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產興學

助印经书 指清末民初以來,主張利用全國廟產以開辦學校之風潮。由于部分知識份子及政府官員對佛教缺乏了解,以及土豪、劣紳等野心份子覬覦廟產,乃藉興學之名,行并吞寺廟之實,遂造成寺產被毀損強占、僧尼被勒令還俗等迫害佛教之不良后果。

 所謂廟產,即指寺廟之一切財產,如寺田、寺屋及附屬之法物等。早在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時,即有因教育經費無著,而主張將寺廟祠堂改為學校者,湖廣總督張之洞所作‘勸學篇’奏折,即力主改寺廟為學堂,并且使用全國廟產作為興學經費。其文奏上后,德宗批準,遂于百日維新期間即施行廟產興學,開風氣之先。維新失敗后,慈禧太后雖下令禁行廟產興學,然寺院所受之威脅未除,各省土豪劣紳相率藉興學之名兼并寺田,地方之軍隊、警察及各機關團體占據寺院之事件層出不窮。

 由于當時佛教領導階層之素質低落,致使佛教在社會上之地位一落千丈,無法維護佛教權益。然佛教與歷史文化自有其悠久關系,于是引起名流、學者之重視,如章太炎于光緒三十一年發表‘告佛子書’,一方面喚醒僧眾認清時代,須自辦學校迎頭趕上,一方面忠告士人不應對佛教行此荒謬之舉動,更應予以發揚。同時,日本凈土真宗相繼于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地設本愿寺,日僧水野梅曉乘機引誘杭州三十多所寺廟投向真宗,凡遇占據廟產事件即求日本領事出面保護,遂引起中日外交交涉。結果日本真宗取消對我國寺院之保護,由清政府下令保護佛教。各縣市成立僧教育會,俾藉自動興學以自保寺產。

 民國元年(1912),袁世凱頒布‘管理寺廟條例’三十一條,意欲全國佛教寺產,盡納入公益事業。同年,寄禪(敬安)、道興等在上海留云寺發起中華佛教總會成立大會,共擬保護廟產之對策。民國十年修改條例為二十四條,惟旨意大致相同。民國十六年馮玉祥以打倒迷信為由,在河南境內沒收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同時驅逐僧尼三十萬眾,勒令還俗。江浙、兩湖等地相繼效尤。民國十七年北伐成功后,內政部長薛篤弼建議改僧寺為學校。次年,即頒布‘寺廟管理條令’二十一條,旋因太虛、圓瑛、諦閑、王一亭等人集會反對而廢止,另公布‘監督寺廟條令’十三條;然并未遏止掠奪廟產之風潮,各省仍假借該條令,積極進行沒收寺產政策。

 中華佛教總會為因應時勢,于民國十八年更名、改組,成立中華佛教會,推舉太虛為理事長。民國十九年底,中央大學教授郃爽秋再度提出其于十七年所倡議之廟產興學方案,主張‘打倒僧閥、解散僧眾、劃撥廟產、振興教育’,全國佛教徒乃繼十八年、十九年二次代表大會后,召開第三次會議于上海,由太虛撰‘上國民會議代表諸公意見書’后,始平息該案。并由國民政府公布維護寺產訓令,廟產興學風潮乃告一段落。

 變法維新產生廟產興學,帶給佛教無限困擾,亦帶給佛教僧徒自覺自救之機。各省縣紛紛成立僧教育會,以佛教寺產興辦佛教教育,各地佛教領導人物亦深知非興辦學堂不足以保護寺產。水野梅曉在長沙設辦僧學堂,文希在揚州天寧寺設普通學堂,浙江之寄禪、松風、華山及北平之覺先等皆設立學堂,成為一時興辦僧學之領導人物,惟初時所設多系國民小學及僧徒小學,如普陀僧眾小學至民國二十年始改制成普陀佛學院。

 由于各省興辦佛學院率以保護寺產為目的,并無意興辦教育,故缺乏組織健全、辦理完善者,其中僅江蘇省僧教育會組織較健全,辦學頗有成績。文希于光緒三十二年在天寧寺所創立之普通學堂,為近代第一所僧學堂,招收青年僧眾如仁山、智光等二十余人,除佛學課程外,并教授英、日文,經費由鎮江、揚州各寺負擔,惟諸山長老囿于保護寺產之本意及頑固守舊之觀念,致文希遭排擠而難以為繼。此外,楊仁山于光緒三十三年在金陵刻經處以自費成立祇洹精舍,招集僧俗青年梅光羲、歐陽竟無、邱虛明、仁山、太虛、智光、觀同等十余人,教授佛學、漢學,并授以英文,作為進修梵、巴文之基礎。復次,兩江總督端方在普通學堂停辦后,令江蘇省僧教育會繼于宣統元年(1909)在南京開辦僧師范學校,入學者之程度較以往提高,聘月霞、諦閑等主其事,入學之僧青年有仁山、太虛、觀同、智光等。上記三所學校開辦時間雖不長,然所培育之人才,多成為日后中興佛教之領導人物。[海潮音十五周年紀念號、太虛大師年譜、上海縣續志、中國佛教近代史(東初)]

廟產興學相關文章

釋門章服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

大乘結集

 (傳說)有數說。菩薩處胎經,佛滅后七日,大迦棄招集五百阿羅漢,令彼請十方佛世界諸阿羅漢,于閻浮提娑羅雙樹間,得八億四千阿羅漢眾。使阿難先分類菩薩藏,聲聞藏,戒律藏之三部,于其菩薩藏結集八藏云。菩薩處胎經出經品曰:‘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稚集眾。(中略)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眾,來集到忍界,聽受法言。(中略)使阿難升七寶高座,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

報像功德經

報像功德經

佛教字典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