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我國及日本之佛教詩人甚多。通常,杰出之佛教人物大多為杰出之佛教詩人。如佛教之教祖佛陀,其自身即是一位杰出詩人。玆列舉佛教史上較具代表性之詩人于下:
(一)原始佛教:經典中被推定為佛陀自身所說者,皆以詩偈(梵g^atha^ )形式記述,如法句經(巴Dhamma-pada ),全經皆以詩偈構成。 此一特殊文體形式,或因當時不用文字記載,然為便于記憶,遂采詩句形式。此外,可說詩人之特質亦即佛教教團之特質。佛陀弟子大多能作詩,且常以詩歌唱詠其宗教心境。此類詩偈流傳至今者有長老偈(巴Thera-ga^tha^ )、長老尼偈(巴Ther 勹-ga^tha^)。佛陀弟子中,最著名之詩人鵬耆舍(巴Van%g 勹sa,又作婆耆舍)常以即興之詩偈贊嘆佛陀與佛弟子。增一阿含經卷三(大二·五五七中):‘我聲聞中第一比丘,(中略)能造偈頌嘆如來德,所謂鵬耆舍比丘是。’
(二)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之宗教改革運動即具有極濃之文學性格。歷代以來,詩人輩出,以詩偈撰成之經典亦甚豐碩。其中,尤以馬鳴(梵As/vaghos!a )為代表人物。其所著佛所行贊(梵Buddha -carita ),即以詩歌敘述佛陀之傳記。馬鳴另一名著孫陀利難陀詩(梵Saundarananda -ka^vya ),則以佛陀異母弟難陀及其妻孫陀利之故事為題材所作之美麗敘事詩。其后,馬鳴學派之詩人摩咥里制吒(梵Ma^tr!cet!a )作有四百贊(梵Catuh!s/ ataka -stotra )與一百五十贊佛頌(梵S/ata -pan~cas/atika^-stotra ),迄今為止,此兩篇佛頌受到全印度詩人之贊嘆。我國求法僧義凈于其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曾云(大五四·二二七中):‘西方造贊頌者,莫不咸同祖習,無著、世親菩薩悉皆仰止,故五天之地初出家者,亦既誦得五戒、十戒,即須先教誦斯二贊,無問大乘、小乘,咸同遵此。’至四世紀時,圣勇(梵A^ryas/u^ra ,亦屬馬鳴學派詩人)以佛陀之本生故事為題材,作成本生鬘論(梵Ja^takama^la^ )。一○四○年頃,迦濕彌羅詩人克薛門特羅(梵Ks!emendra )作譬喻集(梵Avada^na -kalpalata^ )。
(三)中國佛教;唐代詩人王維、白居易等,留傳極多佛教詩。此外,居于始豐縣天臺山國清寺寒巖中之奇僧寒山,其寒山詩三卷,可謂句句皆具獨特之風趣。至宋代,禪僧輩出,杰出之詩作不勝枚舉,大多收于碧巖錄。其中以雪竇重顯(980~1052)之詩風,被贊為具有翰林學士之風。
(四)日本佛教:平安時代之著名詩人,有撰寫梁塵秘抄二十卷之后白河法皇,與唯信房集之作者大原藤原賴業(寂然)。于鐮倉時代,親鸞以和贊著稱于世。至室町時代,以五山文學最具盛名,尤以雪村友梅、絕海中津、義堂周信為當時杰出詩人。優秀之作品有岷峨集、蕉堅稿、空華集等。江戶時代,曹洞宗僧良寬既長于和歌,亦擅于漢詩。另有日蓮宗僧深草元政(日政)亦為一時詩壇泰斗,著有漢詩集(草山集)。(參閱‘佛教文學’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