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之阿賴耶識迷妄不覺,據宗密之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下之二所舉,將此不覺分為十重,且每重皆以夢喻之。即:(一)第一重,謂一切眾生皆有本覺真心;如一富貴之人,端正多智,自住于本宅中。(二)第二重,本覺真心若未遇善友之開示,則法性本來不覺;如宅中人睡而不自知。(三)第三重,因本性不覺,故妄念即起;如于睡中而有夢境。(四)第四重,因生起妄念,故有能見之相;如夢中之想念。(五)第五重,以有見之產生,故根、身世界隨之妄現;如夢中另見有身在他鄉受苦,及見種種好惡之事境。(六)第六重,見諸種事境,而不知此乃從自念所起之幻境,猶執為定有,稱為法執;如于夢中,必執所見之物為實有,此乃不覺之故。(七)第七重,因執著法定有之故,則便見自他之殊異,稱為我執;如于夢中,必認他鄉受苦之身為己本身。(八)第八重,執四大假合為我,故貪愛順情諸境,欲以此潤我,而嗔嫌逆情之諸境,恐其損惱于我,以此愚癡之情而生種種計較;如夢于他鄉之處,所見之各種違順等事亦隨之而起貪嗔之心。(九)第九重,因起貪嗔之心而造善惡等業;如于夢中,或打奪相罵,或行恩布德。(十)第十重,善惡之業力如影隨形,故受六道業系而現苦樂之相;如于夢中,因偷奪打罵而被枷禁決罰,或行恩得報而受舉薦拜官。上述十重迷妄為凡夫之本末,然若覺悟后精勤修證,則另有十重可反妄歸真。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