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名Abhidhammattha-san%gaha 。阿■樓馱造,法舫譯。本書內容記述錫蘭分別上座部阿毗達磨教學之綱要。凡分九品,依次為攝心分別、攝心所分別、攝雜分別、攝路分別、攝離路分別、攝色分別、攝集分別、攝緣分別、攝業處分別等。其中,前五品講心法、心所法,第六品講色法、涅槃法,第七品講各種法相,第八品說緣起論,第九品說修定、慧。在各品之初,別置敘述該品梗概之頌,每品本文分十余段,各段均有攝頌。本書之成立,約在十二世紀初以前。對巴利文論藏作簡明之總結,為南傳佛教國家佛學院之必修課程。原文于一八八四年校訂出版,另有英譯本(Compendiumof Philosophy, 1910, P.T.S.)及日譯本(南傳大藏經第六十五卷)。[B.C. Law: A History of Pa^liLiterature]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