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登封縣北五、六公里之處。又作中岳、嵩高山、崇高山、崇山、外方山。與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山西),合稱五岳。全山以太室、少室二山為中心,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其他另有懊來山、萬羊山、箕山、大小熊山等大小三十余峰,自古為道士、僧徒棲隱之地。又全山以太室山為最高,故亦以太室(泰室)之名作為全山之稱。唐代則天武后特稱為‘神岳’。少室山北麓之少林寺,因我國禪宗初祖達磨于此面壁九年而遠近馳名,系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為跋陀禪師而建立者。達磨則在梁武帝普通元年(520)至大通二年(528)之間,于此修行。相傳禪宗二祖慧可亦曾住于此。本寺數度荒廢而又再興,為后世修禪之中心地。太室山之嵩岳寺則創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即梁武帝普通元年),時稱閑居寺。北周廢佛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改稱嵩岳寺,為隋唐時代北宗禪之中心地。其十二角之十五層塔為歷來建筑中之罕見者,亦為我國現存最古之磚塔建筑物。另有大法王寺,相傳創于白馬寺創建之同時;又繼少林寺之后尚有會善寺、永泰寺(以碑石著名)之創建。此外,道教之道觀亦甚多。[說嵩、古今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