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韓國全羅南道長城郡白巖山。原稱白巖寺。為韓國三十一本山之一。如幻創建于百濟武王三十三年(632,唐太宗貞觀六年)。高麗德宗三年(1034),中延擴建堂舍八十余棟,大力宣揚凈土法門,改稱凈土寺。其后,中延之門徒曾住此。于一麟之后,松廣寺十三世覺儼和其門人及山中碩德協力重建山門、佛殿、廚庫等,遂成為朝鮮南方之大禪苑。旋以法寶未備,乃依相國洪公綏之議,派遣心白、智孚等人來我國求大藏經。恭愍王二年(1353),為報圣恩,請長老千余人修佛事,晝轉三藏,夜談祖教,或講道或修禪,六時修法。宣祖(1567~1607)之際,于喚醒志安開堂說法之時,有白羊來聽之瑞相,遂改今名。今存有大雄殿、極樂殿、冥府殿、雙溪樓等,并領有末寺四十二寺。[朝鮮寺剎史料卷上、朝鮮佛教通史、朝鮮寺剎三十一本寫真帳]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