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一卷。譯者不詳,或謂系唐代不空所譯。又作卻(卻)溫神咒經、卻溫黃神咒經。卻,退卻避除之意;溫,指瘟疫毒氣。本經明示退卻毒害、消殃之法。收于卍續藏第三冊。乃佛陀游王舍城竹林精舍說法時,毗耶離國(梵Vais/a^li )疫氣流行,會中聽眾染疫者甚多,阿難因此而問避除瘟疫毒氣之法,佛陀遂為其開示。謂有七鬼神常吐毒氣以害萬姓,若人得毒,則頭痛寒熱,百節欲解,苦痛難言;如欲平安,當誦持此經咒,即(卍續三·三八八下):‘南無佛陀耶,南無達磨耶,南無僧伽耶,南無十方諸佛,南無諸菩薩摩訶薩,南無諸圣僧,南無咒師,(某甲)今我弟子所說神咒,即從其愿,如是神名,我今當說沙羅佉。三說沙羅佉已,便說咒曰:“夢多難鬼 阿佉尼鬼 尼佉尸鬼 阿佉那鬼 波羅尼鬼 阿毗羅鬼 波提梨鬼”(中略)疾去疾去,莫得久住。’謂能令一切病毒疫氣盡滅。或書寫七鬼神之名字,系五色縷線,一一結其名字,安于門戶,則諸瘟鬼不敢進門,全家延年益壽,吉祥如意。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