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為祈愿或成就修行,而于特定期間內斷絕飲食。印度自古即行斷食法,本為瑜伽派或其他苦行外道行法之一。而后佛教亦采用之,尤其密宗之修秘法者,為表示誠心及保持身體清凈,皆實行斷食,以避免諸穢物。據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中載,修行人若欲求悉地,必先具持八戒,或于二三日斷食;又斷食并非令其心凈,乃為使修法者成就其修行時,避免身內之屎尿、涕唾等各種臭穢物之流出而熏污。
斷食亦可療病,據薩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載(大二三·五○九中):‘目連問耆婆曰:“弟子有病,當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斷食為本。”’近代歐美興起斷食之熱潮,雖涉及宗教之因素甚少,然斷食能治病及開發生命之潛能,則屬事實。又斷食期間之長短因人而異,其種類亦很多,有斷鹽分之鹽斷、斷食谷物之谷斷、唯食果實之木食等。[陀羅尼集經卷十一、妙臂菩薩所問經卷二、釋氏要覽卷上、大唐西域記卷九摩揭陀國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