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八卷。明代周永年撰。收于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鄧尉山位于江蘇吳縣西山,以漢代鄧尉隱居于此,故有此稱。其西南有玄墓山,兩山相連,本為一山。其南麓有圣恩寺,臨鄧尉山而俯瞰太湖,備增山湖之壯觀。唐天寶(742~755)年間創建天壽禪寺,宋寶祐(1253~1258)年間又建圣恩禪庵。元末寺毀庵存。明初有萬峰禪師在此開山說法,從此古德相望,皆衍臨濟之傳,為禪門作后起龍象。明嘉靖(1522~1566)年間,沈潤卿撰鄧尉山志;崇禎(1628~1644)年間,周永年取沉志增益纂為鄧尉山圣恩寺志十八卷,共分二十二門,蓋以人物、藝文為主。后屢有增輯,內有清順治、康熙年間之事。康熙后未聞續志,民國十九年(1930),圣恩寺住持中恕乃據明崇禎至清康熙年間之刊本影印行世。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