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1973)河北灤縣人。法名仁孝。民國二十七年(1938)禮慶一法師出家,次年于哈爾濱極樂寺倓虛大師座下受具足戒。曾于般若寺及湛山寺等佛學院任教數載。民國三十七年來臺,駐錫基隆月眉山靈泉寺暨新竹獅頭山元光寺。四十一年卓錫臺南,常赴各大寺院主持佛經講座。四十三年,在臺南創建湛然精舍。四十八年春,于高雄大崗山東麓新建法華精舍,掩關精修三年余。畢生弘法化眾,授律傳戒,德譽甚隆。六十二年十二月示寂,世壽五十四。湛然精舍位于臺南忠義路,原為民宅式之弘法道場,民國五十六年拆建為宮殿式三樓寺宇,并更名為湛然寺。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