師。吾等悉當從其啟受。時兒七歲道法悉備。舉眾超絕智度無極。經中誤脫。有所短少。皆為刪定足其所乏。兒母所至輒開化人。長者室傢內外大小五百人眾皆從兒學。所開發者八萬四千人。皆發無上正真道。五百比丘聞兒所說盡漏意解志求大乘得法眼凈。是時兒者則吾身是。比丘者迦葉佛是(出度無極集第六卷)。

  女人懷妊生四種異物十三

  有夫妻二人無子。祠祀天神以求系胤。神即許之。遂便懷妊。生四種物。一者旃檀鬥盛米。二者甘露瓶。三者寶囊。四者七節神杖。其人嘆曰。吾求兒子更生餘物。便到神所重求所願。神即語言。汝欲得子何物稱益。答曰。子當使令給養吾等。神雲。今此米鬥用之無盡。甘露蜜瓶食之無減。而消百疾珍寶之囊見無損減。七節神杖以備兇暴。兒子豈能辦此。其人大喜。還傢試驗如言不虛。遂成大富不可訾計。國王聞之。即遣眾兵欲往攻奪。其人擎杖飛遊擊敵摧破。強眾皆悉退散。其人歡喜無復憂患(出譬喻經第十卷)。

  女人心緣丈夫誤系兒入井十四

  明淫荒之士。寧喪其親族。無息心於淫事。舍衛城邊有一婦人。抱兒持瓶詣井汲水。有一男子顏貌端正。坐井右邊彈瑟自娛。婦女人多欲耽著男子。男子亦樂女人女人迷荒。索系兒頸懸於井中。尋還挽出。兒時已死。愁憂傷結呼天墮淚。而自說頌。佛集大眾告諸比丘。淫火熾盛能燒善本。淫荒之士不識善惡不別清白不知縛解。斯輩之人遂無慚愧。寧喪親族分受刑辱。或因奸淫殺害父母兄弟六親。王者所戮死受惡報。生生無極。昔有一人。篤好奸淫。父母所生唯此一子。夜非人時。天陰雷電帶刀持箭欲往淫女村。時母覺知。即捉曉喻。夜既陰闇為人所害。吾宿鮮德唯有一子。會遇惡者吾無所恃。子報母曰。去不得復住。母知意正。便向兒處至。即拔刀刺殺其母。即打淫女門。女人應曰。汝是何人以誦答曰。

  淫恚諸根羸  為想所謬誤

  不慮眾事業  為愚闇覆蓋

  今我取母害  折伏猶奴婢

  翹立在門外  如客待使役

  女人以頌報曰。

  咄嗟背恩養  害母種罪災

  何忍見汝顏  宜速遠吾傢

  父母抱育養  為子歷眾苦

  害母行地上  地不陷汝殺

  男子復報女曰。為汝害母造無邊罪。小見寬恕。為開門暫得言談。便復還傢。女人報曰。

  寧入投炭爐  從山投幽谷

  生犯七步蛇  不與愚從事

  男子還傢。道逢惡寇為寇所害。入阿鼻獄受罪(出出曜經)。

  換貸自取多還少命終為犢十五

  昔有長者居富無限。唯有一妹嫁得貧婿。兄數數餉遺。轉欲厭妹來。從兄貸面。兄言。自往取之。妹便案捺而取。持灑如還。兄亦不覺數數非一。妹命終為兄傢作犢子。兄甚愛之養食令肥。當殺祠神。時五百賈客欲從主人舉錢頓息。在外展轉自相問言。卿取幾錢各各說其多少。最後一人言。但益取之。後同不還多少何在。時犢子在邊。便作人語。諸人何以乃生此意。我是主人妹。坐貸面欺兄。今作牛身來償兄債。時五百賈人。聞其言莫不戰栗。皆不復舉錢而去(出諸經中要事)。

  青衣割食施辟支佛立改醜顏得為夫人十六

  辟支佛至長者舍乞食。夫人見其形相端正。語辟支佛。若隨我情當設供養。辟支佛言。不得。如夫人所請既不從心。即懷慚忿發遣令去。長者青衣嫌夫人言。何故告人不當之事。取己食分與辟支佛。食竟還房寢息乃覺。垢黑之皮自然脫落。顏容端正殊絕人中。如天玉女。長者驚怪問其本末。即拜為第一夫人(出雜譬喻經第一卷)。

  醜婢臨水見他影謂其端正十七

  舍衛國內。有富長者。名晨居。傢有一婢。字弗尼持。大頭禿發眼目正青。口鼻瞭戾略不類人。常給外役收刈樵草。去傢數裡有一泉源。既香且甘。婢持瓶取水。時左右舍有一婦。自絞樹上影臨泉中。婢見面像謂是己形。即大嗔罵。我端正乃爾。驅役田園困苦如是。即撲瓶破歸傢升堂。坐於夫人七寶座上流蘇帳中。傢大驚怪謂婢狂疾。問之何為。答曰。我於水中自見端正。大傢不別獨見賤遇。即與鏡照之。乃見醜形猶生不信。送臨水上見死人影。婢意方解慚愧自分(出十卷譬喻經第七卷)。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五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六(鬼神部)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阿修羅一

  ·乾闥婆二

  ·緊那羅三

  ·雜鬼四

  阿修羅第一

  ·羅呵王嗔忉利諸天行其頭上興兵大戰一

  ·毗摩質多有女以妻帝釋為女嫉興兵二

  ·往昔阿修羅與天戰見帝釋回車而散三

  ·羅睺羅有女帝釋強求起兵攻戰四

  ·阿修羅先身厭為水漂願得長大形五

  羅呵王嗔忉利諸天行其頭上興兵大戰一

  大阿修羅王(長阿鋡經雲阿須輪)名曰羅呵。住須彌山北大海之底。水懸在宮上為四風所持(樓炭經雲隨風所持)城郭縱廣八萬由旬。內外七重高三千由旬金城銀門園池清涼眾鳥和鳴。去須彌山一萬由旬。身長二萬八千裡(餘須輪實形長一由旬衣長二由旬廣一由旬重六銖)亦食揣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月十五日。入海中央。化其形體。下水著臍上窺須彌指覆日月。日月天子。見其醜形皆大恐懼。無復光明。遊矚之時有自然風。吹門開閉吹地令凈。吹華分散。有五大臣。一名捉持。二名雄力。三名武夷。四名頭首。五名摧伏。侍衛左右。忽自念言。我有威德神力如是。而置忉利王及日月諸天行我頭上。誓取日月以為耳璫。漸大嗔忿加欲捶之。即念。舍摩黎毗摩質多二阿須輪王。及諸大臣各辦兵仗往與天戰。時難陀跋難陀二大龍王。身繞須彌周圍七匝。山動雲佈以尾打水。大海湧波上冠須彌。忉利天曰。須輪欲戰矣。海中諸龍迦樓羅鬼持華常樂。二鬼神等各持兵眾從次交鬥。若不如皆奔。四天王宮嚴駕攻伐。先白帝釋。帝釋告上諸天。時炎摩以上遠至他化。無數天眾及諸龍鬼前後圍繞。帝釋命曰。我軍若勝以五系縛。縛毗摩質多。將還善法堂。我欲觀之。須輪亦曰。我眾若勝以五系縛。縛帝釋還七葉堂。我欲觀之。一時大戰兵刃交接兩不相傷。但觸身體生於痛惱。帝釋現身乃有千眼。執金剛杵頭出煙焰。須輪見之眾乃退敗。即擒毗摩質多系縛將還。遙見帝釋便肆惡口。帝釋答曰。我欲共汝講說道義耳。壽天千歲少出多減。惡心好鬥而不破戒。大修佈施故受此身(出長阿含第二十卷樓炭華嚴大智論略同)。

  毗摩質多有女以妻帝釋為女嫉興兵二

  毗摩質多者。昔在劫初。諸天入水身生觸樂。精流其中自然成卵。卵生一女其形青黑。入大海中拍水自樂。水精入體即覺有身。乃生一男。九頭頭有千眼口中出火。有九百九十九手八腳。踞於海中食啖淤藍及藕根。取香山乾闥婆神女為妻。容姿美妙色逾白玉。後生一女。端正挺特天地無比。憍屍迦遣使求索。阿修羅言。若能使我乘七寶宮當以相與。帝釋即脫寶冠擬十善報。使阿修羅得坐勝殿。乘六種寶臺而往迎之。置於善法堂上。更為立名曰悅意。諸天輔臣莫不歡喜。後帝釋遊歡喜園。共諸婇女入池遊戲。悅意嫉妒。遣五夜叉還啟其父。父即大嗔。興四種兵往攻帝釋。立大海中踞須彌頂。九百九十九手同時俱作。摵喜見城搖動須彌。四大海水一時波浪。釋提桓因驚怖惶恐靡知所趣。時宮有神。白天王言。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咒王當誦持。鬼兵自碎。時天帝釋於善法殿集眾燒名香發大誓願。般若波羅蜜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審實不虛。我持此法當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散。作是語時。虛空中有四大刀輪。自然而下當阿修羅。耳鼻手足一時墮落。令大海水赤如絳珠。時阿修羅即大驚怖。遁走無處入藕孔中(出觀佛三昧經第一卷)。

  往昔阿修羅與天戰見帝釋回車而散三

  昔者阿修羅。興兵與天帝共戰。釋提桓因不如。乘千輻寶車怖懼而退。中路見腅娑羅樹。鳥巢有兩子。即敕禦者。此樹有二鳥。汝可回車避之。寧使來害我。勿傷此也。即便回車。須輪遙見即相謂言。帝釋回車必欲還戰。不可當也。即便退散天乃得勝(雜阿含經雲叢林有金翅鳥巢謂是來戰大怖而走)須輪三事過閻浮提。一者宮殿高廣。二者宮殿莊嚴。三者宮殿清凈(出長阿含經第二十一卷)。

  羅睺羅有女帝釋強求起兵攻戰四

  過去世時。有阿修羅王。名羅睺羅。生於一女。殊特端正。女德六十四種。無不具足。口吐言氣如優缽羅華。身出牛頭旃檀之香。面色紅白見者愛樂。時釋提桓因作是念言。此宮諸女多有端正。比須輪女而皆不及。今我集兵往伐取之給我驅使。即召諸天具言此事。諸天啟曰。行可遣執樂神等。手執九十一弦琉璃之琴(胎經雲九十九弦)歌我天人受福快樂。即敕執樂天子般遮翼等。嚴駕樂器到婆私呵前彈琴。現意言曰。欲得婆私呵與我給使。若不與者當以兵取。須輪大嗔。我亦有力足相擬逆。般遮翼等即報帝釋。時須輪集兵到須彌山側。壞曲腳天宮。次壞風天宮馬宮莊嚴等諸天宮。乃至四門。帝釋憶本所誦而咒之。須輪兵眾漸漸卻退。引四種軍入拘郗羅池藕莖孔中。有一士夫見之。自念。我狂失性謬睹異事。佛告比丘。此真實也。時釋提桓因集諸天眾從四門出。但見刀鎧弓箭在地。不見須輪眾。轉前進直入阿須輪宮殿。見婆私呵女數千萬眾。不見阿須輪。將諸女眾歸詣忉利宮。時諸阿須輪等求哀歸命。向釋提桓因言。我等愚惑不識佛弟子神力巍巍。我等先祖信奉如來。聞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王釋將我眷屬盡填天宮。非佛弟子之所應行。帝釋聞之悵然不樂。我寧當奉禁不犯偷盜。即還諸女。時阿須輪王以最可愛女奉上帝釋。帝釋即以甘露為報。須輪與天和好。共持如來三歸八戒(出胎經及出譬喻經下卷)。

  阿修羅先身厭為水漂願得長大形五

  阿修羅前世時。曾為貧人。居近河邊常渡河擔薪。時河水深流復駛疾。此人數為水所漂。既亡所持。身又沒溺。隨流殆死得出。時有辟支佛。作沙門形詣舍乞食。貧人歡喜即施飯食。食訖擲缽空中飛軒而去。貧人見之因以發願。願我後生身形長大。一切深水無過膝者。以是因緣得極大身。四大海水不能過膝。立大海中身過須彌。手據山頂下觀忉利天(出雜譬喻經第四卷)。

  乾闥婆第二

  乾闥婆王。住雪山右城。名毗舍離。世界初成有風輪起。名曰莊嚴。造此宮城。城北有七黑山。山北復有香山。在十寶山間。常有伎樂之聲(大智論雲是天樂神)山有二窟。一名晝。二名善晝。七寶所成柔軟香潔。猶如天衣。乾闥婆王。從五百乾闥婆止住其中。佛在毗陀山(出在摩竭國北)。釋提桓因告執樂神。般遮翼持琉璃琴於佛前歌。佛曰。汝能以琴歌稱贊如來。悲和哀婉感動人心。於此聲中雲。欲縛凈行沙門涅槃眾義備有。帝釋顧語之曰。當以汝補汝父位。於其類中為最上。以女妻之(出長阿含經大智論)。

  緊那羅三

  緊那羅(亦雲甄那羅也)住須彌山北。過小鐵圍有大黑山。亦在十寶山間。無有佛法日月星辰。由昔佈施之力。今居七寶宮殿。壽命甚長。此王本在人中。有大長者興造佛塔。此緊那羅施一剎柱成辦寺廟。復以凈食施於工匠。壽盡作胸臆神。在兩山間。先在人中為大長者居財無量。有一沙門乞食。婦擎飯施之。乃大嗔怒雲。此何乞人瞻視我婦。當令此人手腳斷壞。壽終以後受此醜形。八十四劫常無手足。諸天宴會皆悉與乾闥婆分番上下。天欲奏樂。而其腋下污流。便自上天也。有一緊那羅。名頭婁磨琴。歌諸法實相以贊世尊。時須彌山及諸林樹皆悉振動。迦葉在座不能自安。五百仙人心生狂醉。失其神足一時墮地(出菩薩胎經及大智論)。

  雜鬼神四

  ·鬼神皆依所止為名一

·餓鬼果報二

·鬼沽酒語主人令湖中取死人金銀三  ·金床女裸形著衣火然四

·二鬼負屍拔出手足頭脅從人易之形改心存遇佛得道五

·金色神指流為甘露並資生物以給行人六  ·毗沙惡鬼食啖人民遇佛悟解七

·鬼子母先食人民佛藏其子然後受化八

·屈摩夜叉請佛設房及燈明九

·魔王嬈目連為說先身為魔事十

·鬼得他心害怨女人十一  ·波旬嬈固文殊十二

·餓鬼請問目連所因得苦十三

·惡鬼見帝釋形稍醜減十四  ·鬼還鞭其故屍十五

  鬼神皆依所止為名一

  有四大天神一者地。二者水。三者風。四者火。地神自念雲。地無水火風。佛曰。地中有水火風。但地大多故得名耳。水火風神皆各同然。佛為說法。皆受五戒為優婆夷。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街巷道陌屠會市肆及諸山塚。皆有鬼神無有空處。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樓炭經雲樹高七尺圍一尺有鬼神)若人初生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人欲死鬼收精氣。行十惡人若百若千共一神護。猶如國王以百千人侍衛一臣(出長阿合經第二十卷)。

  餓鬼果報二

  若有眾生生餓鬼中。常饑渴故目陷發長。東西亂走或食嘔吐脂肉膿血屎尿涕唾蕩滌餘汁。壽命無量百千萬歲。初不曾聞醬水之名。設復眼見急往趣之。變成猛火膿血。或時不變多人執仗不令得前。或夏降雨至身成火名惡果報。恒河水邊有諸餓鬼。其數五百。於無量歲初不見水。雖至河邊純見流火。饑渴所逼發聲號哭。餓鬼白佛。我等饑渴命將不久。佛言。恒河流水。鬼言。如來見水我常見火。佛言。除汝顛倒令得見水。廣說慳貪過。鬼言。我今渴久雖聞法言都不入心。先可入河恣意飲之。以佛力故即得飲水。佛為說法悉發菩提心。舍諸鬼形。或有餓鬼常被火燒。如劫盡時諸山出火。或有羸瘦狂走毛發蓬亂以覆其身。或立廁溷邊伺求不凈。或有常求產婦餘血飲之。形如燒樹咽孔如針。若與水飲千歲不飽。或有自破其頭取腦而舐。或有形如黑山鐵鎖鎖頸。叩頭求哀歸命獄卒。或有先世惡口好以粗言加他眾人憎惡見之如仇。以此罪故墮餓鬼中。如是罪報受苦無量(出涅槃大智論)。

  鬼沽酒語主人令湖中取死人金銀三

  有人以沽酒為業。鬼現來飲酒未雇錢。而告主人言。明日當有一人持花上下白衣帶青縢。縢中有金銀千斤。當於湖中浴卒死不出。汝往取金銀保後無憂。明日主人伺候。見人來入水洗浴上岸著衣洗足卻躄地而死。酒師往取得金銀如數。後日鬼來。主人作食出酒白神言。我見人著衣欲去乃死。何不於水中殺之使得上岸乎。鬼言。我不能殺人病人。我知人壽命衰耗時耳。師曰。天上天下鬼神。知人壽命罪福當至未至。不能活人不能殺人。不能使人富貴貧賤。但欲使人作惡犯殺。因人衰耗而往亂之。語其禍福令人向之設祠祀耳(出十卷譬喻經第六卷)。

  金床女裸形著衣火然四

  迦夷國王名梵摩達。時出遊獵於曠野。見有一屋(福報經雲山邊樹下)即往趣之。中有一女。從求飲食無索不得。王請相見。女都裸形。王解衣與之著體便然。如是至三。王以問女。女答。昔為王妻。王飯沙門又施衣。時諫。但施飯足不復須衣(福報經雲割施沙門)故受此罪。王欲令我得著衣者。為我作衣先施沙門及明經者。王求沙門又不能得。可施五戒賢者。賢者咒願雲。願令金床女得福無量得著王衣。王問女言。女是何神。答曰。我勝於人。小不及天。故在鬼神道中。舍此命後當生第一天上(出譬喻經出福報經)。

  二鬼負屍拔出手足頭脅從人易之形改心存遇佛得道五

  昔人遠行獨宿空舍。夜中有鬼擔一死人來著其前。復有一鬼逐來嗔罵。死人我物汝忽擔來。先鬼言。是我物我自持來後鬼言。是死人實我擔來。二鬼各捉一足一手爭之。前鬼言。此有人可問。後鬼即問。是死人誰擔來。是人思惟。此二鬼力大。若實若妄俱不免死。語言。前鬼擔來。後鬼大嗔。捉其人手拔出著地。前鬼取死人一臂柎之。即著如是。兩臂兩腳頭脅舉身皆易。於是二鬼共食所易人身。拭口而去。其人思惟。我父母生身。眼見二鬼食盡。今我此身悉是他肉。我今定有身耶為無身耶。行到佛塔問諸比丘。廣說上事。諸比丘言。從本已來恒自無我。但以四大和合故計為我身。如汝本身與今。無異。諸比丘度之為道。得阿羅漢(出大智論第十二卷)。

  金色神指流為甘露並資生物以給行人六

  有一鬼神。身體極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甘露。若有行人所須。飲食資生之具。盡從指出恣而與之。目連問言。汝是何天。福報功德奇特乃爾。我非天王梵天王。我是鬼神。乃依某國大城住。為遊行觀看故來至此。目連問言。汝作何善得如此報。答言。彼國大城名曰羅樓。我昔在中作貧女人。又織毛縷囊賣以自活。居計轉貧屋舍壞盡。遂至陌頭。近一大富好施長者傢織縷自活。日欲中時。若有沙門婆羅門。持缽乞食。問我言。某長者傢為在何處。我心真實無有虛妄。歡喜舉手指示其傢言。往彼處去。日時欲過勿復餘求(出雜藏經)。

  毗沙惡鬼食啖人民遇佛悟解七

  跋隻國界有鬼。名為毗沙(承事勝已經雲阿羅婆)極為兇暴。殺民無量。日恒數十人。皆共集而作是說。可避此國遠至他界。鬼知人心便語彼人曰。汝等莫離此處至他邦土。終不免吾手。卿日日持一人祠吾便不擾汝。時跋隻人日取一人祠。彼惡鬼。是鬼啖人骨滿溪谷。時有長者子名曰善覺。在彼住止饒財多寶。兒名那優羅。唯有一子。有此限制。兒那優羅應祠是鬼。父母沐浴此小兒竟。與著好衣至彼鬼所。啼哭喚呼不可稱計。並作是說。諸鬼地神皆共證明。我此一子願擁此兒使得免濟。釋提桓因及梵天王。諸如來弟子漏盡阿羅漢及辟支佛。乃至如來最尊最上良祐福田。無有出如來上者。當鑒察之。願如來當照此至心。以兒付鬼便退而去。爾時世尊以天眼耳徹聽聞見。以神足力至雪山北。入鬼住處結跏趺坐。是時小兒至鬼住處。遙見如來光色炳然。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其身。發歡喜心向於如來。謂是惡鬼隨意食之。是時世尊告曰。那優羅如汝所言。我今是如來至真等正覺。故來救汝及降此鬼。那優羅歡喜頭面禮足。時世尊與說妙義。即於座上諸塵垢盡得法眼凈。彼已見法歸佛法聖眾而受五戒。惡鬼還本處遙見世尊端坐不動。便興恚怒。雨雷電霹靂或雨刀劍。未墮地頃。如來化作優缽蓮華。復雨種種神力如來隨而降之。沙門衣毛不動我今當往問其深義。設不能報我者當持汝兩腳擲著海南。佛言。若人非人無能持我兩腳擲海南者。欲問便問。時鬼問曰。何等是故行新行及行滅。世尊告曰。當知眼是故行。曩時所造緣病成行。耳鼻口身意此是故行。今身所造身三口四意三此是新行當知故行滅盡。更不興起復不造行。能取此行永已不生永盡無餘。是謂行滅。鬼白佛言。我今極饑歸我小兒。世尊告曰。昔我為菩薩時。有鴿投我我尚不惜身命救彼鴿厄。況今已成如來。能舍此兒令汝食啖。汝迦葉佛時曾作沙門。修持梵行後復犯戒。生此惡鬼。爾時惡鬼承佛威神。便憶曩昔所造諸行。即至世尊所。頭面禮足。我今愚惑不別真偽。乃生此心向於如來。唯願世尊受我懺悔。如是三四。世尊告曰。聽汝悔過。為說妙法。時彼惡鬼手擎數千兩金奉上世尊。我今以此山谷。施招提僧。唯願世尊與我受之。世尊即受。便說此偈。

  園果施清凈  及作木橋梁

  設能造大船  及諸養生具

  晝夜無懈怠  獲福不可量

  法義戒成就  終後生天上

  鬼曰更有何教。世尊告曰。舍汝本形著三法衣而作沙門。入跋隻城處處教令。如來出世不度者度。令得解脫。最尊最上良祐福田。今度那優羅小兒。及降毗沙惡鬼。汝等可往至彼受化。時毗沙鬼於跋隻國。唱如是言。是時長者善覺。聞此語已喜躍不勝。將八萬四千人民之眾。至世尊所(出增一阿含第八卷)。

  鬼子母先食人民佛藏其子然後受化八

  昔有一母人。甚多子息。性惡無慈。喜盜人子殺而啖之。亡子傢不知誰取。行巷涕哭如是非一。阿難出行輒見涕哭。還已共議。傷亡子傢。佛知故問。眾何等議。阿難白佛言。向行分衛見人涕哭。問之皆雲。生亡我子不知屍處。佛便為阿難說。是國中盜人子者非凡人。是鬼子母。今生作人喜盜人子。是母有千子。五百子在天上。五百子在人間。千子皆為鬼王。一王者從數萬鬼。如是五百鬼王在天上嬈諸天。五百鬼王在世間嬈帝王人民。如是五百鬼王天亦無奈何。阿難言。鬼子母在是國中。寧可敕令不盜人子耶。佛言大善。阿難言。用何方便。佛語阿難。到是母所伺其出已。斂取其子著精舍中。即往伺斂得十數子逃精舍中。母來不見便舍他子不敢復殺。行索其子遍不知處。行道啼哭如是十日。母便自擗自撲仰天大呼不復飲食。佛遣沙門往問。即報沙門言。亡多子故哭耳。沙門又言。汝欲得子不。報言欲得。沙門言。汝審欲得者可往問佛可得汝子。母聞是語。歡喜意解便到佛所。為佛作禮。佛即問母。何為啼哭。母報言。亡我子故。佛問。汝舍汝子。至何所而亡汝子。母即默然。如是至三。母知盜人子為惡。即起作禮。我愚癡故。佛復問言。汝有子愛之不母言。我有子坐起常欲著我傍。佛復問曰。汝有子知愛之。何以日行盜他人子。他人有子亦如汝愛之。亡子之傢亦行道啼哭如汝。汝反盜人子殺啖之。死後當入太山地獄。汝寧欲得汝子不。母即頭面著地。願佛哀我。佛言。汝子若在汝寧能自悔不。若能自悔當還汝子。母言。我能自悔。佛言。汝能自悔當作何等自悔。母言。聽佛教戒當隨佛語。佛還我子佛言。審如汝語。授以五戒。汝有千子皆為說名。五百子在天上。五百子在世間。嬈諸天人。汝子作鬼王將數萬鬼。如是不可勝數。或稱樹木神地神水神及船車。舍宅闇冥夢寤恐怖怪異種種之神。如是矯稱令人祠祀。烹殺飲食不能護活人命。但增益罪。是愚癡人不知坐思貧窮。鬼子母聞佛說。一心自悔。即得須陀洹道。長跪白佛言。願佛哀我。欲止佛精舍傍。我欲呼千子。我欲使與佛結要。我欲報彼天上天下人恩。佛言善哉。如汝有是意大善。佛言。便止佛精舍邊。其國中人民無子者。來求子當與之子自在所願。我當敕子往使隨護人。不得復妄嬈之。欲從鬼子母求願者。名浮陀摩尼缽。姊名炙匿。天上天下鬼屬是摩尼缽主。四海內船車治生有財產皆屬摩尼缽。摩尼缽與佛結要受戒。主護人財物。炙匿主人若有產生當往救之(出鬼子母經)。

  屈摩夜叉請佛設房及燈明九

  時屈摩夜叉鬼。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時屈摩鬼白佛言。世尊。今請世尊與諸大眾。於此夜宿。世尊默然。是時屈摩化作五百重合房舍臥具坐床踞床。俱執褥枕各五百具。又化作五百燈明。無諸煙焰(出雜阿含第四十九卷)。

  魔王嬈目連為說先身為魔事十

  爾時目連夜冥經行。弊魔自化徹影入目連腹。目連入三昧觀察其原。即語弊魔。且出且出。莫嬈佛弟子。長夜獲苦。魔心念言。今此沙門未會見我。橫造妄語。正使其師尚不知吾。況其弟子。目連報曰。吾復知卿即心所念。魔即恐懼已覺我矣。即化徹身出住其前。目連告魔。過去之世拘樓秦佛時。我曾為魔。號曰瞑恨。吾有一姊。名曰黤黑。汝為作子。以是知之是吾姊子。時佛出世。有二弟子。一曰洪音。二曰知想。何故名曰洪音。住於梵天磬咳出聲。聞於三千。知想者獨處閑居坐山樹下。三昧正受牧牛羊人擔薪負草。各相謂言。此已命過共阇維之。知想從三昧起入城分衛(出弊魔試目連經又出中阿含經第二十七卷)。

  鬼得他心害怨女人十一

  曾有一女人。為餓鬼所持。即以咒術而問鬼言。何以惱他女人。鬼答之言。此女人者是我怨傢。五百世中而常殺我。我亦五百世中。斷其命根。若彼能舍舊怨之心。我亦能舍。爾時女人作如是言。我今已舍怨心。鬼觀女人雖口言舍。而心不放。即斷其命(出抄毗婆沙經第八卷)。

  波旬嬈固文殊十二

  魔設供膳。化作四萬比丘。著垢弊敗衣執持破缽。胸背悉露面貌醜惡。跛蹇痤僂心懷遑懅。受種種食。文殊令諸化人缽食常滿。揣食在口饐不得納。身體不安自然躄地問於魔言。比丘何故不食。魔曰。是欲死矣。文殊曰。無毒之人豈復行垢毒耶。有淫怒癡人是則為毒。因為說法我無是毒。五百諸天從魔來者。發菩提心(出文殊現寶藏經下卷)。

  餓鬼請問目連所因得苦十三

  目連至恒河邊。見五百餓鬼群來趣水有守水鬼。鐵杖驅逐令不得近。於是諸鬼逕詣目連。禮目連足各問其罪。一鬼曰。我受此身常患熱渴。先聞恒河水清且涼。歡喜趣之沸熱壞身。試飲一口。五藏燋爛臭不可當。何因緣故受如此罪。目連曰。汝先世時作相師。相人吉兇。少實多虛。或毀或譽。自稱審諦以動人心。詐惑欺誑以求財利。迷惑眾生失如意事。

  復有一鬼言。我常為大狗利牙赤白來啖我肉遺有骨在。風來吹起。肉續復生。狗復來啖。此苦何因。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天祠主。常教眾生殺羊以血祠天。汝自食肉。是故今日以肉償之。

  復有一鬼言。我常身上有糞周遍塗漫。亦復啖之。是罪何因。目連答曰。汝前世時作婆羅門。惡邪不信。道人乞食取缽盛滿糞以飯著上持與道人。道人持還以手食飯。糞污其手。是故今日受如此罪。

  復有一鬼言。我腹極大如甕。咽喉手腳其細如針。不得飲食。何因此苦。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聚落主。自恃豪貴。飲食縱橫輕欺餘人。奪其飲食饑困眾生。

  復有一鬼言。我常趣溷欲啖食糞。有大群鬼捉杖驅我不得近廁。中爛臭饑困無賴。何因如此。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佛圖主。有諸白衣供養眾僧供辦食具。汝以粗供設客僧。細者自食。

  復有一鬼言。我身上遍滿生舌。斧來斫舌。斷續復生如此不已。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道人。眾僧差作蜜漿。石蜜塊大難消。以斧斫之。盜心啖一口。以是因緣故還斫舌也。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七枚熱鐵丸直入我口。入腹五藏燋爛。出還復入。何因故受此罪。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沙彌。行果瓜子到其師所。敬其師故偏心多與實長七枚。

  復有一鬼言。常有二熱鐵輪。在我兩腋下。轉身體燋爛。何因故爾。目連答曰。汝前世時。與眾僧作餅。盜心取兩幡俠兩腋底。

  復有一餓鬼言。我丸極大如甕。行時擔著肩上。住則坐上進止患苦。何因故爾。目連答曰。汝前世時作市令。常以輕秤小鬥與。重秤大鬥取。常自欲得大利於己侵克餘人。

  復有一鬼言。我常兩肩有眼。胸有口鼻。常無有頭。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恒作魁膾。弟子若殺罪人時。汝常有歡喜心。以繩著結挽之。

  復有一鬼言。我常有熱鐵針。入出我身受苦無賴。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調馬師。或作調象。馬難制。汝以鐵針刺腳。又時牛遲亦以針刺。復有一鬼言。我身常有火出燃懊惱。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國王夫人。更一夫人王甚幸愛。常生妒心伺欲危害。值王臥起去。時所愛夫人眠猶未起著衣。即生惡心正值作餅。有熱麻油即以灌其腹。腹爛即死。

  復有一鬼言。常有旋風回轉我身。不得自在隨意東西。心常惱悶。何因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作卜師。或時實語或時妄語。迷惑人心不得隨意。

  復有一鬼言。我身常如塊肉。無有腳眼耳鼻等。恒為蟲鳥所食。罪苦難堪。何因緣故。答言。汝前世時常與他藥墮他兒胎。

  復有一鬼言。常有熱鐵籠。籠絡我身。燋熱懊惱。何因受此。目連答言。汝前世時常以羅網掩捕魚鳥。

  復有一鬼言。我以物自蒙籠頭。亦常畏人來殺我。心常怖懼不可堪忍。何因故爾。答言。汝前世時淫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夫捉縛打殺。或畏官法戮之都市。恐怖相續。

  復有一鬼問曰。我受此身。肩上常有銅瓶滿中洋銅。手捉一杓取自灌頭。舉體燋爛。如是受苦無數無量。有何罪咎。答言。汝前世時出傢為道。僧典飲食。以一蘇瓶私著餘處。有客道人來者不與之。去已出蘇行與舊僧。此蘇是招提僧物一切有分。此人藏隱雖與不等。由是緣故受此罪也(出雜藏經)。

  惡鬼見帝釋形稍醜滅十四

  釋提桓因在普集講堂。與玉女共相娛樂。是時有天子白帝釋言。瞿翼當知。今有惡鬼在尊座上。今三十三天極懷恚怒鬼轉端正顏貌勝常。釋提桓因便作是念。此鬼必是神妙之鬼。往至鬼所相去不遠。自稱姓名。吾是釋提桓因諸天之主。惡鬼轉醜可惡。稍稍滅(出增一阿含經第二十七卷)。

  鬼還鞭其故屍十五

  昔外國有人死。魂還自鞭其屍。傍人問曰。是人已死何以復鞭。報曰。此是我故身。為我作惡。見經戒不讀。偷盜欺詐犯人婦女。不孝父母兄弟。惜財不肯佈施。今死令我墮惡道中。勤苦毒痛不可復言。是故來鞭之耳(出譬喻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六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七(雜獸畜生部上)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師子一(七事)

  ·象二(四事)

  ·馬三(一事)

·牛四(四事)  ·驢五(二事)

  ·狗六(四事)

鹿七(二事)  ·銘陀八(一事)

  ·狐九(一事)

·狼十(一事)  ·獼猴十一(六事)

  ·兔十二(一事)

·貓貍十三(二事)  ·鼠十四(一事)

  師子第一

  ·師子王為獼猴欲舍命一

·師子王有十一勝事二

·師子食象哽死木雀為拔得蘇後遂忘恩三

·師子有二子為獵者所殺同生長者傢得道四

·師子王墮井為野幹所救五

·師子虎為善友野幹兩舌分身喪命六  ·師子等十二獸更次教化七

  師子王為獼猴欲舍命一

  過去世有一師子王。在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獸中之王。力能視護一切諸獸。山中有二獼猴。共生二子。時二獼猴問師子王。王若能護一切獸者。我今二子以相委付。我欲餘行求覓飲食。時師子王即便許之。獼猴留寄二子即舍而行。是時山中有一鷲鳥王。厥名利見。師子王睡。即便摶取獼猴二子處險而住。師子王即寤。即白鷲言。

  我今固請  見為放之  莫令失信

  生我慚愧

  鷲王答曰。

  我能飛行空  無畏過汝界

  若欲護二子  為我應舍身

  師子又曰。

  我今護二子  舍身如枯草

  護身而妄語  雲何得稱行

  說是偈已。即至高處欲舍其身。鷲王復曰。

  為他能舍身  則受無上樂

  施汝獼猴子  願王莫自害(出大集經第三卷)

  師子王有十一勝事二

  師子王生住深。山大谷。方頰巨骨身肉肥滿。頭大眼長眉高而廣。口鼻淵方齒齊而利。吐赤白舌雙耳高上。修脊細腰其腹不現。六牙長尾髦發光潤。自知氣力牙爪鋒芒。四足據地安住巖穴振尾出聲。若有能具如是相者。當知真師子王。晨朝出穴顰申欠呿。四向顧視發聲震吼。為十一事。一壞實非師子詐作師子。二自試身力。三令住處凈。四使子知處。五群輩無怖心。六睡者得覺。七諸獸不敢放逸。八諸獸得來依附。九調大香象。十告諸子息。十一莊嚴眷屬。凡聞師子吼。水住深潛。陸行藏穴。高飛墮落。廄中香象振鎖斷絕失糞怖走。猶如野幹。雖學師子至百千年。終不能作師子之吼。若師子子生始三歲則能哮吼。香山徑有師子。飛鳥走獸絕跡不窺。一切畜生。師子為最(出涅槃經第二十五卷又大智論)。

  師子食象哽死木雀為拔得蘇後忘恩三

  佛告目連。勇智菩薩。昔光明佛時作師子王。吾為梵志修於凈行。時師子王晨朝跱立八處不動。奮迅身體便大雷吼。走獸伏住飛者墮落。然後乃起。曠野山澤案行屬界求覓群獸。逢一象王殺而食之。脾骨哽咽死而復蘇時告木雀。與吾挽骨。後若得食當相報恩。木雀聞之入口盡力拔骨乃得去之。時師子王後日求食大殺群獸。木雀在側少多求恩師子不報。佛告目連。時師子王。以此偈報木雀曰。

  吾為師子王  以殺為傢業

  啖肉飲其血  以此為常膳

  汝既不自量  脫吾牙出難

  還得出吾口  此恩何可忘

  爾時木雀。復以此偈。報師子曰。

  我雖是小鳥  識恩不惜死

  但王不念恩  自負言誓重

  若能小寬弘  少多見惠者

  沒命終不恨  不敢有譏論

  時師子王竟不報恩。舍之而去。木雀自念。吾恩極重反見輕賤。今當追逐要伺子便。不報恩者終不行世。在在處處終不相離。時師子王復殺群獸恣意食之。飽便睡眠無所畏懼。時彼木雀飛趣師子。當立額上盡其力勢喙一眼壞。師子驚起左右顧視不見餘獸。唯見木雀獨在樹上。時師子王語木雀曰。汝今何為乃壞吾目。時彼木雀以偈報之。

  重恩不知報  乃復生害心

  今留汝一目  此恩何可忘

  汝雖獸中王  所行無反復

  從是各自休  莫復作緣對

  師子王者今勇智菩薩是。時木雀者今目揵連是(出菩薩瓔珞經第九卷)。

  師子有二子為獵者所殺同生長者傢得道四

  昔者山中有兩比丘。閑居行道逮得神通。去之不遠有一師子。產生二子養之稍大。欲行所索。持子寄二道人。窟邊求食。或五日一還見。與道人相近附。遂復舍行。日月轉久。後日道人各行不在。獵師遇之意欲射之。狩迸入林。獵師意念。此數與道人相依附。吾作道人被服。爾乃得之。巖窟中有留袈裟法衣。獵師著往師子所。師子謂是道人。喜共赴之。獵師打殺剝取其皮作裘賣之。道人行還不見師子子求之不得。定意觀之知為獵客所殺。便以神足追而奪之。以為坐褥恒摩娑咒願欲令解脫。未久復坐禪。觀知趣何道。而為中國大長者傢作雙生子。始入胞胎其母未覺。道人問。長者何所渴乏。曰吾傢大富唯乏兒子。道人語之。吾能使有兒。長者大喜爾為蒙恩。道人語曰。若必得子何以報恩。曰長大便當給道人為弟子。道人咒願而去。從是遂覺有身。後生二男相似如一。年轉八歲復來到其傢。兒有宿緣自然愛敬。道人語長者。識昔約不。長者以本誓不得已。便以二兒各施道人。道人將作沙彌。精進未久亦皆得道。亦恒自坐皮上試共坐禪。觀此皮神所生。便知是己身故皮。展轉相照便共至師前。禮足謝曰。實蒙大恩(出譬喻經第五卷)。

  師子王墮井為野幹所救五

  過去世近雪山下。有師子獸王。作五百師子主。是師子王後時老病瘦眼闇。在諸師子前行墮空井中。五百師子皆舍離去。爾時有一野幹見師子王。作是念言。我所以得此林住安樂飽滿肉者由師子王。今墮急處雲何當報。時此井邊有渠水流。野幹即曰。以腳通水。水入滿井師子浮出。時此林神而說。偈言。

  身雖自雄健  應以弱為友

  小野幹能救  師子王井難

  佛言師子王者我身是。五百師子者諸比丘是。野幹者阿難是(出十誦律雜誦卷第一)。

  師子虎為善友野幹兩舌分身喪命六

  過去世雪山下有二獸。一名好毛師子。二名好牙虎。共為善知識閉目相舐。是二獸恒得濡好肉啖。去是不遠有兩舌野幹。作是念。我至二獸邊言。我與汝作第三伴。汝聽我入。師子虎言。隨意兩舌野幹啖二獸殘肉身體肥大。作是念。是好毛師子好牙虎。共為善知識更相親愛。閉目相舐恒啖好肉。或時不得必當啖我。我先方便令心別離。語師子言。虎有惡心於汝師子。食啖皆是我力。師子言。雲何得知。兩舌野幹答言。虎明日見汝時閉目舐汝毛者當知惡相。往語虎言。師子於汝有惡心言。有所食啖皆是我力。虎言。雲何得知。答言。明日見汝時閉目舐汝毛者當知惡相。是二知識中。虎生畏想。是故先往師子所言。汝於我生惡心耶。師子言。誰作是語。答言。兩舌野幹。好毛復問言。汝於我亦生惡心耶。虎言不也。虎語師子言。汝若有是惡語者不得共作善知識。好毛言。是兩舌野幹有如此言。雲何不喜共我住耶。即說偈言。

  若信是惡人  則速別離去

  當懷其愁憂  嗔恨不離心

  凡為善知識  不以他語難

  不信欲除者  若信他別離

  則為其所食  不信兩舌者

  還共作和合  所懷相向說

  心凈言柔濡  應作善知識

  和合如水乳  今此弊小蟲

  生來性自惡  一頭而兩舌

  虎與師子驗事實已。共捉野幹破作二分(出十誦律二誦第三分又出四第九分文同又出彌沙塞律第六卷又出野幹兩舌經略同)。

  師子等十二獸更次教化七

  閻浮提外東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為潮。高二十由旬具種種寶。其山有窟名種種色。是昔菩薩所住之處。縱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無死。高廣亦爾。是昔菩薩所住之處。中有一馬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善住。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羊修聲聞慈。其山樹神名曰無勝。有羅剎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閻浮提外南方海中。有頗梨山高二十由旬。有窟名曰上色。縱廣高下亦復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有一獼猴修聲聞慈。復有窟名口誓願。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雞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法林。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犬修聲聞慈。中有火神。有羅剎女名曰眼見。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是三鳥獸。

  閻浮提外西方海中。有一銀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剛。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豬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香功德。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鼠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高功德。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牛修聲聞慈。山有風神名曰動風。有羅剎女名曰無護。各有五百眷屬圍繞。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閻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德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為明星。廣一由旬。高六由旬。昔菩薩處中。有一師子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凈道。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兔修聲聞慈。復有一窟名曰喜樂。高廣亦爾。昔菩薩處中。有一龍修聲聞慈。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羅剎女名修慚愧。各有五百眷屬。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是十二獸晝夜常行閻浮提內。人天恭敬功德成就。已於諸佛發深重願。一日一夜常令一獸遊行教化。餘十一獸安住修慈。周而復始。七月一日鼠初遊行。以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眾生。令離惡業勸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復還行。乃至盡十二月至十二歲亦復如是。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獸亦能教化。是故他方菩薩。常應恭敬此佛世界。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欲得睹見是十二獸。欲得大智大定大神通力。欲受一切所有典籍。欲增善法。是人當以白土作山。縱廣七尺高十二尺。種種香塗金薄。薄之四邊周匝二十尺。所散瞻婆華當以銅器盛。諸種種非時之漿置之四面。清凈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寶。離山三丈正東而立。誦如是咒住十五日。當於山上見初月像。爾時則知見十二獸。見已所願隨意即得。若能修行苦行即得。眼見是十二獸諸菩薩等。或作天像或作鬼像鳥獸之像。遊閻浮提教化如是種種眾生。若為人天調伏眾生。是不為難。若為畜生調伏眾生乃是為難(出大集經第二十四卷)。

  象第二

  ·象王供養佛一

·善住象王為轉輪王寶二  ·象子生而失母為仙人所養三

·象獼猴鵽相敬四

  象王供養佛一

  佛獨遊行欲求靜寂。到憍薩羅國波利羅耶娑羅林寶樹下住。時五百群象。象行王恒在後。常得濁水殘草。厭其群眾獨來樹下。遙見佛。以鼻拔草蹈地令平。以鼻盛水灑塵草鋪為座。屈膝請佛令坐。三月供養。佛知象意。即受其請。而說頌曰。

  獨善無憂  如空野象  樂戒學行

  奚用伴為

  時象王。取好藕根凈洗。授與世尊。如是三月(出僧祇律第十一卷)。

  善住象王為轉輪王寶二

  有一象王名曰善住。身體純白七處平住。力能飛行。赤首身毛雜色。六牙纖傭。與八千象王以為眷屬。住香山娑羅樹下。娑羅樹王有八千浴池。縱廣五十由旬。其水清涼以七寶為塹。五色雜華集間池內。象王念欲入池八千象應念而至。有持蓋扇者。有唱贊前導者。或有象王洗尾背髀足者。有拔華根與王食者。有采華散王上者。八千象亦復洗浴共相娛樂。大小便利。諸夜叉鬼。移山林外(十誦律雲阿耨達池有善住象王宮殿。增一阿含雲。香積山側有八萬四千白象)釋提桓因所乘最下象。轉輪聖王乘之名曰象寶。金壁山中有八萬巖窟。八萬象止憩其中。身色純白。頭有雜色。口有大牙。齒間金填(出長阿含經第十八卷又出增一阿含樓炭經)。

  象子生而失母為仙人所養三

  往古世時。有閑居一象。生一子。墮地未久。其母終亡。去彼不遠仙人所處。有威神。功德具足志懷大哀。遙見象子。其母命終才能舉足。東西遊洋不能自活。即時扶還所止。飲食之以水果。彼時象子。仁和賢善功德姝妙。樂於義理。既得安隱無有憂患。於時仙人臥起同處。身形轉長衣毛鮮澤。則以水漿供養仙人其好果菰。然後自食。仙人愍哀觀其德行愛念如子視之無厭。時天帝釋即時發念。今此仙人志在象子倚念無厭。今我寧可別令愁感。時帝釋示現試之化使象子忽然死地而血流離。仙人見象子死愁憂涕泣。餘仙人聞來諫曉之。不能除憂。時天帝釋住在虛空。為仙人說偈。時天帝釋令象子活。仙人大喜。仙人者和尚身是。象子死者弟子是也。天帝釋者則我身也(出佛說弟子過命經)。

  象獼猴鵽共為親友四

  過去世時有三親友。象獼猴鵽鳥(僧祇律第二十七今雲巔多鳥)依一尼拘律樹止。共相謂言。既同依此木宜相恭敬。獼猴鵽鳥共問象言。汝憶事近遠。象言。我憶小時行此樹齊畫我腹。象與鵽問獼猴。獼猴答言。我憶小時此樹舉手及頭(僧祇律雲尿此樹上)象語獼猴。汝生年多我。象與獼猴共問鵽。鵽言。我憶雪山右面有大尼拘律樹。我食果子來此便轉即生此樹。共相謂言。鵽生年多。象以獼猴置其頭上獼猴。以鵽置其肩上。共遊人間。從村至村。從邑至邑。常說偈言。

  若人能懷法  必敬諸長老

  現世有名譽  將來生善道

  時鵽說如是法。人皆隨從法訓流佈。汝等於我法中出傢。應更相恭敬。如是佛法流佈。自今已去聽隨長幼恭敬禮拜迎逆問訊。時諸比丘聞佛教。諸比丘長幼相次恭敬禮拜(出四分律四分第三卷又出十誦律七法第六卷)。

  馬第三

  婆羅醯馬王為轉輪王寶一

  馬王名婆羅醯。宮殿住在大海洲內明月山。有八千馬以為眷屬。若轉輪聖王出世。取最小者以為馬寶。給王乘禦(出增一阿含經)。

  牛第四

·大牛被賣走趣如來佛說往緣死得生天一

·水牛王忍獼猴辱二  ·二牛捔力牽載三

·迦羅越牛自說前身負一千錢三反作牛不瞭四

  大牛被賣走趣如來佛說往緣死得生天一

  有遠方民。將一大牛。肥盛有力。賣與舍衛城人。城人買欲以殺之。在城門中與佛相遇。牛遙睹佛。心中悲喜。絕鎖馳走人不能制。直趣如來屈前兩腳。悲鳴淚出口自說言。大聖難遭億世時有。唯垂弘慈一見濟拔。佛言甚可。久遠世時有轉輪王。王四天下千子七寶。治以正法人民安寧。又有四德。視民如子民奉猶父。沙門梵志長者人民身未曾病。四域宣德徹於十方。王出遊四方還欲向宮。逢見親舊為債主所拘雲。負五十兩金系縛著樹。王七寶侍從停住不進。怪之所以。報雲。解之令去當倍卿百兩。即解還傢。其人數數詣王宮門求金不得。債主已避不知處所。遂在生死。周旋往來無數之劫。不償所負至於今生。墮此牛中。債主所賣數千兩金。時轉輪王則我身是。其債主者此牛是也。佛為聖王保之為償。竟不與之故來求救。佛告牛主。佛為卿分衛倍償牛直。牛主不肯還欲得牛。佛復重告。吾稱牛身斤兩輕重與若幹金。故不肯與矣。時釋梵天悉俱來下。白佛。萬千億兩吾等致之。將牛到祇洹中。七日命盡忽生天上。尋自憶識念佛功德。來還人間散華供養報佛恩德。佛為說經。即得立不退地無生法忍。乃還天上(出生經第四卷)。

  水牛王忍獼猴辱二

  過去世有異曠野。水牛王頓止其中。遊行食草而飲泉水。時水牛王與眾眷屬。有所至湊獨在其前。顏貌姝好威神巍巍名德超異忍辱和雅行止安詳。有一獼猴住在道邊。見水牛王與眷屬俱。心懷忿怒興於嫉妒。便即揚塵瓦石。而坌擲之輕慢毀辱。水牛默然受之不報。行過未久。更有一部水牛王尋從後來。獼猴見之亦復罵詈揚塵打擲。後一部眾。見前牛王默然不校效之。忍辱不以為恨。是等眷屬過去。未久有一水牛犢。尋從後來。隨逐群牛。於是獼猴逐之罵詈毀辱輕易。水犢懷恨不喜。見前等類忍辱不恨。亦復學效。去道不遠大叢樹間。時有樹神遊居其中。問水牛王。卿等何故睹此獼猴猥見罵詈。而反忍辱默聲不應。水牛報曰。

  彼輕辱毀我  又當加施人

  彼人當加報  爾乃得抂患

  諸水牛過去。未久有諸梵志。大眾群輩仙人之等從道而來。時彼獼猴亦復毀辱。諸梵志等。即時捕捉腳蹋殺之。於是樹神即復頌曰。

  罪惡不腐朽  殃熟乃遭患

  罪惡今已滿  諸殃不爛壞

  佛言。水牛王即我是。為菩薩時墮罪為水牛中王。常行忍辱修四等心。慈悲喜護自致得佛(出生經第四分)。

  二牛捔力牽載三

  過去有人有一黑牛。復一牛主為財物故唱言。誰牛力勝我牛者。若勝我輸物。若不如者輸我物。時黑牛主答言可爾。時載重物系牛車左。共相輕笑謂。黑曲角。以杖擊之牽是車去。牛聞之即失色力不能挽重上坂。時黑牛主大輸財物。是得物人後復更唱令。黑牛聞聲即語其主。可答言爾。主言不能。所以然者。汝弊黑牛大輸我物。今復作者輸我物盡牛語主言。先在眾前形相輕我。聞惡名故即失色力。是故不能挽重上坂。今授主語莫出惡言。在他前時便語我言。汝是好黑大牛生來良吉角廣且直。主受牛語。即便洗刷塗角著好華鬘。系車右邊柔濡愛語。大吉黑牛廣角大力。牽是車去。是牛聞是柔濡愛語故即得色力。牽重上坂。時黑牛主先所失物更再三倍得之。是牛主得大利己心甚歡喜。即說偈曰。

  載重入深轍  隨我語能去

  是故應濡語  不應生惡言

  濡語有色力  是牛能牽重

  我獲大財物  身心得喜樂

  佛語諸比丘。畜生聞形相語。尚失色力。何況於人(出十誦律二誦第三卷出四分律初分第七卷略同)。

  迦羅越牛自說前身負一千錢三反作牛不瞭四

  昔大迦羅越出錢為業。有二人舉錢一萬。至時還之。後日二人復相謂言。我曹更各舉十萬。後不還之。有牛系在籬裡。語二人言。我先世時坐負主人一千錢不還債。三反作牛猶故不瞭。況君欲取十萬罪無畢時。二人驚怪會天已曉。主人出。二人說牛之語。主人即便放著群中不復取用。咒願。此牛自今已後莫復受此畜生身。若有餘錢一以佈施。牛後命過得生人中(出譬喻經)。

  驢第五

  有驢挽車日行五百裡一

  昔人有驢以用挽車。日行數百裡。語其弟言。莫放驢使與驢相見。弟怪之自思念雲。夫智者相得其則歡喜。諛諂相得其亦歡喜。物類相得無不歡喜。弟故放驢令得相見。亦不鳴咽相嗅不食。兄後駕之便臥不行。兄便大嗔截其毛耳。驢得苦痛復行如前。驢語大傢。君弟放我見惡知識。我問何肥。答曰。給陶傢公邊負土。得惡道便臥不行。公便步擔土去。放我道邊食。得食好草歸得芻谷。是以得肥。問何瘦。答曰。挽車日行五百裡。飲食轗軻是以瘦耳。我瘦取謂放得肥。反見髡剃不敢復臥。乞得生活。主愍之放令解脫(出十卷譬喻經第八卷)。

  驢效群牛為牛所殺二

  群牛志性調良。所至到處。擇軟美草食。選清涼水飲。時有一驢。便作是念。我亦效其飲食。即入群牛。前腳把地觸嬈彼牛。效其鳴吼而不能改。其聲自稱我亦是牛。牛角抵殺舍之而去(出增一阿含第二十卷)。

  狗第六

  ·狗乞食不得詣官訟主人一

·狗子被殺時見沙門命終生豪貴傢二

·白狗生前世兒傢被好供給捊出先身所藏之物三

·弊狗因一比丘得生善心四

  狗乞食不得詣官訟主人一

  佛在舍衛國。過去世有狗。舍自傢至他傢乞食。入他傢時身在門內尾在門外。時主人居士打不與食。狗詣眾官言。是居士。我至其傢乞食。不與我食反打我。我不破狗法。眾官問言狗有何法。答言。我在自傢隨意坐臥。至他傢時身入門內尾著門外。眾官言。喚居士來。問言。汝實打狗不與食耶。答言實爾。眾官問狗言。此人應雲何治。狗言。與此舍衛城大居士職。何以故答。我昔在此舍衛城中作大居士。以身口作惡故受是狗身。是人惡甚於我若令是人得力勢者。當大作惡令入地獄。極受苦惱(出十誦律第三誦第一卷)。

  狗子被殺時見沙門命終生豪貴傢二

  昔有一國。谷米踴貴人民饑餓。時有沙門入城分衛。無所一獲。次至長者大豪貴門。得粗惡飯。這欲出城。逢一屠兒抱一狗子持歸欲殺。見沙門歡喜前為作禮。沙門咒願。老壽長生知有狗子。而欲殺之。故問其人何所齎持。答曰空行。又問。吾以見之願持示我。食貿狗子令命得濟。其人答曰。不能相與。如是至三殷勤喻請。其人抵突不肯隨言。又言可以示我。其人即出以示沙門。舉飯飴狗子摩捋咒願。狗子淚出。卿罪所致不得自在。使爾世世罪滅福生。離狗子身得生為人。值遇三寶。狗子得食善心生焉。命過即生豪貴大長者傢。這生墮地便有慈心。時彼沙門次到長者門裡分衛。時長者子年以七歲。見彼沙門憶識本緣。便前稽首禮沙門足請前供養。還白父母。今我欲逐此大和尚奉受經戒。為作弟子。父母愛重不肯聽之。小兒啼泣不肯飲食。不欲聽去我便就死。父母便聽。隨師學道。除去須發被三法衣。便得三昧立不退轉。開化一切發大道意(出迦葉詰阿難經)。

  白狗生前世兒傢被好供給捊出先身所藏之物三

  佛詣舍衛城遊行分衛。時到鸚鵡摩牢兜羅子傢。遇其不在傢。有白狗名具。坐好蓐上以金缽食粳米肉。白狗遙見世尊從遠而來。見已便吠。世尊言。止白狗。不須作是聲。汝本吟哦(梵志乞食音)於是作白狗。白狗極大嗔恚。下床蓐已至門閾下伏寂然而住。後摩牢兜羅見問邊人曰。誰觸我狗而令憂戚。今日有沙門瞿曇來詣傢乞食。狗吠之。瞿曇言。止白狗。汝不應作是聲。汝本吟哦。狗恚不樂。鸚鵡摩牢兜羅子遙罵世尊。誹謗嗔恚詣孤獨園。遙見鸚鵡摩牢兜羅子來。告諸比丘。此人嗔恚身壞生泥犁中。彼時鸚鵡摩牢兜羅子白世尊曰。沙門瞿曇今至我傢乞食。白狗於汝有何咎而令不樂。佛言。白狗見我而吠。我言。白狗汝不應作是聲。汝本吟哦。而白狗嗔恚。瞿曇此白狗本是我何等親屬。佛止摩牢不須問。汝或能憂戚不樂。如是再三。世尊曰。此摩牢白狗前所生。是汝父名兜羅。倍增嗔恚。我父兜羅。常行施與常事於火。身壞死已生梵天上。何故當生狗中。此摩牢以汝增上慢。我父兜羅後亦復爾。生弊惡狗中。而說偈曰。

  梵志增上慢  此終生六趣

  雞豬狗野狐  驢卵地獄中

  佛言。若不信我說者。便可還傢語白狗言。汝本生時是我父兜羅者。還上床蓐當於金缽中食粳米肉。當示我父遺財。汝本藏舉我不知處。於是鸚鵡摩牢兜羅子聞世尊所說。善思惟念。還至傢已具語白狗。彼時白狗便還上床蓐坐。於金缽中食粳米肉。至本臥處床四腳下。以口足捊地。於是鸚鵡摩牢兜羅子大得錢財。歡喜心生。以右膝著地向祇樹園。自稱姓字。真實沙門語實不妄。三自稱已。出舍衛城往詣祇樹。世尊遙見告諸比丘。汝見彼鸚鵡摩牢兜羅子來不。唯然世尊。若以此時。兜羅子命終者生於善處。於我有善心故。眾生因善心故。身壞死時生善處天上。彼時鸚鵡摩牢兜羅子往世尊所。面相慰勞竟雲。佛言無有異(出中阿鋡經第三十九卷鸚鵡章中)。

  弊狗因一比丘得生善心四

  有一長者財富無數。有一弊狗常喜嚙人。凡人不得妄入其門。有一比丘。聰明善慧聖達難當逮。入其門乞。值狗出臥不覺入時。長者設食狗覺方見。念出臥不覺沙門得入。今既已坐當奈之何。若獨食者出必嚙殺。啖其腹中所食美膳。若分我食乃原之耳。沙門知其心念。自食一揣與狗一揣。善生慈向於沙門。前舐其足。後出門臥。曾被其嚙人劍斫其頭。其狗即生長者夫人腹中。生後短命尋復終亡。復生彼國餘長者傢。年十餘歲。見一沙門前迎為禮。啟其父母請為我師。施設供養尋受經戒。再化傢中一切大小誦經念道。因報二親求為沙門。不受具足。供養和尚日夜不懈。和尚滅後乃受戒德(出十卷譬喻經第六卷)。

  鹿第七

  鹿母落摾乞與子別還來就死一

  昔者有鹿數百為群。隨逐美草侵近人邑。國王出獵遂各分迸。有一母鹿。懷妊獨遊被逐。饑疲失侶。時生二子舍行求食。煢悸失厝墮獵摾中。悲鳴欲出不能得脫。獵師聞聲便往視之。見鹿心喜即前欲殺。鹿乃叩頭求哀自陳。向生二子尚小無知。始視曚曚未曉東西。乞假須臾暫還視子。將示水草使得生活。旋來就死不違信誓。獵者驚怪。即答鹿曰。一切世人尚無至誠。況鹿身從死得脫豈有還期。鹿復報言。聽則子存。留則子亡。說偈曰。

  我身為畜狩  遊處於林藪

  賤生貪軀命  不能故逆死

  今來入君摾  分當就刀機

  不惜腥臊身  但憐二子耳

  獵者甚奇甚異。意猶有貪。又答鹿曰。夫巧偽無實奸詐難信。虛華萬端狡猾非一。愛身重死鮮能效命。人之無良由難為期。而況禽狩將去豈復還。固不放汝。鹿復垂淚。以偈報言。

  雖身為賤畜  不識仁義方

  奈何受慈恩  一去不復還

  寧就分裂痛  無為虛偽存

  哀傷二子窮  乞假須臾間

  世若有惡人  鬥亂比丘僧

  破塔壞佛寺  及殺阿羅漢

  返逆害父母  妻子及奴婢

  設我不來還  罪大過於是

  獵者重聞鹿言。心益悚然。乃卻嘆曰。惟我處世得生為人。愚惑癡冥背恩薄義。殘害眾生殺獵為業。詐偽茍得貪求無厭。不知非常識別三尊。鹿之所言有殊於人。信誓叩至情見盡忠。便前解摾放之令去。於是鹿還至其子所。低頭鳴吟舐子身體。一悲一喜。並說偈言。

  一切恩愛會  皆由因緣合

  合會有別離  無常難得久

  今我為爾母  恒恐不自保

  生世多畏懼  命急於晨露

  於是鹿母將其二子。示好水草。垂淚交流。說偈別言。

  吾朝行不遇  誤墮獵者手

  即時當屠割  碎身化糜朽

  念汝求哀來  今當還就死

  憐爾小早孤  努力自活已

  鹿母說已便舍而去。二子嗚呼悲淚戀慕。從後追尋頓仆復起。母顧命曰。爾還勿來。無得母子並命俱死。吾沒心甘傷。汝未識世間無常皆有離別。我自薄命爾生無祐。何為悲懷徒益憂患。但當建志畢命。於是母復為子說此偈言。

  吾前生貪愛  今來愛持身

  世生皆有死  不脫不終患

  制意一離貪  然後乃大安

  寧就說信死  終不欺殆生

  子猶悲戀鳴啼。相尋至於摾所。東西求索。乃見獵者臥於樹下。鹿母住立。說偈覺言。

  前所可放鹿  今來還就死

  恩流惠賤畜  得見辭二子

  將行示水草  為說非常苦

  萬沒無遺恨  念恩不敢負

  獵者於是忽覺驚起。鹿復跪向。重說偈言。

  君前見放去  德重過天地

  賤狩被慈覆  赴信來就死

  感仁恩難忘  不敢違命旨

  雖還於反報  猶不畢恩紀

  獵者見鹿篤信死義。志節丹誠慈行發忠。放應征驗舍生赴誓。母子悲戀相尋而至。慈感愍傷。稽首謝曰。

  為天是神祇  信義妙乃爾

  恐懼情悚然  豈敢加逆害

  寧自殺鄙身  害及其妻子

  何忍向靈神  起想如毛發

  獵者即放鹿使去。母子悲喜鳴聲呦呦。偈謝獵者。

  賤畜生處世  當應充廚宰

  即時分烹殂  寬惠辭二子

  天仁重愛物  復蒙放赦原

  德祐積無量  非口所能陳

  獵者具以聞王。國人咸知。普感慈信。狩之仁行有逾於義。莫不肅嘆。為止殺獵。鹿還鳴群嘯侶遊集各寧其所。佛言。時鹿者我身是。二子者羅雲朱利母是也。時國王者舍利弗是。射獵者阿難是(出鹿子經)。

  鹿王遭捕殺身以濟群眾二

  昔國王遊獵。作於場塹以捕群鹿。時有鹿王將鹿數億。次食美草入其場內。守者閉門。往白於王。王大歡喜。鹿王即知。自念。群鹿所以來者由我一身耳。當作方計以濟眾命。即以身橫伏塹上。使群鹿蹈背而出。足傷其背皮肉瞭盡。唯有骨在。忍痛濟之皆已得出。勢自上岸四向顧視。唯有一鹿不知求出。鹿王命呼乃來得出。於是鹿王命絕墮塹(出十卷譬喻經第八卷)。

  銘陀第八

  銘陀獸剝皮濟獵師命一

  佛在羅閱耆阇崛山。身有風患。耆域醫王為合蘇藥。用三十二種。日日服三十二兩。時提婆達常懷嫉妒。心自高大望與佛齊。效佛亦服註諸脈理。身力微弱苦惱呻喚。世尊憐愍手摩其頭。藥消病除看識佛手。曰。悉達餘術世不承用復學醫道。佛言。提婆達懷不善心不但今日。昔閻浮提城名波羅奈。王名梵摩達。兇暴無慈。夢見一獸。身毛金色毛端金光。即召獵師。我夢具以告之。汝等求捕。若得其皮當重賞汝。若不得者誅滅汝族。時諸獵師憂愁憒憒聚會議計。共募一人令行求之。若汝不吉還亦當以物與汝妻子。其人自念。分棄身命即可當行。涉險而去。經久身弊。天時暑熱鬱蒸欲死。悲悴而言。誰有慈悲拯我身命。有一野獸名曰銘陀。身毛金色聞甚憐愍。身入冷泉來就裹抱。小還有力將至水所。為其洗浴拾果食之。體既平復。而自念言。今睹此獸王正求之。然我垂死賴其濟命。感恩未酬何心當害。若復不獲。彼諸獵師必被誅戮。念是而悲。銘陀問言以何不樂。答心所懷。銘陀語言。此事莫憂我皮易得。舍身無數未曾為福。今以身皮濟彼眾命。如有所獲。但剝取皮莫便絕命。我以施汝終無悔恨。獵師剝皮。銘陀即自立願。今我以皮用施此人。救彼愛命。持此功德施彼眾生。用成佛道普度一切。作此願已三千國土六反震動。剝皮去後身肉赤裸血出流離。復有八萬蠅蟻之屬。集其身上同時唼食。時欲趣穴復恐傷害。忍痛自持身不動搖。死於彼中。時諸蠅蟻食者命終生天。獵師擔皮上王。王見奇之常敷用臥。身心安隱快樂。獸銘陀者今我身是。梵摩達王今提婆達是。八萬諸蟲我初成佛始轉法輪。上八萬諸天得道者是(出賢愚經第三卷)。

  野狐第九

  野狐從師子乞食得肥後為師子所食一

  有野狐往從師子乞食。每得殘餘往遂不息。正值師子饑未得食。便呼野狐鼻嗅便取吞之。未死咽中呼言。大傢活我。師子心念。養汝肥毳當持備之耳。汝復何雲(出十卷譬喻經)。

  狼第十(第八分)

  狼得他心害怨女嬰兒

  有女置其嬰兒在於一處。狼擔兒而走。時人捕躡而語之言。汝今何故擔他兒去。狼答之言。此小兒母是我怨傢。五百世中常食我兒。我亦五百世常殺其子。若彼能舍舊怨之心。我亦能舍。時人語其兒母。可舍怨心。兒母答言。我今已舍。狼觀兒母。雖口言舍而心不放。害之而去(出抄毗曇第二十八卷)。

  獼猴第十一

  ·獼猴等四獸與梵志結緣一

·獼猴奉佛缽蜜二  ·獼猴為五百仙人師三

·五百獼猴效羅漢起佛圖四

·獼猴學禪墮樹死得生天上五  ·獼猴與婢共戲六

  獼猴等四獸與梵志結緣一

  昔有梵志年百二十。少不娶妻無有淫泆。靜處深山以茅為廬。蓬蒿為席以水果菰充為食。不積財寶。王娉不往端然無為。數千餘歲與禽獸相娛。有四種獸。一名狐。二者獼猴。三者獺。四者兔。此四獸於道人所聽經說戒。如是積久。食諸果菰皆悉訖盡。後道人意欲去。此四大獸愁憂不樂。共議言。我曹各求供養。獼猴取甘果來以上道人。狐亦求食得一囊飯麨來以上道人。獺入水取大魚來以上道人。兔自思念。我當用何等供養道人耶。自念。當持身供養耳。便行取樵以燃火作炭。往白道人言。今我小薄。請作炭入火中。以身上道人。火為不然。道人感其仁義。哀之遂止。時梵志者提和竭佛是。兔者我身是。獼猴者舍利弗是。狐者阿難是。獺者目揵連是(出舊譬喻經下卷)。

  獼猴奉佛缽蜜二

  佛與諸比丘。受師質婆羅門請。還於耆阇。河邊洗器。安羅樹林有獼猴。行見一樹無蜂而有熟蜜。來就阿難求缽。阿難不與。佛言但與。獼猴得缽(彌沙塞律雲求佛缽)盛滿蜜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令其水凈。獼猴不解。謂呼有蟲。將至水邊洗缽。水漾蜜中捧還上佛(賢愚經雲洗卻赤蟲彌沙塞律。見蟲舍去。更取)佛分佈眾僧皆悉周遍。獼猴歡喜騰躍卻舞墮坑而死。為師質婦胎。後生男子形貌端正(彌沙塞律雲。生三十三天。後生人間。得阿羅漢道)佛言。過去迦葉佛時。有一年少沙門。見阿羅漢跳渡涇水。謂凡比丘雲。汝飄疾如獼猴。後五百世中常為獼猴(出賢愚經第十二卷。又出彌沙塞律第十卷。又出僧祇律第二十九卷)。

  獼猴為五百仙人師三

  如來於摩偷羅國涅槃。百年後優婁漫陀山。一邊有五百緣覺。一邊有五百仙人。一邊有五百獼猴。獼猴主往緣覺間見諸緣覺。生歡喜心。取樹華果供養緣覺。作禮坐於僧末。日日如是。後諸緣覺皆入涅槃。獼猴供養如本。見諸緣覺不受。便牽衣捉足亦復不動。獼猴思惟。皆已死矣。啼泣懊惱。復至五百仙人所。皆到棘刺中。獼猴亦到。仙復到灰土上。獼猴亦到灰土上。仙人五熱炙身。獼猴亦復如是。仙手攀樹自懸獼猴。撥其手令墮地。常教化諸仙以四威儀。既教化已。於諸仙所端坐修定。語仙人言。汝等一切當如是坐。時五百仙隨其坐禪。諸仙無師說法。於三十七品助菩提法。思惟取證得緣覺道。皆作是念。我得聖道由此獼猴。即以香華飲食供養獼猴。獼猴命終以香木燒其身。佛語阿難。是獼猴者即優波笈多。於惡道中為多眾生作饒益。我涅槃後百餘年。當有上事(出阿育王經第六卷)。

  五百獼猴效羅漢起佛圖四

  昔佛在羅閱隻國。遣一羅漢名須漫。持佛發爪至罽賓國南山作佛圖。寺五百羅漢常止其中。旦夕燒香繞塔禮拜。時彼山中有五百獼猴。見道人供養塔寺。即便相將至深澗邊。負輦泥石效作佛圖。豎木立剎弊幡系頭。旦夕禮拜亦如道人。時山水暴漲。五百獼猴一時漂沒。魂神即生第二忉利天上。七寶殿舍衣食自然。各自念言。從何所來得生天上。即以天眼自見本形。獼猴之身。效諸道人戲作塔寺。雖身漂沒神得生天。今當下報故屍之恩。各將侍從華香伎樂臨故屍上。散華燒香繞之七匝。時山中有五百婆羅門。外學邪見不信罪福。見諸天人散華作樂繞獼猴屍。怪而問曰。諸天光影巍巍乃爾。何故屈意供養此屍。諸天人言。此屍是吾等故身。具述本事。等以此微福得生天上。今故散華以報故身之恩。戲為塔寺獲福如此。若當至心奉佛。其德難喻。卿等邪見不信正真。百劫勤苦無所一得。不如共至耆阇崛山禮事供養得福無限。即皆欣然共至佛所。五體作禮散華供養。諸天人白佛。我等近世獼猴之身。蒙世尊之恩。得生天上。恨不見佛今故自歸。重白佛言。我等前世有何罪行受獼猴身。雖作塔寺身被漂沒。佛告天人。不從空生。往昔世時有五百年少婆羅門共行入山欲求仙道。時山上有一沙門。欲於山上泥治精舍。下谷取水身輕若飛。五百婆羅門興嫉妒意同聲笑之。今此沙門上下飄疾甚如獼猴。何足為奇。如是取水不止。山水一來溺死不久。佛告諸天人。時上下沙門我身是也。五百年少婆羅門者五百獼猴身是。戲笑作罪身受其報。佛說偈言。

  戲笑為惡  號泣受報

  五百天人聞佛語已即得道跡。五百婆羅門聞罪福之報。而自嘆曰。吾等學仙積有年數。未蒙果報。不如獼猴戲笑為福得生天上。佛德實妙。稽首佛足願為弟子。佛言。善來比丘。即成沙門精進得道(出法句經第一卷)。

  獼猴學禪墮樹死得生天上五

  昔有道人。樹下坐禪誦經。有一獼猴在樹上效之。不覺墮樹而死。得生天上(出雜譬喻經)。

  獼猴與婢共戲六

  昔有國王有一獼猴。與婢共戲數數不止。有一梵志謂王。當別此婢與獼猴。王曰。何所能諧而令別離乎。後婢持飯器並大杖從外來。獼猴走來牽婢。婢嗔以足排杖撾。獼猴墮火燒其毛衣。奔走入[卄/積]薪中。燃及屋舍宮殿。寶藏悉成灰燼。王方悟梵志之言也(出獼猴與婢共戲致變經)。

  兔第十二

  兔王依附道人投身火聚生兜率天一

  昔有兔王遊在山中。與群輩俱食果飲水。行四等心慈悲喜護。教諸眷屬悉令仁和勿為眾惡。畢脫此身得為人形。可受道教。時諸眷屬歡喜。從教不敢違命。有一仙人處在林樹。食果飲水獨修道行。未曾遊放建四梵行。慈悲喜護誦經念道。音聲通利其音和雅聞莫不欣。於時兔王往附近之。聽其誦經意中欣踴不以為厭。與諸眷屬共齎果菰供養道人。如是積日經歷年月。時冬寒至。仙人欲還到於人間。兔王見之愁憂不樂。心懷戀恨不欲令舍。問何所趣。在此日日相見以為娛樂。饑渴忘食如依父母。願留莫去。仙人報曰。吾有四大當慎將護。今冬寒至果菰已盡。山水冰凍又無巖窟可以居止。故欲舍去依處人間。分衛求食頓止精舍。過此冬寒當復相就。勿以悒悒。兔王答曰。吾等眷屬當行求果。遠近募索當相給足。願一屈意愍傷見濟。假使舍去憂戚之戀或不自全。設使今日無有供具。便以我身供上道人。道人見之感惟哀念。愍之至心當奈之何。仙人事火前有生炭。兔王心念。道人為我是以默然便自舉身投於火中。火大熾盛道人欲救。尋已命過生兜術天。於菩薩身功德特尊威神巍巍。仙人見之。為道德故不惜身命。愍傷憐之亦自克責。絕谷不食。尋時遷神處兜率天。佛言。時兔王者則我是。仙人者定光佛是(出生經第三第四卷又出兔王經)。

  貓貍第十三

  貓貍吞鼠食其藏一

  過去世時有一貓貍。饑渴羸瘦。於孔穴中伺求鼠子。時鼠子出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食其內藏。貓貍迷悶東西狂走。遂至於死。愚癡乞士不善。護身心見諸女人。而取色相(出雜阿含經第四十七卷)。

  鼠第十四

  鼠濟毗舍離命一

  佛言。迦蘭陀者是山鼠名。時毗舍離王。將諸伎女入山遊戲。王時疲惓眠一樹下。伎女左右四散走戲。時樹下窟中有大毒蛇。聞王酒氣出欲螫王。樹上有鼠從上來下鳴喚覺王。蛇即還縮。王覺已復眠。蛇又更出。鼠復鳴喚下來覺王。王起見大毒蛇。即生驚怖。求諸伎女又復不見。王自念言。我今得活。由鼠之恩。思惟欲報。時山邊有村。即命村中。自今以後我之祿限悉回供鼠。因此鼠故即號此村迦蘭陀也。是時村中有一長者。有金錢四十億。王即賜長者位。因此村名故號迦蘭陀長者(出善見律毗婆沙第六卷)。

  鼠偷蘇身長器中二

  昔有長者傢持蘇瓶。高樓上覆蓋不固。鼠入蘇瓶晝夜食啖。身體遂長蘇既賜盡。鼠滿瓶裡狀似蘇色。有人買蘇。是時長者取蘇著於火上。鼠在瓶裡便於瓶中命終。復化為蘇。賣與買人。量取升鬥骨沈在下。髏腳骨各自離解(出甘露道經)。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七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八(禽畜生部中蟲畜生部下)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金翅一(二事)

  ·千秋二(一事)

  ·雁三(三事)

·鶴四(一事)  ·鴿五(二事)

  ·雉六(一事)

  ·烏七(四事)

  金翅第一

  ·生住所資一

  ·正音王死相二

  生住所資一

  金翅鳥有四種。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生。四者化生。皆先大佈施心高凌虛。苦惱眾生心多嗔慢。生此鳥中。有如意寶珠以為瓔珞。變化萬端無事不辦。身高四十裡。衣廣八十裡。長四十裡。重二兩半。食黿鼉魚鱉以為揣食(涅槃經雲能食能消。一切龍魚金銀等寶唯除金剛耳)洗浴衣服為細滑食。亦有婚姻。兩身相觸以成陰陽。壽一劫或有減者。大海北岸一樹名究羅嗔摩高百由旬。蔭五十由旬(樓炭經略同)樹東有卵生龍宮卵生金翅鳥宮。樹南有胎生龍宮胎生金翅鳥宮。樹西有濕生龍宮濕生金翅鳥宮。樹北有化生龍宮化生金翅鳥宮。各各縱廣六千由旬。莊飾如上。若卵生金翅鳥飛下海中以翅搏水。水即兩披深二百由旬。取卵生龍隨意而食之(華嚴經雲。此鳥食龍。所扇之風若入眼人眼失明故不來人間)胎濕化亦復如是(涅槃經雲唯不能食受三歸者)有化生龍子三齋日受齋八禁。時金翅鳥欲取食之。銜上須彌山北大鐵樹上。高十六萬裡。求覓其尾瞭不可得。鳥聞亦受五戒(出長阿含經第十九卷。又出增一阿含第十五卷。大智論華嚴經。亦見也)。

  正音王死相二

  金翅鳥王。名曰正音。於眾羽族快樂自在。於閻浮提日食一龍王及五百小龍。於四天下更食。一日數亦如上。周而復始。經八千歲死相既現。諸龍吐毒不能得食。饑逼慞惶永不得安。至金剛山。從金剛山直下從大水際。至風輪際為風所吹還金剛山。如是七反然後命終。以其毒故令十寶山同時火起。難陀龍王懼燒此山。即降大雨渧如車輪。鳥肉消盡唯餘心存。心又直下七反如前住金剛山。難陀龍王取為明珠。轉輪聖王得為如意珠。若人念佛心亦如是(出觀佛三昧經第一卷)。

  千秋第二

  千秋生必害母

  千秋。人面鳥身。生子還害其母。復學得羅漢果。畜生無有是智及有尊卑想。不受五逆罪(出婆須蜜經第八卷)。

  雁第三

  金羽雁猶愛前生妻子日與一毛一

  毗舍離獼猴江側有蒜園。偷羅難陀比丘尼。去園不遠。園主問言。阿姨欲須蒜耶。比丘尼即與沙彌尼式叉摩那尼。數數往索蒜。遂都盡。其主委園而去。佛說本生。昔有一婆羅門。年百二十形體羸瘦。其婦端正無比。多生男女。此婆羅門系心其婦及諸男女。初不舍離。以此愛著情篤。遂至命終便生雁中。其身毛羽盡為金色。以前福因緣故自識宿命。我以何方便養活此男女使不貧苦。日日來還日落一羽而去。兒見如是不知因緣。即共議言。我等寧可伺其來時。方便捉之盡取金羽。如其所計盡拔金羽。羽盡更生白羽。佛告諸比丘。欲知爾時婆羅門死為雁者。豈異人乎。即園主是。其端正婦者即比丘尼是。男女者即式叉摩那沙彌尼等是(出四分律二分第三卷)。

  五百雁為獵所殺以聞佛法生天得道二

  佛在波羅奈國。於林澤中。為諸天人四輩之類顯說妙法。時虛空中有五百雁為群。聞佛音聲深心愛樂回翔欲下。獵師張羅雁墮其中。為獵師所殺生忉利天。處父母膝上若八歲兒。端嚴無比光若金山。便自念言。我何因生此。即識宿命愛法果報。即共持華下閻浮提。至世尊所禮足白言。我蒙法音生在妙天。願重開示。佛說四諦。得須陀洹。即還天上(出賢愚經第十三卷)。

  雁遇王羅不食得出三

  國王夫人升在樓上。見雁飛空中欲得其肉。便以白王。王遣獵工。持網行羅分佈求索。即得數十以籠養之。中有不食者。諸雁謂言。今已得活不食何益。不食者日。憂不能食。七日瘠瘦於籠孔中得出飛去。遙語肥者曰。卿等貪食害痛在後(出十卷譬喻經第六卷)。

  鶴第四

  常吐根力八道之音一

  彌陀佛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鵠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所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聲。皆悉念三寶(出彌陀經)。

  鴿第五

  ·鴿舍命施饑窮人一

·鴿被鷹逐遇佛影則安弟子影猶戰二

  鴿鳥舍命施饑窮人一

  昔雪山上有一鴿鳥。時大雨雪。有人失道窮厄辛苦。饑寒兼至命在須臾。鴿飛求火。為其聚薪然之。既然身投火中。施此饑人(出大智論第十一卷)。

  鴿被鷹逐遇佛影則安弟子影猶戰二

  佛在祇洹林晡時經行。舍利弗從。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佛行影覆之。鴿身安隱怖畏即除不復作聲。後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戰怖如初。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無三毒。佛影覆鴿鴿不恐怖。我影覆鴿戰剽如初。佛言。汝有三毒習故。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世作鴿。舍利弗即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鴿。已八萬大劫常作鴿身。過是已往我不能見。佛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試觀此鴿何時當脫。舍利弗即入願智三昧。觀見此鴿。八萬大劫未脫鴿身。過是不知。於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出大智論第十一卷)。

  雉第六

  雉救林火一

  昔野火燒林。林有一雉。勤身自力飛來入林。以水灑林往反疲乏不以為苦。時天帝釋來問之言。汝作何等。答曰。我救此林愍眾生故。此林蔭育處廣清涼快樂。我諸種類及諸宗親皆悉依仰。我有身力雲何懈怠而不救之。天帝問言。汝乃精勤當至幾時。雉言。以死為期。天帝言。誰為汝證。即自立誓。我心至誠信不虛者火即自滅。是時凈居天知雉弘誓。即為滅火。始終常茂不為火燒(出大智論第十六卷)。

  烏第七

  ·烏王甘蔗所領四烏使至沙竭國一

·赤嘴烏與獼猴為親友二

·烏與雞合共生一子三  ·烏與蟲狐迭相贊嘆四

  烏王甘蔗所領四烏使至沙竭國一

  波斯匿王有四大臣。拜為將。合四部兵欲伐小國。四臣見佛稽首足下。世尊問之。仁等何去。具以事答。我等之身為此國王多所興立常畏危命今當攻伐。世尊贊曰。善哉諸賢。是為報恩而有反復。不但今世為此國王。過去世時沙竭之國。有諸烏眾而來集會止頓其國。烏王名曰甘蔗。主八萬烏。烏王有婦名舊黎尼。懷軀惡食至誠白王。我身小發欲得善柔。鹿王肉食乃活不爾者死。於是烏王聞其音聲合會烏眾。汝等當往沙竭國。沙竭國王有大鹿王。名曰須具。欲得其肉。四烏應募。吾等堪任。不惜身命當辦此事。於時四烏數至會所。時國王子見烏恐懼。馳還白王。我見四烏色像若斯。數來鹿苑。王即敕人令捕。烏師造立方便張羅捕烏。輒以獲之生上國王。王問四烏而呵罵之。汝等何故數來至此。犯吾境界。烏言曰。唯然天王非我所樂。有王名曰安住。其婦受胎。欲得須具善柔鹿肉。彼王遣來。受其君教。時國王愕然怪之。自受王教作此方計。投棄軀命誠非所及。欲求俗人有此反復。受君父教尚不可得。況鳥獸乎。王告諸烏。今赦汝罪(出蜜具經又名俱薩國烏王經)。

  赤嘴烏與獼猴為親友二

  昔有烏名曰拘耆(梁言赤嘴烏也)遊在叢樹產乳諸子在於樹上。時拘耆與一獼猴共為親厚。時叢樹間有一毒蛇。伺行不在。啖拘耆子無復遺餘。拘耆失子悲鳴啼呼不知所在。熟自思惟。知蛇所啖。獼猴歸見問之何為。答曰。蛇啖我子瞭盡無餘。獼猴曰。我當報之。時毒蛇行。獼猴前繞之。蛇怒纏獼猴。獼猴捉得頭曳。至石上磨破而死。棄擲而還。拘耆踴躍(出赤嘴烏喻經)。

  烏與雞合共生一子三

  過去世時。有一群雞依榛林住。有貍侵食唯餘一[此*鳥]。烏來覆之共生一子。子作聲時烏說偈言。

  此兒非我有  野父聚落母

  共合生兒子  非烏復非雞

  若欲學公聲  復是雞所生

  若欲學母鳴  其父復是烏

  學烏似雞鳴  學雞作烏聲

  烏雞若兼學  是二俱不成

  (出僧祇律第二十四卷)。

  久遠世時。有黃門命過。棄樗樹間。蠱狐及烏。共來食肉。更相贊嘆。烏曰。

  君體如師子  其頭如仙人

  胎由鹿中王  美哉如好華

  狐曰。

  誰尊在樹上  其慧最第一

  其明照十方  如積紫磨金

  時大仙人處於閑居。凈修為道。聞之說偈問曰。

  所作吾久見  其事為兩舌

  自藏於樹間  食死黃門肉

  汝輩下賤物  自稱如上人

  烏曰。

  師子及孔雀  其食於禽肉

  何謝髡減頭  次第而求乞(出蟲狐烏經)

  蟲畜生部下

  ·龍一(五事)

  ·蛇二(三事)

  ·龜三(一事)

·魚四(二事)  ·蛤五(一事)

  ·谷賊六(一事)

  ·[泳-永+狂]中蟲七(一事)

·虱八(一事)

  龍第一

  ·生住資待一

·娑竭龍王為五百鬼神所護二  ·眷屬先少後多三

·龍持一日戒為人所剝生忉利天四

·四大龍王患金翅請佛五

  生住資待一

  龍有四種。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生。四者化生。皆先多嗔恚心曲不端。大行佈施今受此形。以七寶為宮(宮之所在乃現金翅鳥部)身高四十裡。衣長四十裡。廣八十裡。重二兩半。神力自在百味飲食。最後一口變為蝦蟆。若自化眷屬發於道心。施乞皂衣能使諸龍各興供養者。沙不雨身及離眾患(又雲。變身為蛇虺等不遭蝦蟆及金翅鳥)食黿鼉魚鱉。以為揣食(樓炭經雲龍食魚鱉及提違提歷大魚也)洗浴衣服為細滑食。亦有婚姻。身相觸以成陰陽。壽命一劫。或有減者。免金翅鳥食。唯有十六王。一娑竭。二難陀。三跋難陀。四伊那婆羅。五提頭賴吒。六善見。七阿虛。八伽句羅。九伽毗羅。十阿波羅。十一伽[少/兔]。十二瞿伽[少/兔]。十三阿耨達。十四善住。十五優睒伽波頭。十六得叉迦(樓炭經六十三出長阿含樓炭大智論)。

  娑竭龍王為五百鬼神所護二

  娑竭龍王。住須彌山北大海底。宮宅縱廣八萬由旬。七寶所成墻壁七重。欄楯羅網嚴飾其上。園林浴池眾鳥和鳴。金壁銀門。門高二千四百裡。廣二千二百裡。彩畫姝好。常有五百鬼神之所守護。能隨心降雨。群龍所不能及。所住之淵湧流入海。青琉璃色(出樓炭華嚴經)。

  眷屬先少後多三

  龍王白佛言。我從劫初止住大海。從拘樓秦佛時。大海之中妻子甚少。今者海龍眷屬繁多。佛告龍王。其於佛法出傢。違戒犯行不舍破戒者多生龍中。

  直見不墮地獄。如斯之類壽終已後皆生龍中。佛告龍王。拘樓秦佛時。九十八億居傢出傢。違其禁戒皆生龍中。拘那含牟尼佛時。八十億居傢出傢。毀戒恣心。壽終之後皆生龍中。迦葉佛時。六十四億居傢出傢。犯戒皆生龍中。於我世中。九百九十億居傢。鬥諍誹謗經戒死生龍中。今已有生者。以是之故。在大海中諸龍妻子眷屬不可稱計。我泥洹後多有惡優婆塞。違失禁戒當生龍中。或墮地獄(出海龍王經第二卷)。

  龍持戒至死不破四

  大力毒龍。以眼視人弱者即死。以氣噓人強者亦死。時龍受一日戒。出傢入林樹間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龍法眠時形如蛇狀。七寶雜色。獵者見之驚喜言曰。以希有難得之皮。獻上國王。以為船飾不亦宜乎。便以杖案其頭刀剝其皮。龍自念言。我力能傾國。此一小物豈能困我。我今以持戒故不計此身。當從佛語自忍。閉目不視閉氣不息。憐愍此人。為持戒故一心受剝不生悔意。既以失皮赤肉在地。時日大熱宛轉土中。欲趣大水見諸小蟲來食其身。為持戒故不復敢動。自思惟言。今我此身以施諸蟲。為佛道故。今以肉施以充其身。後以法施以益其心。身乾命絕即生忉利天上(出大智論第十四卷)。

  四大龍王患金翅請佛五

  有龍王。一名噏氣。二名大噏氣。三名能羅。四名無量色。白世尊曰。於此海中無數種龍。有四種金翅鳥常食海中諸龍。願佛擁護令得安隱不懷愁恐。世尊脫身皂衣告海龍王曰。汝當取是如來皂衣。分與諸龍皆令周遍。在大海中有值一縷者。金翅鳥王不能觸犯。佛所建立不可思議巍巍之德其如斯矣。時海龍王即取佛衣而分與諸龍王。隨其所乏廣狹大小自然給與。其衣如故終不可盡。於時海龍王告諸龍王。當敬此衣如敬世尊。泥洹後供養舍利。一切眾具而以奉事世尊。四金翅鳥王聞佛所建惶懅。速疾往詣佛所前稽首足。何故世尊奪吾等食。佛言。都有四食。坐趣三處。何等四。一曰網獵禽獸殘害群畜殺生枉命以為飲食。二曰執帶兵仗刀矛斫刺逼迫格射劫奪他財以用飲食。三曰慳貪諛諂亂犯禁邪見欺巧而以得食。四曰非師稱師。非世尊稱世尊。隨邪稱正。非寂志稱寂志。非清凈稱清凈。非梵行稱梵行。自稱詐求而以得食。是為四食。坐趣地獄餓鬼畜生三惡之處。吾所說法除此四食。不當以養身害於眾生。欲自護身當護他人。所不當作慎勿為也。爾時四金翅鳥王。各與千眷屬俱而白佛言。今日吾等自歸命佛及法眾僧。自首悔過前所犯殃。奉持禁戒從今日始。以無畏施一切龍王。擁護正法至佛法住將。從道法至於滅盡不違佛教(出海龍王經第四卷)。

  蛇第二

  ·毒蛇舍金設會生忉利天一

·一蛇首尾兩諍從尾則亡二  ·蛇龜蝦蟆遭饑相語三

  毒蛇舍金設會生忉利天一

  昔閻浮提有國名波羅奈。中有一人。特愛黃金。苦身營覓得七瓶金。埋內土中終不衣食。遇疾而亡。貪愛既重。轉身作一毒蛇。纏繞金瓶死已更生經數萬歲。後自思惟忽能醒悟。正當為金受此惡報。當舍施福田求覓善處。時出路邊見婆羅門。便言。我有一瓶金托君飯諸眾僧。若不為我我當殺君。婆羅門言。我能相為。蛇出金與之。即持詣於伽藍。具以白僧。稱蛇欲設供意。僧許。持金付維那。維那經營設食日近。婆羅門以小阿翰提往至蛇所。蛇見歡喜。即盤阿翰提上。婆羅門以[疊*毛]覆之擔向寺所。路人見之多與財物送其傢中。別克一日。請諸賢聖僧設飯食。會竟。前至僧伽藍著眾僧前住街而立。令婆羅門次第行看。自以信心觀受食者。熟視不移。事訖蛇益懷敬心無厭足。僧食畢重為說法。蛇並舍七瓶金將維那取以為供養。即離惡形生忉利天(出賢愚經第四卷)。

  一蛇首尾兩諍從尾則亡二

  昔有一蛇頭尾自諍。頭語尾曰。我應為大。尾語頭曰。我應為大。頭曰。我有耳能聽。有目能視。有口能食。行時在前。故可為大。汝無此術。尾曰。我令汝去。故得去耳。若我以身繞木三匝。三日不已不得求食。饑餓垂死。頭語尾曰。汝可放之聽汝為大。尾聞其言即時放之。復語尾曰。汝既為大聽汝前行。尾在前行。未經數步墜火坑而死。

  蛇龜蝦蟆遭饑相語三

  昔有一蛇。與一蝦蟆一龜在一池中共作親友。其後池水竭盡。饑窮困乏無所控告。時蛇遣龜以呼蝦蟆言。

  若遭貧窮失本心  不惟本義食為先

  蝦蟆曰。

  汝持我聲以語蛇

  蝦蟆終不到汝邊(出大智論第十二卷)

  龜第三

  盲龜值浮木孔一

  告諸比丘。如大海中有一盲龜。壽無量劫。百年一遇出頭。復有浮木正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得遇此孔至海東。浮木或至海西違繞亦爾。雖復差違或復相得。凡夫漂流五趣之海。還復人身甚難於此(出雜阿含經第十六卷)。

  魚第四

·百頭魚為捕者所得聞其往緣漁人悟道一

·三魚隨濤流入小涇二強得反一羸被縶二

  百頭魚為捕者所得聞其往緣漁人悟道一

  佛與諸比丘。向毗舍離。到黎越河。河邊有五百牧牛人五百捕魚人。佛去河不遠而坐止息。時捕魚人網得一魚。五百人挽不能使出。復喚牧牛之眾。千人並力得一大魚。身有百頭若幹種類。驢馬駱駝虎狼豬狗猿猴狐貍如斯之屬。眾人甚怪競集看之。世尊尋時往至魚所。而問魚言。汝是迦毗梨不。如是三問皆答言是。復問。教化汝黨今在何處。答言。墮阿鼻地獄中。阿難曰。今者何故喚百頭魚為迦毗梨。佛言。迦葉佛時有婆羅門。生一男兒。字迦毗梨(梁言黃頭)。聰明博達。於種類中多聞第一。唯不如諸沙門輩。其父臨終殷勤約敕。汝慎莫與迦葉沙門講論道理。所以者何。沙門智深汝必不如。父沒之後其母問曰。汝本高明今頗更有勝汝者不。答言。沙門殊勝於我。母復問言。雲何為勝。答有疑往問佛能開解。彼若問我我不能答。母復告言。何以不學習其法。答言。敬學其法當作沙門。我是白衣何緣得學。母復告曰。偽作沙門學習已達還來在傢。奉其母教而作比丘。經少時間讀誦三藏綜達義理。母問之曰。今得勝未。答言。學問中勝不如坐禪。何以知之。我問彼人悉能分別。彼人問我我不能知。因是事故未與他等。母復告曰。自今已往若共談論。儻不如時便可罵辱。迦毗梨言。出傢沙門無復過罪。雲何罵之。答曰。但罵卿當得勝。時迦毗梨不忍違母。後日更論理。若短屈即便罵言。汝等愚騃無所識別劇於畜生。諸百獸頭皆用比之。如是非一。以是果報今受魚身而有百頭。阿難問佛。何時當脫此魚身。佛告阿難。此賢劫中千佛過去猶故不脫。爾時阿難及於眾人。聞佛所說。咸共同聲而作是言。身口意行不可不慎。時捕魚人及牧牛人等。一時俱共合掌向佛。求索出傢凈修梵行。佛言善來。須發自落法衣在體。為說妙法成阿羅漢(出賢愚經第十卷)。

  三魚隨濤流入小涇二強得反一羸被縶二

  南海卒湧驚濤浸灌。有三大魚流入小洲涇。自相謂言。我等厄此及曼水未減。宜可逆上還歸大海。復礙水洲不得越過。第一魚者盡力跳洲得度。次魚復憑草獲過。其第三魚氣力消竭。為獵者得之。佛見而說頌曰。

  是日已過  命則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出出曜經第十八卷)

  蛤第五

  蛤聞甘露死生天上見佛得道一

  迦羅池中有一蛤。聞佛說法。即從池出入草根下。是時有一牧牛人。見大眾圍繞聽佛說法。往到佛所。欲聞法故以杖刺地。誤著蛤頭。蛤即命終生忉利天。見諸妓女娛樂音聲。尋即思惟。我先為畜生。何因緣故生此天宮。即以天眼觀。先於池邊聽佛說法。以此功德得此果報。時蛤天人即乘宮殿。往至佛所頭頂禮足。佛為說法得須陀洹果(出善見毗婆沙第四卷)。

  谷賊第六

  谷賊天金藏以報谷主一

  昔有大傢收谷千斛。埋著地中。前至春溫開之取種。瞭不見谷。而有一蟲大如牛筥。無有手足亦無頭目如頑鈍肉。主人大小莫不怪之。出著平地。即問。汝是何等。終無所道。便以鐵錐刺一處。語曰。欲知我名者持我著大道旁。自當有名我者。於是舉著道邊。三日之中無能名者。次有數百乘黃馬車。衣服侍從皆黃。駐車而呼。谷賊汝何為在是間。答曰。吾食人谷故持我著此。語極久便辭別去。主人問谷賊。向者是誰也。答言。是金寶之精。居在此西三百餘步大樹下。有百石甕滿中金。主人即將數十人往掘即得甕金。傢室歡喜輦載將歸。叩頭向谷賊。今日得金是大神恩。寧可留神共歸更設供養。谷賊曰。前食君谷不語姓字者。欲令君得是金報。今當轉行福於天下。不得復住。言竟忽然不見(出譬喻經第二卷)。

  蟲第七

  [泳-永+狂]中大蟲先世業緣一

  王舍城東南嵎有一[泳-永+狂]水。城內溝瀆污穢。屎尿盡趣其中。臭不可近。有一大蟲生[泳-永+狂]水內。身長數丈無有手足。而宛轉低仰戲[泳-永+狂]水中。觀者數千。阿難分衛見而往視。蟲即跳梁波浪動湧。具以啟佛。佛與諸比丘共詣池所。眾人見佛。各各念言。今日如來。當為眾會說蟲本末以釋眾疑不當快乎。佛言。維衛佛泥洹後。時有塔寺。有五百比丘經過寺中。寺主見大歡喜。請留供養三月眾皆受請。寺主盡心供饌無有所遺。後五百商人入海采寶還過塔寺。見五百比丘精勤行道。並各發心。欣然共議。福田難遇當設薄供。便白寺主。寺主報言。我請三月更五日滿。乃得廣設。賈人言。吾等當去不得待竟。五百商人各舍一珠。得五百摩尼珠。以寄寺主。囑寺主言。日足以吾等珠供於僧眾。比丘言諾。即皆受之。後生不善心。圖欲獨取。卒不為供。眾僧問言。主前賈客施珠應當設供。而發遣耶。寺主言。是施我耳。若欲奪吾糞可施汝。若不時去。劓汝手足投於糞坑。眾愍其癡默然各去(出十卷譬喻經第四卷)。

  虱第八

  虱依坐禪人約飲血有時節一

  過去久遠。應現如來滅度以後。像法之中有一坐禪比丘。獨在林中常患蟣虱。即便共約。我若坐禪汝宜默然。身隱寂住虱甚如法。於後一時。有一土蚤來至虱邊。問言。汝今雲何身體肥盛。虱言。所依主人常修禪定。教我飲食時節。我如法行所以鮮肥。蚤言。我亦欲修習其法。虱言隨意。蚤聞血肉香即便食啖。比丘苦惱。即便脫衣以火燒之。坐禪比丘迦葉佛是。土蚤者提婆達多是。虱者我是(出報恩經第四卷)。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八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九(地獄部上)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閻羅王等為獄司往緣一

·閻羅王三時受苦二  ·閻羅王問罪人三

·十八地獄及獄主名字四  ·三十地獄及獄主名字五

·五官禁人作罪六  ·始受地獄生七

·應生天墮地獄臨終有迎見善惡處八

·八王使者於六齋日簡閱善惡九

·寒熱邊地地獄十

·金剛山間八大地獄各有十六小獄十一  ·金剛山間別有十地獄十二

  閻羅王等為獄司往緣一

  閻羅王者。昔為毗沙國王。緣與維陀始王共戰。兵力不敵。因立誓願。願為地獄主。臣佐十八人領百萬之眾頭有角耳皆悉忿懟。同立誓曰。後當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閻羅是。十八人者諸小王是。百萬之眾諸阿傍是。隸北方毗沙門天王(出問地獄經凈度三昧經雲總治一百三十四地獄)。

  閻羅王三時受苦二

  閻浮提南有大金剛山。內有閻羅王宮。縱廣六千由旬(問地獄經雲。住地獄間。城縱廣三萬裡金銀所成)晝夜三時有大銅鑊自然在前。若鑊入宮內。王見怖畏。舍出宮外。若鑊出宮外王入宮內。有大獄卒。臥王熱鑊上。鐵鉤擘口。洋銅灌之。從咽徹下無不燋爛。事竟還與婇人共相娛樂。彼諸大臣同受福者亦復如是(出長阿含經十九卷)。

  閻羅王問罪人三

  有三使。一老。二病。三死。若有眾生三業行惡。身壞命終應墮地獄。王問言。汝是天使所召耶。王曰。汝見第一使者不。汝在人中。見頭白齒落目視蒙蒙。皮緩肌皺僂脊拄杖呻吟而行見此人不。罪人言見。王曰。汝何不自念。我亦當爾。罪人言。我時放逸不自覺知。王曰。今當令汝知放逸苦。非父母兄弟天帝先祖知識僮仆沙門等過。汝自作惡今當自受。又問汝見第二使不。汝本為人。頗見疾病困篤屎尿臭處身臥其上。飲食須人百節酸疼流淚呻吟不能語言不。答曰見。王問曰。何不自念(往反如第一使)又問覺第三使不。頗見人死身壞命終諸根永滅。身體挺直猶如枯木捐棄塚間鳥獸所食不。答曰見(往反如前)語已付獄卒(有眾生三世治惡經雲。遣五使。五問。謂生老病死先身惡業)詣大地獄(出長阿含經第十九卷婁炭經大同小異)。

  十八地獄及獄主名字四

  十八小王者。一迦延典泥犁。二屈遵典刀山。三沸[這-言+(大/隹)]壽典沸沙。四沸典典沸屎。五迦世典黑耳。六[山*蓋]傞典火車。七湯謂典鑊湯。八鐵迦然典鐵床。九惡生典[山*蓋]山。十寒冰(經闕王名)十一毗迦典剝皮。十二逕頭典畜。十三提薄典刀兵。十四夷大典鐵磨。十五悅頭典冰地獄。十六鐵笧(經闕王名)十七身典蛆蟲。十八觀身典[金*羊]銅(出問地獄經)。

  三十地獄及獄主名字五

  一曰平潮王。典主阿鼻大泥犁。二曰晉平王。典治黑繩重獄。三曰荼都王。典治[金*戟]臼獄。四曰輔天王。典治合會獄。五曰聖都王。典治大山獄。六曰玄都王。典治火城獄。七曰廣武王。主治劍樹獄。八曰武陽王。典主嚾吼獄。九曰平陽王。主治八路獄。十曰都陽王。典治刺樹獄。十一消陽王。主治沸灰獄。十二挺慰王。典治大噭獄小噭獄。十三廣進王。主大阿鼻獄。十四高都王。主治鐵車獄。十五公陽王。主治鐵火獄。十六平解王。主治沸屎獄。十七柱陽王。主治燒地獄。十八平丘王。典治彌離獄。十九[石*連]石王。主治山石獄。二十瑯耶王。主治多洹獄。二十一都官王。主治泥犁獄。二十二玄錫王。主治飛蟲獄。二十三太一王。主治陽阿獄。二十四合石王。主治大磨獄。二十五涼無王。主治寒雪獄。二十六無原王。主治鐵杵獄。二十七政治王。主治鐵柱獄。二十八高遠王。主治膿血獄。二十九都進王。主治燒石獄三十原都王。主治鐵輪獄。是為三十大苦劇泥犁。神明聽察疏記罪福不問尊卑。一月六奏一歲四覆。四覆之日皆用八王。八王日者天王案行以比諸天民隸之屬。有福增壽有罪減算。制命長短毛分不差。人民盲冥瞭自不知。不預作善收付地獄(出凈度三昧經)。

  五官禁人作罪六

  五官者。一鮮官禁殺。二水官禁盜。三鐵官禁淫。四土官禁兩舌。五天官禁酒(出凈度三昧經)。

  始受地獄生十

  閻羅王城之東西南面列諸地獄。有日月光而不明凈。唯黑耳獄光所不照。人命終時神生中陰。中陰者已舍死陰未及生陰。其罪人者乘中陰身。入泥犁城。泥犁城者(梁言寄系城又雲閉城也)是諸罪人。未受罪之間共聚是處。巧風所吹隨業輕重受大小身。臭風所吹成就罪人粗醜之形。香風所吹成就福人微細之體(出問地獄經)。

  應生天墮地獄臨終有迎見善惡處八

  生天墮地獄。各有迎人。人病欲死時。眼自見來迎。應生天上者天人持天衣伎樂來迎。應生他方者眼見尊人為說妙言。應墮地獄者眼見兵士持刀楯矛戟索圍繞之。所見不同。口不能言。各隨所作得其果報。天無枉濫。平直無二。隨其所作天網治之(出凈度三昧經。華嚴經雲。人欲終時見中陰相。行惡業者見三惡受苦。或見閻羅持諸兵仗囚執將去。或聞苦聲。若行善者見諸天宮殿伎女莊嚴遊戲快樂如是等勝事)。

  八王使者於六齋日簡閱善惡九

  八王曰。謂天帝釋鎮臣三十二人。四鎮大王司命司錄。五羅大王八王使者。盡出四佈覆行。復值四王十五日三十日所奏。案挍人民立行善惡。地獄王亦遣輔臣小王。同時俱出有罪即記。前齋八王日。犯過福強有救安隱無他用福原赦。到後齋日重犯。罪數多者減壽條名克死。歲月日時關下地獄。地獄承文書即遣獄鬼持名錄召。獄鬼無慈死日未到。強推作惡令命促盡。福多者增壽益算。天遣善神營護其身。移下地獄拔除罪名。除死定生。後生天上(出凈度三昧經)。

  寒熱邊地地獄十

  雲何地獄。答謂寒熱邊地也。有無量種。今當略說。寒地獄者。瞭叫喚。不瞭叫喚。不叫喚。有是三相極惡喚呼。瞭叫喚者有三。一阿浮陀。二泥羅浮陀。三阿波跛。阿浮陀地獄者由寒身中生似癰。泥羅浮陀地獄者風吹脹滿。阿波跛者極寒風吹剝其身皮肉盡落。皆急戰喚聲。此三可瞭。

  不瞭叫喚者。一阿吒鵂吒鵂。二優缽羅。阿吒鵂吒鵂者亦是極寒風所吹。皮肉剝落喚阿吒鵂吒鵂。優缽羅者極大風寒吹剝身皮肉體中自鐵葉還自纏身。如優缽羅華。以謗賢聖墮此獄中。不叫喚者。一拘牟陀。二須揵提。三伽分陀犁。四伽波曇摩。極寒風吹身脹滿。如四種相受苦呻吟。以謗賢聖故墮彼四種地獄。於一切時受無量苦。是一切大寒地獄。處在四洲間。著鐵圍山底。仰向居止在闇冥中。寒風壞身。大火所燒。如燒竹林。聲咳相觸。亦有餘眾生於中受苦。皆謗毀賢聖受如是苦。如世尊說偈。

  泥羅浮有百千  阿浮陀三十五

  毀聖惡趣獄  口及意惡願

  是謂寒地獄。問雲何熱地獄。答一有主治。二少主治。三無主治。此三相治者是考掠也。有主。一者治活。二行。三黑繩。活地獄者。獄卒以利刀斧解剝剉斬罪眾生如斬剉草頭。皮肉解散罪緣未盡。以冷風吹還生如故。復因罪惡手生鐵爪鋒利猶刀。各生怨結更相摑截。如刈竹葦。彼此相聞結恨心死故生此中。黑繩地獄者。挓罪人著地。以黑繩拼[(巳/廾)*ㄆ][(巳/廾)*ㄆ]斫截。以斫眾生故生彼地獄。

  復次以熱赤銅。鍱纏身骨破碎髓血流。以鞭杖加眾生及出傢。不精進受著信施衣故生彼中。極大闇冥苦於煙熏。倒懸其身使歙煙熏。煙熏穴居眾生故也。行地獄者。行列罪眾生如屠肆者。截手足耳鼻及頭。本為屠兒故受此苦。復次熱鐵地駕鐵火車。獄卒乘之張眼[口*戒]喚叱叱。使走以乘象馬驅使疲勞故墮此中。淫犯他妻驅上劍樹自然火燒受如此苦。謂有主治地獄獄卒者。以行緣故不被火燒。少主治地獄者。一眾合二大哭三鐵鑒。眾合地獄者。罪眾生畏地獄卒。無量百千走入山間。前後自然生火。兩山自合如磨。血流如河骨肉爛盡。以喜磨眾生故也。復次火燒大鐵臼以杵搗之。經歷百年彼以罪緣而命不盡。以臼搗殺蚤虱及[分*函]殺故也。

  大哭地獄者。大鐵山周遍火燃四絕無行處。惡獄卒無慈。嗔恚言。欲何所趣。以火燒鐵杵擊破其頭。以困苦萬民故生此中也。炙地獄者。大鐵山火焰相博。以鐵鏟鏟之。周匝猗炙一面適熟。鏟自然轉反覆顛倒。以貫刺殺人故生此中也。無缺地獄者。鐵地周匝火然縱廣百由旬。四門如城以銅薄覆上焰焰相續。諸罪眾生積聚如薪。焰無掛礙燋爛其身受苦無缺。以殺父母真人。惡意向佛使血流出。鬥亂僧眾。及作增上十不善業故生此中也。邊地獄者。所在傢水間山間及曠野。獨受惡業報是謂邊地獄(出衣品第三卷)。

  金剛山間八大地獄各有十六小獄十一

  四天下外有八萬天下而圍繞之。八萬天下外復有大海。海外復有大金剛山。山外復有山亦名金剛(樓炭經雲大鐵圍山)二山中間日月神天威光不照。有八大地獄。一曰想。二曰黑繩。三曰椎岬。四曰叫喚。五曰大叫喚。六曰燒炙。七曰大燒炙。八曰無間(樓炭經雲有不同文多不載也)其一地獄。各有十六小地獄(問地獄經雲。地獄者地上有也)。

  想地獄十六者。一曰黑沙。二曰沸屎。三曰五百釘。四曰饑。五曰渴。六曰一銅釜。七曰多銅釜。八曰石磨。九曰膿血。十曰量火。十一曰灰河。十二曰鐵丸。十三曰釿斧。十四曰豺狼。十五曰劍樹。十六曰寒冰。

  其中眾生。手生鐵抓迭相嗔忿。以爪相攫應手肉墮。想以為死。復次其中眾生懷毒害想。手執刀劍迭相斫刺。剝臠割身碎在地。相謂為死。冷風來吹尋復活起。彼自相言我今已活。久受罪已出想地獄。慞惶求救不覺忽到黑沙地獄。熱風暴起吹熱黑沙來著其身。燒皮徹骨身中焰起。回旋還身燒炙燋爛。其罪未畢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黑沙獄到沸屎獄。有沸屎鐵丸自然滿前。驅迫罪人使抱鐵丸燒其身手。復使撮著口中。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燋爛。有鐵嘴蟲唼肉達髓苦毒無量。受罪未畢復不肯死。久受苦已出沸屎獄附到鐵釘獄。卒撲之偃熱鐵上。舒展其身以釘釘手足。周遍身體盡五百釘。苦毒號吟猶復不死。久受苦已出鐵釘獄到饑餓獄。即撲熱鐵上銷銅灌口。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燋爛。餘罪未盡猶復不死。久受苦已出饑地獄到渴地獄。即撲熱鐵上以熱鐵丸著其口中。燒其唇舌通徹下過無不燋爛苦毒啼哭。久受苦已出渴地獄到一銅鍑地獄獄卒怒目捉罪人足倒投鍑中。隨湯湧沸上下回旋。身壞爛熟萬毒並至故令不死。久受苦已出一銅鍑至多銅鍑地獄。捉罪人足倒投鍑中。隨湯湧沸上下回旋舉身壞爛。以鐵鉤取置餘鍑中。悲叫苦毒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多銅鍑至石磨地獄。捉彼罪人撲熱石上。舒展手足以大熱石岬其身上。回轉揩磨骨肉糜碎。苦毒切痛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石磨獄至膿血地獄。膿血沸湧罪人於中東西馳走。湯其身體頭面爛壞。又取膿血食之。通徹下過苦毒難忍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膿血至量火地獄。有大火聚其火炎熾驅迫罪人。手執鐵升以量火聚。遍燒身體苦毒熱痛。吟呻號哭故令不死。久受苦已出量火獄到灰河地獄。縱廣深淺各五百由旬。灰湯湧沸惡氣漨渤回波相搏聲響可畏。從底至上鐵刺縱橫。其河岸上有劍樹林。枝葉華實皆是刀劍。罪人入河隨波上下。回覆沉沒鐵刺刺身。內外通徹膿血流出。苦痛萬端故令不死。乃出灰河至彼岸上。利劍割刺身體傷破。復有豺狼來嚙罪人生食其肉。走上劍樹劍刃下向。下劍樹時劍刃上向。手攀手絕足蹋足斷。皮肉墮落唯有白骨筋脈相連。時劍樹上有鐵嘴烏。啄頭食腦苦毒號叫故令不死。還入灰河隨波沉沒。鐵刺刺身苦毒萬端。皮肉爛壞膿血流出。唯有白骨浮漂於外。冷風來吹尋便起立。宿對所牽不覺忽至鐵丸地獄。有熱鐵丸獄鬼驅投之。手足爛壞舉身火然。萬毒並至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鐵丸至釿斧地獄。捉此罪人撲熱鐵上。以熱鐵釿斧斫其手足耳鼻身體。苦毒號叫猶復不死。久受罪已出釿斧獄至豺狼地獄。有群豺狼競來[齒*齊]齪。肉墮骨傷膿血流出。苦痛萬端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豺狼至劍樹獄。入彼劍林有暴風起。吹劍樹葉墮其身上。頭面身體無不傷壞。有鐵嘴烏啄其兩目。苦痛悲號故使不死。久受苦已乃出劍樹至寒冰獄。有大寒風吹其身上。舉體凍傷皮肉墮落。苦毒叫喚然後命終。身為不善口意亦然。斯墮想地獄怖懼毛豎。

  黑繩大地獄。有十六小獄周匝圍繞。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黑繩。其諸獄卒捉彼罪人撲熱鐵上。舒展其身以熱鐵繩絣之使直。以熱鐵斧逐繩道斫罪人作百千段。復次以鐵繩絣鋸之。復次懸熱鐵繩交橫無數。驅迫罪人使行繩間。惡風暴起吹諸鐵繩歷絡其身。燒皮徹肉燋骨沸髓苦毒萬端。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故名黑繩。久受苦已乃出黑繩至黑沙地獄。乃至寒冰地獄然後命終。惡意向父母佛及聲聞。則墮黑繩獄苦痛不可稱。

  推岬大地獄。有十六小獄圍繞。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推岬。有大石山兩山相對。人入此中。山自然合推岬其身。骨肉糜碎山還故處。苦毒萬端故使不死。復有大鐵象舉身火然哮呼而來。蹴蹋罪人婉轉其上。身體糜碎膿血流出。號啕悲叫故使不死。復捉罪人臥大石上以大石岬。復取罪人臥地鐵杵搗之。從足至頭皮肉糜碎。膿血流出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令不死故名推岬。久受苦已乃出推岬到黑沙地獄。乃至寒冰然後命終。但造三惡業不修三善行。墮推岬地獄苦痛不可稱。

  叫喚大地獄。有十六小地獄。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叫喚獄。獄卒捉罪人擲大鑊中。又置大鐵鍑中。熱湯湧沸煮彼罪人。號啕叫喚苦痛辛酸。又取彼罪人擲不鏊上。反覆煎熬號啕叫喚。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故名叫喚。久受苦已乃出叫喚至黑沙地獄。乃至寒水爾乃命終。嗔恚懷毒造諸惡行。墮叫喚地獄。

  大叫喚大地獄。有十六小獄。何名大叫喚。取彼罪人著大鐵釜中。又置鐵鑊中。熱湯湧沸煮彼罪人。又擲大鏊上。反覆煎熬號啕大叫苦痛辛酸。餘罪未畢故使不死名大叫喚。久受苦已出大叫喚至寒冰獄。爾乃命終。習眾邪見。為愛網所牽。造卑陋行。墮大叫喚獄。

  燒炙地獄。有十六小地獄。何故名燒炙。將諸罪人置鐵城中。其城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又著鐵樓上。其樓火然內外俱赤。又擲著大鐵陶中。其陶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皮肉燋爛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故名為燒炙。久受苦已出燒炙獄至黑沙獄。乃至寒冰然後命終。為燒炙行墮燒炙地獄。長夜受燒炙苦。

  大燒炙地獄。有十六小地獄。縱廣五百由旬。將諸罪人置鐵城中。其城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皮肉燋爛萬毒並至。有大火坑火焰熾盛。其坑兩岸有大火山。捉彼罪人貫鐵叉上豎著火中重火燒炙皮肉燋爛。餘罪未畢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大燒炙至黑沙地獄。乃至寒冰爾乃命終。舍善果業為眾惡行。墮大燒炙獄。

  無間大地獄。有十六小獄。各縱廣五百由旬。捉彼罪人剝取其皮從足至頂。即以其皮纏罪人身。著火車輪蹍熱鐵地。周行反覆身體碎爛。皮肉墮落萬毒並至故使不死。又有鐵城四面火起。東焰至西西焰至東。南北上下亦復如是。焰熾回遑間無空處。東西馳走燒炙其身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罪人在中久乃門開。其諸罪人奔走往趣。身諸枝節皆火焰出。走欲至門門自然閉。餘罪未畢故使不死。又其中罪人舉目所見但見惡色。耳聞惡聲鼻聞臭氣。身觸苦痛意念惡法。彈指之頃無不苦時。故名無間地獄。久受苦已命終。為重罪行生惡趣。乃至寒冰地獄。爾乃命終。為重罪行生惡趣業。墮無間獄罪不可稱名。八大地獄各有十六小地獄。

  金剛山間別有十地獄十二

  二大金剛山間。有大風起名為僧佉。若使風來至四天下及八萬天下。大地諸山去地十裡。或至百裡飛颺空中皆悉糜碎。如壯士手把輕糠散於空中。由二大山遮止此風。若使風至四天下者。其中眾生溪河江海皆當焦枯。又山間風臭處不凈腥穢酷烈。若使來至四天下者。熏諸眾生皆當失目。又此二山多所饒益。亦是眾生行報所致。

  又二山間有十地獄。一名厚雲。二名無雲。三名呵呵。四名奈何。五名羊鳴。六名須幹提。七名優缽羅。八名拘物頭。九名分陀利。十名缽頭摩。雲何名厚雲。地獄罪人自然生身。譬如厚雲故名厚雲。雲何名無雲。眾生生身猶如段肉故名無雲。雲何名呵呵。苦痛切身皆稱呵呵故名呵呵。雲何名奈何。受罪眾生苦痛酸切無所歸依皆稱奈何。雲何名羊鳴。受罪眾生苦痛切身欲舉聲語舌不能轉直如羊鳴。雲何名須幹提華。獄皆黑如須幹提華色。雲何名優缽羅華。獄皆青如優缽羅華。雲何名拘物頭華。獄皆紅如拘物頭色。雲何名分陀利華。獄皆白如分陀利華。雲何名缽頭摩華。獄皆赤如缽頭摩華色。喻如有簞受六十四斛滿中胡麻。有人百歲持一麻去。如是至盡。厚雲地獄受罪未竟。如二十厚雲地獄壽。與一無雲地獄壽等。如二十無雲地獄壽。與一呵呵地獄壽等。如二十呵呵地獄壽。與一奈何地獄壽等。如二十奈何地獄壽。與一羊鳴地獄壽等。如二十羊鳴地獄壽。與一須幹提地獄壽等。如二十須幹提地獄壽。與一優缽羅地獄壽等。如二十優缽羅地獄壽。與一拘物頭地獄壽等。如二十拘物頭地獄壽。與一分陀利地獄壽等。如二十分陀利地獄壽。與一缽頭摩地獄壽等。如二十缽頭摩壽名一中劫。如二十中劫名一大劫。缽頭摩地獄中火焰熾盛。罪人去火一百由旬。火已燒炙去六十由旬。兩耳已聾無所聞知。去五十由旬兩目已盲無所復見。瞿波利比丘已懷惡心。謗舍利弗目揵連。身壞命終墮此缽頭摩地獄中(出長阿含經樓炭大同小異也)。

  經律異相卷第四十九

  經律異相卷第五十(地獄部下)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集  ·阿鼻地獄受諸苦相一

·十八小地獄各有十八獄圍繞阿鼻二

·六十四地獄舉因示苦相三  ·五大地獄示受苦相四

  阿鼻地獄受諸苦相一

  阿鼻地獄者(梁言無遮。又言無間。又言猛火入心)縱廣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鐵城七層鐵網。下有十八隔。周匝七重。皆是刀林。復有七重劍林。四角有四大銅狗。廣長四十由旬。眼如掣電。牙如劍樹。齒如刀山。舌如鐵刺。一切身毛皆然猛火。其煙臭惡。有十八獄卒。口如夜叉。六十四眼散迸鐵丸。狗牙上出高四由旬。牙端火流燒煎鐵車。輪網出火。鋒刃劍戟燒阿鼻城赤如融銅。獄卒八頭六十角。角抄火然。火化成銅復成刀輪。相次在火焰間。滿阿鼻城。城內有七鐵幢。火湧如沸鐵流融迸湧出四門。上有十八釜。沸銅湧漫滿於城中。二隔間有八萬四千鐵蟒大蛇。吐毒火中身滿城內。其蛇哮吼如天震雷。雨大鐵丸五百。又五百億蟲。八萬四千嘴頭火流如雨而下。滿阿鼻城。此蟲若下猛火大熾照八萬四千由旬獄上。沖大海沃燋山下貫大海底渧如車軸。若有殺父害母罵辱六親。命終之時銅狗化十八車。狀如寶蓋。一切火焰化為玉女。罪人遙見心喜欲往。風刀解時寒急失聲。寧得好火安在車上然火自爆。即便命終。坐金車瞻玉女。皆捉鐵斧斬截其身。屈伸臂頃直落阿鼻。從上隔如旋火輪至於下隔。身遍隔內。銅狗大吼嚙骨唼髓。獄卒羅剎捉大斧截以叉叉頸令起遍體火焰滿阿鼻獄。閻羅王大聲告敕。癡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獄。獄卒復從下隔更上上隔。經歷八萬四千隔掛身而過至鐵網際。一日一夜即閻浮提六十小劫。盡一大劫。作五逆罪。臨命終時。十八風刀如鐵火車解截其身。以熱逼故便作是言。得好色華清涼大樹於下遊戲不亦樂乎。作此念時八萬四千諸惡劍林。化作寶樹華果茂盛行列在前。大熱火焰化為蓮華。罪人疾於暴雨坐蓮華上。鐵嘴諸蟲從火華起穿骨入體躁動。一切劍枝。削於肉骨。無量刀林當上而下。火車爐炭十八苦事一時來迎。此相現時陷墜地下。從下隔上身如華敷遍滿下隔下火熾然。至於上隔身滿其中。熱惱急故張眼吐舌。萬億融銅百千刀輪。從空中下頸入足出。一切苦事過於上說百千萬倍。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復有眾生。犯四重禁虛食信施誹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祇物淫侄無道。逼凈戒尼姊妹親戚。造眾惡事。此人罪報。臨命終時。風刀解身偃臥不定如被楚撻。其心荒越發狂癡想。見己室宅男女大小。一切皆是不凈之物。屎尿臭處盈流於外。獄卒羅剎以大鐵叉擎。阿鼻獄及諸刀林。化作寶樹及清涼池。火焰化作金葉蓮華諸鐵嘴蟲化為鳧雁。苦痛之聲猶如歌詠。罪人聞此吾當遊中。坐火蓮華。眾物競分。狗食其心。俄爾之間。身如鐵華滿十八隔。此等罪人經八萬四千大劫。復入東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南西北方亦復如是。謗方等經。具五逆罪。破壞僧祇。污比丘尼。斷諸善根。具眾罪者身滿阿鼻獄。四支復滿十八隔中。此阿鼻獄但燒如此獄種眾生。劫欲盡時東門即開。見東門外。清泉流水華果林樹一切俱現。是諸罪人從下隔見明火暫歇。從下隔起婉轉腹行。[打-丁+聿]身上走到上隔中。手攀刀輪。時虛空中雨熱鐵丸。走於東門既至門閫。獄卒羅剎手捉鐵叉逆刺其眼。鐵狗嚙心悶絕而死。南西北門亦復如是。經歷半劫。

  十八小地獄各有十八獄圍繞阿鼻二

  阿鼻地獄。有十八小地獄。小地獄。各有十八寒地獄。十八黑闇地獄。十八小熱地獄。十八刀輪地獄。十八釰輪地獄。十八火車地獄。十八沸屎地獄。十八鑊湯地獄。十八灰河地獄。五百億釰林地獄。五百億刺林地獄。五百億銅柱地獄。五百億鐵璣地獄。五百億鐵輞地獄。十八鐵窟地獄。十八鐵丸地獄。十八尖石地獄。十八飲銅地獄。如是等眾多地獄。阿鼻地獄。死生寒冰中。寒冰獄死生黑闇處。八千萬歲目無所見。受大蟲身婉轉腹行。諸情闇塞為狐狼食之。後生畜生。五千萬身受鳥獸形。還生人中。六根不具貧窮下賤。經五百身後生餓鬼。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十八寒地獄者。八方冰山。山十八隔。復有十八諸小冰山。寒冰山間如瓦蓮華。高十八由旬。上有冰輪。縱廣正等十二由旬。如天雨雹從空而下。劫奪抄盜剝脫凍殺眾生。此人罪報欲命終時。一切刀風化為熱火。罪人作念我今雲何不臥冰上。作是念時。獄卒羅剎手執冰輪躡虛而至。罪人見已心便愛念。氣絕命終生冰山上。既生之後。十八冰山如以扇扇。一切寒冰從毛孔入。十八隔中遍滿一隔。剖裂擗拆如赤蓮華。冰輪上下遍覆其身。八方冰山一時俱合。更無餘辭但言阿羅。爾時罪人即彼作是念。我於何時當免寒冰生熱火中。爾時空中有鐵嘴鳥。吐火破冰啄腦。罪人即死。獄卒復以鐵叉打地[口*戒]言活活。應聲即蘇。身火猛熾願得前冰以滅此火。獄卒復以冰輪迎接置與獄中。如是十八隔中無不經歷。此寒地獄壽命歲數。如四天王天日月八千萬歲。罪畢下生賤貧鄙陋。五十世中為人奴婢。衣不蔽形食不充口。此罪畢已。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黑闇地獄者。十八重黑山。十八重黑網。十八重鐵床。十八重鐵縵。一山高八萬四千由旬。一一縵亦厚八萬四千由旬。一一縵間十八重鐵圍山羅剎如林。此山陰闇。偷佛僧燈明。偷盜父母師長。謗說法者。亦毀世俗論義師等。不忌尊卑不知慚愧。以此罪故命欲終時。眼有電光睒迅不停。即作是念。我有何罪常見是火。即閉兩目不願欲見。命欲終時。獄卒羅剎擎大鐵床張大鐵輪。如大隊雲乘。空而至。無形有聲。罪人欲往命終。坐鐵床上落黑闇處。刀輪上下斬斷其身。有大鐵烏嘴距長利。從山飛下來摷罪人。痛急疾走求明不得。足下蒺梨穿骨徹髓。如是慞惶經五百萬億歲日月如前。彼人頭打諸黑闇山。腦流眼出。獄卒羅剎以鐵叉叉安眼眶。罪畢乃出。為貧窮人。眼目角睞盲冥無見。或被癩病人所驅逐。如是罪報經五百身。過是以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十八小熱地獄者。如阿鼻獄。亦七重城七重鐵輞。無量諸惡以為莊嚴。以不從師教興惡逆心。不知恩養盜師害師。污師凈食坐師床坐捉師缽盂藏去不凈。作種種惡毒藥飲師。若沙門婆羅門。作諸非法無有慚愧。剝像破塔劫法寶物。殺伯叔父母兄弟姊妹。命欲終時。十八獄卒各以鐵叉擎置一隔獄。如大寶蓋雨微細雨。雨渧如華熱惱入心。見雨清涼即作念言。願我得坐蔭蓋之下。涼雨灑我不亦樂耶。氣絕命終。如一瞬頃即坐劍林上。百億劍刃。刃皆出火燒刺其身。空中寶蓋化為火輪。從上而下直劈其頂。身體碎裂為數千段。上雨銅丸從毛孔入。獄卒羅剎以大鐵叉刺罪人眼。或以鐵箭貫射其心悶絕而死。須臾還活坐劍床上。旋嵐猛風吹墮地獄。時閻羅王告言。獄種汝作眾惡。殺師謗師。汝今生處名拔舌阿鼻。汝在此獄當經三劫。作是語已即滅不現。

  刀輪地獄者。四面刀山。於眾山間積刀如輪。有八百萬億極大刀輪。隨次而下猶如雨渧。以樂苦惱他殺害眾生。命終之時。患逆氣病心堅如石。即作是願。得一利刀削此諸患不亦快乎。是時獄卒頂戴刀輪翳令不現。至罪人所卑言遜辭。我有利刀能割重病。罪人歡喜即自念言。唯此為快。氣絕命終生刀輪上。如醉象走墮刀山間。是時四山一時俱合。四種刀山割切其身。不自勝持悶絕而死。獄卒羅剎驅蹙罪人。令登刀山來至山頂。刀傷足下乃至於心。畏獄卒故匍匐而上。既至山頂。獄卒手執一切樹揲。未死之間鐵狗嚙心楚毒百端。鐵蟲唼食肉皆都盡。尋復唱活。腳著鐵輪從空而下。一日一夜六十億生六十億死。如是眾多如四天王壽八千萬歲。罪畢乃出墮在畜生。五百世中有供眾口。復五百世受卑賤形。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劍輪地獄者。縱廣正等五十由旬。滿中劍樹其樹多少。如稻麻竹葦。一一劍樹高四十由旬。八萬四千劍輪為葉。八萬四千劍輪為華。八萬四千劍輪為果。八萬四千沸銅為枝。以樂殺無厭。如此罪人臨命終時。遇大熱病即作念言。我今身體時熱時寒。舉身堅強猶如鐵砧。即作願言。得金剛劍割卻此患樂不可言。是時獄卒即自化身。如己父母親友之形。在其人前而告之言。我有秘法如卿所念當用相遺。罪人雲急急欲得。氣絕命終如馬奔走生劍華中。無量劍刀削骨破肉碎落如空。復有鐵烏。從樹上下挑眼啄耳。有大羅剎。手捉鐵斧破頭出腦。鐵狗來舐死已唱活。驅令上樹。未至樹端身碎如塵。一日一夜殺身如塵不可稱數。殺人罪故受如此殃經八萬億歲生畜生中。身常負重死復剝皮。經五百世還生人中。貧窮短命多病消瘦。過是已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火車地獄者。一一銅鑊。縱廣正等四十由旬。滿中火。下有十二輪。上有九千四火輪。自有眾生為佛弟子。及事梵天九十六種。及在傢者誑惑邪命諂曲作惡。如此罪人欲命終時。風大先動身冷如冰。即作是念。何時當得大猛火聚。入中坐者永除冷病。作是念已。獄卒羅剎化作火車如金蓮華。獄卒在上如童男像。手執白拂鼓舞而至。罪人愛著。若坐此上快不可言。氣絕命終載火車上。支節火然身體燋散。獄卒唱活應聲還活。火車轢身凡十八反碎身如塵。天雨沸銅遍灑身體即便還活。如是往反上至湯際下墮鑊中。火車所轢一日一夜九十億死九十億生。此人罪畢生貧賤傢為人所使。系屬於他不得自在。償利養畢久乃得脫。由前出傢善心功德。遇善知識為其說法。心開意解成阿羅漢。

  沸屎地獄者。八十由旬十八鐵城。一一鐵城有十八隔。一一隔中四壁皆有百億萬劍樹。地如刀刃。刃厚三尺。於其刃上百千蒺梨不可稱計。一一蒺梨及劍樹間。生諸鐵蟲其數無量。一一鐵蟲有百千頭。一一頭有百千嘴。嘴頭皆有百千蚖蟲。此諸蚖蟲口吐熱屎。沸如融銅滿鐵郭內。上有鐵網鐵烏。以破八戒齋。污沙彌尼式叉摩尼。污比丘戒比丘尼戒。污優婆塞戒優婆夷戒。如是七眾及餘一切。污僧凈飯污父母食。偷竊先啖不凈手捉。及僧知事以自恃故污僧凈食。四部弟子以不凈身坐僧祇床。犯偷蘭遮久不懺悔。虛食僧食坐僧眾中與僧佈薩。如是眾多無量不凈惡業罪人。臨命終時舉身皆香。如麝香子不可堪處。即作是念。當於何處不聞此香。獄卒化身猶如畫瓶中盛糞穢。至罪人所以手摩觸。令彼罪人心生愛著。氣絕命終墮沸屎中。身體糜爛眾蟲唼食削骨徹髓。以渴逼故飲熱沸屎。蚖蟲蛆蟲唼其舌根。一日一夜九十億生九十億死。罪畢乃出生貧賤傢不得自在。設生世時恒值惡王屬邪見主。種種惡事逼切其身。癭瘇惡創以為衣服。宿世聞法善因緣故。遇善知識出傢學道成阿羅漢。

  十八鑊湯地獄者。有十八鑊。縱廣正等各四十由旬。七重鐵網滿中沸鐵。五百羅剎鼓大石炭。燒其銅鑊焰焰相次。經六十日火不可滅。閻浮提日滿十二萬歲。鑊湯上湧化成火輪。還入鑊中。以毀佛禁戒殺生祠祀。為啖肉故焚燒山野傷害眾生。生啖眾生以火焚燒。如此罪人命欲終時。身心煩悶失大小便不自禁制。或熱如湯或冷如冰。即作是念。得大溫水入中沐浴不亦樂乎。獄卒羅剎化作僮仆。手擎湯盆至罪人所。心生愛樂。氣絕命終生鑊湯中。速疾消爛唯餘骨在。鐵叉掠出鐵狗嗗之。嘔吐在地尋復還活。獄卒驅蹙還令入鑊。鐵鑊熱故攀劍樹上。骨肉斷壞落鑊湯中。一日一夜恒沙死生。罪畢生為豬羊雞狗。短命之處無不經歷。如是受身八千萬歲。命終之後還生人中。受二種報。一者多病。二者短命。過算數劫遇善知識。受持五戒行六波羅蜜。

  灰河地獄者。長二百由旬。廣十二由旬。下有利刀岸上劍樹。滿中猛火廣十二丈。復有融灰以覆火上。厚四十丈。以偷盜父母師長善友兄弟姊妹。如是癡人無有慚愧。不識恩養不從師教。此人罪報命欲終時。氣滿心腹喘息不續。即作是念。我心如泥氣滿胸中。得一微火爆我身者不亦快乎。獄卒應念化作妻子。手擎火爐微灰覆上。至罪人所。罪人歡喜。氣絕命終生灰河中。諸劍樹間有一羅剎。手執利劍欲來傷害是人恐怖走入灰河。舉足下足刀傷其腳。劍樹雨刀從毛孔入。羅剎以叉叉出其心。躄地悶死尋復還活。一日一夜五百億生五百億死。饑渴逼故張口欲食。劍樹雨刀從舌頭入。擗腹裂胸悶絕而死。由前世聞法僧名故。罪畢之後得生人中。貧窮下賤。覺世非常出傢學道。時世無佛成辟支佛。世若有佛成阿羅漢。

  劍林地獄者。八千由旬滿中劍樹。有熱鐵丸以為其果。樹高二十四由旬。以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作惡口業無慈愛心刀杖加人。臨欲終時心如糊膠處處生著。即作此念。我心縛著觸事不舍。耽酒嗜色雖遇苦患心猶不息。得一利刀以割截此愛。獄卒應聲化為侍者。執鏡語言。汝心多著可觀此鏡。見利劍像。

  以即作是念。我體羸弱以不堪欲事。得此利劍。割斷我心不亦快乎。作此念時氣絕命終受餓鬼身。諸劍樹間化生鐵丸。從頂入口出腸胃燋爛。獄卒打撲驅令上樹。鐵嘴蟲啖以怖上樹。如是展轉悉經劍林。一日一夜八萬生死。罪畢之後生饑饉世及疾病劫。為人卑賤口氣恒臭人所惡見。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刺林地獄者。八千由旬滿中鐵刺。一一刺端有十二劍。樹上復有大熱鐵鉤。以惡口兩舌綺語不義語。調戲無節誑說是非。說經典過毀論議師。如此罪報命欲終時咽燥舌幹。即作此念。得一利刺刺頸出血。令眾脈間流註眾水不亦快乎。獄卒羅剎化作父母手執明珠。珠頭生刺持用擬口如水欲渧。罪人歡喜氣絕命終。如雷電頃生刺林間。獄卒羅剎手執鐵鉤拔舌令出。八千鐵牛有大鐵犁耕破其舌。一日一夜六百生死。過是已後得生人中。肩狹面皺語言[口*騫]吃。如此罪人體生諸瘡。膿血盈流經五百世人所惡見。過是已後雖有言說人不信受。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銅柱地獄者。有一銅柱林如火山。高六百由旬。下有猛火火上鐵床上有刀輪。間有鐵嘴蟲鐵口烏。以貪惑滋多染愛不凈。非處非時行不凈業。設有比丘尼婆羅門等諸梵行者。若非時於非處犯不凈法。乃至一切犯邪行者。如此罪人臨命終時。舉身反強振掉不定。即作是念。得一堅大銅鐵柱者。縛此身體令不動搖。獄卒應時化作僮仆。手執鐵杖至罪人所。白言長者。汝今身強餘物皆弱可捉此杖。心即歡喜氣絕命終。如弄杖頃生銅柱頭。猛火焰熾焚燒其身。驚怖下視見鐵床上。有端正女。若是女人見端正男。心生愛著從銅柱上下投於地。銅柱貫身鐵網絡頸鐵嘴諸蟲唼食其軀。落鐵床上。男女俱時六根火起。有鐵嘴蟲從眼而入從男女根出。若污戒者別有九億諸小蟲輩。如[蟲*巢]蛆蟲有十二嘴。嘴頭出火唼食其體。一日一夜九百億生九百億死。出生鳩鴿身經五百世。復生龍中經五百身。後生人中無根二根。及不定根黃門之身經五百世。設得為人。妻不貞良子不慈孝奴婢不從。過是已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鐵機地獄者有一鐵床。縱廣正等四百由旬。上安諸[撼-咸+巳]。[撼-咸+巳]間皆有萬億鐵弩。鐵弩鑊頭百億鋒刃。以為貪欲故不孝父母。不敬師長。不從善教殺害眾生。此人命終身體戰動六竅汁流。見自己床如兜羅綿。得堅冷處臥不亦快耶。獄卒羅剎。以叉擎床銷火毾[登*毛]至罪人所。歡喜欲臥。氣絕命終生鐵機上。萬億鐵[撼-咸+巳]關從下動鐵[撼-咸+巳]昂無量。鐵弩同時皆張二鐵。箭射罪人心。一日一夜六百億生死。後生畜生中經五百世。還生人間。貧窮下賤為人所使。多墮刑獄恒受鞭撻。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鐵網地獄者。八十九重諸鐵羅網。一一網間百億鐵針。一一鐵針施五關[撼-咸+巳]。以邪心諂曲妖媚惑人。心懷讒賊晝夜惡念。臨命終時身體搔癢。即作此念。得一束針攙刺不亦快乎。作是念時獄卒化為良醫。手執利針唱言。治病。罪人心喜氣絕命終生鐵網間。[打-丁+聿]身下過眾[撼-咸+巳]皆動。無量諸針射入毛孔。如是婉轉諸鐵網間。如剎那頃死生。罪畢乃出生於邊地無佛法處。亦不聞說世間善語何況正法。雖生人中三惡道攝。後遇善知識雖得聞法心不解瞭。

  鐵窟地獄者。餓鬼道中最上苦法。有一鐵山。縱廣正等二十五由旬。山上復有五百萬億大熱鐵丸。一一鐵丸團圓正等十三由旬。山間復有百千刀劍。是時彼山東開小孔。如摩伽陀升但出黑煙。以慳貪縛著心如金剛。但樂求索無有厭足。父母妻子悉不給與。師長教授視如糞穢。奴婢親友不施衣食。如是慳人不慮無常。護惜財物猶如眼目。命欲終時諸情閉塞。口噤不語心中默念。我死之後是諸惡人。食我財物如啖鐵丸。處我窟宅如處闇室。作是念已。獄卒化為慳人。多收財物以火焚之。罪人心喜氣絕命終生火山上。猶如融銅鑄鐵窟中。劍蟲刀蟲唼食其軀。煙熏其眼不見火焰。東西馳走頭打鐵山。鐵丸從頂徹足。一念頃死生。罪畢乃出生餓鬼中。其身長大數十由旬。咽如針筒腹如大山。東西求食融銅灌咽。經八千歲。生食膿唾血鬼中。復生廁神豬狗等中。罪畢乃生貧窮卑賤無衣食處。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鐵丸地獄者。八十由旬滿中鐵城。八十八隔。一一隔中有五刀山。持用覆上。下有十八大惡鐵蛇。皆吐鐵劍劍頭火然。以毀辱佈施言施無報。勸人藏積。向國王大臣沙門婆羅門及一切眾。說施無因亦無果報。此人臨終頸強脈縮。回轉不語不喜見人。低視而臥心中但念。我積財寶。得與我俱快不可言。獄卒化作其妻捉熱鐵丸。化作寶器在其人前。語言。我隨汝死婉轉相著終不相離。氣絕命終生鐵城中東西馳走。鐵蛇出毒纏繞其身節頭火然。即作是念。願天愛我降註甘雨。應念即雨大熱鐵丸項入足出。罪畢乃為貧窮孤獨喑啞之人。歲數如鐵窟說。遇善知識發菩提心。

  尖石地獄者。有二十五石山。一一石山有八水池。一一水池有五毒龍。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尼。優婆塞優婆夷。九十五種梵志等法。或犯輕戒。久不懺悔心無慚愧。命欲終時。心下氣滿腹脹如鼓。飲食噎吐水漿不下。即作是念。得一尖石塞我咽喉不亦快乎。是時獄卒化作良醫。拗捉尖石作大藥丸著其口中。告言閉口。心生歡喜。氣絕命終生石山間。無量尖石從背入胸出。獄卒復以鐵叉叉口以石內中。一日一夜六十億生。此是生報。從此命終墮黑繩地獄。黑繩地獄者。八百鐵鎖八百鐵山。豎大鐵幢兩頭系鎖。獄卒馳踧令貪鐵繩上走。不勝下落墮鑊湯中。馳起渴急飲鐵吞石而走。一日一夜經歷是苦凡十萬遍。罪畢生世為人僮仆。遇善知識為說實法。得阿羅漢。

  飲銅地獄者。千二百種雜色銅車。一銅車上六千銅丸。以慳貪嫉妒邪見惡說。不施父母妻子眷屬及與一切。心生慳嫉見他得利如箭入心。如是罪人欲命終時。多病消瘦昏言囈語。是時獄卒化以銅車載果至罪人所。得已歡喜。即作念言。得此美果甚適我願。氣絕命終生銅車上。不久即往生銅山間。銅車轉頸。獄卒以鉗挓口飲以烊銅。迷悶躄地唱言饑饑。尋時獄卒擘口令開。以銅鐵丸置其口中。吞十八丸。節節火然東西馳走。經於七日爾乃命終。獄卒唱言。汝前身時。諛諂邪見慳貪嫉妒。以是因緣受鐵丸報。或曾出傢毀犯輕戒。久不悔過虛食信施。以此因緣食諸鐵丸。此人罪報億千萬歲不識水谷。受罪既畢還生人中。五百世中言語[口*騫]吃不自辯瞭。以宿習故食後啖土塊。過是以後遇善知識發菩提心(出觀佛三昧法經第五卷)。

  六十四地獄舉因示苦相三

  一曰腳蹋。先蹋殺人今為獄鬼所啖。經二百歲。

  二曰刀山。先殺眾生今受罪二百歲。三曰審諦。嗔心罵人以為鳥獸。五百歲中鐵杵撞口。罪畢受生人頭鳥身。口常言罪。

  四曰抱刀劍。自犯淫戒。又犯持戒人。五曰沸沙。先以熱灰覆眾生上。

  六曰沸井。井水常沸。以惡心用不凈物致井中。罪畢百歲為井中蝦蟆。七曰灶窗獄卒。以人倒內灶窗中。此女生時。以顧影衣裔他男子。八曰啞鬼。獄常燒鐵鉹烙其舌。生時父母及師喚之不應。經二百歲後生為啞人。九曰熱灰。七百裡滿中熱灰。此人生時起淫欲心。就貞女宿終不果遂。受罪二百歲。後生患瘡及恐怖。十曰沸屎。三萬裡滿中屎尿。驅人入中。昔賜人好食。嗔言如食不凈。受罪五百歲為豬。

  十一曰膀臭。縱廣二千五百裡。滿中膿血。此人生時以不善心入聖人室失氣泄穢。受罪二百四十歲。後生貧賤人中身體常臭。十二曰不凈。縱廣千裡滿中涕唾。慢心不凈手捻香供養大聖。後生人中常慢。十三曰不凈。六百裡膿。生時食正中。有鼠屎狗食不凈。投凈食中。受罪二百歲出生作狗。十四曰黑耳常闇。生時以不善心障佛光明。受罪七百歲。十五曰縱廣四萬裡。恒被斫射打剔推岬。此人生時作五逆業。受罪動經數劫。若展轉諸獄。故亦有劫數也一萬歲。十六曰相殺。婦殺夫夫殺婦。母殺兒兒殺母。其人昔時殺他人父母。並殺眾生父母及兒。及生人中。父母子孫皆悉早死。十七曰斫身。恒為獄鬼所斫。先斫眾生故。後生喜遭縣官。十八曰火車。此人猶燒殺眾生。後生被燒。十九曰不識法。滿中癡人聞揵捶聲。慢心而臥。後生邊地。二十曰鐵熬。熬蝦蟹故。後生短壽。

  二十一曰餓鬼。身長四十裡。腹如萬斛簞。頸長十裡。恒苦饑渴口氣恒臭。見食化成炭。飲成膿血。猶食齋食不持齋。後生八百世常作羅剎。二十二曰剛炭。盜心取他物手捧剛炭。後生貧賤為人所使。二十三曰鑊湯。生時惡心以熱湯澆地蟲。二十四曰鐵床。淫他婦女逼犯持戒女人。男抱銅柱女臥鐵床。二十五曰鐵丸。猶炮煮雞鴨子。後生常苦迷荒。二十六曰貢高坐地獄。生時貢高食他信施。自恃有德起心貢高。二十七曰黑耳。獄鬼以刀節節支解。淫比丘。後生下賤女人之中。五百歲作黃門。二十八曰寒冰獄。生時擲眾生致寒凍處。後生貧賤常無衣服。二十九曰石窟。滿中煙火。惡心熏殺眾生。三十曰權收。鬼獄收之以嗔心滅屑殺蟣虱。

  三十一曰[打-丁+(恙-心+皿)]。山以[打-丁+(恙-心+皿)]殺蟣虱。後生短壽。三十二曰熱湯澆身。披著好衣誘他婦女。罪畢為鳥獸。三十三曰餓鬼。身長三十裡。咽下有癭決膿食之。或見好食。眾鬼競奪不得食之。得他好食不先上上座食。後生貧窮。三十四曰餓鬼。身長十裡或五裡。身毛剛利。慳不施食實有言無。後生貧賤多無飲食。三十五曰惡狗。多諸惡狗牙利如劍。獄鬼喚狗競共嚙之。生時喚狗嚙殺眾生。後得為人喜被狗嚙。三十六曰鐵杙。驅人履之。生時含毒看父母師長。後生毒蛇中。三十七曰剝皮。鬼恒利刀剝其皮。生惡心剝人衣被。及剝眾生皮。後生人中常為人所剝奪。三十八曰倒懸。獄卒悉取人倒懸。生時倒懸眾生。三十九曰畜生。獄鬼洋銅灌其口。負債抵而不還。後五百歲中。為人牛馬奴婢。喜得鞭打。四十曰耕身。獄鬼以鐵犁耕身。生時耕地傷眾生。惡心稱懀。四十一曰鏃眼。獄鬼常以鐵鏃鏃其眼。生時惡心惡眼看其父母。後生人中眼常通睛。四十二曰刀兵。獄鬼斫射。此人生時嗔心相殺。後生人中喜得斫射。四十三曰割刺。獄鬼生割其肉。此人生時惡心割人肉。罪畢為人喜得割刺。四十四曰鐵磨。獄鬼以鐵磨磨人。此人生時以惡心磨殺磨此中蟲。四十五曰[打-丁+蒙]弄。滿中鐵磨。獄鬼驅人入磨磨之。四十六曰[打-丁+蒙]弄。此人生時。見眾生入[打-丁+蒙]弄中。生惡心我誓不救。後生人中身體黃熟。四十七曰石臼。卒驅入臼中搗之。此人生時惡心搗殺眾生。罪畢為螺蚌。四十八曰憍慢。人頭蛇身。此人生時臥地誦經。四十九曰水地獄。水停住不流。此人生時抑人水中沒溺而死。五十曰[仁-二+屬]儒。獄鬼石岬人頭。此人生時慢心。使父母師長倚。令其兒生言不恭敬。

  五十一曰鐵棒。獄鬼常使其身棒鐵此人生時以惡心殺蟣虱。五十二曰恐怖。常為牛頭阿旁所恐。此人生時常恐人故。五十三曰鐵杙。水底佈鐵杙。獄鬼驅人入水中刺身流血。生時嫉妒佈杙傷人。五十四曰飲洋銅。生時慢心學父母師長語。後常蹇吃。五十五曰鐵鏃。獄鬼以鐵鏃鏃其眼。此人生時惡心生刺眾生瞳子。罪畢為盲人。五十六曰鐵叉獄。獄鬼以鐵叉叉人。此人生時惡心叉魚及餘眾生。五十七曰蛆蟲。唼食人身。此人生時蛆妒傷人。及六畜財物。罪畢為人身患惡瘡。五十八曰刀解手。獄鬼以利刀解其兩手。此人生時以慢心。用不凈手捉經。五十九曰啼哭。獄鬼護來恐怖令其啼哭。此人生時常憂錢財以營淫欲。後生為人恒苦少財。六十曰鐵拘。獄鬼常以鐵拘拘其身體。此人生時拘殺眾生。六十一曰洋銅。獄鬼洋銅灌其口。此人生時惡心。妄語兩舌惡罵綺語。罪畢為人口氣常臭。六十二曰洋銅灌手。此人生時心不敬道。以不凈手捉沙門衣。六十三曰射身。獄鬼以箭射之。此人生時惡心射殺眾生。

  六十四曰無擇(梁言生終)凡有五王者。一曰隨王。二曰劫王。三曰醜王。四曰自然王。五曰眾生王。皆發信心大乘誓願度地獄眾生。諸地獄罪畢者來入此中。斷其昔行作罪多少。舍地獄身受中陰形如三歲小兒。更隨行業從父母受生(出問地獄經)。

  五大地獄示受苦相四

  活大地獄。惡心嗔爭以槊相刺。鐵抓相攫血相塗漫。痛毒逼切悶無所覺。冷風來吹。獄卒喚活罪人還活。是故名為活獄。此中眾生前世好殺物命牛羊禽獸。為田宅國土錢財等利而相殺害。受此罪報。合會大地獄。羅剎獄卒。作種種形諸惡獸頭。而來吞啖咬嚙罪人。兩山相合熱鐵輪轢。熱鐵臼搗亦如押油。聚肉成積血流成池。雕鷲虎狼各來牽掣。此人前世多殺眾生還受此形獄。又以力勢相凌拄押羸弱。受兩山相合罪。慳貪嗔恚愚癡怖畏。斷事輕重不以正理。或破正道。受熱鐵輪轢鐵臼搗。

  第四第五名叫喚大叫喚。此大地獄其中罪人。羅剎獄卒頸黃眼赤火從中出。著朱色衣身肉堅勁。走射罪人。罪人狂怖叩頭求哀。呼大將軍小見憐愍。將入熱鐵地獄。縱廣百由旬。驅打驅走足皆燋然。脂髓流出如笮蘇油。鐵棒頭額其腦流出如破酪瓶。復將入鐵閣屋間。黑煙來熏。互相堆押意欲求出。其門已閉大喚[口*睪]呼聲常不絕。此人前世鬥秤欺誑。非法斷事受寄不還。侵凌下劣惱諸貧窮令其號哭。破他城邑壞人聚落。傷害劫奪舉城叫呼。詐誘令出而復害之。今受叫喚地獄。熏殺穴居之類幽閉囹圄。或闇煙窟中而熏殺之。或投井中劫奪他財。皆受大叫喚地獄罪報。

  第六第七熱大熱地獄。中有二大銅鑊。咸沸水滿中。羅剎獄卒以罪人投中。腳上頭下骨節解零。以釵釵出冷風吹活復投炭坑中。或著沸灰中。從灰中出放熱沙中。又以膿血而自煎熬。從炭坑出投之焰床強驅令坐。眼耳鼻口及諸毛孔一切火出。此人宿世惱亂父母師長沙門婆羅門諸善好人。惱令心熱今受熱地獄報。或有前世煮殺生繭。或生爛豬羊。或以木貫人腹而生炙之。或焚山野及諸聚落佛圖精舍及天祠。或推眾生著火坑中。故生此地獄。阿毗地獄縱廣四千裡。其處最深。獄卒羅剎從頭剝皮乃至其足。以五百釘釘其身體如挓牛皮。熱鐵火車躒其身。驅入火坑令抱炭出。利刀劍槊飛入身中迷悶萎熟。或顛匐墮落。此人宿行多造大惡。五逆重罪斷善根。法言非法非法言法。破因破果憎嫉善人。入此地獄受罪最劇(出大智論略其小同取其尤異)。

  經律異相卷第五十

第3部分經律異相相關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完整版儀軌

【香贊】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三拜)【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em

慈悲藥師放生簡軌

1.祈請本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遍) &nbs

凈業朝時課誦

01 爐香贊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云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02 請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03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

佛藏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