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至清中葉民間宗教之一。為明末聞香教主王森之子孫所創。教徒吃素,奉彌勒、觀音、無生老母等神佛。初一上香,供清茶三杯,并誦經卷。收徒時除授三皈五戒外,并授各種咒語。招收徒眾對象多以貧苦農民、低生產者及無業游民為主。教徒拜見師父及王姓者皆須磕頭獻錢,稱為朝上。每逢正月、十二月定期獻錢一次,稱為根基錢或福果錢,意即種下彌勒下凡時代之根基與幸福。該派主要經卷有九蓮如意皇極寶卷真經、元亨利貞鑰匙經、三教應劫總觀通書等。其中后者內藏明顯之反清復明思想,對清代民間起義有很大之影響,二百年來潛伏傳播于冀、晉、豫、鄂、皖、蘇等地,清嘉慶十八年(1813)后,清廷大力鎮壓,王氏家族被殺戮放逐,始告衰微。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