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蘇宿遷縣境內。又稱極樂院。創建于明朝,至清順治十一年(1657)性澄律師主其丈席,大事修建,廣置田產,每年并傳戒度人,門庭由是大盛。至康熙年間,僧眾已踰千人,成為淮上第一律寺。后經咸豐年間英法聯軍之浩劫,受損頗重,隨即平彌。未久,捻匪繼起,雖受破壞,然未撼及根本。惟自民國以來,廟產興學之風蔚起,歷久不止,頗受其害。民國二十年(1931)春,省府偕同當地士紳往寺提產,騷擾日久,寺中清眾不堪其苦,住持慧先(覺先)率寺僧佃農驅之,縣保安隊與民兵團先后馳至彈壓,引起械斗。其后,慧先等十余人被拘死于獄,余皆星散。二十二年,發還部分寺寮,余充為學校、軍舍。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