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第二代皇帝。姓楊,名廣,一名英。小字阿□。為文帝之次子,弒文帝而即位。大業元年至十二年(604~617)在位。開皇十年(590),受任為揚州總管,負鎮撫江南之大任。次年,從天臺宗智顗大師受菩薩戒。后于揚州建四道場(慧日、法云二佛寺,玉清、金洞二道觀),其中慧日道場更齊集江南佛教界之人才,如智脫、法澄、智矩、吉藏、慧覺、慧越、慧乘、法安、法稱等。且曾迎請道士王遠知至玉清玄壇。開皇二十年(600),受封為皇太子,于京師大興城內建日嚴寺。名僧彥琮、智脫、法澄、法論、智矩、明舜、吉藏、慧頵、慧常、智凱等皆曾住此。帝即位后,又于東都建內慧日道場,此為內道場名稱之始。煬帝時代,名僧皆集于天臺國清寺、禪定寺等處,而前代文帝所建大興善寺已失其為國寺之重要性。煬帝復建造鴻臚寺四方館,以教育外國之留學僧。凈業、道判、靜藏、無礙、慧乘等曾教授東蕃、三韓之僧,神□曾教授三韓諸方士。此為煬帝于佛教建樹之一面,另一方面卻嚴令沙汰僧尼,又令僧禮敬帝王,凡違抗者皆服重刑。[唐高僧傳卷十二、卷十三、卷十五、隋書卷三十四]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