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一卷,卷首另一卷。民國濮一乘撰。收于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江蘇武進天寧寺,肇基于唐永徽元年(650)牛頭法融禪師之筑室。五代天福年間(936~943)維亢禪師重建寺宇。寺名屢更,元至元年間,始定名天寧,以迄于今。梵宇巍峨,宗風峻整,高僧輩出。清末曾仿楊文會(1837~1911)之金陵刻經處而創毗陵刻經處,所刊方冊經藏,卷帙無遜于金陵刻經處;曾先后設立佛學院,造就僧才。惜無寺志,民國十六年(1927),繆干初乃撰寺志,以倉促成書,閱者詬病之。三十年,乃由濮一乘重行編撰,歷時五年,乃成此‘武進天寧寺志’十一卷,分為八門:建置、僧伽、法語、著作、貞石、藝文、規約、志余。‘著作’一門乃天寧寺于民國間所刊方冊大藏之目,‘法語’一門多錄專集所無、流通不廣或久佚者,堪供研究佛教史與佛學者之參考。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