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藏拉薩西北馬布日山上,寺域廣及山之一半。布達拉,西藏名 Po-ta-la 之音譯。又稱普陀宮、布怛羅廟、補陀羅廟、補怛洛伽宮、補陀落迦宮。 po-ta-la 由梵語potalaka 而來,意即佛教圣地。相傳七世紀時,吐番贊普棄宗弄贊與唐聯姻,為迎娶文成公主,故于此首建宮室,后世屢有修筑。十七世紀中葉,達賴五世受清朝冊封,其總管第巴桑結嘉錯予以重修并擴建,歷時五十年,始具今日之規模。寺內僧徒多達二萬五千人以上,大小樓房數千間,不但為西藏最大之佛寺,亦為世界最大之佛寺。此處為歷代達賴喇嘛之冬宮和坐床處,亦為西藏政教合一之統治中心。自達賴五世起,凡重大之宗教、政治儀式皆在此舉行。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