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究竟圓滿之佛教。于舊譯華嚴經卷五十五,有為善財童子說圓滿因緣修多羅之記載。在我國,將諸經典內容體系化,以作教相判釋,而稱究竟圓滿之教為圓教。
(一)北魏慧光判立漸、頓、圓三教,而將華嚴經列入圓教。
(二)隋代智顗大師判五時八教,其中化法四教即包括三藏教、通教、別教和圓教;其中圓教之‘圓’即不偏而圓滿之意。據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一之五載,若就教理義門之大小而言,則通、別二教為‘小中大’,圓教為‘大中大’;若就教相之偏圓而言,則藏、通、別三教為‘偏中圓’,圓教為‘圓中圓’;若就教義之圓滿究竟與否而言,則通、別二教為‘半中滿’,圓教為‘滿中滿’;若就權實而言,則別教為‘權中實’,圓教為‘實中實’;若就頓漸而言,則別教為‘漸中頓’,圓教為‘頓中頓’;若就諦理之真俗而言,藏、通、別三教為‘俗中真’,圓教為‘真中真’;若就義法之了義與否而言,藏、通二教為‘不了義’,別教為‘不了中了’,圓教為‘了中了’;若就經典之判釋而言,于華嚴、方等、般若之說法中,雖亦皆說圓教,但均屬未開顯之圓,而非純粹之圓教,僅有法華經方屬純圓。
(三)唐代法藏判立小乘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等五教,而將華嚴經列入第五之圓教。圓教即一乘教法,分為同教一乘、別教一乘二種。但以別教一乘超越諸經,乃說華嚴經之圓融無礙,故圓教又特指別教一乘。
(四)唐代元政判教,以真言密教為一大圓教。日本天臺之密教亦采此說而發展,并且設立教判。
(五)日本天臺圓宗,如圓(頓)戒,在天臺宗為超越一切之差別,而互相融合,相輔相成。圓頓戒之本意乃依于法華開顯之妙旨,授與梵網經所說之十重四十八輕戒。此戒本為我國天臺大師智顗所倡,后由日僧最澄傳入日本。迄今此一教說頗受一般重視,而為日本天臺宗徒所特崇。[華嚴經旨歸、金剛頂經疏卷一末、四教義卷一](參閱‘五教十宗’1146)
(二)明代民間宗教。又稱大同教。安徽巢縣方榮升所創。宣稱以解除無邊眾生痛苦為宗旨,謂真命天子下凡,過去為燃燈佛青蓮掌世,為無極青陽教;現今是釋迦佛紅蓮掌世,為太極紅陽教;未來是彌勒佛白蓮掌世,為皇極白陽教。至彌勒掌天盤之世,混沌七七日,日月改行,氣候更變,唯習圓教者可免此劫。主要經卷有定劫寶卷、破邪顯正明心錄、應劫冊等。盛行于長江下游各省。嘉慶二十年(1815)密謀起義,為清廷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