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諸經要集

助印经书
  習報頌曰。

  昏淫亂情色  受苦無表裡

  餘業得人身  自妻恒背己

  彼此懷猜忌  孰肯順情旨

  稍有性靈人  寧得無慚恥

  妄語緣第四

  惟夫稟形人世。逢斯穢濁之時。受質偽身。恒在虛詐之境。所以妄想虛構。惑倒交懷。違心背理。出語皆虛。誑惑前人。令他妄解。致使萬苦爭纏百憂總萃。種虛妄之因感得輕賤之報。地獄重苦更加湯炭。迷法亂真。寔由妄語也。

  如正法念經偈言。

  妄語言說者  惱一切眾生

  彼常如黑暗  有命亦同死

  語刀自割舌  雲何舌不墮

  若妄語言說  則失實功德

  若人妄說語  口中有毒蛇

  刀在口中住  焰火口中然

  口中毒是毒  蛇上毒非毒

  口毒割眾生  命終墮地獄

  若人妄說語  自口中出膿

  舌則是泥濁  舌亦如熾火

  若人妄讒語  彼人速輕賤

  為善人舍離  天則不攝護

  常憎嫉他人  與諸眾生惡

  方便惱亂他  因是入地獄

  又優婆塞戒經偈雲。

  若復有人  樂於妄語  是人現得

  惡口惡色  所言雖實  人不信受

  眾皆增惡  不喜見之  是名現世

  惡業之報  舍此身已  入於地獄

  受大苦楚  饑渴熱惱  是名後世

  惡業之報  若得人身  口不具足

  所說雖實  人不信受  見者不樂

  雖說正法  人不樂聞  是一惡人

  因緣力故  一切外物  資生減少

  以此證知。妄語之人三世受苦。

  又禪秘要經雲。若有四眾。於佛法中。為利養故貪求無厭。為好名聞。而假偽作惡。實不坐禪。身口放逸。行放逸行。貪利養故。自言坐禪。如是比丘。犯偷蘭遮。過時不說。自不改悔。經須臾間即犯十三僧殘。若經一日至於二日。當知此比丘是人中賊羅剎魁膾。必墮惡道。犯大重罪。若比丘比丘尼。實不見白骨自言見白骨。乃至阿那般那。是比丘比丘尼。誑惑諸天龍鬼神等。此惡人輩是魔波旬種。為妄語故。自說言我得不凈觀乃至頂法。此妄語人。命終之後。疾於電雨。必定當墮阿鼻地獄。壽命一劫。從地獄出。墮餓鬼中。八千歲時。啖熱鐵丸。從餓鬼出墮畜生中。身恒負重。死復剝皮。經五百身。還生人中。聾盲喑啞癃殘百病。以為衣服。如是經苦不可具說。

  又正法念經偈雲。

  甘露及毒藥  皆在人舌中

  甘露謂實語  妄語則為毒

  若人須甘露  彼人住實語

  若人須毒者  彼人妄語說

  毒不決定死  妄語則決定

  若人妄語說  彼得言死人

  妄語不自利  亦不益他人

  若自他不樂  雲何妄語說

  若人惡分別  喜樂妄說語

  飛墮火刀上  得如是苦惱

  毒害雖甚惡  唯能殺一身

  妄語惡業者  百千身被壞

  又佛說須賴經雲。佛言。夫妄言者。為自欺身亦欺他人。妄言者。令人身臭。心口無信。令其心惱。妄言者。令其口臭。令其身色大神所棄。妄言者。亡失一切諸善本。於己愚冥迷失善路。妄言者。一切惡本。斷絕善行閑居之本。

  又正法念經。閻羅王。責疏罪人。說偈言。

  實語得安樂  實語得涅槃

  妄語生苦果  今來在此受

  若不舍妄語  則得一切苦

  實語不須買  易得而不難

  實非異國來  非從異人求

  何故舍實語  喜樂妄語說

  妄語言說者  是地獄因緣

  因緣前已作  唱喚何所益

  妄語第一火  尚能燒大海

  況燒妄語人  猶如燒草木

  若人舍實語  而作妄言說

  如是癡惡人  棄寶而取石

  若人不自愛  而愛於地獄

  自身妄語火  此處自燒身

  實語甚易得  莊嚴一切人

  舍實語妄說  癡故到此處

  又智度論說偈雲。

  實語第一戒  實語升天梯

  實語小如大  妄語入地獄

  又薩婆多論雲。不妄語者。若說法議論傳語一切是非。莫自稱為是。常令推寄有本。則無過也。不爾斧在口中。又十誦律雲。若語高姓人。雲是下賤。若語兩眼人。雲是一眼。並得妄語。又語一眼人汝是瞎眼人。並得輕惱他罪。

  正報頌曰。

  妄語誑人巧  地獄受罪拙

  焰鋸解其形  熱鐵耕其舌

  灌之以洋銅  [厭/石]之以剛鐵

  悲痛碎骨髓  呻吟常嗚咽

  習報頌曰。

  妄語入三塗  三塗罪已決

  餘業生人道  被謗常憂結

  還為他所誑  恨心如火熱

  智者勿尤人  驗果因須滅

  惡口緣第五

  凡夫毒熾恚火常然。逢緣起障觸境生嗔。所以發言一怒。沖口燒心。損害前人。痛於刀割。乖菩薩之善心。違如來之慈訓。故業報差別經偈雲。

  粗言觸惱人  好發他陰私

  剛強難調伏  生焰口餓鬼

  又智度論雲。或有餓鬼。先世惡口。好以粗語加彼眾生。眾生增惡。見之如仇。以此罪故墮餓鬼中。又法句經雲。雖為沙門。不攝身口。粗言惡說。多所中傷。眾所不愛。智者不惜。身死神去輪轉三塗。自生自死苦惱無量。諸佛賢聖所不愛惜。假令眾生。身雖無過。不慎口業。亦墮惡道。故論雲。時有一鬼。頭似豬頭。臭蟲從口出。身有金色光明。是鬼宿世作比丘。惡口罵詈客比丘。身持凈戒故身有光明。口有惡言故臭蟲從口出。

  又增一阿含經雲。寧以利劍截割其舌。不以惡言粗語墮三惡道。又護口經雲。過去迦葉如來出現於世。敷說法教。教化已周。於無餘泥洹界而般涅槃後。時有三藏比丘。名曰黃頭。眾僧告敕。一切雜使不命卿涉。但與諸後學者說諸妙法。時三藏比丘。內心輕蔑。不免僧命。便與後學。敷演經義。喚受義曰。速前象頭。次喚第二者曰馬頭。復喚駱駝頭。豬頭。羊頭。師子頭。虎頭。如是喚眾獸之類不可稱數。雖授經義不免其罪。身壞命終入地獄中。經歷數千萬劫。受苦無量。餘罪未畢。從地獄出生大海中。受水性形。一身百頭形體極大。異類見之皆悉馳走。

  又出曜經雲。昔佛在世時。尊者滿足。詣餓鬼界。見一餓鬼形狀醜陋。見者毛豎莫不畏懼。身出熾焰如大火聚。口出疽蟲。膿血流溢臭氣叵近。或口出火長數十丈。或眼耳鼻身體支節。放諸火焰長數十丈。唇口垂倒像如野豬。身體縱廣一由旬也。手自抓摑。舉聲[口*睪]哭。馳走東西。滿足見問。汝作何罪今受此苦。餓鬼報曰。吾昔出傢。戀著房舍慳貪不舍。自恃豪族出言臭惡。若見持戒精進比丘。輒復罵辱。戾口戾眼或戾是非。故受此苦。寧以利刀自割其舌積劫受苦。不以一日罵謗精進持戒比丘。尊者若還閻浮提地時。以我形狀誡諸比丘。善護口過勿妄出言。見持戒者。念宣其德。自我受此餓鬼形來。數千萬歲。常受此苦。卻後命終當入地獄。說此語已[口*睪]哭投地。如太山崩。天翻地覆。斯由口過故使然矣。

  又百緣經雲。有長者婦懷妊。身體臭穢都不可近。年滿生兒。連骸骨立。羸瘦憔悴。不可目視。又多糞屎塗身而生。年漸長大。不欲在傢。貪嗜糞穢不肯舍離。父母諸親惡不欲見。驅令遠舍使不得近。即便在外常食糞穢。諸人見已。因為立字名啖婆羅。值佛出傢得阿羅漢果。由過去世時。有佛出世名拘留孫。出傢為寺主。有諸檀越。洗浴眾僧訖復以香油塗身。有一羅漢。寺主見已嗔恚罵詈。汝出傢人。香油塗身。如似人糞塗汝身上。羅漢愍之為現神通。寺主見已懺悔辭謝願除罪咎。緣是惡罵。五百世中身常臭穢。不可附近。由昔出傢向彼悔故。今得值我出傢得道。是故眾生應護口業。莫相罵辱。

  又賢愚經雲。昔佛在世時。與諸比丘向毗舍離。到梨越河。見人捕魚。網得一魚身有百頭。有五百人挽不出水。是時河邊有五百人。而共放牛即借挽之。千人並力方得出水。見而怪之。眾人競看。佛與比丘往到魚所。而問魚言。汝是迦毗[黍-禾+利]不。魚答言是。復問魚言。教匠汝者今在何處。魚答佛言。墮阿毗獄。阿難見已問其因緣。佛告阿難。乃往過去迦葉佛時。有婆羅門。生一男兒。字迦毗梨。聰明博達多聞第一。父死之後。其母問兒。汝今高明。世間頗有更勝汝不。兒答母言。沙門殊勝。我有所疑往問沙門。為我解說令我開解。彼若問我。我不能答。母即語言。汝今何不學習其法。兒答母言。若欲習者。當作沙門。我是白衣。何緣得學。母語兒言。汝今且可偽作沙門。學達還傢。兒受母教。即作比丘經少時間。學通三藏還來歸傢。母復問兒。今得勝未。兒答母言。由未勝也。母語兒言。自今已往。若共談論。儻不如時便可罵辱。汝當得勝。兒受母教。後論不如即便罵言。汝等沙門愚騃無識。頭如獸頭。百獸之頭無不比之。緣是罵故今受魚身。一身百頭駝驢牛馬豬羊犬等眾獸之頭無不備有。阿難問佛。何時當得脫此魚身。佛告阿難。此賢劫中。千佛過去猶故不脫此魚身。以是因緣。身口意業不可不慎。

  又王玄策行傳雲。佛在世時。毗耶梨城觀一切眾生有苦惱者。即欲救拔。乃觀見此國。有雞越吒二眾。總五百人。於婆(去音)羅俱末底河。網得摩梨大魚。十有八首。三十六眼。其頭多獸(自外同前)佛為說法。魚聞法已便即命終。得生天上而為天子。卻觀本身。身是大魚。蒙佛說法遂得生天。乃持諸種香花瓔珞寶珠。從天而下至佛供養。於時二眾並發心悔過。即於俱末底河北一百餘步。燒焚魚網。銅瓶盛灰埋之。向說法處於上起塔。尊像儼然至今現在。雕飾如法睹者生善。

  又百緣經雲。昔佛在世時。波斯匿王婦末利夫人。產生一女字曰金剛。面貌極醜。身體粗澀猶如蛇皮。頭發粗強猶如馬尾。王見不喜。敕閉深宮不令出外。年漸長大任當嫁娶。便遣一臣。推覓一人本是豪族今貧乏者。卿可將來。臣受敕已。覓得付王。王將屏處。密私語言。聞卿豪族今者貧窮。我有一女面貌極醜。卿幸納受當相供給。時此貧人。跪白王曰。正使大王以狗見賜。亦不敢違。豈況王女末利所生。王即妻之。為造宅舍門戶七重。王囑女夫。自捉戶鉤出入牢閉。勿使人見。王出財物供給女婿。無所乏少。拜為大臣。後與豪貴共為邑會。聚會之契令婦共赴。自餘諸人。各將婦來。唯此大臣獨不將赴。眾人疑怪。彼人婦者。或能端正。或可極醜。不能顯現。是以不來。復於後會密共勸酒令使醉臥。解取門鉤。遣其五人造傢往看。至傢開門。婦疑非夫。內自克責懊惱而言。我宿何罪。為夫幽閉不睹日月。即便至心遙禮世尊。願佛慈悲來到我前。暫救苦厄。佛知其意。即於女前地中踴出。紺發相現。其女舉頭。見佛發相。敬心歡喜。女發自然如紺青色。佛漸現面。女心倍喜。面復端正。更令粗皮自然化滅。佛悉現身令女盡見。更增歡喜。身體端正猶如天女。佛便為說種種法要。得須陀洹果。時佛去後。五人入見端正少雙。觀看已竟還閉門戶。系鉤本處。其人還傢見婦端正。欣然問言。汝是何人。婦答夫言。我是汝婦。夫即語言。汝前極醜。何緣端正乃爾。婦便白夫。具說上事。婦復向夫。我欲見王。汝當為我通白消息。夫往白王。女郎今者欲來相見。王答女夫。莫道此事。急當牢閉慎勿令出。女夫白王。女郎今者蒙佛威神。便得端正天女無異。王聞是已。即遣往迎。見女端正歡喜無量。將詣佛所而白佛言。不審此女宿種何福。乃生豪貴而復醜陋。佛告王言。乃往過去。波羅柰國有一長者。恒常供養一辟支佛。身體醜陋。時長者傢有一小女。見辟支佛惡心罵言。面貌醜陋身皮粗惡。何期可憎。時辟支佛。欲入涅槃便現神力。作十八變。其女見已。即時自責求哀懺悔。緣於過去罵辟支故。生常醜陋。由還懺悔今得端正。以供養故。所生之處。豪尊富貴快樂無極。

  又興起行經雲。釋迦過去以惡語道迦葉禿頭沙門何有佛道。故今六年。受日食一麻一米大豆。苦行如是。

  又修行道地經偈雲。

  口癡而心剛  不柔無善言

  常懷惡兩舌  不念人善利

  所言不瞭瞭  藏惡在於心

  如灰覆炭火  設躡燒人足

  共語常柔和  順從言可人

  言行而相副  心身不傷人

  譬如好花樹  成實亦甘美

  佛尊解脫是  心口之謀相

  又百緣經雲。佛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其婦足滿十月。便欲產子。然不肯出。尋重有身。足滿十月。復產一子。先懷者住在右脅。如是次第懷妊九子。各滿十月而產。唯先一子故在胎中。不肯出外。其母極患。設諸湯藥以自療治。病無降損。囑及傢中。我腹中子。故活不死。今若設終。必開我腹取子養育。其母於時不免所患即便命終。時諸眷屬載其屍骸詣於塚間。請大醫耆婆破腹看之。得一小兒形狀故小。頭須皓白俯膢而行。四向顧視。語諸親言。汝等當知。我由先身惡口罵辱眾僧故。處此熟藏中。經六十年。受是苦惱。難可叵當。諸親聞已號啼悲哭。不能答之。爾時世尊。遙知此兒善根已熟。將諸大眾。往到屍所。告小兒言。汝是長老比丘不。答言。實是。第二第三亦如是問。故言道是。時諸大眾。見此小兒與佛答對。各懷疑惑。前白佛言。今此老兒宿造何業。在腹發白俯膢而行。復與如來共相答問。爾時世尊告諸大眾。此賢劫中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有諸比丘夏坐安居。眾僧和合。差一比丘年在老耄為僧維那。共立制限於此夏坐。要得道者聽共自恣。若未得者不聽自恣。今此維那獨不得道。僧皆不聽佈薩自恣。心懷懊惱而作是言。我獨為爾營理僧事。令汝等輩安隱行道。今復還返更不聽自恣佈薩羯磨。即便嗔恚罵辱眾僧。僧尋即牽捉閉著室中。作是唱言。使汝等輩常處暗冥不見光明。如我今者處此暗室。作是語已自戮命終。墮地獄中。受大苦惱。今始得脫。故在胎中受是苦惱。眾僧聞已。各護三業厭離生死。得四沙門果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時諸親屬。還將老兒詣傢養育。年漸長大放令出傢。得阿羅漢果。佛告比丘。緣於往昔供養眾僧及作維那營理僧事故。今得值我出傢得道。比丘聞已。歡喜奉行。

  正報頌曰。

  惡口如毒箭  著物則破傷

  地獄開門待  投之以鑊湯

  割舌令自啖  楚毒難思量

  若與身無益  慎口也何妨

  習報頌曰。

  惡口多觸忤  地獄被燒然

  人中有餘報  還聞刀劍言

  設令有談論  諍訟被他怨

  往報甘心受  改惡善自鮮

  諸經要集卷第十四

  諸經要集卷第十五(十惡部之二)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兩舌緣第六

  夫生老病死。無自出之期。菩提涅槃。有修入之路。諸佛所以得道。由行四攝。故凡聖歸依。菩薩所以成聖。由行六度。故黑白欽仰。今見流俗之徒。乃專構屏辭。惡傳彼此。令他眷屬分離。朋友分散。樂種不和之業。感得生離之苦。縱使善心教離惡人。亦是破壞。有益無罪。故成實論雲。若善心教化。雖為別離而不得罪。若以惡心。令他鬥亂則是兩舌。得罪最深。謂墮地獄畜生餓鬼。若生人中被他誹謗。唯得弊惡破壞眷屬。當如上說妄語過中。為乖彼此而妄語者。據此義邊即是兩舌。若說此罪三世招苦。如上已說不須重述。

  如四分律雲。佛告諸比丘。汝等當聽。古昔有兩惡獸為伴。一名善牙師子。二名善搏虎。晝夜伺捕眾鹿。時有一野幹逐彼二獸後。食其殘肉以自全命。時彼野幹。竊自生念。我今不能久與相逐。當以何方便鬥亂彼二獸令不復相隨。時野幹即往善牙師子所。如是語善牙。善搏虎有如是語言。我生處勝。種姓勝。形色勝汝。力勢勝汝。何以故。我日日得好美食。善牙師子逐我後。食我殘肉以自全命。即說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復勝

  善牙不能善  善搏如是說

  善牙問野幹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獸共集一處。相見自知。爾時野幹。竊語善牙已。便往語善搏虎言。汝知不。善牙有如是語。而我今日種姓生處。悉皆勝汝。力勢亦勝。何以故。我常食好肉。善搏虎食我殘肉而自活命。爾時即說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復勝

  善搏不能善  善牙如是說

  善搏問言。汝以何事得知。答言。汝等二獸共集一處。相見自知。後二獸共集一處嗔眼相視。善牙師子。便作是念。我不應不問。便先下手打彼。爾時善牙師子。向善搏虎。而說偈言。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復勝

  善牙不如我  善搏說是耶

  彼自念言。必是野幹鬥亂我等。善搏虎說偈答善牙師子言。

  善搏不說是  形色及所生

  大力而復勝  善牙不能善

  若受無利言  信他彼此語

  親厚自破壞  便成於怨傢

  若以知真實  當滅除嗔惱

  今可至誠說  令身得利益

  今當善降伏  除滅惡知識

  可殺此野幹  鬥亂我等者

  即打野幹殺

  爾時佛告諸比丘。此二獸為彼所破。共集一處相見不悅。況復於人。為人所破心能不惱。

  又正法念經。閻羅王責疏罪人說偈雲。

  太喜多言語  增貪令他畏

  口過自誇誕  兩舌第一處

  又華手經佛說偈言。

  惡口而兩舌  好出他人過

  如是不善人  無惡而不造

  又智度論雲。實語者。不假佈施持戒學問多聞。但修實語。得無量福。

  又報恩經。佛說偈言。

  佛告阿難  人生世間  禍從口出

  當護於口  甚於猛火  猛火熾然

  燒世間財  惡口熾然  燒七聖財

  一切眾生  禍從口出  鑿身之斧

  滅身之禍

  正報頌曰。

  兩舌鬥亂人  地獄被分裂

  獄卒擘其口  焰刀割其舌

  苦痛既如此  加之以饑渴

  惡業不自由  還飲身中血

  習報頌曰。

  讒毀害人深  同受三塗苦

  設使得人身  餘報仍依怙

  眷屬多弊惡  違逆恣嗔怒

  但令惡不忘  地獄無今古

  綺語緣第七

  夫忠言所以顯理。綺語所以乖真。由忠故有實。有實故德生。德生故所以成聖。由綺語故虛妄。虛妄故罪生。罪生故受苦。故知趣理求聖。要須實說。說若虛假。終為乖理。謂言不正皆名綺語。但諸綺語。不益自他唯增放逸。長諸不善。此落三塗。後生人時。所說正語人亦不信。凡所言說言不辯瞭。亦名綺語。故成實論雲。語雖是實非時而說。亦落綺語也。如智度論說偈言。

  有墮餓鬼中  火焰從口出

  四向發大聲  是為口過報

  雖復多聞見  在大眾說法

  以不成信業  人皆不信受

  若欲廣名聞  為人所信受

  是故當至誠  不應作綺語

  又薩婆多論雲。口中四過。互歷各作四句。一或有兩舌。非妄語非惡口。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說。當實說故非妄語。軟語說故非惡口。以分離心故名兩舌。第二或有兩舌。是妄語非惡口。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說。以別離心故是兩舌。以妄說故是妄語。以軟語說故非惡口。第三或有兩舌。是惡口非妄語。如有一人。傳此人語向彼人說。以別離心故是兩舌。以粗語故是惡口。當實說故非妄語。第四或有兩舌。是妄語是惡口。如有一人。傳向彼人說。以別離心故是兩舌。以妄說故是妄語。以惡聲說故是惡口。自外妄語惡口。各作四句亦如是。綺語一種各不相離。故不別說。故成實論雲。餘口三業。或合或離。綺語一種必不相離。

  正報頌曰。

  綺語無義理  令人心惑亂

  為喪他善根  烊銅擘口灌

  焰鐵燒其舌  腹藏皆燋爛

  此痛不可忍  悲號常叫喚

  習報頌曰。

  浮言翳真理  為此沉惡趣

  去彼暫歸人  出言無曉喻

  生無信仰心  恒被他笑具

  為人覺羞恥  何不出典句

  慳貪緣第八

  夫群生惑病。著我為端。凡品邪迷。慳貪為本。所以善輕毫發。惡重丘山。福少春冰。貧多秋雨。六情之網。未易能超。三毒之津。無由可度。身重常沒。譬等河裡之魚。鼓翅欲飛。難同天上之鳥。致使貧貧相次競加侵逼。苦苦連綿爭來損害。似飛蛾拂焰自取。燒燃。如蠶作繭非他纏縛。良由慳惜貪障受罪饑寒。施是富因。常招豐樂也。

  如分別業報經偈言。

  常樂修智慧  而不行佈施

  所生常聰哲  貧窶無財產

  唯樂行佈施  而不修智慧

  所生得大財  愚暗無知見

  施慧二俱修  所生具財智

  二俱不修者  長夜處貧暗

  又攝論雲。慳惜是多財障。嫉妒是尊貴障。又眾生起貪。無過色財。第一愛色多過。如前已述。不同意者。今更略論。如涅槃經說。譬如有人以羅剎女而為婦妾。是羅剎女。隨所生子生已便啖。子既盡已後啖其夫。愛羅剎女亦復如是。隨諸眾生生善根子。隨生隨食。善子既盡復啖眾生。令墮地獄畜生餓鬼。又如有人性愛好華。不見華莖毒蛇過患。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終。一切凡夫亦復如是。貪五欲華。不見是愛毒蛇過患。而便受取。即為愛毒之所蜇螫。命終之後墮三惡道。

  又智度論雲。財物是種種煩惱罪業因緣。若持戒禪定智慧種種善法。是涅槃因緣。以是故。財物尚應自棄。何況好福田中而不佈施。譬如有兄弟二人。各擔十斤金行。道中更無餘伴。兄作是念。我何以不殺弟取金。此曠路中人無知者。弟復生念。欲殺兄取金。兄弟各有惡心。語言視瞻皆異。兄弟即復自悟還生悔心。我等非人與禽獸何異。同產兄弟。而為少金故而生惡心。兄弟共至泉水邊。兄以金投著水中。弟言。善哉善哉。弟復棄金水中。兄言。善哉善哉。兄弟更互相問。何以故言善哉。各相答言。我以此金故。生不善心欲相危害。今得棄之故言善哉。二辭各爾。以是因緣常應自舍。

  又大莊嚴論雲。我曾聞。舍衛國中。佛與阿難。曠野中行於一田畔見有伏藏。佛告阿難。是大毒蛇。阿難白佛。是惡毒蛇。爾時田中有一耕人。聞佛阿難說有毒蛇。作是念言。我當視之。沙門以何為惡毒蛇。即往其所見真金聚。而作是言。沙門所言。是毒蛇者乃是好金。即取此金還置傢中。其人先貧衣食不供。以得金故轉得富饒。衣食自恣。王傢禁司怪其卒富。而糾舉之系在獄中。先所得金。既已用盡猶不得免。將加刑戮。其人唱言。毒蛇阿難。惡毒蛇世尊。傍人聞之以狀白王。王喚彼人而問之曰。何故唱言毒蛇阿難惡毒蛇世尊。其人白王。我於往日在田耕種。聞佛阿難說言毒蛇惡毒蛇。我於今者方乃悟解。王聞此說遂放去之。

  又增一阿含經雲。昔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長者。名曰婆提。居傢巨富財產無量。金銀不可稱計。其傢雖富。慳吝守護不著不啖。服飾飲食極為粗鄙。亦不施與妻子眷屬。奴婢仆從朋友知識。及諸沙門婆羅門等。復起邪見斷於善根。然無子息。命終之後。所有財寶盡沒入官。波斯匿王自往收斂。收攝已訖回詣佛所。而白佛言。婆提長者。今日命終之後。為生何處。佛告王曰。婆提長者。故福已盡新業不造。由起邪見斷於善根。命終生在啼哭地獄。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涕泣流淚。而白佛言。婆提長者。昔作何業生在富傢。復作何惡然不得食此極富之樂。佛告王曰。過去久遠有迦葉佛。入涅槃後。時此長者。生舍衛國作此田傢子。有辟支佛。來詣其傢而從乞食。時此長者便持食施辟支。得食飛空而去。長者見已。作是誓願。持此善根。使我世世所生之處不墮三塗常多財寶。佈施已後復生悔心。我向者食應與奴仆。不應與此禿頭沙門。佛告王曰。婆提長者。由於過去施辟支佛食發願功德。所生之處。常多財寶無所乏少。緣其施後生變悔心。在所生處。雖處富貴不得食此極富之樂。慳惜守護不自衣食。復不施與妻子眷屬。亦不佈施朋友知識。及諸沙門婆羅門等。是故智者聞此因緣。若有財物。應當佈施勿生慳吝。施時至心自手奉與。施已歡喜莫生悔心。能如此施得大果報無量無邊。

  又出曜經雲。昔佛在世時。舍衛國中有一長者。名曰難陀。巨富多財。金銀珍寶。象馬車乘。奴婢仆使。服飾田業。不可限量。一國之富無有過者。雖處豪富而無信心。慳貪嫉妒。門閣七重。敕守門人。有人來乞一不得入。中庭空上安鐵疏籠。恐有飛鳥食啖谷米。四壁墻下以白噤泥。恐鼠穿穴傷損財物。唯有一子名栴檀香。臨終敕子。吾患必死。若吾死後。所有財寶勿費損耗。莫與沙門及婆羅門。若有乞兒莫施一錢。此諸財物足供七世。敕已命終。還生舍衛旃陀羅傢盲母腹中。後生出胎生盲無目。盲母念言。若生男者吾今目冥。須見扶侍。聞兒生盲倍增愁憂。悲泣說偈曰。

  子盲吾亦盲  二俱無兩目

  遇此衰耗物  益我愁憂苦

  是時盲母養兒已大。年八九歲堪能行來。與杖一枚食器一具。而告子曰。汝自乞活不須住此。吾亦無目。復當乞求以濟餘命。此盲小兒傢傢乞求。遂後漸至栴檀香傢。在門外立。唱盲兒乞。時守門人。嗔恚捉手擲著深坑。傷折左臂復打頭破。所乞得食盡棄在地。有人臨見甚憐愍傷。往語盲母。盲母聞已匍匐拄杖。到盲兒所抱著膝上。而語兒言。汝有何愆遭此苦厄。子報母曰。我向者至栴檀香傢門外而乞。便遇惡人打擲如是。佛時知已。告阿難言。禍災禍災。難陀長者命終。與彼旃陀羅傢盲婦作子。生無兩目。昔所居業豪富無量。象馬七珍不可稱計。而今復得親用不耶。然由慳貪受此盲報。從此命終入阿鼻獄。佛於過中與比丘眾國城人民圍繞。往到栴檀香門盲小兒所。時栴檀香聞佛在外。出門禮拜在一面立。佛知眾集。復見栴檀。廣為眾說慳貪嫉妒受罪無量。加說惠施受福無窮。欲使離有趣無為道。爾時世尊。欲與栴檀香拔地獄苦。告小兒曰。汝是難陀長者非耶。小兒報曰。實是難陀。如是至三。大眾聞此愕然而言。難陀長者乃受此形。時栴檀香。聞見此事。悲泣墮淚不能自止。禮佛求救。願拔罪根。即請佛僧明日舍食。佛明日食竟為說妙法。時栴檀香得須陀洹果。佛告阿難。若人積財。不自衣食復不佈施。愚中之愚。是故智者。應當行施求離生死。莫生慳吝受無邊苦。

  又十誦律雲。佛在舍衛國時。有長老迦留陀夷。得阿羅漢道。持缽入城乞食。到一婆羅門舍。主人不在。婦閉門作煎餅。迦留陀夷比丘。即入禪定起神通。從外地沒湧出中庭。乃以指彈。婦即回顧作是念言。此沙門從何處入。此必貪餅故來。我終不與。即語夷言。縱使眼脫我亦不與。而以神力即兩眼脫出。復念。縱出眼如碗我亦不與。即變眼如碗。復念。縱若倒立我前。我亦不與。即於前倒立。復念。縱汝若死我亦不與。即入滅受想定。心想皆無所覺知。時婆羅門婦牽挽不動。即大驚怖念。是沙門常遊波斯匿王宮。是末利夫人之師。若聞在我傢死者。我等大衰。即語比丘言。汝若活者我求與一餅。迦留陀夷便出於定。婦即看餅。先煎餅好者意惜不與。更刮盆邊得。一小面。煎之轉勝。以先者與。適舉一餅。餘皆相著。迦留語言。姊與我幾許。舉四餅欲持與之。迦留語言。我不須是餅。可與隻桓中僧。是婦先世已種善根。即自思惟。是比丘實不貪餅。但愍我故而來乞耳。即持餅筐詣隻桓中施眾僧竟。在迦留前坐。迦留陀夷觀其因緣。為說妙法。即於坐上得法眼凈。作優婆夷。返舍報夫。夫聞即詣迦留陀夷所。迦留陀夷為說妙法。得法眼凈。作優婆塞。當盡財力供養阇梨。乃至身死猶命子供養。令後不斷。

  又百緣經雲。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爾時目連。在一樹下。見一餓鬼身如燋柱。腹大如山咽如細針。發如錐刀纏刺其身。諸支節間皆悉火然。渴乏欲死。唇口幹燋。欲趣河泉變為涸竭。假令天降甘雨。墮其身上皆變為火目連即問業緣。餓鬼答言。我渴乏不能答汝。你自問佛。目連即詣佛所具述前事。向佛廣說。宿造何業受是苦惱。爾時世尊告目連言。汝今諦聽。吾當為汝分別解說。此賢劫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有一沙門。涉路而行。極患熱渴。時有女人。名曰惡見。井傍汲水。僧從乞水。女報之曰。使汝渴死我終不與。令我水減不可持去。於時沙門既不得水。服道而去。時彼女人。遂復慳貪。有來乞者終不施與。其後命終墮餓鬼中。以是業緣受如是苦。佛告目連。施知彼時女人不施水者。今此餓鬼是。佛說是惡見緣時。諸比丘等。舍慳貪業。得四沙門果者。或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又付法藏經雲。時有僧伽耶舍羅漢。有大智慧言辭清辯。昔雖出傢未證道跡。遊行大海邊見一宮殿。七寶莊嚴光明殊勝。僧伽耶舍。食時以到。即往彼宮。說偈乞食雲。

  饑為第一病  行為第一苦

  如是知法者  可得涅槃道

  是時舍主即出奉迎。敷置茵蓐請入就坐。耶舍見其傢內。有二餓鬼。裸形黑瘦饑虛羸乏。鎖其身首各著一床。復有一缽滿中香飯。以瓶盛水安置其側。爾時舍主。即取此食奉施比丘。語言。大德。慎勿以食與此餓鬼。爾時比丘見其饑困。即以少飯而施與之。鬼得食已。即吐膿血。遍流在地。污其宮殿。爾時比丘怪而問之。此鬼何緣受斯罪報。舍主答曰。斯鬼前世。一是吾息。一是兒婦。我昔佈施作諸功德。而彼夫妻恒懷恚惜。我數數教誨都不納受。因立誓曰。如此罪業必獲惡報。若受罪時我當看汝。由是因緣得斯苦惱。小復前行。至一住處。堂閣嚴飾種種奇妙。滿中眾僧經行禪思。日時以到。鳴椎集食。食將欲訖。爾時肴膳變成膿血。便以缽器共相打擲。頭面破壞血污流身。而作是言。何為惜食今受此苦。耶舍前問其意答言。長老。我等先世迦葉佛時。同止一處。客比丘來。咸共嗔恚。藏惜飲食而不共分。以此緣故。今受此苦。

  正報頌曰。

  貪欣詐道德  刻削為伎業

  巧誑懷萬端  求利心千匝

  受罪地獄中  習氣猶行劫

  交刀割肉盡  白骨連相接

  習報頌曰。

  為茲貪恣故  惡道轉沉淪

  罪畢生人道  餘風尚襲身

  恒抱豺狼志  誰人喜見憐

  終身不悟此  可笑頑愚人

  嗔恚緣第九

  夫四蛇躁動。三毒奔馳。六賊相侵。百憂總萃。或宿熏相嫌。伺求長短。素懷結忿。專加相害。瞭無仁義。頓失慈悲。殺法殺緣。教死贊死。或復潛行毒藥密遣祝邪。遂使含毒俯藏鴆裂肝心。令其銜悲長夜抱痛幽泉。宛轉何辭。煩怨誰訴。故經曰。長者宅中多生毒樹。羅剎海上屢乞浮囊。亦如幹薪萬束片火能焚。暗室百年一燈便破。故知嗔心甚於猛火。行者應自防護。劫功德賊無過斯害。若起一念恚火。便燒眾善功德。是以惡性之人人畜皆畏。不簡善人語則成毒。好壞他心令他厭惡。人無愛者。眾所畏棄如避狼虎。現被輕賤。死墮地獄。是故智者見此等過。以忍滅之不畏眾苦也。

  如正法念經雲。若起嗔恚自燒其身。其心噤毒顏色變異。他人所棄皆悉驚避。眾人不愛輕毀鄙賤。身壞命終墮於地獄。以嗔恚故無惡不作。是故智者舍嗔如火。知嗔過故能自利益。為欲自利利益他人。應當行忍。譬如大火焚燒屋宅。有勇健者以水滅之。智慧之水能滅恚火。亦復如是。能忍之人。第一善心。能舍嗔恚。眾人所愛。眾人樂見。人所信受。顏色清凈。其心寂靜心不躁動。善凈深心。離身口過。離心愁惱。離惡道畏。離於怨憎。離惡名稱。離於憂惱。離怨傢畏。離於惡人惡口罵詈。離於悔畏。難惡聲畏。離無利畏。離於苦畏。離於慢畏。若人能離如是之畏。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名稱普聞。得現在未來二世之樂。眾人觀之猶如父母。是忍辱人眾人親近。是故嗔怒。猶如毒蛇。亦如刀火。以忍滅之能令皆盡。能忍嗔恚。是名為忍。若有善女人。能修行善。應作是念。忍者如實應善護之。但諸眾生。善惡現別。愚人凌罵過他為勝。智人下默以為第一。愚人因起小諍遂成大怨。若己得勝他怨轉深。若自理屈反加憂苦。若能慎言不說人短。縱他罵我皆是往業。非為橫報。

  又六度集經雲。昔者菩薩身為象王。其心弘遠。照知有佛法僧。常三自歸。每以普慈拯濟眾生。誓願得佛當度一切。從五百象。時有兩妻。象王於水中得一蓮花。厥色甚妙。以惠適妻。適妻得華。欣懌曰。冰寒尤甚何緣有斯華乎。小妻貪嫉。而誓曰。會以重毒鴆殺汝矣。結氣而殞。魂靈感化。為四姓女。顏華絕人。智意流通博識古今。仰觀天文明時盛衰。王聞若茲。娉為夫人。至即陳化治國之政。義合忠臣。王悅而敬之。每言輒從。夫人曰。吾夢睹六牙之象。心欲其牙以為佩幾。王不致之吾即死矣。王曰。無妖言。人聞見笑。爾時夫人心生憂結。王請議臣四人。自雲己夢。曰古今有斯象乎。一臣對曰。無有之也。一臣曰。王不夢也。一臣曰。當聞有之所在彌遠。一臣曰若能致之帝釋。今詳於茲矣。四臣即召四方射師問之。南方師曰。吾亡父常雲有之。然遠難致。臣上聞雲。斯人知之。王即現之。夫人曰。汝直南行三千裡入山。行二日許。即至象所。道邊作坑。除汝須發著沙門服。於坑中射之。截取其牙將二寸來。象師如命。行之象處。先射象腳。著法衣服持缽。於坑中止住。象王見沙門。即低頭言。和南道士。將以何事殺吾軀命。答曰。欲得汝牙。象曰。吾痛難忍。疾取牙去。無亂吾心令惡念生也。志念惡者。死入太山餓鬼畜生道中。夫懷忍行慈。惡來善往。菩薩之上行也。人即截牙。象曰。道士汝當卻行。無令群象尋足跡也。象遣人去遠。甚痛難忍。躄地大呼。奄然而死。即生天上。群象四來。咸曰。何人殺吾王者。行索不得。還守王屍。悲痛哀號。師以牙還。王睹象牙心即慟怖。夫人以牙著手中適欲視之。雷電礔礰椎之吐血。死入地獄。佛告諸沙門。爾時象王者我身是也。大婦者裘夷是。獵師者調達是。夫人者好首是。菩薩執志度無極。行持戒如是。

  又智度論釋提問佛雲。

  何物殺安隱  何物殺無憂

  何物毒之根  吞滅一切善

  佛答曰。

  殺嗔則安隱  殺嗔則無憂

  嗔為毒之根  嗔滅一切善

  又雜寶藏經偈言。

  得勝增長怨  負則益憂苦

  不諍勝負者  其樂最第一

  若行忍者。則五德。一無恨。二無訶。三眾人所愛。四有好名聞。五生善道。此之五德名平和事。又長阿含經偈雲。

  愚罵而智默  則為住勝彼

  彼愚無知見  謂我懷恐怖

  我觀第一義  忍默為最上

  惡中之惡者  於嗔復生嗔

  能於嗔不嗔  為戰中最上

  夫人有二緣  為己亦為他

  眾人有諍訟  不報者為勝

  夫人有二緣  為己亦為他

  見無諍訟者  不謂為愚騃

  若人有大力  能忍無力者

  此力為第一  於忍中最上

  愚自謂有力  此力非為力

  如法忍力者  此力不可阻

  又修行道地經偈雲。

  其口言柔軟  而心懷毒害

  視人甚歡喜  相隨如可觀

  口言而柔順  其心內含毒

  如樹華色鮮  其實苦若毒

  又赤嘴烏喻經雲。昔有烏名曰拘耆(梁言赤嘴烏)遊在叢林樹產孺。諸子在樹上。時有拘耆。與一獼猴共為親厚。時叢樹間有一毒蛇。伺行不在。啖拘耆子無復遺餘。拘耆失子。悲鳴啼呼不知所在。熟自思惟知蛇所啖。獼猴歸見。問之何為。答曰。蛇啖我子瞭盡無餘。獼猴曰。我當報之。時毒蛇行。獼猴前嬈之。蛇怒纏獼猴。獼猴捉得頭曳至石上。磨破而死棄擲而還。拘耆踴躍。畜生尚有相報。何況於人。

  又雜譬喻經雲。昔有一蛇。頭尾自諍。頭語尾曰。我應為大。尾語頭曰。我應為大。頭曰。我有耳能聽。有目能視。有口能食。行時在前。故可為大。汝無此術。雲何為大。尾曰。我令汝去故得去耳。若我不去。以身繞木三匝三日不已。不得求食饑餓垂死。頭語尾曰。汝可放我。聽汝為大。尾聞其言。即時放之。復語尾曰。汝既為大。聽汝前行。尾在前行。未經數步。墮大深坑而死。喻眾生無智。強為人我。終墮三塗。

  又僧祇律雲。過去世時。有一群雞。依榛林住有貍侵食。唯餘一雌。烏來覆之共生一子。子作聲時。烏說偈言。

  此兒非我有  野父聚落母

  共合生兒子  非烏復非雞

  若欲學翁聲  復是雞所生

  若欲學母鳴  其父復是烏

  學烏似雞鳴  學雞作烏聲

  烏雞若兼學  是二俱不成

  此喻道人雖持禁戒雜染不純。相中似善口出惡言。欲喚是善口復出惡。欲喚非善相復出傢。

  又伐毒樹經雲。昔舍衛國有官園生一毒樹。人遊樹下。皆悉頭痛欲裂。或患腰疼。伐已還生。樹中之妙眾人見喜。不知諦者皆來遭死。有智語之。當盡其根。適欲掘根。復恐死定。進退思惟。出傢學道亦復如是。佛說偈曰。

  伐樹不盡根  雖伐猶復生

  伐愛不盡本  數數復生苦

  心悟克責。即得初果。

  又孛經說偈雲。

  惡從心生  反以自賊  如鐵生垢

  消毀其形  樹繁花果  還折其枝

  蚖蛇含毒  反害其軀

  又善見論說偈雲。

  若人起嗔心  譬如車奔逸

  車工能制之  不足以為難

  人能制嗔心  此事最為難

  又修行道地經偈雲。

  其有從嗔心  怨害向他人

  後生墮蛇蚖  或作殘賊獸

  譬如竹樹劈  芭蕉騾懷妊

  還害亦如是  故當發慈心

  又百緣經雲。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曰賢面。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多諸諂曲。慳貪嫉妒終無施心。乃至飛鳥驅不近舍。有諸沙門及婆羅門。貧窮乞丐從其乞者。惡口罵之其後命終受毒蛇身。還守本財。有近之者。嗔目猛盛怒眼視之。能令使死。頻婆娑羅王。聞已心懷驚怪。今此毒蛇見人則害。唯佛能調。作是念已。即將群臣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卻坐一面。具白前事。唯願世尊。降伏此蛇莫使害人。佛唱許可。於其後日著衣持缽。往詣蛇所。蛇見佛來嗔恚熾盛。欲螫如來。佛以慈力。於五指端放五色光明。照彼蛇身即得清涼。熱毒消除心懷喜悅。舉頭四顧。是何福人能放此光。照我身體使得清涼。快不可言。爾時世尊。見蛇調伏。而告本緣。蛇聞佛語深自克責。蓋障雲除自憶宿命。作長者時。所作惡業。今得是報。方於佛前深生信敬。佛告之言。汝於前身不順我語受此蛇形。今宜調順受我教敕。蛇答佛言。隨佛見授不敢違敕。佛告蛇言。汝若調順入我缽中。佛語已竟尋入缽中。將詣林中。王及群臣。聞世尊調化毒蛇盛缽中來。合國人民皆往共看。蛇見眾人深生慚愧。厭此蛇身。即便命終生忉利天。即自念言。我造何福得來生天。即自觀察。見在世間受毒蛇身。由見佛故。生信敬心厭惡蛇身。得來生此受天快樂。今當還報佛世尊恩。齎持香華光明照曜。來詣佛所前禮佛足。供養訖已卻坐一面。聽佛說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即於佛前說偈贊佛。

  巍巍大聖尊  功德悉滿足

  能開諸盲冥  尋得於道果

  除去煩惱垢  超越生死海

  今蒙佛恩德  得閉三惡道

  爾時天子贊嘆佛已。繞佛三匝還詣天宮。時頻婆娑羅王。聞佛說慳貪緣。時會諸人。有得四沙門果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歡喜奉行又百緣經雲。佛在驕薩羅國。將諸比丘。欲詣勒那樹下。至一澤中。有五百水牛甚大兇惡。復有五百放牛之人。遙見佛來將諸比丘從此道中行。高聲叫喚。唯願世尊。莫此道行。此牛群中有大惡牛。抵突傷人。難可得過。爾時佛告放牛羊人言。汝等今者莫大憂怖。彼水牛者設來抵我吾自知時。語言之頃惡牛卒來。翹尾低角。刨地喚吼。跳躑直前。爾時如來。於五指端。化五師子在佛左右。四面周匝有大火坑。時彼惡牛甚大惶怖。四向馳走無有去處。唯佛足前有少許地。宴然清涼。馳奔趣向。心意泰然無復怖畏。長跪伏首舐世尊足。復便仰頭視佛如來。喜不自勝。爾時世尊。知彼惡牛心以調伏。即便為牛而說偈言。

  盛心興惡意  欲來傷害我

  歸誠望得勝  返來舐我足

  時彼水牛。聞佛世尊說此偈已。深生慚愧欻然悟解。蓋障雲除知在先身在人道中所作惡業。倍生慚愧不食水草。即便命終生忉利天。忽然長大如八歲兒。便自念言。我修何福生此天上。尋觀察知。在世間時受水牛身。蒙佛化度得來生天。我今當還報佛之恩。作是念已。齎持香華來詣佛所。光明赫奕照佛世尊。前禮佛足卻坐一面。佛即為其說四諦法。心開意解得須陀洹果。繞佛三匝還於天宮。時諸五百放牛人。於其晨朝來詣佛所。為說妙法心開意解。各獲道跡求索出傢。佛即告言。善來比丘。須發自落法服著身。便成沙門。精勤修習得阿羅漢果。時諸比丘見是事已。而白佛言。今此水牛及五百放牛人。宿造何業生水牛中。復修何福值佛世尊。佛告諸比丘。汝等欲知宿業所造諸惡業緣。今當為汝等說偈言。

  宿造善惡業  五劫而不朽

  善業因緣故  今獲如是報

  於賢劫中波羅柰國。有佛出世。號曰迦葉。於彼法中有一三藏比丘。將五百弟子遊行他國。在大眾中而共論議。有難問者不能通達。便生嗔恚反更惡罵。汝等今者。無所曉知。強難問我。狀似水牛抵突人來。時諸弟子咸皆然可。各自散去。以是惡口業因緣故。五百世中生水牛中。及放牛人共相隨逐。乃至今者故未得脫。佛告諸比丘。欲知彼三藏比丘者。今此群中惡水牛是。彼時弟子者。今五百放牛人是。佛說是水牛因緣時。各各自護身口意業。厭惡生死。得四沙門果。有發無上菩提心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正報頌曰。

  愚人嗔恚重  地獄被燒然

  豺狼諍圍繞  蚖毒競來前

  [齒*(崖-山)]齰怒目食  背脅縱橫穿

  自作還自受  恚火競相煎

  習報頌曰。

  怒心多毒害  沉沒苦惡道

  出彼得人身  餘報他還惱

  見者求其過  增嫌如毒草

  此既無宜利  愚嗔何所寶

  邪見緣第十

  夫創入佛法。要須信心為首。譬如有人至於寶山。若無信手空無所獲。故經說。愚癡之人不識因果。妄起邪見謗無三寶四諦。無禍無福乃至無善無惡。亦無善惡業報。亦無今代後代眾生受生。如是之人。破善惡法。名斷善根。決定當墮阿鼻地獄也。

  如大品經雲。若人不信。謗大乘般若經。直墮阿鼻地獄。無量百千萬億歲中。受極苦痛。從一地獄至一地獄。若此劫盡。生於他方大地獄中。他方劫盡。復生此方大地獄中。如是展轉。遍十方界。他方劫盡。還生此間大地獄中。地獄罪畢生畜生中。亦遍十方界。畜生罪畢來生人中無佛法處。貧窮下賤諸根不具。常癡狂騃無所別知。雖非愚畜縱是聰人。妄生異執者。亦名邪見。故成實論雲。癡有差別。所以者何。非一切癡盡是不善。若癡增上轉成邪見。則名不善業道。是故從癡增長邪見。則成重罪。必墮阿鼻地獄。直就邪見自有輕重。輕者可轉。重不可轉。故菩薩地經雲。邪見有二種。一者可轉。二者不可轉。誹謗因果言無聖人。名不可轉。非因見因。非果見果。是名可轉。是故惡業名為邪見。善業者。名為正見。不謗四諦。迷聖道者。不知理道從自心生。唯常苦身以求解脫。如犬逐塊不知尋本。故大莊嚴論雲。譬如師子人打射時。而彼師子尋逐人來。譬如癡犬有人打擲。便逐瓦石不知尋本。言師子者。喻智慧人解求其本而滅煩惱。言癡犬者。即是外道。五熱炙身。不識心本(四面安火上有日炙身處其中以求道)但諸凡愚多迷真道。不知觀身心無我。但學苦行以為道者。即同外道妄行邪法。謬執乖真唯成惡法。故智度論雲。邪見罪重故雖持戒等。身口業好皆隨邪見。惡心不善。如佛自說譬喻。如種苦種。雖復四大所成皆作苦味。邪見之人。此亦如是。雖持戒精進皆成惡法。不如不執少行惠施。無執易化。有執難度。非直自壞亦損他人。故成實論雲。寧止不行。勿行邪道。身壞命終墮於惡趣。

  又正法念經。閻羅王說偈。責疏罪人雲。

  汝邪見愚癡  癡罥所縛人

  今墮此地獄  在於大苦海

  惡見燒福盡  人中最凡鄙

  汝畏地獄縛  此是汝舍宅

  若屬邪見者  彼人非黠慧

  一切地獄行  怨傢心所誑

  心是第一怨  此怨最為惡

  此怨能縛人  送引閻羅處

  爾時世尊而說偈雲。

  癡心彌泥魚  住於愛舍宅

  作業時喜笑  受苦時號哭

  又修行道地經偈雲。

  其口有愚癡  人心懷闇冥

  都不能念惡  亦無念善心

  [夢-夕+登]瞢常昏昏  萬事不能為

  如暴中炊煮  無所能成熟

  多習愚癡者  諸根不完具

  生於牛羊中  然後墮地獄

  月光童子經。亦名佛說申日經。雲時有長者。名曰申日。取外道六師計。欲請佛僧。令長者中門外鑿作五丈六尺深坑。以炭火過半。細鐵為椽土薄覆上。設眾飲食以毒著中。火坑不禁毒飯足害。以此圖之何憂不死。如教作之外道皆喜。於是申日便詣佛所。殷勤請佛及諸聖眾。是時世尊。愍其狂愚欲濟脫之。默然受請。申日內喜果如其計。須彌之毒火。劫燒千剎土。刀劍鋒刃中。不能動佛一毛之力。今以火坑毒飯。欲毀於佛。譬如蚊虻欲墜太山。蠅蠓之翅欲障日月。徒自毀壞。不如早悔。爾時長者罪蓋所覆。心不開解。世尊心念。今受長者申日之請。不與常同。廣現威神。震動十方。百千聖眾。兼諸龍神。空飛地行。不可算計。一時到傢為作利益。佛以神德。即變火坑。成七寶池八味具足。飲飯天甘食者充悅。六師惶怖各以逃竄。長者歸伏稽首於地嗚呼佛足。長跪自陳。今知覺悟從佛得度。諸來會者皆樂法音。得福獲度。不可稱計。

  又觀佛三昧經雲。爾時世尊告父王言。舍衛城中須達長者。有一老母。名毗低羅。謹勤傢業。長者敕使手執庫籥。出內取與一切委之。須達請佛及僧。供給所須。時病比丘多所求索。老母慳貪。嗔嫌佛法及與眾僧。而作是言。我長者愚癡迷惑。受沙門術。是諸乞士。多求無厭。何道之有。作是語已復發惡願。何時當得不聞佛名不聞僧名。如是惡聲。展轉遍舍衛城。末利夫人。聞此語已。而作是言。須達長者。如好蓮華人所樂見。雲何復有毒蛇護之。喚須達婦而語之言。汝傢老婢。惡口誹謗何不擯出。時須達婦。跪白夫人央掘魔等弊惡之人。佛尚能伏何況老婢。末利聞之。歡喜語言。我明請佛。汝遣婢來到明食時。長者遣婢。持滿瓶金助王供養。末利見來而作是言。此邪見人。佛若化度我必獲利。佛於爾時從正門入。難陀侍左。阿難侍右。羅睺羅佛後。老婢見佛。心驚毛豎。言此惡人隨我後至。即時退走從狗竇出。狗竇即閉。四門皆塞。唯正門開。婢即覆面以扇自障。佛在其前令扇如鏡。無所障礙。回頭東視東方有佛。南西北方亦皆如是。舉頭仰看。上方有佛。低頭伏地地化為佛。以手覆面。手十指頭皆化為佛。老婢閉目心眼即開。見虛空化佛滿十方界。當時城中。有二十五旃陀羅女。復有五十婆羅門女。及諸雜類。並及末利夫人。宮中合五百女。不信佛者。見佛如來足步虛空。為於老婢現無數身。皆破邪見。頭頂禮佛稱南無佛。稱已尋見化佛如林。即發菩提。老婢邪見仍未生信。由見佛故。除卻八十萬億劫中生死之罪。得見佛已。疾走歸傢。白長者言。我於今日遇大惡對。見於瞿曇在王宮門。作諸幻化。身如金山。目逾青蓮。放勝光明。作此語已入木籠中。以百張皮。覆木籠上。白[疊*毛]纏頭卻臥黑處。佛還隻桓。末利白佛。願化邪女。莫還精舍。佛告末利。此婢罪重於佛無緣。於羅睺羅有大因緣。佛既還已。遣羅睺羅詣須達傢。度彼老婢。羅睺羅變作轉輪聖王。時千二百五十比丘。化為千子。到須達傢。以彼老婢為玉女寶。爾時。聖王。即便以如意珠照曜女面。令女自見如玉女寶。倍大歡喜而作是言。諸沙門等高談大語。自言有道無一效驗。聖王出世。弘利處多。令我老弊如玉女寶。作是語己。五體投地禮於聖王。時典藏臣宣王十善。女聞十善。心大歡喜。聖王所說義無不善。為王作禮。悔過自責。心既調伏。時羅睺羅及諸比丘。還復本形。老婢見已即作是言。佛法清凈不舍眾生。如我弊惡猶尚化度。即受五戒。成須陀洹。將詣佛所。為佛作禮懺悔前罪。求佛出傢得阿羅漢。於虛空中作十八變。波斯匿王。末利夫人。具白佛言。此婢前世有何罪咎生為婢使。復有何福值佛得道。佛告王曰。過去久遠有佛出世。名一寶蓋燈王。入涅槃後於像法中有王。名曰。雜寶華光。子名快見。出傢學道。自恃王子常懷憍慢。和上為說甚深般若波羅蜜經大空大義。王子聞已。謬解邪說。師滅度後。即作是言。我大和上。空無智慧但贊空義。願我後生不樂見之。我阿阇梨智慧辯才。願於生生為善知識。作是語已。教諸徒眾。皆行邪見。雖持禁戒。由謗般若謬解邪說。命終之後墮阿鼻獄。八十億劫受苦無量。罪畢出獄。為貧賤人。五百身中聾癡無目。千二百身恒為人婢。佛告大王。時和上者。今我身是。阿阇梨者。今羅睺羅是。王子比丘者老婢是。徒眾弟子者。今邪見女等發菩提心者是。

  又薩遮尼乾子經雲。昔佛在世時。鬱阇延城。有嚴熾王。問薩遮尼乾子言。若有惡人。不信三寶。焚燒塔寺經書形像。惡言毀呰。言造作者無有福德。其供養者。虛損現在無益未來。或嫌塔寺及諸形像。妨是處所。破壞除滅。送置餘處。或破沙門房舍窟宅。或取佛物法物僧物。園林田宅象馬車乘。奴婢六畜衣服臥具。一切珍寶。或捉沙門策役驅使。責其發調罷令還俗。或時輕心種種戲弄。或時毀呰罵詈誹謗。或以杖木自手鞭打。或以種種傷害其身。如是惡人。攝在何等眾生分中。答言。大王。攝在惡逆眾生分中。大王應當上品治罪。所以然者。以作根本極重罪故。有五種罪名為根本。何等為五。一破壞塔寺焚燒經像。取三寶物。自作教人。見作助喜。是名第一根本重罪。二謗三乘法。毀呰留難隱蔽覆藏。是名第二根本重罪。三若有沙門。信心出傢。剃除須發身被袈裟。或有持戒或不持戒。系閉牢獄枷鎖打縛。策役驅使責諸發調。或脫袈裟逼令還俗。或斷其命。是名第三根本重罪。四於五逆中若作一逆。是名第四根本重罪。五謗無一切善惡業報。長夜常行十不善業。不畏後世。自作教人堅住不舍。是名第五根本重罪。若犯如是根本重罪。而不自悔。決定燒滅一切善根。趣大地獄。受無間苦。永無出期。若國內有如是惡人。毀滅三寶。一切羅漢。諸佛聖人。出國而去。諸天悲泣善神不護。各自相殺四方賊起。龍王隱伏水旱不調。風雨失時。五谷不熟。人民饑餓遞相食啖。白骨滿野。多饒瘦病死亡無數。人民不知自思是過。反怨諸天及善神祇。

  又觀佛三昧經雲。有七種重罪。一一罪能令眾生墮阿鼻地獄。經八萬四千大劫。一不信因果。二毀無十方佛。三斷學般若。四犯四重虛食信施。五用僧祇物。六逼掠凈行比丘尼。七六親所行不凈行。

  又小五濁經雲。五逆罪人。別有五逆罪。第一慢二親而事鬼神。第二嫉妒國君。第三後生輕薄。第四賤其身命而貴其財。第五去福就禍。

  又中阿含經雲。佛告比丘。若凡愚人。作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命終之後。生於惡趣泥犁之中。受極苦痛一向無樂。如有人犯盜。付王治其盜罪。王即遣人。於晨朝時。以一百戟而以刺之。彼命故存。至於日中。王復敕以二百戟刺。彼命故存。至於晡時。王復敕以三百戟刺。彼人身分皆悉破盡。其命故存。佛告比丘。於意雲何。此人被戟為苦不耶。比丘答佛。一戟刺時猶尚苦痛。況三百戟。佛即以手取小沙石如豆等許。告諸比丘。我手中石。比雪山石。何者為多。比丘答佛。雪山石多。不可為喻。佛告比丘。三百戟苦。比泥梨苦如小沙石。泥犁之苦如雪山石。百千萬倍不可為喻。泥犁中苦其事雲何。若有眾生墮泥犁中。獄卒以斧燒令極然。斫身八楞。及以四方。經百千歲極令苦痛。而不命終。要令惡盡。復坐鐵床。以鐵鉗口吞熱鐵丸。經百千歲。復坐鐵床。洋銅灌口。經百千歲。復臥鐵地。以熱鐵釘釘其身首。經百千歲。復出其舌使舐鐵地。以釘釘之如張牛皮。經百千歲。復挽項筋縛著車上。經百千歲。復燒鐵地令在上行。經百千歲。復燒火山令下足著上。血肉即消。舉足還生。經百千歲。復鑊煮之。經百千歲極令苦痛。而不命終。要令罪盡乃得出耳。是為泥犁地獄中苦。地獄罪畢。生於種種畜生之中。常處暗冥共相啖食。受苦無量不可具說。畜生罪畢或生人中。若從畜生為人甚難。猶如盲龜遇浮木孔。設生人中貧窮下賤。為他役使形貌醜陋。或根殘缺或復短命。若作惡業身死還生。在泥犁中輪轉無窮。不可具說。佛告比丘。凡夫愚人。作身口意三惡行者。獲罪如是。佛告比丘。若智慧人。作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命終生於善處天上一向受樂。如轉輪王與七寶俱人間四妙。佛告比丘。於意雲何。此為樂不。比丘答佛。一寶一妙。猶為極樂。何況七寶四妙居也。佛還以手取小沙石如豆等許。告諸比丘。我手中石比雪山石。何者為多。比丘答佛。雪山石多不可為喻。佛告比丘。轉輪王樂。比天上樂如小沙石。天上之樂如雪山石。百千萬倍不可為喻。天上之樂其事雲何。若生天上。所受六塵無不隨意。受極快樂不可具說。若從天上來生人間。生帝王傢或生大姓。大富大貴饒財多寶。名稱遠聞。端正殊妙眾人所愛。佛告比丘。若智慧人。作身口意三善行者。獲福如是。佛告比丘。此是世間有漏之樂。若修善根回向菩提。於生死中所受果報。乃至涅槃終無有盡。

  正報頌曰。

  六賊奸邪偽  七識亂乖真

  謗毀玄正理  妄語復貪嗔

  惡業縱橫作  忠言不喜聞

  一入無間獄  萬苦競纏身

  習報頌曰。

  邪見習癡業  阿鼻受楚毒

  劫盡人中生  復與邪相續

  邪正既相違  自然成諂曲

  此心若不改  連環未絕獄

  諸經要集卷第十五

  諸經要集卷第十六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詐偽部第二十四(此有六緣)

  墮慢部第二十五  ·述意緣

  ·詐親緣

  ·詐毒緣

  ·詐貴緣

  ·詐怖緣

  ·詐畜緣

  述意緣第一

  夫至道無隔。貴在忠言。故出其言善。則千裡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咫尺如聾。但教流末代。人法訛替。或憑真以構偽。或飾虛以詐真。良由人懷邪正故。法有真假。名利既侵則我人逾盛。現親尚無附之。況元來疏薄。故難交友。故經曰。直心是道場。不虛假故也。

  詐親緣第二

  如雜寶藏經雲。一切奸滑諂偽詐惑。外狀似直內懷奸私。是故智者應察真偽。如往昔有婆羅門。其年既老。耽娶少婦。婦嫌夫老傍淫不已。勸夫設會請諸少壯婆羅門等。夫疑有邪不肯延致。前婦之子墮於火中。爾時少婦眼看不捉。婆羅門言。兒今墮火何故不捉。婦即答言。我自少來。唯近己夫不近餘男。雲何令我捉此男子。老夫聞已。謂如其言。便設大會。集婆羅門。爾時少婦便共交通。老夫見已心懷忿恨。即取寶物棄婦而去。於其路中見一婆羅門。便共為伴。至暮共宿明旦前行。語老婆羅門言。於昨宿處。有一草葉著我衣裳。我自少來無侵世物。欲還草葉歸彼主人。爾且停住待我往還。老婆羅門。深信其言倍生愛敬。許當住待。詐捉草葉入溝偃臥。良久乃還。雲葉歸瞭老婆羅門。因便利故。即以寶物而用寄之。此人尋後齎寶便走。老婆羅門。見偷己物惋彼不已。小復前行憩一樹下。見一鸛雀口中銜草。語諸鳥言。我等共相憐愍。集會一處而共住止。爾時諸鳥皆信其言而來聚集。時此鸛雀。趣鳥飛後。就他巢啄卵而食。諸鳥將至更復銜草。諸鳥知諂悉舍而去。於此樹下更經少時。見一外道出傢之人。身被納衣安行徐步。口雲去去眾生。老婆羅門而問之言。何以並行口唱去去。外道答言。我出傢人。憐愍一切。畏傷蟲蟻。是故爾耳。時婆羅門。見其此語深生篤信。尋至其傢於其暮宿。但聞歌舞之聲。便出看之。乃見出傢外道住室。有一地孔。內出婦女。與共交歡。彈琴舞戲。老婆羅門。見已思惟。天下萬物無一可信。故說偈言。

  不捉他男子  以草還主人

  鸛雀詐銜草  外道畏蟲傷

  口言唱去去  如是詐諂偽

  都無可信者  來苦實難當

  故涅槃經雲。佛言。如我昔日所說偈言。

  一切江河  必有回曲  一切叢林

  必名樹木  一切女人  必有諂曲

  一切自在  必受安樂

  詐毒緣第三

  如雜寶藏經雲。時提婆達多。作種種因緣。欲得殺佛。然不能得。時南天竺國。有婆羅門來。善知咒術和合毒藥。提婆即合毒藥以散佛上。風吹此藥反墮己頭上。即便悶絕躄地欲死。醫不能治。阿難白佛言。世尊。提婆達多。被毒欲死。佛憐愍故。為說實語。我從菩薩成佛已來。於提婆達多。常生慈悲無有惡心者。毒當自滅。作是語已。毒即消滅。諸比丘言。希有世尊。提婆達多。恒起惡心於如來。如來雲何。猶故活之。佛言。非但今日惡心向我。過去亦爾。即問佛言。惡心於佛其事雲何。佛言。過去之世。迦屍國中。有波羅柰城。有二輔相。一名斯那。二名惡意斯那常順法行。惡意恒作惡行。好為讒構。而語王言。斯那欲作惡逆。王即收閉。諸天善神。於虛空中出聲而言。如此賢人實無過罪。雲何拘縛。第二惡意。劫王庫藏反著斯那。王亦不信。王言捉此惡意。付與斯那。仰使斷之。斯那即教惡意。向王懺悔。惡意自知有罪。便走向毗提醯王所。作一寶篋盛二惡蛇。見毒具足。令毗提醯王遣使。送與彼國王。並及斯那。二人共看。莫示餘人。王見寶篋極以嚴飾。心大歡喜。即喚斯那欲共發看。斯那答言。遠來之物不得自看。遠來果食不得即食。何以故。彼有惡人。或能以惡來見中傷。王言。我必欲看。殷勤三諫王不用語。復白王言。不用臣語王自看之。臣不能看。王即發看。兩眼盲冥不見於物。斯那憂苦愁悴欲死。遣人四出。遍歷諸國遠覓良藥。既得好藥。以治王眼平復如故。爾時王者舍利弗是。爾時斯那者我身是。爾時惡意者提婆達多是也。

  詐貴緣第四

  如僧祇律雲。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城名波羅柰。國名伽屍。時有弗盧醯大學婆羅門。為國王師。常教學五百弟子。時婆羅門傢生一奴。名迦羅呵。常使供給諸童子等。是奴利根。聞說法言盡能憶持。此奴一時。共諸童子小有嫌恨。便走他國。詐自稱言。我是弗盧醯婆羅門子。字耶若達多。語此國師言。我是波羅柰國王師弗盧醯子。故來至此。欲從大師學婆羅門。法師答言。可爾。是奴聰明。本已曾聞今復重聞。聞悉能持。其師大喜。即令教授五百門徒。汝代我教。我當往來王傢。是師無有男兒唯有一女。即告之曰。耶若達。當用我語。汝莫還國。我今以女妻汝。答言。從教。共作生活傢漸豐樂。耶若達多。為人難可。婦為作食。恒嗔生熟不能適口。婦常念言。脫有行人從波羅奈國來者。當從彼受飲食法用。然後供養夫主。彼弗盧醯婆羅門。具聞是事便作是念。我奴迦羅呵逃在他國。當往捉來或可得直。便詣彼國。時奴與諸門徒詣園遊戲。在於中路遙見本主。即便驚怖。密語門徒。汝等還去各自誦習。門徒去已。便到主前。頭面禮足白其主言。我來此國。稱道大傢是我之父。便投此國師大學經典。與女為婦。願尊今日勿彰我事。當與奴直奉上大傢。主婆羅門。善解世事。即答言。汝實我兒。但早發遣。奴即將至婦傢。告傢中言。我所親來。其婦歡喜。為辦種種飲食。奉食訖已。伺小空閑。密禮婆羅門足。而問之曰。我奉事夫。飲食供養常不可意。願尊指授。本在傢時何所食啖。當如先法為作飲食。客婆羅門便即嗔恚。而作是念。如是如是困苦他女。汝但速發遣。我臨去時。教汝一偈使夫無言。女聞歡喜。辭出而退。即語夫言。尊婆羅門。故從遠來宜早發遣。夫即念言。如婦所說。宜應早遣莫令久住。恐言漏失損我不少。便大與財物。教婦作食自行供之。夫為曹主求伴不在。婦奉食訖。禮足辭別請求先偈。即教偈言。

  無親遊他方  欺誑天下人

  粗食是常食  細食復何嫌

  今與汝此偈。若彼嗔恚。嫌食惡時。便在其邊。背面微誦令其得聞。作是教已便還本國。是奴送主去已。每至食時。還復嗔恚。婦於夫邊試誦其偈。夫聞是偈心即不喜。便作是念。咄是老物發我臭穢。從是已後。常作軟語求婦不嗔。恐婦向人說其陰私。佛告諸比丘。時本主弗盧醯婆羅門者。即我身是。時奴迦羅呵者。今闡陀比丘是。彼於爾時。已曾恃我凌他。今復如是。恃我勢力凌易他人也。

  詐怖緣第五

  如智度論雲。一切諸法皆是虛誑。眾生愚癡不識親疏。嗔罵加害乃至奪命。起此重罪。故墮三塗受無量苦。譬如山中有一佛圖。彼中有一別房。房中有鬼。來恐惱道人。是諸道人皆舍房去。有一客僧來。維那處分令住此空房。而語之言。此房中有鬼神喜惱人。能住中者住。客僧自以持戒力多聞故。言小鬼何所能為。我能伏之。即入房住。暮更有一僧來求此住處。維那亦令在此房住。亦語有鬼惱人。其人亦言。小鬼何所能為。我當伏之。先入者閉戶端坐待鬼。後來者夜闇打門求入。先入者謂為是鬼。不為開戶。後來者極力打門。在內道人以力拒之。外者得勝排門得入。內者打之外者亦打。至旦相見。乃是故舊同學。識已各相愧謝。眾人雲集笑而怪之。眾生亦如是。五陰皆虛。無我無人。取相鬥諍橫加毒害。若披解在地。但有骨肉。無人無我。是故菩薩語眾生言。汝等莫於根本空中鬥諍。人身尚不可得。何況值佛。

  詐畜緣第六

  如舊雜譬喻經雲。昔有婦人。富有金銀。與男子交通。盡取金銀衣物。相逐俱去。到一急水河邊。男子語言。汝持財物來。我先度之當還迎汝。男子度已。便走不還。婦人獨住水邊憂苦。無人可救。唯見一野狐。捕得一雁。復見河魚。舍雁取魚。魚既不得。復失本雁。婦語狐曰。汝何太癡。貪捕其兩不得其一。狐言。我癡尚可。汝癡劇我也。又僧祇律雲。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非時連雨七日不止。諸放牧者七日不出。時有餓狼。饑行求食。遍歷七村都無所得。便自克責。我何薄相。經歷七村都無所得。不如守齋住還山林。自於窟穴咒願言。使一切眾生皆得安隱。然後攝身安坐閉目。帝釋至齋日月。乘伊羅白龍象觀察世間持戒破戒。到彼山窟。見狼閉目思惟。便作是念咄哉狼獸甚為奇特。人尚無此心。況此狼獸而能如是。便欲試之知其虛實。帝釋即變身化為一羊。在窟前住。高聲命群。狼時見羊便作是念。奇哉齋福。報應忽至。我遊七村求食不獲。今暫守齋。肴膳自來廚供已致。但當食已然後守齋。即便出穴往趣羊所。羊見狼來便驚[馬*奔]走。狼便尋逐羊去不住。追之既遠。羊化為狗。方口耽耳。反來逐狼。急聲喚之。狼見狗來。驚怖還走。狗急追之劣乃得免。還至窟中。便作是念。我欲食彼返欲啖我。爾時帝釋。便於狼前。作跛腳羊。鳴喚而住。狼作是念。前者是狗。我饑悶眼華。謂為是羊。今所見者此真是羊。復更諦觀。看耳角尾真實是羊。便出往趣。羊復驚走。奔逐垂得復化作狗。返還逐狼亦復如前。我欲食彼返欲見啖。時天帝釋。即於狼前。化為羔子鳴群喚母。狼便嗔言。汝作肉段我尚不出。況為羔子而欲見欺。還更守齋靜心思惟。時天帝釋。知狼心念還齋。猶作羊羔於狼前住。狼便說偈言。

  若真實為羊  猶故不能出

  況復作虛妄  如前恐怖我

  見我還齋已  汝復來見試

  假使為肉段  猶尚不可信

  況作羊羔子  而詐喚咩咩

  於是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出傢人  持戒心輕漂

  不能舍利養  猶如狼守齋

  又五分律雲。佛告諸比丘。乃往古昔。有一摩納。在山窟中誦剎利書。有一野狐住其左右。專聽誦書心有所解。作是念言。我解此書語。足堪作諸獸中王。作是念已。便起遊行。逢羸瘦野狐。便欲殺之。彼言。何故殺我。答言。我是獸王。汝不伏我是以相殺。彼言。願莫殺我。我當隨從。於是二狐便共遊行。復逢一狐。又欲殺之。問答如上。亦言隨從。如是展轉伏一切狐。便以群狐伏一切象。復以眾象伏一切虎。復以眾虎伏一切師子。遂權得為王。既作王已。復作是念。我今為獸中王不應以獸為婦。便乘白象。率諸群獸不可稱數。圍迦夷城數千匝。王遣使問。汝諸群獸。何故如是。野狐答言。我是獸王。應娶汝女。與我者善。若不與我當滅汝國。還白如此。王集群臣共議唯除一臣。皆雲應與。所以者何。國之所恃。唯賴象馬。我有象馬。彼有師子。象馬聞氣惶怖伏地。戰必不如為獸所滅。何惜一女而喪一國。時一大臣聰睿遠略。而白王言。臣觀古今。未曾聞見人王之女與下賤獸。臣雖闇昧。要殺此狐。使諸群獸各各散走。王即問言。計將焉出。大臣答言。王但克期戰日。先當從彼求索一願。願令師子先戰後吼。彼謂吾畏。必令師子先吼後戰。王至戰日。當敕城內人畜皆令塞耳。王用其語。還使克期並求上願。至於戰日復遣信求。然後出軍。軍鋒欲交。野狐果令師子先吼。野狐聞之心破七分。便於象上墜落於地。於是群獸一時散走。佛以是事。而說偈言。

  野狐憍慢盛  欲求其眷屬

  行到迦夷城  自稱是獸王

  人憍亦如是  規統於徒眾

  在摩竭之國  法主以自號

  爾時迦夷王者我身是。聰睿大臣者舍利弗是。野狐王者調達是。告諸比丘。調達往昔詐得眷屬。今亦如是。故佛說偈雲。

  善人共會易  惡人善會難

  惡人共會易  善人共會難

  又佛本行經雲。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昔。有一河名波利耶多(隋言彼節)時彼河岸有一人。是結華鬘師。其人有園在彼河側。而彼河內。時有一龜。從水而出。至華園中求食而行。處處經歷。蹋壞其華。時彼園主。見龜壞華。園主即。捉置於一筐篋中。將欲殺食。彼龜作念。雲何得脫此難。作何方便誑此園主。即向園主。而說偈言。

  我從水出身有泥  汝且置華洗我體

  我身既有泥不凈  恐畏污汝篋及華

  時彼園主。作如是念。善哉此龜。善言教我。今不得不取其言。我洗其身。勿令泥污我之華篋。作是念已。即手執龜。將向水所欲洗龜身。是時彼人。即提龜出置於石上。抄水欲洗。是時彼龜。出大筋力忽投沒水。時華鬘師。見龜沒水作如是言。奇哉是龜。乃能如是誑逗於我。我今還可誘誑是龜使令出水。時華鬘師。即向彼龜。而說偈言。

  賢龜諦聽我作意  汝今新舊甚眾多

  我作華鬘系汝咽  恣汝歸傢作喜樂

  爾時彼龜。作如是念。此華鬘師妄語誑我。彼母患著床。其婦采華造鬘。欲賣以用活。命今作是言。定是誑我欲食我。故誘我出耳。是時彼龜。向華鬘師。而說偈言。

  汝傢造酒欲會親  廣作種種諸味食

  汝至傢內作是說  龜肉煮已脂糝頭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諸比丘。欲知彼時入水龜者。我身是也。華鬘師者。魔波旬是。其於爾時。欲誑惑於我。而不能著。今復欲誑。何由可得。又佛告諸比丘言。我念往昔於大海中。有一大虯。其虯有婦身正懷妊。忽然思欲獼猴心食。以是因緣。其身羸瘦痿黃。宛轉戰剽不安。時彼特虯。見婦身體。如是羸瘦無有顏色。見已問言。賢善仁者。汝何所患。欲思何食。我不聞汝從我索食。何故如是。時其[牛*孛]虯默然不報。其夫復問。汝今何故不向我道。婦報夫言。汝若能與我。隨心所願。我當說之。若不能者。我何假說。夫復答言。汝但說看若可得理。我當方便會覓令得。婦即語言。我今意思獼猴心食。汝能得不。夫即報言。汝所須者。此事甚難。所以者何。我居大海。猴在山樹。何由可得。婦言奈何。若不得是物此胎必墮。我身不久恐取命終。是時其夫。復語婦言。賢善仁者。汝且容忍。我今求去。若成此事。深不可言。則我與汝。並皆慶快。爾時彼虯。即從海出至於岸上。去岸不遠。有一大樹。名優曇婆羅(隋言水願)時彼樹上有一大獼猴。在於樹頭取果子食。是時彼虯。既見獼猴在樹上坐食於樹子。見已漸到於樹下。到已即便共相慰喻。以美語言。問訊獼猴。善哉善哉。婆私師吒。在此樹上作於何事。不甚辛勤受苦惱耶。求食易得無疲倦不。獼猴報言。如是仁者。我今不大受於苦惱。虯復重更語獼猴言。汝在此處。何所食啖。獼猴報言。我在優曇婆羅樹上食啖其子。是時虯復語獼猴言。我今見汝。甚大歡喜。遍滿身體。不能自勝。我欲將汝作於善友。共相愛敬汝取我語。何須住此。又復此樹子少無多。雲何乃能此處願樂。汝可下來隨逐於我。我當將汝渡海。彼岸別有大林。種種諸樹華果豐饒。獼猴問言。我雲何得至彼處。海水深廣。甚難越。渡雲何堪渡。是時彼虯。報獼猴言。我背負汝。將渡彼岸。汝今但當從樹下來騎我背上。爾時獼猴心無定故。狹劣愚癡。心生歡喜。從樹而下。上虯背上欲隨虯去。其虯內心生如是念。善哉善哉。我願已成。即欲相將至自居處。及獼猴俱沒於水。猴問虯言。善友何故忽沒於水。虯即報言。我婦懷妊。彼如是思。欲食汝心。以是因緣我將汝來。爾時獼猴。作如是念。嗚呼我今甚不吉利。自取磨滅。作何方便。而得免此急速厄難不失身命。復如是念。我須誑虯。作是念已。而語虯言。仁者善友。我心留在優曇婆羅樹上。寄著不持將行。仁於當時。雲何不依實語。我知爾須我心。我於當時即將相隨。善友還回放我。取心得已還來。爾時彼虯。聞獼猴語已。二俱還出。獼猴見虯欲出水岸。是時獼猴。努力奮迅。捷疾跳躑。出大筋力。從虯背上跳下。上彼優曇大樹之上。其虯在下。少時停待。見猴淹遲不下。而語之言。親密善友。汝速下來。共汝相隨至於我傢。獼猴默然不肯下樹。虯見獼猴經久不下。而說偈言。

  善友獼猴得心已  願從樹上速下來

  我當送汝至彼林  多饒種種諸果處

  爾時獼猴作是思惟。此虯無智。即說偈言。

  汝虯計校雖能寬  而心智慮甚狹劣

  汝但審諦自思忖  一切眾類誰無心

  彼林雖復子豐饒  及諸庵羅等妙果

  我今意實不在彼  寧自食此優曇婆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當知彼時大獼猴者。我身是也。彼虯者。魔波旬是。彼時猶尚誑惑於我。而不能得。今復欲將世間五欲之事。而來誘我。豈能動我此之坐處。

  又雜寶藏經雲。昔有烏梟共相怨憎。烏待晝日。知梟無見。踏殺群梟散食其肉。梟便於夜。知烏眼闇。復啄群烏。開啄其腹亦復散食。畏晝畏夜無有竟已。有一智烏語眾烏言。已為怨憎不可求解。終相誅滅勢不兩全。宜作方便。彌覆諸梟。然後我等可得歡樂。若其不爾終為所敗。眾烏答言。當作何方得滅仇賊。智烏答言。爾等眾烏。拔我毛羽啄破我頭。我當設計要令彌覆。即如其言。燋悴形容。向梟穴外而自悲鳴。聞其聲已便言。今爾何故破傷來至我所。烏語梟言。眾烏仇我。不得生活。故來相投以避怨惡。時梟憐愍。遂便養給。恒與殘肉。日月轉久毛羽平復。烏作微計。銜幹樹枝並諸草木。著梟穴中。似如報恩。梟語烏言。何用是為。烏即答言。孔穴之中。純是冷石。用此草木。以禦風寒。梟以為爾默然不答。而烏於是即求守穴孔。詐給使令用報恩養。時會暴雪。寒風猛盛。眾梟率爾來集孔中。烏得其便尋生歡喜。銜牧人火用燒梟孔。眾梟一時於孔焚滅。爾時諸天。說偈言曰。

  諸有宿嫌處  不應生體信

  如烏詐托善  焚滅兔梟身

  又六度集經雲。昔者菩薩。為孔雀王。從妻五百。棄其舊匹。欲娶青雀為妻。其青雀唯食甘露好果。孔雀為妻日行取之。其國王夫人有疾。夢睹孔雀。雲其肉可為藥。寤已啟聞。王令獵士疾行索之。夫人曰。有能得之者。娉以季女。賜金千斤。國諸獵士。分佈行索。睹孔雀王。從一青雀。在常食處。即以蜜麨。每處塗樹。孔雀輒取。以供其妻。射師以蜜麨塗身。踞坐而候。孔雀取麨。人應獲之焉。孔雀曰。子之勤身。必為利也。吾示子金山。可為無盡之寶。子原吾命矣。臘者又曰。大王賜吾千斤金。妻以季女。豈信汝言乎。克以送獻汝矣。孔雀曰。大王懷仁潤無不周。願納微言。乞得少水吾以慈咒。服之疾療矣。若其無效受罪不晚。王順其意。夫人服之。眾疾皆療華色煒曄宮人皆然。舉國嘆王弘慈活孔雀之命。獲延一國之壽。孔雀曰。願得投身於彼大湖。並咒其水。率土黎民眾疾可療。若有疑望。願以杖捶吾足。王曰許可。孔雀如之。國人飲水。並皆得力。聾聽盲視。啞語癖申。眾疾皆然。夫人疾除。國人並得無病兼無害。孔雀之心。孔雀具知。向王陳曰。受王生潤之恩。吾報濟一國之命。報畢乞退。王曰。可爾。雀即翔飛升樹重曰。天下有三癡。王曰。何謂三耶。一者吾癡。二者獵士癡。三者大王癡。王曰。願釋之也。雀曰。諸佛重戒以色為火。燒身危命。貪色之由也。吾舍五百供養之妻。而貪青雀。索食供之有如仆使。為狂網所得。殆危身命。斯吾癡也。獵者之癡。吾至誠之言。舍一山之金。棄無窮之寶。信夫人邪偽之欺。望季女之妻。睹世狂愚皆斯類矣。損佛真誠之戒。信鬼魅之欺。酒藥淫亂。或受破門之禍。或死入太山其苦無數。思還為人。猶無羽之鳥欲飛升天。豈不難哉。淫婦之妖蠱喻彼魑魅。靡不由之亡國危身。而愚夫尊之萬言無一誠也。而射師信之。斯謂獵者愚矣。王得天醫除一國疾。諸毒都滅顏如盛華。巨細欣賴。而王放之。斯謂王愚矣。佛告舍利弗。孔雀王者。自是之後周旋八方。輒以神藥。慈心佈施愈眾生病。孔雀王者。吾身也。國王者。舍利弗是。獵師者。調達是也。夫人者。調達婦是。菩薩慈慧度無極。行佈施如是。

  又雜寶藏經雲。佛言乃往過去時。有蓮華池。多有水鳥在中而住。時有鸛雀。在於池中。徐步舉腳。諸鳥皆言。此鳥善行威儀徐序。不惱水性。時有白鵝。而說偈言。

  舉腳而徐步  音聲極柔軟

  欺誑於世間  誰不知諂詐

  鸛雀語言。何為作此語。來共作親善。白鵝答言。我知汝諂詐。終不親善。汝欲知爾時鵝王者。即我身是也。爾時鸛雀者。今提婆達多是也。

  又雜寶藏經雲。佛言。於過去世。雪山之側。有山雞王。多將雞眾而隨從之。雞冠極赤身體甚白。語諸雞言。汝等遠離城邑聚落。莫與人民之所啖食。我等。多諸怨嫉好自慎護。時聚落中。有一貓子。聞彼有雞。便往趣之在於樹下。徐行低視而語雞言。我為汝婦。汝為我夫。而汝身形端正。可愛。頭上冠赤身體俱白。我相承事。安隱快樂。雞即說偈言。

  貓子黃眼愚小物  觸事懷害欲啖食

  不見有畜如此婦  而得壽命安隱者

  爾時雞者。我身是也。昔時貓者。提婆達多是也。昔於過去。欲誘誑我。今日亦復欲誘誑我。索我徒眾。

  頌曰。

  奸情詐癡  令信匪疑  偽現依附

  妄納相依  外親內損  夙夜侵移

  久共同住  方覺漸衰

  墮慢部第二十五(此有三緣)

  ·述意緣

  ·引證緣

  ·立志緣

  述意緣第一

  夫人所以不得道者。由於心神昏墮。心神所以昏墮。由於外物擾之者多。其事略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脂肥濃。榮名雖日用。於心要無晷刻之累。妖妍靡曼。方之已深。甘脂肥濃。為累甚切。萬事雲雲。皆三者之支葉耳。聖人知不斷此三事故。求道無從可得。如水火擁之聚之。則其用彌全。決之散之。則其勞彌薄。故論雲。質微則勢重。質重則勢微。是以思之測之。寔由勤功。而悟道。墮之慢之。良因貪聲色。而障聖。所以釋氏。震法鼓於鹿苑。夫子揚德音於鄹魯。尚耳目所不聞。豈心識之能契也。

  引證緣第二

  如薩婆多論雲。波羅提木叉之戒。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餘四不得。如天道。以著樂深重不能得戒。如昔一時大目連。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以問耆婆。正值諸天入歡喜園。爾時目連。在於路側立待。一切諸天。無顧看者。唯耆婆後至。顧見目連。向舉一手乘車直過。目連自念。此本人間是我弟子。今受天福。以著天樂都失本心。即以神力制車令住。耆婆下車。禮目連足。目連種種因緣呵責。耆婆答目連曰。以我人中為大德弟子。是故舉手問訊。頗見諸天。有爾者不。爾時目連。勸誡釋提桓因。佛世難值。何不數數相近。咨受正法。帝釋欲解目連意。故遣使敕一天子令來。返覆三喚猶故不來。後不應已而來。帝白目連曰。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伎樂。以自娛樂。以染欲情深。雖復命重不能自割。故不肯來。況作天王。種種宮觀無數天女。須食自然百味。百千伎樂以自娛樂。視東忘西。雖知佛世難遇正法難聞。而以染樂纏縛。不得自在。知復如何三塗苦難。無緣得戒。人中唯三天下得戒。北鬱單越。無有佛法。不得戒。以福報障並愚癡故。不受聖法。

  又善見律雲。時有六郡比丘。自身在下。請法人在高。而為說法。以慢法故。佛呵責之。佛語比丘。往昔波羅柰國。有一居士。名曰車波加。其婦懷妊思庵羅果。語其婿言。我思庵羅果君為我覓。其夫答言。此非果時我雲何得。婦語夫言。君若不得我必當死。夫聞婦語。心自念言。唯王園中有非時果。我當往偷。作是念已。即夜入王園。取果未得明相已出。不得出園。於是樹上藏住。時王與婆羅門入園。欲食庵婆羅果。婆羅門在下。王在高座。婆羅門為王說法。偷果人。樹上自念言。我偷果事應合死。因王聽婆羅門說法故。我今得脫。我今無法。王亦無法。婆羅門亦無法。何以故。我為婦故而偷王果。王由憍慢故師在下座。自在高座而聽說法。婆羅門為貪利養故。自在下座為王說法。我今三人。相與無法。我今得脫。即便下樹往至王前。而說偈言。

  二人不知法  二人不見法

  教者不依法  聽者不解法

  為是飲食故  我言是無法

  為以名利故  毀碎汝傢法

  王聞此偈。恕偷果人罪。我為凡時尚見非法。況今成佛。汝諸弟子為下人說法。時偷果人者。我是也。又智度論雲。如迦葉佛時。有兄弟二人。出傢求道。一人持戒誦經坐禪。一人廣求檀越修諸福業。至釋迦佛出世。一人生長者傢。一人作大白象。力能破賊。長者子。出傢學道。得六神通阿羅漢而以薄福乞食難得。他日持缽。入城乞食。遍不能得。到白象廄。見王供象種種豐足。語此象言。我之與汝俱有罪過。象即感信。三日不食。守象人怖。求覓道人。見而問言。汝作何術。令王白象病不能食耶。答曰。此象是我先身時弟。共於迦葉佛時。出傢學道。我但持戒誦經坐禪。不行佈施。弟但廣求檀越作諸佈施。不持戒。不學問。以其不持戒誦經坐禪故。今作此象。大修佈施故。飲食備具種種豐足。我但行道不修佈施故。今雖得道果。乞食不能得。以是事故。因緣不同。雖值佛世猶故饑渴。

  又百喻經雲。昔外國節慶之日。一切婦女。盡持優缽羅華以為鬘飾。有一貧人。其婦語言。爾若能得優缽羅華來與我。為爾作妻。若不能得我舍爾去。其夫先來。常善能作鴛鴦之鳴。即入王池作鴛鴦鳴。偷優缽羅華。時守池者。而作是問。池中者誰。而此貧人失口。答言我是鴛鴦。守者捉得將詣王所。而於中道。復更和聲。作鴛鴦鳴。守池者言。爾先不作今作何益。世間愚人亦復如是。終身殘害作眾惡業。不習心行。使令調善。臨命終時。方言今我欲得修善。獄卒將去付閻羅王。雖欲修善亦無所及。如彼愚人。欲到王所作鴛鴦鳴。

  又百喻經雲。昔有大富長者。左右之人。欲取其意皆盡恭敬。長者唾時。左右侍人。以腳蹋卻。有一愚者。不及得蹋。而作是言。若唾地者諸人蹋卻。欲唾之時我當先蹋。於是長者。正欲欬唾。時此愚人。即便舉腳蹋長者口。破唇折齒。長者語言。汝何以故蹋我唇口。愚人具答所由。故唾欲出。舉腳先蹋望得汝意。凡物須時。時未及到強設功力。反得苦惱。以是之故。世人當知。時與非時。

  立志緣第三

  如雜譬喻經雲。昔有人名薩薄。聞於外國更有異寶。欲往治生。而二國中間有羅剎難。不可得過。薩薄遊行。見市西門。有一道人空床上坐。雲賣五戒。薩薄問言。五戒雲何。答曰無形。直口授心持後得生天。現世能卻羅剎鬼難。薩薄欲買。問索幾錢。答金錢一千。即就受竟。語言。卿向外國到界畔上。羅剎若來。卿但語言。我是釋迦五戒弟子。薩薄少時到二國中間。見有羅剎。身長一丈三尺。頭似黃蓑。眼如赤丁。舉體鱗甲。更互開口如魚鼓鰓。仰接飛燕。蹈地沒膝。口熱血流。群眾數千。直捉薩薄。語言。我是釋迦五戒弟子。羅剎聞此永不肯放。薩薄聊以兩卷叉之。拳入鱗甲。拔不得出。又以腳蹋頭沖拔復不出。五體沒鱗甲中。唯背得動。羅剎以偈。語言。

  汝身及手足  一切悉被羈

  但當去就死  跳踉復何為

  薩薄志意猶固。以偈語羅剎曰。

  我身及手足  一時雖被系

  攝心如金石  終不為汝躄

  羅剎又語薩薄曰。

  吾是鬼中王  為人多力旅

  從來食汝輩  不可得稱數

  但當去就死  何為自寬語

  薩薄更欲罵怒。自念此身輪回三界未曾乞人我今當以乞此羅剎作一頓飽食即說偈曰。

  我此腥臊身  久欲相去離

  羅剎得我便  悉持以佈施

  志求摩訶乘  果成一切智

  羅剎聰明解薩薄語。便生愧心。放薩薄去。長跪合掌。向其謝曰。

  君是度人師  三界之希有

  志求摩訶乘  成佛當不久

  是故自歸命  頭面禮稽首

  羅剎悔過竟。送薩薄至外國。大得珍寶。又送還傢。大修功德遂成道跡。故知戒力不可思議。勸諸行者。堅持禁戒。還如此人。立志勇猛。

  又智度論雲。有大力毒龍。以眼視人弱者即死。以氣噓人強者亦死。時龍受一日戒。出傢入林樹間。思惟坐久。疲懈而睡。龍法眠時形狀如蛇。七寶雜色。獵者見之。驚喜言曰。以此希有難得之皮。獻上國王以為船飾。不亦宜乎。便以杖案其頭刀剝其皮。龍自念言。我力能傾國土。此一小物。豈能困我。我今以持戒故不計此身。當從佛語。自忍閉目不視閉氣不喘。憐愍此人。為持戒故。一心受剝不生悔意。既以失皮赤肉在地。時日大熱。婉轉土中。欲趣大水。見諸小蟲來食其身。為持戒故不復敢動。自思惟言。今我此身。以施諸蟲。為佛道故。今以肉施以充其身。後以法施以益其心。身乾命終。即生忉利天上。畜生尚能堅持禁戒。至死不犯。況復於人。寧容故犯。又五分律雲。佛言。乃往過去。有一黑蛇。螫一犢子。還入穴中。有一咒師。以羖羊咒咒令出穴。不能令出。咒師便於犢子前。然火咒之化成火蜂。入蛇穴中燒蛇。蛇不堪痛。然後出穴。羖羊以角抄。著咒師前。咒師語言。汝還蚳毒。不爾投此火中。黑蛇即說偈言。

  我既吐此毒  終不還收之

  若有死事至  畢命不復回

  於是遂不收毒。自投火中。佛言。爾時黑蛇者。今舍利弗是。昔受如此死苦猶不收毒。況今更取所棄之藥。

  又雜寶藏經雲。佛言過去世時。亦復曾遊加屍國。毗提醯國。二國中間有大曠野。有惡鬼。名沙吒盧。斷絕道路。一切人民。無得過者。有一商主名曰師子。將五百商人欲過此路。諸人恐怖畏不可過。商主語言。慎莫怖畏但從我後。於是前行到於鬼所。而語鬼言。汝不聞我名也。答言。我聞汝名故來欲戰。問言。汝何所能。即捉弓箭。而射是鬼。五百發箭皆沒鬼腹。弓刀器杖。亦入鬼腹。直前拳打。拳復入去。以右手托右手亦著。以右腳蹋右腳亦著。以左腳蹋左腳亦著。又以頭打頭亦復著。鬼作偈言。

  汝以手腳及與頭  一切諸物悉以著

  餘人何物而不著

  商主以偈答言。

  我今手足及與頭  一切財錢及刀杖

  此諸雜物雖入沒  唯有精進不著汝

  精進若當不休息  與汝鬥諍終不廢

  我今精進不休息  終不於汝生怖畏

  時鬼答言。今為汝等故。五百賈客。盡皆放去。

  又雜婆沙論雲。魔王遂見菩薩坐菩提樹。端身不動誓取菩提。速出自宮。往菩薩所。謂菩薩曰。剎帝利子可起此座。今濁惡時眾生剛強。定不能證無上菩提。且應現受轉輪王位。我以七寶當相奉獻。菩薩告曰。汝今所言如誘童子。日月辰星。可令墮落。山林大地可升虛空。欲令我今不取大覺。起此座者。定無是處。後魔將三十六俱胝魔軍。各現種種可畏形。執持戰具色類無邊。遍三十六逾繕那量。俱時奔趣菩提樹下。惱亂菩薩皆不能得。菩薩身心不動。逾於蘇迷山也。

  又僧伽羅剎經雲。昔者菩薩。現為鸚鵡常處於樹。風吹彼樹更相切磨。便有火出。火漸熾盛遂焚一山。鸚鵡思惟。猶如飛鳥。軀止大樹。故當反復起報恩心。何況於我長夜處之。而不滅火。即往詣海。以其兩翅取大海水。至彼火上而灑於火。或以口灑。東西馳奔。時有善神。感其勤苦尋為滅火。

  又智度論雲。昔野火燒林。林中有一雉。勤身自力。飛來入水以水灑林。往反疲乏不以為苦。時天帝釋。來問之言。汝作何等。答曰。我救此林。愍眾生故。此林蔭育處居日久。清涼快樂。我諸種類。及諸宗親皆悉依仰。我有身力雲何不救。天帝問言。汝乃精勤當至幾時。雉言以死為期。天帝言。誰為汝證。即自立誓。我心至誠。信不虛者願火即自滅。是時凈居天。知雉弘誓即為滅火。始終常茂。不為火燒(故經雲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斯言驗矣)。

  頌曰。

  惰學迷三教  問者不知一

  合萼不結核  敷華何得實

  徒生高慢心  凌他非好畢

  墜落幽闇道  開閉牢深密

  一入百千年  萬億苦逼切

  對苦悔無知  方由墮慢媟

  至人善取譬  立志須明律

  英雄慢法時  焉知悔今日

  諸經要集卷第十六

  諸經要集卷十七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酒肉部第二十六(此有三緣)

  占相部第二十七  ·述意緣

  ·飲酒緣

  ·食肉緣

  述意緣第一

  夫酒為放逸之門。大聖知其苦本。所以遠酣肆離酒緣。棄醉朋近法友。出昏門入惺境。肉是斷大慈之種。大聖知其殺因。所以去腥臊凈身口。啖蔬菜懲心神。招慈善感延年。故俗禮記雲。見其生不忍其死。聞其聲不食其肉。斯亦不殺之義也。若使啖食酒肉之者即同畜生。豺狼禽獸。亦即具殺一切眷屬。食啖諸親及仇怨報。歷劫長夜無有窮已。如婆沙論說。有一女人。五百世害狼兒。狼兒亦五百世害其子。又有女人。五百世斷鬼命根。鬼亦五百世斷其命根。故知經歷六道備受怨報。或經為師長。或是父母。或是兄弟。或是姊妹。或是兒孫。或是朋友。今是凡身。各無道眼。不能分別。還相啖食不自覺知。啖食之時。此物有靈。即生嗔恨還成怨仇。骨肉至親反變成怨。如是之事。豈可不思。暫爭舌端一時少味。永與怨親長為怨對。可為痛心。難以言說。是故涅槃經雲。一切肉者悉斷。及自死者猶斷。何況不自死者。又楞伽經雲。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業俱不善。死墮叫呼獄。何謂以利網肉。陸設罝罘水設網罟。此是以利網肉。何謂以財網肉。若於屠殺人。間以錢買肉。此是以財網肉。若今此人。不以財網肉者。習惡律儀。捕害眾生。此人為當專自供口。亦復別有所擬。若別有所擬。向食肉者。豈無殺分。何得雲我不殺生。此是灼然違背經文。斷大慈種障不見佛也。

  飲酒緣第二

  述曰。此之一教。有權有實。權則漸誘之訓。以輕脫重。初開無犯。據其障理非無其過。若約實教。輕重俱禁。始末不犯。是名持戒。初據權說者。故未曾有經雲。爾時國王太子。名曰祇陀。聞佛所說十善道法果報無窮。長跪叉手。白佛言。佛昔令我受持五戒。今欲還舍。所以者何。五戒法中酒戒難持。畏得罪故。世尊告曰。汝飲酒時為何惡耶。祇陀白佛。國中豪強。時時相率齎持酒食。共相娛樂以致歡樂。自無惡也。何以故。得酒念戒。無放逸故。是故飲酒不行惡也。佛言。善哉善哉。祇陀。汝今已得智慧方便。若世間人能如汝者。終身飲酒有何惡哉。如是行者。乃應生福無有罪也。若人飲酒不起惡業。歡喜心故。不起煩惱。善心因緣受善果報。如持五戒何有失乎。飲酒念戒益增其福。先持五戒。今受十善功德。倍勝十善報也。

  時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心歡喜時不起惡業名有漏善者。是事不然。何以故。人飲酒時心則歡喜。歡喜心故不起煩惱。無煩惱故不行惱害。不害物故三業清凈。清凈之道即無漏業。世尊。憶念我昔。遊行臘戲。忘將廚宰。於深山中。覺饑飲食。左右答言。王朝去時。不被命敕令將廚宰。即時無食。我聞是語。走馬還宮。教令索食。王傢廚監名修迦羅。修迦羅言。即無現食今方當作。我時饑逼。忿不思惟。敕臣斬殺廚監。臣被王教。即共議言。簡括國中。唯此一人忠良直事。今若殺者。更無有能為王監廚稱王意者。時末利夫人。聞王教敕殺修迦羅。情甚愛惜。知王饑乏。即令辦具好肉美酒。沐浴名香莊嚴身體。將諸妓女往至我所。我見夫人。裝束嚴麗。將從妓女好酒肉來。嗔心即歇。何以。故末利夫人。持佛五戒。斷酒不飲。我心常恨。今日忽然。將酒肉來。共相娛樂。展釋情故。即與夫人飲酒食肉。作眾伎樂歡喜娛樂。恚心即滅。夫人知我忘失怒意。即遣黃門輒傳我命。令語外臣莫殺廚監。即奉教旨。我至明旦。深自悔責。愁憂不食。顏色燋悴。夫人問我。何故憂愁。為何患耶。我言。吾因昨日為饑火所逼。嗔恚心故殺修迦羅。自計國中。更無有人堪監我廚如修迦羅者。為是之故。悔恨愁耳。夫人笑曰。其人猶在。願王莫愁。我重問曰。為實如是。為戲言耶。答言實在非戲言也。我令左右喚廚監來。使者往召。須臾將來。我大歡喜憂愁即除。

  王白佛言。末利夫人。持佛五戒月行六齋。一日之中。終身五戒。已犯飲酒妄語二戒。八齋戒中。頓犯六戒。此事雲何。所犯戒罪。輕耶重耶。世尊答曰。如此犯戒。得大功德。無有罪也。何以故。為利益故。如我前說。夫人修善。凡有二種。一有漏善。二無漏善。末利夫人所犯戒者。入有漏善。不犯戒者。名無漏善。依語義者。破戒修善名有漏善。依義語者。凡心所起善。皆無漏業。王白佛言。如世尊說。末利夫人飲酒破戒。不起惡心。而有功德。無罪報者。一切人民亦復皆然。何以故。我念近昔。舍衛城中。有諸豪族。剎利王公。因小諍競。乃致大怨。各各結謀興兵相伐。兩傢並是國親。非可執錄。紛紜鬥戰不從理諫。深為憂之。復自念言。昔太子時。共大臣提韋羅相忿。情實不分。意欲除滅。因太後與酒。飲已情和。思惟是已。即敕大臣。令辦好酒及諸甘膳。又使宣令國中豪族群臣士民。悉皆令集。欲有所論。國中大事。諸臣諍競。兩徒眷屬。各有五百應召來集。於王殿上莊嚴大樂。王敕忠臣。辦琉璃碗。碗受三升。諸寶碗中盛滿好酒。我於眾前先[口*軗](去激反)一碗王曰。今論。國事想。無異心今。當人人辦此一碗甘露良藥然後論事。咸言唯諾。作唱大樂。諸人得酒。並聞音樂。心中歡樂。亡失仇恨。因酒息諍。而得太平。此豈非是酒之功也。竊見世間窮貧小人。奴客婢使夷蠻之人。或因節日。或於酒店。聚會飲酒。歡樂心故。不須人教各各起舞。未得酒時都無是事。是故當知人因飲酒則致歡樂。心歡樂時不起惡念。不起惡念則是善心。善心因緣應受善報。獼猴得酒尚能起舞。況於世人。如世尊說。施善善報。施惡惡報。末利夫人。皆由前身以好施人。故今得好報。世尊雲何令持五戒月行六齋。六齋之日。不好莊嚴。香華服飾。作唱伎樂。又復不聽附近夫婿。愛好之姿。竟何所施。徒雲其功豈非苦也。佛告王曰。大王所難。非不如是。末利夫人在年少時。若我不敕令受戒法修智慧者。雲何當有今日之德以能得度復度王身。如斯之功。復歸誰也(此之已上略明權教)述曰。此下第二約其實說輕重。不犯真名持戒。故大聖知時。量機通塞。通則開禁隨時。量前損益。如匿王欲殺廚監。太子欲害其父。此並因酒忘忿。得全身命免其大罪。以輕脫重不受累殃。然非無飲酒之咎。來報之罪。不得見有前開。遂即雷同總犯。各須量其教意。復省己身行德優劣。得預聖人斯匿末利開禁以不。既不同此。即須依經纖毫勿犯最為殊勝。故四分律雲。是我弟子者。乃至不以草頭滴酒入口。何況多飲。是故咽咽結提。

  又成實論問雲。飲酒是實罪耶。答曰非也。所以者何。飲酒不為惱眾生故。而是罪因。若人飲酒。則開不善門。以能障定及諸善法。如殖眾果必有墻障。故知酒過如果無園。

  又優婆塞經雲。若復有人樂飲酒者。是人現世。喜失財物。身心多病。常樂鬥諍。惡名遠聞。喪失智慧。心無慚愧。得惡色力。常為一切之所呵責。人不樂見。不能修善。是名飲酒現世惡報。舍此身已。處在地獄。受饑渴等無量苦惱。是名後世惡業之果。若得人身。心常狂亂。不能系念思惟善法。是一惡因緣力故。令一切外物資生悉皆具爛。

  又長阿含經雲。其飲酒者。有六種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鬥諍。四者惡名流佈。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

  又智度論雲。飲酒有三十五過失。何等三十五。答曰。一現世財物虛竭。何以故。飲酒醉亂心無節限。用費無度故。二眾病之門。三鬥諍之本。四裸露無恥。五醜名惡露。人所不敬。六無復智慧。七應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伏匿之事。盡向人說。九種種事業。廢不成辦。十醉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惺則慚愧憂愁。十一身力轉少。十二身色壞。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門。十六不敬婆羅門。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長。何以故。醉悶憒惱無所別故。十八不尊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朋儻惡人。二十二疏遠賢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無慚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縱色放逸。二十七人所憎惡。不喜見之。二十八貴重親屬。及諸知識。所共擯棄。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棄舍善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遠離涅槃。三十三種狂癡因緣。三十四身壞命終。墮惡道泥梨中。三十五若得為人。所生之處常當狂癡。如是種種過失。是故不飲酒。

  又沙彌尼戒經雲。不得飲酒。不得嗜酒。不得嘗酒。酒有三十六失。失道破傢危身喪命。皆悉由之。牽東引西。持南著北。不能諷經。不敬三尊。輕易師友不孝父母。心閉意塞。世世愚癡。不值大道。其心無識。故不飲酒。欲離五陰。五欲五蓋。得五神通得度五道故。不飲酒。又薩遮尼乾子經偈雲。

  飲酒多放逸  現世常愚癡

  忘失一切事  常被智者呵

  來世常闇鈍  多失諸功德

  是故點慧人  離諸飲酒失

  又十住婆沙論問曰。若有人舍施酒。未知得罪以不。答曰。施者得福受者不得飲。故論雲。是菩薩或時樂舍一切。須食與食須飲與飲。若以酒施。應生是念。今是行檀時隨所須與。後當方便教使離酒。得念智慧令不放逸。何以故。檀波羅蜜法悉滿人願。在傢菩薩。以酒施者是則無罪。

  又梵網經雲。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中無手。何況自飲。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生飲酒。況自飲酒。

  又優婆塞五戒相經雲。佛在支提國跋陀羅婆提邑。是處有惡龍。名奄羅婆提陀。兇暴害人。無人得到其處。象馬無能近者。乃至諸鳥不得過上。秋谷熟時並皆破滅。時有長老莎伽陀羅漢比丘。遊行支提國。漸到跋陀羅婆提邑。過是夜已。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時聞此邑有惡龍。兇暴害人。鳥獸及破滅秋谷。聞已乞食。到庵婆提羅龍住處。眾鳥樹下敷座具大坐。龍聞衣氣即發嗔恚。從身出煙。長老莎伽陀。即入三昧。以神通力身亦出煙。龍倍嗔恚。身上出火。莎伽陀復入火光三昧身亦出火。龍復雨雹。莎伽陀即變雹作釋俱餅髓餅等。龍復放霹靂。莎伽陀變作種種歡喜丸。龍復雨弓箭刀槊。莎伽陀即變作優缽羅華。波頭摩華等。龍復雨毒蛇蜈蚣土虺蚰蜒。莎伽陀即變作優缽羅華瓔珞。瞻卜華瓔珞等。如是等。龍所有勢力盡現。向莎伽陀。皆不能勝即失威力光明。莎伽陀知龍力盡不能復動。即變作細身。從龍兩耳入從兩眼出。兩眼出已從鼻入。從口中出。在龍頭上。往來經行不傷龍身。爾時龍見如是事已。心即大驚怖毛豎。合掌向莎伽陀言。我歸依汝。莎伽陀答言。汝莫歸依我。當歸依我師佛。龍答言。我從今歸依三寶。知我盡形作佛優婆塞。是龍受三自歸。作佛弟子已。更不復作如先兇惡事。諸人及鳥獸皆得到所。秋谷不傷。名聲流佈。諸國皆知長老莎伽陀能降惡龍。折伏令善。因莎伽陀名聲流佈。諸人皆作食。傳爭請之。是中有一貧女人。信敬請得莎伽陀。是女為辦蘇乳糜食之。女人念思惟。是沙門啖是蘇乳糜。或當冷發。便取似水色酒。持與莎伽陀。莎伽陀不看便取。飲已為說法便去。過向寺中。爾時酒勢便發。近寺門邊不覺倒地。僧伽梨衣。漉水囊。缽杖等。各在一處。身在一處。醉無所覺知佛與阿難。行到是處見是比丘。知而故問阿難。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長老莎伽陀。佛即語阿難。是處為我敷座辦水集僧。阿難受教。敷座辦水集僧。已白佛言。眾僧已集。佛自知時。佛即洗足。問諸比丘。汝等曾見聞。有龍名庵婆羅提陀匈暴惡害。先無有人到其住處。乃至鳥獸無能到上。秋谷熟時破滅諸谷。莎伽陀能折伏令善。鳥獸得到泉上下。是中有見聞者言聞。佛語諸比丘。於汝意雲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蝦蟆不。答言。不能。佛言。聖人飲酒。尚如是失。何況凡夫。如是過罪皆由飲酒。今從自後。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佛種種呵責飲酒過失已。依律因此比丘便制不飲酒戒。問曰。未審天上有酒味不。答曰。無實麴米所造之酒。但有業化所作酒也。故正法念經雲。彼夜摩天男。共天女眾。入池遊戲同飲天酒。離於醉過。現樂功德。味觸色香。皆悉具足其中。諸天有以珠器而飲酒者。受用蘇陀之食。色觸香味皆悉具足。彼如是念此水為酒。令我得飲。即於念時皆是天酒。離於醉過。天既飲之增長勝樂。善業力故心生歡喜。然彼諸天。自業力故如是受樂。有鳥名為常樂。見彼諸天在歡喜河。而飲酒故。為說偈言。

  沒入放逸海  貪著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復飲酒

  為境界火燒  不知作不作

  園林生貪心  何用復飲酒

  彼常樂鳥。見樂飲酒天在河飲酒。為調伏故。如是說偈。

  又正法念經閻羅王責疏罪人說偈雲。

  酒能亂人心  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  如是應舍酒

  若酒醉之人  如死人無異

  若欲常不死  彼人應舍酒

  酒是諸過處  恒常不饒益

  一切惡道階  黑闇所在處

  飲酒到地獄  亦到餓鬼處

  行於畜生業  是酒過所誑

  酒為毒中毒  地獄中地獄

  病中之大病  是智者所說

  若人飲酒者  無因緣歡喜

  無因緣而嗔  無因緣作惡

  於佛所生癡  壞世出世事

  燒解脫如火  所謂酒一法

  若人能舍酒  正行於法戒

  彼到第一處  無死無生處

  問曰。無病飲酒得罪。有病開飲不答曰。依四分律。實病餘藥治不差。以酒為藥者不犯。

  問曰。開服幾許。答曰。依文殊師利問經雲。若合藥。醫師所說。多藥相和。少酒多藥得用。

  又舍利弗問經雲。舍利弗白佛言。雲何世尊。說遮道法不得飲酒。如葶藶子。是名破戒開放逸門。雲何迦蘭陀竹園精舍。有一比丘。疾病經年危篤將死。時優波離問言。汝須何藥我為汝覓天上人間。乃至十方。是所應用我皆為取答曰。我所須藥。是違毗尼。故我不覓以至於此。寧盡身命無容犯律。優波離言。汝藥是何。答曰。師言須酒五升。優波離曰。若為病開如來所許。為乞得酒。服已消差差已懷慚。猶謂犯律。往至佛所殷勤悔過。佛為說法聞已歡喜。得羅漢道。佛言。酒有多失開放逸門。飲如葶藶子犯罪已積。若消病苦非先所斷。

  述曰。不得見前文開籠通總飲。必須實病重困臨終。先用餘藥治皆不差。要須酒和得差者。依前方開。比見無識之人。身力強壯。日別馳走。不依眾儀。少有微患。便長情貪。不護道業。妄引經律雲。佛開種種湯藥。名衣上服。施佛及僧。因公傍私。詭誑道俗。是故智人。守戒如命。不敢犯之。

  是故薩遮尼乾子經偈雲。

  酒為放逸根  不飲閉惡道

  寧舍百千身  不毀犯法教

  寧使身幹枯  終不飲此酒

  假使毀犯戒  壽命滿百年

  不如護禁戒  即時身磨滅

  決定能使差  我猶故不飲

  況今不定知  為差為不差

  使是決定心  心生大歡喜

  即獲見真諦  所患即消息

  當知眾生所有病者。皆由貪嗔我慢為因。從因有果。得此苦報。非由不得藥酒病不得差。故涅槃經雲。一切眾生有四毒箭。則為病因。何等為四。一貪欲。二嗔恚。三愚癡。四憍慢。若有病因。則有病生。所謂愛熱肺病。上氣吐逆。膚體[病-丙+習][病-丙+習]。其心悶亂。下痢噦噎。小便淋瀝。眼耳疼痛。腹背脹滿。顛狂幹消。鬼魅所著。如是種種身心諸病。若識病本。斷惡修善。三世苦報永除不受。若不觀理。縱用天下藥酒所治。其病轉增難可得差。

  又毗尼母經雲。尊者彌沙塞說曰。莎提比丘。小小因酒。長養身命。後出傢已不得酒。故四大不調。諸比丘白佛。佛言。病者聽甕上嗅之。若差不聽嗅。不差者聽用酒洗身。若復不差。聽用酒和面作餅食之。若復不差。聽酒中自漬。

  又新婆沙論雲。如契經說。尊者舍利子。於憍薩羅國。住一林中。時有活命出傢外道。亦住彼林。鄰近尊者。去林不遠。諸村邑中。有時廣設四月節會。時彼外道。巡諸村邑。飽食豬肉。恣情飲酒。竊持殘者。還至林中。見舍利子坐一樹下。酒所昏故起輕蔑心。我今與彼雖俱出傢。我獨富樂。而彼貧苦。尋趣尊者。作是頌曰。

  我已飽酒肉  復竊持餘來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金聚

  時舍利子。聞已念言。此死外道。都無慚愧。乃能無賴說此伽陀。我今亦應對彼說頌。作是念已。即說頌言。

  我常飽無相  恒住空定門

  地上草木山  皆視如唾處

  今此頌中。尊者舍利子。作師子吼。說三解脫門。謂於初句。說無相解脫門。於第二句。說空解脫門。於後二句。說無願解脫門。

  食肉緣第三

  述曰。此之一教。亦有權實。言權教者。據毗尼律中。世尊初成道時。為度粗惡凡夫。未堪說細。且於漸教之中。說三種凈肉。離見聞疑。不為己殺。鳥殘自死者。開聽食之。先粗後細。漸令離過。是別時之意。不瞭之說。若據實教。始從得道。至涅槃夜。大聖殷勤。始終不開。

  又涅槃經雲。一切眾生聞其肉氣皆悉恐怖生畏死想。水陸空行有命之類。悉舍之走。咸言。此人是我等怨。是故菩薩不習食肉。為度眾生示現食肉。雖現食之其實不食。但諸眾生有執見者。不解如來方便說意。便即偏執毗尼局教。言佛聽食三種凈肉。亦謗我言。如來自食。彼愚癡人成大罪障。長夜墮於無利益處。亦不得見現在未來賢聖弟子。況當得見諸佛如來。大慧。諸聲聞人等常所應食。米面油蜜等能生凈命。非法貯畜非法受取。我說不凈。尚不聽食。何況聽食肉血不凈耶。非直食肉壞善障道。乃至邪命諂曲以求自活。亦是障道。

  又文殊師利問經雲。若為己殺不得啖。若肉如林木已自腐爛。欲食得食。若欲啖肉者。當說此咒。

  多侄咃(此言如是)阿捺摩阿捺摩(此言無我無我)阿視婆多阿視婆多(此言無壽命無壽命)那舍那舍(此言失失)陀呵陀呵(此言燒燒)婆弗婆弗(此言破破)僧柯栗多弭(此言有為)莎呵(此言除殺去)

  此咒三說乃得啖肉。飯亦不食。何以故。若思惟飯不應食。何況當啖肉。佛告文殊師利。以眾生無慈悲力懷殺害意。為此因緣故斷食肉。若能不懷害心。大慈悲心。為教化一切眾生故。無有過罪。

  述曰。此亦初教漸制已前。故除為己殺者不得啖食。若自死腐爛如草木想。且開食之等。欲食者令誦咒生慚愧心。然後開食。若制斷已後。一切雜肉無問自死鳥殘。皆不得食。如未曾有經開飲酒。文殊問經開食肉等。計此經等。並是如來初成道時。量眾生機不可頓斷頓制。所以漸開漸制。後知眾生根熟。便則永斷永制纖毫不許。若不抄出根元。時有愚人偏讀此經。即便縱犯。不解開遮通塞有異。所以總錄漸頓之文。知其本末之意。庶令永斷開顯梵行也。

  問曰。酒是和神之藥。肉為充饑之膳。古今同味。今獨何見鄙而不食。若使佛教清禁居喪禮制。即如對於嚴君。敕賜俗食。豈關僧過拒而不食耶。答曰。貪財喜色貞夫所鄙。好膳嗜美廉士所惡。割情從道前賢所嘆。抑欲崇德往哲同嗟。況肉由殺命。酒能亂神。不食是理。寧可為非。縱逢上抑終須嚴斷。雖違君命還順佛心。

  問曰。肉由害命斷之且然。酒不損生何為頓制。若使無損計罪無過言非。飲漿食飯亦應得罪。而實不爾。酒何偏斷。答曰。結戒隨事。得罪據心。肉體因害。食之即罪。酒性非損。過由蔽神餘處生過。過生由酒斷酒即除。所以遮制不同。非謂酒體是罪。

  問曰。罪有遮性。酒體生罪。今有耐酒之人。能飲不醉。又不蔽神亦不生罪。此人飲酒應不得罪。斯則能飲無過不能招咎。何關斷酒以成戒善。可謂能飲耐酒常名持戒。少飲即醉是大罪人。答曰。制戒防非本為生善。戒是止善身口無違。緣中止息遮性兩斷。乃名戒善。今耐酒之人。既不亂神未破餘戒。實理非罪。正以飲生罪因。外違遮教緣中生犯。仍名有罪。以乖不飲。猶非持戒。

  第一據實有損者。依經食肉之人有十種過失。第一明一切眾生無始已來。皆是己親不合食肉。故入楞伽經雲。我觀眾生輪回五道。同在生死共相生育。遞為父母兄弟姊妹。若男若女。中表內外六親眷屬。或生餘道。善道惡道常為眷屬。以是因緣我觀眾生。更相啖肉無非親者。由食肉味遞互相啖。常生害心增長苦業。流轉生死不得出離。佛說是時。諸惡羅剎聞佛所說。悉舍惡心止不食肉。遞相勸發菩薩之心。護眾生命亦自護身。離一切諸肉不食。悲泣流淚白言。世尊。我聞佛說諦觀六道。我所啖肉皆是我親。乃知食肉眾生是我大怨。斷大慈種長不善業。是大苦本。我從今日斷不食肉。及我眷屬亦不聽食。如來弟子有不食者。我當晝夜親近擁護。若食肉者。我當與作大不饒益。大慧。羅剎惡鬼常食肉者。聞我所說。尚發慈心舍肉不食。況我弟子行善法者。當聽食肉。若食肉者。當知即是眾生大怨。斷我聖種。大慧。若我弟子聞我所說。不諦觀察而食肉者。當知即是旃陀羅種。非我弟子。我非其師。

  第二明食肉眾生見者皆悉驚怖故不應食。如彼經說食肉之人眾生聞氣。悉皆驚怖逃走遠離。是故菩薩修如實行。為化眾生不應食肉。譬如旃陀羅。臘師。屠兒。捕魚鳥人。一切行處眾生遙見作如是念。我今定死。而此來者是大惡人。不識罪福斷眾生命。求現前利。今來至此為覓我等。今我等身悉皆有肉。是故今來。我等定死。大慧。由人食肉。能令眾生見者皆生如是驚怖。大慧。一切虛空地中眾生。見食肉者。皆生恐怖而起疑念。我於今者為死為活。如是惡人不修慈心。亦如豺狼遊行世間常覓肉食。如牛啖草。蜣螂逐糞不知飽足。我身是肉正是其食。不應逢見。即舍逃走離之遠去。如人畏懼羅剎無異。

  第三明食肉之人壞他信心。是故不應食肉也。如彼經雲。若食肉者。眾生即失一切信心。便言世間無可信者。斷於信報。是故大慧。菩薩為護眾生信心。一切諸肉悉不應食。何以故。世間有人見食肉故。謗毀三寶作如是言。於佛法中。何處當有真實沙門婆羅門修梵行者。舍於聖人本所應食。食於眾生猶如羅剎。斷我法輪絕滅聖種。一切皆由食肉者過。是故大慧。我弟子者。為護惡人毀謗三寶。乃至不應生念肉想。何況食啖也。

  第四明慈心少欲行人不應食肉。如彼經說。菩薩為求出離生死。應當專念慈悲之行少欲知足。厭世間苦速求解脫。若舍憒鬧就於空閑。住屍陀林阿蘭若處。塚間樹下獨坐思惟。觀諸世間無一可樂。妻子眷屬如枷鎖想。宮殿臺觀如牢獄想。觀諸珍寶如糞聚想。見諸飲食如膿血想。受諸飲食如塗癰瘡想。處得存命系念聖道。不為貪味。酒肉蔥韭蒜薤臭味。悉舍不食。若如是者。是真修行。堪受一切人天供養。若於世間不生厭離。貪著諸味。酒肉薰辛皆便啖食。不應受於世間信施也。

  第五明食肉之人皆是過去曾作惡羅剎。由習氣故今故貪肉。是故不應食肉也。如彼經說。有諸眾生。過去曾修無量因緣。有微善根得聞我法。信心出傢在我法中。過去曾作羅剎眷屬。虎狼師子貓貍中生。雖在我法食肉餘習。見食肉者歡喜親近。入諸城邑聚落塔寺。飲酒啖肉以為歡樂。諸天人觀如羅剎爭啖死屍。等無有異。而不自知。已失我眾成羅剎眷屬。雖服袈裟剃除須發。有命看見心生恐怖。如畏羅剎。此明食肉皆是過去曾作羅剎。師子虎狼貓貍中來。故應裁斷也。

  第六明食肉之人。學世咒術尚不得成。況出世法何由可證。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世間邪見諸咒術師。若其食肉咒術不成。為成邪術尚不食肉。況我弟子。為求如來無上聖道出世解脫。修大慈悲精勤苦行。猶恐不得。何處當有如是解脫。為彼癡人食肉而得其報。是故大慧。我諸弟子。為求出世解脫樂故。不應食肉也。

  第七明眾生皆愛身命與己無別。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食肉能起色力貪味人多貪著。應當諦觀一切世間有身命者。各自寶重畏於死苦。護惜己身人畜無別。寧當樂存。疥野幹身。不能舍命受諸天樂。何以故。畏死苦故。以是觀察死為大苦。是可畏法。自身畏死。雲何當殺而食他肉。是故大慧。欲食肉者。先自念身。次觀眾生。不應食肉也。

  第八明食肉之人諸天賢聖皆悉遠離惡神恐怖。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夫食肉者。諸天遠離何況聖人。是故菩薩為見聖人。當修慈悲不應食肉。大慧。食肉之人。睡眠亦苦。起時亦苦。若於夢中見種種惡。驚怖毛豎心常不安。無慈心故乏諸善力。若其獨在空閑之處。多為非人而伺其便。虎狼師子亦來伺求欲食其肉。心常驚怖不得安隱也。

  第九明食肉之人。凈者尚不應貪。況不凈肉。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我說凡夫為求凈命啖於凈食。尚應生心如子肉想。何況聽食非聖人食。聖人雖著。以肉能生無量諸過失故。於出世一切功德。雲何言我聽諸弟子食諸肉血不凈等味。言我聽者。是則謗我。故內律雲。食生肉血等。得偷蘭遮罪。

  第十明食肉之人死則還生惡羅剎等中。是故行者不應食肉。如彼經說。食肉眾生。依於過去食肉熏故。多生羅剎師子虎狼豺犳貓貍鴟梟雕鷲鷹鷂等中。有命之類各自護身。不令得便受饑餓苦。常生惡心念食他肉。命終復墮惡道受生。人身難得。何況當有得涅槃道。當知食肉有如是等無量諸過。是故行者不食。即是無量功德之聚也。

  又央掘摩經雲。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因如來藏故諸佛不食肉耶。佛言。如是一切眾生。無始生死生生輪轉。無非父母兄弟姊妹。猶如伎兒變易無常。自肉他肉則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復告文殊師利。一切眾生界我界。即是一界。所食之肉即是一肉。是故諸佛悉不食肉。佛告文殊。若自死牛。牛主持皮用作革屣。施持戒人。為應受不。不為受者是比丘法。若受者非悲。然不破戒以從展轉。離殺因緣故也。

  又此經說。眾生身內有八十萬戶蟲。若斷一眾生命。即斷八十萬戶蟲命。若炙若煮若淹若暴。皆有小蟲。飛蛾蠅蛆而附近之。如是展轉傍殺無量生命。雖不自手而殺。然屠者不敢自食。皆為食肉之人殺之。故知食肉之人。即兼有殺業之罪。或有出傢僧尼。躬在伽藍。共諸白衣公然聚會。飲酒食肉熏辛雜穢。污染伽藍不愧尊顏。如斯渾雜豈勝外道。又尼羅浮陀地獄經雲。身如段肉無有識知。此是何人。皆由飲酒出傢僧尼。豈不深信經教心生重愧。自棄正法同於外道。若啖眾生父肉。眾生亦啖父肉。若啖眾生母肉。眾生亦啖母肉。如是姊兄弟妹男女六親。並有相對。怨怨相仇未可得脫。

  又沙彌尼戒經雲。不得殺生。慈愍群生如父母念子。如哀蠕動猶如赤子。何謂不殺。護身口意。身不經人畜喘息之類。手亦不為。亦不教人。見殺不食。聞殺不食。疑殺不食。為我殺不食。口不說言當殺當害。報怨。亦不得言死快殺快。某肉肥某肉瘦。某肉多好。某肉少惡。意亦不念。哀念眾生如己骨髓。如父如母如子。如是等無差別普等一心常志大乘。

  又賢愚經雲。佛告波斯匿王曰。過去久遠阿僧祇劫。此閻浮提有一大國。名波羅奈。於時國王。名波羅摩達王。將四種兵入山臘戲。王到澤上馳逐禽獸。單隻一乘獨到深林。王時疲極下馬小休。爾時林中有牸師子。懷欲心盛行求其偶。困不能得值於林間。見王獨坐。淫意轉盛思欲從王。近到其邊舉尾背住。王知其意而自思惟。此是猛獸力能殺我。若不從意儻見危害。王以怖畏故。即從師子成欲事已。師子還去。諸兵群從已復來到。王與人眾即還宮城。爾時師子從是懷胎。日月滿足便生一兒。形盡似人唯足斑蘭。師子憶識知是王有。便銜擔來著於王前。王亦思憶如是己兒。收取養之。以足斑駁字為斑足。養之漸大雄才志猛。父王崩亡斑足繼治。時斑足王有二夫人。一是王種。二是婆羅門種。斑足出遊。勸二夫人。隨我後往誰先到者。當與一日極相娛樂。其隨後者吾不見之。王去之後。其二夫人極自莊飾。嚴駕俱往到於道中。見於天祠梵志種者。下車作禮。禮已後到。王從本言而不前之。於是夫人嗔怨天神。由禮汝故使王見薄。若有天力何不護我。後壞天祠令平如地。守天祠神悲惱至宮。欲傷王宮。天神遮不聽入。有一仙人住止山中。王恒供養。日日食時飛來入宮。不食肴饌粗食粗供。偶值一日仙人不來。天神知之化作其形。坐於常處不肯就食。欲得魚肉。即如語辦食已還去。明舊仙來為設肉食。仙人嗔王王言。大仙。先日敕作今何不食。仙人語言。昨日有患一日不來。是誰語汝。但相輕試。令王。是後十二年中恒食人肉。作是語竟飛還山中。是後廚監忘不辦肉。臨時無計。出外求肉。見死小兒肥白在地。念且稱急。即卻頭足擔至廚中。加諸美藥作食與王。王得食之覺美倍常。即問廚監。由來食肉未有斯美。此是何肉。廚監惶怖腹拍王前。若王原罪。乃敢實說。王答之言。但實說之。不問汝罪。廚監白王具述前報。王言。此肉甚美。自今已後如是求辦。廚監白王。前者偶值死兒更求叵得。王又語言。汝但密取。設令有覺斷處由我。廚監受教。夜恒密取得便殺之。日日供王。於時城中人民之類。各各行哭雲亡小兒。展轉相問何由乃爾。諸臣聚議。當試微伺。即於街裡處處安人。見王廚監抄他小兒。伺捕得之縛將詣王。具以前事白。王言。是我所教。諸臣懷恨各自外議。王便是賊食我等子。啖人之王雲何共治。當共除之去此禍害。一切同心咸共齊謀。一時同合即圍其王。當取殺之。王見兵集驚怖問言。汝等何故而圍逼我。諸臣答言。夫為王者。養民為事。方驅子廚殺人為食。不任苦酷。故欲殺王。王語諸臣。自今已後更不復為。唯見恕放當自改勵。諸臣語曰。終不相放不須多雲。時王聞已自知必死。即語諸臣。雖當殺我小緩須臾。聽我一言。即自立誓。我身由來所修善行。為王正治。供養仙人合集眾德。回令今日我得變成飛行羅剎。其語已訖。尋語而成即飛虛空。告諸臣曰。汝等合力欲強殺我。賴我大幸復能自拔。自今已後汝等好忍。所愛妻兒我次第食。語訖飛去。止山林間飛行搏人。擔以為食。人民之類恐怖藏避。如是之後殺啖多人。諸羅剎輩附為翼後。徒眾漸多所害轉廣。後諸羅剎白斑足王。我等奉事為王。願為一會。王即許之。當取諸王令滿五百。與汝為會。許之已訖。一一往取閉著深山。已得四百九十九王。殘少一人。後捕得須陀素彌。大有高德。從羅剎王乞得七日假。假滿還來。須陀素彌廣為說法。分別殺罪及其惡報。復說慈心不殺之福。斑足歡喜敬戴為禮。承用其教無復害心。即放諸王各還本國。須陀素彌。即使兵眾還將斑足安置本國。前仙人立誓十二年滿。自是已後更不啖人。遂還霸王治民如舊。爾時須陀素彌王者。今我身是。斑足王者。今央掘摩羅是。時諸人十二年中。為斑足王所食啖者。今此諸人央崛摩羅所殺者是。此諸人等。世世常為央掘所殺。我亦世世降之以善。央掘摩者。指鬘比丘。是時波斯匿王復白佛言。指鬘比丘。殺此人多食已得道。當受報不。佛告。大王。行必有報。今此比丘在於房中。地獄之火從毛孔出。極患苦痛酸切叵言。佛敕一比丘。汝持戶排往指鬘房刺戶孔中。比丘即往奉教為之。排入戶內尋自融消。比丘驚愕還來白佛。佛告比丘。行報如是。王及眾會莫不信解。

  頌曰。

  財色與酒  名為三惑  臣耽喪傢

  君重亡國  肉障大慈  幸遮凈德

  懷道君子  斯穢不欲

  占相部第二十七(此有三緣)

  ·述意緣

  ·觀相緣

  ·歸信緣

  述意緣第一

  夫大教無私。至德同感。凡情業行。造化殊方。心境相乖。苦樂報異。如蠟印泥。印成文現。業相既分。睹報可測。故使在人畜以別響處。胡漢以分形。貴賤有尊卑之別。聖凡有善惡之異也。

  觀相緣第二

  如正見經雲。時佛會中。有一比丘。名曰正見。雖入法服有疑念言。佛說有後世生。至於人死皆無相報。何以知乎。此問未發佛已預知。佛告諸弟子。譬如樹本。以一核種四大包毓。自致巨盛牙葉莖節。展轉變易遂成大樹。樹復生果果復成樹。歲月增益。如是無數。佛告諸弟子。欲踧集華實莖節更還作核。可得以不。諸弟子言。不可得也。彼已轉變日就朽敗。核種復生如是無極。轉生轉易終皆歸朽。不可復還使成本核也。佛告諸弟子。生死亦如此。本由癡出展轉合成。十二因緣識神轉易。隨行而使更有父母。更受形體不復識故。不得還報。譬如治傢洋石作鐵。鑄鐵為器。成器可還使作石乎。正見答言。實不可成鐵為石。佛言。識之轉徙住在中陰。如石成鐵。轉受他體如鐵成器。形消體易不得復還。故識稟受人身更有父母。已有父母便有六閉。一住在中陰不得復還。二墮所受身胞內。三初生迫痛妄故識想。四生墮地故所識念滅。更起新見想。五已生便著食念故識念斷。六從生日長大習所新無復宿識。佛言。諸弟子。識神墮作善惡。臨死隨行所見非故。身不可復還識故。面相答報也。未有道意無有凈眼。身死識去隨行變化。轉受他體何得相報也。譬如月晦夜陰。以五色物著冥暗中。千萬億人不能視物。若人把炬照之皆別五色。如愚癡人。暗蔽惡道未得慧眼。往來相報如月晦夜。欲視五色終不得見。若修經戒守攝其意。如持炬火別色。譬如無手欲書。無目欲視。暗夜貫針。水中求火。終不可得。汝諸弟子。勤行經戒深思生死。本從何來終歸何所。得凈結除所疑自解。正見聞已歡喜奉行。

  阿育王太子法益壞目因緣經雲。六道各有其相。

  第一地獄相者。

  夫人根元  流浪生死  漂滯馳騁

  墮於五趣  彼終生此  皆有因緣

  人根相貌  今為汝說  行步顛蹶

  不自覺知  視瞻眩惑  恒喜多忘

  舉動輕飄  浮遊曠野  此人乃從

  活地獄來  支節煩痛  睡眠驚覺

  夢悟兇惡  黑繩獄來  粗發戾眼

  長齒喜嗔  聲濁暴疾  合會獄來

  語聲高大  不知慚愧  喜鬥喚聲

  不別真偽  眠臥呻吟  夢數驚喚

  當知此人  啼哭獄來  恒喜悲泣

  登高望遠  好鬥傢人  無有親疏

  言便致恚  經宿不食  此人本從

  大啼哭來  身大腳細  筋力薄少

  言語咽塞  聲如破甕  神識不定

  心無孝順  當知此人  阿鼻獄來

  身體粗醜  長苦寒戰  好熱喜渴

  慳貪嫉妒  見人施惠  自生煩惱

  此人乃從  熱地獄來  見火驚恐

  復喜暖熱  行步輕便  不避時宜

  所作尋悔  復欲更施  此人復從

  大熱獄來  小眼喜嗔  所受多忘

  所造短狹  無廣大心  見大而懼

  視小歡娛  此人乃從  優缽獄來

  赤眼醜形  常喜鬥訟  誹謗賢聖

  諸得道者  晝夜伺人  非法之行

  當知此人  缽頭獄來  眼規三角

  不孝二親  生便短命  拘牟獄來

  好帶刀釰  強遼人鬥  必為人殺

  邠持獄來  身生瘡痍  口氣臭處

  與人無親  曠地獄來  形體長大

  行步劣弱  少發薄皮  恒多病痛

  見人則嗔  貪餮無厭  當知此人

  從焰獄來  體白眼青  語便流沫

  言無端緒  好弄塵土  見深淤泥

  身臥其上  此人乃從  灰地獄來

  卷頭黃目  人所惡見  臨事惶怖

  劍樹獄來  手恒執刀  聞鬥便喜

  為刃所害  從刀獄來  體黑咽塞

  喜止冥室  口出惡言  熱灰獄來

  薄力少氣  不得自在  得失之宜

  一不由己  設見屠殺  不離其側

  當知此人  從剝獄來  嗔喜無常

  尋知變悔  時能辭謝  不經日夜

  懇責其心  如被刑罰  此人乃從

  鞠地獄來  喜宿臭處  好食粗弊

  所著醜陋  從屎獄來  顏色醜惡

  口氣粗礦  好讒鬥人  善香獄來

  當觀此貌  所從來處  知之遠離

  如避劫燒  地獄之相  略說如是

  第二畜生相者。

  次說畜生  受形殊異  專心思察

  無造彼緣  語言舒遲  不起嗔恚

  謙效尊長  從象中來  身大臭穢

  堪忍寒熱  健嗔難解  從駱駝來

  遠行健食  不避險難  憶事識真

  從馬中來  恩和寬仁  堪履寒熱

  所行無記  從牛中來  高聲無愧

  多所愛念  不別是非  從驢中來

  長幼無畏  恒貪肉食  眾事不難

  從師子來  身長眼圓  遊於曠野

  憎嫉妻子  從虎中來  毛長眼小

  少於嗔恚  不樂一處  從禽中來

  性無反覆  喜殺害蠱  獨樂丘塚

  從狐中來  少聲無健  無有淫欲

  不愛妻子  從狼中來  不好妙服

  伺捕奸非  少眠多怒  從狗中來

  身短毛長  饒食睡眠  不喜凈處

  從豬中來  毛黃卒暴  獨樂山陵

  貪食花果  從獼猴來  多妄強顏

  無所畏難  行知反復  從烏中來

  情多色欲  少於分義  心無有記

  從鴿中來  所行返戾  強辯耐辱

  不孝父母  鸕鳩中來  亦不知法

  復不知非  晝夜愚惑  從羊中來

  好妄喜談  數親豪族  眾人所愛

  鸚鵡中來  所行卒暴  樂人眾中

  言語多煩  鸜鵒中來  行步舒緩

  意有所規  多害生類  從鶴中來

  體小好淫  意不專定  見色心惑

  從雀中來  眼赤齒短  語便吐沫

  臥則纏身  從蚖中來  語則嗔恚

  不察來義  口出火毒  從鴆中來

  獨處貪食  聲響暗呃  夜則少睡

  從貓中來  穿墻竊盜  貪財健恐

  亦無親疏  從鼠中來  深觀相貌

  從畜生來

  第三餓鬼相者。

  身長多懼  以發纏身  衣裳垢圿

  從餓鬼來  淫泆慳貪  嫉彼所得

  不好惠施  從餓鬼來  不孝父母

  傢室大小  動則諍訟  從餓鬼來

  不信至誠  所行趣為  薄力少知

  從餓鬼來  聲壞響塞  卒興嗔恚

  食便好熱  從餓鬼來  恒乏財貨

  空貧匱陋  智者所嗤  從餓鬼來

  門不事佛  不好聞法  永絕天路

  從餓鬼來  不教妻子  兄弟姊妹

  人所憎嫉  從餓鬼來  生則孤裸

  無人瞻視  終歸未受  不離宿緣

  意志褊狹  不好榮飾  所行醜陋

  從餓鬼來  所為不獲  所作事煩

  人所驅逐  從餓鬼來  惑事喜敗

  不審根原  不受人諫  從餓鬼來

  不樂靜處  喜居廁溷  顏貌臭穢

  從風神來  身大喜好  喜貪食肉

  獨樂神祠  從閱叉來  健嗔合鬥

  見物貪著  無有患忘  從閱叉來

  見者毛豎  直前熟視  如似所失

  從羅剎來  體狹皮薄  顏色和悅

  聞樂喜欣  幹沓和來  意好輕飄

  香熏自塗  多諸伎術  幹沓和來

  恒喜歌舞  男女所傳  先語後笑

  甄陀中來  情性柔耎  曉瞭時節

  能斷漏結  真陀羅來  此餓鬼相

  閱叉羅剎

  第四修羅相者。

  圓眼面方  黃體金發  盡備伎術

  阿須倫來  直前視地  無有疑難

  見怨輒擊  阿須倫來  此是須倫

  略說其相

  第五人相者。

  知趣所生  所執不忘  曉瞭事業

  從人道來  解諸幻偽  己不為之

  所作平等  從人道來  善惡之言

  初不忘失  不信奸偽  從人道來

  貪淫慳嫉  執心難舍  盡解方俗

  從人道來  信意惠施  解法非法

  心不偏彼  從人道來  不失時節

  亦不懈怠  恭敬賢聖  從人道來

  設見沙門  持戒多聞  至心承事

  從人道來  供事諸佛  正法眾僧

  隨時聞法  從人道來  聞法能知

  聞惡不為  速還泥洹  從人道來

  此是人相  粗說其貌

  第六天相者。

  依須彌山  有五種天  本所造緣

  其相不同  腰細腳粗  恒喜含笑

  智者當察  從曲天來  意好微妙

  少於資財  見鬥則懼  從屍天來

  身長體白  顏色端正  不好火光

  從婆天來  常懷悅豫  聞惡不懅

  不從彼受  從樂天來  思惟忍苦

  好分別義  慈孝父母  毗沙天來

  宿不樂傢  喜遊林藪  志念女色

  從三天來  財寶雖多  生卑賤傢

  心樂清凈  從三天來  任己自行

  所為不克  望斷願達  從炎天來

  意喜他淫  不守己妻  為鬼所使

  他化天來  承事父母  恒法則義

  己短彼受  兜率天來  非道求道

  心無吝想  不樂在傢  從梵天來

  意願性質  恒貪睡眠  亦不解法

  無想天來  六趣眾生  各有元本

  性行不同  志操殊異

  歸信緣第三

  如那先比丘問佛經雲。時有彌蘭王。問羅漢那先比丘言。人在世間作惡至百歲。臨欲死時念佛。死後生天。我不信是語。復言殺一眾生。死即入泥犁中。我亦不信是也。那先比丘問王。如人持小石置在水上。石浮耶沒耶。王言。其石沒也。那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在船上。其船沒不。王言。不沒。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得沒。人雖有本惡。一時念佛。用是不入泥犁便生天上。何不信耶。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佛經。死後便入泥犁。何不信耶。王言。善哉善哉。那先比丘言。如兩人俱死。一人生第七梵天。一人生罽賓國。此二人遠近雖異。死則一時俱到。如有一雙飛鳥。一於高樹上止。一於卑樹上止。兩鳥一時俱飛其影俱到地耳。那先比丘言。如愚人作惡得殃大。智人作惡得殃小。譬如燒鐵在地。一人知為燒鐵。一人不知。兩人俱取。然不知者手爛大。知者小壞。作惡亦爾。愚者不能自悔故。其殃得大。智者作惡。知不當為日自悔過故。其殃少耳。

  又四品學經雲。凡俗之人或有不如畜生。畜生或勝於人。所以者何。人作罪不止。死入地獄。罪畢始為餓鬼。餓鬼罪畢轉為畜生。畜生罪畢乃還為人。以畜生中畢罪。便得為人。是故當勤作善。奉三尊之教。長離三惡道受天人福。後長解脫。

  又四十二章經雲。佛言。天下有五難。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制命不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

  又雜譬喻經雲。有十八事於世甚難。一值佛世難。二正使值佛得為人難。三正使成人在中國生難。四正使在中國生種姓傢難。五正使在種姓傢。四支六情完具難。六正使四支六情完具。得財產難。七正使得財產值善知識難。八正使值善知識具智慧難。九正使得智慧具善心難。十正使得善心能佈施難。十一正使能佈施。欲得賢善有德人難。十二正使得賢善值有德人。往至其所難。十三正使至其所得宜適難。十四正使得宜適。得受聽說難。十五正使聽說。得正解智慧難。十六正使得解能受深經難。十七正使能受深經。得如說修行難。十八正使能受深經。得如說修行。得證聖果難。是為十八事難。

  又罪業報應經偈雲。

  水流不常滿  火盛不久然

  日出須臾沒  月滿已復缺

  尊榮豪貴者  無常復過是

  故知。人身難遇易失。以易失故不須生著。當知人身念念近死。如牽豬羊詣於屠所。故涅槃經雲。觀是壽命。常為無量怨仇所繞。念念損減無有增長。猶如瀑水不得停住。亦如朝霧勢不久停。如囚趣市步步近死。

  又摩耶經偈言。

  譬如旃陀羅  驅牛就屠所

  步步近死地  人命疾過是

  又叔迦經中說。叔迦婆羅門子。白佛言。在傢白衣。能修福德善根勝出傢者。是事雲何。佛言。我於此中不定答。出傢或有不修善根。則不如在傢。在傢能修則勝出傢(為判而言出傢之人明解法多故勝在傢希故故說不如出傢人也)又三千威儀雲。出傢人所作業務者。一者坐禪。二者誦經法。三者勸化眾事。若具足作三業者。是應出傢人法。若不行者。徒生徒死唯有受罪之因。又百喻經雲。昔有一人。事須火用及以冷水。即便宿火以燥灌盛水置於火上。後欲取火而火都滅。欲取冷水而水復熱。火及冷水二事俱失。世間之人。入佛法中出傢求道。既得出傢。還念妻子五欲之樂。由是之故失其功德之火。兼失持戒之水。念欲之人亦復如是。

  頌曰。

  善惡相異  聖凡道合  五陰雖同

  六道乖法  占候觀色  各知先業

  苦樂殊形  孰能止遏

  諸經要集卷第十七

  諸經要集卷第十八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地獄部第二十八(此有八部)

  ·述意緣

  ·會名緣

  ·受報緣

  ·時量緣

  ·典主緣

  ·王都緣

  ·業因緣

  ·誡勖緣

  述意緣第一

  夫擁其流者。未若杜其源。揚其湯者。未若撲其火。何者。源出於水。源未杜而水不窮。火沸於湯。火未撲而湯詎息。故有杜源之客。不擁流而自幹。撲火之賓。不揚湯而自止。類斯而談。可得詳矣。如厭其果者。未若挹其因。怖其苦者。豈若懲其惡。因資於果。因未絕而果不窮。惡生於苦。惡未懲而苦詎息。故使絕因之士。不厭果而自亡。懲惡之賢。不怖苦而自離。凡百君子。書其誡歟。

  會名緣第二

  問曰。雲何名地獄耶。答曰。依立世阿毗曇論雲。梵名泥黎耶以無戲樂故又無喜樂故。又無行出故。又無福德故。又因不除離惡業故。於中生。復說。此道於欲界中最為下劣。名曰非道。因是事故。故說地獄名泥黎耶。如婆沙論中。名不自在。謂彼罪人。為獄卒阿傍之所拘制。不得自在。故名地獄。亦名不可愛樂。故名地獄。又地者底也。謂下底。萬物之中地最在下。故名為底也。獄其局也。局謂拘局不得自在。故名地獄。又名泥犁者梵音。此名無有。謂彼獄中無有義利。名無有也。

  問曰。地獄多種或在地下。或處地上。或居虛空。何故並名地獄。答曰。舊翻地獄。名狹處局不攝地空。今依新翻經論。梵本正音名那落迦。或雲捺落迦。此總攝人。處苦集故名捺落迦。又新婆沙論雲。問何故彼趣名捺落迦。答彼諸有情。無悅無愛無味無利無喜樂。故名那落迦。或有說者。由彼先時造作增長。增上暴惡身語意惡行。往彼令彼相續故名捺落迦。有說彼趣以顛墜故名捺落迦。如有頌言。

  顛墜於地獄  足上頭歸下

  由毀謗諸佛  樂寂修苦行

  有說捺落名人。迦名為惡。惡人生彼處故。名捺落迦。問何故。最下大者。名無間耶。答彼處恒受苦受。無喜樂間。故名無間。問餘地獄中。豈有歌舞飲食。受喜樂異熟故。不名無間耶。答餘地獄中。雖無異熟喜樂。而有等流喜樂。如於施設論說。等活地獄中。有時涼風所吹血肉還生。有時出聲唱等活。彼諸有情欻然還活。唯於如是血肉生時。及還活時。暫生喜樂間苦受。故不名無間也。

  受報緣第三

  如新婆沙論雲。問曰。地獄在何處。答曰。多分在此贍部洲下。雲何安立。有說。從此洲下四萬逾繕那。至無間地獄底。無間地獄。縱廣高下各二萬逾繕那。次上一萬九千逾繕那中。安立餘七地獄。謂次上有極熱地獄。次上有熱地獄。次上有大[口*睪]叫地獄。次上有[口*睪]叫地獄。次上有眾合地獄。次上有黑繩地獄。次上有等活地獄。此七地獄。一一縱廣萬逾繕那。次上餘有一千逾繕那。五百逾繕那是白墡。五百逾繕那是泥。有說。從此泥下。有無間地獄在於中央。餘七地獄周回圍繞。如今聚落圍繞大城。問曰。若爾施設論說。當雲何通。如說。贍部洲。周圍六千逾繕那。三逾繕那半。一一地獄其量廣大。雲何於此洲下得相容受。答曰。此贍部洲上尖下闊。猶如谷聚故得容受。由此經中說四大海漸入漸深。又一一大地獄。有十六增。謂各有四門。一一門外各有四增。一煻煨增。謂此增內煻煨沒膝。二屍糞增。謂此增內屍糞泥滿。三鋒刃增。謂此增內復有三種。一刀刃路。謂於此中。仰佈刀刃以為道路。二劍葉林。謂此林上純以鋸利劍刃為葉。三鐵刺林。謂此林上有利鐵刺。長十六指。刀刃路等。三種雖殊而鐵林同。故此增攝四烈大河。謂此增內。有四。大河熱堿水。並本地獄。以為十七。如是八大地獄並諸眷屬。便有一百三十六所。是故經說有一百三十六捺落迦。故長阿含經雲。大地獄其數總八。其八地獄。各有十六小地獄圍繞。如四天下外。有八萬天下而圍繞。八萬天下外復有大海。海外復有大金剛山。山外復有山。亦名金剛(樓炭經雲大鐵圍山)二山中間。日月神天威光並不照。八大地獄者。一想。二黑繩。三堆壓。四叫喚。五大叫喚。六燒炙。七大燒灸。八無間(樓炭反餘經名有不同者由翻有訛正大意並同)第一想地獄十六者。其中眾生。手生鐵爪遞相嗔忿。以爪相攫應手肉墮。想以為死。故名其想。復次其中眾生懷毒害想。手執刀劍遞相斫刺。[利-禾+皮]剝臠割身碎在地。想謂為死。冷風來吹復活起。彼自想言。我今已活。久受罪已出想地獄。慞惶求赦。不覺忽到黑沙地獄。熱風暴起吹熱黑沙。來著其身燒皮徹骨。身中焰起回旋周還。身燒燋爛。其罪未畢。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黑沙地獄。到沸屎地獄。有沸屎鐵丸自然滿前。驅迫罪人使抱鐵丸。燒其身手足。復使撮著口中。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燋爛。有鐵嘴蟲唼肉達髓。苦毒無量。受罪未畢復不肯死。久受苦已。出沸屎獄。到鐵釘地獄。獄卒撲之偃熱鐵上。舒展其身以釘釘手足。周遍身體盡五百釘。苦毒號吟。猶不復死。久受苦已。出鐵釘地獄。到饑餓地獄。即撲熱鐵上銷銅灌口。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燋爛。餘罪未盡猶復不死。久受苦已出饑地獄。到渴地獄。即撲熱鐵上。以鐵丸著其口中燒其唇口。通徹下過無不燋爛苦毒啼哭。久受苦已出渴地獄。到一銅鍑地獄。獄卒怒目。捉罪人足倒捉鍑中。隨湯湧沸上下回旋。身壞爛熟萬苦並至。故令猶不死。久受苦已出一銅鍑獄。至多銅鍑地獄。捉罪人足倒捉鍑中。隨湯湧沸上下回旋。舉身爛壞。以鐵鉤取置餘鍑中。悲叫苦毒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多銅鍑獄。至石磨地獄。捉彼罪人。撲熱石上舒展手足。以大熱石壓其身上。回轉揩磨骨肉糜碎。苦毒切痛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石磨獄。至膿血地獄。膿血沸湧。罪人於中東西馳走。湯其身體頭面爛壞。又取膿血食之。通徹下過苦毒難忍。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膿血獄。至量火地獄。有大火聚。其火焰熾驅迫罪人。手把熱鐵升以量火聚。遍燒身體。苦毒熱痛吟呻號哭。故令不死。久受苦已出量火獄。到灰河地獄。縱廣深淺各五百由旬。灰湯湧沸惡氣蓬潡。回波相博聲響可畏。從底至上鐵刺縱橫。其河岸上有劍樹林。枝葉華實皆是刀劍。罪人入河。隨波上下回覆沉沒。鐵刺刺身內外通徹。膿血流出苦痛萬端。故令不死。乃出灰河至彼岸上。到劍割刺身體傷壞。復有豺狼。來嚙罪人生食其肉。走上劍樹劍刃下向。下劍樹時劍刀上向。手攀手絕。足踏足斷。皮肉墮落唯有白骨。筋脈相連。時劍樹上。有鐵嘴烏啄頭食腦。苦毒號叫故使不死。還入灰河隨波沉沒。鐵刺刺身苦毒萬端。皮肉爛壞膿血流出。唯有白骨浮漂於外。冷風來吹尋便起立。宿對所牽。不覺忽至鐵丸地獄。有熱鐵丸獄鬼驅捉走。手足爛壞舉身火然。萬毒並至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鐵丸獄。至斤斧地獄。捉此罪人撲熱鐵上。以熱鐵斤斧。斫其手足耳鼻身體。苦毒號叫。猶復不死久受罪已出斤斧獄。至豺狼地獄。有群豺狼競來躋嚙。肉墮骨傷膿血流出。苦痛萬端故令不死。久受苦已乃出豺狼獄。至劍樹地獄。入彼劍林有暴風起。吹劍樹葉墮其身上。頭面身體無不傷壞。有鐵嘴烏啄其兩目。苦痛悲號故使不死。久受苦已乃出劍樹獄。至寒冰獄。有大寒風吹其身上。舉體凍傷皮肉墮落。苦毒叫喚。然後命終。身為不善口意亦然。斯墮想地獄。懷懼毛豎。

  第二黑繩大地獄。有十六小地獄。周匝圍繞。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黑繩。其諸獄卒捉彼罪人。撲熱鐵上舒展其身。以熱鐵繩拼之使直。熱鐵斧逐繩道。斫罪人作百千段。復次以鐵繩拼鋸解之。復次懸熱鐵繩交橫無數。驅迫罪人使行。繩間惡風暴起。吹諸鐵繩歷絡其身。燒皮徹肉樵骨沸髓。苦毒萬端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故名黑繩。久受苦已乃出黑繩。至黑沙地獄。乃至寒冰地獄。然後命終。不可具述。餘十六地獄受苦痛事。準前同法。然受苦加重。由惡意向父母佛及聲聞。即墮黑繩地獄。苦痛不可稱計。

  第三堆壓大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繞。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堆壓。有大石山兩兩相對。人入此中山自然合。堆壓其身骨肉糜碎。山還故處。苦毒萬端故使不死。復有大鐵象。舉身火然哮呼而來。蹴踏罪人婉轉其上。身體糜碎膿血流出。號啕悲叫故使不死。復捉罪人臥大石上以大石壓。復取罪人臥地。鐵杵搗之從足至頭。皮肉糜碎膿血流出。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令不死故名堆壓。久受苦已乃出堆壓地獄。到黑沙地獄。乃至寒冰地獄然後命終。但造三惡業。不修三善行。即墮堆壓地獄。苦痛不可稱計。

  第四叫喚大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繞。各縱廣五百由旬。何故名叫喚地獄。獄卒捉罪人擲大鑊中。又置大鐵鍑中。熱湯湧沸煮彼罪人。號啕叫喚苦痛辛酸。又取彼罪人擲大鏊上反覆煎熬。久受苦已乃出叫喚。至黑沙地獄。乃至寒冰地獄。爾乃命終。由嗔恚懷毒造諸行惡。故墮叫喚地獄。

  第五大叫喚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繞(大小同前)何故名大叫喚地獄。取彼罪人著大鐵釜中。又置鐵鑊中。熱湯湧沸煮彼罪人。又擲大鐵鏊上。反覆煎熬。號啕大叫苦痛辛酸。餘罪未畢故使不死。名大叫喚。久受苦已出大叫喚。乃至寒冰地獄。爾乃命終。由習眾邪見。為愛網所牽。造卑陋行。墮大叫喚地獄。

  第六燒炙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繞(大小同前)何故名燒炙。將諸罪人置鐵城中。其城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又著鐵樓上。其樓火然內外俱赤。又擲著大鐵陶中。其陶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皮肉燋爛。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故名燒炙。久受苦已出燒炙地獄。乃至寒冰地獄。然後命終。為燒炙眾生。故墮燒炙地獄。長夜受此燒炙苦痛。

  第七大燒炙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繞(大小同前)何故名大燒炙地獄。謂將諸罪人置鐵城中。其城火然內外俱赤。燒炙罪人皮肉燋爛。萬毒並至。有大火坑火焰熾盛。其坑兩岸有大火山。捉彼罪人貫鐵叉上豎著火中。熏大燒炙皮肉燋爛。餘罪未畢故使不死。久受苦已出大燒炙。乃至寒冰。爾乃命終。由舍善業為眾惡行。故墮大燒炙地獄。

  第八無間地獄。亦有十六小地獄圍繞(大小同前)雲何名阿鼻地獄。此雲無間地獄。何名無間。獄卒捉彼罪人剝取其皮從足至頂。即以其皮纏罪人身。著火車輪碾熱鐵地。周行往返。身體碎爛皮肉墮落。萬毒並至故使不死又有鐵城四面火起。東焰至西。西焰至東。南北上下亦復如是。焰熾回遑間無空處。東西馳走燒炙其身。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罪人在中久乃開門。其諸罪人奔走往趣。身諸支節皆火焰出。走欲至門門自然閉。餘罪未畢故使不死。又其中罪人。舉目所見但見惡色。耳聞惡聲。鼻聞臭氣。身觸苦痛。意念惡法。彈指之頃無不苦時。故名無間地獄。久受苦已。從無間出乃至寒冰地獄。爾乃命終。為重罪行生惡趣業。故墮無間地獄。受罪不可稱計。名八大地獄。各歷十六受罪如前。

  又觀佛三昧海經雲。阿鼻地獄者。縱廣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鐵城。七層鐵網。有十八隔周匝七重。皆是刀林。復有七重劍樹四角。有四大銅狗。廣長四十由旬。眼如掣電。牙如劍樹。齒如刀山。舌如鐵刺。一切身毛皆然猛火。其煙惡臭。有十八獄卒。口如夜叉。六十四眼。散迸鐵丸狗牙上出高四由旬。牙端火流燒前鐵車。輪輞出火鋒刃劍戟。燒阿鼻城赤如融銅。獄卒八頭六十角。角頭火然。火變成鋼。復成刀輪。輪輪相次在火焰間。滿阿鼻城。城內有七鐵幢。火湧如沸。鐵流融迸湧出四門。上有十八釜。沸銅湧漫滿於城中。一一隔門。有八萬四千鐵蟒大蛇。吐毒火中身滿城內。其蛇哮吼如天震雷。雨大鐵丸。五百夜叉。五百億蟲。八萬四千嘴。頭上火流如雨而下。滿阿鼻城。此蟲若下猛火大熾。照八萬四千由旬獄。上沖大海水沃燋山。下貫大海底形如車軸。若有殺父害母罵辱六親。命終之時。銅狗化十八車。狀如寶蓋。一切火焰化為玉女。罪人遙見心喜欲往。風刀解時寒急作聲。寧得好火安車上。然火自暴。即便命終。坐金車上瞻玉女者。皆捉鐵斧斬截其身。屈申臂頃直落阿鼻。從上隔下如旋火輪。至於下隔身遍隔內。銅狗大吼嚙骨唼髓。獄卒羅剎捉大鐵叉。叉頭令起。遍體火焰滿阿鼻獄。閻羅王大聲告敕曰。癡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獄。如是展轉經歷大苦。說不可盡。地獄一日一夜受罪。如閻浮提六十小劫。如是一大劫。具五逆者受罪五劫。復有眾生。犯四重禁。虛食信施。誹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祇物。淫侄無道。逼掠凈戒。尼姊妹親戚。造眾惡事。此人罪報。臨命終時。此等罪人。經八萬四千大劫。復入東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南西北方亦復如是。身滿阿鼻獄。四支復滿。十八隔中阿鼻地獄。有十八小地獄。小地獄中各有十八寒冰地獄。十八黑暗地獄。十八小熱地獄。十八刀輪地獄。十八劍輪地獄。十八火車地獄。十八沸屎地獄。十八鑊湯地獄。十八灰河地獄。五百億劍林地獄。五百億刺林地獄。五百億銅柱地獄。五百億鐵機地獄。五百億鐵網地獄。十八鐵窟地獄。十八鐵丸地獄。十八尖石地獄。十八飲銅地獄。如是阿鼻大地獄中。有此十八地獄。一一獄中。別有十八隔小地獄。始從寒泳乃至飲銅。總有一百四十二隔地獄。各有造業不同。然共歷此獄受苦皆遍。又起世經雲。佛告諸比丘。阿毗至大地獄中。亦有十六諸小地獄。而為眷屬以自圍繞。各廣五百由旬。所有眾生。有生者出者住者。惡業果故自然出生。諸守獄卒。各以兩手執彼眾生身。撲置熾然熱鐵地上。火焰直上一向猛盛。覆面於地。便持利刀。從腳踝上破出其筋。手捉挽之乃至項筋。皆相連引貫徹心髓。痛苦難論。如是挽已。令駕鐵車馳奔而走。其車甚熱光焰熾然。所行之處純是洞然。熱鐵險道去已復去。隨獄卒意無暫時停。欲向何方稱意即去。隨所去處獄卒挽之。未曾舍離。隨所經歷銷鑠罪人。身諸肉血無復遺餘。往昔人非人時。所作業者一切悉受。以不善報故。從於東方有大火聚。忽爾出生。熾然赤色。極大猛焰一向焰赫。南西北方四維上下。各各如是。諸大火聚之所圍繞。漸漸逼近受諸苦痛。從於東壁出大火焰。直射西壁到已而住。從於西壁出大火光焰。直射北壁。從於北壁出大火光焰。直射南壁。從下射上。自上射下。縱橫相接上下交射。熱光赫奕騰焰相沖。爾時獄卒。以諸罪人擲置六種大火聚內。乃至受於極嚴切苦。命亦未終。彼不善業未畢未盡。於其中間具足而受。此阿毗至大地獄中。諸眾生等。以諸不善業果報故。經無量時長遠道中。受諸苦已。地獄四門還復更開。於門開時諸眾生等。聞聲見開向門而走。作如是念。我等今者必應得脫。彼人如是大馳走時。其身轉復熾。然猛烈。譬如壯夫執幹草炬。逆風而走。彼炬既然轉復熾盛。彼諸眾生走已復走。彼人身分轉更熾然。欲舉足時肉血俱散。欲下足時肉血還生。乃到獄門其門還閉。既不得出。其心悶亂覆面倒地。遍燒身皮。次燒其肉。復燒其骨。乃至徹髓煙焰洞然。其煙蓬勃。其焰炎赫煙焰相雜熱惱復倍。彼人於中受極嚴苦。惡業未滅一切悉受。此阿毗至大地獄中。於一切時。無有須臾暫受安樂。如彈指頃。如是次第具受此苦。

  世尊告諸比丘。作如是言。汝應當知彼世中間。別有十地獄。何等為十。一頞浮陀地獄。二泥羅浮陀地獄。三阿呼地獄。四呼呼婆地獄。五阿吒吒地獄。六搔揵提迦地獄。七優缽羅地獄。八波頭摩地獄。九奔茶梨地獄。十拘牟陀地獄。

  何因何緣。名頞浮陀地獄耶。此諸眾生所有身形。猶如泡沫。是故名為頞浮陀地獄。

  復何因緣。名泥羅浮陀地獄。此諸眾生所有身形。譬如肉段。是故名泥羅浮陀地獄。

  復何因緣。名阿呼地獄。此諸眾生。受嚴切苦逼迫之時。叫喚而言阿呼阿呼。甚大苦也。是故名為阿呼地獄。

  復何因緣。名呼呼婆地獄。此諸眾生。為彼地獄極苦逼時。叫喚而言呼呼婆呼呼婆。是故名為呼呼婆地獄。

  復何因緣。名阿吒吒地獄。此諸眾生。以極苦惱逼切其身。但得唱言阿吒吒阿吒吒。然其舌聲不能出口。是故名為阿吒吒地獄。

  復何因緣。名搔揵提迦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搔揵提迦華。是故名為搔揵提迦地獄。

  復何因緣。名優缽羅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優缽羅華。是故名為優缽羅地獄。

  復何因緣。名拘牟陀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拘牟陀華。是故名為拘牟陀地獄。

  復何因緣。名奔荼梨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奔茶梨迦華。是故名為奔荼梨迦地獄。

  復何因緣。名波頭摩地獄。此諸眾生。地獄之中猛火焰色。如波頭摩華。是故名波頭摩地獄。

  又立世阿毗曇論雲。世尊說。有大地獄。名曰黑闇。各各世界外邊悉有。皆無覆蓋。此中眾生。自舉手眼不能見。雖復日月具大威神所有光明。不照彼色。諸佛出世大光遍照。因此光明互得相見。住在兩兩世界鐵輪外邊。名曰界外。是寒冰地獄。於兩山間。有十名。一名頞浮陀。乃至第十名波頭摩。彼中眾生。傍行作向上想。猶如守宮。鐵輪外邊恒作傍行。是其身量如頞多大。因冷風觸其身坼破。譬如熟瓜。如竹[竺-二+韋]林。致大火燒。爆聲吒吒。如是眾生被寒風觸。骨破爆聲吒吒遠徹。因是聲故互得相知。成往來相觸故。互得相知。有諸眾生此中受生。若有眾生。於此間死多往生此。寒冰地獄在鐵輪外。若餘世界有眾生死。應生寒冰地獄。多彼世界鐵輪外生。兩界中間。其最狹處八萬由旬。在下無底。向上無覆其最廣處十六萬由旬。

  時量緣第四

  如起世經雲。佛言。如憍薩羅國斛量胡麻。滿二十斛。高盛不概。有一丈夫。滿百年已取一胡麻。如是次第滿百年已。復取一粒擲置餘處。擲滿二十斛胡麻盡已。爾所時節我說其壽。猶未畢盡。且以此數略而計之。名一頞浮陀壽。如是二十頞浮陀壽。為一泥羅浮陀壽。二十泥羅浮陀壽。為一阿呼壽。二十阿呼壽。為一呼呼婆壽。二十呼呼婆壽。為一阿吒吒壽。二十阿吒吒壽。為一搔揵提迦壽。二十搔揵提迦壽。為一優缽羅壽。二十優缽羅壽為一拘牟陀壽。二十拘牟陀壽。為一荼荼梨迦壽。二十奔荼梨迦壽。為一波頭摩壽。二十波頭摩壽。為一中劫。又那先比丘問佛經雲。如世間火。不如泥犁中火熱。如持小石著世間火中。至暮不消。取大石著泥犁火中即消。亦如有人作惡。死在泥犁中。數千萬歲其人不死。亦如大蟒蛟龍等。以沙石為食即消。如人懷胎。腹中有子不消。此並由善惡業力。致使消與不消。如人所作善惡隨人。如影隨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書。火滅字在。火至後成。今世所作行。後世成之。

  又如缽頭摩地獄中火焰熾盛。罪人去此火一百由旬。火已燒炙。若去六十由旬。罪人兩耳已聾無所聞知。若去火五十由旬。其罪人兩目已盲。無所復見。如瞿波利比丘已懷惡心謗舍利弗。目揵連身壞命終。墮此缽頭摩地獄中。

  又如起世經雲。波頭摩地獄所住之處。若諸眾生離其處所。一百由旬。便為彼獄火焰所及。若離五十由旬。所住眾生為彼火熏。皆盲無眼。若離二十五由旬。所住眾生身之肉血。燋然破散。謂於梵行出傢人邊。生垢濁心故。損惱心故。毒惡心故。不利益心故。無慈心故。無凈心故。自受斯殃。是故於一切梵行人所起慈。身口意業常受安樂。

  典主緣第五

  如問地獄經及凈度三昧經雲。總括地獄。有一百三十四界。先述獄主名字處所。閻羅王者。昔為毗沙國王。經與維陀始生王。共戰兵力不敵。因立誓願。願為地獄主。臣佐十八人領百萬之眾。頭有角耳。皆悉忿對。同立誓曰。後當奉助治此罪人。毗沙王者。今閻羅王是。十八大臣者。今諸小王是。百萬之眾。諸阿傍是。問地獄經雲。十八王者。即主領十八地獄。一迦典泥犁。二屈遵典刀山。三沸進壽典沸沙。四沸典沸屎。五迦世典黑耳。六[山*盍]傞典火車。七湯謂典鑊湯。八鑊迦然典鐵床。九惡生典[嶬-我+皿]山。十寒冰(經闕王名)十一毗迦典剝皮。十二遙頭典畜生。十三提薄典刀兵。十四夷火典鐵磨。十五悅頭典冰地獄。十六鐵[竺-二+丹](經闕王名)十七身典蛆蟲。十八觀身典洋銅又凈度三昧經雲。復有三十地獄各。有主典不煩具錄。但列五官名字知。一者鮮官禁殺。二者水官禁盜。三者鐵官禁淫。四者土官禁兩舌。五者天官禁酒。

  王都緣第六

  如起世經雲。當閻浮洲南。二鐵圍山外。有閻摩王宮殿住處。縱廣正等六十由旬。七重墻壁七重欄楯。七重鈴網其外七重多羅行樹。周匝圍繞雜色可觀。七寶所成。於其四方各有諸門。一一諸門皆有卻敵樓櫓臺殿園苑華池。有種種樹美果彌滿香風遠熏眾鳥和鳴。王以惡業不善果故。於夜三時及晝三時。自然有赤融銅汁。在前出生。其王宮殿即變為鐵。五欲功德皆沒不現。王見此已。怖畏不安諸毛皆豎。即便出外。若在宮外。即走入內時。守獄者取閻摩王。高舉撲之置熱鐵地上。其地熾然。極大猛盛光焰炎赫。撲令臥已。即以鐵鉗開張其口。以融銅汁寫置口中。時閻摩王被燒唇口。次燒其舌。後燒咽喉。復燒大腸及小腸等。次第燋然從下而出。爾時彼王作如是念。一切眾生。以於往昔身作惡行。口作惡行。意作惡行。並餘眾生同作業者。皆受此苦。願我從今舍此身已。更得身時。俱於人間相逢受生。於如來法中。當得信解。剃除鬢發。著袈裟衣。得正信解。從傢出傢。既出傢已自得通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應作者皆已作訖。更不復於後世受生。發如是等熏習善念。即於所住宮殿還成七寶。猶如諸天。五欲功德。現前具足。以三業善便得快樂(如長阿含經王亦三時受苦大意亦同此經也)。

  又新婆沙論問諸地獄卒。為是有情數。為是非有情數耶。答若以鐵鎖系縛初生地獄有情往琰摩王所者是有情數若以種種苦具於地獄中害有情者是非有情數。贍部洲下有大地獄。贍部洲上。亦有邊地獄及獨地獄。或在谷中。或在山上。或在曠野。或在空中。於餘三洲唯有邊地獄獨地獄。無大地獄。所以者何。唯贍部洲人造善猛利。彼作惡亦復猛利。非餘洲故。有說北拘盧洲。亦無邊地獄等。是受純凈業果處故。問若餘洲無大地獄者。彼諸有情。造無間業斷善根等。當於何處受異熟耶。答即於此贍部洲下大地獄受。問地獄有情其形雲何。答其形如人。問語言雲何。答彼初生時。皆作聖語。後受苦時。雖出種種受苦痛聲。乃至無有一言可瞭。唯有斫刺破烈之聲。

  業因緣第七

  如罪業報應教化地獄經雲。爾時信相菩薩。為諸眾生而作發起白佛言。世尊。今有受罪眾生。為諸獄卒。剉碓斬身從頭至足。乃至其頂斬之已訖。巧風吹活而復斬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屠兒魁膾斬截眾生。故獲斯罪。

  第二復有眾生。身體頑痹眉須墮落。舉身烘爛。鳥棲鹿宿人跡永絕。沾污親族人不喜見。名之癩病。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三尊。不孝父母。破壞塔寺。剝脫道人。斫射賢聖。傷害師長。常無返復。背恩忘義。常巧茍且。淫匿尊卑無所忌諱。故獲斯罪。

  第三復有眾生。身體長大。聾騃無足宛轉腹行。唯食泥土以自活命。為諸小蟲之所唼食。常受此苦不可堪處。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自用不信。好言善語。不孝父母。反戾時君。若為帝王大臣。四鎮方伯州郡令長。官禁督護。恃其威勢侵奪民物。無有道理。使苦燋悴呼嗟而行。故獲斯罪。

  第四復有眾生。兩目盲瞎都無所見。或抵樹木。或墮溝坑。於時死已更復受身。亦復如是。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不信罪福。障佛光明。縫鷹眼合。籠系眾生。皮囊盛頭不得所見。故獲斯罪。

  第五復有眾生。蹇吃喑啞口不能言。若有所說。閉目舉手口不言瞭。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誹謗三尊。輕毀聖道。論他好醜。求人長短。強誣良善。憎嫉賢人。故獲斯罪。

  第六復有眾生。腹大項細不能下食。若有所食變為膿血。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偷盜僧食。或為大會福食屏處偷啖。吝惜己物但貪他財。常行惡心與人毒藥。氣息不通。故獲斯罪。

  第七復有眾生。常為獄卒熱燒鐵釘。釘入百節骨頭釘之已訖。自然火生焚燒身體。悉皆燋爛。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針灸醫師。針人身體不能差病。誑他取財。徒憂苦痛令他苦惱。故獲斯罪。

  第八復有眾生。常在鑊湯中。為牛頭阿搒。以三股鐵叉。叉人內著鑊湯中。煮之令爛。還復吹活而復煮之。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信邪倒見。祠祀鬼神。屠殺眾生。湯灌滅毛。鑊湯煮煎。不可限量。故獲斯罪。

  第九復有眾生。常在火城中煻煨臍心。四門俱開。若欲趣門門即閉之。東西馳走不能自免。為火燒盡。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焚燒山澤。火煨雞子。燒煮眾生。身爛皮剝。故獲斯罪。

  第十復有眾生。常在雪山中寒風所吹。皮肉剝裂求死不得。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橫道作賊。剝脫人衣。使冬月之日令他凍死。生[利-禾+皮]牛羊痛不可堪。故獲斯罪。

  第十一復有眾生。常在刀山劍樹之上。若有所捉即便割傷。枝節斷壞。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屠殺為業。烹害眾生屠割剝裂。骨肉分離頭腳星散。懸於高格稱量而賣。或復生懸眾生苦痛難處。故受斯罪。

  第十二復有眾生。五根不具。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飛鷹走狗彈射禽獸。或斷其頭。或斷其足。生滅鳥翼。故獲斯罪。

  第十三復有眾生。攣躄背僂腰臗不隨。腳跛手拘不能采涉。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野田行道安槍。或安射窠施張弶阱。陷墜眾生頭破腳折。傷損非一。故獲斯罪。

  第十四復有眾生。常為獄卒桎梏其身。不得免脫。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網捕眾生。籠系人畜饑窮困苦。或為宰主令長。貪取財錢。枉系良善。怨酷昊天。不得縱意。故獲斯罪。

  第十五復有眾生。或顛或狂。或癡或騃。不別好醜。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飲酒醉亂犯三十六失。復得癡身如似醉人。不識尊卑不別好醜。故獲斯罪。

  第十六復有眾生。其形甚小陰藏甚大。挽之身皮皆復進引。行立坐臥以之為妨。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持生販賣。自譽己物。毀呰他財。囂升弄鬥躡秤前後欺誑於人。故獲斯罪。

  第十七復有眾生。男根不具而為黃門。身不妻娶。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揵象馬牛羊豬狗。死而復蘇。故獲斯罪。

  第十八復有眾生。從生至老無有兒子。孤立獨存。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人暴惡不信罪福。百鳥產乳之時。齎持瓶器。循大水渚。求拾鴻鶴鸚鵡鵝雁。諸鳥卵[穀-禾+卵]。擔歸煮啖。諸鳥失子。悲鳴叫裂眼中血出。故獲斯罪。

  第十九復有眾生。少小孤寒。無有父母兄弟。為他作使辛苦活命。長大成人橫羅殃禍。懸官所縛系閉牢獄。無人追餉饑窮困苦。無所告及。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喜捕拾。雕鷲鷹鷂。熊羆虎豹。枷鎖而畜。孤此眾生。父母兄弟常恒憂悲。悲鳴叫裂哀感人心。不能供養常苦饑餓。骨立皮連求死不得。故獲斯罪。

  第二十復有眾生。其形甚醜。身黑如漆面目復青。鞫頰俱堆。皰面平鼻。兩眼黃赤。牙齒疏缺。口氣腥臭。矬短擁腫。大腹亞髖。腳復繚戾。僂脊匡肋。費衣健食。惡瘡膿血。水腫幹痟。疥癩癰疽。種種諸惡集在其身。雖親附人人不在意。若他作罪橫羅其殃。永不見佛。永不聞法。永不識僧。何罪所致。佛言。以前世時。坐為子不孝父母。為臣不忠其君。為君不敬其下。朋友不賞其信。鄉黨不以其齒。朝廷不以其爵。妄為趨作。心意顛倒無有其度。不信三尊。殺君害師。伐國掠民。攻城破塢。偷寒過盜惡業非一。美己惡人。侵陵孤老。誣謗賢聖。輕慢尊長。欺誑下賤。一切罪業悉具犯之。眾惡集報。故獲斯罪。

  爾時一切諸受罪眾生。聞佛作如是說。悲號動地。淚下如雨。而白佛言。唯願世尊。久住說法。令我等輩而得解脫。佛言。若我久住。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謂我常在。不念無常。善男子譬如孩兒母常在側。不生難遭之想。若母去者。便生渴仰思戀之心。母方還來乃至歡喜。善男子。我今亦復如是。知諸眾生。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故般涅槃。爾時世尊。即為此諸受罪眾生。而說偈言。

  水流不常滿  火盛不久然

  日出須臾沒  月滿已復缺

  尊榮豪貴者  無常復過是

  念當勤精進  頂禮無上尊

  又舊雜譬喻經雲。昔有六人為伴。造罪俱墮地獄。同在一釜中。皆欲說本罪。一人言沙。二人言那。三人言特。四人言涉。五人言姑。六人言陀羅。佛見之笑。目連問佛。何以故笑。佛言。有六人為伴。俱墮地獄。共在一釜中。各欲說本罪。熱湯沸湧不能再語。各一語便回下。一人言沙者。世間六十億萬歲。在泥犁中。始為一日。何時當竟。第二人言那者。無有出期。亦不知何時當得脫。第三人言特者。咄咄我當用作生。不能自制意。奪五傢分。供養三尊。愚貪無足。今悔何益。第四人言涉者。言我治生亦不至誠。財產屬他。為得苦痛。第五人言姑者。誰當保我。從地罪出。便不犯道禁。得生天樂者。第六人言陀羅者。是事上頭本不為心計。譬如禦車失道入邪。折軸車懷。悔無所及。

  又十輪經雲。有五逆罪。為最極惡。何者為五。謂故心殺父母阿羅漢。破壞聲聞和合僧事。乃至惡心出佛身血。諸如是等。名為五逆。若人於五逆中。作一一逆者不得出傢。受具足戒。若聽出傢。則犯重罪。應殯令出。若已有出傢諸威儀者。不應加其鞭杖。及諸系閉。復有四種大罪。同於四逆。犯根本罪。何者為四。殺辟支佛。淫阿羅漢比丘尼。若人舍財與佛法僧。主掌此物而輒用之。若人到見。破壞比丘僧。若人於此四根本罪中。犯一一罪。悉不聽佛法出傢。設使出傢。不得聽受具足戒。若受具者應驅令出。以有出傢威儀法故。不應鞭杖系閉奪其生命。如是皆犯根本罪。非逆罪也有是根本罪亦是逆罪。若人出傢受具足戒。得見諦道。斷其命根。是名亦逆亦根本罪。如是眾生。於我戒律中。應驅令出。有是根本罪非逆罪。若人出傢凡夫眾生。故害其命。是名犯根本。非逆罪也。若有四方僧物。飲食敷具。悉不應與同共利養也。有是非根本非逆罪。若有眾生。於佛法僧而生疑心。此中出傢。乃至見他讀誦。而作留難乃至一偈。此非根本罪。亦非逆罪。是名甚惡。近於逆罪。若不懺悔除其罪根。終不聽使佛法出傢。設使出傢受具足戒。不悔過者亦驅令出。何以故。不信正法。毀謗三乘。壞正法眼。欲滅法燈。斷三寶種。減損人天而無利益。墮於惡道。此二種人名謗正法。毀呰賢聖。地獄劫壽。增長惡法。是名根本大重罪也。何者。是不威儀根本法罪。若比丘故淫。故殺凡人。不與而取。犯故妄語。於此四中。若犯一一罪。悉不聽取四方僧物。飲食臥具。皆悉不得共同受用。然帝王大臣不應加其鞭杖。系閉刑罰乃至奪命。何故名為根本重罪。若人作如是行。身壞命終墮於惡趣。是惡道根本。是故名為根本罪也。譬如鐵丸。雖擲空中。終不暫住。速疾投地。如是五逆犯四重禁。及二種眾生。毀壞正法。誹謗賢聖。如是等十一種罪中。若人犯一一罪者。身壞命終。皆墮阿鼻地獄。

  又如正法念經說。阿鼻地獄中苦。千倍過前。七大地獄壽經一劫。其身長大五百由旬。造四逆人四百由旬。造三逆人三百由旬。造二逆人二百由旬。造一逆人一百由旬。彼五逆業人臨欲死時。唱喚失糞。咽喉抒氣。如是死滅中有色生不見。其對其身。猶如八歲小兒。閻羅王然焰鐵罥。系縛其咽。及束兩手。頭面在下足在於上。經二千年皆向下行。多燒焰鬘先燒其頭。次燒其身。彼六欲天。聞彼阿鼻地獄中氣。即皆消盡。何以故。以阿鼻獄人極大臭故。

  又觀佛三昧海經雲。佛告阿難。若有眾生殺父害母。罵辱六親。作是罪者。命終之時揮霍之間。譬如壯士屈申臂頃。直落阿鼻大地獄中。化閻羅王大聲告敕。癡人獄種。汝在世時不孝父母。邪慢無道。汝今生處名阿鼻地獄。作是語已即滅不現。爾時獄卒復驅罪人。從於下隔乃至上隔。經歷八萬四千隔中。攢身而過。至鐵網際。一日一夜乃爾周遍。阿鼻地獄一日一夜。比此閻浮提日月歲數。經六十小劫。如是壽命盡一大劫。具五逆者。其人受罪足滿五劫。復有眾生。犯四重禁。虛食信施。誹謗邪見不識因果。斷學般若。毀十方佛。偷僧祇物。淫侄無道。逼略凈戒諸比丘尼姊妹親戚。不知慚愧。毀辱所親。造眾惡事。此人罪報。臨命終時刀風解身。俄爾之間身如鐵花。滿十八隔中。一一花八萬四千葉。一一葉頭身手支節。各在一隔間。地獄不大。此身不小。遍滿如此大地獄中。經歷八萬四千大劫。此泥犁滅。復入東方十八隔中。如前受苦。此阿鼻獄南西北方。各經十八隔。謗方等經。具五逆罪。破壞僧祇。污比丘比丘尼。斷諸善根如此罪人具眾罪者。身滿阿鼻獄。四支復滿十八隔中。此阿鼻獄但燒如此。獄種眾生劫欲盡時。東門即開。見東門外。清泉流水華果林樹。一切俱現。是諸罪人從下隔見。眼火暫歇。從下隔起婉轉腹行。踴身上走到上隔中。手攀刀輪。時虛空中雨熱鐵丸。走趣東門。既至門閫。獄卒羅剎。手捉鐵叉逆刺其眼。鐵狗嚙心悶絕而死。死已復生。見南門開如前不異。如是西門北門亦復如此。如此時間經歷半劫。阿鼻獄死生寒冰中。寒冰獄死生黑暗處。八千萬歲目無所見。受大蟲身婉轉腹行。諸情暗塞無所解知。百千狐狼牽掣食之。命終之後生畜生中。五千萬身受鳥獸形。還生人中聾盲喑啞。疥癩癰疽。貧窮下賤。一切諸衰以為嚴飾。受此賤形經五百身。後復還生餓鬼道中。餓鬼道中。遇善知識諸大菩薩。呵責其言。汝於前身無量世時。作無根罪。誹謗不信。如此罪人具眾罪者。身滿阿鼻獄。四支復滿十八隔中。此墮阿鼻獄。受諸苦惱不可且說。汝今應當發慈悲心。時諸餓鬼聞是語已。稱南無佛。稱佛恩力。尋即命終生四天處。生彼天已悔過自責。發菩提心。諸佛心光不舍是等。攝受是輩如羅睺羅。教避地獄如愛眼目。故起世經。世尊說偈言。

  若人身口意造業  作已入於惡道中

  如是當生活地獄  最為可畏毛豎處

  經歷無數千億歲  死已須臾還復活

  怨仇各各相報對  由此眾生更相殺

  若於父母起惡心  或佛菩薩聲聞眾

  此等皆墮黑繩獄  其處受苦極嚴熾

  教他正行令邪曲  見人有善必破壞

  此等亦墮黑繩獄  兩舌惡口多妄語

  樂作三種重惡業  不修三種善根牙

  此等癡人必當入  合大地獄久受苦

  或殺羊馬及諸牛  種種雜獸雞豬等

  並殺諸餘蟲蟻類  彼人當墮合地獄

  世間怖畏相多種  以此逼迫惱眾生

  當墮磑山地獄中  受於推壓舂搗苦

  貪欲毒癡結使故  回轉正理令別異

  判是作非乖法律  彼為刀劍輪所傷

  倚恃強勢劫奪他  有力無力皆悉取

  若作如是諸逼惱  當為鐵象所蹴踏

  若樂殺害諸眾生  身手血塗心嚴惡

  常行如是不凈業  彼等當生叫喚處

  種種觸惱眾生故  於叫喚獄被燒煮

  其中復有大叫喚  此由諂曲奸猾心

  諸見稠林所覆蔽  愛網彌密所沉淪

  常行如是最下業  彼則墮於大叫喚

  若至如是大叫喚  熾然鐵城毛豎處

  其中鐵堂及鐵屋  諸來入者悉燒然

  若作世間諸事業  恒多惱亂諸眾生

  彼等當生熱惱處  於無量時受熱惱

  世間沙門婆羅門  父母尊長諸耆舊

  若恒觸惱令不喜  彼等皆墮熱惱獄

  生天凈業不樂修  所愛至親常遠離

  喜作如是諸事者  彼人當入熱惱獄

  惡向沙門婆羅門  並諸善人父母等

  或復害於餘尊者  彼墮熱惱常熾然

  恒多造作諸惡業  不曾發起一善心

  是人直趣阿毗獄  當受無量眾苦惱

  若說正法為非法  說諸非法為正法

  既無增益於善事  彼人當入阿毗獄

  活及黑繩此兩獄  合會叫喚等為五

  熱惱大熱共成七  阿毗地獄為第八

  此八名為大地獄  嚴熾苦切難忍受

  惡業之人所作故  其中小獄有十六

  誡勖緣第八

  如起世經雲。佛告諸比丘。有三天使在於世間。何等為三。一老。二病。三死。有人放逸三業惡行。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諸守獄者。應時即來。驅彼眾生。至閻王前白言。大王。此等眾生。昔在人間。縱逸自在不善三業。今來生此。唯願大王善教示之。王問罪人。汝昔人間。第一天使善教示汝。善呵責汝。豈得不見出現生耶。答言大天。我實不見。王重告言。汝豈不見。為人身時。或作婦女。或作丈夫。衰老相現。齒落發白。皮膚緩皺。黑黶遍體。狀若胡麻。膊傴背曲。行步跛蹇。足不依身。左右傾側。頸細皮寬。兩邊垂緩。猶若牛胡。唇口幹枯。喉舌燥澀。身體屈弱。氣力綿微。喘息出聲。猶如挽鋸。向前欲倒。恃杖而行。盛年衰損骨肉消竭。羸瘦尪弱。趣來世路。舉動沉滯無復壯形。乃至身心恒常戰掉。一切支節疲懈難攝。汝見之不。答言。大天。我實見之。時王告言。汝愚癡人無有智慧。昔日既見如是相貌。雲何不作如是思惟。我今具有如是老法。未得遠離。可作善業。使我長夜利益安樂。彼人復答言。大天。我實不作如是思惟。以心縱蕩行放逸故。王又告言。汝愚癡人不修善業。當具足受放逸之罪。此之苦報非他人作。是汝自業今還聚集受此報也。

  爾時閻摩王。第二訶之告。言。諸人豈不見第二天使世間出耶。答言。大天。我實不見。王復告言。汝豈不見。昔在世間作人身時。若婦女身。若丈夫身。四大和合。忽爾乖違病苦所侵。纏綿困篤。或臥小大床上。糞尿污穢。宛轉其中不得自在。眠臥起坐仰人扶侍。洗拭抱持。與飲與食。一切須人。汝見之不。彼人答言。大天。我實見之。王復告言。癡人汝見如是。雲何不思。我今亦有如是之法。未離患法。可作善業。令我當來長夜得大利益大安樂事。彼人答言。不也。我實不作如是思惟。以懈怠心行放逸故。王告。癡人。汝既懶墮不作善業。受此惡報。非他人造。還自受報。

  爾時閻摩王。第三訶之語言。汝愚癡人。汝昔人時。豈可不見第三天使世間出耶。答言。大天。我實不見。王復告言。汝人間時。豈復不見婦女身。若丈夫身。隨時命終置於床上。以雜色衣而蒙覆之。將出聚落。升帳軒蓋種種莊嚴。眷屬圍繞。舉手散發。灰土坌頭。極大悲惱。號啕哭泣舉聲大叫。椎胸哀慟酸哽楚切。汝悉見不。答言。大天。我實見之。時王告言。癡人汝昔既見如此。何不思惟。我亦有死。未得免離。今當作善。為我長夜得大利益。彼人答言。大天。我實不作如是思惟。何以故。以放逸故。時王告言。汝既放逸不作善業。自造此惡非他人造。得此果報汝還自受。以此三使教示訶責已。敕令將去。時守獄者。即執罪人兩足兩臂。以頭向下。以足向上。遙擲置於諸地獄中。

  頌曰。

  生來死還送  日往復月旋

  弱喪昏風動  流浪逐物遷

  愚戇失正路  漂沒入重淵

  一墜幽闇處  萬劫履鋒辛

  六道旋寰苦  三業未曾全

  墜流無人救  淒傷還自憐

  歸誠觀像物  方知虛妄筌

  苦海深河趣  思登般若船

  諸經要集卷第十八

  諸經要集卷第十九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送終部第二十九(此有九緣)

  ·述意緣

  ·瞻病緣

  ·醫療緣

  ·安置緣

  ·斂念緣

  ·舍命緣

  ·遣送緣

  ·受生緣

  ·祭祠緣

  述意緣第一

  夫三界遐曠。六道繁興。莫不皆依四大相資。五根成體。聚則為身。散則歸空。然風火性殊。地水質異。各稱其分。皆欲求適。求適之理既難。所以調和之。乖為易忽。一大不調。四大俱損。如地大增。則形體[黑*敢]黑。肌肉青淤。癥瘕結聚。如鐵如石。若地大[虛*予]。則四支尪弱。多失半體。偏枯殘戾。毀明失聽。若水大增。則膚肉虛滿。體無華色。舉身痿黃。神顏慘怛。長腳洪腫。膀光脹急。若水大損。則瘦削骨立。筋現脈沈。唇舌幹燥。耳鼻燋閉。五藏內煎。津液外竭。六府消耗。不能自立。若火大增。則舉體煩鑊。燋熱如燒。癰癤疽腫。瘡痍潰爛。膿血流溢。臭穢競充。若火大損。則四體羸瘠府藏冰冷。焦隔凝寒。口若含霜。夏暑重裘。未嘗溫慰。食不消化。恒常歐逆。若風大增。則氣滿胸塞。府胃否隔。手足緩弱。四體疼痹。若風大損。則身形羸瘠。氣裁如線。動轉疲乏。引息如抽。咳嗽噫噦。咽舌難急。腹厭背僂。心內若冰。頸筋喉脈。奮作鼓脹。如是種種。皆是四大。乍增乍損。致有病疾。既一大嬰羸。則三大皆苦。展轉皆病。俱生前惱。四大交反。六府難調。良由宿積惡因。今遭苦報。無愧無恥。無恩無義。常隨四時。資給所須。晝夜將養。未曾荷恩。片失供承。便招病苦。既知無恩。徒勞養育。縱加美食華服。終成糞穢。但趣得支身。以除饑渴。終不為汝。踵前蓄積。以勞我心。廢求修道。寔由身偽苦器。陰是壞瓶。易損難持。劇同泡沫。四大浮虛。極相乖反。五陰緣假。多生惱患。所以稟形人世。逢此穢濁之時。受質為身。居斯怖畏之境。幽冥無量神鬼恒沙種族尤多。草籌未辯。或依房依廟。附嶽附丘。凡有含靈。並皆隻響。致使神爽冥昧。識慮昏茫。至於寤寐。多有恐怖。庶得臨危攝念。無俟三稱。在險逢安。寧勞千遍。願增益神道。加足威光。以善利生。無相惱害。誠言可錄。信驗有征矣。

  瞻病緣第二

  惟居凡位。誰之無病。以有報身常加疾疹。或有舍俗出傢孤遊獨宿。或有貧病老弱無人侍衛。若不互看命將安寄。故四分律。佛言。自今以去。應看病人。應作贍病人。若欲供養我者。應先供養病人。乃至路值五眾出傢人病。佛制七眾。皆令住看。若舍而不看。皆結有罪故。諸佛心者。以大慈悲為體。隨順我語即是佛心也。

  如僧祇律雲。若道逢出傢五眾病人。即應覓車乘馱載。令如法供養。乃至死時。亦應阇維殯埋。不得舍棄病人。有九法成就。必當橫死。一知非饒益食而貪食。二不知籌量。三內食未消而食。四食未消而擿吐出。五已消應出而強持六食不隨病。七隨病食而不籌量。八懈怠。九無慧(如藥師經亦有九橫大意可知)。

  又增一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瞻病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恒在床縟。雲何為五。一瞻病之人不別良藥。二懈怠無勇猛心。三常喜嗔恚。亦好睡眠。四但貪衣食故瞻視病人。五不以法供養故。亦不與人語談往反。是謂瞻病之人成就五法不得時差(翻前五法病得速差)。

  又生經世尊以偈贊曰。

  人當瞻疾病  問訊諸危厄

  善惡有報應  如種果獲實

  世尊則為父  經法以為母

  同學者兄弟  因是而得度

  又法句喻經雲。昔有一國。名曰賢提。時有長老比丘。長病委頓羸瘦垢穢。在賢提精舍中臥。無瞻視者。佛將五百比丘。往到其所。使諸比丘傳共視之。為作漿粥。而諸比丘聞其臭處。皆共賤之。佛使帝釋取其湯水。佛以金剛之手。洗病比丘身體。地尋震動豁然大明。莫不驚肅。國王臣民天龍鬼神。無央數人往到佛所。稽首作禮白佛言。佛為世尊。三界無比。道德已備。雲何屈意洗病比丘。佛告國王及眾會者言。如來所以出現於世。正為此窮厄無護者耳。供養病瘦沙門道人。及諸貧窮孤獨老人。其福無量所願如意。會當得道。王白佛言。今此比丘宿有何罪。困病積年療治不差。佛告王曰。往昔有王。名曰惡行。治政嚴暴。使一多力五百主令鞭人。五百假王威怒。私作寒暑。若欲鞭者齎其價。數得物者鞭輕。不得鞭重。舉國患之。有一賢者。為人所謀。應當得鞭。報五百言。吾是佛弟子。素無罪過為人所枉。願小垂恕。五百聞是佛弟子。輕手過鞭無著身者。五百壽終墮地獄中。拷掠萬毒。罪滅復出墮畜生中。恒被撾杖五百餘世。罪畢為人。常嬰病痛不離身。爾時國王者。今調達是。五百者今此病比丘是。時賢者今吾身是。吾以前世為其所恕鞭不著身。是故世尊躬為洗之。人作善惡。殃福隨人。雖更生死不可得免。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撾杖良善  妄才無罪  其殃十倍

  災迅無赦  生受酷痛  形體毀折

  自然惱病  失意恍惚  人所輕笑

  或縣官厄  財產耗盡  親戚離別

  舍宅所有  災火焚燒  死入地獄

  如是為十

  時病比丘。聞佛此偈及宿命事。克心自責。所患除愈。得阿羅漢道。賢提國王沒命奉行。得須陀洹道。

  又善生經雲。瞻病人不應生厭。若自無物出外求之。若不得物貸三寶物。看差已十倍還之。

  又五百問事雲。看病人將病人物。為病人供給所須。不問病者。或問起嫌並不得用。若已取者應償。不還犯重罪。

  又四分律雲。看病得五功德。一知病人可食不可食。可食便與。二不惡賤病人大小便利唾吐。三有慈愍心。不為衣食故看。四能經理湯藥。乃至差病若命終。五能為病人說法歡喜。己身善法增長。

  醫療緣第三

  夫人有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呼吸吐納。精氣往來。流而為榮衛。暢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此人之常數也。陽用其精。陰用其形。人人所同也。及其失也。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瘤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惴。竭而為焦。故良醫導之以針石。救之以藥濟。聖人和之以王德。益之以人事。故體有可愈之病。天地有可消之災也。

  如增一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大患。雲何為三。一風為大患。二痰為大患。三冷為大患。然有三良藥治。若風患者。蘇為良藥。及蘇所作飯食。若痰患者。蜜為良藥。及蜜所作飯食。若冷患者。油為良藥。及油所作飲食。是謂三大患。有此三藥治。如是比丘。亦有三大患。一貪欲。二嗔恚。三愚癡。然有三良藥治。一若貪欲起時。以不凈法治。及思惟不凈道。二若嗔恚大患者。以慈心法治。及思惟慈心道。三若愚癡大患者。以智慧法治。及因緣所起道。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有此三藥治。

  又智度論雲。般若波羅蜜。能除八萬四千病根本。此之八萬四千。皆從四病起。一貪二嗔三癡四毒等分此之四病。各分二萬一千。以不凈觀。除貪欲二萬一千煩惱。以慈悲觀。除嗔恚二萬一千煩惱。以因緣觀。除愚癡二萬一千煩惱。總用上藥。除等分病二萬一千煩惱。譬如寶珠能除黑闇。般若波羅蜜。亦能除三毒煩惱病。

  安置緣第四

  蓋聞三界之宅。寔四大之器。六塵之境。是五陰所居。良由妄想虛構。惑倒交興。致使萬苦爭纏。百憂總萃。今既報熟。命臨風燭。然眾生貪著。至死不覺。恐在舊所。戀愛資財。染著眷屬。佛教移處。令生厭離。知無常將至。使興心正念也。

  如僧祇律雲。若是大德病者。應在露現處上好房中。擬道俗問訊生善。瞻病人每須燒香燃燈。香汁塗地供待人客。

  依西域隻桓寺圖雲。寺西北角日光沒處。為無常院。若有病者安置在中。堂號無常。多生厭背去者極眾還唯一二。其堂內安置一立像金色塗者。面向東方。當置病人在像前坐。若無力者。令病人臥。面向西方觀佛相好。其像手中。系一五色彩幡。令病人手執幡腳。作往生凈土之意。坐處雖有便利。世尊不以為惡。原其此土本是雜穢之處。猶降靈俯接下類群生。況今將命投。佛寧相棄舍。隨病人所樂何境。或作彌陀彌勒阿閦觀音等形。如前安置。燒香散花供養不絕。生病者善心。

  斂念緣第五

  夫三界非有。五陰皆無。四倒十纏。共相和合。一切如電。揮萬劫於俄頃。丘井易淪。括百年於抵掌。迷途遂遠。弱喪亡歸。區區七尺莫知其假。耳目之外。終自空談。靡依靡救。不信不受。生靈一謝。再返無期。所以撫心自測。臨危修念也。

  如十誦律雲。看病人應隨病者。先所習學而贊嘆之。不得毀呰。退本善心。

  又四分律雲。為病人說法。令其歡喜。

  又毗尼母論雲。病人不用看病人語。看病人違病者意並得罪。又花嚴經。臨終為病人說偈雲。

  又放光明名見佛  彼光覺悟命終者

  念佛三昧必見佛  命終之後生佛前

  令彼臨終勸念善  又示尊像令瞻敬

  又復勸令歸依佛  因是得成見佛光

  述曰如前教已。復將經像至病人所。題其經名像名。告語示之。使開目睹見。令其惺悟。兼請有德智人。讀誦大乘。助揚贊唄。幡花亂墜宛轉目前。香氣氛氳常註鼻根。恒與善語勿傳惡言。以臨終時。多有惡業相現。不能立志。排除是故。瞻病之人。特須方便善巧誘訹。使心心相續剎那不駐。乘此福力。作往生凈土之意。故智度論雲。從生作善臨終惡念。便生惡道從。生作惡臨終善念。而生天上。又維摩經雲。憶所修福念於凈命。

  又正法念經雲。若有眾生持戒之人。於破戒病人不求恩慧。心不疲厭供養病人。命終生普觀天五欲縱逸不知厭足。

  又往生論雲。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成就者。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何等為五。一者禮拜。二者贊嘆。三者作願。四者觀察。五者回向。

  又隨願往生經雲。佛告普廣菩薩。若四輩男子女人。臨終之日。願生十方佛剎土者。當先洗浴身體。著鮮潔之衣。燒眾名香。懸繒幡蓋。歌贊三寶。讀誦尊經。為病者說因緣譬喻。善巧言詞。微妙經義。苦空非實。四大假合。形如芭蕉中無有實。又如電光不得久停。故雲色不久鮮當歸壞敗。精誠行道可得度苦。隨心所願無不獲果。

  舍命緣第六

  惟四大毒器。有穢斯充。六賊狂主。是境皆著。無復逆流之期。唯有循環之勢。至如析一毛以利天下。則吝而弗為。撤一餐以續餘糧。則惜而不與。淪滯生死。封執有為。諸佛為其斂眉。菩薩於茲泣血。竊見俗徒貴勝。父母喪亡多造葬儀。廣殺生命。聚集親族。供待人客。茍求現勝。不避業因。或畏外譏。不修內典所以父亡於斯重苦。母終偏增湯炭。是以宛轉三界。綿歷六道。四趣易歸。萬劫難啟。痛慈母之幽靈。愍逆子之酬毒。但亢陽如久。必思甘雨之澤。災勵若多。克待良醫之藥。惟斯考妣既是凡夫。能無惡業。罪因不滅業報難排。若不憑諸勝福。樂果何容得證。庶使臨終發願。令入屍陀葬具資財並修功德。冀濟飛走之饑。得免將來之債也。

  如十二品生死經雲。佛言。人死有十二品。何等十二。一曰無餘死者。謂羅漢無所著也。二曰度於死者。謂阿那含不復還也。三曰有餘死者。謂斯陀含往而還也。四曰學度死者。謂須陀洹見道跡也。五曰無欺死者。謂八等人也。六曰歡喜死者。謂行一心也。七曰數數死者。謂惡戒人也。八曰悔死者。謂凡夫也。九曰橫死者。謂狐獨苦也。十曰縛著死者。謂畜生也。十一曰燒灼死者。謂地獄也。十二曰饑渴死者。謂餓鬼也。比丘當曉知。是勿為放逸也。

  又凈土三昧經雲。若人造善惡。生天墮地獄。臨命終時。各有迎人。病欲死時。眼自見來迎。應生天上者。天人持衣伎樂來迎。應生他方者。眼見尊人為說妙言。若為惡墮地獄者。眼見兵士持刀楯矛戟索圍繞之。所見不同。口不能言。各隨所作得其果報。天無枉濫平直無二。隨其所作天網治之。

  又華嚴經雲。人欲終時見中陰相。若行。惡業者見三惡。受苦或見閻羅持。諸兵杖囚執。將去或聞。苦聲若行。善者見。諸天宮殿。伎女莊嚴。遊戲快樂。如是勝事。

  又法句喻經雲。昔佛在隻桓精舍。為天人說法。有一長者。居在路側。財富無數。正有一子。其年二十。新為娶妻未滿七日。夫婦相敬欲至後園上春三月看戲園中。有一柰樹高大好花。婦欲得花。無人取與。夫為上樹乃至細枝。枝折墮地死。居傢大小奔走兒所。呼天嗥哭。斷絕復蘇。聞者莫不傷心。棺[僉*殳]送還傢。啼不止。世尊愍傷其愚。往問訊之。長者室傢大小見佛。悲感作禮具陳辛苦。佛語長者。止息聽法。萬物無常不可久保。生則有死罪福相追。此兒三處。為其哭泣懊惱斷絕。亦復難勝。竟為誰子。何者為親。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命如華果熟  常恐會零落

  已生皆有苦  孰能致不死

  從初樂愛欲  可望入胞影

  受形命如電  晝夜流難止

  是身為死物  精神無形法

  作命死復生  罪福不敗亡

  終始非一世  從癡愛長久

  自從受苦樂  身死神不喪

  長者聞得。意解忘憂。長跪白佛。此兒宿命作何罪釁。盛美之壽而便中夭。唯願說本所行罪。佛告長者。乃往昔時有一小兒。持弓箭入神樹中戲。邊有三人。亦在中看。樹上有雀。小兒欲射。三人勸言。若能中雀。世間健兒。小兒美言引弓射之。中雀即死三人共笑。助之歡喜而各自去。經歷生死數劫之中。所在相會受罪。三人中一人有福。今在天上。一人生海中。為化生龍王。一人今日長者身是。小兒者前生天上。為天作子。而終墮樹命終。即生海中。為龍王作子。即以生日。金翅鳥王而取食之。今日三處懊惱涕泣。寧可言也。以其前世助其喜故。此三人受報如此。於是世尊即說偈言。

  識神造三界  善不善三處

  陰行而默至  所生如響應

  色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種隨本像  自然報如影

  佛說偈已。長者意解。大小歡喜。皆得須陀洹道。

  又四分律雲。爾時世尊為利益眾生命終。說偈雲。

  一切要歸盡  高者會當墮

  生者無不死  有命皆無常

  眾生墮有數  一切皆有為

  一切諸世間  無有不老死

  眾生是常法  生生皆歸死

  隨其所造業  罪福有果報

  惡業墮地獄  善業生天上

  高行生善道  得無漏涅槃

  遣送緣第七

  述曰。生死連環。不離俗諦。雖復出傢志求勝道。分段難舍。變易未除。仍依三界。隨俗遷流。至於存亡。皆依內外。臨終之日。安置得所。葬送威儀。具存下說。且論亡屍。安置南北。魂魄不同。今此略述。禮記禮運曰。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死者北首。生者南向。

  郊特生曰。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故祭求諸陰陽之義。祭義曰。氣也者神之盛。魂也者鬼之盛。

  左傳昭二年。子產對趙景子曰。人生死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於。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憑依於人。以為淫厲。況良霄乎。

  淮南子曰。天氣為魂。地氣為魄。魄問於魂曰。道何以為體。魂曰以無有形乎。魂曰有形也。若也無有。何而問也。魂曰吾直有所遇之耳。視之無形。聽之無聲。謂之幽冥。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

  問曰。既知魂與魄別。今時俗亡。何故以衣喚魂。不雲喚魄答曰。魂是靈魄是屍。故禮以初亡之時。以己所著之衣。將向屍魄之上。以魂外出故。將衣喚魂。魂識己衣。尋衣歸魄若魂歸於魄。則屍口纊動。若魂不歸於魄。則口纊不動。以理而言。故雲招魂不言喚魄。故蕭喪服要記曰。魯哀公葬其父。孔子問曰。寧設魂衣乎。哀公曰。魂衣起伯桃。伯桃荊山之下。道逢寒死友人羊角。哀往迎其屍。愍魂神之寒。故改作魂衣。吾父生服錦繡。死於衣被。何用衣為。問曰。何須幡上書其姓名。答曰。幡招魂置其幹地。以魂識其名。尋名入於闇室。亦投之於魄。或入於重(直龍反)室。重者重(徒用反)也。以重之內。具安祭食。以存亡各別。明闇不同。故鬼神闇食。生人明食。故重用蘧蒢。裹其食具。以安重內。置其神地也。

  依如西域。葬法有四。一水漂。二火焚。三土埋。四施林。五分律雲。若火燒時安在石上。不得草土上。恐傷蟲故。四分律雲。如來輪王二人悉火葬。餘人通前五分律雲。屍應埋之(此謂王法不許施身復恐夏燒殺蟲故令埋之自外無難水林亦得)依四分律及五百問事雲。若見如來塔廟。及見五眾出傢人塚塔。大於已者。皆須展轉依生時年臘而設禮。若一切白衣。見出傢人塚塔不簡大小。皆須敬禮。

  述曰既知此諸道俗等。若見師僧父母亡柩。外人吊來。小於亡者。至其屍所。如常設禮已。先至孝子所。默慰吊之。後至大德所。具展哀情吊而拜之。亦見愚癡白衣。妄行法教。展轉教他。不聽禮父母叔伯尊親亡靈。口雲我既受戒。彼為鬼神。故不合禮。恐破戒故。此不會聖意。反招無知之罪。伏惟師僧等。長養我法身。父母叔伯等。長養我生身。依斯乳哺長大成人。思此恩德昊天難報。歷劫酬恩豈一生能謝。不存敬恩。反起慢墮。繼踵鄙夫。何成孝子。故世尊極聖。尚自躬扶亡父屍送。況下凡愚輒生怠慢。故涅槃經雲。知恩者大悲之本。不知恩者甚於畜生。

  又凈飯王泥洹經雲。白凈王在舍夷國。病篤將終。思見世尊及難陀等。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去此懸遠五十由旬。世尊在靈鷲山。天耳遙聞父思憶聲。即共阿難等乘空而至。以手摩王額上。慰勞王已。為王說摩訶波羅本生經。王聞得阿那含果。王捉佛手捧置心上。佛又說法。得阿羅漢果。無常對至。命盡氣絕。忽就後世。至阇維時。佛共難陀等喪頭前肅恭而立。阿難羅雲在喪足後。阿難陀長跪白佛言。唯願聽我擔伯父棺。羅雲復言。唯願聽我擔祖王棺。世尊慰言。當來世人。皆兇暴不報父母育養之恩。為是不孝眾生。設其化法。故如來躬欲擔於父王之棺。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一切眾山頗俄湧沒。如水上船。爾時一切諸天龍神。皆來赴喪。舉聲啼哭。四天王將鬼神億百千眾。皆共輿喪。白佛言。佛為當來諸不孝父母者故。以大慈悲親欲自身擔父王棺。四王俱白佛言。我等是佛弟子。從佛聞法。得須陀洹。以是之故。我曹宜擔父王之棺。佛聽四王擔父王棺。即變為人一切人民莫不啼泣。世尊躬自手執香爐。在前行詣於墓所。令千羅漢往大海渚上。取牛頭旃檀種種香木。以火焚之。佛言。苦空無常。猶如幻化水月鏡像。燒身既竟。爾時諸王各持五百瓶乳。以用滅火。滅火之後。競共收骨。盛置金剛函。即於其上便共起塔。懸繒幡蓋供養塔廟。佛告眾會。父王凈飯是清凈人。生凈居天。

  又佛母泥洹經雲。大愛道比丘尼。即是佛姨母。不忍見佛後當滅度。欲先滅度。與除饉女五百人(即是比丘尼也康僧會註法鏡經雲凡夫貪染六塵猶餓夫貪飯不知厭足令聖人斷貪除六情饑饉故號出傢尼為除饉也)以手摩佛足。繞佛三匝稽首而去。現神足德。於自座沒從東方來。在虛空中作十八變。八方上下亦復如是。放大光明以照諸冥。上曜諸天。五百除饉變化俱然。同前泥洹。佛勸理傢。作五百輿床麻油香華。種種梓材。事各五百。真伎正音。當以供養。一切凡聖。睹之莫不哀泣。阇維畢捧舍利詣佛所。於是四方各二百五十應真神足飛來。稽首佛足。至舍利所。千比丘俱皆就坐。佛告阿難。取舍利盛之以缽。著吾手中。阿難如命。佛告諸比丘。斯舍利本是穢身。兇愚惡暴。嫉妒陰謀。敗道壞德。今母能拔。與丈夫行。獲應真道。遷靈卒無。何其健哉。敕令興廟供養。

  又增一阿含經雲。佛告阿難陀羅雲。汝等輿大愛道身。我當親自供養。爾時釋提桓因四天王等。前白佛言。唯願勿自勞神。我等自當供養。佛言止止。所以然者。父母生子多有所益。長養恩重。乳哺懷抱。要當報恩。不得不報。過去未來諸佛母。先取滅度。諸佛皆自供養阇維舍利也。時毗沙門天王。使諸鬼神往栴檀林。取旃檀薪至曠野之間。佛躬自舉床一腳。難陀舉一腳。羅雲舉一腳。阿難舉一腳。飛在虛空往至塚間。爾時佛自取栴檀木。著大愛道身上。佛言。有四人應起塔供養。一者佛。二者辟支佛。三者漏盡阿羅漢。四者轉輪聖王。皆以十善化物。爾時人民即取舍利。各起塔供養。

  依雜阿含經。愛道姨母。即是難陀親母也。又增一阿含經雲。四部弟子中。略取前後者。且列八人。比丘中最初得道者。如拘鄰比丘。善能勸化不失威儀。最後得道者。如須跋陀羅。臨得道日入般涅槃。比丘尼中最初得道者。如大愛道尼。最後得道者。如陀羅俱夷國尼。優婆塞中最初得道者。如商客男。最後得道者。如俱夷那摩羅。優婆夷中初得道者。難婆女。最後得道者。如藍優婆夷。

  受生緣第八

  夫生則八識扶持。死則四大離散。迅矣百齡終歸磨滅。循環三界回轉靡停。故經曰。有始必終。既生則滅。聖教不虛。目睹交臂。所以於此緣中。略述六門。

  第一門中。臨命終時。撿身冷熱。驗其善惡。具知來報。故瑜伽論雲。此有情者非色非心。假為命者大小皆同。死通漸頓。諸師相傳。造善之人。從下冷觸。至臍已上暖氣後盡。即生人中。若至頭面熱氣後盡。即生天道。若造惡者。與此相違。從上至腰熱後盡者。生於鬼趣。從腰至膝熱氣盡者。生於畜生。從膝已下乃至腳盡。生地獄中。無學之人入涅槃者。或在心暖。或在頂也。然瑜伽論雲。羯羅藍義。最初托處。即名肉心。如是識於此處最初托生。即從此處最後舍命。釋雲依瑜伽論。由造善生上故。從下漸舍。至肉心後方說上舍。由造惡生下故。先從上舍。至肉心後從下舍也。

  依俱舍論雲。若人正死。於何身分中意識斷滅。若一時身死。根共意識一時俱滅。若人次第死。此中偈曰。

  次第死腳齊  於心意識斷

  下人天不生

  論中釋曰。若人必往惡道受生。及人道。如此人等次第。於阿羅漢。此人於心意識斷絕。有餘部說於頭上。何以故。身根於此等處。與意識俱滅故。若人正死此身根如熱石水。漸漸縮減。於腳等處次第而滅。釋雲俱舍論。述小乘義故雲。身死於此等處。與意識俱滅。若依大乘。身根於此等處與本識俱滅也。

  第二受生方法者。依俱舍論雲。為行至應生道處故。起此中陰。眾生由宿業勢力。所生眼根。雖住最遠處。能見應生處於中見父母變異事。若變成男。於母即起男人欲心。若變成女。於父即起女人欲心倒。此心起嗔。此中有眾生由二起顛倒心。故求欲戲往至生處是即樂得屬己。是時不凈已至胎處。即生歡喜。仍托彼生。從此剎那。是眾生五陰和合堅實。中有五陰即滅。如此方說受生。若胎是男。依母左脅。面向母背蹲坐。若胎是女。依母右脅面向母脅而住。若胎非男非女。隨欲類托生。住亦如此。無有中有異。於男女皆具根故。是故或男或女。托生而住。後時在胎中增長。或作黃門。若托生胎卵二生。道理如此。若眾生欲受濕生。愛樂香故至生處。此香或凈或不凈。隨宿業故。若是化生。愛樂處所故至生處。如是若爾地獄眾生。雲何生樂處所。由心顛倒故。此眾生見寒風冷雨觸惱身。見地獄火猛熾盛可愛。欲得暖觸故往入彼。復見身為熱風光。及火焰等所炙。若痛難忍。見寒冷地獄清涼。愛樂冷觸故往入彼。胎卵二生。於父母變異事生處。濕化二生。不由托赤白為身。故無此變。濕生但愛著香故。至所生處。隨業善惡。所愛之香自有凈穢。化生但愛所依之處。地獄雖是苦處。然罪人樂。亦得愛處於中受生。何以故。非愛不受生故。論雲。如往昔造作能感如此生。樂見身是如此位。見彼眾生亦爾。是故往彼。先舊諸師作如此說。若眾生年三十時。行殺生業。網捕眾生。行此事時。必有伴類。此業能感地獄生。後於中陰中見自身。如昔年三十行網捕時。故言位。又見昔伴與昔不差。見地獄時。如昔見江湖諸伴。類等相牽共入其中。緣此起變。即於中受生。後解昔所造業雖多。必以一業牽地獄生。或於年二十時作此業。或三十時作此業。後於中陰中見自身。如昔作業少老。見地獄眾生。並如己年時。年時既相似。於此眾生起變。即往就彼。由此愛故受生。依經部師作如此釋。

  又瑜伽論雲。若居薄福者。當生下賤傢。彼於死時及入胎時。便聞種種紛亂之聲。及自妄見。入於叢林竹葦蘆荻等中。若多福者。當生尊貴傢。彼於爾時。便自聞有寂靜美妙可意音聲。及自妄見。升宮殿等可意相見。

  又俱舍論雲。若人臨終起邪見心。是人以先不善為因。邪見為緣。故墮地獄。有論師言。一切不善皆是地獄因。此不善之餘。生畜生餓鬼中。又往業盛故。墮畜生中。如淫欲盛故。生於鴿雀鴛鴦之中。嗔恚盛故。生於蚖蝮蛇蠍中。愚癡盛故。生豬羊蚌蛤中。憍慢盛故。生於師子虎狼中。掉戲盛故。生獼猴中。慳嫉盛故。生餓狗中。若有少分施善餘福。雖生畜生於中微樂。身口二業雖由心為主。然其口業受報者多。如罵人輕躁。喻如獼猴。即生猴中。若言貪悷如鳥。語如狗吠。騃如豬羊。聲如驢鳴。行如駱駝。自高如象。惡如逸牛。淫如鳥雀。怯如貓貍。諂如野狐。如是諸惡。隨口受報。然由三毒為本。三毒之中貪愛為重。如捉佈一頭。餘則盡隨故。智度論雲。若不斷愛愛則同生。是故四生皆由愛起。如說多欲生鳥雀中。多貪味故廁中受生。又愛欲故卵生胎生。貪香味故受濕生。隨其所愛故起殷重業。則受化生。若殷重心樂行罪業。死時妄見地獄。受其化生。若殷重受福上界化生。故成論雲如樹根不拔其樹猶生。貪根不拔苦樹常在。

  又瑜伽論雲。雲何生我愛。無間已生故。無始樂著戲論因。已熏習故。凈不凈業因。已熏習故。彼所依體。由二種因增上力故。從種子。即於是處中有異熟。無間得生。死時如稱兩頭低昂時等。而此中必具諸根。造惡業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陰暗夜。作善業者。如白衣光。或晴明夜。俱舍論雲。此中有具足五根。金剛等所不能礙。須彌山下金剛中。有蝦蟆於中受生。中有細色金剛不能礙之。有天眼者能見此事。更舉所聞事。證曾聞人說。燒鐵令熱。破之見蟲。

  第三壽量長短者。俱舍論雲。若不定生處於餘處。此道中皆得受生。譬如牛於夏時欲事偏多。狗於秋時。熊於冬時。馬於春時。野幹等欲事無時。是時此眾生應生牛中。若非夏時則生野牛中。若應生狗中。非時則生野幹中。又俱舍小乘師。有四釋不同。一說促時死已即受陰生。二說得住七七日滿已處中有。不限時節。三說得住四十九日。生緣未具死已更受。亦不限時節。四說隨受生緣。乃至經劫住不命終。第五依瑜伽論雲。若未得生緣。極七日住。死而復生。乃至七七日受死生。自此已後。決得生緣。此與前四皆不同也。

  第四通力遲速者。俱舍論雲。此中陰遊空而去。如人舍命。應至無量世界外受生。俄頃即到。二乘通力未出一世界。中陰已至無量世界外。縱佛神力。亦不得能遮。令不往生。得住餘道。以業力定故。論通勝者。據勝凡夫二乘神通。婆沙論雲。神足勝者。據佛神通速也。

  第五互見不同者。依俱舍論雲。若同生道中陰。定互相見。若人有天眼最清凈。是一道慧類。此人亦得見彼生。若報得天眼。則不能見以最細。故如薩婆多部雲。若同於人道中受生。同是人道中陰。互得相見。此義為定。不能見餘道中陰。若人修得天眼。此天眼則是道類。能見中陰色。若報得天眼。則不能見中陰色。中陰色細餘色故。依正量部雲。天道中陰。備能見五道中陰色。人道中陰。能見四道。除天道中陰。非其所能見。如是次第除前。乃至地獄道中陰。除前四道中陰。非其所見。唯見地獄道中陰。

  第六身量大小者。俱舍論雲。身量如六七歲小兒。而識解聰利。菩薩在中陰。如圓滿少病人。具大小相。是故雖在中陰。正欲入胎。而能遍照萬俱胝剡浮洲。

  祭祠緣第九

  竊聞金玉異珍。在人共寶。玄儒別義。遐邇同遵。豈必死生自國。便欲師之。佛處遠邦。有心捐棄。不勝事切。輒陳愚見是非之理。不敢自專。昔孔丘辭逝廟。千載之規模。釋迦言往寺。萬代之靈塔。欲使見形克念。面像歸心。敬師忠主。其義一也。至如丁蘭束帶。孝事木母之形。無盡解瓔。奉承多寶佛塔。眇尋曠古。邈想清塵。既踵成林。於理不越。又案禮經雲。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卿士各有階級。故天曰神。祭天於圓丘。地曰隻。祭地於方澤。人曰鬼。祭之於宗廟。龍鬼降雨之勞。牛畜挽犁之效。由或立形村市樹像城門。豈況天上天下三界大師。此方他方四生慈父。威德為萬億所遵。風化為百靈之范。故善人回向。若群流之歸溟壑。大光攝受。如兩曜之伴眾星。自月支遺影。那竭灰身。舍利遍流。隻桓遂造。乃聖乃賢。憑茲景福。或尊或貴。冀此獲安者矣。

  如長阿含經雲。一切人民所居舍宅。皆有鬼神。無有空者。街巷道陌屠膾市肆。及諸山塚。皆有鬼神。無有空處。凡諸鬼神皆隨所依。即以為名。若人初生。皆有鬼神隨逐擁護。若人欲死鬼收精氣。行十惡人若百若千。共一神護。行十善者。猶如國王以百千人而侍衛之。又十方譬喻經雲。天上天下。鬼神知人壽命罪福。當至未至。不能活人不能殺人。不能使人富貴貧賤。但欲使人作惡犯殺。因人衰耗而狂亂之。語其禍福。令人向欲得設祠祀耳(故知空祭鬼神欲求現福難可得力也)。

  又普曜經。於時迦葉以偈報佛。

  自念祠祀來  已歷八十年

  奉風水火神  日月諸山川

  夙夜不懈廢  心中無他念

  至竟無所獲  值佛乃安寧

  又雜寶藏經雲。昔日有一婆羅門。事廟室天。晝夜奉事。天即問言。汝求何等。婆羅門言。我今求作此天祀主。天言彼有群牛。汝問最前行者。即如天語。往問彼牛。汝今何似為苦為樂。牛即答言。極為大苦。刺刺兩[月*勒]柴戾脊破。駕挽載重無休息時。復問言。汝以何緣受是牛形。牛答之言。我是天祀主。自恣極意用天祀物。命終作牛受是苦惱。聞是語已即還天所。天即問言。汝今欲得作天主不。婆羅門言。我觀此事。實不敢作。天言。人行善惡自得其報。婆羅門悔過。即修諸善改往前惡。

  又雜寶藏經雲。昔有老公其傢巨富。而此老公思得肉食。詭作方便。指田頭樹語諸子言。令我傢業所以諧富。由此樹神恩福故爾。今日汝等。宜可群中取羊以用祭祀。時諸子等承父教敕。尋即殺羊禱賽此樹。即於下立天祀舍。其父後時壽盡命終。行業所追。還生己傢羊群之中。時值諸子欲祀神樹。便取一羊。遇得其父將欲殺之。羊便[嘌-示+土][嘌-示+土]笑而言曰。而此樹者有何神靈。我於往時為思肉故。妄使汝祀。皆共汝等同食此肉。今償殃罪獨先當之。時有羅漢遇到乞食。見其亡父受於羊身。即借主人道眼。令自觀察。乃知其父。心懷懊惱即壞樹神。悔過修福不復殺生。

  又優婆塞戒經雲。佛言。或有說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墮三惡道者。是義不然。何以故。身口意業各別異故。若父喪已墮餓鬼中。子為追福。當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勝妙寶故。若入地獄受諸苦惱。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生人中亦復如是。若謂餓鬼何緣獨得。以其本有愛貪慳吝。故墮餓鬼。既為餓鬼常悔本過。思念欲得。是故得之。若所為者生餘道中。其餘眷屬墮餓鬼者。皆悉得之。是故智者。應為餓鬼勸作福德(正法念經大意亦同)若有祠祀誰是受者。隨其祠處而為受者。若近樹林則樹神受。舍河泉井山林堆阜。亦復如是。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護身財。若說殺生祠祀得福。是義不然。何以故。不見世人種伊蘭子生栴檀樹。斷眾生命而得福德。若欲祠者。當用香華乳酪蘇果。為亡追福則有三時。春時正月。夏時五月。秋時九月。

  若以房舍臥具湯藥。園林池井。牛羊象馬種種資生。佈施於他。施已命終。是人福德隨所施物。住用久近福德常生。是福追人如影隨形。或有說言。終已便失是義不然。何以故。物壞不用。二時中失。非命盡失。

  若出傢人效在傢人。歲節之日棄飲食者。隨世法故非真實也。亦信世法出世法故。若能隨傢所有好惡。常樂施者名一切施。若以身分及以妻子所重之物。施於人者。是則名為不思議施。

  又婆沙論雲。為餓鬼作福。鬼得飲食。亦增益身。臭者得香。惡色得好色。又經雲。如諸鬼等所食不同。或膿或糞。得是施已。一切變成上妙色味。若鬼異處受生。親為施時。彼鬼業力遙知生喜。若還在傢受苦報者。親為施者。鬼自親見生喜。

  又婆沙論雲。有人不如法求財。及其得時以慳惜故。於己眷屬尚無心與。況復餘人。以無施心故。身壞命終墮餓鬼中。若在本舍邊。不凈糞穢廁溷中住。諸親裡等生苦惱心。作如是念。彼積聚財自不受用。又不施人。以苦惱故欲施其食。請諸眷屬親友知識沙門婆羅門。施其飲食。爾時餓鬼親自見之。於眷屬財物生己有想。作如是念。如此財物我所積聚。今施與人。心大歡喜。於福田所生信敬心。若生餘道多不得力。縱令亡人不得此福。故為修善自得大利。如似起慈自常獲福。

  又智度論雲。如慈心念諸眾生令得快樂。眾生雖無所得。念者大得其福。若不樂施。縱生天得聖。還乏衣食。故優婆塞戒經雲。持戒雖得羅漢不遮饑苦。若樂行施。雖墮鬼畜常飽無乏。

  又未曾有經雲有王白佛言。我父先王奉事外道。常行佈施求梵天福。如斯功德生何天耶。佛告王曰。前王果報今在地獄。所以者何。不值善時。不遇善友。無善方便。雖修功德不得免罪。佈施之功亦無失也。後罪畢時方當受福。當知修福不與罪合。先帝大王。有五種惡業生地獄中。一者慠慢姤弊。事無粗細便起鞭罰。不忍辱故。二者貪愛寶貨。斷者不平。致令天下懷怨恨故。三者遊獵嬉戲苦困人民。傷害眾生所愛命故。四者耽著女色。得新厭舊撫接不平。致怨恨故。五者破戒。以此文證故知。事邪修福善惡恒別。苦樂兩報不相雜亂。何況利根多聞正信三寶。而招苦報。又惟無三昧經雲。佛告阿難。善男子人求道安禪。先當斷念。人生世間所以不得道者。但坐思想穢念多故。一念來一念去。一日一宿。有八億四千萬念。念念不息。一善念者亦得善果報。一惡念者亦得惡果報。如響應聲。如影隨形。是故善惡罪福各別。

  又中阿含經雲。若為死人佈施祭祀者。若生入餓鬼中者得食。除餘趣不得。由各有活命食故。若親族不生中者。但施自得其福。乃至施主生六趣中。施物常隨。以持戒故。雖得人身必須餘福助報。

  又往生經雲。亡後作福。死者七分獲一。餘者屬現造者。

  又灌頂經雲。阿難問佛言。若人命終送著山野。造立墳塔。是人精魂在中以不。佛言亦在亦不在。若人生時不造善根。不識三寶。而不為惡。無善受福。無惡受殃。無善知識為其修福。是以精魂在塚塔中。未有去處。是故言在。或其前生在世之時。大修福善精勤行道。或生天上三十三天。在中受福。或生人間豪姓之傢。到處自然隨意所生。又不在者。或其前生在世之時。然禱祀邪道。不信真正。邪命自活。諂偽欺人。墮在餓鬼畜生之中。備受眾苦經歷地獄。故言不在塚塔中也。或不在者。或是五谷之谷骨未朽爛時。故有微靈。骨若糜爛此靈即滅。無有氣勢。亦不能為人作諸禍福。靈未滅時。或是鄉親命終之人。在世無福。又行邪諂應墮鬼神。或為樹木雜物之精。無天福可受。地獄不攝。縱舍世間浮遊人村。既其無食。恐動於人作諸變怪。扇動人心。或有[魅-未+夭]魅邪師以倚為福。覓諸福祐。欲得長生。愚癡邪見。殺生祠祀。死入地獄餓鬼畜生無有出時。可不慎之。又若人命終之日。當為燒香然燈續明。於塔寺中表剎之上。懸命過幡。轉讀尊經竟三七日。所以然者。命終之人在中陰中。身如小兒罪福未定。應為修福願亡者生神使生十方無量剎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亡者在世。若有罪愆應墮八難。以幡燈功德必得解脫。若有善願。應生父母在於異方。不得疾生。以幡燈功德。皆得疾生無復留難。若得生已。當為人作福德之子。不為邪鬼之所得便。種族豪強。是故應修福善幡燈功德。又若四輩男女。若臨終時若已命過。是其亡日。造作黃幡懸著剎上。使獲福德離八難苦。得生十方諸佛凈土。幡蓋供養。隨心所願至成菩提。幡隨風轉。破碎都盡至成微塵。風吹微塵其福無量。幡一轉時轉輪王位。乃至吹塵小王之位。其報無量。燈四十九照諸幽冥。若痛眾生蒙此光明。皆得相見。緣此福德拔彼眾生皆得休息。又凈度三昧經雲。八王日諸天帝釋鎮臣三十二人。四鎮大王。司命司錄。五羅大王八王使者。盡出四佈覆行復隨。四王十五日三十日。所奏案校人民立行善惡。地獄王亦遣輔臣小王。同時俱出。有罪即記。前齋八王日犯過。福強有救。安隱無他。用福原赦。到後齋日。重犯罪數多者。減壽條名。克死歲月日時。關下地獄地獄承文書。即遣獄鬼持名錄名。獄鬼無慈。死日未到。強催作惡令命促盡。福多者增壽益算。天遣善神營護其身。移下地獄拔除罪名。除死定生後生天上。

  又觀佛三昧經雲。爾時曠野鬼神白佛言。我恒啖人今者不殺。當食何物。佛敕鬼王。汝但不殺。我敕弟子常施汝食。乃至法滅。以我力故令汝飽滿。鬼王聞喜受佛五戒。故涅槃經雲。制諸聲聞弟子。出眾生食濟野鬼神。又智度論雲。鬼神得人少許飲食。即能變使多。令得充足。

  又譬喻經雲。佛與阿難到河邊行。見五百餓鬼歌吟而行。復見數百好人啼哭而過。阿難問佛。鬼何以歌舞。人何以啼哭。佛答阿難。餓鬼傢兒子親屬為其作福行得解脫。是以歌舞。好人傢兒子親屬唯為殺害。無有與作福之者。後大火逼之。是以啼哭也。

  又宿願果報經雲。昔有婆羅門夫婦二人。無有兒子。財富無數。臨壽終時自相謂言。各當吞錢以為資糧。其國俗法死者不埋。但著樹下。各吞五十金錢。身爛錢出。國中有一賢者。行見愍之泫然流淚。傷其慳貪取為設福。請佛及僧。盡用供辦擎飯佛前。稱名咒願。時慳夫婦受餓鬼苦。即生天上為請四輩。時生天上者。即得天眼知為作福。從天下來化作年少。佐助檀越。佛言此廚間年少是真檀越。佛為說法即得道跡。賢者亦得道跡。眾僧歡喜皆得生天。

  又百喻經雲。昔有賈客欲入大海。要須導師。即共求覓得一導師。相將發引至曠野中。有一天寺。當須人祀然後得過。於是眾賈共思量言。我等盡親。如何可殺。唯此導師中用祀天。即殺導師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窮困死盡。一切世人亦復如是。欲入法海取其珍寶。當修善行以為導師。毀破善行。生死曠路永無出期。經歷三塗受苦長遠。如彼商賈將入大海。殺其導者。迷失津濟。終致困死。

  頌曰。

  高堂信逆旅  懷業理常牽

  玉匣方委觀  金臺不復延

  挽聲隨徑遠  蘿影帶松懸

  詎能留十念  唯應逐四緣

  幻工作同異  變弄巧多身

  愚俗諍人我  誰復非謂真

  謬者疑久固  達者知幻賓

  升沈苦樂異  徒祭哭倉天

  諸經要集卷第十九

  諸經要集卷第二十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雜要部第三十(此有十三緣)

  ·述意緣

  ·怨苦緣

  ·八苦緣

  ·蟲寓緣

  ·五辛緣

  ·啑氣緣

  ·便利緣

  ·護凈緣

  ·鳴鐘緣

  ·入眾緣

  ·衰相緣

  ·眠夢緣

  ·雜行緣

  述意緣第一

  夫神理無聲。因言詞以寫意。言詞無跡。緣文字以圓音。故字為言蹄。言為理筌。音義合符。不可偏失。是以文字應用。彌綸宇宙。雖跡繁翰墨而理契乎神。但以經論浩博。具錄難周。記傳紛綸。事有廣略。所以導達群方。開示後學。設教緣跡煥然備悉。訓俗事源鬱爾咸在。搜檢條章。計撮樞要。緝綴翰墨。具列前篇。其餘雜務。汲引濟俗。現可行者。疏之於後。冀令昏昧漸除。法燈遐照也。

  怨苦緣第二

  如中阿含經雲。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諸比丘於意雲何。若此大地一切草木。以四指量斬以為籌。以數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所依父母。籌數已盡。其諸父母數猶不盡。諸比丘。如是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佛告諸比丘。汝等輪轉生死。飲其母乳。多於恒河及四大海水。所以者何。汝等長夜或生象中。飲其母乳無量無數。或生駝馬牛驢諸禽獸類。飲其母乳其數無量。汝等長夜棄於塳間。膿血流出亦復如是。或墮地獄畜生餓鬼。髓血流出亦復如是。

  佛告諸比丘。汝等長夜輪轉生死。所出身血甚多無數。過於恒水及四大海。汝於長夜曾生象中。或截耳鼻頭尾四足。其血無量。或受馬駝驢牛禽獸類等。斷截耳鼻頭足四體。其血無量。或身壞命終棄於塚間。膿血流出其數無量。或墮地獄畜生餓鬼。身壞命終。其流血出亦復如是。或長夜輪轉生死。喪失父母兄弟姊妹六親知識。或喪失錢財為之流淚。甚多無量。過四大海水。

  佛告諸比丘。汝等見諸眾生安隱諸樂。當作是念。我等長夜輪轉生死。亦曾受斯樂其趣無量。或見諸眾生受諸苦惱。當作是念。我昔長夜輪轉生死以來。亦曾受如是之苦。其數無量。或見諸眾生而生恐怖。衣毛為豎。當作是念。我等過去必曾殺生。為傷害者。為惡知識。於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或見諸眾生愛念歡喜者。當作是念。如是過去世時。必為我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親屬師友知識。如是長夜生死輪轉。無明所蓋。愛系其頸。故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精勤方便。斷除諸本莫令增長。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一人一劫中  積聚其身骨

  常積不腐壞  如毗富羅山

  若諸聖弟子  正智見真諦

  此苦及苦因  離苦得寂滅

  修習八道跡  正向般涅槃

  極至於七有  天人來往生

  盡一切諸結  究竟於苦邊

  佛告諸比丘。眾生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無有一處不生不死者。如是長夜無始生死。不知苦之本際。亦無有一處。無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宗親師長者。譬如大雨滴泡一生一滅。如是眾生無明所蓋。愛系其頸。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譬如普天大雨洪澍。東西南北無斷絕處。如是四方無量國土。劫成劫壞。如天大雨普雨天下無斷絕處。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譬如擲杖空中。或頭落地。或尾落地。或中落地。如是無始生死長夜輪轉。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墮餓鬼。

  又正法念經雲。爾時夜摩天王。為諸天眾以要言之。於天人中有十六苦。何等十六。天人之中善通所攝。一者中陰苦。二者住胎苦。三者出胎苦。四者悕求食苦。五者怨憎會苦。六者愛別離苦。七者寒熱等苦。八者病苦。九者他給使苦。十者追求營作苦。十一者近惡知識苦。十二者妻子親裡衰惱苦。十三者饑渴苦。十四者為他輕毀苦。十五者老苦。十六者死苦。如是十六人中大苦。於人世間。乃至命終及餘眾苦。於生死中不可堪忍。於有為中無有少樂。一切無常一切敗壞。爾時夜摩天王。以偈頌曰。

  於人世界中  有陰皆是苦

  有生必歸死  有死必有生

  若住於中陰  自業受苦惱

  長夜遠行苦  此苦不可說

  沒於屎尿中  熱氣之所燒

  如是住胎苦  不可得具說

  常貪於食味  其心常希望

  於味變大苦  此苦不可說

  心小常希望  於欲不知足

  所受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怨憎不愛會  猶如大火毒

  所生諸苦惱  此苦不可說

  於恩愛別離  眾生起大苦

  大惡難堪忍  此苦不可說

  寒熱大苦畏  生無量種苦

  生無量種惡  此苦不可說

  病苦害人命  病為死王使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為他所策使  常無有自在

  眾生受斯苦  此苦不可說

  愛毒燒眾生  追求受大苦

  次第乃至死  此苦不可說

  若近惡知識  眾苦常不斷

  常受惡道苦  此苦不可說

  妻子得衰惱  見則生大苦

  出過於地獄  此苦不可說

  饑渴自燒身  猶如猛炎火

  能壞於身心  此苦不可說

  常為輕賤他  親裡及知識

  生於憂悲苦  此苦不可說

  人為老所壓  身羸心意劣

  傴僂拄杖行  此苦不可說

  人為死所執  從此至他世

  是死為大苦  不可得宣說

  八苦緣第三

  如五王經雲。佛為五王說法雲。人生在世。常有無量眾苦切身。今粗為汝等略說八苦。何謂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恩愛別苦。六所求不得苦。七怨憎會苦。八憂悲苦。是為八苦也。何謂生苦。人死之時。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處。普受中陰之形。至其三七日中父母和合。便來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蘇。四七日如肉團。五七日肉皰成就。巧風入腹吹其身體。六情開張。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啖一杯熱食。灌其身體如入鑊湯。母飲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身。母飽之時。迫迮身體痛不可言。母饑之時。腹中瞭瞭亦如倒懸。受苦無量。至其滿月欲生之時。頭向產門。劇如兩石峽山。欲生之時。母危父怖。生墮草上。身體細軟。草觸其身如履刀劍。忽然失聲大呼。此是苦不。諸人咸言。此是大苦。

  何謂老苦。謂父母養育至年長大。自用強健。擔輕負重不自裁量。寒熱失度。年老頭白齒落。目視瞍[梳-木+目]。耳聽不聰。盛去衰至。皮緩面皺。百節疼痛。行步苦極。坐起呻吟。憂悲心惱。識神轉滅。便旋即忘。命日促盡。言之流涕。坐起須人。此是苦不。答曰大苦。

  何謂病苦。人有四大和合而成。一大不調百一病生。四大不調。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地大不調舉身沉重。水大不調舉身膀腫。火大不調舉身蒸熱。風大不調舉身掘強。百節苦痛。猶被杖楚。四大進退手足不任。氣力虛竭坐起須人。口燥唇燋。筋斷鼻坼。目不見色耳不聞音。不凈流出。身臥其上。心懷苦惱。言趣悲哀。六親在側晝夜看視。初不休息。肴膳美食入口皆苦。此是苦不。答曰。實是大苦。

  何謂死苦。人死之時。四百四病同時俱作。四大欲散魂神不安。欲死之時。刀風解形無處不痛。白汗流出兩手摸空。室傢內外在其左右。憂悲涕泣痛徹骨髓。不能自勝。死者去之。風逝氣絕。火滅身冷。風光失次。魂靈去矣。身體侹直無所復知。旬日之間肉壞血流。膀脹爛臭甚不可近。棄之曠野眾鳥啖食。肉盡骨幹髑髏異處。此是苦不。答言。實是大苦。何謂恩愛別苦。謂室傢內外兄弟妻子。共相戀慕。一朝破亡為人抄劫。各自分張。父東子西母南女北。非唯一處。為人奴婢各自悲呼。心肉斷絕。窈窈冥冥無有相見之期。此是苦不。答言。實是大苦。

  何謂所求不得苦。傢內錢財。散用追求大官吏民。望得富貴。勤苦求之不止會遇。得之而作邊境令長。未經幾時。貪取民物。為人告言。一朝有事檻車立待。欲殺之時。憂苦無量。不知死活何日。此是苦不。答言。實是大苦。

  何謂怨憎會苦。世人薄俗共居愛欲之中。爭不急之事。更相殺害。遂成大怨。各自相避隱藏無地。各磨刀錯箭挾弓持杖。恐畏相見。會遇狹道相逢。張弓澍箭兩刃相向。不知勝負是誰。當爾之時怖畏無量。此是苦不。答言。實是大苦。

  何謂憂悲苦惱。謂人生在世。長命者乃至百歲。短命者胞胎傷墮。長命之者。與其百歲。夜消其半。餘年五十。在其酒醉疾病。不知作人減少五歲。小時愚癡。至年十五未知禮義。年過八十。志鈍無智。耳聾目冥。無有法則。復減二十。年已九十。年過餘有。十歲之中多諸憂愁。天下欲亂時亦愁。天下旱時亦愁。天下大水亦愁。天下大霜亦愁。天下不熟亦愁。傢室內外多諸疾病亦愁。持傢財物治生。恐失亦愁。官傢百調未輸亦愁。傢人遭官系閉牢獄。未知出期亦愁。兄弟遠行未歸亦愁。居傢窮寒無有衣食亦愁。比舍村落有事亦愁。社稷不辦亦愁。室傢死亡。無有財物殯葬亦愁。至春種作無有犁牛亦愁。如是種種憂悲。無有樂時。至其節日共相集聚。應當歡樂。方共悲啼相向。此是苦不。答曰。實是大苦。

  又金色王經雲。有一天女。向金色王而說偈言。

  何法名為苦  所謂貧窮是

  何苦最為重  所謂貧窮苦

  死苦與貧窮  二苦等無異

  寧當受死苦  不用貧窮生

  蟲寓緣第四

  如禪秘要經雲。復次舍利弗。若行者入禪定時。欲覺起貪淫風。動四百四脈。從眼至身根。一時動搖。諸情閉塞。動於心風。使心顛狂。因是發狂鬼魅所著。晝夜思欲如救頭然。當疾治之。治之法者。教此行者觀子藏。子藏者。在生藏下熟藏之上。九十九重膜。如死豬胞。四百四脈從於子藏。猶如樹根。佈散諸根如盛屎囊。一千九百節似芭蕉葉。八十戶蟲圍繞周匝。一百四脈。及以子藏。猶如馬腸。直至產門如臂釧形。團圓大小。上圓下尖。狀如貝齒。九十九重。一一重間有四百四蟲。一一蟲有十二頭十二口。人飲水時水精入脈。佈散諸蟲。入毗羅蟲頂。直至產門。半月半月出不凈水。諸蟲各吐猶如敗膿入九十蟲口中。從十二蟲六竅中出。如敗絳汁。復有諸蟲細於秋毫。遊戲其中。諸男子等宿惡罪故。四百四脈。從眼根佈散四支流註諸腸。至生藏下熟藏之上。肺脾腎脈。於其兩邊。各有六十四蟲。各十二頭。亦十二口。婉綣相著狀如指環。盛青色膿如野豬精。臭惡叵堪。至藏陰處分為三支。二九在上如芭蕉葉。有十千二百脈。一一脈中生於風蟲。細若秋毫。似毗蘭多鳥嘴。諸蟲中生筋色蟲(此蟲形體似筋連持子藏能動諸脈吸精出入男蟲青白女蟲紅赤)七萬八千共相纏裹。狀如蠡環。似瞿師羅鳥眼。九十八脈。上沖於心乃至頂髻。諸男子等。眼觸於色。風動心相。四百四脈為風所使。動轉不停。八十戶蟲一時張口。眼出諸膿流註諸脈。乃至蟲頂諸蟲崩動。狂無所知觸前女根。男精青白是諸蟲淚。女精黃赤是諸蟲膿。九十八使所熏修法。八十戶蟲。地水火風之所動作。佛告舍利弗。若有四眾著慚愧衣。服慚愧藥。欲求解脫度世苦者。當學此法如飲甘露。學此法者。想前子藏乃至女根。男子身分。大小諸蟲。張口豎牙嗔目吐膿。以手反之。置左膝端。數息令定。一千九百九十九過觀。此想成已置右膝端。如前觀之。復以手反之。用覆頭上。令此諸蟲眾不凈物先適兩眼。耳鼻及口無處不至。見此事已。於好女色及好男色。乃至天子天女。若眼視之如見癩人。那利瘡蟲。如地獄箭半多羅鬼神狀。如阿鼻地獄猛火熱焰。應當諦觀自身他身。是欲界一切眾生身分不凈。皆悉如是。舍利弗。汝今知不。眾生身根根本種子。悉不清凈不可具說。但當數息一心觀之。若服此藥。是大丈夫天人之師調禦人主。免欲淤泥。不為欲水恩愛大河之所漂沒。淫泆不祥幻色妖鬼之所嬈害。當知是人未出生死。其身香潔如優波羅。人中香象龍王力士。摩醯首羅所不能及。大力丈夫天人所敬。佛告舍利弗。汝好受持為四眾說。慎勿忘失。時舍利弗及阿難等。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又正法念經雲。比丘修行者。如實見身。從頭至足循身觀察。彼以聞慧或以天眼。髑髏內自有蟲行。名曰腦行。遊行骨內生於腦中。或行或住。當食此腦。復有諸蟲住髑髏中。若行若食。還食髑髏。復有發蟲。住於骨外食於發根。以蟲嗔故令發墮落。復有耳蟲。住在耳中食耳中肉。以蟲嗔故令人耳痛。或令耳聾。復有鼻蟲。住在鼻中食鼻中肉。以蟲嗔故。能令其人飲食不美。腦涎流下。以蟲食腦涎。是故令人飲食不美。復有脂蟲生在脂中。住於脂中常食人脂。以蟲嗔故令人頭痛。復有續蟲生於節間。有名身蟲住入人牙。以蟲嗔故令人脈痛。猶如針刺。復有諸蟲名曰食涎。住舌根中。以蟲嗔故令人口燥。復有諸蟲名曰牙根蟲。住於牙根。以蟲嗔故令人牙疼。復有諸蟲名歐吐蟲。以食違故多生歐吐。是名內修行者循身觀。是十種蟲住於頭中。或以聞慧。或以天眼。初觀咽喉有蟲名曰食涎。齟嚼食時。猶如歐吐。涎唾和雜。欲咽之時與腦涎合。喉中涎蟲共食此食。以自活命。若蟲增長令人嗽病。若多食膩。或多食垢。或食熏食。或食醋食。或食冷食。蟲則增長。令人咽喉生於病疾。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消唾蟲住咽喉中。若人不食如上膩等。蟲則安隱能消於唾。於十脈中流出美味。安隱受樂。若人多唾蟲則得病。以蟲病故則吐冷沫。故胸中成病。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吐蟲住人身中。住於十脈流註之處。若人食時如是之蟲。從下脈中踴身上行。至咽喉中即令人吐。生於五種歐吐。一風吐。二癊吐。三唾吐。四雜吐。五蠅吐。若蟲安隱。則於胃口順入腹中。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蠅食不凈故。蠅入咽喉中令吐蟲。動則便大吐。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醉味蟲行於舌端。乃至令脈於其中間。或行或住。微細無足。若食美食。蟲則昏醉增長。若食不美蟲則痿弱。若我不食。醉蟲則病不得安隱。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放逸蟲住於頂上。若至腦門令人疾病。若至頂上令人生瘡。若至咽喉。猶如蟻子滿咽喉中。若住本處病則不生。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六味蟲所食嗜味者我亦貪嗜。隨此味蟲。所不嗜者我亦不便。若得熱病。蟲亦先得如是熱病。以是過故。令於病人所食不美。無有食味。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抒氣蟲。以嗔恚故食腦作孔。或咽喉痛。或咽喉塞。生於死苦。此抒氣蟲。共咽喉中一切諸蟲。皆悉撩亂生諸痛惱。此抒氣蟲常為唾覆。其蟲短小有面有足。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憎味蟲。住於頭下咽喉根中。雲何此蟲為我病惱。或作安隱。彼見此蟲。憎疾諸味唯嗜一味。或嗜甜味憎於餘味。或嗜醋味憎於餘味。隨所憎味我亦憎之。隨蟲所嗜我亦嗜之。舌端有脈。隨順於味令舌幹燥。以蟲嗔故。令舌[病-丙+習][病-丙+習]而重。或令咽喉即得微病。若不嗔恚。咽喉則無如上諸病。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嗜睡蟲。其形微細伏如牖塵。住一切脈流行趣味。住骨髓內。或住肉內。或髑髏內。或在頰內。或齒骨內。或咽骨中。或在耳中。或在眼中。或在鼻中。或在鬢發。此嗜睡蟲風吹流轉。若此蟲病。若蟲疲極。住於心中。心如蓮華晝則開張。無日光故夜則還合。心亦如是。蟲住其中。多取境界諸根疲極。蟲則睡眠人亦睡眠。一切眾生悉有睡眠。若此睡蟲。晝日疲極人亦睡眠。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有腫蟲。行於身中其身微細。隨蟲飲血處。則有腫起[病-丙+習][病-丙+習]而疼。或在面上。或在頂上。或在咽喉。或在腦門。或在餘處。所在之處能令生腫。若住筋中則無病苦。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至於肝肺人則得病。何等為十。一名食毛蟲。二名孔穴行蟲。三名禪都摩羅蟲。四名赤蟲。五名食汁蟲。六名毛燈蟲。七名嗔血蟲。八名食肉蟲。九名[病-丙+習][病-丙+習]蟲。十名醋蟲。此諸蟲等。其形微細無足無目。行於血中痛癢為相。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食毛蟲。若起嗔恚。能啖須眉皆令墮落。令人癩病。若孔穴行蟲。而起嗔恚行於血中。令身粗澀頭痹無知。若禪都摩羅蟲。流行血中。或在鼻中。或在口中。令人口鼻皆悉臭惡。若其赤蟲。而起嗔恚行於血中。能令其人咽喉生瘡。若食汁蟲。而起嗔恚行於血中。令人身體作青痶瘦。或黑或黃。痶瘦之病。若毛燈蟲起於嗔恚。血中流行則生病苦。瘡癬熱黃。疥癩破裂。若嗔血蟲。以嗔恚故血中流行。或作赤病。女人赤下。身體搔癢疥瘡膿爛。若食血蟲嗔而生病惱。頭旋回轉於咽喉中。口中生瘡。下門生瘡。若[病-丙+習][病-丙+習]蟲。血中流行則生病疾。疲頓困極不欲飲食。若醋蟲嗔恚。亦令其人得如是病。

  復觀十種蟲行於陰中。何等為十。一名生瘡蟲。二名刺蟲。三名閉筋蟲。四名動脈蟲。五名食皮蟲。六名動脂蟲。七名和集蟲。八名臭蟲。九名濕生蟲。十名熱蟲。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於瘡蟲。隨有瘡處諸蟲圍繞。啖食此瘡。或於咽喉而生瘡病。或見刺蟲。若生嗔恚令人下痢。猶如火燒。口中幹燥飲食不消。若人愁惱蟲則歡喜。嚙人血脈以為衰惱。或下赤血。或不消下痢。或見閉筋蟲行於粗筋。或行細筋。若覺蟲行筋則疼痛。若不覺行筋則不疼。一切骨肉皆亦消瘦。筋中疼痛。若蟲嗔恚人不能食。若住筋中而飲人血。令人無力。若食人肉令人羸瘦。或見動脈蟲。是蟲遍行一切脈中。其身微細行無障礙。若蟲住入食脈之中。則有病過。令身幹燥不喜飲食。若蟲住水脈之中。則有病生。令口幹燥。若在汗脈。令人一切毛孔無汗。若在尿脈令人淋病。或令精壞。或令痛苦。若蟲嗔恚行下門中。令人大便閉塞不通。苦惱垂死。或見食皮蟲。以食過故蟲則嗔恚。令人面色醜惡。或生惡皰。或癢或赤或黃或破。或復令其須爪墮落。令人惡病。或皮斷壞。或肉爛壞。或見動脂蟲。住在身中脂脈之內。若食有過。若多睡眠。此蟲則嗔不消飲食。或生疥[癈-(弓*殳)+蟲]。或生惡腫毛根螵病。或得癭病。或脈脹。或幹消。或身臭病。或食時流汗。或見和集蟲。集二種身。一者覺身。二者不覺身。皮肉血等是名覺身。發爪齒等是名不覺身。以食過故。蟲則無力人亦無力。不能速疾行來往返。睡眠[夢-夕+登]瞢。或多燋渴。皮肉骨血髓精損減。或見臭蟲。住在肉中屎尿之中。以食過故蟲則嗔恚。身肉屎尿唾涕皆臭。鼻中爛膿。或眼淚爛臭。隨蟲行處皆悉臭穢。若衣若敷若食。住在齒中。以蟲臭故食亦隨臭。衣敷盡臭。舌上多有血垢臭穢。身垢亦臭。或見濕行蟲行背肉中。知食消已入腰三孔。取人糞穢汁則成尿。滓則為糞。令人下門。

  復次修行觀者。內身循身觀。觀十種蟲行於身中。一切人身皆從中出。何等為十。一名[病-丙+習][病-丙+習]蟲。二名惙惙蟲。三名苗華蟲。四名火焰蟲。五名黑蟲。六名大食蟲。七名暖行蟲。八名作熱蟲。九名火蟲。十名大火蟲。此諸蟲等住陰黃中。

  復以聞慧。或以天眼。見[病-丙+習][病-丙+習]蟲。以食過故。蟲則嗔恚食人眼睫。令人眼癢多出眵淚。此微細蟲。若行眼中眼則多病。或令目壞。若入睛中眼生白[目*壹]。其蟲赤色。若蟲不嗔則無此病。或見惙惙蟲。住在人身。行於陰中陰黃覆身。若入骨中令人蒸熱。若行皮中。晝夜常熱手足皆熱。若入皮裡身則污出。或見苗華蟲。行住陰中利嘴短足。身如火藏不欲食飲。隨所行處則大熱爛。身肉增長其身蒸熱。若蟲順行則無此疾。或見火焰蟲。住在身中行黃陰中。或安不安。以食過故蟲則嗔恚。從頂至足行無障礙。能令身中一切熱血生於熱瘡。若血若陰。從於口中耳中流出。若蟲不嗔則無此病。或見黑蟲。住在身內行於黃中。或安不安。以食過故蟲則嗔恚。令人面皺。或生多厭。或黑或黃或赤。或令身臭。或令雀目。或口中生瘡。或大小便處生瘡。若蟲不嗔則無此病。或見大食蟲。以食過故則生嗔恚。住陰黃中隨食消化。若蟲不嗔則無此病。或見暖行蟲。常愛暖食憎於冷食。若我食冷蟲則嗔恚。口多出水。或窳或睡。或心陰[夢-夕+登]瞢。或身疼強。或復多唾。或咽喉病。若蟲不嗔則無此病。或見熱蟲住人身中。以食過故病垢增長。妨出入身。令身粗大。或咽喉塞。令大小便悉皆白色。不愛寒冷。不受淡食。或見食火蟲。住在身內行住陰中。此蟲寒時則便歡喜。熱時痿弱。寒歡喜故人則憶食。熱時火憎不欲飲食。於冬寒時陰則清涼。熱則陰發。或見大火蟲。若人性不便。而強食之。以食過故蟲則嗔恚。啖身內蟲令人腸痛。或腳手疼。隨食蟲處則皆疼痛。若蟲不嗔則無如上。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觀於骨中有十種蟲。何等為十。一名蚳骨蟲。二名嚙骨蟲。三名割節蟲。四名赤口臭蟲。五名爛蟲。六名赤口蟲。七名頭頭摩蟲。八名食皮蟲。九名風刀蟲。十名刀口蟲。如此十蟲行於骨中。違情損身不可具述。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行於尿中。何等為十。一名生蟲。二名針口蟲。三名節蟲。四名無足蟲。五名散汁蟲。六名三燋蟲。七名破腸蟲。八名閉塞蟲。九名善色蟲。十名穢門瘡蟲。其毛可惡住糞穢中。此十種蟲。若違性嗔故亦損人身。備在經文。不可具述。

  復次修行者。內身循身觀。彼以聞慧。或以天眼。見十種蟲行於髓中。有行精蟲。何等為十。一名毛蟲。二名黑口蟲。三名無力蟲。四名大痛蟲。五名煩悶蟲。六名火蟲。七名滑蟲。八名下流蟲。九名起身根蟲。十名憶念歡喜蟲。此之十蟲。若違性嗔故亦損人身。具如經說。不可具述。

  五辛緣第五

  如楞伽經雲。佛言。大慧。如是一切蔥韭蒜。臭穢不凈。能障聖道。亦障世間人天凈處。何況諸佛凈土果報。酒亦如是。

  又涅槃經雲。乃至食蔥韭蒜薤。亦皆如是。當生苦處。穢污不凈能障聖道。亦障世間人天凈處。何況諸佛凈土果報。酒亦如是。能障聖道。能損善業。能生諸過。

  又雜阿含經雲。不應食五辛。何等為五。一者木蔥。二者革蔥。三者蒜。四者興渠。五者蘭蔥。又梵網經雲。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五種不得食。

  又五辛報應經雲。七眾等不得食肉熏辛。讀誦經論得罪。有病開在伽藍外白衣傢。服已滿四十九日。香湯澡浴竟。然後許讀誦經論不犯。

  又僧祇十誦五分律等。更無餘治。開病比丘服蒜。聽七日在一邊小房內。不得臥僧床褥。眾大小便處。講堂處皆不得到。又不得受請及僧中食。不得就佛禮拜。得在下風處遙禮。七日滿已澡浴熏衣。方得入眾。若有患瘡。醫教須香治者。佛令先供養佛已。然後許塗身。還在屏處。一同前法(出傢性潔尚令作法如是況穢俗凡夫輒開食耶)。

  啑氣緣第六

  如僧祇律雲。若在禪坊中。啑者不得放恣大啑。若啑來時。當忍以手掩鼻。若不可忍者。應手遮鼻而啑。勿令涕唾污比座。若上座啑者。應言和南。下座啑默然。

  又四分律雲。時世尊啑。諸比丘咒願言長壽。時有居士啑。及禮拜比丘。佛令比丘咒願言長壽。

  又僧祇律雲。佛言。若急下風來當制。若不可忍者。當向下坐。不得在前縱氣。若氣來不可忍者。當下道在下風放之。

  又毗尼母經雲。氣有二種。一者上氣。二者下氣。上氣欲出時。莫當人張口令出。要回面向無人處張口令出。若下氣欲出時。不聽眾中出。要作方便出外。至無人處令出。然後來入眾。莫使眾譏嫌污賤。入塔時不應放下氣。安塔樹下大眾中。背不得令出氣。師前大德上座前。亦不得放下風出聲。若腸中有病急者應出外去。莫令人生污賤心。

  便利緣第七

  如優缽隻王經雲。伽藍法界地。漫大小行者五百身墮拔波地獄。經二十小劫。常遣肘手掊此大小便處。臭穢之地。乃至黃泉。

  又毗尼母經雲。諸比丘住處房前閑處。小便污地臭氣皆不可行。佛聞之告諸比丘。從今已去。不聽諸比丘僧伽藍處處小行。當聚一屏猥處。若瓦瓶若木筒。埋地中小行已。以物蓋頭莫令有臭氣。若上廁去時。應先取籌草至戶前。三彈指作聲。若人非人令得覺知。若無籌不得壁上拭。不得廁板梁杙上拭。不得用石。不得青草。土塊軟木皮軟葉奇木。皆不得用。所應用者。木竹葦作籌。度量法極長者一搩手。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凈者。不得著凈籌中。是名上廁用籌法。上廁有二處。一者起止處。二者用水處。用水處坐起褰衣。一切如起止處無異。廁戶前著凈瓶水。復應著一小瓶。若自有瓶者。當自用。若無瓶者。用廁邊小瓶。不得直用僧大瓶水令污。是名上廁用水法。

  塔前眾僧前。和上阿阇梨前。不得張口大洟唾著地。若欲洟唾者。當屏猥處莫令人惡賤。是洟唾法。

  又三千威儀雲。若不洗大小便比丘。得突吉羅罪亦不得凈僧座具上坐。及禮三寶。設禮無福德。又至舍後上廁。有二十五事。一欲大小便當行時。不得道上為上座作禮。二亦莫受人禮。三往時當直低頭視地。四往當三彈指。五已有人彈指不得逼。六已上正住彈指乃踞身。七正踞中坐。八不得一足前一足卻。九不得令身倚。十斂衣不得使垂圊中。十一不得大咽使面赤。十二當直視前不得顧聽。十三不得污壁。十四不得低頭視圊中。十五不得視陰。十六不得以手持陰。十七不得草畫地。十八不得持草畫壁作字。十九用水不得大費。二十不得污湔。二十一用水不得使前手著後手。二十二用土當三過。二十三當用澡豆。二十四得三過用水。二十五設見水草土盡。語直日主者。若自手取為善。

  又僧祇律雲。大小行已不用水洗。而受用僧座具床縟得罪。

  又十誦律雲。不洗大行處。不得坐臥僧臥具上得罪。

  又摩德勒伽論雲。不洗大小行處。不得禮拜。除無水處。若為非人所嗔。水神所嗔。或為服藥等開不犯。

  又雜譬喻經雲。有一比丘。不彈指來大小便濽。污中鬼面上。魔鬼大恚欲殺。沙門持戒。魔鬼隨逐伺覓其短。不能得便(既知此事上廁必須謦咳)。

  又賢愚經雲。昔佛在世時。舍衛城中有一貧人名曰尼提。極貧下賤。常客除糞。佛知應度。即將阿難往到其所。正值尼提。擔糞出城而欲棄之。瓶破污身。遙見世尊深生慚愧。不忍見佛。佛到其所廣為說法。即生信心欲得出傢。佛使阿難將至河中。與水洗訖將詣祇洹。佛為說法得須陀洹。尋即出傢得阿羅漢果。國人及王。聞其出傢皆生怨恨。雲何佛聽此人出傢。波斯匿王。即往佛所欲破此事。正值尼提在祇洹門。大石上坐縫補故衣。七百諸天香華供養。王見歡喜。請通白佛。尼提比丘。身沒石中出入自在。通白已竟。王到佛所先問此事。向者比丘姓字何等。佛告王曰。是王國中下賤之人。除糞尼提。王聞佛語謗心即除。到尼提所執足作禮。懺悔辭謝。王白佛言。尼提比丘。宿作何業受此賤身。佛告王曰。昔迦葉佛入涅槃後。有一比丘。出傢自在秉捉僧事。身暫有患懶起出入。便利器中。使一弟子擔往棄之。然其弟子是須陀洹。以是因緣。流浪生死恒為下賤。五百世中為人除糞。由昔出傢持戒功德。今得值佛出傢得道(以是義故。不得房內便利具招前罪。數見俗人。懈怠不能自運。置穢器在房便利。令他日別將棄。未來定墮地獄。縱得出獄猶作豬狗蜣螂廁中穢糞蟲也)。

  又佛說除災患經雲。佛告阿難。乃前世過去迦葉佛時。人壽二萬歲。佛事終竟。復舍壽命。爾時有王名曰善頸。供養舍利。起七寶塔高一由延。一切眾生然燈燒香。香華繒彩供養禮事。時有眾女欲供養塔。便共相率掃除塔地。時有狗糞污穢塔地。時有一女人手撮除棄。復有一人。見其以手除地狗糞。便唾笑之曰。汝手已污不可復近。彼女逆罵。汝弊淫物。水洗我手便可復凈。佛天人師敬意無已。手除不凈已便澡手。繞塔求願。令掃塔地污穢得除。令我世世勞垢消滅清凈無穢。時諸女人掃塔地者。今此會中諸女人是。爾時掃地。願滅塵勞服甘露味。爾時以手除狗糞女者。今柰女是。爾時發願不與污穢會所生清凈。以是福報。不因胞胎臭穢之處。每因華生以其爾時。發一惡聲罵言淫女。故今受是淫女之名。值佛聞法得須陀洹。

  又雜寶藏經雲。南天竺法傢有一童女。必使早起清掃庭中門戶左右。有長者女早起掃地。會值如來於門前過。見生歡喜註意看佛。壽命旋促即終生天。夫生天者。法有三念。自思惟言。本是何身。自知人身。今生何處定知是天。昔作何業來生於此。知由見佛歡喜善業。得此果報。感佛重恩來供養佛。佛為說法得須陀洹。

  又新婆沙論雲。昔怛叉屍羅國。有一女人。至月光王舍千頭處。禮無憂王所起靈廟。見有狗糞在佛座前。尋作是思。此處清凈如何狗糞穢污其中。以手捧除。香泥塗飾。善業力故。令此女人遍體生香。如栴檀樹。口中常出青蓮華香。若諸眾生由不護凈故。因內煩惱感諸外穢。故論頌言。

  世間諸穢草  能穢污良田

  如是諸貪穢  穢污諸含識

  世間諸穢草  能穢污良田

  如是諸嗔穢  穢污諸含識

  又賢愚經雲。佛在世時。羅閱城邊有一汪水。污泥不凈多諸糞穢。國中人民以屎尿投。中有一大蟲。其形像蛇加有四足。於其汪水東西馳走。或沒或出經歷年載。常處其中受苦無量。爾時世尊將諸比丘。至彼坑所問諸比丘。汝識此蟲宿緣行不。諸比丘咸皆不知。

  佛告比丘。毗婆屍佛時。有眾賈客入海取寶。大獲珍寶平安還到。選寶上者用施眾僧。顧俟僧食。僧受其寶。付授摩摩帝。於後僧食向盡。從其求索不與。眾僧苦索。摩摩帝嗔恚而語之言。汝曹啖屎。此寶屬我。何緣乃索。由其欺僧惡口罵故。身壞命終墮阿鼻地獄。身常宛轉沸屎之中。九十一劫。乃從獄出今墮此中。自從七佛已來。皆作其蟲。至賢劫千佛。各各皆爾。

  又百緣經雲。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尊者舍利弗。大目揵連。設欲食時。先觀地獄畜生餓鬼。然後方食。目連見一餓鬼。身如燋柱。腹如太山。咽如細針。發如錐刀纏刺其身。諸支節間皆悉火出。呻吟大喚四向馳走。求索屎尿以為飲食。疲苦終日而不能得。即問鬼言。汝造何業受如是苦。餓鬼答言。有日之處不煩燈燭。如來世尊今現在世。汝可自問。我今饑渴不能答汝。爾時目連尋往佛所。具問如來所造業行。受如是苦。具以上問。爾時世尊告目連曰。汝今善聽吾為汝說。此賢劫中。舍衛城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常令仆使壓甘蔗汁。以輸大傢。有辟支佛甚患渴病。良醫處藥。教服甘蔗汁。病乃可差。時辟支佛往長者傢。乞甘蔗汁。時彼長者見來歡喜。尋敕其婦富那奇。我有急緣定欲出去。汝今在後。取甘蔗汁施辟支佛。時婦答言。汝但出去我後自與。時夫出已。取辟支佛缽。於其屏處小便缽中。以甘蔗汁蓋覆缽上。與辟支佛。辟支受已尋知非是。投棄於地空缽還歸。其後命終墮餓鬼中。常為饑渴所見逼切。以是業緣受如是苦。佛告目連。欲知爾時彼長者婦。今富那奇餓鬼是。佛說是時。諸比丘等。舍慳貪緣厭惡生死。有得四沙門果者。有發辟支佛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護凈緣第八

  如十誦律雲。雲何漱口。佛言。以水著口中。三回轉之。是名凈口法。

  又僧祇律雲。爾時世尊大會說法。有比丘口臭。在下風而住。佛知而故問。是比丘何故獨坐。答言。世尊制戒不聽嚼木。所以口臭。恐熏污人故在下風。佛言。聽用嚼木。極長十六指。極短四指以上。嚼時。當在屏處先凈洗手。嚼已水洗棄之。嚼時不得咽之。若醫言為老病須咽者聽。若無齒者。當用灰虜土磚薑石草末。洗口已食。若食上欲行水。當凈水先洗手器。然後行水。若手污者。當以葉承取。若口飲時。不得沒唇使器著額。當拄唇而飲。飲時不得盡飲。當留少許。洮蕩已從口處棄之。行水當好護凈器。若見沒唇著額者。當放置一處。以草作識。令人知不凈。若作非時漿。飲亦如前法。

  又僧祇律雲。比丘晨起應凈洗手。不得粗洗。五指復不得齊至腋。當齊手腕以前令凈。不得粗魯。洗不得揩令血出。當以巨摩草末。若灰土(澡豆皂莢)洗手揩令作聲。凈洗手已更相揩者。便名不凈。應更洗手。比丘食前當護手。若摩頭捉衣等更須洗(比丘尚爾白衣亦然)讀經受食等準用行之。手凈尚爾。何況手殺生命。飲血啖肉以污身口。縱欲傳法。心亦不凈。

  又四分律雲。時諸比丘患屋內臭。佛言。應灑掃。若故臭以香泥。泥若復臭。應屋四角懸香。

  又十誦律雲。時有比丘。不嚼楊枝口中氣臭白佛。佛言。聽嚼楊枝。有五利益。一口不苦。二口不臭。三除風。四除熱病。五除痰癊。復有五事利益。一除風。二除熱。三口味。四能食。五眼明。

  又四分律雲。不嚼楊枝有五過失。一口氣臭。二不善別味。三熱癊病不消。四不引食。五眼不明。

  又五分律雲。嚼已應洗棄之。以恐蟲食死故。

  又三千威儀雲。用楊枝有五事。一斷當如度。二破當如法。三嚼頭不得過三分。四梳齒當中三齒。五當汁澡自用。刮舌有五事。一不得過三反。二舌上血出當止。三不得大振手污僧伽梨若足。四棄楊枝莫當人道。五當著屏處。

  鳴鐘緣第九

  如付法藏經雲。時有國王名曰罽昵吒。貪虐無道。數出征伐勞役人民。不知厭足。欲王四海戍備邊境。親戚分離。若斯之苦何時寧息。宜可同心共屏除之。然後我等乃當快樂。因王病虐。以被鎮之人坐其上。須臾氣絕。由聽馬鳴比丘說法緣故。生大海中作千頭魚。劍輪回註斬截其首。續復尋生。次第更斬。如是展轉乃至無量。須臾之間頭滿大海。時有羅漢為僧維那。王即白言。今此劍輪。聞犍稚音即便停止。於其中間苦痛小息。唯願大德垂哀矜愍。若鳴犍稚延令長久。羅漢愍念為長打之。過七日已受苦便畢。而此寺上因彼王故。次第相傳長打犍稚。至於今日猶故如本。述曰。既知經意。鳴鐘濟苦。兼以集眾。即須維那將欲打鐘。斂容合掌。發願利生之意因鐘念善。便共受苦畢。

  又增一阿含經雲。若打鐘時。願一切惡道諸苦並皆停止。若聞鐘聲兼說偈贊。得除五百億劫生死重罪。

  降伏魔力怨  除結盡無餘

  露地擊犍稚  比丘聞當集

  諸欲聞法人  度流生死海

  聞此妙響音  善當來集此

  又雜經說偈雲。

  聞鐘臥不起  護塔善神嗔

  現在緣果薄  來報受蛇身

  所在聞鐘聲  臥者必須起

  合掌發善心  賢聖皆歡喜

  洪鐘震響覺群生  聲遍十方無量土

  含識群生普聞知  拔除眾生長夜苦

  六識常昏終夜苦  無明被覆久迷情

  晝夜問鐘開覺悟  怡神凈剎得神通

  入眾緣第十

  如四分律雲。凡欲入眾當具五法。一應以慈心。二應自卑下如拭塵巾。三應知坐起法。若見上座不應安坐。若見下座不應起立。四彼至僧中。不為雜說談世俗事。若自說若請他說。五若見僧中不可事。心不安忍。應作默然住之。故智度論雲。佛聖弟子住和合故。有二種法。一賢聖語。二賢聖默(今見齋會之處。後生前到已得上妙之處若見上座老師來都不起迎逆遜讓坐處污法之深寔由年少復見向他貴勝之傢。或經新喪重孝。或為考妣遠忌在會道俗放情歡笑喧亂大眾豈免俗譏高僧之類矣)。

  又三千威儀經雲。凡欲上床當具七法。一庠踞床。二不得匍匐上。三不使床有聲。四不得大拂床有聲。五不得大吒嘆息思惟世事。六不得狗群臥。七應以時節早起又地持論雲。若見眾生當慰問。歡顏先語。平視和色。正念在前。若菩薩知他眾生有實功德。以嫌恨心不向人說。亦不贊嘆。有贊嘆者不唱善哉。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故。梁攝論雲。菩薩若見眾生。當歡笑先言然後共語。故五分律雲。不忍辱人。有五過失。一兇惡不忍。二後悔恨。三多人不愛。四惡聲流佈。五死墮惡道。

  衰相緣第十一

  如分別緣起初法門經雲。世尊告曰。老有五種衰損。一者須發衰損。以彼須發色變壞故。二者身相衰損。形色膚力皆衰損故。三者作業衰損。發言氣上喘息逾急。身戰掉故。住便僂曲。以其腰脊皆無力故。坐即低屈。身羸弱故。行必按杖。身虛劣故。凡所思惟智識愚鈍。念惛亂故。四者受用衰損。於現資具受用劣故。於戲樂具。一切不能現受用故。於諸色根所行境界。不能速疾明利而行。或不行故。五者命根衰損。壽量將盡鄰近死故。遇少死緣不堪忍故。

  又阿含經雲。頭白有四因緣。一者火多。二者憂多。三者病多。四者種早白。人病瘦有四因緣。一少食。二有憂。三多愁。四有病未調。有四事先不語人。一頭白二老三病四死。是四事亦不可避。亦不可卻。一切味不過八種。一苦二澀三辛四醎五淡六甜七醋。八不瞭瞭味。

  眠夢緣第十二

  如善見律雲。夢有四種。一四大不和夢。二先見夢。三天人夢。四想夢。雲何四大不和夢。若眠時夢見山崩。或飛騰虛空。或見虎狼師子賊逐。此是四大不和夢虛而不實。雲何先見夢。答或晝日見。或白或黑。或男或女。夜克夢見。是名先見夢。此亦不實。雲何天人夢。若善知識天人。為現善夢令人得善。若惡知識者為現惡夢。此即真實。雲何想夢者。答此人前身或有福德。或有罪障。若福德者現善夢。罪者現惡夢。如菩薩母。初欲入母胎時。夢見白象從忉利天下。入其右脅。此是想夢也。若夢禮佛誦經。持戒佈施種種功德。此亦想夢。問夢為善不善無記耶。答亦善不善無記。若夢見禮佛聽法說法。此是善功德。若夢見殺盜淫。此是不善夢。若夢見青黃赤白色等。此是無記夢也。問曰。若爾者。應受果報。答曰。不受果報。何以故。以心業羸弱故不感報。是故律雲。除夢中不犯。

  又迦延論雲。雲何一切睡眠相應耶。答曰。或睡不眠相應。如未眠時。身不軟心不軟。身重心重。身瞪瞢心瞪瞢。身憒心憒。身睡心睡。為睡所纏。是謂睡不眠相應。雲何眠不睡相應。答曰。不染污心眠夢。是謂眠不睡相應。雲何睡眠相應。答曰。染污心眠夢。是謂睡眠相應。雲何不睡不眠。答曰。除上爾所事。問眠當言善不善無記耶。答曰。眠或善或不善或無記。雲何為善。答曰。善心眠夢。雲何不善。答曰。不善心眠夢。雲何無記。答曰。除上爾所事。如夢中施與作福。持戒守齋。如善心眠時所作福。當言餘福回是名善。雲何眠時所作不福。當言回耶。答曰。如夢中殺盜等。如不善心眠餘不福心回。是名不善。雲何眠時所作福不福。不當言回。答曰。如眠時非福。心非不福心回。如無記心眠時。所作福非福。不當言回。是名無記。問夢名何等法。答曰。是五蓋中無明蓋也。

  又十誦律雲。有比丘眾中睡。佛言。聽水洗頭。猶睡不可。信令比丘以五法用水洗他。一者憐愍。二者不惱他。三者睡眠。四者頭倚墻壁。五者舒腳坐。猶睡不止。聽以手[打-丁+棠]。若故睡不止。佛聽以鞠擲。若故睡不止。佛聽用禪杖。若取禪杖時。應生敬心。以兩手捉杖放戴頂上。若坐睡不止。應起看餘睡者。以禪杖築。築已還坐。若無睡者。還以禪杖著本處已坐。若故睡不止。佛聽用禪鎮。安孔作之。以繩貫孔中。繩頭施紐。掛耳上去額前四指。著禪鎮時禪鎮墮地。佛言。禪鎮墮者。應起庠行如鵝行法。

  雜行緣第十三

  如四分律雲。跋難陀比丘。在道行持大圓蓋。諸居士遙見。謂是王若大臣。恐怖避道。諦視乃知。比丘白佛。佛言。比丘不應持蓋在道行。亦不應懸為天雨時。在寺內樹皮若葉若竹作蓋。亦不許捉王大扇。若行患熱。聽以樹葉雜物作扇。時諸比丘。患蟲草塵露墮身上。佛言。聽作拂。若以草樹皮葉。或以縷線裁碎繒帛作。時有比丘得尾拂。佛言。聽畜。時有年少比丘。不解時事數相涉。聽用算子記數。

  又四分律雲。時諸比丘自作伎若吹貝供養。佛言。不應爾。彼畏慎。不敢令白衣作伎供養。佛言聽。

  又佛言。彼不知供養塔飲食。誰當應食。佛言。比丘若沙彌若優婆塞。若經營作者應食。又薩婆多論雲。凡出傢人市買之法。不得下價索他物。得突吉羅罪。眾僧衣未三唱得益價。三唱已不應益。眾僧亦不應與。衣已屬他故。比丘三唱得衣不應悔。設悔莫還眾僧。亦莫還直。

  又新婆沙論問。異生聖者。誰有怖耶。有作是說。異生有怖(異生舊名凡夫)聖者無怖。所以者何。聖者已離五怖畏故。五怖畏者。一不活畏。二惡名畏。三怯眾畏。四命終畏。五惡趣畏。

  又雜寶藏經雲。佛言。此如意珠。是摩竭大魚腦中出。魚身長二十八萬裡。此珠名曰金剛堅也。有第一力。耐使一切被毒之人。見悉消滅。又見光觸身亦復消毒。第二力者。熱病之人見則除愈。光觸其身亦復得差。第三力者。人有無量百千怨傢。捉此珠者。悉得親善。諸天一爪甲價直。一閻浮提人物。

  又四分律雲。時諸比丘患蛇入屋。未離欲比丘恐怖。佛言聽驚。若以筒盛棄之。若以繩系置地解放。有鼠入屋。作檻盛出棄之。患蠍蜈蚣蚰蜒入屋。若以弊物。若泥團掃帚。盛裹棄之。在外解放。若房舍夜患蝙蝠。晝患燕鳥入。佛言。聽織作籠疏障。若作向欞子遮。時有老病比丘。拾虱棄地。佛言。不應爾。聽以器盛。若綿拾著中。若虱走出應作筒盛。若虱出筒應作蓋塞(隨其寒暑加以膩食將養之)。

  又四分律雲。時六群比丘。誦外道安置舍宅吉兇符書咒。枝節咒。剎利咒。知人生死吉兇咒。解諸音聲咒。佛言。不應爾。彼教他彼以活命。佛言。皆不應爾。

  爾時世尊。在毗舍離國時諸離奢。乘象馬車乘輦輿。捉持刀劍來。欲見世尊。彼留刀杖在寺外。入內問訊世尊。時諸白衣持刀劍來。寄諸比丘藏。畏慎不敢受。佛言。為檀越牢堅固藏。舉者聽。

  又五百問事雲。不得口吹經上塵。像塵準之。雖非正經然須慎之。亦不得燒故經。得重罪如燒父母。不知有罪者輕。

  又僧祇律雲。然火向有七事無利益。一壞眼。二壞色。三身羸。四衣垢壞。五臥具壞。六生犯戒緣。七增世俗話。

  又月上女經雲。維摩詰妻。名曰無垢。其妻九月生女。名為月上。

  又佛說離垢施女經雲。波斯匿王有女。名曰維摩羅達。晉言離垢施。厥年十二端正殊妙。極有聰慧。

  又轉女身經雲。須達長者妻。名曰凈日。有女名無垢光。

  頌曰。

  雜務簡要  舍茲煩染  萬行貞固

  六塵方掩  烈烈霜心  昭昭玉撿

  如彼瓊林  皎無瑕點

  諸經要集卷第二十

第3部分諸經要集相關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完整版儀軌

【香贊】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三拜)【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em

慈悲藥師放生簡軌

1.祈請本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遍) &nbs

凈業朝時課誦

01 爐香贊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云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02 請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03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

佛藏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