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在法會時唱頌禮拜之儀式,一般唱頌五悔、五大愿等文。于密教,則指行者對于附上曲譜之正法守護善神等偈頌,唱頌并禮拜之。唱禮之初,所唱奉請之佛名,有金剛界、胎藏界,及金胎兩部合供等三種差別。(一)金剛界,唱禮南無常住三世凈妙法身金剛界大悲毗盧遮那佛、南無金剛堅固自性身佛、南無福德莊嚴聚身阿■佛、南無受用智慧身寶生佛等。(二)胎藏界,唱禮南無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南無東方寶幢佛、南無西方無量壽佛、南無南方華開敷佛、南無北方天鼓雷音佛等。(三)金胎兩部合供,唱禮南無胎藏金剛界清凈法身大悲毗盧遮那佛、南無東方寶幢阿■佛、南無南方華開敷寶生佛、南無西方無量壽阿彌陀佛等。此蓋依法會而異,如阿彌陀三昧時,用金剛界之彌陀唱禮;盂蘭盆三昧時,用胎藏界之彌陀唱禮。我國夙有唱禮儀式,依日僧圓仁之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所載,關于揚州觀音院之天臺大師忌日設齋之行事,其順序為梵音、轉經、三禮、嘆佛、齋文、佛名、唱禮。日本東密別無唱禮名目,惟表白終后,由導師唱五悔(胎藏界則是九方便)、勸請、五大愿(胎藏界則是五誓愿)、小祈愿、禮佛,而總稱為唱禮。又法會中,唱禮多由供養導師所兼。[大日經卷一具緣品、三昧流口傳集卷下(良祐)]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