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迦爾居派支派之一。又作帕竹迦爾居。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達保哈解弟子潑結木九巴于雅魯藏布江北岸之帕木竹地方創建丹薩替寺,收徒傳授大印修法,遂成該派。其領導職位后由朗氏家族承襲,被元朝封為萬戶長。元順帝至正十一年(1351),領導人強曲堅贊(1302~1364)受封為‘大司徒’,遂統一衛、藏區,取代薩迦派而掌握西藏地方政權。其侄孫扎巴堅贊(1374~1432)于明永樂四年(1406)受封為‘灌頂國師闡化王’,賜玉印。十五世紀初,扎巴堅贊扶持宗喀巴創立格魯派。潑結迦爾居后隨帕木竹地方政權之衰亡而消失。該派原有八支系,其中,止貢、大隆、主巴三支系流傳至今,雅桑、修色、葉巴、瑪倉等支系則先后絕傳。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