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卷。明代郭子章撰。收于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阿育王寺位于浙江鄞縣阿育王山,寺中有一舍利塔,塔內藏置舍利子,乃釋迦如來真舍利,自印度流傳至中國,僅此一粒,常放光明。本寺始創于晉義熙元年(405),為宋朝之禪剎。明萬歷年間,郭子章撰明州阿育王山志,沿用普陀山志之例,條以義類,立以十門,門說四偈,門門各為一卷。其十門為:地輿融結、舍利緣起、塔廟規制、王臣崇事、神明效靈、瑞應難思、福田常住、高僧傳法、提倡宗乘,玉幾社詠。清乾隆年間,山寺住持畹荃復輯其藝文,纂輯續志,整理為六卷。乾隆二十二年(1757)以正續合刻,共十六卷。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