缽頭摩,梵語padma,巴利語paduma。意譯作赤蓮華、紅蓮華。又作缽特摩華、般頭摩華、波頭摩華。其學名為 Nelumbiumspeciosum,系產于東印度、波斯、西藏、中國內地、緬甸、北澳大利亞及日本沼澤區之睡蓮科植物。其根莖肥大,可供食用,柄內之細絲可作燈心。印度自古以來,視此花為水生植物中最高貴之花,于諸佛典中,亦每譽之為七寶中之一寶。又于諸經論中,常與拘物頭華、優缽羅華、芬陀利華并舉,此外亦為佛、菩薩之寶座·或觀世音等手中所執之嚴身之具。[長阿含卷一大本經、大日經疏卷十五、慧苑音義卷上、卷下](參閱‘蓮華’6146)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