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咒七開示——念誦真言的三種方法

助印经书

跡。那要是比諸世俗的人呢——口業造惡業,心業造惡業的人呢——那是有不可思議的功德的。

  再一類人呢,是心也在念,口也在念,這個心念呢,可能會想種種佛的功德,憶念藥師佛的愿望啊。我們憶念佛的愿望,這十二大愿中,不管哪一個愿望,我們都會看到,藥師琉璃光如來世尊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唯一目的就是令種種有情來成就菩提,成就像他一樣的菩提,身相光明,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具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影暢表里,燦爛于世間,令一切眾生得到這樣的功德,這是一個愿望。那像有人說缺衣食,乃至說缺戒,求官求財,求男女,身心健康等等,那他都能答應你,給你帶來有利益的、善巧的法則,或者說結果?實際從因果上是絕對說得通的。我們回向他的愿望,來稱念他的名號,就是順愿來念佛,就是憶佛念佛,口上稱念佛的心咒,心念中維系著佛的這種大愿功德,這樣念呢,其利益呢,唯佛與佛能知。也可能是你不能圓滿地親證這樣的功德,也可能你有瞬間的疑惑,好比說有人說求男女得男女,求官位得官位,求衣物得衣物,那我求身體健康,轉女成男,我怎么看不見呢?他就會有疑慮。哪怕是有疑慮的,順著這個愿望念,他就不斷地在消除你的疑慮,使你的性德坦露。所以我們一般的發這個愿的實質的力量,從我們可思議的因果中觀察不到。

  所以第三種念呢,就要順性來念了。所謂性者,我們都知道,佛性也好,自性也好,本性也好,說法不一。佛陀給我們留下一個最珍貴的教誨,他用他的一生,或者說諸佛如來出世,都用他們的生命的作為,來昭示著這個真理。這個真理不是造就出來的,是佛在沒有成佛之前如實地安住在世間,只是說諸佛如來把它證實,完整地親證了這種真理與事實,就是諸佛無我,或者說法無自性的實相印,也就是我們講的本質。我們一旦認知了這種空性不可得,無自性的本質,那我們就知道,阿彌陀佛也好,藥師佛也好,諸佛如來所發的大愿,藥師佛十二大愿,你讀每一個愿你都感覺到是真實的,它是從真實義、順性義、究竟義上來如實地表達的一種真實心愿,大悲大智的心愿,而不是我們思維業報的心愿,或者說我們通過染著思維、取舍思維這種對比、對立建立起來的誓愿。這樣的誓愿呢,我們就會多有疑慮。那我們順性來念,以無得所失、無所對待的心智來念藥師佛的真言,或者來稱念他的誓愿,我們就會體會到他愿愿都是真實的、究竟的,是慈悲的。何以故呢?他從性空的這種本質中表達出來,他美好的、真正的、善愿的、出世的唯一的愿望就是利世,沒有自私的東西。他說“設我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光明照耀無量無邊無數世界”,實際光明照耀無量世界干什么呢?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干什么呢?令一切眾生與我無異!他每一個愿都是遵循著一個利益世間而成就的這樣一個法則——不為自求,所以在人我法三個因緣上,他是不留這種所謂的我執與法執,于布施者、于布施的物、布施的對象,他是不在這殘留的。所以以性空的善巧,以無染的善巧來觀察世間有情之所需,發此大愿,以利有情故而成就菩提。

  很多人在這個地方可能是不太容易理解,那曇鸞法師舉了一個例子,說諸佛如來呢,就像要把一切眾生的煩惱心,我們積攢的煩惱業,就像柴一樣,要把它點燃起來,怎么辦呢?先要點燃自己。他在點燃這個大的業力的心柴的時間呢,他自己要先燃燒,自己燃盡了,已經成菩提了,其他的也在燃燒。那么諸佛如來他順性的回施利益一切世間有情,就是不求任何的回報,就是為了利世,所以無畏于利世,無染于利世,就是真誠心利世與深心利世。知道無一個眾生可度,何以故呢?無一個眾生實有眾生,只是眾生妄想執著而產生種種法界,因為執著而相續故,產生這種法界的差別,實在無一法可得,但是就因為有情的迷失的這種我的執著與法的執著造成了不同的法界,諸佛如來出世證得了這個無自性性,空性,順著空性發出如實的愿望,饒益這些一切執著于人、執著于法的有情,回施他們究竟的菩提,究竟的利益。這是真實不虛的。

  所以藥師如來所發的大愿呢,是從究竟義上來發的,那我們要是不從究竟義上,求男女得男女這世尊也太沒意思了,求官位得官位也太迎合世俗了,求飲食得飲食的——不是。世尊是順性,先以眾生之需求為表達,令其入佛智,乃至菩提。那這樣呢,我們就從我們自心,想消除自心疑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順性地來稱念彌陀的甚深的愿力,來觀察到自性,通過他的愿力觀察到自性,通過自性觀察到愿力的真實與究竟。

  因為我們一般的有情發的愿呢,是滿足我們個人的心地的需求,習氣的需求。諸佛如來完全是順應眾生的需求予以究竟的教誨。這樣呢,不是功德的問題了,這樣沒有功德了。其利益呢,廣大無邊,不可以功德稱頌了。所以,如是功德勝利,唯佛與佛能知,乃至說像《藥師經》講,一生補處菩薩能了知,一切其他有情是不能了知的。為什么呢?這不是言語、意識所能表達的,唯有親證這種功德。那我們沒有親證怎么辦呢?順應佛陀順性的這種愿力或者誓愿力、這個真言,我們來稱誦。這個真言呢,就是他的最衷心的愿望。就像把十二大愿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諦莎訶”。那么藥師七佛,每一個如來所發的愿全部集中起來,也沒有出這一個真言的內容。那我們念這一句呢,能完全地表達諸佛如來順性的愿望,真實的功德,絲毫不虧欠的,就是一絲都不虧欠。

  我沒來之前,有一個學佛的博士,給我提了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他說阿彌陀佛這個教法中,用哪一句話,哪一個東西,哪一個因緣來表達他的實相的利益呢?是名號嗎?是愿望嗎?是他的妙色身相嗎?是他的國土嗎?我回答得也比較簡單,我說在一切處時皆是實相!為什么呢?我們可以有兩種方法來使自己的身心得到究竟的安樂:一個是回歸于實相,一個是運用實相。運用實相就是一切時處無對無待,究竟安穩;再有就是回歸,你在每一個業力現緣生起的時間呢,你要知道回歸,你要知道不可得性,幻化性,無常性,你要了知它,要如實地觀察與運用,開始呢可能跟你有距離,但逐漸你會貼切地去感知到這個實相的安樂與究竟的功德與利益。因為我們這個心呢,我們一般人談的心是浮躁的心、變異的心,是自己的所知心、業習心,見聞覺知所認知的東西,這個心是安不住的。這個心若覺悟它是可以回歸到安心的,了知它的本質,即下可以安心。要不然你想在這里面找出來另外一個安心的東西,那是不可得的。

  那我們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這個甚深的功德心咒,也就是他的甚深的誓愿,若顯說密說都可以說的一個誓愿,集中的表現于“唵,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三沒揭諦莎訶”,這樣一個短淺的語言上,實際它就是實相,它就是印契,它可以印契一切本來都是實相,它可以印契大地山河就是法王身,它可以印契你的一切身口意作為本性圓滿,它可以印契,它可以昭示,它可以權顯。這個地方的功德是贊莫能盡的,用語言是沒法贊盡的,無量眾生各以舌根,各以語言,來盡未來際贊嘆也是贊嘆不盡的。若是親證者知,運用者知,諸佛如來知。

  那你說我們來打七是為了功德嗎?要是為了功德,那我們順著藥師佛的愿望來審思觀察;要不是為了功德,純粹是為了贊美與感恩,那就順性來念,不為得失,只為利世故。藥師佛如何作為我也如何作為,藥師佛的功德,我全體融入此功德,不再造作,不再對待,只是唯一的贊美與隨順,那你就能全體感覺到藥師佛的功德究竟是什么,你的身心作為就可以融入到藥師佛的這種不可思議的、影暢表里的無量無邊的光芒,照耀著一切幽冥苦難的眾生,使一切不滿足的眾生得到滿足,得到安樂,得到解脫。這個角度諸位菩薩可以去思維觀察。

  那這三種念中呢,我們大部分人都會經歷過這種嘴念心不念的狀態,這個沒問題的,這個很正常,但有一點你要知道,你在這里面的實踐是很珍貴的,這一個月一晃就過去了,你一出這個門——就像安居一樣,你一出這個安居的時間,沒機會了,很多機會都沒了,你不造業也造業去了,你不迷失也迷失去了,你不習慣也習慣去了。那我們打七的這個時間是很珍貴的,實際每個時間都很珍貴,但這個地方它會集中地表現著一種共修的難得,專一的難得,于一個特殊環境的難得與稀有,它會給你帶來一個不共的加持,就是我們于殿堂外的人都有不共的加持,我們的身心會受到不共的加持與喚醒力,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我是有感受的。我在外面有事情跟他們談,聽到大家念,我自己第一天聽和今天聽完全是不一樣的。第一天聽心里就有點緊張,今天就松弛了,有松弛的感受,那也可能一星期以后你自己就會感覺到什么叫松弛,什么叫隨順佛陀的愿望,什么樣的力量會產生在你的身心世界,或者說會產生在我們與佛陀相應的這種身心世界。因為這個空間像結界一樣,我們都知道,這個茶杯可以裝水的,但我們把茶水倒在手掌上就不行,倒到布上不行,倒到非容器上都是不行的,那是為什么呢?那這個房子也像一個容器一樣,它可以把我們的修持的法益集中的表現出來,像一個杯子一樣,可以給我們帶來一個明確的安穩相,一個如實的利益。十分難得,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因為他們有事情,我本來說是打七啊,跟大家一起念一念,有事情,不去又不行,因為是寺廟的事情,我想一想呢,也不能怨什么,只是感覺到自己的業緣跟大家有一點差異,不能說好壞,但是為了大家能更好地打七,我感覺該做的事情,像現在也有很多出家師父,也在外圍為我們這個打七服務,這個也是很正常的,那我們打七的人就安安心,盡量地在第一種念法上呢警覺自己,不要辜負自己的時間,那起碼說呢,我心念——我口念,我心里能憶念佛陀的功德,或者說,能盡量地跟這一句真言相應,有雜念了不用去壓抑它,你觀察觀察它,它也就消失了,也不用去怕它,也不去用埋怨它,只是說在這個地方越松弛越好,它也就慢慢的,你也就習慣它了。那來一個(妄念),等于說你來接受一個藥師佛的教誨,你來接受藥師佛的攝受,這樣呢,讓它一個一個來,慢慢地,也可能我們的心,我們的妄想紛飛的心,就會休息下來,也可能心也念了,口也會念了,也可能真正地證到一個所謂的順性稱念的善巧與這種究竟安心的機會,那在于我們每一個打七的菩薩們自己的這種善觀察,善引導。所以從這三個角度提醒大家,就像某師講的,我們能比較好地深入地去實踐這個法則。

藥師咒七開示——念誦真言的三種方法相關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完整版儀軌

【香贊】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三拜)【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em

慈悲藥師放生簡軌

1.祈請本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遍) &nbs

凈業朝時課誦

01 爐香贊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云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02 請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03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

佛咒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