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遭受為政者或異教徒之諸種迫害橫難,稱為法難。又作謗佛、謗法、破佛、王難、毀法、廢釋、廢佛、滅佛等。如印度于佛陀入滅后二百余年頃,阿育王初不信佛法且加以破壞,后始懺悔前非,大興佛法。數百年后之東印度金耳國設賞迦王迫害僧人,毀壞佛塔,砍佛陀成道地之菩提樹。西歷前二世紀末,摩揭陀國弗沙蜜多羅王之滅佛。十一世紀至十二世紀,臾那王朝(梵Sena )之歧視佛教。乃至回教王朝之滅臾那王朝,并將佛教消滅殆盡。十六世紀末年,錫蘭 Ra^jasi^ha 一世,使全島無一比丘。十世紀初,西藏朗達磨王(藏Glan%-dar-ma )破壞佛教亦甚激烈。中國佛教史上則有三武一宗法難(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皆重道教而排斥佛教;此外,清末白蓮教之亂,亦使佛教受到致命之打擊。朝鮮則以李朝燕山君之破壞佛教最為顯著。日本明治維新時之廢佛毀釋亦極熾烈。以上法難或起于為政者信奉他教,或起于異教徒之迫害,或由于教團本身內部于宗義上之起沖突,或行政上統制之歧異等。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