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法具、佛器。用于莊嚴佛前,或法會、修法時所用之器具。即天蓋、幢、幡、華鬘、斗帳、法螺、木魚、鐘、鼓、鈴、香爐、花瓶、燭臺等物之總稱。對此,僧尼所用之衣、缽、數珠、如意、拂子、坐具等物,則稱為僧具。
天蓋又稱蓋,覆于佛像之頂,或覆于導師席上,原系防避日光直射而設。幢、幡乃法會時,懸掛于堂內之布制旗子。斗帳則是小布簾,懸覆于安置本尊之龕前。磬為讀經時所敲打法器之一,形如碗,深者為鏧,淺者為磬,又小磬稱引磬、小手磬。其他能出音之佛具尚有振鈴、木魚(木制魚形者)、云板(金屬制,成云形,中央有洞者)、鐃鈸(銅制皿形者,二片相互拍打出聲)、金鼓、梵鐘等物。法螺亦為樂器之一種,特別是日本修驗道(日本佛教之一派)所必備之道具。
佛前之莊嚴物,依宗派之不同而有異。香爐、花瓶、燈臺三物具足,俗稱三具足,系諸宗一般所用。插花之容器,稱為花瓶,有角形與圓形之分。桌面有時覆以布,圍于桌周圍之帛,稱為桌圍,其上所覆三角形之帛,則稱打敷。此外,用來盛飯供養佛之器物,亦稱佛器。香爐又稱火舍,金屬制者稱金香爐,陶土制者稱土香爐。金香爐用于燒香(先放入炭火,然后焚燒香木),土香爐則用于燃香(燃粉末狀之香。現在一般多以線香替代燃香)。至于燈臺,有用于點蠟燭與點油火二種。立蠟燭者,稱為燭臺。或有鶴銜蓮軸立于龜背之形狀者,稱為鶴龜。又垂吊于天花板之輪形燈明用具,稱為輪燈,或稱琉璃燈。臺座為菊花形之燈明臺,稱為菊燈,系用于點油火。(參閱‘法衣’3346、‘鐘’6839、‘鐃鈸’6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