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位于慶尚北道達城郡公山面道鶴洞之八公山山腹,距今大邱約三十分鐘路程。關于本寺之沿革,根據朝鮮寺剎史料卷上之記載,有二說,一說為極達和尚創建于新羅昭智王十四年(492),初稱瑜伽(迦)寺。憲德王十七年(825),王之第三子心地王師再建,時值嚴冬,境內白雪皚皚,桐華盛開,遂改稱桐華寺。另一說謂文圣王二年(841)普照國師智訥所開創。高麗太祖十七年(934)、忠烈王二十四年(1298)均曾重建。文祿之役,遭日軍兵火焚毀。李朝宣祖三十九年(1605),泗溟、松云二大師再度重建。現今寺中之三層石塔、石雕毗盧遮那佛坐像、磨崖佛坐像,為新羅時代之遺物,而須摩提殿之金銅阿彌陀佛塑像則為高麗時代之作品。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