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教化滲入一般百姓日常生活中之情形,可由諸方面加以考察。如緬甸、泰國等南方佛教圈,所有男子必須體驗一次出家生活,即為著例。一般在亞洲各地,避諱殺生,相信有來世,喜好蔬食,無論民間信仰、年中行事、社會制度、埋葬儀式等習俗多與佛教有密切關系。如中國近代之年中行事,一月之城隍廟禮佛、演鬼,二月之仰佛會、觀音圣誕日焚香,四月之佛陀圣誕浴佛放生、阿彌飯、佛子颶,六月之楊泗菩薩誕辰,中秋之兒童堆寶塔,十二月之臘八粥,冬季之演目連救母故事等,亦皆與佛教有關。此外,如久旱時期之斷屠祈雨、親友亡逝之超度薦亡、誦經拜懺、中元之盂蘭盆會,乃至國家每遇刀兵水災等,多迎請高僧祈禱禳災等,皆是佛教對我國文化民俗之重要影響。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