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裝飾華美之寫經(手抄經本)。據信力入印法門經卷五之記載,梵經中,有在夾板內描繪佛像者。現存之貝葉經中亦可見此類遺例,如敦煌寫經中之佛名經,于每一佛名皆繪有佛像,即屬遺例之一。又紺紙金泥經在我國歷代極為發達。在日本平安末期,裝飾經可謂發達至極點,直至鐮倉時代為止,均極盛行。通常有色紙經(紺紙、紫紙、藍紙、紅紙、香紙等)、下繪經、一字寶塔經、一字蓮臺經、繪入經(繪因果經之類)、刺繡經等諸種,其中以下繪經尤為華麗,如靜岡縣清水市鐵舟寺等所藏之久能寺經、廣島縣嚴島神社所藏之平家納經、埼玉縣比企郡慈光寺所藏之慈光寺經及大阪市四天王寺等所藏之扇面寫經等皆屬之。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