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am-nika^ya)錫蘭三大佛教派別之一。為錫蘭佛教復興運動領袖薩羅難迦羅(Saran!an%kara, 1699~1778)與暹羅僧優波離(巴Upa^li )創于一七五三年,以坎底(Kandy)之摩爾伐多寺與阿斯羯利寺為中心。該派發展至今,僧伽數最多,約占全國僧伽總數百分之六十五。其后分為摩爾伐多派(Malwatta)、阿斯羯利派(Asgiri)、拘提派(Kotte)、賓多羅派(Bentara)、迦耶尼派(Kalya^n!i^),此五派雖各自獨立,不相統屬,但一切律儀完全相同。各派僧侶領袖皆稱摩訶那耶迦(大導師)及阿努那耶迦(副導師),由各派僧侶代表選出,終身任職。比丘皆屬僧伽羅族之瞿維伽姆種姓。主張禮拜佛舍利而不拜佛像。在政治方面亦頗有其影響力。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