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1921)江蘇常熟人,俗姓黃,字中央。法名印楞,號烏目山僧。幼時從學于翁同和,受其啟發而棲心內典。十六歲依常熟三峰寺藥龕和尚出家。于弘法之余,復研習英、日、梵等文字,并旁及詩、書、畫、金石等,皆卓然成家。后于鎮江金山寺受具足戒,并任該寺監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于上海與吳敬恒、章太炎、蔡元培、蔣智由、鄒容等組織中華教育會,任會長,并主編蘇報,鼓吹革命,未久即遭清廷禁緝,避居日本,力援革命,頗受國父 孫中山先生器重。光緒三十四年(1908)返國,創辦上海愛國女校。宣統元年冬(1909),得其弟子羅迦陵之助,刊印大藏經八四一六卷,自任總裁,開館校印,宣統四年完成全藏,即今之頻伽大藏經。民國八年接住江寧棲霞寺,并改隸金山法派,為金山分宗。師以積瘁感疾,示寂于民國十年七月。[宗仰上人傳略(香港佛教第五十六期)]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