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陜西西安市大薦福寺內。乃武則天于中宗景龍年間(707~709)為駕崩之高宗追福所建之磚塔。塔共十五層,塔頂已毀,現高四十三公尺,平面呈方形,底部四周裝飾精美磚雕,為一屋檐與屋檐間隔十分窄小之密檐式建筑。其中以初層最高,其余諸層漸次遞減,呈炮彈狀。每層南北兩面之中央,各開一半圓拱小窗。初層入口唯開南門,北門今已閉塞,內設方約四公尺之內室。正面中央佛龕安置菩薩像,左右各列五尊佛像,更于上部設棚,正面安置釋迦三尊,左右各置八羅漢像。千余年來,歷經七十余次地震。由于明代嘉靖年間兩度大地震,塔身從中縱裂,然因建筑堅固,僅有最上二層傾塌,其余雖有裂痕,并未坍毀。[佛祖歷代通載卷二十三、舊唐書本紀第七]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