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基督教分支景教之碑刻。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立。明天啟三年(1623)在陜西盩厔縣(東距西安約七十公里)出土,現藏于西安。高二點三六公尺,寬零點八六公尺,厚零點二五公尺。上刻十字架,碑額作‘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并序’,碑文為景教教士景凈撰,呂秀嚴書,計一七八○字,概述大秦景教于唐貞觀九年(635)由波斯傳入中國后之活動與基督教教義。碑底及兩側有古敘利亞文教士題名。此碑為研究基督教在中國傳布與古代中西交通之珍貴資料。明天啟五年譯成拉丁文,后又譯成多種外文流傳于世。(參閱‘大秦寺’837)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