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東莞莒人,世居京口。字彥和。號云門子。早孤家貧,住青州云門山。刻苦修學,博通內外,善能撰文,尤工于吟詠。不謀娶妻之事而樂于布施。依止大學僧僧祐十余年,深研經論。僧祐所編之出三藏記集十五卷乃我國佛典目錄之名著,該書之編定實由劉氏相助而成。曾撰‘滅惑論’,痛詆道家之說。昭明太子深愛賞之。后與沙門慧震等奉詔治經于定林寺,因乞求出家,遂得剃度,法名慧地,未久即示寂,生卒年不詳。所撰文心雕龍十卷,與鐘嶸之‘詩品’并稱中國文學批評典籍之雙璧,書中多取佛家之科條,以建立文章之軌則,又每每會通梵華音義,以表詮其文藝思想,故傳至今日,猶見重于學界。[弘明集卷八、梁書卷五十、南史卷七十二]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