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佛、菩薩像之堂宇。又作佛殿、大雄寶殿、大殿等。印度稱佛堂為健陀俱胝(梵gandhakut!i^ ),意即香室、香臺、香殿,乃為尊佛,故但稱其住處,此與我國尊皇帝為陛下之理同。故知我國不稱香堂而直稱佛堂、佛殿,蓋有別于印度。此外,我國古代禪門中多不建佛殿,此系禪宗特殊用意,如百丈懷海于禪門規式中,不立佛殿,唯樹法堂,表佛祖親囑授,為當代之尊之意。又德山見性禪師凡住寺院,則拆除佛殿,獨存法堂。日本禪宗建筑多仿我國宋代樣式,于法堂前方正面建立佛殿,再以廊連接二堂。[一字頂輪王經卷一、毗奈耶雜事卷二十六、善見律毗婆沙卷八、翻譯名義集卷七、景德傳燈錄卷六、禪林象器箋殿堂門、日本建筑史]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