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與十剎之合稱。又作五岳十剎。即我國與日本禪林官寺制度中最高與次高之寺院。(一)我國之五山十剎。五代頃,吳越王錢镠改江南之教寺為禪寺,及南宋遷都江南之后,乃大興禪寺。寧宗時,由史彌遠之奏請,始制定禪院之等級,設置五山十剎。五山即:(一)興圣萬壽禪寺(浙江杭縣徑山),(二)景福靈隱寺(浙江杭縣靈隱山),(三)凈慈寺(浙江杭縣南屏山),(四)景德寺(浙江鄞縣天童山),(五)廣利寺(浙江鄞縣阿育王山)。十剎指:(一)中天竺山天寧萬壽永祚寺(浙江杭縣),(二)道場山護圣萬壽寺(浙江吳興),(三)蔣山太平興國寺(又稱靈谷寺,江蘇南京),(四)萬壽山報恩光孝寺(江蘇吳縣),(五)雪竇山資圣寺(浙江鄞縣),(六)江心山龍翔寺(又稱江心寺,浙江永嘉),(七)雪峰山崇圣寺(福建閩侯),(八)云黃山寶林寺(浙江金華),(九)虎丘山云巖寺(江蘇吳縣),(十)天臺山國清忠寺(浙江臨海)。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