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于韓國漢城北區普門洞。為高麗朝睿宗王十年(1115)
曇真國師所建比丘尼最早之修行道場。后經數次整修,而于李朝肅宗王十八年(1692)大規模擴建。今為大韓佛教普門宗總務院。內有極樂殿、觀音殿、山靈閣、三圣閣、八角九層石塔等。
(二)位于臺北市民權東路。為佛光山之臺北別院。民國六十九年(1980)六月破土興建,七十一年元月正式啟用。普門寺原名普門精舍,系佛光山宗長星云大師四十六年于北投靜修之所,后遷至三重,再遷往高雄,六十三年復于臺北溪洲街租屋,作臺北之聯絡處。六十六年遷至松江路鼎基大廈十二樓,更名為佛光山臺北別院。后因信眾遽增,遂于現址另建道場接引信眾,并更名為普門寺。
普門,乃觀音大士之名,取其普開佛門,歡迎一切有緣人之意。普門寺佛堂占地一八○坪,中央供奉五方如來,供臺三面供奉六千多尊觀音菩薩,莊嚴雅靜,可同時容納千人念佛共修,為現今臺北市佛堂最大,弘法布教活動最多之道場。附設有電視弘法委員會,先后籌劃推出甘露、信心門、星云大師佛學講座等電視節目。七十二年秋天,于舊址鼎基大廈創辦臺北女子佛學院,配合佛光山之教育體系,于北部專做培養佛教人材之工作。歷任住持有慈莊、慈容等法師。七十七年,由慧明法師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