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善,梵名Pu^s!an 。又作布咸神。意謂養育者、繁榮者。為印度古代吠陀經典中之神名。其形像為口中無牙,頭披發辮,手持金槍刺鉻,乘山羊所拉之車,往來于天地之間。主管道路與保護牲畜,謂能除去道路之猛獸及盜賊,使迷途牲畜返回,并能使死者靈魂升天。又婆羅門教所行火葬或馬祭時燒羊之習慣,與此神以山羊引車有關。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