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庚申會所祭之神靈。我國古來即以十干十二支記日,自甲子至癸亥,凡六十日為一循環,民間每逢庚申日所祭之神,即稱庚申。本屬道教信仰,后亦混同佛教之帝釋天、青面金剛等,而成為民間信仰之一。據道教典籍之抱樸子內篇卷六載,該日人體中之靈魄鬼神‘三尸’(三彭),于人類熟眠時上天向司命道人報告人類之罪過,其罪重者,減壽三百日,罪輕者,減壽三日。此說強調人之命數,可由現世行為之善惡以增減之,佛教亦接受此思想,于四天王經、三品弟子經、藥師琉璃光經、凈度三昧經等,皆有伺命奪算之說。中世以降,庚申成為我國與日本之民間信仰。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