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华严经》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华严经》

      △三部华严一百八十卷,唐朝实叉难陀翻译的八十华严,东晋佛陀跋陀罗翻译的六十华严,和唐朝般若三藏翻译的四十华严。

  △《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华严十玄门的第一门叫做同时具足相应门。你感知的、你不感知的,所有的一切世界在当下都圆满具足。

  △佛在菩提树下的三七~二十一天开讲华严,这个题目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指的是我们的心大无边际,佛也大无边际,众生也大无边际。心、佛、众生都有体、相、用三个方面。

  △《华严经》的第一部分,觉林菩萨偈颂里面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华严经》告诉我们生命的丰富多彩。按照五十二个位次来说,那是我们的五十二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是你的生命同时具足的。

  △《华严经》告诉我们,我们的障碍是我们不能看到心的本质。如果看到心的本质,这一切障碍完全消失。

  三部华严一百八十卷,唐朝实叉难陀翻译的八十华严,东晋佛陀跋陀罗翻译的六十华严,和唐朝般若三藏翻译的四十华严。《华严经》讲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在摩竭陀国菩提树下成道之际,在金刚座上发声感叹。他说:奇怪呀奇怪,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他处在刚成佛的这种喜悦当中,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就是所有的众生,所有的心跟佛的心原来都是一模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宇宙万有,一切世界都完全平等。

  华严十玄门的第一门叫做同时具足相应门。你感知的、你不感知的,所有的一切世界在当下都圆满具足。无欠无余,不多不少,恰到好处,这不是一件太奇怪的事情吗?所以佛在菩提树下的三七~二十一天开讲华严,这个题目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指的是我们的心大无边际,佛也大无边际,众生也大无边际。

  心、佛、众生都有体、相、用三个方面。生命的本体,生命的外在表象和生命的作用。而所有作用当中我们这颗心的作用,从体上看,心是没有边界的。这个心表现出来的是相,它真正的作用是深广无涯,又深又广,广到没有边际。小到尘尘刹刹,大到无边无际。所以大方广指的是我们的心,体、相、用。

  《华严经》的第一部分,觉林菩萨偈颂里面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在《华严经》的第一部分,讲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位次,是《华严经》最重要的一部分了,就是开启了生命的不同层次。

  《华严经》告诉我们生命的丰富多彩。按照五十二个位次来说,那是我们的五十二个层面,每一个层面都是你的生命同时具足的。但是你到底把它取用了多少?你到底怎么把自己障碍住了?《华严经》告诉我们,我们的障碍是我们不能看到心的本质。如果看到心的本质,这一切障碍完全消失。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华严经》相关文章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敦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

卷一 序品 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佛经推荐文章

Zola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

净水咒原文

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