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2~?)明末曹洞宗僧。陜西涇陽人,俗姓任。號方融。十六歲登五臺山謁續燈堂之大材禪師,受沙彌戒,法名如璽。大材寂后,歸鄉。后歷參博山元來、金粟寺密云圓悟、徑山云棲袾宏、雪嶠圓信等諸師。二十九歲,朝禮九華山,后由江西往廣東曹溪時,途經西昌而掩關三年。三十二歲,于蓮社禪林宣講楞嚴經、孝衡疏鈔。三十三歲,于湖北蘇溪講說孝衡、彌陀等經鈔。崇禎九年(1636),參訪顓愚觀衡,從其學法達十年之久。清順治八年(1651)隱居匡廬。十七年入攝山,建造覺浪道盛之塔于紫竹林,居于金陵天界寺。十八年,建立普福道場。康熙元年(1662)住金陵弘濟寺,時年六十一。其余事跡不詳。有方融璽禪師語錄三卷、和中峰禪師懷凈土詩一卷行世。[五燈全書卷一一八]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