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二卷。清代張大昌撰。收于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龍興祥符戒壇寺位于浙江仁和縣,創于蕭梁之初(503~520),原稱發心寺,后改名眾善寺,又改中興寺,至唐神龍初改中興為龍興;吳越于此立戒壇院,乃有戒壇之名;宋祥符初年改名大中祥符寺,乃有祥符之名。其后屢廢屢興,至清光緒時,已分為龍興、祥符、戒壇三寺,因同出一源,亦同處一隅,乃合稱為‘龍興祥符戒壇寺’。光緒年間,張大昌編纂寺志,未及付梓而卒,俞樾為之作序。內容共分九門:建置、寺宇、古跡、金石、僧迦著述、僧伽表、僧伽列傳、雜述、題詠。光緒十九年(1893),錢塘嘉惠堂丁氏乃為之刊行。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