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助印经书
  遠離善友果報成  牛畜趣中業不壞

  駝驢趣類受生已  連環執縛苦惡深

  杖木鞭笞負重多  善友爾時難親近

  人身最極為難得  善友親近亦復難

  剎那親近善功成  歷久能扳諸艱苦

  若能善修身語業  精進遠離諸過失

  心安命活眾所行  我乃親近善知識

  奉阿阇梨無諂曲  從是我發菩提心

  菩提聖道廣宣揚  遵仰師尊常愛重

  塗香種種妙香等  眾妙衣服及末香

  異品莊嚴寶花鬘  二足聖尊伸供養

  十方現住一切佛  開示勝義利眾生

  普放金色大光明  無邊色相為供養

  如佛所放妙光已  廣供人中調禦尊

  菩提正道清凈因  詣菩提場願證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四發心。

  復次舍利子。五者菩薩發如是心。世間眾生應如是念。我於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無忍無愛。無諸善相都無所念。痛哉世間一切眾生不能思念。一切物命同一身肉。若存若壞其肉無異。食啖之者。謂之無罪亦無罪相。謂之無福亦無福相。乃至海岸邊極遼夐之方。諸有眾生其見無異。無罪無福。由此緣故。若罪若福不能瞭知。以不知故。近惡見者增長癡暗。不知善道唯造罪業。以其廣造不善業故。果報成熟得下劣身相。乃至墮在地獄趣中。受地獄苦吞熱鐵丸。考掠捶打。杻縛懸吊。將趣死邊業還令活。經多千歲不聞樂聲。何況樂觸。斯由不知罪福不造施因。智者應念。我今回發是心。親近善友。當得人身。不惜軀命。廣行佈施作諸善業。親近承事諸阿阇梨。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五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為由親近諸惡友  惡心欺誑於他人

  罪業邪見為所依  故我廣興於罪業

  邊極遼夐眾生類  恣啖飲食無足心

  皆謂罪福悉無因  亦無苦楚諸報應

  此等如是罪業見  數數親近於惡友

  一向艱惡罪殃深  由斯速墮於地獄

  縱得人身經千轉  旋墮三種惡趣中

  不見正等正覺尊  出現世間堪歸向

  所有世間善知識  極善名稱悉不聞

  我若當來得人身  廣修賢善諸事業

  世間人身最難得  眾生壽命亦復難

  如來正法極難聞  諸佛出世實難值

  縱得人身斯難者  速得聖道轉復難

  我若值佛出興時  遵一切智清凈教

  所有身語意三業  發起一切諸過罪

  於不究竟苦果中  誓願不復還修作

  若復內心清凈故  罪業因果亦復然

  於不究竟苦果中  如彼內心皆清凈

  所有極善身語意  世間無智誠難作

  唯除親近阿阇梨  願作菩提勝根本

  當知正道名聖道  如其意樂善宣說

  當入無誑精進門  作佛菩提勝根本

  菩薩如是發心已  頂重師尊給水瓶

  智慧方便即圓成  是為菩薩廣大行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五發心。

  復次舍利子。六者菩薩發如是心。世間眾生應如是念。我於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無善樂欲。於師尊智者。不能謙下恭信百種稱贊親近禮奉誠諦合掌作諸善業。但以慢心增長。造多不善。由其所作不善業因果報成熟。縱得人身。羸瘦憔悴不能活命。不能行施。雖生人中其性慳吝。加復貧困。或作奴仆。為他所使他所系屬。如耽欲飛禽於空中行。隨所住處驚怖艱險。邪見眾生亦復如是。破毀凈戒。而常習行三不善根。在四趣中。五蓋所覆。常行六種。不能尊重師長之法。於其七種善妙正法。不能遵奉。起八邪法入邪定聚。於九惱處常起惱害。常行十種不善業道。於非道中堅猛而入。向地獄門背生天道。遠善知識近惡知識。順魔意樂舍離善法。行不善法。打擊怖畏艱苦隨生。施作種種不饒益事。以是緣故不能愛樂行佈施等。我今回發是心。親近善友當得人身。不惜軀命廣行佈施。作諸善業。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六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近惡友故增憍慢  親近還經多劫海

  人中若受奴仆身  長夜輪回於三有

  難得人身歷艱苦  最上身相極難得

  善妙色相亦復難  諸佛出世極難值

  我當親近賢善友  顯示菩薩正行道

  菩提心寶廣大增  多俱胝劫願獲得

  身不堅牢如泡沫  復如幻化歌戲等

  如其所見在夢中  覺瞭無實悉虛假

  壽數將盡命促少  猶如雲電不久停

  剎那命盡轉蘊時  舍不實身求實體

  時分轉易迅速住  當須摧墮憍慢山

  虛假和合三世中  漂流不思議劫海

  棄舍於身離諸愛  於其壽命亦無惜

  蠲除憍倨我慢心  頂重師尊常承事

  世間師尊極勝上  如其父母等無差

  息除憍倨我慢心  尊重精勤奉諸作

  菩薩無上菩提分  菩薩勝行同分者

  愛樂尊重堅固心  願諸所作皆勤勇

  慢愛行時慢增長  除斷慢法不能知

  由智金剛碎無餘  大憍慢山皆摧墮

  令他修勝菩提行  最勝安處菩提場

  正法摧伏諸魔軍  救度四生煩惱眾

  十方一切病苦者  不能自厭不凈身

  我當發起慈悲心  願作三世所歸趣

  廣行佈施波羅蜜  復能學佛戒功德

  諦觀忍辱行周圓  我發精進最上道

  圓具禪定波羅蜜  隨心所起善安住

  勝慧方便亦復然  願奉師尊修施行

  增長此諸福威力  不可思議智慧善

  自他意樂悉尊高  修學圓成真法器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六發心。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十九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三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世間眾生應如是念。我於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如喑啞人。無見無忍亦無善愛。無惡業惡報。無善業善報。無雜業雜報。既不自知。亦復不能請問沙門婆羅門諸阿阇梨。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所應作。何者不應作。何者作已。於長夜中無義無利。生諸苦惱。由是我慢增長。不能瞭知善業根本。唯造一切不善之業。縱得人身諸根殘缺。又於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於佈施。又於人中。盲聾喑啞無諸色相。善說惡說悉不能知。由如是故不樂佈施。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知識。若得人身諸根完具。能活其命。習行佈施不惜軀命。具諸色力。善說惡說悉能瞭知。復能請問師尊智者。何者是善。何者不善。何者有罪。何者無罪。何者所應親近。何者不應親近。何者諸所作時。違背聲聞緣覺之法。順向菩薩藏義。親近承事諸阿阇梨。隨諸所作。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欲近善友作利益  我乃遠離多百劫

  不能請問善惡門  有罪無罪果報等

  增上慢心墮地獄  傍生餓鬼諸趣中

  親近罪業諸友朋  多劫歷苦而無盡

  縱得人身根殘缺  多千劫中受輪回

  不能瞭知善惡門  有罪無罪果報等

  若得人身離艱苦  諸根完具善相圓

  人相完具離難時  如一眼龜值浮木

  得睹世間燈照曜  佛教中聞無染法

  爾時請問世間尊  諸善不善果報等

  慳者雲何所趣向  何不慳者能行施

  貪諂毀戒復雲何  又何不破凈戒者

  雲何恚惡心無動  雲何懈怠散亂心

  精進禪定樂雲何  惡慧癡冥何所為

  雲何得彼真實慧  雲何菩提行方便

  六種賢行竟雲何  慈心廣大世間勝

  惡趣眾生雲何救  雲何樂法心無厭

  菩提行藏廣勤求  十方剎中善安住

  雲何親詣世間尊  雲何禮奉營諸福

  普賢行門復雲何  如我今時善親近

  雲何請問阿阇梨  願聞師尊尊重事

  生阿阇梨歡喜心  此心生已真佛子

  福力智力為增上  是中所成廣大智

  智力增強發勝心  給奉水瓶生歡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七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世間眾生應如是念。我於長夜中。遠離善知識親近惡知識。發起懈怠下劣精進。癡冥疲乏如喑啞人。所有世間一切文句。與義句合。與法句合。法句合故。住於寂靜與離貪合。寂滅正智。與沙門婆羅門涅盤同住。於一切處所。作我乃棄舍。不能瞭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盤同住。亦復不能受持讀誦。亦復無力。又無精進無士夫力用。無士夫勢。無士夫勤勇。無最上精進。無因無緣。諸眾生煩惱亦無因無緣。眾生雜染無因無緣。眾生清凈無因無緣。此等無因依止諸見。不能瞭知所作善業。唯造惡業。縱得人身諸根殘缺。又於人中不能活命不能行施。癡迷所覆盲聾喑啞無諸色力。不能瞭知文義句合。乃至不與涅槃同住。亦復不能受持讀誦。由如是故不能親近習行善法。我今應當回發是心親近善法。乃至不惜軀命瞭知文義句合。於出離道涅槃同住。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受持讀誦。發勤精進。親近承事諸阿阇梨。於菩薩藏正法。受持讀誦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福智力得圓具故所作慣習。而能積集菩薩藏正法。親近承事諸阿阇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法義相應故  於正道分修道行

  寂滅理中作證門  而涅槃道得真實

  若於此法遠離者  即於諸法無所利

  無義利句設相應  不能親近彼正法

  無力亦復無精進  士夫勢用悉皆無

  無他勤勇亦復然  於一切處無所得

  即見無佛亦無法  無父無母及宗親

  由斯善惡業皆無  一切皆無諸報應

  此諸如是罪業見  數數親近罪根深

  一向艱惡日增多  墮地獄中經久遠

  地獄出受傍生報  餓鬼趣中罪復深

  其後縱得人中生  聾騃癡冥而無舌

  餘業復受喑啞報  癡暗缺漏苦還增

  而復重受地獄殃  由不瞭故當墜墮

  經歷久時後當得  人身具足善相圓

  諸根既具勝力增  依時凈住而思忖

  若於諸法義相應  即得同歸出離道

  修菩提道證菩提  我當思惟如是事

  所有諸大菩薩藏  和合甚深正法義

  經歷俱胝千劫中  發生凈信極難得

  若此若餘廣多數  諸佛妙法不思議

  隨諸修作能受持  為佛菩提勝根本

  我當親近及承事  尊重信奉阿阇梨

  諸佛菩薩亦復然  即得最上清凈信

  發生如是凈心已  即是菩薩廣大心

  勝慧方便悉圓成  給奉水瓶常精進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八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間一切眾生。以其愛著於身命故。常為一切無義利行顛倒隨逐。何者名為無義利行。謂彼眾生愛著身命。不能愛樂菩提分法。以其我見而為先導。執著心堅癡冥所覆。摧毀破壞眾事隨逐。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復眾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為先導。愛戀妻室男女知識以愛著心隱覆癡暗。遠離諸饒益事。此說是名無義利行。又復眾生愛身命故。以其我見而為先導。顧惜奴婢作事人等詹視防護。此說名為無義利行。復次世間一切眾生有義利行。常所隨逐者。謂若眾生不惜身命。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善修身語意業。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積集佈施波羅蜜多。乃至積集般若波羅蜜多。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行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普攝一切眾生。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修習念處正勤神足根力覺道勝菩提分。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聽受父母及阿阇梨諸有教誨。禮拜贊嘆恭信合掌奉諸所作。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不惜身命。而常愛樂菩提分法。以菩提心而為先導。常以凈心營三寶事。此說名為有義利行。又復眾生作如是念。我以惜身命故。無義利事常隨逐我。我當發勤精進。親近承事諸阿阇梨不惜身命隨諸所作。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福智勝力當得圓具。以圓具故。所作慣習悉能成辦。詣菩提場當證聖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若人愛惜身命故  菩提分法不愛樂

  三不善業造圓成  此乃愚夫異生類

  愛樂己身及妻室  並諸男女眷屬等

  此無義利執著心  旋轉三界愚癡者

  又於奴婢作業人  不覺瞭心常顧戀

  此無義利愛著深  資生蓄養四足等

  廣多聚積諸財谷  不自受用不與人

  此無義利愛著深  秘護伏藏不彰顯

  此無義利染著故  彼愚夫心常愛惜

  返於菩薩善意中  棄舍不能生愛樂

  若能不惜於身命  愛樂菩提勝分法

  三種善業造圓成  此即名為有義利

  施戒忍辱及精進  禪定勝慧亦復然

  與彼方便行相應  此即名為有義利

  承事父母為先導  遵奉師尊亦復然

  審諦思惟三寶門  此即名為有義利

  諸大菩薩甚深藏  普攝一切勝法門

  受持誦念廣宣揚  此即名為有義利

  此有義利諸勝行  乃是諸佛親所宣

  如其所說義相應  是名佛子廣大行

  發生如是大心已  復起清凈諦信心

  親近承事阿阇梨  給奉水瓶隨諸作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九發心。

  復次舍利子。菩薩發如是心。痛哉世間一切眾生。不能如理調伏心意。違背阿阇梨所有教誨。彼人不得阿阇梨財。何者名為阿阇梨財。所謂信財戒財聞財舍財慧財慚財愧財。如是七法名阿阇梨財。由其不得如是財故。當受貧苦逼惱其心。智者應當善調伏心。隨順阿阇梨所有教誨。習行佈施作諸善行。何以故。若能善調伏心。隨順教誨。修佈施行。彼人即得阿阇梨財此復何名阿阇梨財。謂得菩薩藏正法。普攝一切菩薩勝行善調伏法。如是知已。當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廣為他人宣佈演說。若能安住菩薩藏者。即得畢竟斷除貧苦。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發心已。即能隨順阿阇梨教。行佈施等。厭此不真實身。悕取堅固真實之身。親近承事諸阿阇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所有難調諸眾生  內心諂誑復險惡

  違背師尊教誨言  不能堪任諦忍受

  此難調伏既知已  應當隨順師教誨

  如其教令所宣揚  即得大仙聖財寶

  所謂信財及戒財  聞財舍財亦復然

  其中最勝曰慧財  慚愧等財為七種

  瞭知如是聖財已  七種伏藏用無盡

  其中若或不能知  此即名為非法器

  若是法器眾生者  彼即圓具諸佛法

  無諂善調可稱揚  發勤精進修施行

  勝妙法欲心尊重  損棄身命不為難

  修佛菩提法器成  知已修持常無間

  法界平等無差別  佛調禦尊親所宣

  此菩薩藏正法門  能於菩提善安住

  如其所說廣大法  即是諸佛真實財

  為一切法無我門  無相亦復無空相

  無其壽命無作者  亦無戲論無含藏

  於一切法自性中  無生無相本如是

  諸法無成亦無壞  諦觀諸法本無相

  善調伏者如教行  隨諸教令善修作

  若得見佛自然智  隨自境入解脫門

  如其信財及戒財  聞舍慚愧慧等七

  如是聖財無上寶  七法圓成用無盡

  聞其法藏廣施門  善調心意皆隨順

  於諸善友常親近  一切善行常修作

  頂重無上大菩提  勤行諸法亦如是

  發生如是勝心已  如渴思飲而無懈

  清水盈滿凈器中  廣大愛樂心獻奉

  舍利子。此是菩薩第十發心。由發心已。即於菩薩藏正法勤求修習。親近承事諸阿阇梨。隨諸所作。總略乃至給奉水瓶。由此最勝善根力故。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如阿阇梨所說。速得一切善法。二者隨順阿阇梨言。三者修行速得成辦。四者圓滿修行法因。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於人間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教授多人。一切善法隨能安住。二者居巖窟處。得彼多人眾皆歡喜。三者以廣大心。於晝夜中多人咸詣。四者無所發起。趣命終已得生天界。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於天中得四種法。何等為四。一者得彼天眾與最上座。二者一切所向得彼天眾觀其面相。三者隨有所說領受解瞭。四者時詣帝釋天主之處。請決所疑而不詣彼餘天眾處。天中得彼宮殿受用。舍利子。修菩薩行者。生彼天中得如是等四種之法。若生人中亦得無量百千法門。

  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他曰。

  天中得彼高勝座  復得天眾常恭信

  一切天眾所觀詹  如是常聞善說法

  一切所作皆智者  問法帝釋無吝心

  殊妙宮殿得彼天  天中沒已來人界

  復得人中勝生處  作轉輪王統四洲

  人中沒已即還生  於彼天中受勝樂

  天界不復經苦受  頂重師尊此為因

  如是四種勝妙門  常得如是廣大事

  由起如是無著心  頂奉師尊善所作

  以清凈心給水瓶  愛樂尊重常無倦

  又得一切天人龍  所應供養常尊奉

  於彼所生天界中  亦復得其四種法

  雲何名為四種法  先所作業悉能知

  積集善行及善因  現生所作常無減

  又復由其善法故  而悉瞭知生滅處

  現生無動亦能知  是故瞭知諸法行

  能為諸天廣宣說  依法顯示及教誨

  廣作利喜勝行門  然後還從天界沒

  復次舍利子。修菩薩行者。得四種法(此中文標四法隻有一二闕其二四梵本元無不可添足)何等為四。一者天中沒已來於人間。同禁戒者同分中生。二者生人中已於現生中得五種悲法。何等為五。一者現生得於善法中生。二者現生儀相具足。三者現生凈戒圓滿。四者現生眷屬廣多。五者現生於諸眾生起慈心觀。

  又復當得五種不破壞法。何等為五。一者善友知識常不破壞。二者身不速壞。三者富樂受用常不破壞。四者所發菩提心堅不能壞。五者於饑饉時法樂豐熟。

  又復當得五種希有之法。何等為五。一者以空瓶器置於一處。自然有其清凈水滿。水中盈積諸妙珍寶。二者渴須水時自然有其八功德水出現於前。三者身中離諸災難。所謂若毒若刀若火若水若飲伏威光若吞啖怖畏。四者若值刀兵劫時。疾疫劫時。饑饉劫時。火災劫時。水災劫時。風災劫時。渴乏劫時。災熱劫時。夜叉難時。現生閻浮提中者。即得天界中生受諸快樂。所受妙樂如金剛嬉戲。此是希有之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四

  復次舍利子。五者修菩薩行者。以此善根於現生中離諸障難。於現生中不墮惡趣。惡作不能擾動其心。速得出離。如是五種希有之法。修菩薩行者。以善根力故皆得圓滿。

  復次舍利子。以此善根力故。又復獲得四種不離等引之法。何等為四。一者菩薩同其見者。於諸苦惱眾生咸起大悲之心。二者所有男女眷屬皆生尊重愛樂之心。三者老相逼來漸加衰邁。然其善力勢分還增。四者所得財利百倍漸增一至於三。

  又復獲得三種無損害法。何等為三。一者貪無損害。二者嗔無損害。三者癡無損害。又復獲得四種安樂之法。何等為四。一者長時離諸病惱。二者身不枯悴。三者受用無諸闕乏。四者不為王難及盜賊難並餘諸難而來逼惱。

  又復獲得四種尊重之法。何等為四。一者為轉輪王統四大洲。正法治化七寶具足。七寶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千子圍繞各各勇健。悉具無畏最上色相。能伏他軍。而四大洲所行所作。皆順王化。輔弼大臣及諸小王。乃至國城民庶。咸悉尊重而皆信奉。二者於其七欲樂中不極耽愛。五欲所謂眼觀色。耳聽聲。鼻嗅香。舌瞭味。身覺觸。於斯五境受而無著。發凈信心愛樂出傢。速疾獲得五種神通。得人非人常起尊重。三者在在所生。一切最勝。智勝慧勝王神通勝。此由過去世中修諸善行具大名稱得轉輪王最上之座。輔弼臣佐國城民眾。於一切處常起尊重。四者乃至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最尊最上。於其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伽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大眾之中。而為高勝。修習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如是法中亦復高勝。又能成就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法中高勝。如是四種尊重之法。謂由尊奉阿阇梨師長。隨諸所作給奉水瓶。積集此等無量功德。以其攝受法故。成法利故。若來若去。如其所說不生違背。

  又復以此善根。獲得四種緣具之法。何等為四。一者得王緣具。王緣具者即是仙中緣具。二者棄舍欲樂。發生凈信愛樂出傢。此說即是法之緣具。三者修菩薩行者。在在所生。若此生若他生及一切生。悉得宿命智通。而常不舍大菩提心。此說即是念緣具。四者乃至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四眾圍繞尊重恭信。乃至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而常圍繞尊重恭信。

  又復修菩薩行者。於阿阇梨所。乃至受得一四句偈。如阿阇梨指誨。言來即來。言去即去。此是善根。此是不善根。此是有罪。此是無罪。此所應親近。此不應親近。此所作時為無義利生諸苦惱。此所作時利益安樂。如其所說不善不作。善法當作。無諸障礙亦無違背。以此善根得圓具者。獲得四種高勝之法。何等為四。一者凈戒高勝。二者身相高勝。三者身相圓滿。四者得大慧根。得速疾慧猛利慧極迅速慧甚深慧善決擇慧。身壞命終得生天界。

  又復獲得四種不可觀法。何等為四。一者獲得內藏秘密。二者以善根力故。所有父母及餘知識。乃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以清凈心。而悉不能觀見修菩薩行者所有頂相。三者以善根力故。隨諸所作。所有父母知識乃至人非人等。以清凈心或不清凈心。而悉不能觀見修菩薩行者。所有面門及二足門。何以故。彼不能觀者。謂以菩薩希有相故。具士夫相故。士夫語言故。四者修菩薩行者。以具善根力故。菩薩生時不假扶持。即自於地安然佇立。遍觀四方得最上智。何以故。謂以菩薩於先世中。歷修無諂多聞聖道。得無諂眼根無諂眼境。乃至遍觀三千大千世界。皆悉睹見而無障礙。天眼清凈超過人眼。菩薩已得速疾大智。以其大智得圓具故。菩薩於一切眾生所愛樂心。悉能瞭知。所以者何。以其菩薩先世所作善能攝受一切心故。尊重猶如聖妙藥想諸珍寶想極難得想。如所說善道諸眾生想。正法出生而善聞持。是故菩薩獲得如是善決擇智。由其具此決擇智故。菩薩與一切眾生凈戒同等。乃至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同等。戒和合同等。乃至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和合同等。一切眾生戒無動同等。乃至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無動同等。以一切眾生戒無動同等故。即一切眾生戒無動增長亦復同等。乃至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無動增長同等。一切眾生威儀道行修行精進同等故。即一切眾生互相推求。而一切眾生所有戒聞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和合。所有一切眾生戒等無動。一切眾生戒等無動增長。一切眾生威儀道行修行精進。總攝一切福蘊。於一切處誠諦推求平等。平等亦無平等可見。

  又復於其一切最極根本之處。一切眾生互相推求所有我相平等。平等亦無平等可見。由是修菩薩行者。於剎那間速得一切業報。成就智生。於彈指頃。瞭知一切眾生千種心行。如是一切推求我相而悉平等。平等亦無平等可見。住最上處瞭知我空。是故菩薩。如師子如大龍。初生履地即行七步。發菩提場勝果報故。一心清凈肅恭住已。作如是言。我於天上人間最勝最上。我能為諸眾生宣說極盡生老病死畢竟邊際逼惱之法。舍利子。然後若諸菩薩若諸如來。即於三千大千世界。出凈妙音顯示一切。爾時大地普遍震動。皆生驚怖身毛喜豎相續自然天鼓音樂。而彼地方菩薩立時菩薩行時。皆悉震動光明出現。妙色相身乘光而住。凝然不動。而彼一切悉能瞻見。乃至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一切眾生悉不能見。此是第四不可見法。如是四種不可見法。皆由菩薩昔於阿阇梨所諦受誨言。若往若來隨諸所作。以是善根力故。獲得如來四種迅速之法。何等為四。一者隨順聽受諸佛世尊。無虛假言宣說正法。二者以善根力故。佛自宣言。善來苾芻。即時須發自落袈裟著身。執持應器成苾芻相。三者以善根力故。如來於三時中瞭知一切眾生心意。四者智起善解。勝妙方藥拔除一切眾生病苦。

  又復以其善根力故。獲得四種無過失法。何等為四。若言如來有其火風刀毒四種難者。無有是處。又復獲得四種無過失法。何等為四。一者若言如來能使無聞眾生而聽正法。及癡闇眾生受法句者無有是處。二者不住等引心者。能令一念發心。無有是處。三者如來常住等引心中。若言不行慈悲喜舍。無有是處。四者若言如來普能攝受一切眾生身色相者。無有是處。

  又復獲得如來五種勝無量法。何等為五。一者如來戒聞無量。二者定無量。三者慧無量。四者解脫無量。五者解脫知見無量。

  又復獲得四種願智之法。何等為四。一者過去世中諸佛世尊無著無礙知見隨轉。二者未來世中諸佛世尊無著無礙知見隨轉。三者現在世中諸佛世尊無著無礙知見隨轉。四者如來不思議門之所成辦。以不思議門故即具三世平等正等正覺之智。而正等覺智者不系屬他。以是不思議智如來悉能瞭知諸法。若具如是不思議智。即能瞭知世間一切風雨等事。世間有風名曰順次。其風吹鼓世間眾生。是風高起三俱盧舍。盤旋空中。又復有風名曰如雲。吹鼓世間。是風高起五俱盧舍。盤旋空中又復有風名曰癡冥吹鼓世間。是風高起十逾膳那。盤旋空中。又復有風名虛空相。吹鼓世間。是風高起三十逾膳那盤旋空中。又復有風名曰如來。吹鼓世間。是風高起四十逾膳那。盤旋空中。舍利子。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慧所攝故。能知六十八千俱胝風輪事相。西方有風名曰周廣。吹鼓世間。是風高起六十八千逾膳那。住於大地水輪之中。從水輪起。復高六十八千逾膳那。舍利子。如前所說。過是算數三千大千世界。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現住說法教化眾生。其佛壽量三十俱胝歲。有三十俱胝那庾多大聲聞眾。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乃至心得自在到於彼岸。有百俱胝大菩薩眾。皆是已得住菩薩藏者。解決定義宣說多聞甚深法海者。善修空無相無願。勝行之者。佛住千歲之後。入大涅盤。佛涅盤後正法住世經百千歲。其後所得如來舍利。廣大流佈。如我今時涅盤之後。舍利流佈亦復如是。舍利子。如來無礙聖智最上無量。如來智風曼拏羅廣大圓滿。諸佛剎土亦悉圓滿。舍利子。上方有世界。今無佛出世。彼有千緣覺眾。現住教化眾生。於彼種植善根智所攝故。舍利子。智所攝故如來不獨瞭知。上方殑伽沙數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現在說法者。所有十方無量不可數不思議無等比。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現住說法者而悉能知。

  爾時。尊者舍利子前白佛言。世尊。修菩薩行者。植何等善根。而能圓具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如是無障礙智。佛言。舍利子修菩薩行者。若能善調伏心。起尊重想。從法出生聖妙藥想。大珍寶想。極難得想。勝善根想。如所說想。極尊重想。攝受正法想。應當如是勤勇修進。舍利子。如來廣多勝智。最上最勝無所斷智。無量無數不思議無等比不可說。於一彈指頃。所有十方殑伽沙數諸佛剎土。若來若去若行若住。悉得解脫。舍利子。我所得解脫從聞持故速得解脫。極解脫者謂善解脫。何所解脫。謂解脫一切苦故。舍利子。若人聞是所說起尊重心。是人於所聞間。即能發生清凈信心。如聞所住常得不離諸佛正法。隨何等相名句文義。此等正法即能受持。以此善根殊勝力故即得四種勝慧之法。何等為四一者獲得大慧。二者以勝慧故。而得見佛親近攝受。三者以勝慧故凈信出傢。四者以勝慧故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此是四種勝慧之法。

  又復獲得四種無礙之法。何等為四。一者得生人中而無障礙。二者值佛出世親近信奉而無障礙。三者凈信出傢而無障礙。四者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而無障礙。如是四種無礙之法。

  又復獲得四聖分法。何等為四。一者得轉輪王具勝金輪。二者得大梵王統於梵世。三者得帝釋天主。四者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而得圓滿瞭知神通境界天上人間得真實眼。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一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五

  爾時世尊。說是義已。復增教示諸大菩薩摩訶薩眾。說伽陀曰。

  應觀世間能救護  一切有情最勝因

  諸無邊智悉瞭知  獲得涅盤無量樂

  往來殊勝獲妙果  永斷世間諸苦因

  遍善調伏生天中  剎那遠離諸惡趣

  我今速得見諸佛  遠離一切苦難因

  世間伏藏無有邊  隨意自在悉獲得

  一切資財與珍寶  隨念應現於世間

  八功德水亦復然  河沙池沼悉澄湛

  免離種種醜陋因  一切不生諸苦惱

  聾盲癩病等因緣  善調伏者獲妙果

  所有世間諸患者  若完若缺眾生類

  背傴癵躄矬陋形  諸染著故悉減沒

  遠離一切異類相  當獲最上殊勝報

  面貌具足悉圓美  善調伏者得妙果

  色相端嚴大名稱  諸天咸來伸供養

  八部皆生恭敬心  一切有情亦如是

  復次善調伏者得此果利。除滅一切諸惡趣已。然後得生諸天界中。速疾成就大菩提果。善調伏者得此果利。善解一切諸有情心。善能通達諸有情行。行七步已。於諸世間發大音聲。於諸識中獲大智慧最勝解脫。皆得成就最上智慧。與諸有情皆悉明瞭。於智慧中善能安立。最勝智慧皆悉清凈。於諸佛所皆悉成就。於諸體性智慧明瞭。於自他中皆悉成就。若諸有情具智慧力。於諸作用皆悉成就。善能如是宣說此義。少欲有情悉無願力。多貪有情皆悉迷著。罪業因緣皆悉增上。積集惡業無量無邊。於諸正法不能信受。若有有情諸少欲者。於正法中不生尊重。於諸有情不生恭敬極嗔恚相生染污心。自謂已得阿羅漢果。所有世間衰老病者諸大苦惱悉集其身。彼人獲得如是果報。所有一切諸不善相。虛受應供諸飲食等。作不善業當墮地獄。不能持彼清凈戒行。何況復得阿羅漢果。若生信解造諸塔廟。發恭敬心得生善處。如是持戒修行業已。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求趣大乘正法藏者。應當親近諸軌范師。而常獲得無量善法。如是如是稱贊功德。皆悉獲得諸善果報。然後轉增無量無邊不可思不可量不可數無邊功德。如是成已。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安住菩薩藏者。得善調伏清凈戒行圓滿具足。諸菩薩行皆悉成辦。雲何名為戒行清凈悉得圓滿。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行相。何等為十。一者一切有情於菩薩所不生嬈害。二者菩薩於諸有情所有財寶不生貪著。三者菩薩遠離一切諸有眷屬。四者菩薩於諸有情不生欺誑。五者菩薩於諸有情及自眷屬。不起離間諸惡語言。六者菩薩於無量劫。以柔軟語化利有情。七者菩薩於諸有情不發綺語。八者菩薩於諸有情資生之具不生貪愛。九者菩薩於諸有情不生嗔恚。所有誹謗皆能忍受。十者菩薩遠離邪見。亦不歸依諸天趣故。舍利子。此十種法。皆是菩薩摩訶薩清凈戒行具足之相。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種清凈戒行。何等為十。一者菩薩於諸戒行堅持不破。不被無明之所侵嬈。二者菩薩堅持戒行絕諸瑕玼。於諸險難而不生故。三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煩惱雜染等事悉皆遠離。四者菩薩持戒清凈。於潔白法常不遠離。五者菩薩持諸禁戒。常行平等隨心自在。六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智者不生毀謗而得安隱。七者菩薩堅持禁戒。而皆遠離一切過失。八者菩薩堅持禁戒密護諸根令不起故。九者菩薩堅持禁戒。防護諸根初中後時皆悉成就。十者菩薩堅持禁戒。於正念中普盡無餘皆悉圓滿。舍利子。此十種法。菩薩摩訶薩皆悉成就。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種持戒行相。何等為十。一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飲食少欲知足。二者菩薩堅持禁戒。斷貪嗔癡生喜足故。三者菩薩堅持禁戒。於其身心不生貪愛。四者菩薩堅持禁戒。遠離一切諸女人故。行住坐臥居曠野中。五者菩薩堅持禁戒。行頭陀行常不忘失諸功德故。六者菩薩堅持禁戒。自在成辦諸善根故。七者菩薩堅持禁戒。於勝種族常生歡喜。亦不正視餘諸相好。八者菩薩堅持禁戒。言行相應於人天中不生欺誑。九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自身中常行伺察。自心決定不生過失。於他過失亦不起見常行庇護。十者菩薩堅持禁戒。以四攝法化利有情常不棄舍。舍利子。如是十法。菩薩摩訶薩。皆能圓滿清凈戒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種清凈圓滿戒行之相。何等為十。一者菩薩堅持禁戒。於佛信解不生退屈。二者菩薩堅持禁戒。於正法中常能擁護。三者菩薩堅持禁戒。於大眾中常生尊重。四者菩薩堅持禁戒。趣求菩提志意柔和。於無上果心不暫舍。五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善友常能親近。復能積集諸善功德。六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惡友而常遠離。於不善法皆能棄舍。七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有情常起慈心而生慜念。八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有情常起悲心。於險難中而常救護。九者菩薩堅持禁戒。愛樂正法如遊園觀生大喜樂。十者菩薩堅持禁戒。於違順境心常舍離皆悉平等。舍利子。此十種戒行之相。菩薩摩訶薩。皆能如是清凈圓滿。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十種清凈行相。何等為十。一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施度善能調伏一切有情。二者菩薩堅持禁戒。常行忍辱於自己心而常防護。三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善法精進不退。四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諸定聚而常加行不生散亂。五者菩薩堅持禁戒。於勝慧中常樂多聞而無厭足。六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菩薩藏而求正法。常修聞慧堅固無懈。七者菩薩堅持禁戒。而常伺察諸無常法。志求菩提不惜身命。八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自壽命而常伺察如夢如幻剎那生滅。九者菩薩堅持禁戒。於自意願及諸有情。一切善行清凈圓滿。十者菩薩堅持禁戒。以持戒力願於當來生佛會中。及諸有情悉同圓滿清凈戒行。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皆能圓滿如是十種清凈戒相。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圓滿清凈戒行。當獲天上及於人間種種吉祥殊勝妙果。菩薩於諸世間種種事業。悉皆明瞭。菩薩於諸世間種種妙欲悉能施與。一切有情而不自著。菩薩行慈行時。與諸有情等行慈行。互相憐慜而無損害。菩薩行菩薩行時。深信正法而無虛妄。復於一切有情。皆生父母之想。復於一切有情。親近隨順而生信愛。於有為法。念念而生無常之想。於有為行皆生覺悟。於自身命而能棄舍故。得圓滿清凈戒行。爾時世尊。為諸菩薩說伽陀曰。

  色相光明妙無比  宣說諸佛正法門

  清凈禁戒堅護持  法身上妙當獲得

  遠離愚盲諸苦惱  癃殘百疾不能侵

  清凈禁戒堅護持  當獲諸根悉圓滿

  勢力廣大無與等  威德熾盛亦復然

  智慧猛利超世間  降伏一切諸魔障

  以慧愛力攝群動  能破一切諸疑網

  天龍八部咸歸依  國王王屬皆供養

  能離一切諸恐怖  安住禁戒無退轉

  不墮一切惡趣中  行大法故具名稱

  一切有情著睡眠  菩薩而能常警覺

  復能遊往遍四方  為利有情求善法

  最上珍寶及妻妾  離我執故悉能舍

  為求無上大菩提  安住圓滿清凈戒

  為求無上正法故  於諸佛教生尊重

  常作世間人中師  能廣供養於塔廟

  能除一切嗔恚心  於諸惡作悉能忍

  以忍辱力而自安  一切誹謗皆不動

  能於言行悉相應  一切時中無虛妄

  當坐菩提大道場  三千世界悉震動

  而能盡求諸佛法  亦不歸依諸天趣

  棄舍外道邪見心  無上菩提誓成就

  一切器杖及毒藥  有情持以互相害

  菩薩救護於其中  是故名為大智者

  我於俱胝多劫中  慜念一切含生類

  若見受其苦惱時  委身代彼無懈倦

  一切有情多虛誑  來菩薩所欲侵奪

  造諸惡業閻浮中  唯佛正法能除斷

  能施一切諸珍寶  而常親近諸善友

  若諸有情侵害時  終不起於恚惡意

  一切有情身邊處  而常棄舍愚夫法

  諸佛妙行獲圓成  清凈戒足常不舍

  而常善住諸佛法  亦能於法皆隨轉

  菩提行願悉能行  得成正覺菩提果

  凈證三明甘露法  亦常善住於戒蘊

  一切法習悉能成  天上人間獲妙供

  為求一切無上法  於諸事業悉明瞭

  善解有情取舍心  堪受人天諸供養

  宣說最上甘露法  於戒蘊中常清凈

  悟瞭無上菩提因  一切魔障悉遠離

  詣菩提樹安坐已  譬如日月照世間

  具大威德熾盛光  於世間中為最上

  慧眼最上出世間  於無畏語先成就

  示正道已悉圓成  當施有情諸無畏

  菩薩不起愛樂心  於身命財能棄舍

  世間珍寶無所貪  當證無上菩提果

  眾等不舍菩提道  具足持戒常精進

  而能安住正法中  遠離一切諸諂誑

  菩薩安住戒蘊中  世間或有諂誑者

  來菩薩所伸語言  以真實語而教示

  或有常持衣缽者  多行諂誑而不實

  欲施菩薩而無施  菩薩正念無所動

  復次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圓滿清凈諸戒行已。於諸世間有為法中不生愛樂。於諸有情常生母想。於五欲中生無著想。瞭知世法悉皆無相。心行平等無諸險惡。現前成辦菩薩之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行平等心時。不離涅槃。若染污心而生執著。令諸險惡轉生增勝。眼著色故。菩薩瞭知從識心生。煩惱虛假。離自性故而皆斷滅。於諸攀緣而生計執。非真實法而為善法。菩薩知是虛妄自內心起。而生勝解。於諸煩惱盡得解脫。身亦解脫。於貪嗔癡悉皆盡故。何以故。此之貪法剎那盡故。若或別有貪法。若或別有盡法。悉皆真實。如是貪法真實瞭知。真實盡故。

  復次舍利子。然此貪法非於內心真實所起。是遍計故。彼人於法。若生分別亦非真實。若於真實知非真實。於諸苦惱而皆解脫。若離苦惱名真實者。彼真實無諸苦惱。性本清凈是涅盤義。本非貪法。何以故。是涅盤中非想念故。彼貪盡處而是涅盤。若見貪盡而非貪盡。若見涅盤而非涅盤。而乃是名真實涅盤。何以故。貪及涅盤自性無異。本性和合。智者於此。知彼自性而求涅盤。若非真實而皆虛假。彼虛假中自性空故。雲何名空。為其計執我我所故。而或計執我性常故。而或計執我性斷故。而或計執一切諸法悉無變異。若無我人及無壽者。畢竟不生貪嗔癡法。彼法若生此法定有。是故復生我我所故。於我我所而皆復起一切行故。舍利子。起一切行者。由其四種積集之行。何等為四。一者身積集行。二者語積集行。為於尋伺發粗惡語。所作行業嬈惱他故。三者心積集行。四者想積集行。為於自他計執想念故。諸有情悉被纏縛。(此上文標四行內二有解二闕解文梵本元無不可添足)。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見諸有情。如是色相。如是計想。如是顛倒。而皆不能與諸菩薩同修勝行。而生解瞭。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若與有情同修行時。恐彼損減。而我常求無畏法故。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緣故。於一切有情而生信重無有疑惑。舍利子。雲何菩薩而生信重。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有情如父母想。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有情無有遺餘。而於無邊世界。無始時來一切有情。皆悉曾為我之父母眷屬。時彼有情。以貪愛故而生忘失。不記曾為父母眷屬。復起嗔恙心時亦皆忘失曾為父母眷屬。遂生棄舍。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此緣故而為譬喻。應當瞭知。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有情。常生眷屬之想。舍利子。於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復於不可說不可說無邊廣大不可思議世。時於彼世中有佛。名為最上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世。住於世間九十俱胝歲有九十俱胝那逾多大聲聞眾。諸菩薩摩訶薩。悉來集會。時彼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得正念住。而生王宮勝種族中。當初生已。其王及後。各令八萬四千采女而為侍衛。於是太子色相殊妙。身體端直潔白圓滿。諸相具足人所樂見。由是外族眷屬。見是太子威嚴色相。而皆來集親近侍衛。舍利子。時彼太子有三善友。共營所居殊妙樓閣。謂於熱時雨時寒時。於三時中而為娛樂。遊往安住各遂其宜。復有千萬人眾。悉來隨時。各奏音樂而共嬉戲。親近承事供給。普遍發諸妙聲。皆悉和合。時彼太子忽然思念生滅之法。息其音樂。尋思樂聲從何而來。從何發生。何處是滅。雲何是生。雲何是滅。晝夜思念曾無睡眠。惟念無常厭離生滅。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得正念已。於四萬歲心常厭離音樂之聲。復於四萬歲中。不樂世間所有諸欲。時彼菩薩未出傢時。常勤修習四禪諸定。而得成辦五種神通。從自舍宅騰空。往詣最上眾如來之所。親近瞻仰禮拜供養。欲問世尊諸善法要。舍利子。是時最上眾如來已般涅盤。時彼菩薩而伸請問。諸大比丘及善男子。最上眾如來已涅盤邪。善男子。我最上眾如來已般涅盤菩薩聞是語已悲啼號泣悶絕躄地。良久乃蘇。時彼菩薩憶念如來說伽陀曰。

  我佛明照於世間  超一切法登彼岸

  諸放逸行已遠離  清凈妙果得成就

  我於百千俱胝劫  難值如來出世間

  不逢供養染障深  自舍如來誰救護

  世間慈母非善友  亦不稱贊於如來

  多生正法未曾聞  於佛世尊難值遇

  世間慈父非善友  令我耽著於五欲

  隨順五欲增染心  使我不見如來相

  我佛六十種妙音  未嘗得聞於佛所

  故於善惡不能知  令我永沒生死海

  復於多劫不遇佛  於諸世間生慜念

  發慜念中悉能行  瞭一切法到彼岸

  我於俱胝多劫中  不曾親近供養佛

  以放逸故歷多生  由是深障不見佛

  我聞如來出於世  到佛所已般涅盤

  父母恩愛為所纏  令我不得見調禦

  若值如來久住世  我必得聆於正法

  廣修供養親近時  六十妙音聞具足

  六十妙音本清凈  三世如來咸具足

  我雖生住於世間  不得親聞梵音響

  我生緣業多重障  佛滅度已而來此

  諸佛正法藏甚深  無能開示於我等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二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六

  復次舍利子。時彼菩薩摩訶薩說是偈已。而更前詣最上眾佛般涅盤所。頭面禮竟涕淚交流。繞百千匝卻住一面。復說伽陀曰。

  如來於諸有情中  善說最上真實法

  我今發起真實心  願求無上菩提果

  佛具大智真實身  今滅度已我不見

  志發誓願等如來  當獲殊妙諸相好

  我昔曾於俗舍中  於如來法不恭敬

  現招劣弱深鈍根  致諸魔障來嬈惱

  今我未得聞正法  無量苦惱常逼迫

  願得親睹調禦師  發起宿植善根本

  我今發是誠實語  對諸八部天龍眾

  證明我此真實心  願獲當來真實果

  願我當承善根力  得見最上人中尊

  聞正法已獲神通  如大龍故註甘雨

  願我不墮八難中  遠離一切諸欲染

  於佛常生諦仰心  惡魔重障無能縛

  願我常於諸佛所  親得聞持正法藏

  潔白之業速圓成  無邊佛慧皆通達

  願我速獲真實語  以真實故得成佛

  當坐菩提大道場  說真實法利含識

  願我早同最上眾  振神通力大千界

  俱胝天眾圍繞時  獲利益者心歡喜

  佛神通力難思議  住虛空中復難見

  願以贊嘆功德因  放凈光明照我等

  佛神通力無有量  慜念有情常顯現

  以上妙法令我聞  億千萬偈嘆無盡

  復次菩薩摩訶薩。心生歡喜轉復增進。說伽陀曰。

  若我往昔承記別  現生當得成佛道

  一切有情隨我心  所修供養皆圓滿

  真凈境界不思議  求菩提者當趣入

  眾生若發如是心  無量如來常再見

  復次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昔曾於諸佛所。深種善根親近供養。皆悉成辦無量根力。於此沒已得生天界。二十俱胝劫不墮惡趣。二十俱胝劫不耽五欲之樂。復於往昔。親近供養七千如來。於一一如來所。廣大成辦諸供養事。為求無上正等正覺。於一切時常修梵行。以是往昔善根力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娑羅樹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十號具足出現於世。彼佛會中有諸聲聞皆來集會。復有二十俱胝比丘。與大阿羅漢四萬人俱。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盡諸有結。心得自在到於彼岸。舍利子。彼娑羅樹王如來壽命二十俱胝歲。般涅盤後正法住世滿一萬歲。像法住世亦復如是。全身舍利流佈世間。普遍供養廣作佛事。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我於二十俱胝劫  不曾墮於諸惡趣

  二十俱胝劫數中  亦不耽著於五欲

  七千如來當住世  於彼時中般涅盤

  修梵行故得成就  常與有情獲法欲

  今我得成菩提道  故號娑羅王如來

  二十俱胝劫數中  安立有情菩提果

  覺悟菩提最上因  饒益一切有情故

  二十俱胝歲數中  當為有情常說法

  常與四十俱胝眾  同坐道場宣正法

  諸漏已盡悉無餘  獲得涅盤殊妙果

  三世如來身舍利  我嘗建塔六十千

  復立俱胝數寶幢  於萬年中伸供養

  正法住世一萬歲  諸有智者獲利益

  清凈妙音宣演時  普獲聞者心歡喜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圓滿清凈戒行。於一切有情而生對治。於父母所不生貪愛。於諸有情發起對治。於諸欲境不生耽著。菩薩摩訶薩雲何是欲法。雲何對治法。欲法者。謂眼觀色欲。耳聽聲欲。鼻嗅香欲。舌瞭味欲。身著觸欲。而生和合。於此和合而生耽著。是名欲法。既生耽著而被纏縛。於諸纏縛生決定想。此纏縛法畢竟虛假。由貪迷故深樂纏縛。此纏縛法總有三種。謂淺深極深。諸有情等應當遠離此纏縛法。又色是纏縛。聲香味觸皆是纏縛。雲何色是纏縛。所謂成就身命色故。生於我想。補特伽羅想。壽者想。常想。不壞想。決定不變想。塵境物想。薩伽羅想。五蘊想。此等皆是色法纏縛。又色是纏縛。成就身命色法故。所謂世間諸有欲法。愛著身命妻孥眷屬。是名色法纏縛。乃至觸欲皆是纏縛。諸有染緣而漸成就。諸不善業而皆積集。耽著諸欲不能暫舍。舍利子。雲何是欲無過失。謂潔白清凈欲無過失。然於惡趣不生愛著。雲何於惡趣中不生愛著。謂欲無過失。舍利子。諸有情等。於諸欲事而常親近。無有少分不曾暫舍。由此業報遍受苦果。舍利子。於千世界次第伺察。遍觀察已。諸惡朋友。無有一人可比於妻。何以故。舍利子。一切有情由愚癡故。諸有智者而常毀棄。是故當知顯現正法。諸無智者而常攝受。是故當知顯現非法諸有為法。男女妻妾互相耽著而生愛樂。邪道攝受男女妻妾數數愛取。障難出離。障難持戒。障難修定。障難生天。障難涅盤障難一切潔白之法。又復攝受奴婢眷屬。以要言之。又或攝受惡友。為地獄餓鬼畜生之所攝受。又復攝受男女妻妾。即彼攝受一切雜染諸不善根。又復攝受男女妻妾乃至飲食。盡其邊際而為障礙。欲見如來而為障礙。欲聞正法而為障礙。欲近聖眾而為障礙。佛之知見。清凈潔白之法。一切聖眾。由障礙故皆不能見。於時分中欲求成就。而為障礙。求七聖財而為障礙。於不正信法返生攝受。乃至破戒慳吝惡慧無慚無愧。皆悉攝受。於非七聖財返生攝受。又復攝受男女妻妾。即彼攝受疾病瘡疣疼痛猛火毒蛇諸苦。又復攝受男女妻妾所住舍宅。猶如塚間。於其塚間發悲號聲。無諸親友乃至聽受。增長癡迷。是虛幻法。於諸善法而為障礙。以要言之。舍利子。破戒之人諸有惡法。如世霜雹毀一切物。破壞善法亦復如是。又復耽著男女妻妾。如貪味人。舐於利劍。食熱鐵團諸不凈物。又身垢穢以貪著故。用香花燈塗而自供養。如地獄中極大苦器而自嚴飾。又復於諸奴婢攝受驅使。又復攝受黑瘦惡人種種毀棄。又復攝受駝驢豬狗種種畜類。即是攝受一切苦惱。又復攝受男女妻妾者。舍利子。決定寧入千逾繕那極大猛焰熱鐵城中。不應攝受父母男女妻妾。常起如是染愛之心即便墮落。何況領受諸觸境事。何以故。諸苦所因。以貪染法為諸根本。損害善法根本。憂悲苦惱根本。系縛善法根本。穢惡根本。生盲根本。而非慧眼潔白根本。如常履踐熱鐵地上。悉令是人墮落邪道。以何因緣。說名為妻妻所作為。如負重擔而能忍受。又甘領納任持重擔。長時不舍受諸苦惱。逼迫身心為其損害。如是因緣。說名為妻。如是有情。由起愛故返為奴仆。由耽著故不得自在。被諸打縛皆悉信伏。倍生欽仰隨諸走使。如是因緣說名為妻。若具足說廣大無量。舍利子又重擔者。所謂五蘊色受想行識。而此五蘊名大重擔。不能棄舍男女妻妾。宿因緣故而為眷屬。舍利子。此為破戒緣。壞正行緣。不正見緣。樂飲食緣。地獄餓鬼畜生緣。作勝慧障。閉涅盤門。以是因緣集一切苦。說此名為宿因眷屬。又舍利子。母之種族亦多過失。說此種族無量無邊。幻化等事。有人隨順則生過失。諸有魔事如在掌中。波旬眷屬及諸魔女。種種幻惑多種過失。以輕掉心侮戲心。顛狂心猿猴心。善能顯現如是幻惑。以是因緣故。說名為母之種族。舍利子。又此幻惑亦名聚落。而建王城四衢道陌。人民世界。廣大無量不可思議。以是因緣故。說名為幻惑聚落。舍利子。如是幻惑諸欲過失。應墮惡趣。舍利子。譬如幻師作幻惑事。而於眾中備諸幻具。廣能顯現種種幻事。女人幻惑亦復如是。舍利子。世間有情見彼女人。而被纏縛。或時聞聲。或時手觸。或時歌舞起心愛著。或時和合起諸幻惑。或時啼泣。行住坐臥於一切處悉被纏縛。供給走使返為奴仆。舍利子。譬如世間成熟苗稼。遭大雨雹之所損壞。舍利子。母之種族亦復如是。而能損壞夫之種族。亦能損壞一切潔白之法。舍利子。諸欲過失應墮惡趣。一切愚夫不能瞭知。而返攝受妻妾眷屬。舍利子。此諸菩薩於諸欲過失無義利事。以方便力而能遠離。雲何一切愚夫異生。棄背正法返生愚癡。非丈夫想。應於一切佛菩薩摩訶薩所。作大丈夫想。應當棄舍非丈夫想。不應生諸嗔恚之想。於諸善趣作大丈夫。起諸正行。不於惡趣作非丈夫起諸邪行。不於地獄餓鬼畜生起諸趣向。不於破戒起諸趣向。不樂於破戒眾中而暫安住。唯樂於最上最勝一切無上正法無障無礙佛慧而起趣向。而樂對治諸不善法起諸趣向。願我當來作師子吼。不樂隨順諸不善法作異獸吼。願我當來如佛顯現金色之身。不作異生凡夫之身。常為世間導善之首。又於人中無諸險難。安然寢膳無所乏少。常得清凈諸妙飲食。皆悉豐足。亦不厭舍世間粗糲飲食。常願於寂靜處修習禪定。速得成就最上最勝妙三摩地。專註一境遠離動亂諸惑障染。常得遊戲諸佛定門。亦復遠離聲聞緣覺諸有定門。不樂依止一切愚夫異生諸有定門。亦不樂著色受想行識五蘊而住。不樂依止地水火風空識而住。不樂依止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住。亦不樂於此界他界而住。雖復於彼見聞覺知妙觸境界。及所證得寂靜思惟。亦復不樂依止而住。願常依止如實靜慮之者。雖樂修定於自他身常無損害。願常圓滿佛之智慧。所有欲界諸有為事。悉不願樂。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智者有四種出離法。何等為四。一者出離欲界。二者出離一切有情界。三者出離知恩不報而不親近。四者出離一切苦行。應當發起此之四種出離之法。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住惡趣中。見諸殊妙母之種族。亦不發起貪愛之心。應當發起四種之想。何等為四。一者損減想。二者險難想。三者便利不凈想。四者膿血穢污想。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住惡趣中。又應發起三種之想。何等為三。一者如母想。二者如妹想。三者親女想。應當發起此三種想。如是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而常善說修習思惟。及諸經典悉應信受。我觀世間。無有一人於無量劫來。非母能生。非父能育。至於一切有情循環養育。一切有情亦悉曾為我之父母。或於往昔曾名為母。至於今生返名為婦。彼諸行人應當修學。與諸愚夫異生。我當住於不相違行。如是行相隨順於此。貪愛為心。內心專註作是思惟。所謂貪愛之心。彼雲何見生與未生。若或貪愛眼中諸色。彼諸行人內心堅固。應當伺察。於自眼中而生愛著。雲何眼中而生見見雲何自性而見自性。雲何自眼而見自眼。如是自眼四大所成。仗眾緣故而非自性。既非自性而生愛著。愛著之心亦非自性。何以故。彼性非有此心亦無由差別故而生愛著。諸愚夫異生由不瞭故住無分別。我今樂住有分別中而生進求。何以故。如是色相非功德法。是欲思惟。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互相和合為一義  此中無有義差別

  亦非內心堅固生  由貪愛故名積聚

  雲何真實中真實  而於四大生愛著

  此法猶如於瓦木  是中不生愛樂心

  由我執故生遍計  從不真實為積聚

  不真實中貪愛生  真實貪愛不可得

  設於十方遍尋求  真實貪性不可得

  於不真實計執已  貪愛心生還積聚

  彼若如是生伺察  循環於此遍推窮

  隨諸增勝推窮時  真實貪愛不可得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三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持戒波羅蜜多品第七之餘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舍利子言。我今所說於諸契經。展轉增勝隨順根力應當信解。舍利子。又此眼等譬如泡沫不可撮摩。於泡沫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瞭知諸法不生。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譬如陽焰。一切煩惱貪愛集生。前際後際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瞭知諸行不轉。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譬如芭蕉。體不實故。於芭蕉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譬如幻化。顛倒集生此幻化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猶如夢中。見諸色相非真實故。於此夢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猶如谷響。由緣生故。於谷響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猶如影像。隨諸業惑之所顯現。此影像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譬如浮雲。聚散無定體非究竟。此浮雲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譬如電光。剎那變滅。此電光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猶如虛空。離我我所。於空法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猶如愚聾。無所覺知。又如草木墻壁瓦礫諸非情物無所覺知。而此愚聾非情法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猶如諸行。皆流轉故。亦如風鳶假緣和合。此諸行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皆是虛假。一切不凈之所積聚。此虛假法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如鏡中像。隨物顯現旋有旋無。是破壞法。此鏡像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猶如苦井。老病死苦四蛇二鼠交相侵迫。此苦井中無我無人。乃至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又此眼等無實邊際。浮塵之根死法所侵。乃見邊際。此邊際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無意生無儒童無作者亦無受者。如是瞭知離一切相。此中何有貪愛之者。舍利子。蘊處界法亦復如是。若菩薩摩訶薩。內心堅固真實相應。永不墮於貪愛法中。若墮貪愛。無有是處。於貪愛法真實厭離。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戒行清凈。又菩薩摩訶薩如是圓滿清凈戒行。於諸有情不生損害。至於微細有情悉能饒益。亦復不惜軀命。普於一切無所不舍。或受佗恩而能還報。自佗受用悉令圓滿。又菩薩摩訶薩於一切處。寧喪身命遠離種種邪欲之行。寧喪身命不以妄語及以兩舌虛誑有情。於自眷屬常生喜足。寧喪身命遠離綺語。常出慈愛柔順之語決定正直之語。常自護身。於佗塵境不生貪愛。寧喪身命不生嗔恚。人所毀呰終不傾動。而能忍受諸惡語言。寧喪身命不生邪見。何以故。歸依諸佛心不退轉。常持禁戒無所毀犯。亦復不樂世智辯聰。唯學佛慧。堅持禁戒常無過失。遠離險惡諸雜染法。堅持禁戒遠離諸惡煩惱積習。常得成就潔白勝行。增長往昔普施飲食。堅持禁戒隨心所欲。自在而行安樂吉祥。持諸禁戒於諸智者不生毀謗。初中後時正念無失。於持戒中離諸譏謗。諸有過失皆悉不生。於諸根門而常密護。於持戒中具大名稱。諸有善法而常攝受。少欲知足於諸應供而常知分。歡喜持戒斷諸攀緣。常行正直。持諸禁戒於三業中而常伺察。樂居曠野。堅持禁戒於諸女人常生厭離。而常愛樂諸聖種族。堅持禁戒誓願不觀世間美境。於頭陀行而無缺漏。持諸禁戒於自善根不由他起。言行相應。持諸禁戒於諸人天不生虛誑。常生慈心而復增勝。於諸有情無損害意起大悲心。常持禁戒忍受一切諸苦惱事。歡喜持戒愛樂諸法。而無執著常修舍行。持諸禁戒於逆順境常行平等。於自過失常能伺察。隨順他心而常守護。善能調伏一切有情。持諸禁戒而能圓滿檀波羅蜜。持諸禁戒而能圓滿戒波羅蜜。堅持之心無人能勝。持諸禁戒而能圓滿忍辱波羅蜜。於諸善法而為究竟。持諸禁戒而能圓滿精進波羅蜜。於靜慮中不生懈倦。持諸禁戒而能圓滿禪波羅蜜。修習聞慧常無間斷。持諸禁戒而能圓滿勝慧波羅蜜。志樂親近諸善知識。持諸禁戒堅固積集菩提分法。遠離惡友。持諸禁戒常得遠離諸險苦難。於自身分常生厭離。持諸禁戒於無常想而能伺察。於自壽命復能棄舍。持諸禁戒而常不樂久住於世。唯常遠離諸相違行。持諸禁戒於自心意。常極清凈離諸熱惱。持諸禁戒遠離貪愛。不自貢高而能謙下。持諸禁戒純直無諂。柔和軟語如實相應。持諸禁戒獲大名稱。普遍一切而自調伏。持諸禁戒常無嗔恚。好樂寂靜。以善語言化利有情。持諸禁戒如實而說悉無違背。以四攝法攝受有情。持諸禁戒常護正法。於自法財而無匱乏。諸有智者於此戒蘊悉皆具足。而能行諸菩薩之行。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以是持戒波羅蜜多故。而能發起勇猛之心。所有魔事及魔眷屬。悉皆隱蔽諸嬈惱事。亦復不現。

  忍辱波羅蜜多品第八之餘

  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訶薩忍辱波羅蜜多。是菩薩摩訶薩。為護禁戒發起勇猛。修行具足忍辱波羅蜜多。修是行時。世間所有一切嬈惱不饒益事。皆能忍受。若寒熱饑渴暴風酷日。若蚊虻水蛭毒蟲之類。共來觸惱悉能安受。若諸眾生以惡語言互來毀謗。及欲損害菩薩身命。菩薩爾時心無恐怖。不生恚惱亦無怨結。已生現生當生悉能忍耐。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修行具足。忍辱波羅蜜多。又舍利子。我於往昔長夜之中。常修如是忍辱觀法。若一切有情固來毀罵。加諸嗔恚而行捶打。以粗惡語種種誹謗。我於爾時不生忿恚。不生嫉妒不生惱害。亦不以其不饒益事反相加害。舍利子。我自成就忍辱觀已。常起悲心慜念有情。增長忿怒嗔恚嫉妒。墮煩惱中。復以善巧種種方便而覺悟之。令得出離獲妙果報。若諸有情棄背菩薩。不從善化返增惡行。於一切處常獲醜陋不如意報。何以故。嗔恚行業是醜陋因。是不善業。是雜染業是下劣業。非正士業。非善友業。此不應作。當知嗔恚諸不善業。能令引趣墮三惡道。能令引趣焰魔羅界。能令引趣隨地獄道生畜生中。於焰魔羅界以為眷屬。如是嗔恚諸惡行業。能令引趣無財下劣夜叉趣中。能令引趣無財下劣餓鬼趣中。如是嗔恚諸惡行業。能令引趣貧窮下賤醜陋人中。舍利子。我自往昔不曾修作如是行相。菩薩摩訶薩亦應不修如是行相。又舍利子。此中雲何是別異法。雲何種種別異修作。我等所修善法相應。彼等所修非善法相應是別異法別異修作。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隨我修學。何以故。菩薩摩訶薩當修學時。或有有情來相嬈惱。不起忿怒嗔恚之心。於諸行相亦不作意。常自思惟作忍辱觀。成熟有情諸善根本。舍利子。假使有人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珊瑚琥珀末尼珠等。滿四大洲以用佈施。不如行此忍辱波羅蜜多。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以忍辱故能令有情不墮輪回。趣無漏道。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不起嗔恚之心。而常作意念佛念法念僧。何以故。以是歸命功德之力。當得成就無量善根。亦令有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作是念時常得覺悟。我與有情何善何惡。若不思念佛法僧寶。即被忿怒嗔恚。惡行常相纏縛。菩薩作是思惟。若起嗔恚即非正理。若能忍辱即是正理。菩薩應當遠離一切嗔恚業行。當行忍辱波羅蜜多時。應先思念佛法僧寶。是三寶力。能令一切有情同行是行。舍利子。我已成就如是行相。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有情轉妙法輪。願諸如來攝受於我。善男子。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為諸有情轉妙法輪。當獲諸佛勝無礙解無量知見。菩薩修是忍辱波羅蜜多。如是行相。對治忿怒嗔恚惡行。亦當憶念東方有殑伽沙等世界。彼有殑伽沙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現住說法利益有情。時諸菩薩為彼如來之所授記。善男子。我亦已發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諸有情說法教化。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有殑伽沙等世界。彼有殑伽沙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現住說法利益有情。時諸菩薩為彼如來之所授記。善男子。我亦已發如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諸有情說法教化。常樂稱贊忍辱波羅蜜多。作師子吼。永得遠離忿怒嗔恚諸惡行法。若諸有情或樂修作種種利益。菩薩爾時。見諸有情如是修作。我亦隨順作諸義利。雲何此中種種難作易作。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與一切有情。應當如是修學忍辱波羅蜜多。若不隨順如是修學。非我善友。若能隨順作義利事。是名善友。是故瞭知無所侵害。是義利事。我當深樂。不舍有情作諸義利。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我於俱胝億劫中  荷負有情不義利

  見諸有情受苦時  不曾暫舍而安住

  有情種性本義利  互相教示為善友

  設遇諸惡侵嬈時  為義利故常忍受

  遍滿一切閻浮提  於佛剎中亦如是

  一切珍寶悉充盈  為善友故皆能施

  若或有人持利劍  欲來割截我支體

  以忍辱故生慈心  永無怖畏諸苦惱

  或有忿怒嗔恚者  堅持苦毒來侵嬈

  以忍辱力而稱揚  安住忍苦曾無惱

  有持刀杖及毒藥  以嗔恚相欲加害

  為利有情諸善根  於諸惡法能忍受

  我今不學諸愚夫  亦不習彼下劣行

  廣修殊勝饒益因  當趣涅盤無上果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修學忍辱波羅蜜多。於百千萬俱胝那由他劫。假使有人將諸杖木瓦石種種器仗。而打擊之。於少時間悶絕躄地。命將欲盡良久乃蘇。菩薩爾時作是思惟。嘆未曾有。我今於此再得壽命。然後應當如是修學最上最勝忍辱波羅蜜多。假使有人來於我所。須我頭目及其骨髓身肉手足。如殑伽沙數滿一大劫。我當爾時終無吝惜。亦復不起忿怒嗔恚諸惡行法。何以故。若起忿怒嗔恚諸惡行法。我於百千劫中所集善根。應當散壞。我今轉復堅固積集。百千劫中所植善根。無令失壞。而為修習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何以故。我等諸菩薩眾。以忍辱力而為甲胄。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大乘心。不應退轉使魔得便。不能成就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菩提心不應退轉。使心散亂。今其魔事作諸障礙。雲何魔事。所謂耽著自分飲食。是為魔事。耽著三衣。是為魔事。分別教化。是為魔事。為利養故使人贊嘆。是為魔事。樂自利行。是為魔事。斷滅多種潔白之法。是為魔事。乃至斷人靜住。障修福慧。障人親近諸軌范師。斷人修習菩提行法。是為魔事。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於菩提道而生退轉。起散亂意。一切惡魔即得其便。何以故。諸有魔障。於長夜中伺求其便。入菩薩心能令增長忿怒嗔恚。舍利子。我於往昔堅持禁戒。修行忍辱波羅蜜多時。通達善法。其名仙人。於彼時中有大魔王。化五百丈夫眾。皆以勇猛作大嗔怒。於五百年中。行住坐臥晝夜相逐作大嗔怒。或於道路井邑聚落及白衣舍。或曠野中。常以嗔恚虛誑不實幻惑有情。舍利子。是彼魔眾於五百年中。常於我邊作大嗔怒生諸過失。我於爾時諦察思念。以憐慜故發大慈心。為諸魔眾廣說妙法。時彼魔眾得聞法已。諸惡行業皆悉殞滅。舍利子。我於爾時。為彼魔眾說是法已。令諸有情成熟善根。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復為彼諂曲破戒樂不善法難調有情。及諸多貪多嗔多癡有情。作善緣故。令得成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願我當來成等正覺。最初度脫諸有情類。令得涅盤。舍利子。我於彼時。除諸妄念常生正念。具足饒益有情善行。而於三際不曾暫舍。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應當具足忍辱波羅蜜多。若菩薩於自身中。已生未生種種惡病極重苦惱。乃至死苦。菩薩爾時。具足忍辱波羅蜜多。皆能忍受。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堅固安住菩薩忍辱波羅蜜多。所謂應當瞭知不忿怒。是名菩薩忍辱不損害。是名菩薩忍辱無諍語。是名菩薩忍辱不殺害。是名菩薩忍辱護自身命。是名菩薩忍辱護他身命。是名菩薩忍辱常護身語意業。是名菩薩忍辱內心諦察修忍辱行。是名菩薩忍辱遠離貪愛。是名菩薩忍辱隨順業報。是名菩薩忍辱清凈身語意業。是名菩薩忍辱以忍辱力。而復獲得人間天上勝妙快樂。是名菩薩忍辱而復獲得菩薩圓滿殊勝相好。是名菩薩忍辱而復獲得如來深妙清凈梵音。菩薩積集堅固善行。是名菩薩忍辱遠離一切世間嬈惱。是名菩薩忍辱。或有伺求一切過失。菩薩於彼不生損害。是名菩薩忍辱。以要言之。乃至獲得如來十力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一切勝法悉皆圓滿。應當瞭知。是菩薩摩訶薩安住忍辱波羅蜜多。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忍辱行時。或有人來嗔怒惱害。菩薩爾時瞭知虛幻。如對谷響而不加報。乃至打擊殺害。菩薩於彼諦察。皆悉瞭知如幻如化。亦不加報。或有人來種種稱贊。不以為喜。何以故。菩薩以自分圓滿真實功德。而為眷屬。於世間法亦不耽著。於自過失而能悔謝。於他過失不生毀呰。為能圓滿菩提分法。作大佛事。而復思念。已作罪業悉皆虛假。諸相違行無義利事。悉能棄舍。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忍辱波羅蜜多。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四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五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忍辱波羅蜜多品第八之餘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忍辱波羅蜜多。所謂自身畢竟忍辱。有我等相非究竟忍。何以故。若他嗔恚來嬈惱時及能忍受。於心境中俱不可得。而菩薩作是思惟。何者為嗔何者為忍。於法數中。雲何眼等處而有嗔恚。又復伺察。於十二處忍辱亦不可得。展轉入解有情等相悉無所得。又此忍辱非實究竟。至於忍辱名字如空谷響。是名苦空無常無我。於忍辱等作如是解。又此忍辱亦非究竟。謂於是法我無顛倒。彼是顛倒。於忍辱行起高下相。又此忍辱非實究竟。謂於是法我能解脫。彼非解脫。於忍辱行而非相應。又此忍辱亦非究竟。謂於是法我居正道。彼非正道。於忍辱行生二種相。又此忍辱非實究竟。謂於是法於空能忍。於見非忍。於無相中而能忍受。於有相中而不能忍。若於無願無求而皆能忍。於有願有求而不能忍。若於無積集攀緣而能忍受。於有積集攀緣而不能忍。若於煩惱盡處而能忍受。於煩惱處而不能忍。又於善處而能忍受。於不善處而不能忍。若於無過失處而能忍受。於有過失處而不能忍。若於無漏法而能忍受。於有漏法而不能忍。若於出世間法而能忍受。於世間法而不能忍。若於清凈法而能忍受。於雜染法而不能忍。若於涅盤法而能忍受。於生死法而不能忍。此等忍辱有對治故非實究竟。雲何名為究竟忍辱。若能隨順空性。於見非見中。非有非無。若能隨順空性。於有願有求及無願無求。非有非無。若能隨順空性。於積集攀緣中。非有非無。若能隨順空性。於清凈法及雜染法。非有非無。若能隨順空性。於善不善法。非有非無。若能隨順空性。於諸過失及非過失。非有非無。若能隨順空性。於諸行中及涅盤法。非有非無。是名究竟忍辱。何以故。謂過去未來見在諸法皆不生故。眾緣無盡忍辱無盡。若於是法。非有為非無為。亦非和合。亦不增減亦無成壞。亦非作者亦非養者。彼不生故。是名無盡。說此是為真實忍辱。舍利子。如是菩薩能行是行者。是名諸大菩薩摩訶薩忍辱波羅蜜多。若彼菩薩摩訶薩。能行是菩薩相應行時。一切魔王及魔眷屬。作諸魔事及諍訟等。皆悉不現。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最上忍辱波羅蜜多。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一

  復次舍利子。雲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精進波羅蜜多。佛言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精進波羅蜜多相應行時。先令魔事隱沒不現。次當發起不退具足勇猛精進。不惜身命堅固勇悍志求修習。此菩薩藏正法明文。復能書寫受持聽聞讀誦。解其義趣為人解說。又菩薩摩訶薩於諸契經。亦復教人聽聞書寫受持讀誦。解其義趣為他人說。舍利子。譬如有人行真實行。執持種種金剛器仗。與百人戰而無怯懼。勇捍敵眾不惜身命。菩薩摩訶薩。行精進行亦復如是。應當堅固發起最上精進。志求菩薩藏正法曾無棄舍。發勝解行不退精進。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行堅固精進行時。不惜身命。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中。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乃至墮於有情數者。於一剎那一臘縛一牟呼栗多。如是展轉滿一劫已。往昔已來未曾受生。今始受生獲得人身。亦當精進讀誦受持。乃至為人演說。令他受持。舍利子。我今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譬如有人行真正行。執持利劍能禦惡友。及斷身命而得全勝。舍利子。彼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心發起勇猛精進無怖畏心。於菩薩藏正法悉能受持。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而能具足不退轉地精進之行。復能速疾具足無量精進之力。所謂凈心勇猛。持戒勇猛。忍辱勇猛。精進勇猛。三摩地勇猛。勝慧勇猛。勝行勇猛。舍利子。菩薩摩訶薩雖能如是起諸勇猛。曾無一念起殺害意。非如惡友起勇猛心而能殺害。

  復次舍利子。我說此菩薩摩訶薩。猶如梵王如天帝釋如妙高山。而無動搖。大慈大悲及善勝解。復能通達不退轉地神通境界。善知有情種種心行。心如大地一切平等。如水火風及虛空等。心皆平等。復能除滅貪嗔癡等一切過失。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譬如殑伽沙數世界滿中七寶持用佈施。不如聞是大乘菩薩藏正法。精進思惟而能修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諸菩薩摩訶薩等。應當寂靜思惟如是修學。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廣大隨順修學。即得圓滿無量廣大善根。由聞如是精進波羅蜜多。而能成就最勝妙果。何以故。舍利子。決定愛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菩薩藏正法中。為由聽聞讀誦書寫受持。為人演說。應當發起勇猛精進。如是展轉於諸險難。亦當固往而無勞苦。雲何難去能去。所謂妙趣涅盤令魔波旬不能得便。說是菩薩正士修相應行者。勇猛精進為求如是三乘涅盤之道。於三惡趣。令諸有情於雜染法而能斷除。於持戒忍辱諸波羅蜜多。多聞修習而求出離。若有有情行非善業及諸懈怠。應生憐慜皆悉令發勇猛精進。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諸智增者。於懈怠有情或當遠離。於精進有情或當共住。何以故。舍利子。唯求涅盤最上第一清凈解脫。舍利子。又菩薩摩訶薩行精進波羅蜜多時。亦令一切有情而共行之。復能利樂一切有情。善說正行普令覺悟。為令引入無上道故。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勇猛精進悉無礙  常得尊高無與等

  於菩薩藏正法中  稱為任持大智者

  思惟無上正法義  得不思議智慧門

  復於正法求出離  當獲如來親授記

  勇猛修習大勝慧  坐菩提樹正思惟

  令諸魔怖悉退伏  由持智慧精進力

  普現一切戒清凈  世間事業盡能習

  復能利樂諸有情  具足精進無損減

  佛告舍利子。我滅度後後五百歲。若有有情行是行時。於諸契經愛樂受持。當得無量勝慧福聚富貴尊嚴。及得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正斷法慈悲喜舍。佛十八不共法。乃至一切佛法。總略而聚各各明瞭。心得清凈除遣魔事。令諸有情。盡生死苦向涅盤道。復於彼時。諸違順境一切棄舍。舍利子。若於彼時諸有情類。智慧相應善巧方便。求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修持凈戒常樂多聞習諸禪定。修智慧業及勝解脫解脫知見。進求佛法。及樂利樂一切有情。斷除邪見樂求正見。出離輪回。修行聖道演說正法。復於彼時破諸魔障。令貪嗔癡悉皆除滅。斷無明暗令生明慧。舍利子。如是之法若能聽受。即能生長一切善根。積集成就最上精進。若能如是聽聞正法魔不得便。而於一切佛法之中不生疑惑。舍利子。時彼有情。福力具足內心正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此有情。於諸契經而能聽誦。愛樂受持極大歡喜。於菩薩藏正法。受持讀誦修行成辦甚大歡喜。亦復如是。我說是人能於一切如來教中。而得成就。設復有人不專讀誦。以因緣故暫來聽受。作意愛樂生大歡喜。亦復獲得最上第一堅固精進。乃至如是於菩薩藏正法真實微妙行相。能以少分為他人說。舍利子。譬如大海水中有成熟果。色香具足漂浮水上。有一丈夫見如是果。起大勇猛精進勝行。入大海中。見水暴湧不顧沉溺。復以二手持取其果。或一或二或取三果。而出大海。然後詣彼寂靜之處。觀看是果乃嘗其味。復自念言。我於往昔未識是果。色香美味亦復不知。又作是念。發大勇猛復往大海再取其果。果乃不現。但見海水波濤暴湧。而生苦惱於時退還。然念是果色香美味殊妙可愛。我於先時悔不多取。舍利子。我滅度後後五百歲。法欲滅時。若有有情於佈施持戒勝慧精進。少能信解亦復如是。以是因緣於諸契經。聽聞稱贊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乃至一四句偈。為魔波旬之所嬈惱。不能建立受持讀誦。興顯供養種種稱贊。由如是故悉皆棄舍。又復展轉少分聽聞讀誦稱贊受持於寂靜處思惟修習。為魔得便。於一切處常令退屈。時彼行人作如是言。苦哉苦哉。我於如來無上法中。為減沒者。於真實法。不令我等聽聞受持。乃至於牟呼栗多時。思念如來正等正覺。尚不能得。

  復次舍利子。又苾芻眾為魔所持。於諸契經不能聽聞讀誦。時魔波旬現大眾前。種種毀訾。此諸契經非佛所說。但是世間虛假文飾。舍利子。彼大眾中有諸苾芻。聞是語已。於一切處魔力所加。悉不聽受。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若人聞是正法已  令諸魔眾悉遠離

  而於一切佛法中  決定信解除疑惑

  若或薄福諸有情  於此正法不能聽

  為彼有情薄福故  聞亦不能生信解

  或有具足福力者  聽聞受持生信解

  於此正法少聽聞  能遣一切諸魔事

  如是薄福諸有情  於此正法不生信

  以不信故墮惡趣  猶如生盲無所見

  若有具足福力者  於此正法深信解

  以深信故生善趣  速疾猶若酥投水

  一類少福諸有情  聞法展轉生煩惱

  彼人長夜受苦惱  為愚癡故不解脫

  於佛菩提悉棄舍  速疾墮落惡趣中

  舍利子。如來有清凈潔白智慧之法。舍利子。於四眾中。若有一類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於如來滅後法欲滅時。於諸契經。聽聞讀誦愛樂受持者。若有一類有情。於一切處不能愛樂受持讀誦者。如來於彼一一瞭知。又諸有情於此契經若能聽已。發起正行如理修行。當獲四種具足清凈潔白無障礙法。何等為四。一者獲得具足清凈潔白戒波羅蜜多無障礙法。二者獲得常遇如來。見諸妙相具足清凈潔白無障礙法。三者得見慈氏如來。獲得具足清凈潔白無障礙法。四者獲得如理相應諸善根力。具足清凈潔白無障礙法。舍利子。獲得如是四種具足清凈潔白無障礙法。舍利子。若我滅後法欲滅時。於大乘行如是行相。修相應行者。發起殊勝精進之行。復於契經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展轉聽受。時彼有情復有十種魔事。智者應當悉皆瞭知。於此魔事不應隨順。轉復發起勇猛精進。成辦佛事。何等名為十種魔事。舍利子。若有苾芻於諸契經。發起樂欲受持讀誦。時魔波旬而來嬈惱。此是第一魔事。智者應當於此瞭知。不應隨順。舍利子。若有苾芻於諸契經。發起樂欲受持讀誦。時魔波旬而來嬈惱。令諸眼目生諸疾病。此是第二魔事。智者應當於此瞭知。不應退屈。舍利子。若有苾芻於諸契經。發起樂欲受持讀誦。時魔波旬而來嬈惱。令其身分生諸病苦。此是第三魔事。智者應當於此瞭知。不應退屈。舍利子。若有苾芻於諸契經。發起樂欲受持讀誦。令心散亂不樂本住。此是第四魔事。智者應當於此瞭知。不應隨順。舍利子。若有苾芻於諸契經。發起樂欲受持讀誦。令其發起極忿怒心互相諍競。令諸契經不能安立。此是第五魔事。智者應當於此瞭知。不應隨順。舍利子。若有苾芻於諸契經。發起樂欲受持讀誦。令其互相執持鬥諍俱陷王難。起惡語言。利如毒箭更相損害。如是行相。令諸契經不得流通。由鬥諍業速疾退轉。此是第六魔事。智者應當於此瞭知。不應隨順。舍利子。若有苾芻於諸契經。發起樂欲受持讀誦。時魔波旬而來誨誘住白衣舍。復令發起種種鬥諍。如是行相。於諸契經不能受持。令生誹謗。由鬥訟業速疾破壞。此是第七魔事。智者應當於此瞭知不應隨順。舍利子。於彼時分法欲滅時。或有少年諸苾芻眾。於此法中出傢未久。於諸契經愛樂受持堅固信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彼苾芻聞是經已。得大歡喜。彼親教師乃語少年諸苾芻言。此非佛菩提非佛法律。不應受持。時諸苾芻聞是語已。於少時間。於佛菩提而不信受。又彼苾芻互相謂言。我昔修習佛菩提法。今令我等不樂修習。所有往昔諸善根力使當斷滅。返令如是墮染法中。乃至命終生諸惡趣。受大苦惱。舍利子。應知此等是魔所說。如是積集諸地獄業。諸有情等毀謗三寶不順佛言。如來於三世中悉能瞭知。又諸有情發起精進修大乘行。如來於此亦能瞭知。舍利子。我今又令諸菩薩等起四種想。何等為四。一者於自身業而善調伏。二者於善修作而妙觀察。三者於他所作不樂觀察。於諸有情起大悲心。四者於空寂處行住坐臥。於自他心隨順防護。如是名為起四種想。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五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六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二

  復次舍利子。時彼有情多起邪見橫生計執。說法苾芻亦復減少。為人輕賤不生尊重。亦不恭敬親近供養。有諸苾芻非法說法。於其正法不樂親近。設見有人於諸契經。而生恭敬尊重供養。有大力能種種稱贊者。共生侮慢。舍利子。時彼苾芻得離欲者。愛樂受持。未離欲者。於諸契經不樂受持。於大眾前隨順魔眾。此是第八魔事。智者於此應當瞭知。不應隨順。舍利子。若有苾芻於諸契經。雖生愛樂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為利養故隨順世間。諸有情等起偷盜業。於三種事數數作意。何等為三。所謂貪著衣服飲食及諸臥具。於此三事而多追求。此是第九魔事。智者於此應當瞭知。不應隨順。舍利子。若有苾芻於此大乘諸契經中。行相應行。而能發起最上精進。書寫受持愛樂讀誦。廣為人說。時彼苾芻為魔所持。業煩惱障之所覆蔽。於雜染法隨順愛樂。戲論語言而常相應。耽著睡眠。於睡眠中亦樂耽著諸雜染法。又復耽著炫惑女事。深樂隨順如是行相。於諸契經。不樂書寫受持讀誦廣為人說。舍利子。時彼苾芻。於如來教生愛樂者。不欲斷滅如來聖教。不愛樂者。惡業苾芻為魔所著。欲令佛法速疾斷滅。此是第十魔事。舍利子。如是十法諸有智者。應當於此一一瞭知。不應隨順。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時彼所有一切處  由彼業故魔障生

  於諸白法悉棄舍  不樂思擇諸義利

  勝慧減少惡慧增  於正法中不安住

  樂聞非法悉能行  墮惡趣中為境界

  如是展轉命終時  覆藏瑕玼為救護

  尊重親教阿阇梨  一時俱墮於惡趣

  我於俱胝千劫中  為利世間修苦行

  常於有情思善巧  悉令遠離三毒火

  我時證得大菩提  能轉清凈妙法輪

  於人天中無與等  世出世間稱第一

  我今不應當棄舍  世間有情極難得

  令彼魔眾悉退散  皆能離苦獲安樂

  又令癡闇道路中  持六度等真善行

  於諸佛教悉相應  而能獲得菩提道

  於如是法聽受已  復能演說真實空

  令彼安住正信中  是故得離諸魔眾

  於此最上真實中  若有棄背真實法

  非真實相作真實  不能遠離諸魔眾

  若有有情於佛所  歡喜堅固生尊重

  聽聞如是正法時  獲得吉祥勝義利

  正信有情歡喜已  諸有魔眾生苦惱

  於一切處作善時  魔眾競來為恐怖

  時魔假作苾芻相  巧出語言相誑惑

  於眾迅疾生動亂  謂菩提道非真實

  自言我法真實因  汝應堅固求安住

  發生如是戲論已  然後輕侮復毀謗

  時彼苾芻魔所著  信魔語故生放逸

  謂言此法非佛乘  因是棄舍涅盤道

  復背正覺合諸塵  而於佛法不信受

  由執我見粗重已  速疾墮落惡趣中

  縱有少分諸苾芻  而復愛樂非真實

  各於大乘空法中  互相伺求諸過失

  縱遇最上真實法  以雜亂故不聽習

  復於義理生恐怖  舍正法故無所歸

  彼時無有說法者  不信解人而復眾

  如是縱有說法師  悉皆棄舍不聽受

  若於世尊末法中  復能利樂諸有情

  彼時多有魔障侵  於此勿應生退屈

  未來若有苾芻眾  決定於法生信解

  寧喪身命堅護持  速獲證悟圓常果

  爾時舍利子。及諸大苾芻等。於大眾中聞是修習大乘行者。於諸險難能行正法。各各發起廣大無量堅固勇猛精進之力。如是行相。於此大乘菩薩藏正法。聽聞讀誦書寫受持展轉教示廣為人說。又復說是善巧譬喻。譬若有人善能守護祖宗庫藏。今見財寶漸欲減沒而生憂惱。如我今見釋迦如來。於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阿僧祇劫。修行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漸將減沒。我等苾芻亦復如是。共生憂惱。宜各發起廣大無量勇猛精進。堅持守護大乘菩薩正法寶藏。又苾芻言。譬如有人。有一親子端正殊妙。父母見時適悅其心。觀視子相目不暫舍。其子忽然於險難處墮落其中。有大飛禽捉持而去。又復墮落那落迦邊高險之處。時彼父母。發勇悍力持取而還。如我今者佛滅度後。若有正士於無上法寶生大信敬。欲求出離。而於彼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我以如來無上法寶共相付囑。精進守護亦復如是。無令為彼諸惡人輩之所侵壞。又苾芻言。譬如世間聚集兵眾。行列陣勢欲相鬥戰。是時眾中少分有情。見彼軍眾心無怯弱。安住其前。護諸兵眾無令鬥戰。又復眾中有多勇悍。見是兵眾心無怯弱。安住其前。如是展轉乃立戰功。如我今者佛滅度後法欲滅時。若有有情。內心堅固護持正法。親近善友樂求出離。被堅固鎧發起廣大精進之力。破魔軍眾。如是行相於法寶中。若有少分精妙思擇亦復如是。乃至一四句偈為人演說。令他隨喜。信受佛語不生疑謗。亦復告示令多有情隨喜稱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無上妙法。令其安住。時諸苾芻乃至廣說無量譬喻。佛告舍利子。如實行相。我說是人所得福聚。猶如虛空無有限量。說不能盡。又舍利子。佛滅度後是人難得。我說名為是殊勝丈夫。是最上丈夫。是勇猛丈夫。是大丈夫。得佛法分。不樂自利小乘靜住。唯行堅固大乘正行。又復不樂贊嘆自他名譽。唯樂贊嘆大乘功德。舍利子。乃至臨命終時。於此正法亦復受持讀誦。於真實空決定勝解。

  復次舍利子。於後末世破戒苾芻。亦復增盛毀謗正法。於諸世間外道經典。多樂修習。舍利子。於此劫濁煩惱濁眾生濁見濁命濁惡世之中。若有苾芻。能以勇銳破諸鬥諍而得安住。常願不離諸佛菩提。於三時中。應作觀想善能安住。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親近如來正法藏  能破一切老死苦

  於自利行非相應  常樂利樂諸有情

  於我所說正法中  恭敬愛樂能建立

  彼堪我為調禦師  即是如來真弟子

  若於正法不樂聞  又復不能善安住

  彼人墮落惡趣中  如輪於海速沉沒

  於千俱胝劫數中  遇佛出世極難得

  彼人為魔之所著  縱得遇佛生厭怠

  復次舍利子。過去九十一劫。彼時分中有佛出世。號毗婆屍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法中有六群苾芻。一名善見。二名妙利。三名作喜。四名賢吉。五名名稱。六名利牙。而生計執我人眾生壽者斷常等見。常行侮慢。共相呼集詣曠野中。而常議論差別惡行。如是各各而自謂言。行百種善。而復召集一十二十乃至五十。以為群類。自所行法展轉教示。復立誓言。若違我教必遭損害。說是行已分首而去。或入聚落或抵城邑。或自他舍乃至王城。時彼一人抵一聚落。還集種類。復各教示增損佛語。舍利子。雲何作意增損佛語。時彼種類堅固執有我人眾生壽者。若無我者誰為往來。誰為坐臥。誰為語默。誰為施者。誰為受者。誰為飲食。誰苦誰樂。乃至一癢一痛。誰為覺觸等者。時彼眾中或有一人。作如是言。若說無有我人眾生壽者。非我善友。舍利子。時彼聚落男子女人童男童女聞如是語。皆樂於彼執我見者。而為善友互相謂曰。我於往昔。有諸智者如實瞭知。真善友者。說無我人眾生壽者。我今於彼先所尊者。不應親近恭敬供養。舍利子。時彼六群苾芻。後半月分還集一處。中有一苾芻謂言。我已展轉教化五百種族。以為眷屬。

  復次舍利子。時毗婆屍如來應正等覺。有一聲聞苾芻。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得阿羅漢果。既知是已。入彼五百聚落。為諸男子女人童男童女。而說是言。彼所說法是粗惡語。不真實語無義利語。時阿羅漢。於彼眾中說伽陀曰。

  若於正法不瞭知  彼人即昧真聖道

  汝於邪法堅執著  決定當墮諸惡趣

  說是偈已。時彼六群苾芻眾等。生大恚怒不樂信受。時阿羅漢。生大慜念贊嘆佛已。復說伽陀曰。

  我佛所說真實法  一切有為悉無常

  於諸法中皆無我  是不堅固非常住

  又復諸行皆造作  體不實故空復空

  愚夫癡迷堅執著  於幻法中生動亂

  說是偈已。又語彼苾芻等眾。諸佛如來所說法中。悉皆無有我人眾生壽者。時阿羅漢。知彼苾芻等眾不樂信受。復說伽陀曰。

  若於施受生見執  復認覺觸分別有

  於無我法不信從  彼皆墮落諸惡趣

  舍利子。時彼有情於虛妄法。男子女人童男童女。所有語言而生信受。當有六萬八千人。以邪見故身壞命終。皆墮無間大地獄中。身受極苦在地獄中。復生多舌。舌如廣大千葉蓮華。於其舌上。復以鐵犁耕破其舌。復有獄卒持百利杵擊刺罪人。復於空中雨熱鐵丸。其丸猛熾擊罪人身。又其鐵丸變成火聚。其焰極猛。罪人各見猛火燒身。畢是罪已從地獄出。當復墮於千頭魚中。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時諸有情墮地獄  無量百千火聚中

  空中震電復雨火  罪人身受極苦惱

  一身復受一切苦  猛焰器仗從空下

  百逾繕那皆充滿  各見身滿地獄中

  各各復見於舌上  鋒鋩利箭猛來射

  利刀分舌假假裂  始覺苦中極重苦

  由隨惡友虛妄者  數數親近而愛敬

  棄舍持戒清凈眾  是故墮此極苦中

  復次舍利子。彼六群苾芻眾。以虛妄不實故。亦復當墮阿鼻大地獄中。其地獄量百逾繕那。各各自見身滿獄中。彼一一身復有千口。一一口中復生二舌。每舌縱廣四逾繕那。一一舌上。五百鐵犁耕破其舌。復以熱鐵取舌燒烙。罪人痛苦口不能言。復於頭上百千俱胝種種苦具而來捶打。如是受罪滿百千俱胝那由他歲。畢是罪已。復入別別諸地獄中受諸罪苦亦復如是。何以故。彼人為於諸佛教中常生毀謗。獲如是罪。

  復次舍利子。彼佛世時。復有長者住白衣舍。名為安樂。其傢富樂財寶。豐盛隨意受用。復有祖宗昔所積聚金銀琉璃硨磲碼瑙。真珠珊瑚如是等寶皆悉具足。諸有庫藏亦皆豐盈。奴婢仆從城邑人眾。隨所驅使稱意無乏。是時長者愛樂承事離系外道。修習邪法而生邪見。時長者妻名尾瑟缽底。色相殊妙端正潔白。身相具足人所樂見。而生一子。端嚴殊特面貌圓滿。身體潔白人所愛樂。其子往昔曾於無量百千俱胝那由他佛所。種諸善根。其子初生三開口笑。作如是言。我今何故於此邪見種族中生。其母聞子作是語已。驚怖惶駭身毛皆豎。棄舍其子周慞悶走。時有眾女見是事已。悉來集會共相詢問。聞說其子有如是言。是時眾女復生驚怖。而各狂走。去已復來觀察議論。各相謂曰。此初生子為復是天。為復是龍。為復是藥叉羅剎。阿蘇囉。誐嚕拏。緊那囉。莫呼囉誐。鳩盤茶。必舍佐。人非人等。生是疑已。時初生子謂眾女曰。汝等吉祥具足人相。何故舍我驚怖狂走。爾時童子。對諸女眾說伽陀曰。

  汝眾女等勝吉祥  何於惡道不生怖

  我今令汝悟真實  悉能遠離諸險難

  我之父母並眷屬  於我悉皆非善友

  我今為彼除邪見  不生險難諸惡道

  舍利子。時彼童子父母並諸會眾。聞是童子說伽陀已。共詣其所。爾時童子於父母前。復說伽陀曰。

  所有庫藏諸財寶  五谷舍宅並供具

  速疾舍我將佈施  投佛出傢作沙門

  毗婆屍佛見住世  於三界中無與等

  彼佛慧日照世間  我願出傢為弟子

  於佛正法得開示  利樂一切諸有情

  彼佛慧日照世間  我願出傢為弟子

  我佛具足三十二  大丈夫相悉莊嚴

  彼佛慧日照世間  我願出傢為弟子

  假使千俱胝劫中  未嘗聞是佛名字

  如優曇花難值遇  我願出傢為弟子

  舍利子。時彼父母語童子言。汝能如是發清凈心投佛出傢。我今所有祖宗庫藏二十俱胝金銀珍寶悉施於汝。令汝展轉自行佈施。時彼父母說伽陀曰。

  我今所有諸財寶  悉皆付汝將佈施

  由汝發起清凈心  隨處利樂諸有情

  所有金銀諸珍寶  五谷舍宅並資具

  由汝發起清凈心  速疾舍施利有情

  床褥臥具諸受用  塗香花鬘末香等

  由汝發起清凈心  隨處速疾行佈施

  佛寶法寶並僧寶  此為最上良福田

  於彼廣行佈施心  真實利樂於一切

  時彼童子復為父母說伽陀曰。

  我欲往詣於佛所  大毗婆屍世尊前

  廣作無量諸供養  利樂一切諸有情

  若天若人諸眾等  樂求一切快樂事

  我今往詣世尊前  願眾應當同詣彼

  時彼童子說此偈已。作是思惟遍觀四方白父母言。我今往詣毗婆屍如來應正等覺所。時彼眾等聞是事已。各生驚疑共相謂曰。雲何童子生於一日。能與父母如是議論。而復雙足舉步能行。彼時乃有八萬四千俱胝等眾皆來集會。各各思惟互相謂曰。今此童子為復是天。為復是龍。為復是藥叉羅剎揵闥縛阿蘇囉緊那囉摩呼囉誐人非人等。時彼童子與諸眾等俱時共詣毗婆屍如來應正等覺所。爾時童子領眾行已。於虛空中有十千蓋而覆其上。又於空中高聲唱言。無令為彼寒熱風雨之所損害。又復空中現金色網彌覆其上。又於空中雨天妙花種種末香諸妙香等。復有清涼微風飄散此香。又於行路香水灑地雨天寶衣。所雨天花積過於膝又於行路八功德水無量池沼自然出現。一一池沼各有無量優曇缽羅花俱物頭花奔拏利迦花等。而為供養。復有七寶殊妙臺樹自然出現。又於行時種種角貝不鼓自鳴。出微妙音歌詠贊嘆。於其左右。無量珍寶自然莊嚴。時彼童子才舉步時。各現一花而為履蹈。隨履蹈已隱沒不現。爾時童子於道路中。須臾之間回顧觀察。說伽陀曰。

  世有正理非正理  我今所行最上道

  於非正道而不行  是故往詣正理尊

  我於那庾多劫中  或時獲得人中身

  復遇如來出世間  具足信解智慧力

  舍利子。時彼童子說是偈已。於虛空中有八萬四千天人。咸共贊嘆說伽陀曰。

  善哉善哉大智者  能說最上第一義

  於諸非理悉棄舍  是故能行真正道

  舍利子。時彼童子對諸天眾。復說伽陀曰。

  諸有能行正道者  廣說獲得和合義

  於非正道堅執著  雲何獲得相應理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六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七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三

  復次舍利子。時諸天眾對彼童子。復說伽陀曰。

  諸有貪者於欲樂  一切境界無出離

  由愚癡故非正理  當墮地獄惡趣中

  若於正道求出傢  應舍受用諸欲境

  彼能開示諸正理  是名世間相應者

  舍利子。時彼童子對諸天眾。復說伽陀曰。

  我今為汝天眾說  汝於正道未能知

  如是相應真正理  當說令汝悉解瞭

  爾時童子說是偈已。與諸大眾俱時往詣毗婆屍如來所。到已頭面禮足。右繞三匝卻住一面。瞻仰毗婆屍如來。目不暫舍。是時童子心大歡喜。說伽陀曰。

  具足三明施甘露  能為世間作善利

  稽首龍象師子王  是故我今常贊禮

  佛智光明甚希有  猶如日月照世間

  亦如優曇花出現  堅固安住妙色相

  世間有情多重障  於佛聖道不能知

  猶若生盲愚癡人  不覺墮於險惡道

  願我當來成正覺  猶如毗婆屍世尊

  令諸有情離眾苦  滅三毒火得清涼

  又令無量諸有情  隨我廣發如是願

  聞佛演說最上乘  悉得開示菩提道

  爾時童子說是偈已。又作是言。南無毗婆屍如來應正等覺。善說法要。時八萬四千俱胝人眾亦作是言。南無毗婆屍如來應正等覺善說法要。如是三嘆終而復始。願我當來皆得成就正等正覺。如毗婆屍如來善說法要。爾時毗婆屍如來。知彼童子及八萬四千俱胝人眾堪任授記。即現神變。於其面門放大光明名決定勝。其光復有無量種種色相。所謂青黃赤白紅頗胝迦金色等。如是色相普遍無量世界。洞然照耀上徹梵世至色邊際。日月光明。悉皆映蔽。其光復來至佛頂上。右旋宛轉繞百千匝。忽然不現。舍利子。時毗婆屍如來有一親侍苾芻。見佛神變光明事已。即從坐起整衣服。遍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瞻仰尊顏。以偈問曰。

  毗婆屍佛大希有  於諸聖中量尊聖

  我今啟問善逝尊  何因緣故現光明

  爾時苾芻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現大神變放是光明。唯願如來。大慈哀慜。為我除疑敷演斯事。復有無量百千人眾。現住佛前願樂欲聞。我等志心殷勤諦聽。為諸有情慈悲開示。如來大悲。為世間眼救護一切。如諸舍宅覆蔭一切。唯願如來。大慈憐慜。斷除疑網而諸有情過去未來現在。所行想念一切行業及諸疑惑。如來於彼無不瞭知。又諸佛剎所有有情。於三世中一切智慧言語差別。如來於彼無不通達。如來為諸法王。具足八種言音。於說法中皆得自在。以何因緣現大神通放是光明。唯願如來。斷除我等一切疑網及一切憂悲苦惱悉皆斷滅。我等今者如是三請。一心專註合掌恭敬。願樂欲聞。舍利子。時毗婆屍如來。語彼親侍苾芻言。汝見此童子於我前住合掌立不。唯然善逝。我今已見。佛言苾芻。今此童子。於往昔時已曾親近稱贊恭敬禮拜。復以衣服臥具種種湯藥。供養八萬四千俱胝那由他佛。種諸善根。為求成就正等菩提。常修梵行。佛言苾芻。汝又見是八萬四千俱胝人眾於我前住合掌立不。唯然善逝。我今已見。佛言。彼諸人眾於過去世。皆悉曾為童子父母。生生無不從之教化發心。於後後世。願皆不受女人之身。皆能隨順修習。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今為彼授作佛記。以是因緣現大神通放是光明。爾時毗婆屍如來。為彼親侍苾芻及諸人等。說伽陀曰。

  汝見現前諸大眾  隨於童子悉來集

  八萬四千俱胝數  一心專註聽我說

  佛說法中得自在  我今親語汝苾芻

  我知童子多劫中  親近供養於諸佛

  復於無量諸佛所  志心堅固求出傢

  修持最上清凈行  復能利樂天人眾

  又此現前諸大眾  八萬四千俱胝數

  生生昔曾為父母  教化歡喜常無間

  復於往昔無數劫  廣發無邊諸大願

  世世悉皆為父母  同求無上大菩提

  如是安住離生死  應當隨我共修學

  志求無上妙菩提  我今為彼親授記

  彼等決定成正覺  是故我現大神通

  我能盡令汝心中  行住坐臥無疑惑

  汝等天龍及人眾  那由他數在我前

  同聞為彼親授記  不久當成二足尊

  舍利子。時彼童子聞佛授記。歡喜踴躍速疾往詣。到父母前發誠實語。說伽陀曰。

  如是八萬四千眾  往昔皆為我父母

  俱時同發菩提心  今日父母復如何

  舍利子。時彼父母。而為童子說伽陀曰。

  如汝所說諸人眾  各各已發菩提心

  我今歸依一切智  與汝發願無有異

  如是進求究竟道  汝今身是我所生

  與汝同發真實心  願得菩提果成就

  舍利子。時彼童子。為自父母復說伽陀曰。

  我若最先得成佛  誓與一切悉開示

  願我父母諸人眾  共成無上大菩提

  復次舍利子。時毗婆屍如來為彼童子及諸人眾。發如是言。我今為汝授作佛記。勿生疑惑。善自安慰勿復異見。所以者何。汝於往昔為大自在天子。我於彼時。已曾為汝授作佛記。過是已後經俱胝那由他劫不墮惡趣。又過俱胝那由他劫。於彼轉輪聖王族姓中生。得成為佛。名曰大悲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大名稱。父名凈飯。離諸暗鈍。母名摩耶。離諸憂惱。其子爾時亦如我子。字羅睺羅。出現世已。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菩提道既成就已。其佛壽命滿十萬歲。彼佛光明普能照耀十萬逾繕那國土。彼世界中一切有情。有緣無緣悉皆承佛光明照觸。時佛光中有百俱胝。那由陀俱胝。百千那由他俱胝。大聲聞眾皆來集會。復有一俱胝眾。皆是大阿羅漢。具足白法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具八解脫得六神通。舍利子。如是大阿羅漢皆來集會。復有無量大菩薩眾皆來集會。復有彼佛往昔一切父母亦來集會。時大悲如來說法教化。無量阿僧祇有情。皆住不退轉地。於諸有情作善利已。即於是時入般涅盤。正法住世一俱胝歲。彼佛舍利。於諸世間廣大流佈。如我滅後流佈舍利等無有異。舍利子。說是語時諸有正士。發起勇猛廣大精進。而起尋伺觀察世間。利樂有情心無退轉。復有菩薩摩訶薩發起正念。轉復增勝心無間斷。志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經於無量阿僧祇劫。願於生死流轉之中。化利有情求佛菩提。舍利子。我於彼時亦發是願。盡生死際被精進鎧。化利有情圓滿一劫精進行願。勇猛精進心無退轉。願成菩提。復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訶薩不退勇猛精進。若菩薩摩訶薩。行不退勇猛精進行時。設見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火聚。為求如來正等菩提。應當發起勇猛精進。入是火中而能安忍不生懈倦。彼諸菩薩聞是法時。即得超越圓滿一劫精進行願。又諸菩薩聞是法時。於不退轉勇猛精進。即得增長無量善根。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勇猛精進時。而為利益一切有情求證涅盤。純一無雜常住堅固。於善不善起大悲慜。於諸有情行相應行。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當行勇猛精進悉無懈怠。於一切處舉足下足。常不離於菩提之心。觀諸三寶常在目前。亦不棄舍一切有情。亦不隨順一切煩惱。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當行勇猛精進悉無懈怠。於已生未生諸善根力。悉令回向菩提正道復令善根增長無盡。舍利子。譬如百川流註大海其水無盡。今此善根回向菩提。亦復如是無有窮盡。是故說名不退勇猛精進。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當行不退勇猛精進之時。悉無懈怠。於諸正行一切智智積集善根。復能利樂一切有情。是故說名不退勇猛精進。

  復次舍利子。我今略說菩薩摩訶薩乃至一切有情所獲福蘊。乃至有學無學聲聞緣覺所獲福蘊。不及如來一毛端量所獲福蘊。何況如來遍身毛孔所有福蘊。為由如來於無量劫積集修行廣大福蘊。設有廣大積集福蘊。如實行相百分千分。不及如來一大人相。何況如來一切相好。又諸福蘊。不及如來眉間白毫一珂月相。何況百千匝中所有功德。又諸福蘊。不及如來一無見頂相。何況如來大丈夫相。乃至烏瑟膩沙諸根相好出生百千俱胝所有功德。又諸福蘊。不及如來大法螺音一說法相。何況如來廣大法音。普能遍滿無量世界。令諸有情諸根調適皆生歡喜。隨其勝解得善調伏。於如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生知解。如是菩薩於無量世界隨學。如來發大音聲。普令有情悉皆得聞。被精進鎧發堅固意。樂習菩薩不退勇猛精進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精進行時。而無退屈。假使普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具足成就勝解智力。若諸有情於此菩薩藏正法。隨順成就具足智力。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不及其一。以要言之。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悉令獲得須陀洹智力。斯陀含智力。阿那含智力。阿羅漢智力。又令獲得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不退轉地智力。一生補處菩薩之位。乃至廣說無量世界一切有情。普令獲得一生補處菩薩智力。若諸有情。於如來無分別及有分別智力等。如是聽已。不驚不怖。當於彼時次第樂欲甚深智力。比前功德。百分千分百千萬億分阿僧祇分。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不及其一。而菩薩樂欲發起勇猛精進。寧棄身命頭目髓腦一切支分。於如來智力。不樂暫時間斷修習。如是棄舍勇猛精進。我說是名菩薩不退精進之行。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是修學。不退轉地乃至發起一心。遍入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有情無量無邊心行差別。若諸有情具足充滿貪嗔癡等一切煩惱而復回入菩薩之心。是時菩薩以智慧力。譬喻言辭種種推求。如是發起勇猛精進。見是色相一切有情貪嗔癡等之所燒煮。是時菩薩以諸方便。普令止息一切苦惱。如彼灰燼散滅無餘。復令修習趣涅盤道。我說是名菩薩不退精進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修不退精進行時。所謂身作業善。語作業善。意作業善。乃至所有一切精進波羅蜜多。皆悉不離身語意業之所修習。然於三業發生精進意為最勝。雲何意業精進最勝。謂無分別及有分別。雲何無分別謂菩提心。雲何有分別。謂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雲何無分別。謂於忍智悟無我理。雲何有分別。謂能攝受一切有情。雲何無分別。謂雖能攝受一切有情而無取相。雲何有分別。謂厭離輪回。無分別者。謂於三界都無所得。有分別者。謂諸有財寶隨樂舍施。無分別者。謂於佈施無取於相。有分別者。謂於持戒有所積集。無分別者。謂於持戒不取於相。有分別者。謂安受苦忍。無分別者。謂於剎那心無所住。有分別者。謂能發起諸善根法。無分別者。謂常靜慮。有分別者。謂於禪定有所積集。無分別者。謂心常決定安住不動。有分別者。謂修聞慧而無厭足。無分別者。謂於內心專註善巧。有分別者。謂於聞慧廣說諸法。無分別者。謂於法性都無記念。有分別者。謂於智慧有所修作。無分別者。謂於諸法離諸戲論。有分別者。謂於諸梵行積集修作。無分別者。謂於諸慧性悉能棄舍。有分別者。謂於五神通而能圓滿。無分別者。謂盡諸有漏。有分別者。謂於觀想而常思惟。無分別者。謂於內心而常正念。有分別者。謂於四正斷悉能巧妙。無分別者。謂能超越一切善根。有分別者。謂著文字相欲求出離。無分別者。謂於廣大福報普遍無相。有分別者。謂於諸有情善達根宜。無分別者。謂善能觀察諸善根法。而無所得。有分別者。謂於諸力有所修習。無分別者。謂於是處無所損壞。有分別者。謂能出生菩提分法。無分別者。謂於諸法離分別智。有分別者。謂於正道而能求進。無分別者。觀諸神變猶如虛空。有分別者。謂於定門而能積集。無分別者。謂住奢摩他而唯一境。有分別者。謂於毗缽舍那而有積集。無分別者。謂善入法性。有分別者。善能入解諸因緣法。無分別者。謂善能瞭知非因緣法。有分別者。謂著勝義聲故。無分別者。謂行正法行故。有分別者。謂莊嚴法身。無分別者。謂於法身離諸莊嚴。有分別者。謂莊嚴語言。無分別者。謂依諸聖能常寂默。有分別者。謂依三解脫門而生樂欲。無分別者。謂無增上我故。有分別者。謂能遠離四種魔事。無分別者。謂能棄舍煩惱習氣種故。有分別者。謂能善解巧方便故。無分別者。謂於智慧如實知見。有分別者。謂離攀緣有所見故。無分別者。謂離超越見故。有分別者。謂有想念見。無分別者。謂意業見。此說名為意業精進。於精進中最為殊勝。我說是名菩薩摩訶薩修不退轉精進之行。

  復次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精進行時。行是五種最上極妙之法。速疾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雲何五種最上極妙之法。一者而常思念佛出於世。二者而能親近諸善知識。三者而常值遇好時。四者而常積集諸善根法。常令堅固。五者隨學菩薩摩訶薩具足戒品。而得圓滿。是名五種最上極妙之法。由是菩薩。速疾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尊者舍利子。重白佛言。世尊。若諸菩薩離此五種最上極妙之法。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佛言。舍利子。若諸菩薩。不常思念佛出於世。不能親近諸善知識。若不值遇好時。不能積集諸善根法。不令堅固。不能隨學諸菩薩摩訶薩。具足戒品而不圓滿。如是遠離五種最上極妙之法。不能速疾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違而得者。無有是處。舍利子。雲何在傢菩薩遠離五種之法。所謂如王傢臣。住大眾中。恃其威勢。恐怖多人。又語眾言。我能為汝作種種事。但以欺誑而實不作。乃至如是安住虛誑語言等事。舍利子。由是虛誑不能得生諸天善趣。如是行相。亦不能得值遇好時。舍利子。又此行相在傢菩薩。唯自具足資養等事。不能利他。亦復不能值佛出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子。又在傢菩薩住城邑中。有諸障難而常嬈惱。雲何城邑有諸障難。舍利子。有諸如來出世成等正覺。為諸天人阿修羅等說法教化。初中後善其義深遠。其語巧妙。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及四部眾圍繞恭敬。雖復親近供養禮拜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然彼聚落城邑巷陌。舍宅人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悉住其中。由是因緣不能具足清凈戒蘊。我說是名城中障難。若在傢菩薩如是樂著五欲。不能思念佛出於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無上正等正覺。

  復次舍利子。在傢菩薩而自宣說現行法律。復多障難。所謂父母男女妻妾奴婢姊妹兄弟朋友眷屬。於長夜中而為障難。舍利子。如是之法。能為在傢菩薩作諸障難。亦復不樂佛出於世。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七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四

  復次舍利子。在傢菩薩於諸如來所設契經如實行相。雖復聽已不樂多聞。於少欲行不樂修習。及於同類諸契經等。亦不信受。於彼如來大乘教中。復生毀謗。而皆墮於諸惡趣中。雲何名為諸惡趣中。所謂焰魔羅界餓鬼畜生。又復邊地諸惡律儀。縱得為人身不具足。垢穢障重具諸邪見。舍利子。如是所呵厭處。諸佛菩薩。皆悉遠離不樂生彼。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舍利子。在傢菩薩於有大勢力堅樂依止。所謂國王大臣及諸人民。大富豪傑增諸嗔恚。所出言辭多生諂偽。積集惡事誑惑於人。復生侮慢。是人以不善語故。墮惡趣中。身體羸瘦具諸惡相。舍利子。此名在傢菩薩五種之法。以是因緣。不能值遇諸佛出世。亦復不能親近善友。不能值遇好時。所集善根悉皆毀壞。於持戒菩薩摩訶薩等。不能隨學。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若人行是五種法  於此勝慧不增長

  而復遠離調禦尊  不能速疾成正覺

  虛誑一切有情故  如王傢臣諸仆使

  悉斷一切善根力  不能值遇佛出世

  又或驚怖諸有情  語令捉縛加捶打

  如是作諸惡業已  於無上尊常遠離

  復於苾芻苾芻尼  破他凈戒生病苦

  剎那不得值好時  於諸佛所常遠離

  父母妻孥諸眷屬  於非法行常無間

  而於正法不樂聞  墮癡迷中難出離

  設逢佛世求親近  於剎那間不能得

  或復愛樂出傢時  彼等競來為障難

  或時聽是正法已  隨處演說真實空

  彼等競生嗔恚心  乃說此為非正法

  如是種種諸障難  十六分中未及一

  由是毀謗正法因  世世生盲無所見

  彼不能見正覺尊  縱見不生清凈信

  當獲人身不具足  後墮一切傍生中

  若人歸向佛菩提  及於菩薩生愛樂

  一切障難悉蠲除  善能修習真正行

  所有父母並眷屬  及餘一切有情類

  數數引導令出傢  速能攝受歸正道

  唯母最初引導已  復能贊嘆令出傢

  即當往詣善逝尊  發心開悟大菩提

  復次舍利子。出傢菩薩復有如是五種之法。於諸善友亦復遠離。諸佛出世於剎那時不能值遇如是積集諸善根力亦皆破壞。而於持戒菩薩摩訶薩。不能隨學。乃至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雲何五法。一者以邪思故破諸凈戒。二者以不信故毀謗正法。三者耽著利養及樂名聞。四者執著我見入諸險難。五者於他善行而生嫉妒。舍利子。而出傢菩薩。具足如是五種之法。於諸善友亦復遠離。不能值遇諸佛出世。以要言之。乃至不能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舍利子。以是義故。譬如餓犬羸瘦憔悴皮骨連立。匆見枯骨而生食想。復於靜處以力舐嚙。自傷其口血塗骨上。不自覺知妄生貪愛。於其飽滿終無所得。時有剎帝利婆羅門長者居士。自遠而來。見是餓犬嚙彼枯骨。極生嗟念。是時餓犬復自思惟。彼所來者奪我美味。時犬乃作惡聲惡眼[齒*(崖-山)][齒*來]號吠。舍利子。於意雲何。彼諸人眾見是枯骨悉無血肉為侵奪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佛告舍利子。雲何彼犬作如是相。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由犬餓故。嚙彼枯骨如甘露味。妄生貪愛故。現如是惡聲惡眼[齒*(崖-山)][齒*來]號吠。恐彼人眾之所侵奪。佛告舍利子。如我滅後有諸苾芻。於種族中乃至便利不凈。深生愛著之所纏縛。如是行相。於剎那時成就佛事亦不能得。彼諸苾芻我今所說。於佛法中如彼餓犬。匪惟如來作是訶毀。若諸有情見彼苾芻如是行相。亦復誹謗如彼餓犬。舍利子。復有菩薩摩訶薩。廣為利樂一切有情。求佛智慧。於自身命亦復棄舍。何況於他善業而生憎嫉。

  復次舍利子。復有世間愚癡之人。以自活命愛樂世間財寶飲食。身為奴仆。為彼系縛責役驅使。於他族中親近誑妄。以貪求故。復於他人而生嫉妒。舍利子。如彼苾芻為貪利養。先在彼族見後來者。而復發起憎嫉之心。謂後來者而作是言。我先住此。汝等諸人從何所來。今此族中諸長者等。先發願言。所有衣服飲食臥具醫藥決定施我。作如是言。彼後來者雲何當得。因是發生三種過失。何等為三。一者樂著住處。二者不樂本住。三者於世間法而能解瞭。出世間法不能解瞭。又彼苾芻於此長者族中不樂安住。而彼苾芻又發是言。住處有三。一者愛樂處住。二者和合處住。三者如實處住。汝諸長者多行過失。應當於我深生恭敬。於我法中稱揚贊嘆。舍利子。由是種族生憎嫉過。於潔白法悉皆減沒。

  復次舍利子。復有種族多諸嫉妒虛妄不實。或有持戒不持戒者。於菩薩摩訶薩所。悉皆遠離而不隨學。如是譬喻應當瞭知。復次舍利子。於過去無量無邊廣大不可思議阿僧祇劫。彼時彼分有佛出世。號勝高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住世九十俱胝歲。彼佛會中復有九十那逾多大聲聞眾。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心得自在。到於彼岸。彼時復有長者名曰善集。其傢巨富眷屬廣大。多諸財寶。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皆悉具足受用廣大。復有奴婢仆從象馬車乘。及諸倉庫悉皆盈溢。時彼長者生其二子。一名凈住。二名凈持。面貌端正身相具足。人所樂見。忽於一時登大樓閣經行遊戲。爾時佛告舍利子。彼勝高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於晨朝時著衣持缽。與大苾芻眾前後圍繞。入彼大城次第乞食。其佛相好猶若金山。又如廣大妙好金幢。最上第一。住奢摩他諸根隱密行。如龍象極妙清凈。如大池沼離諸塵穢。又如大海珍寶充滿。如帝釋天主諸天圍繞。如大梵天王寂靜嚴飾。具足圓滿清凈潔白。心意調暢諸根寂靜。彼二童子。即於是時。見彼勝高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是二童子乃贊如來自遠而至。佛身相好無量無邊圓滿具足。瞻仰世尊心無厭足。舍利子。時凈住童子往昔已曾得見勝高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乃語凈持童子言。汝曾往昔得見勝高如來不。此佛功德無有邊際。於一切有情中為大慈父。時凈持童子言。我於往昔未曾得見此佛世尊相好具足威德特尊。時凈住童子言。我於昔時。已曾見此勝高如來。願我當來一如此佛等無有異。舍利子。時彼凈住童子說伽陀曰。

  願我當來如世尊  有諸苾芻眾圍繞

  我若得似如來相  復名如是最上尊

  今將飲食諸供養  為求無上菩提故

  所有舍宅悉棄舍  願我當來成正覺

  譬如眾星月為勝  此誰見已不清涼

  於有情中佛最尊  誰不舍傢求出離

  舍利子。時彼凈持童子聞是語已。復說伽陀曰。

  汝今莫作如是語  亦勿高聲報四方

  汝今聽我誠實言  雲何速得菩提道

  舍利子。時彼凈住童子聞是語已。復說伽陀曰。

  汝於此道不愛樂  亦復莫起憎嫉心

  我今所出善語言  是故當得菩提道

  汝於世間諸財寶  亦莫輒生慳吝心

  我於身命尚能舍  是故語汝悉知解

  與汝如是諸舍宅  及有一切財寶等

  我今往詣於佛所  出傢求授菩提記

  三十二種殊勝相  誰人見已不愛樂

  無上菩提誰不行  於此莫生劣弱見

  我於舍宅並財寶  父母眷屬諸親友

  於此一切皆能舍  為求往詣於佛所

  假使俱胝千劫中  聞佛出世甚難得

  佛為世間大光明  遇佛光者亦復難

  佛來王城行化行  大苾芻眾皆圍繞

  猶若晴空清凈月  普遍照耀於世間

  又如出現千日光  四衢道陌皆晃耀

  佛於城中行化行  普放光明亦如是

  譬如須彌山中王  亦如出現殊妙寶

  佛於苾芻大眾中  清凈尊嚴亦如是

  熾盛光明大威德  普能照耀諸有情

  如來殊勝二足尊  圓滿如是諸色相

  佛入王城行化行  顯現無量大神變

  諸天龍神及有情  見者愛樂咸恭敬

  三十二種殊勝相  見已誰不求正法

  若於小乘樂修習  是名愚夫劣弱見

  我見無上人中尊  相好端嚴世希有

  我今往詣善逝尊  為求無上菩提道

  舍利子。時彼凈持童子聞是語已。復說伽陀曰。

  我於小乘非愛樂  亦能往詣於佛所

  今於此大樓閣中  誓欲棄擲於身命

  又我想身皆虛幻  於其身命即能舍

  為求無上大智慧  亦當往詣於佛所

  父母恩愛極最重  舍宅財物諸欲境

  我今悉能皆棄舍  誓當往詣於佛所

  若我願得如世尊  蒙佛稱贊為攝受

  一切所有棄舍已  投佛出傢為弟子

  舍利子。時凈住童子從大樓閣安詳而下。即時往詣勝高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時凈持童子復於大樓閣中發勇猛心。不顧身命迅速而下。以精進故先詣勝高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舍利子。時凈住童子到佛所已。持以上妙法服價值閻浮檀金一俱胝數。奉獻如來。說伽陀曰。

  我今所獻上妙服  不求端嚴諸色相

  願我當來如世尊  最上最尊稱第一

  具足清凈大智慧  於精進力善安住

  三十二相妙莊嚴  願得果如二足尊

  又復成就十智力  四無所畏善安住

  願我當來如世尊  最上最尊稱第一

  願我於佛正法中  如佛安住光明聚

  演說諸法施有情  普令一切皆覺悟

  我今所獻上妙服  不求端嚴諸色相

  願成清凈大菩提  廣度無邊人天眾

  又我所獻上妙服  為求如來無上慧

  安住不二正法門  降伏一切諸外道

  又願利樂諸有情  令貪嗔癡悉遠離

  無明愛有等皆除  獲得無為甘露法

  又說如來清凈法  普皆利樂諸有情

  令離生老病死等  及滅憂悲諸苦惱

  又願說法利一切  天龍人等及非人

  有想無想諸有情  自覺覺他咸恭敬

  願我如住諸佛剎  普放光明照十方

  於大黑闇熱惱中  作彼清涼甘露味

  欲界色界無色界  皆令一切無所著

  於憎愛境悉遠離  常說如來清凈法

  舍利子。時彼凈持童子既到佛已。復以上妙革屣。持以奉佛。殷勤施已。說伽陀曰。

  願我如佛眾中尊  如大舍宅為救護

  令諸有情離惡趣  復能演說真正道

  世間所有諸愛欲  此名愚夫粗境界

  一切有為悉遠離  願佛出世常值遇

  見佛光明照世間  於二足尊應供養

  為利一切諸有情  誓求無上菩提果

  復以最勝香花等  種種幢幡及寶蓋

  為利一切諸有情  將持供養大覺尊

  上妙衣服及飲食  床褥臥具諸湯藥

  為利一切諸有情  持此供養於如來

  又持鼓具諸樂器  歌詠贊嘆妙音聲

  為利一切諸有情  供養出世光明尊

  又持珍妙諸飲膳  世間所有最上味

  為利一切諸有情  願將供養佛世尊

  作是廣大供養已  於佛如來求出傢

  為利一切諸有情  誓行一切清凈行

  又願一切有情等  不生邪道幻惑中

  悉令俱胝數有情  安隱皆住八正道

  願我不生此欲界  極劣邊地訶厭處

  遠離一切放逸已  常得親近不放逸

  又願不生諸惡趣  常願生於信族中

  生已當發最上心  願見如來常親近

  見已發此清凈心  及以花鬘塗香等

  眾鼓伎樂諸供養  當求勝解利一切

  願於俱胝多劫中  常作廣大供養事

  出傢遠離諸欲境  當行一切清凈行

  舍利子。彼二童子。於勝高如來應正等覺所。以種種伎樂伽陀歌詠贊嘆供養佛已。即於地方所發清凈心。以赤旃檀造立精舍。縱廣四逾繕那高半逾繕那。如是造已奉獻世尊。復作是言。唯願如來哀慜納受。彼二童子。於勝高如來應正等覺所。勸請世尊。說伽陀曰。

  願佛安住我精舍  過去諸佛所稱贊

  我今發此凈施心  願佛哀慜親納受

  若佛常住我精舍  瞭知俱胝有情數

  過現未來三世心  願我當來亦如是

  佛依精舍到彼岸  獲得正斷及神足

  四種勝行各瞭知  我施精舍亦如是

  唯願勝高如來佛  及與一切苾芻眾

  受此精舍半月中  供養尊重常恭敬

  我今於是如來所  親近恭敬供養已

  發是信心求出傢  剃除頂發被法服

  如是舍傢出傢已  於諸利樂遍希求

  常當修作善相應  愛樂如是真實法

  時二童子。說是伽陀已。彼凈住童子白佛言。世尊。願我當來速成正覺。放大光明如佛世尊等無有異。時凈持童子又白佛言。世尊。願我當於險難惡道常為導師。舍利子。時彼凈持童子於勝高如來前。住立一面恭敬合掌。又發誓言。願我於佛法中。無復坐臥常離睡眠。為利有情求無上道。而常遠離一切懈怠。寧以身命一切棄舍。乃至筋皮血肉皆悉枯悴。亦復遠離一切懈怠。當發廣大勇猛精進。求菩提道。舍利子。爾時凈住菩薩摩訶薩。為彼凈持菩薩摩訶薩。說伽陀曰。

  我共汝發平等心  修行無上菩提行

  我今亦發精進力  為利一切諸有情

  遠離諸欲及身命  血肉枯幹無所辭

  願於千劫盡修習  精進志樂菩提道

  常思安住曠野中  及樂山間寂靜處

  為求無上大智慧  於法清凈得自在

  舍利子。時彼凈持菩薩於千歲中。一彈指頃曾無睡眠及諸懈怠。況復夢想。又於千歲不求安坐。除諸便利。乃至一彈指頃亦不胡跪。何況坐臥。恃彼菩薩。又千歲中。食時持缽遊行乞食。於彼施者。亦不觀視是男是女童子童女。化利有情心行平等。卻詣本住三觀世間然後乃食。如是食已於非食時。不生一念饑渴之想。乃至不生甜酸堿淡苦辣之想。又千歲中。於非食時亦不乞食。時彼菩薩又千歲中住於樹下。一心精進求菩提道。亦不觀視是何等樹。又於千藏所被法服。未嘗暫時而有更換。時彼菩薩。又於千歲。而於諸欲不起尋伺。於諸損害亦復如是。又於千歲。於自父母兄弟姊妹及諸眷屬。於日月等數不曾發起一念尋伺。又於千歲於其舍宅。曾無一念愛樂依止。又千歲中於日月星宿等。曾無一念起瞻視意。又千歲中未嘗依止墻堵樹木而於中住。又於千歲。未曾以諸酥油塗身。又千歲中於其自身。乃至一念曾無懈怠。又於千歲於其一念曾無疲倦。又千歲中乃至酥油亦復不受唯樂一心精進。求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時彼菩薩。又千歲中於其身心亦不懈倦。又於千歲修精進行。不起一念剃除須發。時四大天王來於頂上。以手摩觸頂發自落。時四天王又持此發。於清凈地起窣堵波。又千歲中四大天王。知彼菩薩於善所作悉來成辦。時彼菩薩。又於千歲若值熱時。亦復不樂於樹蔭中。又於千歲若值寒時。亦復不樂以衣覆身。又於千歲亦復不共世間有情語言戲論。

  復次舍利子。時有魔王忽然出現。名曰癡念。時癡念魔王敕諸波旬。為彼凈住凈持二菩薩。造作劍林及劍橋道已。時彼魔王及魔波旬。狂亂往來高聲唱言。我今造作此名劍林。時彼魔王發是語時。三千大千世界中。上至魔宮下徹地界。有百千俱胝魔王波旬諸天眷屬。皆得聞知悉來集會。共生恐怖。欲相謀害。舍利子。時彼菩薩一心精進安住不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九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五

  復次舍利子。爾時凈持菩薩摩訶薩。於彼劍林橋道。亦不經行心不隨順。彼諸天魔作大惡聲。於菩薩所恐怖嬈惱。時凈持凈住二菩薩摩訶薩。皆悉不聽。又諸天子於虛空中贊如是言。彼二菩薩。具足能行如是正行。如是大悲如是勇猛。彼二菩薩於千歲中。唯專想佛。是時勝高如來化行已畢。入般涅盤。空中諸天見彼如來般涅盤後告言。善男子。彼勝高如來已般涅盤。時二菩薩聞是語已即時往詣勝高如來般涅盤所安置床座。到已合掌恭敬住立一面。以悲戀故憶念如來。於七日中目不暫舍。尊重贊嘆。時二菩薩。勇猛精進行菩薩行。利樂有情如負重擔。亦於是時。佛前住立如般涅盤。上生梵世生梵天已。復來詣彼勝高如來應正等覺窣堵波所。於四萬歲中。旋繞禮拜作諸供養。又於七萬歲中。持諸幡蓋供養恭敬。復以上妙香花飲食。供養塔廟。彼二菩薩於梵天中盡其壽命。而復下生閻浮提中。於轉輪王勝族傢生得宿命智。既誕生已互相謂言。應當修習不放逸行。是時菩薩說伽陀曰。

  我等生王勝族中  獲大神通免諸難

  當願常行不放逸  親近無上菩提道

  尊貴富饒諸欲樂  是法速朽不可信

  智者應當悉瞭知  希求最上大菩提

  若人求是菩提道  應舍富饒諸欲樂

  為利有情求出傢  修持最上清凈行

  我於往昔無量劫  與諸有情多貪求

  於五欲樂猛熾然  謂言受用常無足

  我今覺悟諸欲樂  尊貴富饒及眷屬

  悉能棄舍誓出傢  精進為求菩提道

  我昔俱時十六歲  舍傢出傢求出離

  剃除頂發被法服  於千歲中行梵行

  又於是時俱入滅  而復往生梵世天

  於其梵世復舍壽  生此閻浮勝族中

  復次舍利子。彼時復有佛出。名號最上勇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二菩薩詣彼佛所。親近供養。尊重贊嘆。發凈信心舍傢出傢。剃除頂發而被法服。於俱胝劫修行梵行。舍利子。彼二菩薩於無量世時。已曾值遇百千諸佛親近供養。於一一佛所具修梵行。尊重贊嘆恭敬供養。舍利子。時凈持菩薩過是已後。先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勇猛精進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住世九十俱胝歲。彼佛有九十俱胝那逾多大聲聞眾。悉來集會。舍利子。彼時凈住菩薩。於彼勇猛精進如來世時作轉輪聖王。於彼佛所尊重贊嘆。復以上妙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種種供養。於三月中供養彼佛及苾芻眾。舍利子。時彼轉輪聖王作供養已。彼勇猛精進如來應正等覺。欲令轉輪聖王生大覺悟。說伽陀曰。

  若行最上精進行  一切佛法樂希求

  若諸有情耽欲樂  一切義利極難得

  若於欲樂不遠離  損自利故及損他

  於此應當悉棄舍  而求最上諸佛法

  我今令汝亦復然  往昔眷屬皆棄舍

  及發無邊大誓願  速求成就菩提果

  汝見我已成佛道  鹿野苑中轉法輪

  若於諸欲生愛著  不能速成大菩提

  諸佛皆說離諸欲  於放逸法不復生

  智者於此善信隨  即能遠離諸業障

  汝於惡慧持重簷  無義利法何安住

  若於諸欲不覺悟  佛說皆為諸苦因

  爾時世尊。說是伽陀已。時轉輪聖王生大覺悟。於諸世間國城妻子。父母眷屬臣佐仆從。諸小國邑一切吏民。財寶庫藏。悉皆棄舍。住立佛前說伽陀曰。

  假使身肉皆枯竭  至於殞滅曠野中

  誓舍國邑諸宮殿  希求最上佛菩提

  又復發起大精進  利樂一切諸有情

  於大曠野遼迥處  舍傢出傢樂修行

  永願棄舍諸欲樂  遠離罪業及癡迷

  若於諸染而執著  應當棄背菩提道

  所有諸欲及王位  一切誓將皆棄舍

  我於世尊教法中  願樂出傢行正行

  智者遠離諸欲境  於菩提道志修行

  應發精進勇猛心  若耽雜染背佛道

  我今於彼諸欲境  王位欲樂已棄捐

  勤於佛法求出離  精進願速成菩提

  時轉輪聖王。說是伽陀已。即於彼佛親近供養。發大信敬舍傢出傢。剃除須發而被法服。王出傢已。彼時復有六十百千俱胝那逾多人。亦復發大信敬舍傢出傢。彼勇猛精進如來化行已畢。復於是時入般涅盤。時轉輪聖王。見佛滅度悲感懊惱。收取舍利作供養已。亦復命終上生兜率陀天。彼天沒已。而復下生閻浮提中。於彼時分乃得成佛。號曰善行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住世一俱胝歲。復有俱胝那逾多大聲聞眾皆來集會。皆是大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逮得己利。心得自在。到於彼岸。復有十萬菩薩摩訶薩眾。得不退轉住不退地。誓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彼佛說法教化無量阿僧祇有情。作善利已而般涅盤。彼佛滅後正法住世滿一劫已。然後分佈其佛舍利。供養恭敬。如我滅後分佈舍利。等無有異。舍利子。彼凈住菩薩摩訶薩。於菩薩精進波羅蜜多之行。而常隨學然無懈惓。由於往昔依止一類造作寶鎖。有情而住起嫉妒故。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求菩提道時。於他種族發起嫉妒。應知彼時有三種怖。何等為三。一者於非理處而行乞食。二者不應語言而共語言。三者見餘苾芻而生嫉妒。如是等處一向增長嫉妒過失。以是因緣。於地獄道如己舍宅。如是於彼行精進者。猶若盲人於諸險難邊地。邪見之所受生為彼攝受。舍利子。又見餘苾芻心生忿怒。亦不顧視。起嫉妒心令他忿諍。作極惡相出粗獷言。以是因緣。墮地獄道如己舍宅。於彼受生建立種子。縱得人身生諸險難邊地邪見。為彼攝受。心無慈慜樂多損害。於他諂曲樂多隨順。舍利子。時彼菩薩摩訶薩。於他種族生嫉妒時。應當思念如是三種怖畏。如是言已。尊者舍利子白佛言。希有世尊。菩薩摩訶薩乃能聽聞如來如是行相。於彼種族不生嫉妒。得大善利而得出離。又舍利子言。善哉世尊。我等諸聲聞眾亦願聞是法要。雲何於彼種族不生嫉妒。而得出離於地獄道及諸生盲險難惡道。皆得解脫。佛告舍利子。無因緣故且止是事。舍利子言。我等雲何離諸誹謗不生邪見。常生中國。見佛聞法修聲聞行。如是語已。佛告舍利子。善哉善哉。汝能問於如來如是法義。舍利子。若諸有情樂習世間外道典籍。不應為說。若於佛法恭敬信解。志樂修學即當為說。何以故。舍利子。若於世俗外道典籍而不遠離。我則說為鬥諍根本是佛法難。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堅固信解不生放逸。於長夜中尋伺觀察。於諸有情心生救護。乃能往詣如來咨問法義。聞是法已。歡喜愛樂如說修行。

  復次舍利子。若諸有情劣弱精進。而求涅盤者不惟難得。亦復轉增三種過失。所謂利養尊重名稱。而復樂於朋友種族。及諸眷屬為自資養。而常貪求作不義利。由此三事而追求故。於三惡道不能解脫。以是劣弱精進故。墮於地獄餓鬼畜生。焰魔羅界障生天道。又復於餓鬼趣中常生鬥諍。舍利子。彼諸有情於諸善法不肯信受。而常親近諸惡朋友。於寂靜處不樂本住。而復樂住諸白衣舍。聞諸長者發如是言。若此安住。我願供給飲食衣服臥具醫藥。親近供養。是時苾芻。與彼長者互相謂言。若住曠野誰復親近。我今於彼愛樂恭敬。苾芻因是深生貪著。住白衣舍。既久住已。與諸種族及彼眷屬。互生貪愛。忽有苾芻遠方而來。詣彼族中。時舊住苾芻以貪著故。而生嫉妒。謂彼言曰。我本清凈亦復多聞。自謂我是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發生如是虛妄諂曲諸惡語言。

  復次舍利子。時餘苾芻亦作是言。我今於此白衣舍中不求久住。彼舊住苾芻互相憎嫉作不義利。舍利子復有一類。於大乘法出惡語言互相諍競。於諸契經如實行相互相毀謗。

  復次舍利子。於佛如來所說契經聲名句文如是正法。暫時聽已得勝解者。於彼有情復生毀謗。如是行相決定墮於惡趣之中。舍利子。又復於彼不退轉精進菩薩摩訶薩。而生憎嫉。如是行相亦墮惡趣。

  爾時舍利子及諸有情。聞此說已。於諸善作不生嫉妒。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於精進波羅蜜多。行不退轉精進行時。於諸有情生救度想。一切有情為三種病常所燒煮。何等為三。謂貪嗔癡。我當於彼有情。以佛正法積集和合。為大良藥。治諸有情此貪嗔癡諸熱惱病。我說是名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精進波羅蜜多之行。又舍利子。一切有情常生熱惱。何以故。謂三毒病無時增長。若生天上及在人中。乃至地獄餓鬼畜生焰摩羅界。咸悉為其貪嗔癡毒之所燒煮。菩薩摩訶薩見彼有情熱惱所苦。發救度想。又復思惟彼三種病世間藥餌無能醫療。雲何除滅是三種病。唯佛如來獲大法身為大醫王。救療一切有情三毒熱惱重病。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身為法藥為大醫王。悉能救療一切有情。三毒熱惱皆令除滅。舍利子。若彼世間種種醫藥。於三毒病終不能療。唯是如來及大菩薩。為大醫王施大法藥。於諸有情三毒熱惱。皆能息除。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我善解如來所說諸有情界。於意雲何。非如地水火風空界唯有情界無量無邊。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舍利子。彼諸有情眾同分界。亦非聲聞緣覺之所能見。唯佛天眼悉能遍照。舍利子。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天人阿修羅。乃至無量無邊卵胎濕化。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建立諸有情界。盡佛天眼所能照處。或一剎那一臘縛一牟呼栗多。於此時分不獲人身。今乃方得。舍利子。如是人等。設使皆如活命醫王善治眾病。欲療一人貪嗔癡毒諸熱惱病。終不能得。又復而能和合種種最大良藥。量高須彌。欲差一人貪嗔癡病。亦不能得。正使皆如活命醫王。各住世間壽命一劫。搗篩和合諸大良藥。量過須彌。皆悉疲極。於其一人貪嗔癡病。欲差少分尚不能得。舍利子。唯是如來具足方便清凈法藥。與三毒病隨所相應。若諸有情貪熱惱病。如來為說不凈觀法。和合為藥。能療如是無量百千俱胝那逾多阿僧祇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所有貪熱惱病。皆悉除愈。又諸有情嗔熱惱病。如來為說大慈之法。和合為藥。能療如是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嗔熱惱病。皆悉除愈。又諸有情癡熱惱病。如來又說諸緣生法。和合為藥。能療如是無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癡熱惱病。皆悉除愈。以此譬喻應當瞭知。菩薩摩訶薩。能以如來如是法藥。救療無量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三毒熱惱。皆悉除滅。即是成就如來法身。舍利子。如是住法身菩薩摩訶薩。復以法身加持力故。令無量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記數有情三毒熱惱皆悉除滅不復更生。皆悉除滅不復更生。佛言舍利子。我於往昔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於如是法皆悉瞭知。復於彼時有佛出世。號曰燃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佛如來與我授記。汝過無量阿僧祇劫。得成為佛。號曰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二十九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六

  復次舍利子。我於然燈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獲得具足法身。生三十三天。號光明天子為爍迦羅主。有大威德具大神通。名稱普聞自在無礙。復於彼時。閻浮提洲有八萬四千大城。復有眾多城邑聚落。彼諸聚落。有百千俱胝那庾多諸有情類。充滿其中。又於彼時疾疫劫起。惡業有情病緣成熟。疥癩[病-丙+(雍-〦)]疽體生瘡癬。風黃痰癊積集其身。彼時復有百千醫王。和合良藥治諸有情。疾病除愈。

  復次舍利子。時彼有情無歸無救。未得愈者高聲唱言。若天龍夜叉乾闥婆羅剎婆人非人等耶。能令我病一切苦惱得解脫耶。一切財物悉能舍施。願為奴仆隨意所作供給走使。舍利子。彼無見者。我以天眼清凈出過於人。諸有疾病疥癩[病-丙+(雍-〦)]疽體生瘡癬。風黃痰癊寒熱等病。積集成熟充滿其身。乃能見故。無有聞者。彼諸有情高聲唱言。我以彼天耳界清凈出過於人。乃能聞故。於彼有情起大悲心極生憐慜。我發是念。於無歸者為作歸依。於無救者為作救護。於未愈者為令除愈。當護安樂。舍利子。我於彼時隱爍迦羅形。去俱盧大城不遠。忽然化生成有情相。名曰蘇牟。復住空中。為閻浮提諸疾病者。說伽陀曰。

  於彼俱盧城不遠  化有情相名蘇牟

  彼若來食肢分者  一切疾病皆除愈

  汝諸有情勿驚怖  如是食者生歡喜

  彼無嫌恨嗔已除  此閻浮洲大良藥

  舍利子。此八萬四千大城郡邑聚落。於其中間一切有情聞是聲已。即時奔詣俱盧大城。到蘇牟所。取彼身肢少分而食。然其身肢都無損減。是時蘇牟說伽陀曰。

  由菩提道實不虛  獲得無盡智慧蘊

  彼言真實不欺誑  令我身肢亦無盡

  舍利子。時閻浮提洲諸有病者。集蘇牟所。取以身肢少分而食。由無盡智如是斷已。斷已復生。然於肢體旋復生已。無損減故。

  復次舍利子。諸有病者。於蘇牟所食肢分時。諸病除愈安隱快樂得無疾報。如是滿閻浮提洲諸有病者。皆悉除愈安隱快樂得無疾報。

  爾時閻浮提洲諸有情類。若男若女童子童女咸發是言。如我惟忖。今食蘇牟疾病除愈安隱快樂。我等應當親近供養。一時集會詣蘇牟所。眾共圍繞說伽陀曰。

  能於我等作歸救  汝是醫王及良藥

  我等今時何所為  願施供養無有吝

  舍利子。我於是時。知此有情得安隱已現大爍迦羅形。住眾人前而作是言。我今不用王城國土。郡邑聚落舍宅財物。金銀琉璃[王*車]璖馬瑙珊瑚琥珀諸妙珍寶。象馬牛羊輦輿車乘男子女人。童子童女奴婢仆從。飲食衣服床敷臥具。湯藥資緣園林池沼。如是玩好悉不復用。我唯教汝。當斷殺生永不復作。當斷偷盜永不復作。當斷邪欲永不復作。當斷妄語永不復作。當斷兩舌永不復作。當斷綺語永不復作。以要言之。當斷惡口貪嗔邪見。永不復作。時彼大爍迦羅為諸人等。說伽陀曰。

  多俱胝數諸財寶  分量猶如須彌山

  飲食衣服妙天女  如是等施皆不用

  汝若作是諸供養  不如修習十善道

  各各共起慈悲心  於一切時常守護

  菩薩不樂於財利  唯能護持十善業

  汝等若能共修行  我說此名真供養

  飲食衣服及臥具  象馬車乘諸珍寶

  如是乃至妙天女  一切我今皆不受

  汝今聽我誠實語  應修清凈十善道

  互相發起慈悲心  於一切處常守護

  若能攝受如是法  十善業道常清凈

  說是伽陀已。告舍利子言。我於彼時於大眾中。宣說法要。清凈無雜示教利喜。說是法已隱身不現。時閻浮提洲男子女人童男童女。食蘇牟者乃至命終。無有一人墮於惡趣。一時皆得生於三十三天。於妙眾中受諸快樂。舍利子。彼諸人眾生彼天中。聞是法已示教利喜。於彼三乘得決定解。所謂聲聞乘緣覺乘無上一切智乘。於彼天中。或復當入涅盤。未入涅盤。現入涅盤。佛言舍利子。汝觀菩薩摩訶薩安住法身。雲何名為得大神通具大威德名稱普聞。我於彼時。唯我一人能舍身命。成熟一切有情三乘涅盤。如是言已。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雲何名為菩薩摩訶薩具足法身。佛言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法身堅固。猶如金剛無破壞相。殊妙真實不生不滅。又復法身。為度有情不惜軀命。以是緣故。火不能燒物不能壞。又復堅固猶如金剛無破壞相。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精進波羅蜜多行時。如是安住具足法身。成熟有情不惜軀命。亦無言說分別遍計。又知此身猶如虛空。離種種相。身離相故。隨能入解一切諸法。離種種相。由離相故。亦不分別是身是法。若於相中身既離相。於一切法亦復如是。若能自身離一種相。即能入解一切有情身離相故。一切有情身離相故。即能入解法界離相。法界離相故。於一切法離相。應如是學。乃至極微細法皆不可得。由彼自身真如。即能隨解一切有情身真如。由彼一切有情身真如。即能隨解自身真如。由自身真如。即能隨解一切法真如。由一切法真如。即能隨解自身真如。由自身真如。亦能通解一切佛真如。由一切佛真如。即能通解自身真如。由自身真如。亦能隨解過去未來現在真如。由過去未來現在真如。即能隨解自身真如。又過去真如與未來真如而無相違。過去真如與現在真如亦無相違。現在真如與過去真如而無相違。未來真如與過去真如亦無相違。又過去真如與未來真如而無相違。未來真如與現在真如亦無相違。現在真如與未來真如而無相違。未來真如與現在真如亦無相違。由現在真如與過去真如而無相違。由過去真如與現在真如亦無相違。又過去真如與未來現在真如亦復如是。又彼蘊處界真如此蘊處界真如。彼染凈真如此染凈真如。彼涅槃輪回真如此涅槃輪回真如。彼行真如此行真如。一切行真如亦復如是。

  復次舍利子。如所說故無別異故。非遠離故非影像故。乃至真如無少分相。何以故。真如無相彼說即如來相。如是攝受因果真如。彼說亦如來相。彼菩薩見如是諸相無所造作。即如來相見非違諍。一切色相彼無所動即如來相非真如智。於如來身何可觀察。於如來身平等觀察。即自身平等。由自身平等觀察。即一切身非身平等。由一切身非身平等觀察。即於是身而能觀察。是故瞭知一切身相。皆緣生故。於此知己法身決定不可破壞。於諸法身亦復如是。彼得如是法身而能瞭別非蘊處界。於諸有情見聞覺知乃可化度。作諸義利。舍利子。譬如活命醫王。積集和合諸大良藥。施眾病者。造作童女色相殊妙。猶如最上清凈池沼。具足莊嚴極妙安住。時非時分行住坐臥。復能作彼勝妙事業。復於是時最上最勝大種豪族長者居士。皆來見彼造藥童女。時活命醫王。普能施與如是觸已。諸有病者快樂輕安得無病惱。舍利子。應知唯一活命醫王。能令有情疾病除愈。餘諸醫師不能有故。舍利子。瞭知法身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乃至有情男子女人童男童女。為貪嗔癡之所燒煮。於彼有情身遍觸已。是諸疾病皆悉除愈。而得遠離一切熱惱。如是菩薩。往昔願力得清凈故。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不為資身財物飲食等事。然於法身一切取舍無不通達。而或憐愍有情攝受飲食。於其身命亦不棄舍。於法身力亦不取舍亦不損減。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然於法身無生無滅。由能示現有生滅故。又能成熟有情。於諸行法瞭知生滅。又知諸法亦無合集。生處滅處悉皆瞭知。於彼法身。法食法力常依止法。心無所表。是名往昔願力成熟有情不退轉精進波羅蜜多。

  爾時世尊。重明此義說伽陀曰。

  今乃得成金剛身  不壞不散佛知故

  刀不能傷火不焚  度有情時豈超越

  度脫有情猛火害  若獲最上清涼藥

  如是有情知見已  復如得食諸飲膳

  乃至法界無分別  唯一法身無餘身

  無人無我無儒童  瞭達諸法緣生故

  觀察如能行苦行  息滅緣故斷苦緣

  色蘊非堅水上泡  受蘊如同於聚沫

  想如渴愛炎時現  觀行芭蕉中不實

  復如幻化諸伎藝  種種剎那俱離相

  諸有智者所施願  瞭識造作不堅實

  所生資具如電光  亦如高山流瀑水

  財欲又復同影像  迅速猛於弓箭勢

  瞭知變易若浮雲  諸有智者無所樂

  不於三界天人所  受用飲食諸妙樂

  後墮地獄極苦中  見已不樂於天趣

  彼無依止如傍類  是人依止離生死

  菩薩當獲大法身  設復成壞無生滅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精進波羅蜜多行時。當如是學。世聞諸不善法皆悉充滿。彼對治法亦復如是而不瞭知。如世有情具三大病。謂貪大病。嗔大病。癡大病。皆不瞭知。彼諸有情三種大病。三大良藥亦復不知。何等為三。貪大病者。以不凈觀為大良藥。嗔大病者。以慈悲觀為大良藥。癡大病者。以緣起觀為大良藥。皆不瞭知。設有醫王醫餘疾病。雖暫除愈而非究竟。於一切病不能除愈。諸有智者不應如是隨順修學。於佛世尊所對治法應當修學。為大醫王通達一切無上善法。令諸疾病凈盡除愈。是為究竟。於餘世間所習醫王。乃至少分不應隨學。應當積集搗篩和合最上法藥。若聞聲已。彼貪大病彼嗔大病彼癡大病。皆悉除愈。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精進波羅蜜多行時。如是積集搗篩和合大法良藥。彼諸聲聞緣覺悉不能有。唯如來無上應供正等正覺。為大醫王集諸善根。搗篩和合為大法藥。吹大法螺出深妙聲。普遍三千大千世界使得聞知。能令無量無邊百千俱胝那庾多矜羯羅。以要言之。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諸有情類。此貪嗔癡三種大病。皆悉除愈。舍利子。譬如雪山林中有大藥樹王。名離諸毒。能令百庾繕那所住有情聞彼香者。悉除諸毒。舍利子。以離諸毒大藥樹王。塗之螺鼓吹擊其聲。若諸有情設有蟲毒。藥毒氣毒及一切毒。聞是聲已悉除諸毒。舍利子。此離諸毒大藥樹王。一切醫師悉不能知。唯活命醫王獨能知解。舍利子。於菩薩摩訶薩大正法藥。而能積集搗篩和合。聲聞緣覺亦不能有。唯如來能有是故。通達一切善法。為大醫王。能令一切有情諸病除愈。於此法藥而能積集搗篩和合。吹大法螺出深妙聲。普遍三千大千世界使得聞知。能令無量無邊百千俱胝那庾多矜羯羅。以要言之。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諸有情類。聞是聲已。彼貪嗔癡皆悉除滅。雲何菩薩摩訶薩積集法財。於何等處而為施用。若菩薩摩訶薩施用法財。唯於菩薩藏正法而為積集。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不退轉精進波羅蜜多行時。於菩薩藏正法。受持讀誦解說其義。若自書若使人書。乃至廣為人說。應如是學。復次舍利子。乃往過去如是展轉。廣大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於彼時分。有佛名蓮華超勝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彼佛有八十俱胝大聲聞眾俱來集會。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到於彼岸。彼佛壽量具八萬歲。正法住世具五百歲。像法亦爾。彼蓮華超勝如來般涅盤後。所有舍利如我滅後等無有異。舍利子。時蓮花超勝如來般涅盤已。於百歲後有一菩薩。從他方沒來生王傢。爾時為母發如是言。我今何緣於此非法種族中生。我今亦依彼正法行。而修行之。由是緣故名正法行。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一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精進波羅蜜多品第九之七

  爾時舍利子。彼正法行童子為成熟善根故。於二十歲發生凈信。舍傢出傢成苾芻相。受具足戒。住阿蘭若大樹林中而為宴坐。於虛空中有諸賢聖。潛來教示如是義利。語苾芻言。汝於菩薩藏正法。得不退轉精進之行。有大名稱當得作佛。時彼苾芻於賢聖所。聞是語已生大歡喜。得未曾有。乃於城邑聚落國土王宮在在處處一切人民。如是尋求菩薩藏正法。又復往詣僧伽藍中。恭敬禮問苾芻苾芻尼眾。雲何名為菩薩藏正法。菩薩於阿阇梨及佛法中。復何承事親近修學。我今欲於諸尊者所尋求菩薩藏正法。若名若字而來聽受。彼苾芻等答如是言。非我所知。又竊作是念。彼賢聖言應無虛妄。我於菩薩藏正法未曾聽受。於不退精進復何修行。轉復問言。具壽尊者。彼蓮花超勝如來住何方所。願賜開示。答言苾芻。蓮花超勝如來住是方所。即時往詣所示方所。到已右繞三匝頭面禮足。住立佛前發如是言。我今於此結加敷坐。於蓮花超勝如來。不得聞是菩薩藏正法。於是方所誓不起立。舍利子。此苾芻七晝夜中。於地方所不退精進。如是堅固過七晝夜。以佛神力。乃見東方世界寶藏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聞彼開演八種法門。此八種法門。能於菩薩藏正法。隨順修學。時彼苾芻。具足聞是不可思議八種法門無有過上。即於方所從坐而起。亦能於菩薩藏正法。開演不退轉精進之行。復於城邑聚落國土王宮。滿六十年教化無量俱胝天人。令住三乘。時彼苾芻臨命終時。作是願言。生諸佛剎人同分中。於彼沒已。生閻浮提洲長者族中。如是生已。乃發是言行正法行。以是因緣。同彼往昔名正法行。發生凈信舍傢出傢。成苾芻相受具足戒。出傢未久。復於菩薩藏正法。現前安住。於六萬歲。城邑聚落國土王宮。及能開演菩薩藏正法之行。教化無量俱胝天人。成熟三乘。所謂聲聞乘緣覺乘無上大乘。臨命終時復發誓言。由彼願力。於閻浮提洲得獲人身。王族中生。剎那生已。於虛空中賢聖告言。汝有情界超越諸法。以是緣故立彼名字。為超越諸法成熟有情。於二十年中。發生正信舍傢出傢。為苾芻相受具足戒。超越諸法正念緣力。於菩薩藏正法。現前安住。舍利子。此超越諸法苾芻。於菩薩藏正法。斷諸疑惑。於城邑聚落國土王宮。復能開演。滿六萬歲。過是數已。令無量俱胝天人阿修羅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臨命終時復發願言。得獲人身。於閻浮提洲大娑羅長者種族中生。剎那生已。空中有聲。賢聖告言。汝有情界得獲正念。以是緣故。立彼名字。為得正念。成熟有情。於二十年中。發生正信舍傢出傢。成苾芻相受具足戒。由彼往昔如實思念。最上最勝成就多聞。六十年中說法教化。於城邑聚落國土王宮。今諸有情。於菩薩藏正法。復能開演斷諸疑惑。又過是數。教化四俱胝天人阿修羅等。成熟三乘。所謂聲聞乘緣覺乘無上智佛乘。舍利子。此正法行苾芻。發是願已即時命終。生於往昔彼地方所寶藏如來佛剎之中。舍利子。彼菩薩摩訶薩。令六十俱胝天人阿修羅等。成熟三乘悉得圓滿。舍利子。彼菩薩摩訶薩。中無間隔。於寶藏如來佛剎之中。得不思議最上最勝多聞具足。於彼命終。即時得生蓮花超勝如來世界王族之中。往昔教化六十俱胝天人阿修羅等。悉同生彼而為眷屬。復於彼時有佛出世。號最上行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佛具足壽量八十俱胝歲。彼國人民壽命亦等。彼佛有八十俱胝大聲聞眾。俱來集會。皆阿羅漢。一一聲聞。各有八十俱胝大聲聞眾。皆是清凈大阿羅漢。復於彼時。名勇猛受王童子。多聞成就智慧明達。舍利子。時彼童子。與自眷屬八十俱胝。同時往詣最上行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所。到已頭面禮足。圍繞世尊卻住一面。時最上行如來。知彼童子往昔因緣心之所念。而為說法。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言。彼勇猛受王童子。得聞如是往昔相應所修之行。生大歡喜。與自眷屬八十俱胝。同發凈信舍傢出傢。成苾芻相受具足戒。盡其形壽常修梵行。求菩提道。時最上行如來告諸大眾。此勇猛受王菩薩摩訶薩。我滅度後。次當作佛出現世間。號大精進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彼最上行如來般涅盤後。所有舍利作供養已。受持正法。然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舍利子。彼大精進如來壽量半劫。有無量大聲聞眾。一一復有二十那逾多。皆是清凈大阿羅漢。俱來集會。舍利子。此不退轉精進菩薩摩訶薩。行精進波羅蜜多行時。於菩薩藏正法。聞已次第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乃至生彼大精進如來世界之中。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安住大乘。速疾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精進行時。於菩薩藏正法。決定聽聞受持讀誦。乃至廣為人說。何以故。舍利子。此諸菩薩摩訶薩。唯能於菩薩藏正法。如是進求不退轉精進之行。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精進波羅蜜多。

  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一

  復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訶薩。修行進趣菩薩禪定波羅蜜多之行。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應先遠離染欲過失諸不善法。於彼尋伺發生喜樂。是名入解初禪定行。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次當遠離尋伺於內引生清凈潔白心一境性。於彼等持發生喜樂。是名入解二禪定行。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次當舍離貪愛行念正知。唯妙樂受身雖正知。如彼聖人觀察舍念離喜妙樂行故。是名入解三禪定行。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次當如是先斷苦樂適悅煩惱。無苦無樂舍念清凈。是名入解四禪定行。彼如實得圓滿清凈純一無雜。正等引心。無餘支分及隨煩惱不離等持。而能作彼禪定事業。而復圓滿五種神通及彼智業。雲何名為五種神通。一者天眼二者天耳三者他心四者宿住五者神境。此說名為五種神通。又復雲何菩薩於彼天眼乃至神境。而能圓滿最上正行神通智業。舍利子。此菩薩如實安住。正等引心圓滿清凈。純一無雜及隨煩惱。於諸有情心無所欲。而能發起神境等通。此說名為神通智業。又天眼清凈出過於人。而能觀察諸有情等。初生退沒好醜等相。善趣惡趣勝妙下劣。乃至知諸有情業行差別。身語意中具足惡行。起彼邪見誹謗聖賢。而復積集邪見業因。身謝命終。墮於惡趣那落迦中。又復知彼諸有情等身語意中具足善行。起彼正見稱贊聖賢。而復積集正見業因。身謝命終。生於善趣或生天界。舍利子。以清凈天眼出過於人。於諸有情積集惡業。悉能瞭知。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清凈天眼。於諸有情而為最勝。色相明瞭悉無障礙。一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有學無學大阿羅漢辟支佛眾。悉勝於彼。最上最勝最極明瞭無有過上。又此天眼。於彼一切出離道中。最勝出離。而諸菩薩有是天眼。於十方世界無量有情。若粗若細若勝若劣若遠若近。而此天眼諸有色相。於彼瞭知悉無對礙。又此天眼見色究竟。除無色界。所有十方世界無量有情。若生若滅。及彼業因一切根因。若增若減若勝若劣。悉能瞭知。又彼所有十方世界諸佛剎土功德莊嚴。一切悉見。清凈戒蘊。安住成就勝妙果報。亦皆瞭知。又彼清凈天眼出過於人。諸佛世尊及菩薩眾。一切悉見。及彼正士正念正知。通達境界威儀道行。及解脫法得總持門。安住智慧善巧方便。而能入解一切圓滿。彼眼無礙諸色無見。彼眼無著諸色無染。彼眼解脫謂離諸見。彼眼清凈自體光潔。眼無依止離諸境界。眼無所取離諸煩惱。眼無翳障離諸疑惑。眼不起念離對礙法。眼得光明照燭諸法。眼隨智慧離識境界。彼眼無著離難調伏及彼癡冥一切煩惱。眼能決擇諸根幻化。又復眼相彼無能勝。於諸有情平等觀矚。彼眼清凈離雜思惟。彼眼無垢體性光瑩。又彼天眼隨其心意。而能現前成熟佛眼。眼無貪嗔離諸違順。又彼天眼。於義境界修行法式如實相應。又於有情安住大悲。又彼天眼。來求丐者而無不與。見破戒者亦無嗔怒。於墮落者而常守護。於懈怠者而常勤策。為散亂者現禪定分。為惡慧者示正慧眼。為邪道者開悟正道。劣勝解者。導以最上佛之知見。又彼天眼。於一切智智。最上神通。於菩提道。專註一境決定現前。舍利子。此名菩薩摩訶薩而能圓滿彼天眼通及智事業。

  復次舍利子。雲何名菩薩摩訶薩得天耳通。及能圓滿最上正行神通智業。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天耳清凈出過於人。能聞十方無量世界人非人聲。所謂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薩/女]嚕拏聲緊那羅聲摩睺羅聲。人非人聲。聖人聲聲聞聲緣覺聲。菩薩聲佛聲。是名諸菩薩摩訶薩天耳清凈。又復得聞諸罪業聲。地獄聲傍生聲。焰摩羅界聲。乃至微細邊際。蝴蝶蜂蠆蚊蚋等聲。及諸有情所發語業。或攀緣心善不善等。一切瞭知。所發語業善不善根。彼因及果。悉皆瞭知。若語業貪隨染愛所表。若語業嗔隨惡罵所表。又語業癡亦隨貪嗔所表。皆能瞭知。即語業癡亦隨惡罵所表。若語業唯惡罵所表。即嗔隨惡罵所表。彼語業癡。亦即隨癡冥所表。悉能瞭知。又天耳通智。如實瞭知發生善巧破。彼語業隨順清凈由能對破。語業清凈。即能對破一切貪嗔癡等。悉令清凈。又彼天耳。於聖人非聖人聲悉聽聞。如是聽已。於聖人聲不生住著。於非聖人聲不著對破。又於聖人聲獲得大慈。於非聖人聲發起大悲。於一切聲無前後際。以決定智如實瞭知。又彼天耳。於十方無餘一切世界。得聞如是諸佛世尊所說妙法。聞已念彼所度根器。不生癡冥一切攝受。亦無失念。如彼有情根器入解。瞭知諸法平等一味。又復不於一佛二佛所說之法。得聽聲已。不作互相障礙差別事相。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三十一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二

  復次舍利子。諸佛世尊說彼往昔任持之行。由今善根聽聞聲故。於時非時分中。獲彼所說。若眾會時。或說法時。及非時說。而別解行聽已能說。又說法時。或眾會時。或一苾芻。為彼說法如實記別。於他損害而不為說。又不如實記別擇彼相應義理。善巧方便攝受於他。以自心清凈潔白。而為彼說。若於色相等聲。決定聽聞而生歡喜。彼如色相等聲。為令聽聞決定勸喜。又若處眾說法。以天耳識加持彼聲。令諸有情而能解瞭。然彼有情聽聞是法。或能解瞭。又若有情聽聞是法。或未解瞭。彼於是處得法界清凈。即耳界智界亦得清凈。我以耳界既獲清凈。而此有情亦獲清凈。於彼耳界得善出離。如其所說文字義理。及諸有情巧妙言辭。令五趣有情聞說法聲。悉令悟入。又能於此天耳界中。而得成就如來天耳。復於此中無雜亂意。此說名為菩薩摩訶薩得天耳通智業圓滿。復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訶薩他心智通及彼正行智業圓滿。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於十方無餘一切世界諸有情類。往昔邊際心能瞭知。及彼現在心亦瞭知。又復過去有情心智。粗因細因種種心智。皆能瞭知。或此有情最上心因。或此有情中分心因。或此有情最下心因。又此有情根性以佈施相應。此有情根性以凈戒相應。此有情根性以忍辱相應。此有情根性以精進相應。此有情根性以禪定相應。此有情根性以勝慧相應。又此有情根性以大慈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悲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喜為因。此有情根性以大舍為因。又此有情根性以大乘為因。此有情根性以緣覺乘為因。此有情根性以聲聞乘為因。又此有情諸善因力具足成就。又此有情諸善緣力具足成就。若復有情不善因緣力成就故。即此有情。以彼因緣力相應生下劣種族。若復有情善因緣力成就具足。即此有情。以彼因緣力相應生高貴種族。或復有情意中清凈。非工巧清凈。若或有情工巧清凈。非意中清凈。若或有情工巧清凈亦意中清凈。若或有情非意中清凈。亦非工巧清凈。舍利子。此諸有情往昔根因心所行智。如我相應說法之智。此說名為菩薩摩訶薩他心智力。又復入解他心智力。而此有情行佈施因。於未來世得佈施果。又此有情行凈戒因。於未來世得凈戒果。又此有情行忍辱因。於未來世得忍辱果。又此有情行精進因。於未來世得精進果。又此有情行禪定因。於未來世得禪定果。又此有情行勝慧因。於未來世得勝慧果。又此有情行大乘因。於未來世得大乘果。又此有情行緣覺因。於未來世得緣覺果。又此有情行聲聞因。於未來世得聲聞果。又此有情行世間因。於未來世得世間果。舍利子。若此因緣若彼因緣。於未來世。此諸有情得是根性。如實瞭知。於彼有情。而能成熟不生厭倦。乃至以智瞭解。是心根本。若正法器說此正法。又於說法復何所得。為令不作餘法餘業。若諸有情現在世中。於諸法行廣大尋伺。然彼一切皆如實知。又彼著貪心。即如實瞭知彼著貪心。彼離貪心。亦如實知彼離貪心。彼著嗔心。如實瞭知彼著嗔心。彼離嗔心。亦如實知彼離嗔心。彼著癡心。如實瞭知彼著癡心。彼離癡心。亦如實知彼離癡心。若此若彼。有情雜染及障礙心。一切皆能如實瞭知。如實知已而為說法。欲令彼彼出離煩惱。若復往詣眾中如是觀察。一切眾會若彼若此。於諸有情遍觀察已。而為說法。舍利子。此諸有情前際後際。彼根性智一切瞭知。而菩薩摩訶薩自心無所住著。及彼他心亦無所住。何以故。此菩薩摩訶薩。由智瞭故心無所住。由念瞭故心無所住。由慧瞭故心無所住。由趣向瞭故心無所住。由勝慧瞭故心無所住。由覺瞭故心無所住。由斷習氣及諸隨眠生澀煩惱。離垢光潔無諸過失。於一切法分明瞭解。於一切有情心行差別。極能入解心無所住。舍利子。於如是行相。入解有情心智。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得他心通智業圓滿。

  復次舍利子。雲何名為菩薩摩訶薩宿住念通及彼正行智業圓滿。舍利子。如是菩薩摩訶薩。於十方無餘一切世界一切有情。具無量種宿住念通。若一日二日三四五日。若十二十乃至五十日。百生千生百千生無量百千生。乃至百成壞劫千成壞劫百千成壞劫。無量百千成壞劫。諸有情類。於彼往昔。如是名字如是種族如是姓氏。如是色相如是形狀。如是住處如是飲食。如是久住如是苦樂。彼彼生滅及於壽量。彼沒此生。皆悉瞭知。又知自身及諸有情。此宿住念非唯一種。自身前際及他補特伽羅前際。此宿住念非唯一種。又自宿因善根念力。及他宿因善根念力。又自善根成熟菩提。令他有情念彼善根發菩提心。又若往昔苦及樂因。皆是隨順無常苦無我等。彼既隨順無常苦無我等。即不樂色相。不樂受用。不樂眷屬。不樂富饒。不樂為轉輪聖王。不樂為帝釋天主。不樂為大梵天王。不樂為護世天王。一切生處自在王位及諸欲樂。皆不愛樂。彼正思惟。是處不為成熟有情。而受輪回。彼唯隨順無常苦無我等。往昔諸煩惱行之所招集。極生追悔起大厭離。及現在事諸不善業。乃至命根厭不復作。往昔善根令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根廣大成熟。又能積集現在善根。除滅一切險難境界。成熟佛法僧種子。相續不斷。成熟一切智智正念緣力。又此正念。以自加持法界加持。不傾動故而無所嬈。成熟定業亦無嬈惱。於奢摩他。以自加持心無迷亂。於毗缽舍那而為攝受。以現量智無怯弱故。以正憶念無忘失故。受大快樂。積集諸行不由他悟。積集行故趣於彼岸。一切能到積集行故。以正念緣力。過去現在無忘失法。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宿住念通智業圓滿。

  復次舍利子。雲何菩薩摩訶薩於神境通及彼正行智業圓滿。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斷除諸行。而能具足修習欲神足定。斷除諸行。具足修習勤勇神足定。斷除諸行。具足修習心神足定。斷除諸行。具足修習觀神足定。彼欲勤心觀攝受諸法。而能修習成出離故。又此四神足數數修習。即於現前獲神境通。而得受用。彼無量種神通變化。又此神變。而常觀矚一切有情。一一神變。皆能調伏一切有情。又此神變普能顯現。若身若力或復加持。又彼如是一一身相。能往調伏諸有情類。又彼如是一一身相。復能顯現。或佛身相。或緣覺身相。或聲聞身相。或帝釋天身相。或大梵王身相。或護世天身相。或轉輪王身相。又彼所現一一身相。而復顯現如是身相。能往調伏一切有情。及能[怡-臺+龍]悷諸旁生類。又彼所現如是身相。為諸有情演說正法。又復能現如是勢力。普為摧伏一切有情極重嗔慢。謂大莊士力。乃至四分那羅延力。乃至半那羅延力。乃至那羅延力。乃至如是諸力。以手二指舉須彌山。高六十百千庾繕那。又擲彼山。遠八萬四千庾繕那。譬如舉一庵摩羅果。從此擲置他方世界。而神境通菩薩摩訶薩力。都無動作。又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廣大下從水際至色究竟天。其間有情置於掌中。住經劫數。一切道行普能顯現。而菩薩摩訶薩。為彼慢過慢極重忿怒諸有情類。成就力能可伏慢過慢忿怒等。而為說法。又依彼神足得加持智。於加持智。即得如是諸加持法。或以加持大海為牛跡量。復以牛跡為大海量。又或時加持火聚為彼水聚。復以加持水聚而為火聚。以要言之。於上中下法。一切互相加持。亦復獲得如是成就世間所有。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諸有來者。皆無有能振動變易及能出沒。又復世間。此加持法無有共者。唯佛世尊能有是故。又以工巧加持緣力。為彼慢過慢極重忿怒諸有情類。廣說妙法極令歡喜。又彼修神足者。於魔境界天魔眷屬及諸煩惱。而無墮滅。超越自在於佛境界而能入解。於諸有情。乃至少分無有損害。一切善根相應隨順。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於神境通智業圓滿。舍利子。又雲何名為菩薩摩訶薩神通。復何名智。以彼天眼正觀色相。此說名為神通。彼幻法智不作正行。此說名智。又舍利子。若於一切有情實有所聞。此說名為神通。而於前際過失俱不可得。此說名智。又舍利子。若彼瞭知一切心行。此說名為神通。於心滅智不滅正行。此說名智。又舍利子。而於前際念彼無礙。此說名為神通。若於三世智都無礙。此說名智。又舍利子。於一切剎土隨意往來。此說名為神通。於虛空剎土智都無礙。此說名智。又舍利子。立法分位。此說名為神通。於法觀察。此說名智。又舍利子。於諸世間善巧化導。此說名為神通。於諸世間都無系著。此說名智。又舍利子。出過一切釋梵護世。此說名為神通。出過一切聲聞緣覺。此說名智。

  復次舍利子。如是所說。是名神通智業圓滿。又舍利子。所有煩惱散亂。菩薩摩訶薩定分行心。及加持智。乃至一切有情染心散亂。及菩薩摩訶薩定分行等。應知積集。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普遍積集而得安住。此說名為三摩呬多。又此一切有情。是名三摩呬多。心常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意常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善巧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意中極深平等。是名三摩呬多。佈施平等。是名三摩呬多。持戒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忍辱平等。是名三摩呬多。精進平等。是名三摩呬多。禪定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勝慧平等。是名三摩呬多。彼一切法平等。是名三摩呬多。若於一切法平等。即一切有情平等。及一切菩提平等。如是普遍入解。此說名為三摩缽那。又若普遍入解諸法如虛空等。此說名為三摩缽那。又若普遍平等入解無相無願無積集行。此說名為三摩缽那。又若普遍入解諸法音聲。此說名為三摩缽那。又於一切饒益不饒益等處。心平等如地。心平等如水。心平等如火。心平等如風。心平等如空。高離掉舉。下無昏沉。而善安住。一切道行而得不動。名三摩呬多。於道行自體而無分別。名三摩缽那。雖言辭充滿無口過失。無高無下亦無動亂。相應順成一切世間法義時分。然於世間八法。而能超越。一切煩惱悉無所著。遠離憒鬧尋伺境界。如是法行名三摩呬多。又於一切世間。工巧造作悉能顯現。於彼事相亦不棄舍。而菩薩摩訶薩。於禪定波羅蜜多平等入解。而復出生智慧方便。不為大悲心緣之所隨縛。觀察有情平等入解。方便寂靜極寂靜等。是名智慧。令佛智慧不現在前。是名方便。又若平等入解諸法不為隨縛。是名智慧。又一切法都無取舍。是名方便。於彼法界無計度念。是名智慧。若於佛身平等入解。不生現前作證。是名方便。於彼法身念無所住。是名智慧。若於佛聲相平等入解。於妙梵音具足領悟。是為方便。又復思念法無可說。是為智慧。又於金剛心時平等入解。而能極勝安住。是為方便。於彼正念念無散亂。是為智慧。又於往昔願是平等入解。而能成熟有情極勝安住。是為方便。於一切有情念無實我。是為智慧。念彼善根證無所證。是為方便。又念彼無根及無住著。是為智慧。又於佛剎平等入解。而使現前清凈。是為方便。念彼剎土如虛空等。是為智慧。又念於菩提道場平等入解。而使現前莊嚴。是為方便。又念彼止息或諸染法。是為智慧。若於轉法輪中平等入解。而能普應機緣。是為方便。又念彼轉無所轉。是為智慧。乃至菩提分行平等入解。而能現前舍離。是為方便。乃至念彼。於一切法而非相應。及諸隨惑。以如來智慧禪定妙樂無諸熱惱。於相無相一切攀緣降伏。悉皆瞭知。彼一切菩薩摩訶薩。定非定位以善出離。如是相應。是為智慧。而諸菩薩摩訶薩。獲得無盡禪定波羅蜜多。諸有魔事皆不得便。得善安住諸佛法器。舍利子。如是所說智慧方便。彼菩薩摩訶薩。於禪定波羅蜜多。而能出離。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二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三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禪定波羅蜜多品第十之三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得不退轉神通。或以意想或以事業。皆是所作遊戲神通。復於處處廣大安住。現諸所作。彼有所作。神通智力世間最上。於所作事。雖具諸相善能決擇。而復現證世出世間第一之法。菩薩神通示無盡相。猶若虛空遍一切處。菩薩神通。現一切相色無色等。復能隨順入一切聲。然於前際音聲平等。菩薩神通。觀察一切有情心行。於其體性隨緣顯現。於諸劫中隨其思念。前際後際無有間斷。一切唯現神境變化。決定現前無別行相。菩薩神通達漏盡智。觀時分已而無超越。勝出世間決擇諸法。所有一切聲聞緣覺之所難測。菩薩神通其義甚深。懾壞群魔制伏外道。於菩提場。而能總持一切佛法。志求正覺。隨其種類轉正法輪。而善調伏一切有情。至灌頂位得法自在。

  舍利子。此不退轉神通菩薩摩訶薩。所作事業悉無我慢。其心清凈正善調伏。光潔自在。離諸染欲及隨煩惱。微妙寂靜所有善業。而悉成就。於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起正思惟於生死中都無系縛。所以者何。謂彼生業。諸煩惱縛顛倒執著。皆悉解脫。是故於生死中都無系縛。而復不壞大乘成證一切佛法。然彼佛法。十方諦求瞭不可得。又一切法皆順佛法。是故佛法即一切法。若一切法如實尋求亦不可得。於算數道及非算數。平等超越無有少分。此說無法亦無非法。若能於法非法遍能瞭知。是故於此都無住著。又諸法義亦非住著。若著於義非大義利。若復於義非義悉無所住。設見於義而智無礙。若智無礙則無遍計。若無遍計則無有對。若無有對則無所住。若無所住則無間斷。若無間斷則無虛作。若無虛作則無迷亂。若無迷亂則無我我所。若無我我所則無諍論。若無諍論是沙門法。若無諍論是沙門法。則喻彼虛空。亦如平掌。若喻虛空亦如平掌。彼則不墮欲界色界及無色界。若一切處而無所墮。則無形色。及無顯色。亦無分位。若無形色無顯色及無分位。彼則如是隨順覺悟。若能如是隨順覺悟。彼則如是隨所覺悟。雲何說此隨順覺悟及所覺悟。謂若瞭知彼極微法皆不可得。說此是為隨順覺悟及所覺悟。應當於此平等入解。即能成就菩薩摩訶薩希有之法。雲何菩薩摩訶薩希有之法。所謂於慈無我悲無眾生。喜無壽者。舍無補特伽羅。佈施無彼悔與心持戒生彼寂靜心。忍辱發彼無盡心。精進發彼最上心。禪定離彼散亂心。勝慧無彼戲論心。念處無念處作意心。正斷隨彼生滅心。神足離彼嬉戲心。於信進念定慧。起彼無礙自然平等入解心。如是五根五力。起彼無能損壞屈伏心。於七覺支。起彼分別菩提心。於八聖道。起彼觀察正解心。於奢摩他。起彼平等心。於毗缽舍那。發起觀察聖諦希有遍知心。成熟有情。發彼本清凈心。於彼法界攝受正法。無雜亂心。於無生法忍。起不可得心。於不退轉地。起轉無轉心。於相所獲。起無相心。莊嚴菩提道場。起彼順三界心。制伏群魔。起彼攝受有情心。於諸法自性菩提。起彼順覺悟心。於轉法輪。起彼無所轉心。於大涅盤。起彼隨現輪回自性平等心。舍利子。如是所說。是為菩薩摩訶薩於隨順覺悟及所覺悟而能成就希有之法。

  復次舍利子。雲何禪定。謂諸菩薩於彼禪定無所耽著。能於如來三摩地而得圓滿。又復不樂禪悅之味。諸菩薩雖復於身適悅。而無取著。復於禪定常樂大悲。以是緣故留諸惑染。又於禪定不退等持。以是緣故厭離欲界。復於禪定修神通業。以是緣故。瞭知一切有情心行。又於禪定通達實際。以是緣故得心智自在。復於禪定得等至智。以是緣故。普遍一切色無色界。又於禪定至極寂靜。以是緣故。於聲聞緣覺三摩缽底。而求增長。復於禪定而無動亂。以是緣故住極究竟。又於禪定常行對治。以是緣故。而不住彼相續習氣。復於禪定得最勝慧。以是緣故。於諸世間而為第一。又於禪定。而先通解有情心意。以是緣故。諸有情中而為最上。復於禪定。而常自在隨樂三寶。以是緣故。獲得如來無盡功德。又於禪定得極高勝。以是緣故常住三摩呬多。復於禪定得自在轉。以是緣故。而能圓滿一切事業。又於禪定悉無所受。以是緣故得大智慧。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禪定。

  復次舍利子。禪定波羅蜜多以何為先。所謂決定心為先。一境心為先。不散亂心為先。安住心為先。奢摩他心為先。三摩地心為先。根等持為先。力等持為先。正等等持為先。定解脫為先。九次第定為先。不相違為先。善法為先。降伏煩惱怨賊為先。圓滿三摩地蘊為先。菩薩三摩地為先。佛三摩地為先。舍利子。如是寂靜之法。是名菩薩摩訶薩所行之行於禪定波羅蜜多為先。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伽陀曰。

  禪定解脫波羅蜜  常於多劫行是行

  彼世間法意無著  是名寂照三摩地

  若諸通達波羅蜜  如電莊嚴勝高顯

  以能勇猛離諸垢  是名月光三摩地

  成就無憂戒德光  於諸法中自在轉

  斯法高勇若須彌  是名法光三摩地

  於彼法寶莊嚴地  正法總持妙清凈

  是心能伺於他心  名正法智自在轉

  定能摧斷諸煩惱  如幢珠網無障礙

  於十力中勝解脫  名破魔力三摩地

  勝無能勝須彌燈  彼號智光清凈眼

  謂能合掌贊善言  妙住持地三摩地

  以能入解空無相  無願寂靜地亦然

  法念功德智自在  諸佛無邊三摩地

  蘇難陀龍師子王  若來若去常安靜

  清凈眼力無瞬動  定名遠離種種想

  金剛定如金剛地  高顯不動量須彌

  清凈音聲普遍轉  遠離煩惱三摩地

  廣大一切功德相  猶若虛空無邊際

  具足增長智慧念  辯才宣說悉無盡

  觀察有情令善作  無邊無盡無損壞

  慈能調柔悲善根  喜入極喜舍二障

  解脫堅固生歡喜  如勝蓮華金剛幢

  智海智光俱不動  是名法義三摩地

  無邊解脫光明海  如來定慧願莊嚴

  無上正覺妙寂靜  定名不動調伏法

  光明願得莊嚴剎  令有情意悉歡喜

  於正覺道常隨順  莊嚴寶髻波羅蜜

  迅速如風無分限  亦如海藏持眾寶

  施真甘露解脫門  開七覺華三摩地

  大神通義妙攝受  通達無邊悉圓滿

  普現如是佛境界  是名積石山王定

  若修禪定波羅蜜  安住等引定境界

  菩薩無量功德門  是名寂靜三摩地

  於等引中隨作意  所發言音皆軌范

  乃至行坐威儀中  如是悉常無放逸

  又此諸法最寂靜  無我無人無壽者

  亦無分別非分別  唯此無餘登彼岸

  若修禪定波羅蜜  所獲無邊功德海

  諸有智者菩薩眾  應當憐愍諸有情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告舍利子。雲何諸菩薩摩訶薩勝慧波羅蜜多。舍利子。若諸菩薩行不退轉菩薩行時。於此菩薩藏正法殊勝義利。畢竟受持讀誦聽聞廣大開示。為他人說。得勝慧相。又彼勝慧。雲何是相。雲何入解。謂於勝慧所聞之相。隨意入解。又復雲何是所聞相。所謂樂欲相。意願相。善和合相。善知識相。變化相。回向相。高貴相。尊重相。右旋相。極自在相。親近相。不聽外境相。承事相。作意相。不散亂相。如求寶相。如求醫相。滅一切病苦相。念器相。通達菩提相。對治覺悟相。入佛智相。聽無厭相。集法施相。施已無悔相。樂近多聞相。善作歡喜領納相。大喜遍身相。心大適悅相。聽無疲倦相。樂聞正法相。樂聞正行相。樂聞不觸無智相。樂聞波羅蜜多相。樂聞菩薩藏正法相。樂聞攝事相。樂聞方便善巧相。樂聞梵行相。樂聞神通相。樂聞四念處相。樂聞四正斷相。樂聞四神足相。樂聞十二緣生相。樂聞無常苦無我寂靜相。樂聞空無相。無願解脫相。樂聞不積集不善根行相。樂聞積集善根行相。樂聞單已相。樂聞轉法輪相。於雜染中無散亂想相。調伏一切煩惱想相。歸向智者相。親近賢聖相。遠離不律儀相。樂聞聖人相。樂聞五根相。樂聞隨念觀察相。樂聞七覺支相。樂聞八聖道相。樂聞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量十八不共佛法相。

  舍利子。而於是中即聞修慧。所以者何。謂於菩薩藏正法。而生樂欲。彼聽聞已而能瞭知。知已能修。若於菩薩藏正法中。意願聽聞。起善和合近善知識。若變化若攝受右旋。若極自在。若親近多聞不聽外境。安住多聞勤勇作意。如求寶想。如求醫想。滅貪嗔癡想受持想。若於諸法通達旨趣。及於意樂令智增長。聽受無厭。聞佈施已能勇悍施。聞說戒已能護凈戒。聞說忍已而能忍辱。聞說精進而無懈怠。聞說禪定而不散亂。聞說勝慧心起盡漏。樂勝多聞。及聞法已身心適悅。聞大乘已而生勝欲。聞攝受事心行攝受。聞四念處而身受心法念住。聞四正斷。則已生不善而令除滅。未生不善而能棄舍。已生善根而令增長。未生善法而能發起聞說離諍。而身心欲俱獲輕安。聞說禪定而心行決定。聞四無量已。於一切有情而起大慈。於彼樂著而起大悲。於諸正法而起大喜。於不善處而起大舍。聞五根已。於信進念定慧而心能行。聞七覺支。於一切法心生覺瞭。聞八聖道。而能起心趣向涅盤。若於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量十八不共法。乃至無量佛法。如是當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彼聽聞已而能瞭知。知已能修。舍利子。如是所說種種所聞之相。隨意入解是為菩薩摩訶薩勝慧波羅蜜多之行。

  復次舍利子。菩薩行勝慧波羅蜜多行時。而能於此菩薩藏正法殊勝義利。受持讀誦聽聞廣大開示。為他人說。得諸法正行。雲何是為諸法正行。謂於是法。如其所說安立正行。舍利子。法正行者。謂若隨順攝受諸法。所以者何。謂法無執著是即正行。若住執著無有是處。於補特伽羅法中。而求出離。亦無是處。若於補特伽羅法。無所執著是名正行。得無疑惑。斯有是處。是故諸修行者。於此正法隨順攝受。而無障礙即為正行。

  復次舍利子。若於諸法及尊重法。無執無取無生無滅。及於諸法設順正理。亦應無取。如是所說即為正行。如我今說無有少分。亦無所見。如是無見無取是諸法相。雲何為相。所謂有相無相。所以者何。此相無相。說名無相。又此相者。於一切法都無覺瞭。此無相者無見無取。如是所說即為正行。是故於此正行。應當修習現證諸法得無障礙。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伽陀曰。

  若於菩薩藏  不應生決定

  如是諸智者  得安住正行

  又若於是法  而或行執取

  及起邊執故  此非為正行

  法雖不可得  勿作於空解

  況此正妙法  不同於虛空

  若法同虛空  世間無領解

  由無領解故  此非為正行

  又此正妙法  無取無不取

  是故法非法  不應生執取

  由無執取故  此即為法相

  如是行相中  說名為正行

  又此正妙法  曾無有住著

  隨順而瞭知  無能得損害

  由無所害故  智都無所解

  如是行相中  說名為正行

  又復諸智者  住少欲功德

  於此正法中  相應善修作

  若諸善安住  行威儀正行

  而於所向方  隨應得清凈

  以所向清凈  知如是正法

  則能於處處  瞭有情心意

  又復諸智者  瞭彼心意已

  如是行相中  而能宣正法

  又此甚深法  通達勝義諦

  於如是義中  而常獲決定

  又復諸智者  多聞如大海

  以是最深廣  行無量功德

  不假文與義  能通達正理

  於無量文義  獲堅固不動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勝慧波羅蜜多行時。於此菩薩藏正法殊勝義利。聞已乃至廣為人說。而能獲得勝慧光明。於諸法中。無明黑暗盲瞑翳障。悉能除滅。於勝慧光速獲成就。善不善法如實瞭知。乃至命終諸不善法。畢竟斷除。聞諸善法如所覺悟。於善寂默而能宣說。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伽陀曰。

  譬如入暗處  現前諸色相

  彼眼不可見  以火能破瞑

  如是現在劫  彼有生死人

  於善不善法  不聽而不知

  由聽是法故  於罪不應作

  及除非義利  速能趣涅盤

  樂親近師友  增長於聞慧

  彼慧清凈故  獲得妙樂義

  彼聞義智者  見非法出離

  於凈法勇猛  得殊勝妙樂

  若於菩薩藏  聞已住法性

  光明照世間  真行菩提行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三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四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二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行勝慧波羅蜜多行時。於菩薩藏正法殊勝義利。清凈樂欲。而於受持讀誦正法者。應當發起善知識想。勇猛精進正攝受心。為欲發彼正願及四正斷。於一切法相應得無障礙。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說伽陀曰。

  尊重善知識  得為說法師

  作彼聽法眾  常住於正行

  不惜其身命  精勤而最上

  安住實智中  得勝慧清凈

  自瞭知正法  凈信無不達

  由覺出離故  如佛廣開示

  亦如諸智者  善達文句義

  常修清凈行  得預諸學位

  所有染凈分  皆悉無所著

  以無所著故  於法而無減

  由精進樂欲  身速獲輕安

  聽聞是法已  智增無失念

  常住於智念  瞭善不善法

  由學最上乘  通達念慧力

  知彼有情意  如我於長夜

  以學是法故  得勝慧清凈

  瞭有情意已  為開示正法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微妙清凈光明法門。及諸聖者發起正見。如佛所說而修行之。以二因緣。當如是學。何等為二。一者獲他言音。二者謂自作意。若諸菩薩。於相應行菩薩藏正法。不能聽聞。聽已於深法律三摩地門。而得少分歡喜知足者。應知彼是懷增上慢墮魔網中。於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及隨煩惱。著五欲樂輪回相續。如來以是說彼有情。隨順有漏無能解脫。舍利子。若有親近法師。於此正法聽已瞭知。而不作罪遠非義利。增長聞慧見妙涅盤。清凈勇猛得勝妙樂。如是菩薩摩訶薩。當知是為於此菩薩藏正法希有法律殊勝義利。受持讀誦乃至聽聞廣大開示。為他人說得相應行。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於此菩薩藏正法。若不聽聞。無能獲得彼相應意。而與聖道極相違故。如來以是說彼有情。於老死解脫而常作意。雲何是相應意。謂此菩薩摩訶薩。遠離相應及不相應。是相應意。於相應意得無增語。又菩薩相應意。謂於音響無能發起。諸阿羅漢亦無能發。然彼所出音響瞭不可得。於前際後際隨所伺察。當雲何生至何所滅。若通達過去所說音響。則過去已滅。若通達未來所說音響。則未來未至。若通達現在所說音響。則現在不住。如是已說未說當說。遍一切處尋求俱不可得。於相應意當如是學。

  舍利子。若菩薩相應意如是學者。雲何觀察。謂此菩薩。觀一切法自性本滅。觀一切法自體本寂。觀一切法自性平等。觀一切法畢竟不生。觀一切法畢竟不起。觀一切法畢竟不集。觀一切法畢竟無滅。於此時分。說如實觀亦非所觀。如是非所觀非不所觀。說此是名為觀察意。當如是學。若有菩薩於此正法。疑惑癡瞑無能入解。謂言是法非解脫門。斷諸勤勇不起通達。而於彼意悉不相應。又復於此諸法正見。即如如見。雲何諸法即如如見。所謂無見。如是無見即不生增語。不生增語則不積集。雲何不積集。謂於增語而無有對。如來以是所說。觀察諸行無生無作。於正見中。由是獲得正出離行。又復正出離行以何為因。謂一切法即為佛法。是故欲求正出離行。應當於此菩薩藏正法殊勝義利。受持讀誦聽聞。為他人說。乃至於此正法得相應意。是名正出離行。

  復次舍利子。若菩薩行勝慧波羅蜜多行時。於此微妙清凈光明法門。正善覺悟。於意處觀察生入解意。何等意處雲何入解。謂此菩薩。於三摩地加持處。毗缽舍那尋伺處。最上希望處。心樂欲處。相續不斷處。無常處。因緣處。緣生處。無我無人無壽者處。無住無不住無去無不去處。不集不壞因果處。空無相無願慣習處。非空無相無願所取處。三摩地三摩缽底所取處。非依三摩地三摩缽底發生處。神通智所取處。非漏盡處。觀察無生處。非出離行處。觀察一切有情無我處。不舍大悲處。見一切生恐怖處。有執心處。出離貪處。不離現行貪法處。舍五欲樂處。不舍法樂處。離一切戲論處。不舍善巧方便處。如是諸法皆生入解。舍利子。說此是為意處入解。

  復次舍利子。於彼意處。雲何說為正理道。所謂以意是道。以門是道。以面門是道。以因是道。以合集是道。以不相違是道。以無諍論是道。以舍是道。無入無不入是道。無戲論是道。無毀呰是道。不增是道。不減是道。不生是道。無所轉易是道。無所對治是道。真如是道。實際是道。如來是道。無別異是道。如如是道。三世平等是道。分別不住色受想行識是道。不住眼界色界眼識界是道。不住耳界聲界耳識界是道。不住鼻界香界鼻識界是道。不住舌界味界舌識界是道。不住身界觸界身識界是道。不住意界法界意識界是道。隨順勝義是道。隨順正智是道。隨順瞭義契經是道。隨順正法是道。舍利子。說此是名為正理道。又菩薩摩訶薩。以入解意於正理道。由是觀察即無所觀。如是非觀察非不觀察。說此是名為觀察意。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以相應意。於此正法而有癡瞑。謂言是法非解脫門。斷諸勤勇不起增勝。無所通達。而於彼意悉不相應。又諸有情。如是正見即如如見。又復雲何為如如見。所謂無見。無見則不生增語。乃至無所對名。如前廣說。於此菩薩藏勝慧波羅蜜多之行。當如是學。

  又復於意無我。於一切法無我亦然。若一切法無我。則於諸有情無我亦然。如是觀察。是觀察意。又輪回界與涅槃界。平等相應。如是煩惱體性與一切法體性相應。彼相應與不相應。都無所著。於觀察意而得勝解。乃至菩薩所有相應無餘。加持一切有情而不棄舍。加持正法而無相違。舍利子。說此是為菩薩摩訶薩獲相應意所聞之相。於意入解如是觀察。彼如如見勝慧不動。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勝慧波羅蜜多行時。得勝慧住。於一切有為法而不共故。所謂無明乃至老死。悉不共住。又於薩迦耶見。乃至本末六十二見。悉不共住。世間八法若毀若譽。悉不共住。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乃至一切攀緣。悉不共住。又於慢。增上慢邪慢。乃至二十隨煩惱。悉不共住。又於上中下品。若粗若細。乃至一切煩惱。悉不共住。又於癡闇盲瞑翳障。系縶等處。乃至一切下劣分法。悉不共住。又於煩惱魔蘊魔天魔死魔。乃至一切魔業。悉不共住。又於我人眾生。壽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乃至一切我見。悉不共住。又於業障煩惱障法障見障報障智障。乃至一切相續習氣。悉不共住。又於相障思惟分別。見聞覺知諸所纏縛。悉不共住。又於慳貪佈施。毀戒持戒。嗔恚忍辱。懈怠精進。散亂禪定。惡慧勝慧。乃至一切波羅蜜多有無對治。是智非智。悉不共住。又於一切僻報。常與無常。善與不善。有罪無罪。輪回涅盤。乃至一切邪對治法。悉不共住。又於種種佛法。種種剎土。種種有情。悉不共住。又於世俗勝義。有智無智。乃至一切有情作意相等。悉不共住。又於勝慧勝行。有為體相。乃至一切住心意識所造作者。悉不共住。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勝慧波羅蜜多之行。於如是無量有為行法。悉不共住。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行勝慧波羅蜜多行時。於菩薩藏而能安住。於一切法以勝慧決擇。而能獲得十種善巧。何等為十。一者蘊善巧。二者界善巧。三者處善巧。四者諦善巧。五者正知善巧。六者隨順善巧。七者智識善巧。八者菩提分善巧。九者聖道善巧。十者緣生善巧。雲何名蘊善巧。謂此五蘊如聚沫。如水上泡。如陽焰。如芭蕉。如幻如夢。如空谷響。如影。如浮雲。如境中像。謂色蘊者猶如聚沫。彼聚沫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士夫。無意生無儒童。若世間體性如是。則色蘊體性亦復如是。說此是為色蘊善巧。謂受蘊者如水上泡。彼水泡中。無有我人眾者壽者士夫意生儒童。若世間體性如是。則受蘊體性亦復如是。說此是為受蘊善巧。謂想蘊者猶如陽焰。彼陽焰中。無有我人眾生壽者。乃至說此是為想蘊善巧。謂行蘊者猶如芭蕉。彼芭蕉中。無有我人眾生壽者。乃至說此是為行蘊善巧。謂識蘊者如幻。於彼幻中。無有我人眾生壽者。乃至說此是為識蘊善巧。

  又復說此五蘊。是彼世間剎那變異壞滅之相。若此世間體性如是。則彼世間體性亦然。雲何體性。所謂苦無常性。彼蘊體性亦復如是。舍利子。說此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而能獲得諸蘊善巧。

  又復雲何名界善巧。所謂地界即法界。法界無粗澀相。水界即法界。法界無柔軟相。火界即法界。法界無溫熱相。風界即法界。法界無動轉相。眼識界即法界。法界無瞻視相。耳識界即法界。法界無對表聲相。鼻識界即法界。法界無能嗅香相。舌識界即法界。法界無能瞭味相。身識界即法界。法界無能覺觸相。意識界即法界。法界無能觀察相。如是自體界與法界。無二無別。又復欲界色界無色界。無二無別。輪回界涅盤界。無二無別。此空界一切法界。無二無別。由性空故離分別故。無二無別。以入解有為界。則入解無為界。乃至說無量界。如是決擇入解。舍利子。說此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而能獲得諸界善巧。

  又復雲何名處善巧。謂此眼處本空。及耳鼻舌身意處本空。彼無有我亦無我所。彼菩薩如是於眼體性。乃至於意體性。如實瞭知。則無處決擇。無種種決擇。無善決擇。於善不善法無二相轉。說此是名為處善巧。

  又此處善巧。謂眼處色處。如是眼見於色而生厭離。如是厭離則非正行。又彼耳處聲處。鼻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如是乃至意識而生厭離。如是厭離則非正行。又復菩薩於聖道處非聖道處。皆應積集成證大悲。於諸險難非聖道處諸有情類。令住正道。於其道處亦不棄舍。舍利子。說此是為菩薩摩訶薩勝慧波羅蜜多之行。而能獲得諸處善巧。

  又復雲何名入解諦善巧。此諦善巧復有四種。所謂苦智集智滅智道智。雲何苦智謂不起蘊故。是為苦智。雲何集智。謂離愛集故。是為集智。雲何滅智。謂滅已不生故。是為滅智。雲何道智。謂於平等法。無平等可得故。是名道智。若菩薩於此四諦如是智慧。而不作證成熟有情。說此是為諦善巧。

  又諦善巧復有三種。所謂世俗諦。勝義諦。相諦。雲何世俗諦。謂諸想像音聲。語言文字。乃至世間所行。是為世俗諦。雲何勝義諦。謂心無所緣。況復文字。是為勝義諦。雲何相諦。謂諸相一相。一相無相。是為相諦。彼菩薩。於世俗諦說無疲倦。於勝義諦不失正行。於相諦中隨順無相。是真實相。說此是為菩薩於諦善巧。又復一諦此無二種。所謂寂諦此實一諦。於諸平等及不平等。而能隨轉真妙作用。而能獲得於諦善巧。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四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五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三

  復次舍利子。菩薩摩訶薩。獲得如是於諦善巧。由此瞭知五蘊是苦。若令五蘊苦相止息。猶如虛空。是苦聖諦。又此五蘊隨惑愛見。若令執取愛見等因。不起合集。為集聖諦。又此五蘊畢竟滅盡。若令前際不生。後際不起。現在不住。為滅聖諦。若於苦智集智滅智。而能證達以智相續。能善調伏引趣正行。為道聖諦。又復於此諸諦現觀。而能尋伺遍盡觀察。是為菩薩摩訶薩於諦善巧。又復瞭知。諸受是苦。乃至受所引攝。諸決擇智。是為苦聖諦。若因於受引生於合集。如實瞭知。是為集聖諦。又若於受而得輕安。則於受非受。而復觀察非受是滅。獲證於滅。是為滅聖諦。又若受所引道。如彼世間積集進求。非受非道。令彼苦滅引趣正行。是為道聖諦。若見如是四諦平等。畢竟無見。是為清凈。是名菩薩摩訶薩於諦善巧。又復於滅而起現證。復能於苦不生觀察。是為苦智。若有緣生於有離有。是為集智。瞭知一切生本不生。滅無所滅。是為滅智。於如是道隨其種類。尋求伺察令入其智。是為道智。若能安住如是諦智。說此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獲諦善巧。

  舍利子。又復菩薩摩訶薩。獲得四種正知善巧。何等為四。一者義正知。二者法正知。三者世間典籍正知。四者辯才正知。雲何義正知。謂若於法諸勝義句相續。因智緣智集智。通達無邊智。入解緣起智。分別法界智。隨順入解真如智。不住實際智。如實法空智。伺察無相智。於願無願智。於行無行智。入一正理智。入解無我智。解無眾生智。瞭無壽者智。無補特伽羅勝義智。於過去世無障礙智。於未來世無限量智。於現在世遍一切處智。於蘊幻化智。於處決定空智。於界度量智。內身寂靜智。外無遍行智。出離塵境智。念無所住智。達無所入智。勝慧觀察智。通達四諦智。諸苦為有智。諸集為行智。諸滅無相智。諸道出離智。分別一切法句智。善解諸根智。諸力無能屈伏智。奢摩他加持智。毗缽舍那光明智。於諸幻化起變滅智。於諸陽焰無迷亂智。於諸夢境無實見智。於諸谷響瞭緣生智。於諸影像無合集智。於種種相唯一相智。於正和合無所合智。於諸輕安無所得智。於聲聞乘達言音智。於緣覺乘解緣生智。於最上乘積集一切善根智。如是所說。是為菩薩於義正知。又復義正知者。若於義隨順則諸法隨順。彼所隨義即諸法性。所以者何。以諸法義畢竟如空。若義如空。則諸法義畢竟無相。若義無相。則諸法義畢竟無願。若義無願。則彼法義無所趣證。若義無所證。則一切法義畢竟無壽者。無補特伽羅。若義無補特伽羅。則於是義通達法相。若說於義無住無盡。於所說義而獲證知。諸佛世尊隨喜印可。於彼勝慧如實正知。若於勝慧如實正知。則一切處無有過失。說此是為菩薩於義正知。雲何名法正知。謂於正法入解之智。若善不善。有過無過。有漏無漏。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染分凈分。輪回涅盤。法界智界。本自平等無所覺悟。說此是為菩薩於法正知。又復法正知者。於彼貪行心能正知。所謂虛假貪行。堅固貪行。微細貪行。廣大貪行。過去貪行。無邊觀察現在貪行。隨緣入解。或復有情內貪而非外貪。或復外貪而非內貪。或復內貪亦外貪。或非內貪亦非外貪。或復色貪非聲貪。聲貪非色貪。色貪亦聲貪。色聲俱非貪。色貪非香貪。聲貪非香貪。香貪非味貪。味貪非觸貪。乃至綺互。於色聲香味觸貪行等。如是非義利門入解。二萬一千貪行。二萬一千嗔行。二萬一千癡行。如是貪嗔癡。二萬一千眾等分行如是所說入解。八萬四千心行之智。如其所說相應行相智。不增不減智。越百欲界智。殊勝法器智。真實言說智。說此是為菩薩於法正知。雲何世間典籍正知。謂若入解一切聲智。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睺羅伽聲。人聲非人聲。而能入解。五趣有情粗細高下。說法連環相續不斷。音聲文字。彼或說一說二說多。男聲女聲。非男非女聲。廣說略說。鄙陋說巧妙說。過去說未來說現在說。一字相應多字相應。皆悉瞭知。說此是為世間典籍正知。又復世間典籍正知者。成熟於文。明瞭於義。離諸恐畏復無過失。於世俗勝義。以自心知見。甚深巧妙種種莊嚴。令諸有情咸生歡喜。說此是為菩薩於世間典籍正知。雲何菩薩辯才正知。所謂言說無住無斷。真實記別迅速辯才。決定獲果辯才。如其所問辯才。無減失辯才。無斷滅辯才。無諍論辯才。樂善法辯才。住忍辯才。甚深辯才。善巧辯才。世俗勝義辯才。建立一切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辯才。建立念處正斷神足根力覺支聖道。奢摩他毗缽舍那辯才。入解一切諦智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辯才。悟一切乘辯才。解一切有情心行辯才。無謇吃語言辯才。無生澀語言辯才。無雜亂語言辯才。潤澤語言辯才。清凈語言辯才。解脫語言辯才。無障語言辯才。尊重語言辯才。慈愛語言辯才。相應語言辯才。無缺漏語言辯才。甘美語言辯才。細滑語言辯才。無毀呰語言辯才。稱贊諸聖語言辯才。通達無邊剎土有情。能以妙梵音聲隨一詮表。如是辯才於他有情補特伽羅。能善說法佛乃印可。彼若說法無出離者。雲何能得盡諸苦際。成就正行。舍利子。說此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而能獲得辯才善巧。雲何菩薩隨順善巧。復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隨義不隨於文。二者隨智不隨於識。三者隨瞭義經。不隨不瞭義經。四者隨法不隨於人。何等為義。雲何為文。謂若入解出世法行。此說為義。達世間法。此說為文。若於整肅施以妙樂。此說為義。於無戲論調伏制止。此說為文。若於輪回遍能稱說。此說為義。於無所得廣大開示。此說為文。若能普遍贊涅槃德。此說為義。於涅槃法體無分別。此說為文。若於三乘分位如其開演。此說為義。智唯通達一種教理。此說為文。於諸有情開演佈施。此說為義。三輪清凈。此說為文。若能宣演三業威儀。積集一切頭陀功德。此說為義。於身語意清凈勝行。皆不可得。此說為文。若能宣說堅固忍受忿恨惱嫉倨傲憍慢。此說為義。得無生忍。此說為文。若能開演。於諸善根踴躍精進。此說為義。於彼精進不入不住。此說為文。若能開演靜慮解脫等持等至。此說為義。滅等至智。此說為文。於諸慧根多聞總持。此說為義。義不可說。此說為文。若能開示三十七品菩提分法。此說為義。若菩提分現證行果。此說為文。若能開示苦集道諦。此說為義。現證滅諦。此說為文。若正開示無明為先。乃至老死。此說為義。若無明滅。乃至老死滅。此說為文。若說積集止觀。此說為義。明解脫智。此說為文。若能分別貪嗔癡等分類行法。此說為義。若於解脫心無所動。此說為文。若能開示諸障礙法。此說為義。若證解脫無障礙智。此說為文。若正開示。善能稱贊無量三寶。此說為義。若離貪法性。及無為功德。此說為文。若說菩薩最初發心習學功德。乃至菩提道場。此說為義。說一心相與一切智智。無上正覺。乃至總略八萬四千法蘊相應。此說為文。又若一切音聲語言文字。乃至不可說義。俱說為義。雲何不瞭義經。謂所說文如其所說。廣大瞭知。此說是為不瞭義經。雲何瞭義經。謂所說義如其所說廣大通達。此說是為瞭義經。又說隨順補特伽羅無能出離。是不瞭義。如所說法即能出離。是為瞭義。如是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得隨順善巧。雲何菩薩文句善巧。謂諸菩薩於此二法。善能修行勝慧波羅蜜多。雲何二法。一者善識。二者善智。何者為識。依四種住。何等為四。一者識依色住。二者識依受住。三者識依想住。四者識依行住。此說為識。何者為智。謂若瞭知所取五蘊。此說為智。又若瞭知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此說為識。若復安住四種法界。於其法界善能分別。此說為智。舍利子。復說於識。謂眼觀色為表。耳聞聲為表。鼻嗅香為表。舌瞭味為表。身覺觸為表。意知法為表。此說為識。若復內身寂靜外無遍行。智能隨順法無所取。此說為智。又若發起遍計執取。此說為識。無執無取及表無嗔。此說為智。又復瞭知識住生滅有為行法。此說為識。無為無有識遍行故。又智無為不住生滅。此說為智。雲何瞭義不瞭義經。謂若所說引趣於道。是不瞭義。引趣於果。是為瞭義。說世俗行。是不瞭義。宣說勝義。是為瞭義。引趣業行。是不瞭義。盡業煩惱。是為瞭義。又復染分。是不瞭義。若說凈分。是為瞭義。於彼輪回而作厭離。是不瞭義。於輪回涅盤悟不二法。是為瞭義。善巧文句。是不瞭義。甚深難解。是為瞭義。於諸文句心喜樂欲。是不瞭義。於少文句而生決定。是為瞭義。又復我人士夫命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種種語言。或有主宰及無主宰。是不瞭義。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不起我人士夫乃至補特伽羅。是為瞭義。雲何補特伽羅及法。謂若於所有法。安住補特伽羅見。由起彼見。而復安住法智法界。此說是為補特伽羅及法。又復補特伽羅者。謂異生補特伽羅。善異生補特伽羅。順信補特伽羅。順法補特伽羅。八輩補特伽羅。入流補特伽羅。一來補特伽羅。不還補特伽羅。應供補特伽羅。緣覺補特伽羅。菩薩補特伽羅。若一補特伽羅出現世間。猶能引生多種妙樂。於彼世間天人眾會。極深憐慜作諸善利。何況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安住世俗。為一切補特伽羅。令諸有情依如來所說音聲。入解義利。佛言此說是。為於法各各隨順樂欲。引趣有情於義安住。雲何名法。所謂無作無不作。無住無不住。於一切處。本自平等悉同依止。又諸法相自性本空。無有平等及不平等。離諸分別無所攀緣。而皆出離。此說於其法性。能隨順行得無退轉。是故於此正理法門。而得入解一切法性。此說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而得成就四種隨順善巧。雲何菩薩福智善巧。菩薩行門有其二種。何等為二。一者福行。二者智行。雲何福行。所謂佈施福行。持戒福行。修觀福行。住等慈心大悲相。應令諸有情悔諸過咎。普令發起一切善根。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五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六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四

  復次舍利子。一切有學阿那含辟支佛。於此福行。應先發起如是勝心。得不退轉一生補處。次當作佛。菩薩摩訶薩亦應於此發隨喜心。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此福行中一切善根亦皆隨喜。勸請諸佛轉妙法輪。此福行中以一切菩提善根。悉共回向。未發菩提心者。語令發起。已發菩提心者。諸菩薩為說回向。以利養攝諸貧窮。以醫藥施諸疾病。於諸怯弱。亦當親近為作憐愍。於諸毀戒以法覆護。出離罪報令住涅槃。於和尚阿阇梨。尊重供養如佛世尊。於講法處精進勇猛。求諸法師設百由旬。亦應故往樂聞正法而無厭足。於說法者無所希望。常當親近恭敬供養。如己父母不生疲厭。又福行中。於身口意不生動亂。離諸過失。住佛塔廟。攝受梵福集諸善本。圓滿相好莊嚴化身。離諸口過莊嚴。語業。決定勝解莊嚴一心。遊戲神通莊嚴佛剎。以清凈智莊嚴法相。聞彼正法離諸障礙。得無障礙。於說法者歡喜稱贊。於所說法不生執著。亦無損壞如是莊嚴解脫法門。以諸園林施佛及僧。如是莊嚴佛菩提樹。植諸善本憐愍一切。業惑清凈得無生滅。如是莊嚴菩提道場。發無盡願施諸玩好。獲得圓滿無盡寶手。遠離顰蹙平等如掌樂施一切。而先獲得面目端嚴。彼諸有情共喜樂見。光凈嚴飾施諸有情。而獲光明普照一切。贊美言辭非由積習。戒福德藏悉皆清凈。生人天中。十善道業亦復清凈。神通變化亦不唐捐。順諸佛教不起分別。深心清凈平等開化。為諸有情之所愛敬。於最上法及勝解行。隨力為說。而能攝受一切福行。又當發起一切智心具七聖財信為先行。一切世間之所愛敬。是故決定最先開導。而能圓滿一切佛法及諸善法。此說是為菩薩摩訶薩福行善巧。雲何諸菩薩智行善巧。謂於因緣發生智解。雲何因緣。謂深心樂欲隨知法會。勤求善友住於佛智。不依聲聞辟支佛智。於論議師極生信樂。其說法者。知彼器已內心具足。於其智慧無有慳惜。相續為說甚深妙法。彼聞法者為作如是求法相應。則能於此智行相應。雲何求法相應。謂於法師得是少義。而於初夜後夜思擇稱量。此等雲何是理非理展轉研究。乃至心無所得。離諸障礙。及無垢染。得出離智發真實行。於此甚深法。廣大法無邊法。勝外道法。智解通徹常放光明。最極高顯逾於山峰。勇猛精進不舍重擔。行殊勝行心唯一境。富樂作意不舍杜多。常樂法樂不持世行。求出世法憶念不忘。隨為宣說。聖族弟子咸皆歡喜。開導勝緣。奉持禁戒慚愧莊嚴。趣向佛道無明暗蔽。諸無智者。悉自遠離而得慧眼清凈。廣大覺悟深妙覺悟極妙覺悟。以觀察智。復能分別自他功德。而使純熟圓滿清凈業報。是為菩薩摩訶薩智行善巧。復次求智菩薩。於法師所行四種施。何等為四。謂樺皮紙筆墨等及妙法座。一切利養法集偈贊。是為四種。於智行中而得成辦。又智行中於法師所。應當成就四種守護。何等為四。一者守護身。二者守護善。三者守護處所。四者守護所化徒眾。是名為四。又智行中。而復成就四種重擔。何等為四。所謂法智財物及與菩提。是為四種。又智行中成就五力。一者信力於法勝解。二者精進力勤求多聞。三者念力於菩提心而無忘失。四者定力於一切法決定平等。五者勝慧力復樂多聞。是為五種。於智行中而得圓滿。又智行中成就四戒。何等為四。謂真實法戒。勤求法戒。決定法戒。向菩提戒。是名為四。又諸勤求法者。於智行中成就四忍。何等為四。一者敝惡人來毀生罵辱。不應加報。善言悔謝。二者風日寒熱及饑渴等。悉能忍受。三者於和尚阿阇梨。隨轉給侍。四者於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住大法忍。是為四種。又復成就四種精進。何等為四。所謂多聞精進。總持精進。辯說精進。正行精進。是為四種。又智行中。而復成就四種勝定。何等為四。所謂離相寂靜。心一境性。入神通定。悟佛知見。是名為四。又智行中成就四法。雲何為四。謂諸有不住。非自然性四緣生滅是無主宰。唯一信解。是名四法。又復成就四種方便。何等為四。一者隨轉世間。二者隨轉契經。三者隨轉於法。四者隨轉於智。是為四種。於智行中而得具足。又復成就四無礙道。何等為四。所謂波羅蜜多。七菩提分。八聖道支。及一切智智。是為四種無障礙道。又復成就四種無厭。何等為四。謂多聞無厭。辯說無厭。尋伺無厭。智慧無厭。是名四種。又智行中如是知見。而復隨順一切有情一切剎土。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慈悲喜舍。所以者何。舍利子。乃至諸菩薩。決定於諸智中。以是知見而為先行。彼若安住是智。而得通達一切智行。諸佛威神之所護念。諸有魔等皆不得便。普為集會一切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得智行善巧。雲何諸菩薩念處善巧。菩薩念處此有四種。何等為四。一者以身觀身念處。二者以受觀受念處。三者以心觀心念處。四者以法觀法念處。雲何以身觀身念處。舍利子。此諸菩薩修身觀時。觀身前際觀身後際。觀身現在。而此身者從顛倒生。隨因緣滅。無動無作無自性無執取。譬如諸外山林藥草種等。從因緣生。亦無自性及無執取。又此身者如墻壁瓦礫草木影像。謂蘊處界。是無執是空。是無我我所。是無常是速朽滅。是不精實。是顛倒法。是可厭離。是不堅固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觀。當樂勤求堅固之身。所以者何。謂如來身。如來身者。即法界身金剛身。不可壞身堅固身。於三界一切最勝妙身。修是觀時。當知凡夫粗重穢惡具諸過患。彼復能離一切過患。得獲如來最妙身相。又當觀念諸有情身。由何所造相續不斷。謂四大種及阿賴耶識。造作執持。薰習功能有無量力。譬如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外四大種有種種門種種處種種名種種相種種物。由是一切有情任持命根。身四大種集起。亦復如是。有種種門種種處種種名種種相種種物。由是一切有情。於其命根亦復任持。以別相觀身無常。而不厭離生死。以別相觀身是苦。而不樂住涅槃。以別相觀身無我。而不遠離化度有情。以別相觀身空寂。而無畢竟寂滅。以別相觀身遠離而不舍善法。彼能如是以身觀身者。應當瞭知。是不堅固是不可愛。觀內身者。而知煩惱不能容受。觀外身者。瞭諸煩惱不共合集。而得成就清凈身業。及得清凈莊嚴身相。為諸天人之所贊仰。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以身觀身念處。雲何諸菩薩以受觀受念處。謂諸菩薩於彼一切苦樂等受。應以智慧方便善可瞭知。於諸樂受無貪惜意。若見諸惡道受苦觸時。起大悲心無緣息意。於苦樂受觸。無無明意隨念瞭知。如是苦樂非苦非樂。得出離見。而諸菩薩以智慧方便。於諸有情。或為成就或為遠離。然此有情於受出離。無所知解。於此樂受隨樂施與。於彼苦受隨為除滅。於非苦樂受。隨順一切智智。得獲輕安。以大方便善巧。而攝受之為說妙法。令諸有情亦獲輕安。何等因緣說如是受。謂於善成就而有樂受。於不善成就乃有苦受。復於是處。我人眾生壽者。起種種受。所謂執受。取受。顛倒受。遍計受。惡見受。眼想受乃至意想受。色想受乃至法想受。乃至眼觸為緣所生諸受。以要言之。乃至於內外法。意觸為緣所生諸受。是中或苦或樂。非苦非樂。說名為受。

  復次於總聚中。或有一受。謂一心所表。二受。謂內外所表。三受。謂過去未來現在所表。四受。謂四大所表。五受。謂五蘊作意。六受。謂六處遍計。七受。謂七識住處。八受。謂八邪相應。九受。謂九有情居。十受。謂十善業道。乃至總略諸受。種種作意。是故應知有情無量。受亦無量。又諸菩薩觀樂受時。見諸有情住生死際。令發智慧。為彼開示善不善受。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以受觀受念處。雲何諸菩薩以心觀心念處。謂諸菩薩秘密守護正念不動。觀察此心速疾生滅。無有狀貌及無住處。亦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知初發心最極微量。遠離心相。於其方分瞭不能得。是心所集一切善根。最極微量亦皆遠離。及無方分。又於是心回向菩提。於自體相。無心所瞭。無心所觀。無心所入。佛言。是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謂菩提心與彼善心。於其作用而不共行。又善根心與菩提心。亦不共行。又善根心與回向心。亦不共行。又回向心與菩提心及善根心。悉不共行。應當如是觀察。不生驚怖。次復獲得甚深緣起。不壞因果。然法性心即有情自性。如是還屬諸法因緣。無動無作及無主宰。彼如覆障不共相應。是故應知。此法性心亦不共行。雲何法性及覆障心。法性心者。謂於是處悉無所施。若復以一切所有。回向遍覆莊嚴佛剎。是心覆障。如彼幻化。於剎那頃最極寂凈。名法性心。若復集諸禁戒。回向一切迅疾神通。是心覆障。猶如夢想。畢竟盡盡無餘。名法性心。若復樂忍辱力。乃至回向遍覆莊嚴。是心覆障。猶如陽焰。畢竟離身心相。名法性心。若復發起一切精進。回向圓滿一切佛法。是心覆障。如水中月無執無見。名法性心。若復以一切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回向諸佛三昧。是為覆障。無色無見無對無表。名法性心。若復以智分別。宣說一切清凈句義。回向圓滿諸佛智慧。是為覆障。種種施設。名法性心。若復於諸善根有所間斷。是為覆障。心無因生。名法性心。若復因菩提分法所起。是為覆障。解脫六境。名法性心。若復於佛境界有所斷滅。是為覆障。舍利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行以觀心行時。安住神通。得彼神通於一心中。而能瞭知一切有情心之所趣。知已隨其本性而為說法。又復安住大悲。得彼大悲而能化度一切有情。無有疲倦。於此觀行加持是心。無盡無滅。設復入生死際斷諸系縛而於此心念智不起。超諸行法。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及。而得安住。是心乃至圓滿一切佛法。是心於剎那頃。能與勝慧平等相應。決定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以心觀心念處。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六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七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五

  佛告舍利子。雲何諸菩薩以法觀法念處。謂諸菩薩以聖慧眼得見諸法。於中入解。乃至菩提道場。觀諸法性。如微塵許悉無所見。若空解脫即無相解脫。無願解脫。不起解脫。無生解脫。無作解脫。無性解脫。緣生解脫。而諸菩薩於一切法。應如是觀。雲何名法。謂無我義無人義。無眾生義無壽者義。是名為法。雲何非法。謂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常見斷見。有見無見。是名非法。又舍利子。此法非法。即攝一切法及非法。所以者何。謂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遍能瞭知。即是諸法。於我見等深心系著。即諸非法。是故菩薩修法觀時。最極微量悉無所見。於解脫法及菩提道。悉皆出離得無障礙。於諸有情不起愛見大悲之想。彼無煩惱及隨煩惱。所以者何。如其瞭義平等入解。人法俱空。無有煩惱之所積集。而能覺悟彼煩惱自性即菩提性。此菩提自性即煩惱性。如是念處諸法平等。猶如虛空。又諸菩薩修法觀時。於諸佛法而能對治。觀諸有情盡彼生智。證彼無為離無生智。於無生際無所棄舍。如是通達法觀念處。即得安住一切法念。於一切聲聞辟支佛法。不起愛樂。決定安住諸佛念處。常不忘失。及無癡迷。乃至最後邊際法觀念處。能說無量不共境界。平等入解一切佛法。令諸有情心生歡喜。一切魔法自然知解。此說是名以法觀法念處。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四種念處善巧。雲何諸菩薩菩提分善巧。菩提分法此有七種。何等為七。一者念菩提分。二者擇法菩提分。三者精進菩提分。四者樂菩提分。五者適悅菩提分。六者三摩地菩提分。七者舍菩提分。是名為七。雲何念菩提分。謂念所悟法。觀察分別條析揀擇。及與開解。又應念彼法自體相。隨順覺悟。如諸法空隨念瞭知。此說是名念菩提分。雲何擇法菩提分。謂於八萬四千法總聚中。以智思擇。如法擇已。彼是瞭義即是瞭義。彼非瞭義即非瞭義。彼是世俗即是世俗。彼是勝義即是勝義。彼是秘密即是秘密。彼是決定即是決定。如其思擇。此說是名擇法菩提分。雲何精進菩提分。謂於法思擇舍離知解。樂修禪定寂靜輕安。應當以勤勇力摧伏彼執。於菩提道樂欲不退。不舍重擔。此說是名精進菩提分。雲何樂菩提分。謂樂聞法音。其心清凈不生疲厭。離諸攀緣及煩惱縛。志誠渴仰。乃至身毛喜豎得大法樂。此說是名樂菩提分。雲何適悅菩提分。謂於三摩地。離諸障礙惛掉等性。令彼身心俱獲輕安。此說是名適悅菩提分。雲何三摩地菩提分。謂於等引心。瞭諸法智安住甚深。觀諸法性悉皆平等。此說是名三摩地菩提分。雲何舍菩提分。謂於憂喜分法心無所動。於世間法亦不增減。隨順聖道。於自他共無住無動及無損惱。此說是名舍菩提分。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七種菩提分善巧。雲何諸菩薩聖道善巧。此有八種。何等為八。一者正見。二者正分別。三者正語。四者正業。五者正命。六者正勤。七者正念。八者正定。是名為八。雲何正見。謂於是見超諸世間。不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之所發生。亦不從常見斷見有見無見善不善見乃至涅槃見之所發生。是名正見。雲何正分別。謂分別貪嗔癡等及諸煩惱。令不發起。分別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令得安住。是名正分別。雲何正語。謂於自他善友。言無彼此。具足相應入平等道。是名正語。雲何正業。謂於黑業報使無造作。令彼盡盡。於白業報自類和合。令善純熟。是名正業。雲何正命。謂聖族弟子。荷負重擔為聖道故。增長圓滿資養身命。不以雜亂欺誑惡求多求。他所得利不生悔惱。於自利養。隨其所得不生喜樂。是名正命。雲何正勤。謂於邪行貪嗔癡等及隨煩惱。不起勤勇。入聖諦道趣涅槃果。而能隨順起大勤勇。是名正勤。雲何正念。謂於是念安住正道。離諸諂曲輪回過失。乃至見涅槃道。於如是念亦當遠離。而於聖道無有迷亂。是名正念。雲何正定。謂正達平等即諸法平等安住等持於彼正達而能超越。又復菩薩安住等持。能令解脫一切有情。於前正達亦能超越。是名正定。又過現未來諸佛世尊。為諸菩薩於八聖道。平等開示無盡聖道。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聖道善巧。應當修習助道之法。雲何助道。謂奢摩他及毗缽舍那。是名助道。雲何奢摩他。謂令心淡泊。寂靜極靜至極寂靜。攝護諸根不動不搖。無有高下。口唯慎密亦無諂詐。心一境性。遠離憒鬧及諸險難。樂處空閑。於其身命清凈調適。威儀道行而常謹密。乃至具足資養。知時知分及知數量。設聞誹謗亦應安忍。轉復深心常樂宴坐。是故定分作意。於慈悲喜舍。以方便無礙安住修觀。從初禪定乃至第八禪定。於奢摩他。應先修習我說。於此復有無量奢摩他行。於是行中亦當隨順。是名奢摩他。雲何毗缽舍那。謂於智慧分觀諸法空。無有我人眾生壽者。觀彼五蘊猶如幻化。觀十八界即法界性。觀十二處如空聚落。觀眼等根隨境別轉。觀諸緣起不相違背。觀眾生見畢竟遠離。又復觀因必招果報。觀果如現前證得。觀諸正達轉復超越。又毗缽舍那者。謂於諸法如空所見。無相無願而無別異。觀無有因無起滅處。見無所得得無所觀。於無所觀。更復諦察觀無所觀。知能觀者亦復如是。如是觀者即如實觀。於如實觀。而能獲得真實善巧毗缽舍那。是諸菩薩。於此行中而無墮落。於諸善根亦無住著。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助道之法。又諸菩薩。於正道善巧有四種相。何等為四。一者未生罪業諸不善法。欲令不起。二者已生罪業諸不善法。欲令除斷。三者未生善法。欲令發起。四者已生善法。欲令久住無所損壞。修諸觀行使無忘失。發精進心攝受正願。向來所說諸不善法。欲令不起。深心作意悉是增語。發精進心攝受正願。深心觀察亦復增語。所以者何。謂法無合集深心解脫。是名善法。雲何名不善法。謂於戒定慧有所對治。雲何於戒對治。謂於戒名字及所作法。毀犯墮落。雲何於定對治。謂於三摩地蘊起散亂心。破壞聖行。雲何於慧對治。謂於所有法數數起見。作諸礙解。於勝慧蘊有所趣向。損壞無見。是名於戒定慧有所對治。向來所說。已生罪業諸不善法。如是行相深心作意。欲令除斷。發精進心攝受正願。此不善法以心覆護。不應開示。一切善法心常集行。於所對治貪嗔癡等。悉應瞭知因攀緣生。以不凈觀對除貪欲。以慈悲觀對除嗔恚。以緣生觀對除癡闇。凈諸煩惱斯為解脫。又復所有不應普斷。於一切法而生觀察。此說是名初二正斷。又如是說。未生善法欲令發起。發精進心攝受正願。此有無量。所以者何。謂諸菩薩植諸善本。精進樂欲攝受勝行。如是積集無量善法。此說是名第三正斷。又正斷者。已生善法。欲令久住無所損壞。使無忘失。發精進心攝受正願。若以此善根回向菩提。則是增語。所以者何。無有菩提可回向故。於此善根則無破壞。何以故。如其發心不出三界故。若出三界。於此善根即應盡盡。所以者何。如其發心出三界故。若不出三界。而能回向一切智智。於此善根則無有盡。此說是名第四正斷。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獲得四種正道善巧。

  復次諸菩薩於正道善巧。有五種相。何等為五。一者信根。二者精進根。三者念根。四者三摩地根。五者勝慧根。雲何信根。信有四法。何等為四。謂起正見。信有世間及輪回行。獲彼業報而為對治。由彼命根不造罪業。信菩薩行如彼修行。資身之具不生樂著。於甚深勝義及諸瞭義。發生正解。於有情行。信一切法空無相相。於諸見造作。不樂信解。於諸佛法力無畏等。聞已離諸愛著。及餘言說彼諸佛法。悉皆積集。此說是名信根。雲何精進根。謂信是法發起精進。此說是名精進根。由此精進積集諸法。於其念根無所破壞。是名念根。由此念根無所破壞。而於諸法三摩地根。唯一境性。是名三摩地根。由此三摩地根唯一境性。以彼慧根觀察諸法。而能瞭知。是名慧根。如是於此五根積集系屬。即得圓滿一切佛法。至授記地。譬如外五神通不受胎藏。乃至獲得出離界女等根。如諸佛世尊及諸菩薩。於此五根而得成就。此說是名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五種正道善巧。舍利子。又菩薩正道有五種相。何等為五。一者信力。二者精進力。三者念力。四者三摩地力。五者勝慧力。雲何信力。謂於法信解。設魔波旬化作佛身。而來親近為說別法。以信力故。於此正法。一塵沙數莫能破壞。以智伺察悉為除斷。又魔所說此非佛法。於四大種及諸業報。顛倒積集。而諸菩薩以信解力。深心伺察皆不信受。此說是名菩薩信力。雲何菩薩精進力。謂能發起勇猛精進。入解善法。在在處處得堅固力。若天若人彼所有力。乃至菩薩所住之處。無能傾動。是名菩薩精進力。雲何菩薩念力。謂於法念處其心安住。彼彼煩惱不能嬈亂。以念力故破諸煩惱。而復得此清凈正念。是名菩薩念力。雲何菩薩三摩地力。謂獨處閑靜離諸憒鬧。一切語言音聲悉皆遠離。無有攀緣對治。名最初禪定。於善尋伺得無障礙。名第二禪定。於喜樂行得無障礙。名第三禪定。於攝受正法化度有情。得無棄舍無有障礙。名第四禪定。於四禪行。彼對治法不能破壞。於彼定處亦不遠離。於三摩地不生愛著。是名菩薩三摩地力。雲何菩薩勝慧力。謂於剎那。而能瞭知世出世法。於如是智無能破壞。一切工巧。乃至世間種種技藝。若近若遠難作能作。而諸菩薩現前獲得出世間法。謂智慧高顯勝諸世間。一切天人阿修羅等。無能破壞。是名菩薩勝慧力。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五種正道善巧。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七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八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六

  復次舍利子。略說菩薩一種聖道。謂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單己無二。以自勇猛大精進力。深心攝受。不藉他緣及他開示。而自成辦極大力用。能被如是堅固甲胄。而諸有情難得能得。諸新發意住菩薩乘。未得今得。又復一切難施能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亦復如是。又於波羅蜜多無能建立者。而是菩薩。於諸波羅蜜多悉能建立。以要言之。乃至廣大覺悟種諸善根。無能及者。於是法行單己無二。詣菩提場坐金剛座。摧伏魔力。一剎那頃勝慧相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決定平等無復退轉。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菩薩聖道善巧。

  雲何菩薩緣生善巧。謂此菩薩於晝夜中。獨處宴坐發善尋伺。蘊由何起當由何力。謂由如是不如理作意。發生無明。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及隨煩惱方便集起。又復由如是法。無體無作及無主宰。謂善因惡因無記因。一切緣生。又諸有情各有分量。謂根因增上根因業因果因。有無邊際究竟等因。一切集生而皆瞭知。此說是名緣生善巧。又復蘊滅。當雲何滅。謂不如理作意滅。則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而於此中得如是智。又緣生善巧者。謂一切法系屬因緣之所和合。即能加持。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於如是等得無計度。而諸菩薩於此緣生。復能建立一切佛法及菩提相。於有盡滅應妙觀察。於無盡滅攝化有情。舍利子。菩薩摩訶薩於勝慧波羅蜜多。獲得如是緣生善巧。

  雲何菩薩一切法善巧。一切法者。謂有為無為。而諸菩薩於有為無為善巧。應如是知。有為善巧者。謂身語意所有善行。觀察有為菩提向一切智。是名有為善巧。又有為善巧者。謂積集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五種波羅蜜多。若復於勝慧波羅蜜多得無為智。於五波羅蜜多亦無棄舍。善求一切波羅蜜多。信解無漏菩提向一切智。是名無為善巧。又有為善巧者。謂於有情行四攝事無所對遣。雖復攝受有情。而實攝受無我無人。於攝事善巧亦無所取。信解無為菩提向一切智。是名無為善巧。又復有為善巧者。謂斷諸行相續系縛。即斷輪回及煩惱縛。於菩提相。有所任持相續系縛。微細方分而不集行。此說是名有為善巧。若復於空無相無願。以智伺察善解諸法因緣。修菩提行而不取證無為。是名無為善巧。又復雖行三界。而不為三界煩惱之所系著。是名有為善巧。若以智瞭知出離三界。而不離三界。亦無墮落。是名無為善巧。若說一切法善巧。即一切智悉是增語。若於一切智。通達圓滿無所損減。說此勝慧善巧。是即名為一切法善巧。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安住勝慧波羅蜜多行時。於勝慧分。獲得如是十種善巧。

  佛告舍利子。雲何勝慧。雲何波羅蜜多。勝慧者。謂觀察瞭知善不善法。是名勝慧。分別無量如實法門。是名勝慧。通達諸見得無礙法。是名勝慧。安住一切正願。而實舍諸願求。是名勝慧。離諸熱惱而得輕安。是名勝慧。斷諸攀緣得大法樂。是名勝慧。隨義觀察。是名勝慧。得住一切菩提分法。是名勝慧於相無相如實瞭知。是名勝慧。以智照解諸法體性。是名勝慧。超諸險難獲無障礙。是名勝慧。攝受正達。是名勝慧。於諸善法使得清凈。是名勝慧。斷煩惱習。是名勝慧。由先修證一切善法。是名勝慧。於自然生等。而起覺悟引導遠離。是名勝慧。不著三界。是名勝慧。於諸聖願相續不斷。是名勝慧。以諸無相伏除遍計。對治清凈。是名勝慧。離諸闇鈍。成就一切相應行地。是名勝慧。於一切智智住光明道。是名勝慧。於無明闇蔽作諸明眼。是名勝慧。如是信解得無漏眼根。是名勝慧。於眼境道超諸勝義。是名勝慧。真實出離不動調伏。是名勝慧。照智慧門無有窮盡。是名勝慧。遍一切處無有相違。是名勝慧。於解脫道而常高顯。是名勝慧。離諸煩惱及障礙法。悉不共住。是名勝慧。舍利子。諸菩薩以如是勝慧。而能入解一切有情心之所趣。業行差別諸塵勞門。乃至以如是慧。於執持門。而能遍知一切聲聞辟支佛三藐三佛陀。此說是名勝慧。而諸菩薩。於是句義一切當學。又舍利子。波羅蜜多者。謂是勝慧瞭知一切善不善法。名波羅蜜多。以要言之。乃至於是句義一切當學。名波羅蜜多。又復於菩薩行殊勝圓滿。名波羅蜜多。一切智智圓滿。名波羅蜜多。於有為無為法悉無所著。名波羅蜜多。為令覺悟輪回過失。名波羅蜜多。普能顯示無盡法藏。名波羅蜜多。離諸攀緣解脫圓滿。名波羅蜜多。於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勝慧。普令覺悟。名波羅蜜多。究竟善巧。於有情界引導一切。為令圓滿無生法忍。至不退地。名波羅蜜多圓滿佛剎化度有情。至菩提場除諸魔怨。獲得圓滿一切佛法。名波羅蜜多。又能如是建立大乘菩薩藏正法。名波羅蜜多。舍利子。而諸菩薩於正法藏。如是學已得至彼岸。是故於此大乘一切波羅蜜多。當如是學。

  又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菩薩藏正法。受持讀誦廣大開示。為他人說。而能獲得十種稱贊功德。何等為十。一者過是生已。而得通達一切事業。二者得生聖族。三者具大名稱。四者所說言辭人喜信受。五者得大富饒。六者人天愛敬。七者獲轉輪王。八者得生梵世。九者(梵本元闕)十者遍一切處。得菩提心無有退失。又復獲得十種稱贊功德。何等為十。一者與尼乾陀等。得不共住。二者不起我見。三者不起人見。四者不起眾生見。五者不起壽者見。六者不起常見。七者不起斷見。八者舍諸玩好。九者發凈信心常樂出傢。十者於名句文速得悟入。又復獲得十種稱贊功德。何等為十。一者正念。二者聰利。三者總持。四者勝慧。五者剎那具足。六者得宿住念。七者性少貪欲。八者性少嗔恚。九者性少愚癡。十者不為熾然三毒之所燒煮。又復獲得十種稱贊功德。何等為十。一者希有勝慧。二者輕捷勝慧。三者猛利勝慧。四者極迅速勝慧。五者廣大勝慧。六者甚深勝慧。七者決擇勝慧。八者無礙勝慧。九者現前得見如來。能以伽陀歌詠贊嘆。十者復與如來深心問答。又復獲得十種稱贊功德。何等為十。一者謂能將護諸惡知識。二者解諸魔縛。三者破諸魔軍。四者斷諸惑染。五者於諸行中除伏憍慢。六者趣諸善道。七者向涅槃門。八者佈施受施超諸輪轉。九者於菩薩道一切隨學。十者隨順諸佛一切教敕。舍利子。於菩薩藏正法。應當受持讀誦廣大開示。為他人說。悉獲如是稱贊功德。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諸有大智者  善瞭文句義

  持此經中王  獲無量勝慧

  彼比丘法師  常行是法施

  持此經中王  最勝生歡喜

  為諸聽法者  宣說如是法

  持此經中王  獲嘆美功德

  得是勝慧已  於法無損減

  復於勝念力  能演無上句

  善說法要者  常贊佛教敕

  持此經中王  多聞常具足

  聞已受持者  不著於文字

  隨義常觀察  增長佛智慧

  由智慧無邊  深達勝義諦

  宣佈詣十方  聞是獲稱贊

  又令貪恚癡  由斯皆漸少

  最上清凈心  聞是獲稱贊

  受用資具中  稱量如實義

  曉瞭非真實  舍傢求解脫

  樂住空閑處  聞法常無厭

  咨問世尊所  法施無有吝

  令智慧增長  清白無減失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舍利子。此諸菩薩於勝慧波羅蜜多之行。應當勇猛以四攝事。於長夜中攝受有情。何等為四。所謂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是名四種。雲何佈施。謂財施法施及無畏施。雲何愛語。謂於聞法者出柔順語。雲何利行。謂於自他意樂圓滿。雲何同事。謂於是智起功德想。攝受有情安住是法。又佈施者。謂於一切來求丐者意極清凈。愛語者。斷諸合集。利行者。使無退屈。同事者。回向大乘。又佈施者。隨轉大慈心無遺惜。愛語者。隨心喜舍。利行者。為諸有情身心勇悍被大甲胄。同事者。心舍高下向一切智。又佈施者。如法追求舍諸資具。愛語者。導以正法。利行者。自利利他悉起平等。同事者。利諸有情。咸共發起一切智心。又佈施者。自舍一切若內外法。愛語者。於諸法行功德智慧善權稱贊。利行者。棄自所利隨轉利他。同事者。成熟菩提。譬彼掌中庵摩勒果。普施一切得無怯弱。

  復次舍利子。法施者。謂如其所聞為他人說。愛語者。謂正開示無所希望。利行者。為他演說不生疲厭。同事者。於一切智。樂甚深法心無棄舍。又法施者。於來聽法者說無散亂。愛語者。遠至他方演說諸法。利行者。為法義故於諸法師。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乃至以身覆護一切給侍。同事者。為令薰習安住種性。又法施者。於諸施中無有過上。愛語者。分別義利。利行者。謂隨於義不隨文句。同事者。為令圓滿一切佛法。又佈施者。是即佈施波羅蜜多。愛語者。是即持戒忍辱波羅蜜多。利行者。是即精進波羅蜜多。同事者。是即禪定勝慧波羅蜜多。又佈施者。是即最初發心菩薩。愛語者。是即行勝解行菩薩。利行者。是即不退轉地菩薩。同事者是即一生補處菩薩。又佈施者。是即住菩提根。愛語者。是即長菩提芽。利行者。是即開菩提花。同事者。是即結菩提果。

  舍利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長夜中。以四攝事攝受有情。於菩提行諸波羅蜜多而能隨轉。於此復有無量無邊諸攝事等。

  爾時佛告舍利子。彼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為精進行太子。於菩提道悉正開示。及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世尊之所稱贊。時精進行太子。於彼佛所。得聞如是菩提正道。及聞三世諸佛世尊之所稱贊。快得善利發大歡喜。復於彼佛及諸大聲聞眾。於九十九俱胝歲。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供養恭敬尊重贊嘆。舍利子。彼大蘊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即時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八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九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七

  爾時佛告舍利子。汝等勿謂精進行太子得授記已。起於異見而生疑惑。所以者何。是精進行太子。已於過去九十九俱胝歲。親近供養尊重贊嘆。大蘊如來及聲聞眾。亦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精勤給侍悉令充足。以本願故彼佛世尊。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於未來世過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曰寶身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有八十那庾多大聲聞眾。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得自在到於彼岸。舍利子。復於彼時。有王出世名曰善現。其王唯以善法化治人民。轉正法輪行精進行。四兵嚴衛七寶具足。所謂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主兵寶主藏寶。如是七寶殊勝無比。復有大城名閻浮檀金。其城東西修廣十二逾繕那。南北亦等七逾繕那。其國人民離諸艱苦。所須如意。有大神通受勝妙樂。如是有情充滿其中。有大長者名曰善慧。珍寶具足受用無乏。其諸庫藏悉皆充溢。於諸佛所植眾善本。而為諸佛之所印可。舍利子。爾時寶身如來應供正等正覺。觀彼善慧長者。審知其器堪可任持。菩薩藏正法之器。是諸佛法器。如是知已。即詣其所現大神力。於虛空中結跏趺坐。隨應為說菩薩道法。而復稱贊三世諸佛。舍利子。時彼長者聞說法已。深心愛樂信解清凈。生大歡喜。於千歲中。即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種種所須。禮拜供養尊重贊嘆寶身如來及聲聞眾。滿千歲已而無懈倦。作是誓言。願我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如來聞是誓已。即為授記。舍利子。汝勿謂善慧長者得授記已。起於異見而生疑惑。我於彼時願求菩提。亦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千歲中。供養恭敬尊重贊嘆寶身如來及聲聞眾。彼佛世尊。不與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爾時寶身如來告善慧言。汝於未來世過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曰然燈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佛法中。有王名阿阇世。其王有城名蓮華具足。彼國人民離諸苦難。多所安隱隨意成就。舍利子。復於彼時。有王名大娑羅。其王有子名具足燈。威德自在面貌端正。眾相具足人所愛樂。庫藏充滿受用無乏。時阿阇世王。即以半國委付其政。時具足燈。既即位已亦以善法化治人民。舍利子。是具足燈。乃於後時誕生太子。色相端嚴最勝圓滿。清凈瑩澈猶如池沼。具三十二大人之相。威光晃耀猶如日輪。其王即時心生歡喜。乃與立字名曰然燈。爾時其王。召婆羅門占相其子。時婆羅門而白王言。今太子者宿植善本。當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必定不久得大神通。爾時凈居天子。於色究竟天忽然沒已。詣太子所頭面禮足右繞三匝。為彼太子說伽陀曰。

  往昔於因中  積集諸功德

  悟無上菩提  猶如勝仙幢

  盛年具威勢  遷謝疾如風

  壯色老所侵  世間不可樂

  以衰老所逼  厭苦求解脫

  應當善思惟  光景不久住

  善哉大智者  速疾求出離

  於此菩提道  堅固持凈戒

  爾時凈居天子說伽陀已。已初夜分即為太子。警覺開示令生信解。舍傢出傢。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大威德名稱遠聞。時彼太子既授其教。於佛法中精勤信解。隨順修學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舍利子。爾時具足燈王。聞是太子舍傢出傢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即遣使者往詣然燈佛所。具宣教敕。唯願大慈憐愍於我。願時速還。若不時來即嚴四兵我當自往。舍利子。時具足燈王。復召群臣共議斯事。即時嚴駕奉迎世尊。見佛身相端嚴殊特。嘆未曾有。各起恭敬頭面禮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於阿阇世王。深心憐愍饒益我等。舍利子。爾時然燈如來受王請已。其王即與二十俱胝王諸眷屬及四兵眾。隨佛世尊。前後圍繞。往詣王宮。而王即以衣服飲食床褥湯藥一切樂具。悉令充足。隨所愛樂而用供養。時佛世尊。為說法要。多所度脫。頂禮佛足右繞三匝。涕淚悲泣深懷戀慕。爾時然燈如來。復與二十俱胝大阿羅漢。即時往詣阿阇世王蓮華具足大城。舍利子。爾時阿阇世王。聞佛然燈至其城已。即敕人民。於其城中四衢巷陌咸使清凈。瓦礫荊棘悉令屏除。香水灑地無諸塵坌。散眾名華積至於膝。寶瓶香爐其煙彌佈。種種寶衣處處垂下。擊鼓角貝其聲相續。塗香華鬘充滿其中。勝妙莊嚴昔所未有。彼國人民隨自供養。無諸貿易咸所樂觀。舍利子。爾時阿阇世王。復以種種華香瓔珞。燒香粖香。衣服繒蓋幢幡伎樂。歌頌贊嘆奉迎如來。於自宮中禮拜供養。時王即得勝歡喜心。妙吉祥心。無障礙心。離熱惱心。安隱而住。舍利子。復有長者居士婆羅門等。亦以如上種種供養。往詣佛所。頭面禮足瞻仰世尊。爾時有一梵志名曰妙寶。與其徒眾五百人俱住呬末河側。常持三種曼多囉法。所謂你揵吒法。該吒婆法。惡剎囉缽捺法。時彼徒眾。悉能通達此三種法。彼自記別。誦是文句世間最勝。是大丈夫為軌范師。舍利子。彼時復有寶雲梵志。亦與徒眾五百人俱。於彼學習自謂究竟。是時寶雲而白師言。我於本法已得通達。今欲還詣本所生處。當求五百金錢用酬教誨。是時寶雲。漸次經歷國邑聚落。至蓮華具足大城。見彼城中莊嚴殊妙。即時往問。今此城中作何勝事。彼共告言。仁者當知。今佛世尊然燈如來。與八十俱胝大阿羅漢。八萬四千大菩薩眾。見處王宮。演說正法度脫一切。其國人民莊嚴乃爾。是時寶雲聞是事已。發清凈心生大歡喜。作是思惟。佛世難遇。如優曇缽華時一現耳。我今當以所求金錢。持用買華以散佛上。漸次遊行見一童女。手持七枝優缽羅華。是時寶雲告童女言。此華殊妙從何所得。我今欲以五百金錢貿易此華。作妙華鬘。持以奉獻然燈如來。爾時童女聞佛名已。宿善根力而作是言。今我此身墮生死中。宜自開寤。寶雲聞已即告童女。汝適何言。童女答雲。我於往昔阿僧祇劫。於佛法中積集善利。或以真珠琉璃金銀珂貝。象馬牛羊輦輿車乘。婇女眷屬。頭目髓腦身肉手足。若內若外。一切財物悉皆佈施。深凈信解。舍傢出傢行菩薩道。於一切法離諸障礙。無芥子許不舍身命。汝何於我而生輕侮。是時童女。即持優缽羅華。往詣然燈佛所。持以上佛。佛即受之。

  爾時世尊。復有百千俱胝那由陀眾恭敬圍繞。佛於其中。威德巍巍廣大清凈。而是童女嘆未曾有。即時發起最上勝心。增長愛樂。舍利子。時寶雲梵志亦詣佛所。發凈信心頂禮雙足。瞻仰尊顏目不暫舍。見彼人眾悉以上妙法服。奉獻然燈如來。時彼寶雲作是思惟。我今何有殊妙法服而為供養。即以所著鹿皮之衣。持用上佛。時會人眾見是事已。即生毀呰。作是語時彼鹿皮衣。忽然變作七寶所成。是時寶雲心大歡喜踴躍無量。即以奉獻然燈如來。而作是言唯見哀愍願垂納受。是時如來即為受之。復以五枝優缽羅華。供散佛上普及眾會。

  爾時復有無數天子。持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於虛空中作天伎樂。歌詠贊嘆。以神通力復現無數優缽羅華。其華千葉異香彌佈。旋覆空中化成華蓋。以為供養。舍利子。爾時寶雲梵志。即於然燈佛所。經十二歲凈心奉事。由勝進力以本願故。獲金色髻。而作是言。唯願世尊安慰於我。令我堅固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三十九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四十

    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勝慧波羅蜜多品第十一之八

  復次舍利子。彼然燈如來應正等覺。於三世中普以慧眼。悉能瞭知。時寶雲梵志如是知已。以金色髻佈散於地。請佛聲聞及餘比丘右旋履蹈。所以者何。佛告諸比丘。寶雲梵志。過無量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舍利子。時彼梵志聞佛記已。歡喜踴躍現大神通。於虛空中即時證得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不可說三摩地門。以神通智力。超越東方殑伽沙世界。諸佛世尊咸與授記。汝於未來世過無量阿僧祇劫。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是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諸佛世尊亦復如是。舍利子。是寶雲梵志。復聞諸佛同授記已。獲大安慰從空中下。即時往詣然燈佛所。發凈信心。舍傢出傢常修梵行。舍利子。汝於寶雲梵志。莫起異見。勿生疑惑。所以者何。彼梵志者。即我身是。我於爾時。以五枝優缽羅華散佛頂上。復於菩薩藏正法樂欲聽聞。受持讀誦廣大開示。為人演說具足正行。謂無相行。是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舍利子。若我於彼清凈法行。不以神通智力種種成辦。彼佛世尊。即不與我授菩提記。爾時我於菩薩藏正法。如其所聞安立正行。謂無相行。不可得行。及見彼佛。於一切行平等超越。我於彼佛知一切法自性不生。隨順諸法起平等見。而能獲得最上法忍。得是忍者何所忍耶。所謂色忍受忍想忍行忍識忍。乃至蘊處界種種法忍。雖復得是法忍如彼增語。所以者何。非世間法積集行故。非異生法。非無學法非緣覺法。非菩薩法非諸佛法。積集行故。於一切法皆不可得。無所集故。說此是名得諸法忍。又彼忍者。於一切相一切攀緣。一剎那頃亦得是忍。謂非眼界非眼境界盡。乃至非耳鼻舌身意境界盡。於彼忍境亦無所至。舍利子。得是忍者。由我於菩薩藏正法。樂欲聽聞。受持讀誦廣大開示。為人演說。具足正行。謂無相行。不可得行。是故我於然燈佛所。速得受記。說是語時。會中有長者子名曰仁授。聞佛說菩薩藏正法諸佛功德及菩薩行。即從坐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於尊者阿[少/(兔-、)]樓馱。昔常隨學入解阿羅漢法。盡老死際住空寂舍。我今忽聞菩薩藏正法諸佛功德及菩薩行。所謂大乘。是最上乘。第一深妙。無有過上。是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而我親聞佛說。親所聽受。於此正法發生無量深妙勝解。復於是法。無所稱量無所執著不作聖解。若謂是法第一深妙無有過上。是即於彼積集退轉。世尊。此菩薩藏正法。於諸佛乘乃至所有一切乘中。最在其上第一開示。多所憐愍多所饒益。安樂天人度脫一切。於學無學如應所得至菩薩地。其誰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時長者子仁授。重白佛言。世尊。於苦集中。而難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佛言仁授。如是如是。世尊如其行相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退轉積集精進。如佛世尊。於殑伽沙數一一佛所。發菩提心。復能平等安住如是精進證菩提果。復能安隱諸菩薩道。所以者何。諸佛智慧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世尊。若於是法不善修作。分別掛礙。雖百千俱胝那庾多劫。於菩提果甚為難得。爾時仁授長者子。即於佛前說伽陀曰。

  於千俱胝劫  我發菩提心

  見懈怠眾生  沉淪諸苦惱

  假使施頭目  量積過須彌

  如是一心中  精勤無懈退

  若我住佛道  利樂諸有情

  由依如來故  得是精進力

  此乘名大乘  是佛最上說

  樂欲菩提者  畢竟無見取

  救護諸苦惱  解脫於惡趣

  此正覺義利  唯如來所說

  時仁授長者子。說是偈已。於佛法中起大信解。不著世樂妻子眷屬。向佛世尊。頭面禮足右繞三匝。於剎那頃詣本住處。與自眷屬七妻七男七女七奴七婢。各持上妙細[疊*毛]價直千萬。並諸伎樂五百人俱。出王舍大城欲詣佛所。時彼人眾見是事已。即時往問。時長者子白言。仁等當知。如來現在耆阇崛山。與無量無數百千大眾恭敬圍繞。廣大開示無量善法。佛之智慧不可思議不可稱量。我及眷屬欲往詣彼樂聞如來深妙法義以善根力決諸疑網。為欲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仁等亦宜親近彼佛植諸善本。時彼人民聞是語已。生大歡喜咸悉隨從。爾時長者子。與自眷屬五百伎樂及千人眾。到佛所已。即以花香纓珞。塗香粖香繒蓋幢幡。伎樂歌詠作諸供養。及上妙細[疊*毛]價直百千以散佛上。即於佛前說伽陀曰。

  往昔多劫中  勤修菩提行

  於法得自在  利樂諸有情

  如是我今當  故此伸供養

  見兩足世尊  常處清凈行

  現證無上道  故此伸供養

  我諸眷屬等  所將千人眾

  咸親近如來  一切歸命禮

  爾時長者子說偈贊已。而白佛言。世尊。我及眷屬所將人眾。來詣佛所。一切皆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植眾善本。於無上道誓不退轉。作是語已俱發聲言。世尊。我等歸佛歸法及比丘僧諸優婆塞。唯見攝受我等盡其形壽。遠離殺害趣清凈門。一時皆發無上道心。惟願世尊。為我等故說微妙法。於如是眾勿應棄舍。及未來世苦惱眾生。願為濟度。如是二請。

  爾時世尊。極憐愍故現大神通。即升虛空跏趺而坐。時長者子等。見是事已嘆未曾有。彼佛世尊。威神力故。持諸大眾皆處虛空。爾時長者子與自眷屬五百伎樂等發大歡喜。於虛空中起立合掌。右繞三匝頭面禮足。作眾伎樂歌詠佛德。普及時會。如是遍滿無量百千逾繕那。佛神力故忽於空中。復化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與其眷屬六萬人俱。從東方來樂欲聽法。時佛世尊見彼大眾。即以神力化五樓閣。眾妙莊嚴甚為希有。一一樓閣皆出梵音演說妙法。復有百千俱胝諸天子眾。持天曼陀羅華以散佛上。偏覆空中。佛神力故成華樓閣。爾時長者子及諸大眾。睹如是等廣大神變清凈莊嚴。發生無量親近愛樂。佛知是已即攝神力。還復東方本相如故。爾時阿難見是事已。偏袒右肩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現是神變。惟願世尊為我等說。

  佛告阿難。我今當為仁授長者子。與自眷屬及眾伎樂。供養於我。是人於千俱胝劫不墮惡趣。常生人天受勝妙樂。過是劫已。亦復尊重供養道行如來應正等覺。於二十五俱胝劫不復輪轉。是七妻等舍是身已。當轉女身成丈夫相。復與仁授菩薩。於一劫中修菩薩行。阿難。彼仁授菩薩。當得作佛號曰等心如來十號具足。與自眷屬。轉次授記皆得作佛。時彼伎樂五百人眾。由供養佛。以是緣故。於阿僧祇劫不墮惡趣。千俱胝劫常作轉輪聖王。過是數已。供養尊重十千如來。於一劫中皆當作佛。盡同一號。餘千人眾於慈氏如來般涅盤後。過殑伽沙劫於千俱胝佛所尊重供養。當得作佛號曰希勝如來十號具足。

  爾時佛告具壽舍利子言。彼阿阇世王與具足燈婆羅門及千人等。正法滅已過刀兵劫。於未來世有佛出世。名曰慈氏。時彼有情壽命長遠具八萬歲。復有千辟支佛出現世間。復於彼時。親近供養尊重贊嘆。亦復尊重供養慈氏如來。於二十五俱胝那庾多劫。無復退轉種諸善根。舍傢出傢成菩提果。及見彼千人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時六十那庾多天人。遠塵離垢得法眼凈。

  佛告阿難。而諸愚夫不能於佛發生愛樂。清凈信解尊重贊嘆者。所以者何。是諸人等。於少善根尚不能得。何況如來大涅盤證。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尊重諸佛故  得是勝吉祥

  供養調禦師  獲最上大果

  諸佛滅度後  得睹佛舍利

  猶如芥子量  應廣妙修設

  又佛滅度後  供養舍利者

  應生平等心  若如來住世

  由發是心故  供養無上尊

  悟平等菩提  果報亦如是

  為善逝攝受  遠離於惡道

  是人趣涅盤  不以為難得

  能示佛禁戒  最上三摩地

  及清凈勝解  得佛無上果

  作是供養已  疾趣善修習

  獲無上正覺  宣說第一法

  若人欲瞭知  親近諸佛法

  樂欲獲多聞  深心無厭怠

  自在轉輪王  及凈行勝族

  具福相莊嚴  應時獲出離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告具壽舍利子言。若善男子善女人。安住大乘。欲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於菩薩藏正法殊勝義利。樂欲多聞受持讀誦。乃至廣大開示。為他人說。即得紹隆三寶使不斷絕。得不退轉四無量心。六波羅蜜。四攝事等。饒益有情悉相應故。又舍利子。此菩薩藏正法即菩提道。所以者何。是菩薩藏正法。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即諸菩薩資糧。應如是學無令斷絕。舍利子。所謂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波羅蜜多。能於如來一切波羅蜜多善作出離。於無量地。隨得如來一切輕安。乃至隨得如來之地。若於如是波羅蜜多。即得安住一切波羅蜜多。爾時世尊。欲重明斯義。說伽陀曰。

  諸有智發生  說一切有為

  由智及無明  故有為諸苦

  於業及業報  應當如是知

  若非業非報  現前獲出離

  爾時世尊說伽陀已。時具壽舍利子。諸大菩薩摩訶薩。及諸比丘眾。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四十

第2部分-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相關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完整版儀軌

【香贊】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三拜)【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em

慈悲藥師放生簡軌

1.祈請本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遍) &nbs

凈業朝時課誦

01 爐香贊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云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02 請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03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

佛藏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