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修行佛道所必備之資具。通常有三衣六物、十八物、百一物等,亦即僧尼攜于身邊之物。我國自古于諸書中設有道具之篇目,其種類與數量未有定規。翻譯名義集卷十八犍椎道具篇舉出:犍椎、舍羅(籌)、隙棄羅(錫杖)、刺竭節(杖)、軍遲(瓶)、缽里薩羅伐拏(濾水器)、缽塞莫(數珠)、缽多羅(應器)、鍵■(鐼子)、俱夜羅(隨缽器)、浮囊等十一種。敕修百丈清規卷下大眾章辦道具條則舉出十三種道具:三衣、坐具、偏衫、裙、直裰、缽、錫杖、主杖、拂子、數珠、凈瓶、濾水囊、戒刀。于密教中,道具更為修法者必要之用具,例如金剛杵、金剛盤、金錍、鏡、輪,及其他器具。至后世,一般的日常應用器具或舞臺用具亦稱道具,此乃訛誤之用法。[中阿含卷二十七林經、禪苑清規卷一、釋氏要覽卷中道具條]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