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名 Dolon nor。位于察哈爾東南部灤河南岸之縣治名及都市名。為七湖之意。因本縣南方有一湖,系由七小湖所成,故稱七湖,又稱七星潭,故其地名亦依之而稱多倫諾爾,又稱多倫、多倫泊。因有喇嘛寺,故俗稱喇嘛廟。元代時于其地建上都開平。明初設置開平衛,此衛治于宣德五年(1430)遷于西南之獨石。清初為察哈爾牧場,至圣祖建立匯宗寺、世宗建立善因寺后始漸繁榮,雍正十年(1732)置多羅諾爾廳,屬于直隸省。民國二年(1913)改稱多倫縣,屬察哈爾省,縣內人口漢蒙各半,蒙古人多為喇嘛僧。此地居漢蒙間來往貿易之重要地位,蒙古東部之谷物、牲畜、毛皮等皆集散于此;每年三月及七月喇嘛廟會時,有遠來之西藏喇嘛、云貴藥商、香港、上海之馬商等云集于此。此市并有以制佛像為業者,所作之佛像普及各地。市之北端有匯宗寺,俗稱東廟、黃寺;西北端有善因寺,俗稱西廟、青寺。[大清一統志卷四○九]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