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卷,別有目錄一卷。明代陳實撰。集錄大藏經及其論釋等之要義及重要文句而成。收于大正藏第一○○冊(法寶總目錄第三冊)。全書計有一一八一則,分八門六十品,每一門之首,皆以二文句標示要旨。就其形式、內容而言,實為當代之佛教概論。八門六十品如下:第一門,標題為‘首標大覺先容,俯為眾生作則’,有八品十三則。第二門,標題為‘辨教門究竟,庶使學者知歸’,有六品二十則。第三門,標題為‘果于此道可入,豈離自己本來’,有三品六十三則。第四門,標題為‘良由善惡二途,故使升沈六道’,有十六品四一九則。第五門,標題為‘天堂延以少歡,地獄待其劇苦’,有八品九十七則。第六門,標題為‘欲超三界輪回,是假三乘修證’,有六品一五三則。第七門,標題為‘功成果登正覺,相好妙用神通’,有四品四十八則。第八門,標題為‘四十九年苦口,末后一切收功’,有九品三五九則。又于各品之中,復分若干節,各節之初,均以七言二句之偈示其梗概,并列記經中重要文句,其終則注明所錄經論之出處,如大藏經卷次、函次。撰者所用之大藏經為北宋東禪等覺院板大藏經。[明史卷九十八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五、中國佛教史籍概論(陳垣)]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