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1933)福建廈門人,俗姓林。年十九禮鼓山涌泉寺萬善和尚披剃,名復愿,字圓通,號覺力。嘗親近本忠律師研習戒律,并隨至南洋弘法。年二十九,初渡臺灣,駐錫臺北縣凌云禪寺,后歸涌泉寺任首座。年三十三,應臺灣信眾之迎請,于苗栗大湖開創法云禪寺,一時四方善信多聞風皈投。師依叢林體制,行持百丈清規;又開辦佛學社、研究院,培養弘法人才,更推動各項社會慈善事業,于是法務大興,住眾二百余人。年三十七,與善慧、心源二師于臺北合創‘臺灣佛教中學林’(泰北中學之前身)。師修持嚴謹,過午不食,夜不倒單,自化化他,駐臺二十年,弘宗演教,七次傳戒,度眾無數,法嗣遍及臺灣各地,對臺灣佛教貢獻甚大。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