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一卷。吳·支謙譯。又作八吉祥神咒經、八吉祥經、八吉祥咒經。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冊。內容敘述佛在羅閱只耆阇崛山,與眾比丘及菩薩集會,會中佛對舍利弗講說受持讀誦東方八佛之名號,及八吉祥神咒之功德。
關于本經之翻譯,據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二所舉,共有五種譯本,現存之四譯本,皆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冊中,另一譯本則缺。其中之第一譯,即上述之‘八吉祥神咒經’一卷,系三國吳之支謙所譯;第二譯為西晉竺法護譯之‘八陽神咒經’一卷;第三譯為劉宋求那跋陀羅譯之‘八吉祥經’一卷,現缺;第四譯為南朝梁之僧伽婆羅譯之‘八吉祥經’一卷;第五譯為隋代阇那崛多等譯之‘八佛名號經’一卷。[歷代三寶紀卷五、大唐內典錄卷二、開元釋教錄卷二]
(二)凡十二頌。為國人黃底拉利利(巴利名音譯)譯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發表在九月二十二日之佛教日報。本經系屬于巴利藏小部經(Khuddaka Nika^ya I)之小誦經(Khuddaka Pa^t!ha)。內容敘述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中,應一天人之請,而為其解說持戒修善可得大吉祥之理。
現代學者法周于其所著之‘吉祥經的透視’一文中舉出,大正藏第四冊所收之法句經第三十九品吉祥品系譯自小部經,同時如上記所說,本經系屬于小部經中之小誦經,故推論吉祥品系取自小誦經中之吉祥經。此外,文中并附上本經之巴利原文,將譯文與原文做一對照比較,而指出二者差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