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學派名。乃自一山一寧赴日之鐮倉末期始,至室町時代,活躍于日本文壇而以五山為中心之文學。在鐮倉時代新輸入日本之臨濟宗,受到北條、足利兩氏之保護而建立大寺院,各國名僧赴日以及日本學問僧之入宋不絕于途,成為當代文化之代表。漢詩方面,由白樂天而改崇蘇東坡與黃山谷,文體亦由駢麗而轉尊韓愈、柳宗元之古體。同時輸入者,尚有宋學與宋代之水墨畫等,對日本后世之影響頗大。日本正安元年(1299),宋僧一山一寧赴日,其門下有虎關師煉、雪村友梅、中嚴圓月、夢窗疏石,夢窗門下則有春屋妙葩、龍湫周澤、義堂周信、絕海中津、古劍妙快等,活躍于日本南北朝時代,開五山文學之黃金時代,但至室町時代即漸衰微。室町時期有惟肖得巖、江西龍派、太白真玄、心田清播等合稱四絕。文學家則以瑞溪周鳳之門下橫川景三、景徐周麟、彥龍周興及策彥周良等為著。又關于和訓與抄物,繼岐陽不二之后有桂庵玄樹、文之玄昌、江西龍派、瑞溪周鳳、桃源瑞仙、萬里集九、笑云清三等甚為活躍。又因禪僧應各地之請而遠離京都,四處講經說法,遂奠定江戶時代漢學勃興之基礎。[五山文學小史]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