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一○八卷。日僧堯恕(1640~1695)編。相當于我國各種僧傳之索引,書中將我國撰述之僧傳等所列之僧名,依韻會百八韻之順序整理排列,并記略傳及其出典。前一○三卷以我國高僧之諱、號及字之下面一字,標出韻會之順序,于諱之下,揭示其略傳及出典。卷一○四以梵語為題,即以來自印度、西域等地僧侶之音譯原名,依其時代列出。卷一○五以下四卷,以佚名為題,即我國高僧中,無法判明其名者,唯以居住之地名,取其上面一字,依韻會之順序收載之。此書自延寶元年( 1673)起稿,至八年始成。卷頭有序文、凡例、引用之書目及目錄等。依其所引之書目,可知本書始自四朝高僧傳,并涉獵整理四十八部之史傳,頗便于后世學者查覽之用,尤為研究中國佛教者所必備之佛教人名辭典。編者堯恕為后水尾天皇之第六子,住于京都妙法寺,為延歷寺第一八一世(三任)之座主。本書收于大日本佛教全書卷九十九、卷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